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toobad baitoobad
关注数: 0 粉丝数: 70 发帖数: 2,526 关注贴吧数: 27
仝小林院士为何这几天扎在社区(中医药武汉抗疫) 独家:仝小林院士为何这几天扎在社区 健康报 前天 21:03·健康报官方账号 2月5日临近晚上7点,记者终于拨通了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电话。 自从2月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发出《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中推荐使用中药协定方的通知》,大家都很关心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组讨论后拟定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推荐通用方的应用情况,他这些天都在做些什么?未来在抗击新冠疫情“武汉保卫战”中,中医药的全面介入等。 下面内容是健康报记者王宁根据仝小林院士采访录音整理: 真正的釜底抽薪,要从社区切入 1月24日刚到武汉,我考虑的主要是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案。1月26日,我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并给留观病人诊病开药。通过实地了解情况,发现发热门诊如果控制不好,医院的病人就会越来越多,很难从根本上控制住局面。 发热门诊的病人又从哪里来?那就是社区。社区的防控至关重要。武汉是新冠肺炎的重灾区,如果武汉的火扑灭了,对整个全国疫情的控制就会好很多。真正的釜底抽薪,还是要从社区切入。在社区,我们能够真实了解“新冠肺炎”居家隔离治疗的状态。希望中医药能早期介入、全面覆盖,能把防控关口前移、下沉到发热门诊乃至整个社区,这是打赢“武汉保卫战”的关键。 武昌区是武汉市的重灾区,武昌区卫健局和湖北省中医院李晓东副院长团队联合创建的“武昌健康云平台”是具有良好社区防控体系的网络信息系统。从1月29日,我们就在一起共同讨论以武昌区为试点的居家防控方案;1月31日,我和湖北省中医院医务副处长周亚娜一起走访了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考察了网络平台的建设情况、居家防控情况及社区发热门诊的诊疗情况,了解到天气转晴、气温升高后,发热门诊就诊人数量大幅下降,由每天的一百余人次下降到二十余人次。  仝小林院士(右三)到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访调研 2月1日,我同湖北省卫健委、武昌区卫健局及湖北省中医院领导共同讨论、部署社区防控方案,如何解决社区医生发药、答疑和发药后患者随访人力不足等问题。 2月2日,我同武汉市武昌区卫健委领导一起实地了考察了新征用、即将开诊的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为了便于及时了解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药物,在武汉市武昌区卫健委和湖北省中医院网络信息平台长期合作基础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教授组建的信息平台团队,连夜设计研发了一款手机app,患者只要扫码录入基本信息,几分钟就可以拿到适宜自己的中药;同时,医生还能通过该平台了解病人用药后情况,给予咨询和指导。上述举措,不但方便了患者,提高了就诊效率,还为临床研究积累了最原始的数据支撑,探索一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干预的社区防控模式。 基本方有加减,更贴近辨证论治 我们在临证基础上,拟定了包括生麻黄、生石膏、杏仁、羌活等20味中药的通治方(即1号方)。功效是宣肺透邪,解毒通络、避秽化浊、健脾除湿。此外,根据主症的不同,我们还拟定了四个加减方,可在通用方基础上变化使用。对于发热比较重者,加上甲方;咳喘重者,加上乙方;如果恶心、呕吐、食欲不好等胃肠道症状特别典型,加上丙方;如果气短、乏力明显,加上丁方。每日1剂,每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前服用。这样,社区医生经过培训,即使不是中医大夫,也比较容易掌握和操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前线指挥部和湖北省卫健委准确判断形势,把防控关口前移、重点下沉,及时启动了对社区密接、发热、新冠肺炎疑似人员的中医药全面介入计划。《通知》要求,2月3日24时前,武汉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确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药(中药煎剂或颗粒剂)。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第一时间就指定了中药企业进行中药饮片免费配送、中药汤剂免费煎制等服务。  工作人员为武汉市武昌区党校隔离点配送汤药 截至2月4日上午,已配送中药汤剂5000份(每份9袋,即一位患者发放3天的量;3天后调药)至武汉市武昌区、东西湖区、洪山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药将逐步发放至疑似病人及集中治疗的轻型和普通型病人手中,以期尽早让患者吃上药。对于确诊为新型冠状肺炎者,服用该方的时间相对延长,以防止或减轻肺功能损伤及可能出现的肺纤维化的问题。 凡用此方,医生一定要对处方病人登记并随访,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方;重症患者,传变迅速,需要根据病情及辨证,及时调整诊疗方案。老年体弱多病、乏力明显患者,应及早加用补药。高龄或有心脏病者,注意麻黄用量或者不用。 2月8日,江苏康缘药业免费捐赠的中药配方颗粒就会代替中药汤剂,送到患者手中。 “方舱”患者有望用上中药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看见瘟疫流行,于是他就找了一块空地,搭起医棚,架起大锅,给人们舍药治病,救活了很多穷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没有特效药,我们今天就是仿照古代大锅煎药的模式,尽快让病人吃上中药,正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中医药应有作用,坚持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积极主动介入。 “一人一汤药,一人一辨证”是中医最理想的用药模式。但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武汉疫情又如此严重,发病人数如此之多,抗疫时间如此之长,防护要求如此之高,医护人员已经疲惫不堪,靠中医医生一个一个把脉开方,让每一个病人都吃上中药是不现实的。尽管“通用方”加减这种方式,仍然不尽如人意,疗效也会低于一人一方的辨证论治,但特殊时期,先让每一个病人都能吃上中药,只能“特事特办”。由政府来组织、督办,在疫情重灾区武汉大范围发药救治,这在建国以来也是第一次,可以为未来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早期介入、全面覆盖积累经验。抓住疾病的本质和“寒湿疫”发展的主体脉络,提早阻断病情的发展,通治方照样可以发挥很好的疗效。2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前线总指挥闫树江副局长亲自带队,代表中央督导组,来武昌区东西湖区、洪山区等地督导发药。 2月3日晚开始,武汉市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13处将被改造为“方舱医院”,用于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2月5日晚将逐步启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凝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药经验,未来将把中医药应用在武汉市各区全面铺开,让“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也尽早用上中药。 文:健康报记者 王宁 图: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李修洋 编辑:张丹 审核:陈会扬 闫龑
【永远de永元】转基因大辩论(2)到底谁在误导公众【转载】 蒋继平   在我的【简论转基因技术和产品带来的潜在风险】一文的评论中,有位网友说我的论点有误导公众的嫌疑。但是,我本人从头到尾读了几遍,也发现不了有误导的倾向。不管是从主观的愿望,还是从文章的实际内容,我认为我确实是在做一般的科普。那篇文章一上来就明确指出,是为了满足一些网友的对转基因潜在风险的要求而作。一篇博文的主题是转基因的潜在风险,要是我不讲它的风险,而讲的它的优势,这是要被三年级的小学生笑话的作文,是不是? 所以,在我看来, 那位读者的中文水平连三年级的理解能力都没有。否则的话,要么逻辑推理出了偏差,要不就是别有用心。   由于这样的评论,使我坚定了转基因大辩论的信念,在配合全国科普活动的行动中,奉献自己的一点心愿和知识,以报答当年人民对我的养育之恩。   今天我要辩论的是,在转基因问题上, 到底谁在误导公众?   在具体讨论这个话题前,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食品和药品的概念。简要地说,食品是指世界上所有的人为了存活而天天要吃的食物;药品是指在医生的建议下给生病的人吃的物品。因而,正常健康的人是不应该也不用吃药的, 但是,即使病人也必需吃食品的。 事实上,世界上正常健康的人占多数,生病的人占少数(指在同一时间)。   显而易见,食品是关系到每个人生存的大问题, 而且是天天都必须面对的主要事务。   现在我的问题是:说Bt 转基因的玉米和水稻是安全的科学家或者其他人士,他们是否自己已经吃了很长时间, 而且确实没有发现有任何问题?假如他们自己没有吃过,就说是安全的, 那算不算误导? 要是他们自己一面说是安全的, 一面却尽量不吃转基因食品,那就是明显的误导,甚至可以说是欺骗。是不是?   为了使我的问题更有逻辑性和更有说服力,我现在举两个实例来进一步简明这里面的逻辑相关性。第一,要是比尔盖茨发明了电脑软件, 他自己不用,一定要推销给别人, 那是不是误导? 所以,比尔盖茨在开发电脑软件时,自己必须首先使用,对不对? 第二, 研究和开发汽车的人,自己是不是先开这样的汽车。您去看看历史记录,他们当然是自己先开。要是他们自己不开, 一定要别人开,说是很安全的, 那算不算误导? 汽车安全吗?只有开过的人知道! 反过来,要是那些反对转基因食物商品化的人, 嘴上说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而自己却暗地里偷偷地种,偷偷地吃, 那算不算误导?我本人认为当然属于误导。当然, 我现在还没有发现这样的人。   既然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那么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要求对一些转基因食品要有明确的标记?为什么要上法庭来决定是不是可以种植某一种转基因作物?顺便说一下,虽然最近欧洲法庭批准在意大利生产转基因玉米MON810,但是,那仅是容许种植而已,至于有多少农场主会去种,产品在市场的销量,仍然是个未知数。 还有,正如严少华先生指出的那样, 同意生产某一个品种,并不等于同意可以种植所有的转基因品种。   现在我要重点与李连达院士和文克玲教授进行一场科学上的辩论。据我所知,两位在中国的科教界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一个是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另一个是清华大学已经退休教授。你们两人最近分别表态愿意参加转基因食品的人体实验。   我对两位老前辈的奉献科学的精神深表敬佩,也对两位在各自专业方面的知识深表认同。据我有限的知识,李院士是1934年生的,今年应该是78岁的高龄,虽然我不知道文教授是哪年生的,但是我知道您是2003年退休的,那样的话, 也应该在70岁以上了,对不对?   你们在表态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你们的年龄因素?你们知道不知道年龄和人体代谢的关系?就拿那个黄金大米的儿童人体实验来说, 做实验的是儿童,不是老人,儿童和老人在人体代谢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老人是处于细胞老化的过程,儿童是处于细胞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群,你们去做这方面的实验,其结果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科学上的逻辑性在哪里?所以,要做真正有意义在科学上说得过去的实验,还是要用同龄的儿童做这样的实验。 那才有同等可比性。可惜的是,我现在没有孩子在这个年龄段, 而且说句心里话,即使有, 我也舍不得让他们去做这样的实验。 不过,要是让我自己去做这样的实验,我也一定会同意的。可是, 我去作实验样本, 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是不是?   科学,最需要的是逻辑推理,这种逻辑推理又必需建立在良知和理性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不会闹出笑话。   我知道,我的这篇博文又要得罪一些人, 但是, 作为一个科研人员,维护科学的严谨性,是我的一个责任。进一步来说,虽然我不是教授, 但是, 在科学网上, 很多人都称我为老师。既然作为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好榜样,对于是非对错,有一个公开的立场。 所以, 这篇博文可以说也是给那些平时叫我老师的网友的一个样本。
【永远de永元】美国人为什么不赞成转基因食品标识?【转载】  蒋继平   最近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和俄勒岗州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法案进行了公民投票。投票的结果是: 56%的科罗拉多州的民众不赞成强制标识,44% 的赞成,因而,不赞成的一方占了多数, 使这个提案没有获得通过。在俄勒冈州,51% 的民众也不赞成强制标示,49%的赞成,因而,也是不赞成一方占多数, 所以,提案遭到挫败。虽然赞成方和不赞成方的比例相差不大,但是, 美国是民主法制的国度,公民们的法律意识很强,人人都会自愿地接受投票的结果的。   对于这样的投票结果,我认为是很正常的,也是我预料之中的事。作为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一员,要是我也参与这个投票的话, 我也会投反对票的。我认为美国人不赞成转基因食品强制标示是因为如下几个原因。   · 转基因食品在整个食品构成中的比例实在很低,因而,用不着担心。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 两周前,我和夫人一起到Orlando 参加一个华人教会集会,与会期间一起办了一个火锅晚宴,餐桌上至少有十几道菜,非常丰盛。 期间,有人问我这些菜中有多少是转基因食品。我对他们说, 在所有的菜中,只有一盆甜玉米有可能是转基因食品,但是, 即使这盆甜玉米也只有不到30% 的概率是转基因。所以,请大家尽管放心,即使吃了这个甜玉米, 也不会造成任何对健康的影响。我同时对他们说,这是一个数量的问题, 即使是毒药,微量的比例不会造成明显的伤害,有时还能治病。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一个例子。 我说在两年前连续吃了7个月的老鼠药。 大家知道老鼠药是毒药,但是控制好一定的量,就不会导致中毒死亡。大家听了,觉得很有道理。 其实,不需要多少科学知识,只要具有一般生活常识的人都应该清楚这样一个事实, 即现在在美国的食品构成中,真正的转基因食品的比例非常低。这是因为在美国被正式批准作为商业化生产的作物只有不到 10种,其中只有玉米,大豆,西葫芦,木瓜和油菜可以作为食品。 这5种作物在美国不是民众的主要食品, 更何况大豆和油菜主要是用来炸油的,或者作为动物饲料的。玉米也是主要用来做饲料和生产能源的。 从科学的层面来看,油料和糖料是次级食品,属于添加剂一类。 事实上,就油料和糖料而言,从转基因作物提取的和从非转基因作物提取的几乎没有差别。 美国人的主食是麦类,土豆,各种蔬菜水果和水鲜肉蛋。所有这些食品都没有任何转基因成分, 用得着标示吗?我的判断是,假如今后更多的经过转基因的蔬菜水果,麦类,土豆或者水鲜肉蛋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那么,到那个时候, 美国民众一定会要求强制性标示的。我也会赞成强制性标示的。   · 政府的严格管理和控制。美国各级机构对转基因作物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法律法规, 而且能够严格执行。我们公司主要生产蕃茄,青椒,西瓜和橘子等蔬菜水果之类的农产品, 美国农业部的官员经常来公司检查生产程序和了解研究开发的相关情况,尤其对种子的研发更加关注,必须获得他们的审查才能正式生产。   · 商家对顾客负责。对于已经批准上市的个别转基因作物,为了使顾客放心, 虽然法律不要转基因食品标示,但是,法律没有禁止非转基因食品的自愿标示,因而,商家就在非转基因的食品上标明真相。 所以,美国的各类超市中的初级豆制品绝大多数都有“非转基因, No GMO” 这样的标示。这些初级豆制品是豆腐和豆奶,但是,不是豆油。豆油属于次级产品, 也就是经过一系列加工提炼而来的产品。   · 价格的考量。一些转基因公司和一些商家要把这种标示的成本算在顾客身上, 因而要借此提高食品的价格。这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是一项额外的负担, 一般是不能接受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因为根本没有必要标示。这样做, 可能为一些商家任意提高食品价格制造借口。   总的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美国民众中的大多数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强制标示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他们不赞成这样的提案。但是,这样的认知不是建立在转基因食品是绝对安全的这个概念上的, 而是建立在:1,转基因食品的比例很低, 2。政府在管着,3 。商家在把关,4。 没必要花这样的钱。
【永远de永元】美国餐桌上转基因食品比例真相剖析 蒋继平:美国餐桌上转基因食品比例真相剖析 【转 一篇旧文】 2012-12-21 09:01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最近科学网登载了一篇人民日报的文章:转基因食品,美国人吃得不少。这篇文章是作者陈一鸣和张旸对美国有关民众的采访所得到的结论。文章中说,截至 2011年,美国投入商业使用的转基因作物只有8 种,即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子、甜菜、苜蓿、木瓜、南瓜。” 文章中特别指出,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 ·艾什称,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93% 。美国大豆大部分用于国内,预计2012至 2013年度国内消耗4720万吨,向国外出口 373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45%。言下之意是美国人消费大量的转基因大豆。   看了这篇文章, 我觉得很难理解文章作者为何得到如此的结论。 也许我们的经历和处境完全不同的原因吧。我不知道文章的两位作者是什么身份, 他们是不是在美国生活很长时间了? 不管如何, 我现在根据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美国餐桌上的食品构成,特别注重转基因的比例。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地理解转基因食品在美国的待遇和消费实情。   在谈及这个话题前, 我得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自从1986 初到达美国, 我一直在美国生活,接触过美国各个阶层的人员,到过美国的大部分国土(至少38个州)。因为工作上的缘故, 经常要出差在外, 吃过各种各样的餐馆,包括中餐,墨西哥餐,意大利餐,法国餐,现代美国的快餐,还有就是高档俱乐部的宴会。 顺便说一下, 上两个周末, 公司就举行了两个大型的圣诞宴会。我也经常被邀请参加儿子和女儿各种受奖典礼的各种宴会。所以,我对美国的餐饮文化还是知道的比较详细的。还有,因为我的前30年是在中国长大的,我知道一些中国人, 尤其是北方人,玉米和大豆可能是他们的主食。我想有些中国人可能在潜意识里认为玉米和大豆也是美国人的主食。   根据我的亲身经历,美国人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面食,即面包和面条,加上一些土豆之类的作为副食。面食制品作为主粮在整个餐桌上的比例至少在75% 以上, 玉米和大豆所占的比例一般很小,不会超过25%。在规格高一些的正式宴会上, 一般很难见到玉米和大豆之类的主食。 稍微笼统地说, 大豆作为主食一般只有墨西哥餐馆如此做。当然,我必须特别声明一下,美国餐桌的食品除了中国人传统意识上的主粮外, 主要还有牛肉,鸡肉,猪肉,和海鲜类。肉类一般要占整个食物的30-50%左右。这样一来, 面食,肉类, 和蔬菜几乎占了95% 以上的比例。   再拿美国的一般民众的饮食来说。我们研究站的所有员工自带中餐, 在公司的食堂吃中饭。他们的中餐几乎都是统一的, 绝大多数都是三明治, 汉堡,热狗,加上一些水果和沙拉,几乎没有玉米和大豆食品,一年到头都是如此。   上面列出的8种转基因商品作物中,只有玉米, 大豆,木瓜和南瓜可以用作食品来消费。可是这4种作物中,玉米和大豆主要是用作动物饲料和用来制油。转基因木瓜和南瓜一般不是用来作为食品的,南瓜主要是一种装饰品,主要是为了万圣节而准备的。   说到食品油的话题,更要进一步加以说明。 我在超市做个一个调查研究,发现美国食品油市场主要有菜油(Vegetable Oil), 玉米油(Corn Oil),花生油(Peanut Oil), 和橄榄油(Olive Oil). 我在美国的超市没有找到豆油(Soybean Oil)。 也许是我的疏忽。在这4种最常见的食品油中, 其中花生油是大桶装,在5加仑左右, 而玉米油,菜油和橄榄油一般是每桶一加仑左右。最为需要说明的是, ,美国人一般烧菜不用油,他们的蔬菜部分一般是沙拉, 即生菜加上一些橄榄油。要是烧熟了的蔬菜,也只是像煮熟了的一样, 而不像中国人的油炒菜那样油分很重。 顺便声明一下,我不知道麦当劳(McDonald)的炸薯条和肯德基的炸鸡片用的是什么油。   大家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很容易看出,美国人每天吃的食品中, 真正属于转基因的食品是非常有限的,在整个食品的构成中占的比例是很低的,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备注:我并不反对转基因研究,也不反对转基因作物作为食品。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我觉得有责任向公众介绍有关事件的事实真相。
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转载】 分享这个观点,个人觉得值得思考。 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这可能是医生、患者、患者家属最关心的问题。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目前的医疗水平还做不到很有把握地治愈癌症。而面对患者与家属的询问,医生又必须作出答复。我通常会这样答复: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是“不治”。 需要说明,我说的这一方法只适用于晚期癌症。 也许有人说,这是开玩笑。不!我是很严肃认真地回答患者和家属的。“不治”,是指不治疗癌症,并不是对患者不作治疗。治疗癌症,西医不外乎手术、放疗、化放三大招。这三招对晚期癌症患者效果实在不好,医生心里都明白,治疗的结果常是“人财两失”。中医治疗癌症,可能会想到正虚,想到痰凝,想到瘀滞,还有癌毒。癌毒二字,几乎每一个医生都不会忽略,于是治法中必有抗癌解毒一法。也许抗癌解毒对早期癌症患者是有效的,但对晚期癌症患者不但用处不大,反而会加速患者走向死亡。 这种病例见得实在太多了。我的一位老师查出“肺癌”,晚期,接受化疗,仅痛苦地生存了3个月。化疗前,他还可以工作。一位老人,贲门癌,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叠加)治疗半年,临终前1周,老人说:“你们只给我治癌症,不管我的身体了?” 不治疗癌症怎么办?治人。这是中医的长处,也是西医不容易理解的。治人的目的是留人,留人以治病,或人癌并存。也就是说,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首要目的是让患者活着。如何能让患者活下来?扶持正气。此时对患者来说,多一分正气,就多一分生命。通俗一点讲,人都没气了,癌症治疗再成功又有啥用?很简单的道理,可医生、患者、家属往往不能接受。 一位肺癌患者,年近8旬,肿瘤医院的医生告知家属,老人活不过3月。笔者用小剂中药“治人”,不外四君子汤、二陈汤等调理脾肺的方药,随症稍作加减。3年后患“脑梗塞”,肺癌见症反倒不显。现用四逆加人参汤方调治。发病至今已近4年,4年来未用一味抗癌解毒专药。 一位胃癌患者,术中发现已有转移,术后纳呆、腹胀、大便不下行,面色惨淡,精神萎靡。嘱停用抗癌药物(正静脉滴注抗癌中成药),用小剂量健脾和胃之品调理近1月,诸症明显好转,面显喜色。后因回老家中断用药。家属又听信他医,用“中药化疗”(静脉滴注抗癌中成药),脾衰胃败,未出1月去世。回老家前,家属还问我,有没有好的治癌方法。我说,现在只能“留人”,不能“治病(治癌)”。 留人,不治癌,确实是治晚期癌症的最好方法。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永远de永元】苏云金杆菌内外毒素混合杀虫剂的毒理学研究 【注:BT基因即是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基因】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05期 加入收藏投稿 苏云金杆菌内外毒素混合杀虫剂的毒理学研究宋瑞琨 李龙 徐以平 王大菊 林开春 【摘要】:对苏云金杆菌内外毒素混合杀虫剂的毒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杀虫剂的经口、经皮急性毒性低,其LD(50)均大于5000mg/kg,无明显皮肤致敏、致突变、致畸、蓄积性和生殖毒性。有轻度的皮肤刺激作用,剂量达到10mg/kg时呈现出免疫毒性作用。建议在农药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中,增设免疫毒性的评价方法。 【作者单位】: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环境毒理学研究室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药理学教研室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微生物农药研究室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农药毒素毒性 【基金】:国家农业部“八五”科技攻关资助 【分类号】:R996.2 【正文快照】:苏云金杆菌内外毒素混合杀虫剂的毒理学研究宋瑞琨,李龙,徐以平,王大菊,林开春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环境毒理学研究室,武汉430030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药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70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微生物农药研究室,武汉4300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