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民666 秦民666
关注数: 7 粉丝数: 111 发帖数: 6,469 关注贴吧数: 8
元旦过后,农村有4项上万元补贴开始申领,符合的农民尽早准备了  农村乡巴佬 11小时前 如今的农村给人焕然一新的景象,这得益于近年来农村改革发展。而且农村改革不仅仅只是涉及到土地和农业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方面,而且在农村环境治理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也是投入巨资,在改革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另外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是国家扶贫和发展重要目标,未来3年农村4项改造启动,几乎每户都能参与,农民有福了。元旦过后,农村有4项上万元补贴开始申领,符合的农民尽早准备了。 1、农民进城买房补贴  现如今,很多二三线城市都实施了农民进城买房的优惠补贴政策,有的是依据买房的面积大小直接补贴对应的金额;有的是交钱抵付的补贴形式;还有的则主要针对贫困农民设立的买房优惠补贴。总之,为了能够让农民进城买房,补贴的样式是多种多样,金额也不尽相同。 2.主动退出宅基地  主动退出宅基地:有些人由于长期在外面发展,甚至还在外定居。对老家的宅基地也没有管理。至此若选择退出,会得到五到十万的补偿。具体还需要详询当地村集体 3、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此项补贴不叫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民领取到的补贴分别是粮食直补、农资补贴和良种补贴,现在国家对这三项补贴进行了改革,也就是三补合一,成了现在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据了解,2018年国家将会加大对农民种地的支持保护力度,这项补贴也将会陆续发放,符合条件的农民需要抓紧时间申请了。 四,农村土地被征收失地养老金 对于农村土地被征收的老年人来说,国家专门出台了养老政策。凡是土地被征收的老人,年满60周岁,每个月都能领取150元以上的养老金。同时农村失地老人还有养老保险,政府出60%,农民自己出40%。一样的,年满60以后领取,每个月都能领取1000元左右。与此同时,并不影响大家领取农村老人基础养老金,都可以一起领取。 也有不少农民表示,担心补贴领不到。现在国家也加强了补贴的审查工作,特别是农村扶贫资金,会大力整顿,确保各项补贴政策真正发放到需要的农民手中。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民,尽早去申领,今后不管是基本生活还是养老,都更有保障了。
进入腊月之后,年味一天比一天浓了,到了腊月二十三,各家各户都要举行庄重的祭灶仪式。 因为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锅台上方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有灶王龛的,中间供上灶王爷神像,没有灶王龛的,就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灶王爷像上大都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四季平安。人们也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 记得儿时,夜幕降临之后,爷爷点好窗户外的灯笼,将早早就准备好香烛和供品,从珍藏的地方拿了出来,然后带领我们几个年幼的孙子双膝跪下,他老人家则恭恭敬敬地为灶王爷点燃香烛,摆上供品,口中念念有词,说些“多言好事勿报恶,乞求上天多赐福,四季平安人人康,五谷丰登户户乐”之类的话,最后将奉祀经年的灶君旧画像从灶上揭下,连同金纸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随之,爷爷还会郑重其事的给我们讲,人心要善,不能作恶。不要以为做了什么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灶王爷就是玉皇大帝派来监察人间,掌握一家寿夭祸福的。因此,如果心存不善,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所以,人生五福中的后两福,就是“好德”和“善终”。 年复一年,这样的家庭的祭灶仪式直到文革开始才暂告终止。后来生活渐渐好转,送灶君的仪式在民间渐渐复苏并红火了起来。 长大后,我从书中了解,祭灶习俗在先秦时已经流行。《礼记·礼器疏》曰:“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唐初道士成玄英疏:“灶神,其状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大约成书于元明之际的《东厨司命灯仪》中称,“灶神职重,秉下民倚伏之权”,“迭主阴阳,虽善善恶恶,均在修为;然是是非非,必恭记录”。清代的《敬灶全书》则说,“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可见这一活动也是经过不断的增补,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习俗的。 中国几千年的儒家学说,以“仁、义、礼、智、信”为主,“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而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思想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广大民众以灶神为“人间监察神”,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夜晚上天至除夕向玉皇大帝陈报善恶为由,告戒人们要知道感恩,要弃恶从善,要尊老爱幼,要孝敬父母,不然会“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不到”,这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是相吻合的,是以强化家庭教育为主要目的,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创举。这样的举动看似迷信,却包涵着老百姓向善的美好愿望。老百姓利用这样的契机,传递着民间关于真善美的朴素哲学。如今祭灶这一民俗在陕北民间还在流传,但渐渐被简化,却依然保留着谐趣的美好和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