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的浮云 老高的浮云
关注数: 47 粉丝数: 149 发帖数: 7,491 关注贴吧数: 10
对于国足非血缘归化(以下简称归化吧,对于血缘归化大家其实没多少不同意见)的上场问题,最近成为争论的焦点。我也凑个热闹,但我比较实在,现在大家都喜欢十问八问的,我只问得出三问。一、谁毁掉了最必要的归化?现在稍懂点球的,都能看出中国队在中场组织方面的严重问题,派三个归化前锋同时上场这种顾头不顾腚的打法,只能偶尔为之。很多人指出,高拉特才是归化中的必需品。那么,是谁草率同意高拉特在19年初与帕尔梅拉斯签租借协议,导致会籍连续时间的中断,以致空有国 籍,却只能为俱乐部效力?二、是谁毁掉了归化的状态?连续的正式的有强度的比赛,才是维持球员状态的最佳方式。在19年开始大举操办归化后,又是谁决策把阿兰租借(实际是弃置)天海这种注定降级的球队,以换取需要的年轻球员?经历一年煎熬后的阿兰又租借北京,得不到信任的他20年仅15出场7首发,场均45分钟,而回到恒大,21年12出场8首发场均55分钟,地位又比很多人嘲笑的武磊在西人的地位好多少?是谁不信任阿兰?是谁毁了阿兰的状态?恐怕不只是李铁吧。洛国富就更不用提了。三、是谁破坏了归化与本土球员的关系?团结是团队的根基。公平的待遇,是平等相处的基础。是谁在已经开始限薪的19年确立了完全不公的归化薪酬水平(据白国华说签归化花费八亿,归化薪水数十倍于本土球员限薪),让他们游离于本土球员群体之外,没有特殊贡献却享受特殊待遇,背负钻钱眼的恶名?而时至今日,还有一帮人在不遗余力地通过贬低本土球员来吹捧他们,从而制造更大的分 裂,这是为什么?
归化三问对于国足非血缘归化(以下简称归化吧,对于血缘归化大家 归化三问 对于国足非血缘归化(以下简称归化吧,对于血缘归化大家其实没多少不同意见)的上场问题,最近成为争论的焦点。我也凑个热闹,但我比较实在,现在大家都喜欢十问八问的,我只问得出三问。 一、谁毁掉了最必要的归化? 现在稍懂点球的,都能看出中国队在中场组织方面的严重问题,派三个归化前锋同时上场这种顾头不顾腚的打法,只能偶尔为之。很多人指出,高拉特才是归化中的必需品。那么,是谁草率同意高拉特在19年初与帕尔梅拉斯签租借协议,导致会籍连续时间的中断,以致空有国籍,却只能为俱乐部效力? 二、是谁毁掉了归化的状态? 连续的正式的有强度的比赛,才是维持球员状态的最佳方式。在19年开始大举操办归化后,又是谁决策把阿兰租借(实际是弃置)天海这种注定降级的球队,以换取需要的年轻球员?经历一年煎熬后的阿兰又租借北京,得不到信任的他20年仅15出场7首发,场均45分钟,而回到恒大,21年12出场8首发场均55分钟,地位又比很多人嘲笑的武磊在西人的地位好多少?是谁不信任阿兰?是谁毁了阿兰的状态?恐怕不只是李铁吧。洛国富就更不用提了。 三、是谁破坏了归化与本土球员的关系? 团结是团队的根基。公平的待遇,是平等相处的基础。是谁在已经开始限薪的19年确立了完全不公的归化薪酬水平(据白国华说签归化花费八亿,归化薪水数十倍于国内球员限薪),让他们游离于中国球员群体之外,没有特殊贡献却享受特殊待遇,背负钻钱眼的恶名?而时至今日,还有一帮人在不遗余力地通过贬低本土球员来吹捧他们,从而制造更大的分裂,这是为什么?
关于国足的战术分析 朱指导算是专业中的专业人士,战术狂。他的说法很有参考价值。当然,人员对应战术,首发中场人员中,张稀哲、王刚都是尽力的,但前者不会防,后者不敢攻(或别人不敢传他),而替补中,韦世豪不想防,阿兰不会防,这是他们与艾克森、张玉宁的差距。 现代足球中,高位逼抢是高阶的抢逼围,以防带攻,不会玩这个,或玩不好,就只能是中低级球队。上港(海港)从17年后就一直在练这个,佩雷拉后期控制不住大牌,作了妥协,再加上赛制变化缺乏演练时间,就玩不动了,尽管在攻击阵型和方法上作了革新和弥补,但比赛内容下滑肉眼可见。三四个不防守的大牌在一起(瑙、胡、奥、穆),纸面实力是强了,但谁防谁不开心,球队成绩反而变差,就是这个道理。 国足层面,说什么上四个归化加韦世豪的,就是球盲。艾克森还好点,你让洛国富阿兰韦世豪去防,去做整体高位逼抢,他们有这意识,有这体力和能力吗? 好多人不看球的,嘲讽武磊在西人打替补不进球,他们知道武在西人打什么位置?一般是左前或右前,防守任务很多的,不是留在前场等机会的那个,武的防守意识和能力,算是练出来一点了,当然还达不到教练满意的程度,就这,已经比阿兰韦世豪好太多。武在西人的60分钟跑动,大概七千米,洛国富打死也跑不了啊。
青训几则随想 全运足球应该属于青训吧。最近全部比赛刚结束,U20浙江2:1新彊夺冠,上海U20(申花0102为主,海港与根宝各数人加入)第五。上海U18(海港0304为主,申花数人加入)未进决赛轮,陕西U18(海港0304二队为主,阿布拉罕等陕西青训数人加入)点球胜重庆夺冠。 这次全运足球两大特点,一是点球决胜多,90分钟+点球决胜的赛制下,各队水平相近,再加上场地因素(条件不佳,雨后有积水),所以赛果有很大偶然性。二是上海队成绩不佳,这届的失败,要看到前几次成功的偶然性,以及上述赛制影响下失败的偶然性,不必过于惊㤉或至于喷,对于浙江或新疆青训也不必过誉。各地青训脚碰脚,特别厉害的天才选手,没有看出来。全运的意义,就是给大家一个实战机会,这些人真正成材,还要起码再看三五年。不用着急。 大家往往拿欧洲青训对比中国,说为什么人家十八九的就那么厉害,这个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人种发育和培养机制(比赛数量)的不同,使我们的选手成熟期落后三五年,急不出来。以前有很多虚报两三岁的,所以中青看上去和欧日比赛不差,现在年龄回归真实,才显得一代不如一代。中超主力二十七八才能打出些水平,所谓大器晚成反而比较正常,而八零后衰退很快,往往是改龄原因,很好理解。 另一个热点是恒大足校人数众多的低龄段各谋出路,投奔各地青训(已经确认的有去武汉三镇、宜兴西甲的)。这里可以看出大足校模式的弊端,和恒大自身的弊端类似,老板想的是大包大揽后掐尖的好处,每年龄段按普通俱乐部正常梯队五到十倍配置,增加了自身运作成本(每年近三亿)的同时,作为炮灰和药渣的学生家庭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其实低龄段离乡换学籍的坏处大于三集中的好处,如果没有精耕细作的针对性培养成材概率很低,但天河水军一次次洗的效果就是让家长们去忽视这些坏处。这次母体输血终止学费猛增,估计留下四五个大龄段百十人(就是所谓西班牙分校)已经是这个曾经声势浩大的足校不错的结局。 还有个小插曲,就是董路和唐晖吵架,由头是陈年宿怨,根本原因是青训理念不同,口舌之争中有些是讲道理,有些是偏见和意气。中国目前的青训,还缺少切实成果,各种辩论都缺底气,所以贵在坚持,殊途同归也说不定。根宝、绿城、鲁能等青训品牌被赞誉,正是因为坚持二十年左右才有收获。也许老板拿出个人分红的百分之一,再坚持个五年十年,恒大足校也能成功,然而终究还是少了点决心,差了那一口气。
青训资讯几则随想 全运足球应该属于青训吧。最近全部比赛刚结束,U20浙江2:1新彊夺冠,上海U20(申花0102为主,海港与根宝各数人加入)第五。上海U18(海港0304为主,申花数人加入)未进决赛轮,陕西U18(海港0304二队为主,阿布拉罕等陕西青训数人加入)点球胜重庆夺冠。 这次全运足球两大特点,一是点球决胜多,90分钟+点球决胜的赛制下,各队水平相近,再加上场地因素(条件不佳,雨后有积水),所以赛果有很大偶然性。二是上海队成绩不佳,这届的失败,要看到前几次成功的偶然性,以及上述赛制影响下失败的偶然性,不必过于惊㤉或至于喷,对于浙江或新疆青训也不必过誉。各地青训脚碰脚,特别厉害的天才选手,没有看出来。全运的意义,就是给大家一个实战机会,这些人真正成材,还要起码再看三五年。不用着急。 大家往往拿欧洲青训对比中国,说为什么人家十八九的就那么厉害,这个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人种发育和培养机制(比赛数量)的不同,使我们的选手成熟期落后三五年,急不出来。以前有很多虚报两三岁的,所以中青看上去和欧日比赛不差,现在年龄回归真实,才显得一代不如一代。中超主力二十七八才能打出些水平,所谓大器晚成反而比较正常,而八零后衰退很快,往往是改龄原因,很好理解。 另一个热点是恒大足校人数众多的低龄段各谋出路,投奔各地青训(已经确认的有去武汉三镇、宜兴西甲的)。这里可以看出大足校模式的弊端,和恒大自身的弊端类似,老板想的是大包大揽后掐尖的好处,每年龄段按普通俱乐部正常梯队五到十倍配置,增加了自身运作成本(每年近三亿)的同时,作为炮灰和药渣的学生家庭的风险也大大增加,其实低龄段离乡换学籍的坏处大于三集中的好处,如果没有精耕细作的针对性培养成材概率很低,但天河水军一次次洗的效果就是让家长们去忽视这些坏处。这次母体输血终止学费猛增,估计留下四五个大龄段百十人(就是所谓西班牙分校)已经是这个曾经声势浩大的足校不错的结局。 还有个小插曲,就是董路和唐晖吵架,由头是陈年宿怨,根本原因是青训理念不同,口舌之争中有些是讲道理,有些是偏见和意气。中国目前的青训,还缺少切实成果,各种辩论都缺底气,所以贵在坚持,殊途同归也说不定。根宝、绿城、鲁能等青训品牌被赞誉,正是因为坚持二十年左右才有收获。也许老板拿出个人分红的百分之一,再坚持个五年十年,恒大足校也能成功,然而终究还是少了点决心,差了那一口气。
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恒大的倒掉,似乎已成定局,然而出来一种论调,就是恒大俱乐部对中国足球,对中超,实在太重要了,这是一种,怎么说呢?超过上届冠军苏宁的重要,啊呀呀,归化怎么办呀,高薪国脚怎么办呀,青年才俊怎么办呀……我怎么办呀。没了恒大,我不看中超了呀…… 其实对于一个海港球迷来说,虽然也对中超的正常举办有着一份正常的忧虑,然而我却更有一份好奇心,想知道恒大退出后会发生的事情,也许树倒的惶恐和毁约的愤怒,会让一些人揭示一些事,这些事,以往我们只是猜想,之后却有了铁证。 比如:归化的高昂代价是真的吗?是谁让谁付的钱?谁允许一个中国球员拿到比规定的中国球员顶薪更高的薪水?谁策划了俱乐部国家队?19年五个当打球员转会真的一个两千万?真的交过调节费吗?天河水军的神秘头领是谁?……更有甚者,会不会有人揭露拔冠后的奥秘?那种“我不给你你不能抢″的底气,真的只来自实力吗?……啊,想想那满屋满棚的瓜,敲骨探髓的爽,就忍不住流口水呀。 总会有人说,你们海港(球迷)这是因妒生恨啊,落井下石啊,不讲武德啊,你们也要想想未来,你们也会有这天的……之流。其实吧,人生得意须尽欢,定要歹人空悲切。想起让子弹飞的经典对白(真的赶紧申遗吧): 张麻子:你觉得是你对我重要,还是钱对我重要? 黄四郎:应该是我重要? 张麻子:你再想想。 黄四郎:不会是钱吧? 张麻子:你再想想。 黄四郎:还是我重要。 张麻子:你和钱对我都不重要。 黄四郎:那什么对你重要? 张麻子: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国足为什么不打343?看到第一场被澳大利亚暴捶,双中卫左支右 国足为什么不打343? 看到第一场被澳大利亚暴捶,双中卫左支右绌,其实澳队并未使用边路起高球炸的战术,而是中路钻刺,边路内切更多,双中卫单后腰的防守,明显单薄,以致颜在失第三球时狂呼“人呢?人呢?″ 想到海港的战术变迁,由埃里克森时代使用的4231,到博阿斯时期4后卫向3中卫转换,佩雷拉在4后卫和3.5后卫之间摇摆,到莱科时期明确3中卫战术。由4到3,首先当然是根据球队人员能力作出的选择,但我认为,其实是与世界先进足球战术接轨的漫长过程,也是与“中国人(队)打不了三后卫″定论的抗争过程。在现代足球中,三中卫战术并不能简单认为是以往的541摆大巴战术,而更多体现为高位逼抢、中卫出球、边翼内切的343压迫型攻击战术。海港自认联赛强者,尝试用3中卫当然没问题,演练半个赛季后,要不是洛佩斯拉胯,攻击力真可以,防守方面效果也不错。 三个脚法和向前意识不错的中卫(再加一个门卫),两个体能速度一流的边翼,两个(至少一个)宽覆盖善调度的中场,以及有防守能力和责任感的前锋,这是实施343战术的基本人员配置。海港的边翼差点儿前锋弱点儿。但同样战术在国足,却能很好找到对应人员。 三中卫,可以用蒋、张、于(李昂),于作为有向前推进能力的中卫,可能会扬长避短。而如果李昂居左张居右,攻击时可在边路再加把劲。边翼左高右王,高准翼,名字都带翼,联赛经常打一路,体能没问题,王燊超右脚常打右翼,比打左路攻击力强,另一好处是能助防(王刚也行,也姓王,明确打边翼就不会象上一场这么畏畏缩缩)。中路后腰,迟、金都以跑动策应见长,防守跟得住,至少上一个,吴、张、蒿偏攻击,能传威胁球,可以上一个。韦(阿兰)、艾(张)、武前面排开,艾(张)居中策应,武韦穿插,韦(阿兰)与高,武和王,都是边路有长期配合有默契的……哎呀,想想都美呀。 当然这阵容有个缺点,就是少了点泰山球员。其实吧,韦、高换吴兴涵刘彬彬,艾换郭田雨,也成立。 以下附图(纯血版,本人系反非血归化人士),谨供参考。
国足能否打343? 看到第一场被澳大利亚暴捶,双中卫左支右绌,其实澳队并未使用边路起高球炸的战术,而是中路钻刺,边路内切更多,双中卫单后腰的防守,明显单薄,以致颜在失第三球时狂呼“人呢?人呢?″ 想到海港的战术变迁,由埃里克森时代使用的4231,到博阿斯时期4后卫向3中卫转换,佩雷拉在4后卫和3.5后卫之间摇摆,到莱科时期明确3中卫战术。由4到3,首先当然是根据球队人员能力作出的选择,但我认为,其实是与世界先进足球战术接轨的漫长过程,也是与“中国人(队)打不了三后卫″定论的抗争过程。在现代足球中,三中卫战术并不能简单认为是以往的541摆大巴战术,而更多体现为高位逼抢、中卫出球、边翼内切的343压迫型攻击战术。海港自认联赛强者,尝试用3中卫当然没问题,演练半个赛季后,要不是洛佩斯拉胯,攻击力真可以,防守方面效果也不错。 三个脚法和向前意识不错的中卫(再加一个门卫),两个体能速度一流的边翼,两个(至少一个)宽覆盖善调度的中场,以及有防守能力和责任感的前锋,这是实施343战术的基本人员配置。海港的边翼差点儿前锋弱点儿。但同样战术在国足,却能很好找到对应人员。 三中卫,可以用蒋、张、于(李昂),于作为有向前推进能力的中卫,可能会扬长避短。而如果李昂居左张居右,攻击时可在边路再加把劲。边翼左高右王,高准翼,名字都带翼,联赛经常打一路,体能没问题,王燊超右脚常打右翼,比打左路攻击力强,另一好处是能助防(王刚也行,也姓王,明确打边翼就不会象上一场这么畏畏缩缩)。中路后腰,迟、金都以跑动策应见长,防守跟得住,至少上一个,吴、张、蒿偏攻击,能传威胁球,可以上一个。韦(阿兰)、艾(张)、武前面排开,艾(张)居中策应,武韦穿插,韦(阿兰)与高,武和王,都是边路有长期配合有默契的……哎呀,想想都美呀。 当然这阵容有个缺点,就是少了点泰山球员。其实吧,韦、高换吴兴涵刘彬彬,艾换郭田雨,也成立。 以下附图(纯血版,本人系反非血归化人士),谨供参考。
等待和希望(旧文新贴) 《基督山伯爵》的最后一句话是:“永远不要忘记,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小说主角爱德蒙邓第斯年少时被陷害入狱,复仇的希望让他熬过十几年牢狱生涯,逃出后发现爱人的背叛曾让他绝望,但复仇过程中救出的女奴又让他重燃爱情。如果他绝望轻生,自暴自弃,后来的财富、爱情和复仇的快感就无从谈起。上述那句话就是他给另一个死而复生的年青人留的信里的话。 在当下中国体育圈,特别是足球圈,往往是没有这四个字的,只有各种喷。喷的理由,无非是不愿等待(等不起了),没有(看不到)希望。世预赛才打一场,很多媒体和球迷的表现,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而贴吧的一些球迷(或叫吧里发言的人更准确些,因为凭表现很难确定身份)也一样。 不愿等待不见希望的消极之后,是一种急不可耐的心态,从上层到球迷,都害怕没有明天,见不到成功,从而承受不了失败。这也就解释了前面这句话的另一部分,缺乏耐心的他们,言论、行动,失去了智慧,变成无脑,你们之前几年憎恨唾骂的总菊足协推出各种N.C政策,就是在情急之下的失智表现。 小说情节设计需要强烈的对比效果,但人生、职场乃至球场,戏剧化的大起大落例子也多得是,从看客(粉丝)角度来说,多一些等待的耐心,多一些希望的寄予,你往往能看到更多积极的东西,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好处。从参与者的角度,积极的态度可以贡献更多有智慧的方案,给同志以更多的激励,促使大家把事情做好,原来做得不好的可以等到机会挽回。在国家队和俱乐部投入巨大,球队成绩尚佳的情况下,偶遇挫折,动不动扯什么球队,球员废材,推倒重建……我只能认为,这是气急败坏后“石乐智”的表现(咦,好象针对了某队)。 世预赛二十强开赛之前,很多人就下了四大皆空的定论,第一场赛中赛后更是骂声一片。现今足协、国家队和海港之类的俱乐部、教练组和球员,我愿意相信他们都是以专业态度在做判断、做事情(不相信的话还是别粉了),争取每一场胜利也是职业精神的体现,尽人事听天命,是打世预赛和打联赛必须要有的一种心态。对中国、中超、海港的球迷来说,佛系看球,说说容易,但佛系背后,是对球队生存和发展的信心和信任,是等待和希望的大智慧。
中国队大比分输球,其实就是一场实力对杠失势的球,没什么失常的,赛前那些心存侥幸的言论现在看来有些可笑。对喷子们胡喷当然不必理睬,对后防的用人和状态的讨论大体中肯,但有种论调我觉得很有必要反驳一下。 为啥不多上归化?阿兰洛国富,解说嘉宾也呼唤多时,就是没上。有些人猜这猜那。其实很简单,这两个就是一般般呀,比艾克森武磊张玉宁好吗?阿兰联赛上得多些,也就八场首发场均五十几分钟,那小身板也比武磊好不到哪去,洛国富更不必说,联赛零首发,场均三十分钟,上去是虐菜收割去的,证明许生钱不白花而已,以他的实力,凭什么在这种比赛首发,或对其寄予厚望? 中国队失势,是因为中场运转不灵,球上不去。左路有段时间还能倒传进入三十米区域,右路一塌糊涂,再堆上两个归化前锋,有用吗? 看下来,吴曦是不是被花花用废了,覆盖范围小,灵气也没了。张稀哲应该是正常发挥,替他的蒿俊闵也老了,没有摆脱输送能力。武磊艾克森,就是干不过几个大后卫,人家要身体有身体,要速度有速度,原来虐菜常用的两个边路突击手吴兴涵王刚,根本突不下去。每个位置球员能力都比你强,气人的是连门将传得都那么准,穆伊被海港折腾了两个月没比赛,照样闲庭信步如入无人之境。所以这种被碾压的局势,指望天上掉馅饼砸中两个钝化的归化球员,是不是对足球规律有什么误解?或者只是归化支持者们抓住机会的一次泄愤?
中国队大比分输球,其实就是一场实力对杠失势的球,没什么失常的,赛前那些心存侥幸的言论现在看来有些可笑。对喷子们胡喷当然不必理睬,对后防的用人和状态的讨论大体中肯,但有种论调我觉得很有必要反驳一下。 为啥不上归化?阿兰洛国富,解说嘉宾也呼唤多时,就是没上。有些人猜这猜那。其实很简单,这两个就是一般般呀,比艾克森武磊张玉宁好吗?阿兰联赛上得多些,也就八场首发场均五十几分钟,那小身板也比武磊好不到哪去,洛国富更不必说,联赛零首发,场均三十分钟,上去是虐菜收割去的,证明许生钱不白花而已,以他的实力,凭什么在这种比赛首发,或对其寄予厚望? 中国队失势,是因为中场运转不灵,球上不去。左路有段时间还能倒传进入三十米区域,右路一塌糊涂,再堆上两个归化前锋,有用吗? 看下来,吴曦是不是被花花用废了,覆盖范围小,灵气也没了。张稀哲应该是正常发挥,替他的蒿俊闵也老了,没有摆脱输送能力。武磊艾克森,就是干不过几个大后卫,人家要身体有身体,要速度有速度,原来虐菜常用的两个边路突击手吴兴涵王刚,根本突不下去。每个位置球员能力都比你强,气人的是连门将传得都那么准,穆伊被海港折腾了两个月没比赛,照样闲庭信步如入无人之境。所以这种被碾压的局势,指望天上掉馅饼砸中两个钝化的归化球员,是不是对足球规律有什么误解?或者只是归化支持者们抓住机会的一次泄愤?
申动港办之青训版 看到有人忧心恒大倒掉后,“南方“青训会是申花一统天下,海港堪忧。哎呀呀,这不就是申动港办之青训版么?太熟悉以至于麻木啊。 首先呢,不存在恒大青训统治说。虽然每年一百多冠吓死人,实力也确实算一流,但万人足校就象什么古人所谓八十万大军一样是虚指。永不回国的西班牙梯队,说句好怕怕,而已。富力、绿城、珂蒂缘,以及各地足协的青训,老实说还更可靠,出人更多些。根宝青训,也不是北方青训,和海港也有尖子培训方面的合作,张敏每年带一线队主帅去崇明拜码头,不会是只吃一碗馄饨而已吧。 其次,国内青训,足校统包的流水线模式,现在看来并非效率最高。随着青训基础人群扩大,淘汰频率更密,选材面需更广才行。有经验的本土青训教练(伯乐)才是稀缺资源,什么西班牙名帅只是广告噱头而已,他们根本搞不清这潭浑水的深浅,更不要说摸到大鱼了。相信根宝、孙祥、成耀东,甚至张勇吧。 最后,好的成长环境是青训好苗子最后成材的必要条件。什么是好的环境,海港的不能说最好,但肯定是之一。老队员身子正肯带教,俱乐部严管理会敲打,比起吴周温度和九字帮,我宁愿相信张敏于海王燊超。另外,一时没机会,也不是往外一租了事,连续的战术风格打造,充足的医疗后勤保障,对一个青少年球员极为重要。主教练的KPI里,也应该有提拔年青人条款。这些年,两个俱乐部的表现,大家(小球员家长)看在眼里,应该自有判断,当然如果家长被馒头被子,那就没办法了。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