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英雄传⚡
爽朗的彻底服了
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关注数: 232
粉丝数: 216
发帖数: 9,747
关注贴吧数: 12
曹操的假子曹真 大概人们都知道,刘备有个假子叫刘封。是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可是应该没多少人知道,曹真是曹操的假子吧?曹真在历史上的表现极其英勇,力挫诸葛亮更是一大亮点。位高权重更是甚于刘封。同样是假子,同样是位高权重,早死的刘封成就了刘备的仁义。事到如今,我也只好承认刘备是仁义的,我只是不明白那些说刘备仁义的是站在谁的立场上说刘备仁义的。
关于三顾茅庐你不知道的事 诸葛亮不单纯是布衣,他和当地世家关系密切。有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这里就不细说了。刘备在徐州遇到的陈登,后来遇到的庞统,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不比诸葛差多少。但是刘备都没拿出三顾茅庐的待遇来。其中庞统还是经鲁肃推荐才受到刘备重用的。这些说明刘备对人才根本没有那么重视。那么很明显刘备会三顾茅庐,根本不是冲诸葛亮的才能去的。
认为曹操人品好的进来 不是来吵架的,黑子们请开门左转。一直以来曹操的负面形象比较多,但我认为这不是因为曹操坏,而是因为他的事迹多。就好比一个人做了100件事,错了10件,有的人做了10件错了2件。我是认为前者大于后者的。但有的人抱着错了2件的人比错了10件的人错的少的观点而认为后者大于前者。对于这种情况,我尊重你,但请不要污染我。所以那些只说曹操坏话的人,建议也看看他的正面描写,比较一下再说。下面开始正题。
问个问题 说关羽报效曹公有国士之风。 可曹操能允许关羽投降,并厚礼以待。关羽却在曹袁开战之际,危难之时选择离开,真的是高尚的表现吗? 曹操在打赢袁绍以后,烧了手下和袁绍私通的书信,以示既往不咎。关羽的表现算不算里面的一个例子。 吧友们怎么看?
问个问题 大家觉得认为刘备是大汉忠臣的人都是什么水平
我是亮黑 可我从来只是看不惯别人吹诸葛亮军事牛比。 尽管我不喜欢诸葛亮,尽管我不知道诸葛亮做了什么事。但我从来都没有去否定诸葛亮。因为我不了解。每一个我们能叫的上名字的古人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地方。你不能因为自己无知就否定别人。 我就想问问那些动辄评出十大英雄十大垃圾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你们了解你们评论的人吗?你们了解历史上的其他人吗? 无知不是错,拿出来显摆就很不应该了。
亮吹的奇葩逻辑 司马懿兵力占优避战就叫畏蜀如虎,诸葛亮数万大军对郝昭两千无计可施就叫粮尽退兵而已。街亭之失就往马谡身上推的一干二净。魏延的甲首三千却又接受的理所当然。谈及三国其他战绩就是对手垃圾、运气好,自己没战绩就是队友垃圾,作战难度大。魏国明明是四处作战,对蜀就是临时派一支军队过去,就变成了一州打九州。
从斩颜良诛文丑看关羽的重要性 斩颜良 刚开始,因为颜良兵多,荀攸建议先打延津好让颜良分兵把守,等到颜良分兵以后,曹操又令张辽及关羽进攻,于是斩颜良。
张辽 张辽作为魏国五子之一,一生经历颇为精彩。可惜在惜字如金的三国志里,记载就少的可怜了。
三国时期,魏是正统,可有异议?
那些说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的人 请问诸葛亮凭什么可以取而代之?
发给那些质疑屯田的二逼 关于制度 都是有适应性的 没有哪个制度是永远正确的 所以那些抱着现代观点看屯田的可以省省了 照这么分析 历史上的一切人物都没有可取之处 一项制度 到底好不好 取决于 适不适合当时的情况 那么屯田适合当时的情况吗?
五子 五虎 跟某位吧友聊天,忍不下去了,发发牢骚。 五子 五虎 谁强?
三国时期,魏是正统。 这种帖子,不敢发在三国相关的吧了,怕被删帖,又睡不着觉,只好再这冒个泡了。
说说蜀国人物的另一面
在石家庄想办电信宽带 打算自己买光猫 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大家帮忙评评理 三国志吧吧务耍不要脸
说说刘备的人品 刘备原来是公孙瓒的手下,曹操攻打陶谦的时候,公孙瓒派田楷和刘备去救陶谦,结果陶谦给了刘备4000兵,刘备就抛弃了田楷转投陶谦。 历史上从没有公孙瓒轻视刘备的记载,而刘备因为区区四千兵就背主而去。 相比周瑜之于孙策,我表示无话可说。
新人拜吧 我能发关于诸葛亮的帖子么?这篇帖子在国吧被删了。
闲聊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照照镜子,就知道自己衣服哪里穿的不对。 照照人,就知道自己哪件事做的不对 看看历史,就知道事情是怎么成功和失败的。 重要的不是照镜子、照人、照历史,而是照完了和自身联系在一起。 知道自己哪里穿的不对了,整一下,才是我们照镜子的初衷,不对么?
曹操送鸡舌香给诸葛亮? 求科普
求助帖 刘备曾经想杀了蒋琬,有这回事吗?为什么?
水贴 想聊会天
新人报道 能不能提个意见,整个贴,把曹操的事迹介绍一下。也让喜爱曹操的粉丝多一些了解。
有些事古人比我们做的好 明朝一直给人一种贫穷的感觉 可是 朱元璋说:大明朝从令往后,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朱棣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他们不光说到了,还做到了。 整个大明朝,老百姓都有一种优越感,高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这是我们现在做不到的。
屠夫 屠夫是一个不怎么好听的职业 然而在好多方面屠夫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都有哪些出名的屠夫 张飞
曹操与诸葛亮 这是两个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人,不过总有人闲的蛋疼,例如楼主这样的,所以就有了比较。
如果抛去刘备的主角光环 求喷 求不删 第一步,曹操伐刘表,和曹操以前攻打别的诸侯的性质差不多。 但是这时候,曹操的威名已经养成,所以刘表死后,荆州直接投降。 刘备逃走了,和在徐州兵败时逃走没什么两样。然后孙权这边接应刘备,刘备也有意联合孙权。我觉得这个过程像极了,曹操打袁绍的时候,刘备逃走了,逃到刘表的例子。 不同的是,孙权见识远胜刘表。没有像刘表坐看曹操把袁绍吃了那样坐看曹操把荆州吃了。 于是孙权支援刘备,刘备和曹操开始战斗。 再然后,曹操被打退。 孙刘联盟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刘备之前也建立过类似的联盟,这个联盟因为孙权主动迎战,因为曹操第一次被打退,才变得特殊起来。
说说三国的一些外号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也说三国 说到三国,不得不提曹操。 曹操绝对无愧三国第一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也只有他能当此殊荣。 三国英雄辈出,可真正能攻城略地的当属曹操。孙权、刘备也有,可论质量,差远了。 我觉得,在军事上,也只有后来的灭蜀、灭吴之战可以和曹操的功绩相提并论。 一般情况下,因为青梅煮酒的原因,我们对曹操消灭的诸侯不够重视。 其实换一个角度,吕布的陷阵营、马超的西凉铁骑、陶谦的丹阳精兵都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曹操都能一一消灭,其军事能力绝对是当世无双。可曹公在两个地方吃了亏,一是赤壁,二是汉中。 如果说刘备、孙权的军事能力比之前的吕布、马超之流强很多,完全说不过去。毕竟都是人,都是冷兵器时代,孙权打的是水仗还情有可原,刘备之前一直是曹操的手下败将,为什么到汉中就打不赢了?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军事力量占据主要方面了(毕竟,曹操曾攻下汉中,军事上有攻下的能力)。起关键作用的是能对军事对比起到辅助作用的其他条件,例如补给。 但最重要的是,民心。 大汉朝威武,但这威武也只是用在北方,所以曹操在北方能借天子之名,攻无不克。即使面对强敌,因为始终站在天子的旗帜下,相当于有加成作用。 但是一个江东、一个西蜀,都是汉朝天威不能到达的地方。这时候,曹操没有了加成作用,再加上当地的统治者实力不弱,就形成了僵持的状态。 其实要攻城掠地,得实力数倍于对方才行,曹操虽然军事三国无双,还做不到数倍于他人,所以纵横北方之后,也只能维持在北方。 赤壁、汉中的失利并非偶然,也是天数。天下三分,也是天数。 曹操说到底,也只是为天下一统奠定了基础。在曹操的时代,一统天下,非人力可及。
孙权真的需要刘备吗? 赤壁之战可能是最吸引眼球的战役了,这个战役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孙刘联盟。 一直以来,受演义影响,一直觉得孙刘联盟势在必行。 可是赤壁之后,魏吴互有攻伐,感觉东吴也没怎么吃亏啊。 东吴真的很有必要和刘备联盟对抗曹操吗?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里最出名的战役了,演义里也是介绍的详细无比。 可是深读之后,我们知道演义里好多事是假的。但是知道以后,真的过程又是怎样呢?到底有没有火烧赤壁呢?怎么还有的说是曹操自己烧的战船呢? 志吧里的大神 有兴趣普及一下吗? 笼统的介绍一下赤壁的过程,拜求。
真实记载的一些不可思议之事 唐玄奘,一心求佛,奈何中原佛经稀少,佛意不明。于是,独自一人西去求佛,历时十七载,带回了六百五七卷佛经。 后来,玄奘所译佛经的原本在天竺散失了。玄奘的译本就成为研究印度古代文化的珍贵史料。 这个故事后来被编成西游记。 唐僧取经,是为了崇高的理想,没有功利之心在其中的。现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人吗?不图挣钱、享乐、功名利禄,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千辛万苦也不怕,只为了满足求知欲。
刚才看到一个帖子 是比较曹操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 下面的意见比较统一,就是诸葛在治军方面强于曹操,其他方面不如曹操。 我想问一下,从哪能反应出诸葛治军强于曹操啊
古代的一些数字 两仪三清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
关于一些争论 自由落体运动解释不了乔丹的滞空,西方经济学解释不了中国的高房价。有些话放在某处合适,放在别处就不合适了。 说曹操是忠臣,岳飞笑了,说曹操不是忠臣,秦桧笑了。 说刘备是忠臣,岳飞又笑了,说刘备不是忠臣,秦桧又笑了。 不管是谁说的话,说的什么话,总有不合适的地方。 最鄙视那些直接把别人的话拿出来,然后就进行攻击的人。
三教 儒道释三教源远流长
例数中国古代朝代 一般情况下,说朝代,都是把元和清摘出来的。 元摘出来,可能大家没有什么异议。清就有些争议了。
新人报道 历史古风吧 这个题目太大了吧 没有一点针对性
石家庄招聘网编 有想做这方面的,在石家庄的联系我,急招。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操一句话,多少人拿住了把柄。 只是黑曹操的时候,未免也把文王给黑了。 文王之名,不在于生了一个姬发的儿子。 而是因为,他得天下三分之二,犹能以臣事商。此为臣德。 曹操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诗人。诗人总有些理想的情怀的,我觉得一个人不会把让自己的儿子篡位挂在嘴边的。 曹操忠诚与否,暂且不论。 曹操这句话,是不是我们一直都理解错了?
樱花公园的樱花开了吗? 想近期去看呢?谁离得近啊,告诉一声。
求大神指点 诸葛亮的事迹 民间传成神了,可是再仔细了解都是别人的功劳。哪位大神普及一下诸葛亮的事迹啊。
赤壁与官渡 赤壁与官渡都是三国里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可能是因为袁绍的关系吧,大家对官渡都不注意。 可是袁绍也是三国里响当当的人物啊,灭了公孙瓒的人。首先,公孙瓒就不简单了;其次,三国里能灭诸侯的人物本来就少。曹操眼高,袁绍不算英雄,不代表袁绍真的简单啊。可是,和赤壁相比官渡太不引人注意了。 官渡之战打完了,曹操顺手把袁绍灭了。赤壁之战打完了,孙刘连一个荆州都吃不下。 请为官渡正名
三国演义里的一个硬伤 演义称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赤壁之战时更是在不刮东风的冬天借来了东风。 可是到后来打司马懿的时候,火烧葫芦谷,竟然被一场大雨给灭了。诸葛亮谋划火攻,应该不是一时起意,何以会不考虑天象的变化呢? 这个bug,不知道又没人发现。
曹操与刘备的区别 进三国吧有几天了,发现争议最大的还是曹操和刘备。我就我知道,说几点他们的区别。 首先是出身。 吧里有一种观点是,曹操的出身比刘备好。这方面,世界上没有出身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常言道,英雄莫问出处。如果要根据出身比能力的话,假如(我是说假如)曹操比刘备出身好,曹操就比刘备强,那刘备也不用奋斗了,奋斗个什么劲啊,出身又不如人家。所以我觉得,拿这种观点说事的人很无聊。 但这里还是比一下他们的出身,曹操的身世知道的比较清楚,宦官之后。也有争议,但基本上认同这个观点。家世还行,名声应该不好。 刘备的出身,一般都认为是穷苦出身。但是刘备后来被封为皇叔,且经过家谱查证。这里说一点,现在很多人家里都没有家谱。我身边有有的,有家谱的家庭都是来头的。如果真的是穷苦人家的话,不会保留这个的。而且刘备拜师卢植,和公孙瓒是师兄弟。可见,并不是很差。我们知道张飞是个屠夫,诸葛亮是个布衣。其实张飞、诸葛的家境都很好,那些称呼只是古人没有功名的自谦。所以我觉得刘备出身并不差。真正出身好的是袁绍。
荀彧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劝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以上资料出自百度百科。我觉得在出谋划策、举贤纳谏方面,荀彧堪称三国第一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