芰荷风 芰荷风
关注数: 0 粉丝数: 115 发帖数: 6,542 关注贴吧数: 3
罗立群评《萍踪侠影》之第一回评 第一回 弹指断弦强人动军饷 飞花扑蝶玉女显神通 此回描写雁门关驻军的军饷被劫,押运官方庆经人指点,寻到白衣女侠练功处。恳请之下,女侠援手,独闯强人山寨。在情节上,作者采取先抑后扬、欲擒故纵的笔法,巧妙构撰、间设埋伏,将读者一步步引入其中。 书中先介绍押解军官方庆,称他是“武举出身,家传弓马,武技娴熟,自称‘神箭方庆’,甚为自负。”虽过于自负,却不完全自吹。他的弓是“特制的加大的五石铁弓”,他的表演引来了众人的喝彩。小说随后描写了很不起眼的秀才孟玑,,将方捉弄摆布,劫走军饷。再接下来,方寻死被一少年所救,并在其指引下,得以见识白衣女侠出神入化的武功以及她闯山寨,连破四关,武功又胜孟玑百倍。 此回情节层层递进,节节生锋,读者如拾级而登,越上越高,越见越奇,大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感。 在人物描写上,作者于此回中采取对比的手法。方前骄矜后卑惧,是其自我性格的对比;秀才模样的孟,身材弱小,言语温谨,而又神力惊大,武功超卓,是其自我表里的对比;方与孟,一骄矜一谦恭,前者手段强得有限,后者本领正足惊人,两对比又含警示、讽刺意味;至于侠女云蕾的出现,又使得孟等人降为陪衬,寓示出“人不可貌相”。总之,方与孟的描写都是为云蕾服务的,是为云在书中显露身手作一铺垫。
罗立群评《萍踪侠影》之楔子回评 楔子回评 梁羽生在开篇中就将读者带到了明代正统年间,也是将小说的人物和故事置入社会动荡、外忧内患的的特定历史时期,规定了小说中人物和事件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特殊的社会环境,使整部小说的基调充满了苍凉、沉郁的悲壮氛围。   作者在这一章节中,又将构成整部小说的三支主干,即“国恨”、“家仇”和“江湖恩怨”一一加以点出,虽着墨不多,却也为整部小说的人物性格构成、发展以及小说情节的走向,起到了穿针引线和铺垫说明的作用。   作者以一首〈〈浣溪沙〉〉的词作为篇首,词中既标出“萍踪”“侠影”之书名,词意又点明主题,概括全书大意,而且词的意境苍凉、悲壮,深沉蕴藉,古朴雅致,既烘托了特定的情绪,又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感慨。 此回中刻画了一位在胡边牧马20年的明朝使节云靖的形象。他出使瓦剌,被扣牧马,不屈不饶,全节全忠,他忠心于明王朝,热爱、怀念故土,他在胡边忍饥挨冻,历经千辛万苦,为了就是明朝能够举兵前来,兴师问罪,自己得以手刃仇敌,报效朝廷。然而,云等来的不过是皇帝亲笔写下的一纸降罪诏书和一瓶赐死的毒酒。  云彻底绝望了,他的精神支柱垮了,他的心理平衡打乱了,他的神经全都麻木了,他只愿一死,寻求解脱,于是,忠心耿耿的他吞药自尽了。  云这个人物形象,只在此回中出现,随即消失了,但这个人物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其经历和结局可谓字字血,声声泪,对腐败的封建专制是一个痛斥,对愚蠢效忠的封建臣子是一个讽刺!
给张丹枫的情书 -- 作者:云蕾QR-- 发布时间:2004-6-23 -- 给张丹枫的情书丹枫,还好吗?在多年的等待里,我曾希望你的世界五彩缤纷、红尘腾落、悲喜轮回,又为自己的希望一遍遍地痛苦、快乐,在自己编造的梦境里一次次堕落,再一次次高尚。我不会想用三天的幸福换你半生的失去,我善良地问苍天,有没有一个人可以打动你,照顾你,与你相濡以沫、情定三生?这已是如劫的期冀啊,上苍,假如那个人不是我,于我更是如劫的煎熬。疲惫的时候,我静视内心,那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离远古最近的地方,离未来最近的地方,离自我最近的地方,离你最近的地方,看你许下的万年诺言,迅捷而又缓慢地潜行。我遥想你的世界有山水云树、炊烟灯火,遥想你递过一束鲜花或在一抹烛光前凝视一个女子恬然默坐。我猜测你在某一个街角走过,猜测你的悲喜,猜测你在红尘里一度度花开花落,一场场云聚云飞。有时我欣然而笑,有时我度日如年。亲爱,究竟要怎样的劫过后,才可以与你青梅煮酒,执手凭栏?告诉我!我只有倾尽全力,掀起满天的星云,我用思念与爱搅起漫漫的黄沙,即使你无法感受,即使永无休期。亲爱,我要把几生的眼泪和唯一属于我自己的心陪你,然后用悲伤填充躯壳,如行尸走肉般地等待。当耗尽所有的能量,当对你的思念堕入黑洞,当经过无尽的辗转,在昙花盛开之夜,亲爱,请告诉我,我为情而伤的泪滴还能不能转为淡淡笑颜? 告诉我,亲爱,你行囊里塞满的,是不是无尽的悲悯?告诉我,亲爱,你唯一的宿命,是不是我? 我不知道经过了多年的轮回,我们是否还会再度相遇。亲爱,纵然所有的答案都是否定,不变的,依旧是我对你的心。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