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ssl alpssl
关注数: 40 粉丝数: 94 发帖数: 4,242 关注贴吧数: 3
我来说说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吧 感性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理性是进入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人生存在当下社会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但相比之下感性还要重要得多,因为没了感性人类立刻就会灭绝。 感性是生物体千万年来进化的产物,人类的喜怒哀乐很大程度上受感性的控制,并且这种感觉是通过神经直接发送给大脑的,甚至常常避开推理分析,以致理性常常无法找到某种感觉产生的原因。拿较低等的金鱼来说,据说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不管是不是7秒,至少有理由认为它们不会推理分析。养过金鱼的朋友大概有这种经验,就是每次把手伸过去喂食鱼都会游过来,久而久之即使不拿食物只把手伸过去鱼也会游过来。这就是条件反射,A产生B,B产生C,A→B→C这个关系一旦形成,即使把B拿掉,由A也可以产生C,虽然C是由B产生的,但条件反射可以导致A产生C。就是说伸手A→喂食B→鱼游过来C,这个关系一旦形成,即使把喂食B拿掉,伸手A也可以产生鱼游过来C,虽然C是由B产生的,但最终A也产生了C。即使鱼的记忆不是7秒,我们至少也可以相信它们不会推理分析,不会思考这个人手里拿着吃的,伸过来就是要给我们吃的了,这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神经直接告送它的,而不是通过推理分析得出的结论。 人也是如此,拿恐高怕黑来说,由于人类在高处容易掉下来受伤或容易受到潜伏在黑暗中的野兽的袭击,所以产生了这种条件反射下的本能,高处A→掉下来受伤B→恐高C,于是高处A也可以导致恐高C;和处在黑暗中A→受袭击B→怕黑C,于是处在黑暗中A也可以导致怕黑C。有一句话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怕井绳”仅对这个被蛇咬的人有效,但高→受伤和黑→受袭击是我们祖先所处的日常状态,由于千万年的重复以致这种条件反射已经融入基因成为人类的本能而不需要亲身经历一次才可建立。我们人类或生物体的本能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比如喜欢或讨厌吃的东西,这是由吃完后的身体状况决定的,舒服即会建立喜欢的反射,难受就会建立厌恶的反射,于是久而久之不需要亲自去吃只要看见就会感到喜欢或讨厌,比如对新鲜水果或腐烂食物。总之生物体的一切本能——也就是不需要思考直接由感性得出结论的能力都是生物千万年来进化的结果。 人虽然有理性但常常无法控制感性,实际上人类对自己身体的控制是很有限的,比如心跳血液循环神经传输细胞的出生死亡等等,就像你摔了一跤无法阻止神经把痛苦的信号传递到大脑一样,或者你看一张恐怖的图片即使理性上知道这不过是一张纸但感性上还是吓得不行。据说有一些被截肢的人常常感觉到已经没有了的胳膊或腿处传来剧痛,即使理性上知道那里根本没有东西但却无法阻止这种痛苦。这些都是理性和感性的矛盾,虽然感性常常给我们带来不便但它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这是千万年来进化的结果。 相比之下理性就显得无比的轻浮和瞬息万变。回到文明社会开端,不论是孔子还是亚里士多德,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人格或理想的社会——不论是君子还是斯巴达式的社会。亚里士多德曾有七重天的说法,最上层也就是日月星辰那层是最完美的,因为它们严格遵守规律而不像人受情欲的影响无法做到不论是谁给定义的“完人”,孔子也常常感伤曾经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经常拿所谓的“周礼”来教训弟子。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标准,但这个完美的标准却受着人的七情六欲的影响而无法实现,只有抛开人的情欲达到“完美”的境界世界也才会完美。但这个“完美”的标准却千变万化,每个时代每个地区甚至于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并没有一个所谓的真理,甚至于在短期内达成一个共识都千难万难。 比起瞬息万变的理性,感性则稳定得多,因为感性已经经过千万年的考验证明它是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感性强行维持住人类的生存本能人类马上就会灭绝,理性是在感性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虽然它瞬息万变但也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要说哪个重要,那无疑是感性。
如果你想给喜欢的人送一件礼物,她的朋友在旁替你出谋划策。。。 你想送珍奇果酱的时候,她的朋友说:她经常吃面包,如果是果酱应该会很好,但是送礼还是能保存的东西比较好吧。 你想送小猫公仔的时候,她的朋友说:她很喜欢可爱的东西,但不知道是不是喜欢小猫。 你想送项链的时候,她的朋友说:我觉得她很喜欢,但第一次就送这么贵重的东西也许不太合适。 你想送鞋子的时候,她的朋友说:她最近是很关注鞋子,但喜不喜欢这种款式就不知道了。 你想送帽子的时候,她的朋友说:这种帽子跟她应该很搭配,但她的发型可能不适合戴帽子。 我分析吧。。她的朋友看法有不建议和不清楚两种,不建议包括果酱、项链、帽子,果酱不适合送礼、项链不适合第一次送礼、帽子不适合她的发型;不清楚包括小猫公仔、鞋子,虽然她的朋友喜欢公仔和鞋子但不知道是不是喜欢这种款式。所以我觉得应该在小猫公仔和鞋子中做一个选择,从她朋友的描述中来看,她对小猫公仔的看法仅是“喜欢可爱的东西”,所以推测也喜欢公仔,但对鞋子的的看法是“很关注”。对比来看,“可爱的东西”多种多样,公仔所占比例较小,小猫公仔所占比例就更小了,但鞋子这个范围就小多了,这就是说她喜欢可爱的东西但不一定喜欢公仔,她喜欢鞋子但不一定喜欢某一款式,所以公仔和鞋子风险是相同的,但小猫公仔比鞋子的风险就大多了,所以我认为选择鞋子是最好的礼物。 大家说我分析的对不对啊
感觉刘备一当上皇帝就变得独断专行了 以前刘备一直是礼贤下士忠义仁厚的形象,尤其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当上皇帝以后立刻就不听百官劝阻执意要伐吴。出兵前秦宓再一次劝阻刘备大怒说这是慢我军心要杀秦宓,诸葛亮上表为秦宓求情刘备却傲慢地把表往地上一扔,说我已经决定你们都别多说了,这又让人想起以前那些动辄杀人的军阀,尤其让人想到遭类似命运的田丰。后来刘备抓回傅士仁 糜芳 范疆 张达居然用剐刑把他们杀死了,印象中三国里很少提到剐,即使是弑君或要杀曹操也只是用斩的,刘备为报私仇居然用这种酷刑而且曾亲自动手,那么是不是树了一个榜样,毕竟谁没有亲人朋友难道对仇人都可以这样做?这在他当皇帝之前对刘封也是用斩的,后来听说刘封曾毁书斩史还大大懊悔了一番。后来马良进谏仇人已杀可以班师回朝,再后来又提醒刘备陆逊足智多谋不下周瑜,但刘备都没有听依然我行我素,而且还如此轻敌老大看不起陆逊,这在他以前也是从未有过的。如果说这些都是因为关羽的死,那关羽早在他当皇帝以前就死了,那时他可没这样。对刘封多少也显出一点点仁慈,但对糜芳就完全是个暴君形象了,糜芳毕竟也是跟随他几十年的人,而且杀了马忠多少还有功劳,但刘备却显出了一个完整的暴君形象。如果说关羽死让他精神憔悴没精力独断专行,那过了这么久也该淡定了,复仇情绪应该和精神憔悴同时变弱,但他反而却大大加强了复仇情绪,随后张飞的死也并没对他产生什么影响,这一切都是从他当上皇帝之后开始的。我觉得他当上皇帝如果没马上死掉的话大概也不比以前那些军阀好
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就是自己剥削自己 按照以往吃饱饭就是共产主义的标准,现在早已是“物质极大丰富”的——反正不是共产主义的一个社会,但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一旦吃饱饭又开始追求下一个——乃至无限多的目标,永远也满足不了。即使大明星大老板也摆脱不了欲望的困扰,但以他们的成就再继续实现下一个目标已经很困难,难以有什么东西能刺激他们麻木的神经,所以往往采取吸毒或极限运动这种高强度的刺激来摆脱欲望的困扰,但即使这样也常常不顶事,最后还是不免抑郁自杀。所以再“极大的丰富物质”也满足不了人的无限欲望。 资本主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是利用了人的无限欲望,这起始于以人为本、尊重人天性的理念,以此引出人的无限欲望来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理想服务。现在我们大多数吃饱饭的人都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但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出人头地或有更好的物质享受,但这种希望又是无限的,不论得到多少也满足不了,但人又摆脱不了欲望的困扰,明知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还是拼命去追求这种所谓的“自我实现”。如今已能吃饱饭享受有保障的生活,如今也不再有地主资本家强迫你劳动,但人的劳动强度并没减小多少,常常出现过劳死自己活活把自己累死,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利用人的欲望实现自己剥削自己。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