马路流星🌟 马路之流星
Can
关注数: 125 粉丝数: 345 发帖数: 5,859 关注贴吧数: 27
你都做得到之VS底盘全田竞赛方向改装 迷你四驱车的VS底盘虽然一堆问题,例如孔位少、腰软、易撞坏等,但也因其轻量化、速度快,再加上2015的JCUP冠军正是VS,它还是比较传统的轴车,所以到现在还是有不少爱好者挑战玩这底盘的。而我这次制作也给自己增加了一个难度,想以最便宜的状态组一辆全田(全部田宫件)的VS竞速车出来。而因为这种底盘已出产多年,所以这底盘在市面上可以找到多种材质,有ABS、强化塑料、渗玻纤、渗碳等,色彩也较多。这次,我们以追求尽量用少的零件,全自制但又有效的改装方式,将这个底盘改成适合现在的田宫技术道的样式。而这次用的工具,除了镙丝刀和钣手,下图这种几十鸡的电动切割打磨器是加工的好帮手。VS底盘的车头软,也是最难搞的地方。为了强化车头,所以,拿条1.5mm雪条棍对位先切一部分车头,到时用双层碳纤件来强化,解决车头软弱的问题。玩VS底盘,因为这底盘车头没有标准孔位,所以每个人对位都可能不一样,我用一个凤尾做下托架,也是凭自己对位来切。VS车头下部有两条加强筋,所以,做头托架的凤尾要配合底盘对位来修正。切割碳纤件时,电动的切割打磨器真的十分好用,省不少手上力气。车头托架切到刚好卡住底盘加强筋两边就好了。但拿整个凤尾做托架比较浪费,反正两边翼不用,这里我考虑了零件的重复利用,切出来做为车头上层的补强件其实刚刚好。VS底盘的车头没有安装孔位,这个需要对住托架自己用1.8or2.0的钻头打两个孔。凤尾切开分上下层夹住原来车头,这样底盘这部分车头的稳定性和强度就足够了,而且没有浪费零件。
你都做得到之MS底盘迷你四驱车避震改装 众所周知,在迷你四驱车比赛里,MS系底盘以改前后避震为核心技术连续几年取得JCUP冠军,其中海地翔太这个车手更是连续几年拿,这个优异成绩让很多迷你四驱车手乐于使用这个底盘。但实际上,对于该底盘改避震是有一定手工要求的,而当年第一个改装成功的也是手挫出来的。这个贴子我就把自己拿MSL底盘从零开始改避震至成车让大家看一遍,希望对乐于自己动手的玩家有帮助,也希望大家探讨更优秀的方案。有避震看起来好象很复杂的样子,但其实加工起来并不难,我当年就是一把剪钳一把界刀完成的。现在,请信心满满地准备一把剪钳、一把界刀、一张沙纸和一价MS底盘(MS-L也一样的,这次范例我用的就是这个),我们开工吧首先,我们把底盘前、中、后三段从板件框上取下,预组,不需直接卡上的,看看三段的连接位。我是从中段开始动手的,用界刀贴着传动齿盖落刀,把中段的前后盖板都分离出来。分离后就是这个样子的了把中段传动齿轮仓影响上下活动的两侧用剪钳剪掉,不要剪太尽,因为怕剪的咬合力让底盘变形,剪一部分,试装再用界刀修口会更好效果。用界刀修剪口,并调整活动空间。此时也用界刀把那条卡边削掉。中段前部加工后的样子,因为前后都要做避震结构,这个工序中段的前后都一样处理的。后续。
迷你四驱车SX与SXX底盘的区别 迷你四驱车的SX底盘也是革命性的开发,主要是3点: 1、为了能快速更换马达,马达仓设计出了下出结构,让玩家在不打开车壳的情况下就能从车底更换马达; 2、整体为了追求稳定性,采用了宽车体设计,所以也是全部田宫迷你四驱车中最宽的底盘,轮轴用72mm的,而其它底盘原配是60mm轴; 3、追求轻量化与低重心,所以原底盘就大量镂空设计,很多原配盒车车型都是配小径轮毂轮胎的。 这个底盘的设计只有下出马达这个机构是成功的,有人说有跳跃的跑道易脱出马达,其实这个十分好解决,剪一片轮胎出来垫塞进马达仓卡扣位即可解决,但其它问题就让新手老手都麻烦。这种宽车体车轴长,新人容易在安装时压弯曲,损失转动旋转真圆度;车轮只能用特定的或重新加工来用,象现在的技术道不加工一下轮毂,完全找不到用胶水固定的地方,其它底盘的轮毂装上去轮距更宽;过量的镂空,底盘强度不足;右前轮轴位设计有问题,跑带跳跃的技术道很易崩轴承位(我自己就崩了3个底盘了);在实际跑道表现中,有些类型的跑道宽车体宽轮距没有优势,而这底盘没办法调整。 针对SX的底盘强度问题,田宫后继推出了SXX底盘,甚至材质也升级,ABS、PC+ABS等,大家从底盘镂空的减少和中翼位置是最明显看到加强了的,但除了硬度和韧性有一些加强,其它问题完全没有解决,特别是右前轴承位跳跃落地后易崩,成为大量实战型车手挑战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技术点,当然更多人是直接放弃。这可是《四驱兄弟》第三部的重点底盘啊……但神奇的是,这第三部的动画热度没有之前的作品高,而这个底盘,外型我觉得是帅的,但问题太多,已成历史遗留作品了,因为新出的底盘比这系列香多了!
S1与S2底盘,Super系底盘的进化之路 Super系底盘当年是完全脱离T系底盘的新出车系,T系底盘野跑、综合路况适应力都高,但对于田宫推出的轨道玩法,Super系底盘低车身、低重心,通过新结构缩短导电损耗、安装更容易等多个优点。嘎佬一设计了新东西就以为自己了不起,包括机器人动画,都super、super的,所以新一代底盘就叫Super-1了,就是我们简称的S1底盘,这个底盘也因为《四驱兄弟》而一炮而红。但随着时间推移,S1头软、腰软、单点凤尾安装位稳定不足的问题让人一览无遗,于是后继还有了VS、SX等。吸收了更多经验,从玩家实战中反馈的意见,VS和SX都各有问题,田宫发现S1的设计底子却是优秀的,于是,综合实际跑出来的数据,把S1该调整的地方重新调整,轴距轮距不变,强化了车头,并有更多安装龙头凤尾的孔位,车尾也增加两个孔位,而中翼也是采用可采购模式(又想减成本又想收钱),马达和齿轮箱的结构进一步优化,于是,S2的大调整反而变成了一款更适合轨道的迷你四驱车底盘。随着新材料的应用,更推出了强化、渗玻纤、渗碳等材质,轻便、有强度、有韧性,S2一段时期里成为车手们应用的大热门。S1与S2改装件几乎全通,之前有零件的玩家也不需过多重复消费也是S2底盘应用的一大亮点。即使至今,新手和老司机也是乐于接受的底盘之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