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承2019💫 534397533
关注数: 27 粉丝数: 155 发帖数: 2,930 关注贴吧数: 16
三个月后再聊301 这段时间301一直在打,也换了很多胶皮。这里分享一下目前的感受: 反手:好打,基本不挑胶皮的好打。我配了t05、d80、d64、d05、欧8pro、k3、z03。其中欧8pro又重又不好用,旋转很弱。k3吃旋转,吃发力。d套的三张,d80最好打,但是弧线偏长发力容易出界。d05有点门槛,对基本功要求很高。对比刘丁硕金标、樊sa,我会给301的反手9+,刘丁硕金标8+,樊sa8+。 正手:也好打,很多人说301中小力量和大力量断层,我这个没有这个情况。我早前说301旋转跟樊sa差异不大,这个结论在我水平最近快速提高的情况下有变更。301还是能拉出非常强烈的旋转的,但是樊sa很困难。 弧线:适中吧,不高不低。跟刘丁硕金标比低一点点🤏,比樊sa好很多。 如何挑选:我觉得这是关于301观点分歧大最大的原因。厚度下到5.8几上到6.0几,很夸张。重量也是从80g到90g的都有,普遍在85以下。厚度比重量重要!6.0的80g会比5.8的90g要硬,型变小。我推测厚的301可能出现断档情况,所以建议买5.9上下的。蝴蝶的内置都比较薄在5.8mm,打起来也是软软弹弹,就是这个原因。(以前打快攻板的都知道我在说什么,塔克西姆、普碳、早期cl,都是比较厚的) 跟刘丁硕金标比如何?我应该选外置还是内置?这里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因为刘丁硕金标基本上是一块谁来打都觉得好的板子。 正手:刘金 8+ 301 9,旋转差不多没有明显区别,刘金的速度明显慢301一个档。刘金速度上比樊a还要慢不少,樊a跟301在体感上接近 反手:刘金 8+ 301 9+ 刘金更稳定,301更好进攻。刘金拍肩很宽,不容易亮板型,但是食指更容易勾住拍子进行发力制造旋转。刘金信心给的更足,特别是在抗大板的时候 发球:刘金9+ 301 8,刘金一发球就能感觉明显能比301发的要转。虽然我发球很垃圾,但是几个球友用过上手第一时间都有这个感觉。在手上纤维有一种粘滞感。 301就是正常水准吧 如果你追求稳定、连续的进攻,那么刘金其实非常值得一试,基本上就是速度慢了、稳定了、甜区大了、旋转略好一丁点的樊a。但是我个人目前还是选择了301,因为反手更有威胁,正手起板拉高吊可以特别转,包括中台连续对抗在进攻中有优势。 怎么看薛飞不用301了?菜狗用什么都菜,就这么简单😁
再评zyre03--只管往前干剩下的交给z03 把z03从刘丁硕上撕下来贴到301反手,结论在前: 贴外置还是内置?没有什么区别,都能贴,速度旋转差异都不明显,都适配。现在打什么就贴什么 贴301内置旋转会更好吗?没有显著区别,刘丁硕也算一个旋转不错的板子,301配t05反手旋转也很不错,但是贴z03这俩反手旋转都是很普通的水平 适合什么类型的球友?反手撞击为主的、喜欢弹击的、接发球旋转强度判断不是很清晰的 不适合什么类型的球友?反手打狂飙的、反手打d09c的🌚 打d09c反手的球友对z03评价是非常糟糕 如果我现在反手胶皮已经打了很久,觉得蛮好打,z03值得我试一试吗?不值得、不需要 关于z03的使用感受,我认为z03非常适合业余球友。因为业余球友反手普遍缺乏拨、撕的一些加上旋转的小动作。当然在我打球的深圳1600-1700基本都会加转、撕了,但是大部分球友很难在比赛中还很自信的用出来。z03就不一样了…我想想都觉得神奇,这块胶皮最大的特点就是“信心”,你会非常有信心地感往前怼,越想加弧线、加摩擦,反而导致吃球时间过长吃旋转失误。 跟球友打比赛,反手涨了1-2分,因为z03比t05在近台、中台反手的多板对抗中更稳定。而且z03顶过去的球很不好接,沉、往下掉,弧线又长又顶,威胁很大。还有就是,反手机会球,z03弹击的信心也很足… 最后关于我上一个贴z03旋转评价的争议:你爱觉得他转就转。我只把我的结论留在这里:旋转好的胶皮,谁来打他都旋转好。zyre03,旋转就是不好,业余难以用z03制造出强烈旋转。
zyre03初体验及详细分析 今天下午到实体店贴了z03到银河刘丁硕特制反手。 先说结论: 难透吗?不难,和t05一个水平,比t05略实一点点🤏 旋转强吗?【绝对不强】,涩套一般水准,如果说第一档旋转是狂飙、d09c、t05h,那么z03的旋转在第三档。没有任何手法能够让这块胶皮拉出很强旋转。如果你非得说你能用z03拉很转,你用任何胶皮都能拉转,跟胶皮本身无关 速度快吗?快,比d09c快,比t05快,比d套略快一丁点,弧线长很顶 适合正手吗?有个正手很猛的球友觉得正手好打,容错特别高(他的正手迎前非常充分参考马琳)。我觉得正手一般,因为无法制造强烈旋转(对比d05和t05h) 适合反手吗?适合,上旋对抗信心很足,核心原因是【不吃转】,跟我以前打的欧7pro有点像 搓球好吗?我们几个球友都是直板不用反手搓球 但是发球很难发转 最后围绕z03的核心特点展开讨论,z03的核心特点有三: 1. 进入旋转状态的门槛非常低 2. 靠海绵而不是胶面咬球 3. 制造旋转的上限不高。 这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很多人觉得d05放反手不好打,是因为d05进入旋转状态的门槛偏高,你必须挥动+撞击去驱动胶面进行咬球,这对基本功有要求,而比赛中大部分业余球友反手特别是直板就是一坨,所以90%以上的球友完全没有必要反手打d05,因为比他好的大有人在。 然而,z03恰恰是另一个极端的反面,而且结合他靠海绵持球的特性还引出非常多有意思的特性。z03的驱动门槛非常低,而且一挥就是胶面和海绵一起运作。你几乎无法在z03上面感受到胶面的存在。这意味着你随便一挥,就会制造摩擦、吃球,而不是撞击然后下网。z03的反手起下旋、拧,不需要对旋转有很清晰的把握的判断,只管往前干。这玩意儿他不制造旋转,但是也不吃转,这就很有特点。 所以说很多人说z03要基本功很好才能打反手,是错上加错错中错的不能再错。z03比t05还好透。诶,这又要有人反驳了,怎么我打z03感觉不透板啊?你且听我说… z03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海绵吃球。这鬼玩意儿就像单桧一样,每一板下去能感觉那个球陷进去再吐出来。非常非常明显,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z03在手上的停留时间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一档“钝在手上”的感觉的,加上不吃转,导致这个胶皮异常的有容错。 他不是d09c那种旋转加的很足,产生的安心感,他是那种无脑上台就是干,你越想按传统套胶加摩擦,越完蛋(实际上也加不到多转,就是一般涩套表现) 最后说一下z03的缺点,旋转不是很稳定。有的球转、有的不转,无论是发球还是拉球,亦或是拿手上合力测试胶皮旋转,都是这个结果。大概有1/10的球会出现莫名其妙不转的情况。 贵吗?598实体店买的,如果真的如蝴蝶所说能比d 套还耐用,那是不贵的 值吗?性能值300,面子值300? 最后来个横评 旋转: t05h 10 t05 9 d05 9 z03 7 速度: t05h 10 t05 8+ d05 9+ z03 9+ 稳定性: t05h 7 t05 8 d05 8 z03 8+ 容错: t05h 5 t05 7 d05 6 z03 7+ 接下来准备撕下来贴301反手试试。我实在还是觉得301比刘丁硕更好打,刘丁硕手柄太宽了
1500分详细训练计划和思路分享! 训练计划内容见图 这个训练内容是我最近几次训练使用的内容,非常舒服,进步非常快,因此特跟各位分享,也说一下我的思路 对于业余球友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打球的时间不够多!谁都知道要多练,但是没人告诉你怎么每一次都练对! 我希望一个星期能练三次球,但是媳妇儿不让。一个星期练两次是进步的最低频次要求。因此【每一次练球都得练到点上】,是我这个训练计划最核心的思想。 我的训练计划,被我划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篇、技战术篇、实战篇。 基础篇:1500分很多时候一些基础技术是会忘的,是不熟练的,因此每一次都要练,而且要有质量、有要求的练,这是你的地基,决定了作为没有多少时间打球的业余爱好者能走多远。 技战术篇:这一部分的特点是,【你明确知道你要练什么球】,你要要求教练通过多球的方式,模拟你发现自己在实战中需要使用的三板斧。再说一遍,这个环节是通过多球来模拟实战,所以你必须清楚自己要练什么内容。 实战篇: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前面练习的内容,二是找到需要练习什么内容。比如说,如果你一直摆不住球,就要练摆短,不会接侧上,就要练接侧上的方式,防不住教练冲下旋,就要练防弧圈。总之,这个环节承托起下一次训练内容调整的引子。 最后,【只有你能做你自己的教练】我希望各位菜鸡跟我一起念三遍,你擅长什么球,什么球不会打,技战术是怎么样的,都只有自己最清楚。 愿我们一起进步,变得更强!
王皓打法仍然值得当今直板学习——观09全运马龙vs王皓有感 开篇名义:直板不是横板,妄图把直板练成横板,完全是南辕北辙。想要在当今球坛立足,唯有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 我昨天晚上花一个小时0.5倍速反复观看每一个球,总结战况如下: 发球。王皓的发球非常讲究,90%是在中间偏正手位的勾手不转球。为什么发这个位置?因为横板不好处理!马龙推过来就会被王皓反撕,摆不住就会被王皓直接抢攻。后面马龙尝试通过摆到王皓正手短,创造了一定的障碍,但是王皓通过正手位拧也能进行起球进攻。总之,在王皓的发球轮,通过这一个发球方式,王皓基本能锁定在发球轮的主动性。 接发球。马龙的发球侧上侧下非常隐蔽,即便我是0.5倍速通过导播近距离的镜头反复观看,也有好几个球完全判断错了旋转方向。但是王皓不怎么吃,侧下就摆短,侧上就直接拧起球进行上旋相持。 相持。大家都喜欢吹王皓“两面重炮”,我认为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点。因为王皓绝大部分得分不是两面重炮拿到的,而是通过前三板!这局里面有几个精彩的多板相持球,王皓的功底确实很深,但是得分和马龙是五五开。换句话来说,你只看王皓的集锦,是看不懂王皓的。另外在许多相持球中,王皓的特点有二,一是反手的防守基本就没防到几个,二是中间位的球王皓全部是使用正手来勉强回球。 但是…虽然我分析这么多,但毕竟这是09年,那个时候很多横板还不会拧。如果你放到现在,关公战秦琼,王皓打林昀儒,敢发中间偏正手,肯定会被拧死。换句话来说,直板是无法在发轮次取得显著优势的。甚至这个情况在王皓打张继科的时候就非常明显了,张继科拧起来的球还死转防都不好防。 因此发现放到现在直板相比横板有2个死穴: 1. 反手防球弱势 2. 中间位空档大 想要赢,就必须解决这两个点,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是相同的,就是“主动”进攻。反手必须要打上风球,打进攻球,不能软。正手必须要通过抢攻来实现线路控制,避免被盯着中间位打。 具此分析,现今球坛直板能打得出来的,必然特点有三: 1. 对自己的反手极度自信,什么球都敢上,不手软,不加弧线加保险,就是干 2. 一定有积极主动的前三板抢攻能力 3. 步伐轻盈灵活,弥补中间位空档死穴,中间位用正手回球不“挤” 我估计小勒布伦和邱党都是符合我的描述的。 最后来批斗一下薛飞。又是一轮游。直播看了两分钟就退了,看得我恶心,打个直板笨笨的,老指望跟对手两面框框干。知道你身体素质好,知道你基本功好,有什么用呢?人家控制你你又摆不住,抢攻你你也防不住,相持就盯着你中间位死命打你还喜欢用反手接过去给对面爆冲… 有人说,直板出不了第二个王皓,是因为没有人有王皓的身体素质。错错错,错上加错!🤦♂️王皓现在拎上来连林高远张本智和林昀儒都打不过!当年张继科一个拧拉+相持跑动,直接吊打肥皓,全面下风被摁着打,还做梦呢。醒醒吧,直板人!
三战开球网1580 1680 1780总结! 此前的贴中,楼主自估1550的水平,经U1780一役也算是重回1500+水平。特此总结重新开始打开球网的三战经验和自我剖析: 两月前的 U1580: 对手水平概括:菜鸡很多,即便是颗粒也很菜,铁搓佬集中地,不敢拉,就会搓。没什么高手。 战况:赢一输6,输了两个一千三,分数直接掉到1400+。由于是我认真打的第一次开球网,事后总结原因有三。 第一,热身进入状态慢。打的第一个一千三长胶输得很草率,打完了脑袋和身体都像没睡醒一样,没有认识到32赛制遭遇战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适应期的空间,必须上来就打出自己的东西。 第二,心情非常紧张。一方面之前没怎么打积分赛,非常希望自己能赢,另一方面对自己的技术心里没数。 第三,没有成体系的技战术套路。小组赛32赛制,转瞬即逝,从第一次发球就要认真上强度。因为没有自己的成熟技战术套路,没办法打出有效的发抢,只能发平长球靠基本功拿分,实际上非常吃亏! 如果要现在的我再去打的话,我会说最重要的是进攻,再就是发球。因为对面既防不住,也很容易吃发球组合。 我唯一赢的那个大哥场下跟我说他不会拉下旋,反手也只有推挡,所以我靠劈长和发平球基本功很轻松取胜 一个月前的U1680: 对手水平概括:三个长胶,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绝活。2个从1700掉下来的,2个跟我水平差不多的。有一定进攻压力,对面起球都比较稳。大部分人发球有绝活变化有威胁。 战况:赢1输6,打小组第一出线的小哥1:2惜败。赢了一个1598的长胶。 上次回去之后,着重修炼了前一板的变化,练了接发球的问题(之前不会看侧上) 这次比赛的几个对手都很有代表性,从小组第一出线的小哥来说。我之所以说自己1:2惜败,是因为比分实际上每一小局都很接近,核心原因是他的发球变化比较少,发侧下没威胁,发侧上我拧基本上不失误直接能拧死。另外他球路很正,很好合力借力,因此一些过渡、相持,我是不容易失误的。 再来说我赢的那个长胶大哥。其实在下面看的时候,我觉得他是最强那个,因为他不仅长胶可以进攻,还有一手敢用的能起下旋也能弹击的横打。但是我2:1艰难拿下,第一局加到16:14输,决胜局24:22赢。我能赢他有两个重要原因:1. 他的击球节奏非常规律,是我很适应的那种一磕一拱。这就导致虽然他磕的稳拱的稳,但是我能跟上他的节奏,也熟悉他的节奏不需要适应!2. 他的心态没有我稳,我是冲击者(一直在输),他是守擂的。特别是决胜局加分的时候,他一直在希望我失误,我一直在尝试进攻。他的横打直接不用了,一直在磕,而这对于我来说完全是机会球。比赛到后面基本上是他拱一个给我我进攻得分领先,然后我尝试进攻失误再平。 再谈一个长胶,也是我输的最快的一个长胶。别人在看的时候都觉得他比较容易对付,但是上去打了之后都发现很困难。总结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球很短,很难合上力。他不怎么进攻,但是磕的球都比较短。本身打长胶不容易合上力是正常的,但是他的球不仅短,还飘,而且击球节奏会有一定快慢变化。这让他那种防守+打落点的方式异常奏效。因为对手很难进攻,击球容易失误,即便回过来也都是过渡球。 总结:颗粒是这一分段必过的一关,很多中性球要能处理不然胜况渺茫。前一板很重要,发抢依旧很重要。 2天前的U1780: 对手水平概括:群魔乱舞,遮挡合力斜抛固化大颗粒都有,好在我这组没有一个颗粒╮(¯▽¯)╭ 只有两个人能感到跟我水平接近,其他全是1600+和1800掉下来的。一个小孩哥一个小孩姐。 战况:赢2输5,符合期望!赢了一个1700+的双反大哥赢了一个1500+的阿姨。 先谈一下赢的这两位,能赢1700的高手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我作为组内分最低的成为了“控分工具人”他是故意输给我的,另一种是他被前面那个打一半开始甩拍子哭到崩溃的小孩哥搞了心态。除此之外,我能险胜还有几个显著的原因。一个是他发球有变化,但是球路太正对我没威胁,另一个是他打的球节奏很稳定,我跟得上。 再是1500+的阿姨,能赢也很正常,反手下旋有漏洞,起板成功率只有50%,加上被我发球套路调动,没能打出她正手起板然后拍拍乐的水准。 接下来输的四位,水平都比我高不少。核心特点是吃发球,每一个人的我都吃… 另外他们抢攻也是基本无失误,台内台外都直接拿捏我 最后一位是跟我水平相近的直板单面大哥,1:2惜败,核心原因有二:1.他发球喜欢发转和死转,当时我没及时调整,时候才回想他转和死转是一个固定套路,死转我基本都搓下网。2. 我没有将我反手横打起下旋的优势发挥到底,我没意识到这是我跟他打的一个很大的得分点,加上他后面给我搓中间位,就废了… 以上是三场开球网积分赛的总结,跟各位分享! 等我再努力几场,看看能不能爬上1600
重新认识1400-1700分段的特点… 之前我以为的开球网各分段水平: 1400: 算是会打球,但是发球没变化。特点是起下旋没信心不敢起 1500: 能练能打能起下旋,特点是不稳定,谁都能输。 1600: 熟练掌握拉球,不容易吃发球 1700: 有多板相持能力,能拉多板弧圈球 曾经我一度以为自己摸到了1700的门槛…结果被遭遇战打的灰头土脸,痛定思痛,在经历了更多遭遇战之后,总结如下: 1400: 铁搓、神搓、低分长胶集中地,搓的又平又长又转,一旦陷入对搓陷阱,最容易翻车的对手 1500: 自信哥集中地,有一些绝活,打到手上的球有信心一板过,剪辑出来都以为是1700,实际上还差很远。最大的问题是击球节奏不会变化、步伐很差 1600:球馆高手、业余天花板集中地。发球有变化,有一定前一板功夫,不太吃发球。有自己的技战术套路。上手球很少失误。球路打顺风了看上去像是1800 1700: 跟1600最大的区别是“能主动防”、能打逆风球,会阅读比赛,能够咬住对方的比分。能处理各种非标准上下旋,能比较稳定地救一些失位球过渡上台。 最近打遭遇战的战绩是,回学校跟以前的老师打,全胜。跟一个正手正胶反手全横打的大爷打,先输3局5局三胜,再赢2局。 自我剖析,目前的情况是发球有变化、接发球不容易吃、有技战术套路,但是技术有缺陷正手上旋相持不好、防守不行、对颗粒胶适应速度慢。 如果要给我自己估分,我会定在1550。 开球网的特点是遭遇战,三局两胜,一局十一分,实际上输赢非常快!因此分数高低,更多取决于你的下限是否足够高,而非上限。 摸爬滚打有感,跟各位分享
301 vs 樊salc 论新球下直板的选择 现在这种塑料大球,最重要的就是进攻,进攻,还是进攻!这也是我从salc更换到301的最重要原因。 球大了,也慢了,你能防,对面也能防。是选择主动进攻,还是来来回回过渡想等对手失误,就是区分能否站上1700分水平的关键。 樊salc,打起来有一种钝钝的安定感,你有信心,对面接起来更有信心。总的来说,樊sa的球是适合连续的、紧凑的、短促有爆发力的进攻的。 在防守和过渡上,樊sa是比较好用的。因为底板本身会提供比较多的、可控的弹力来进行回球。但是在进攻上,中台樊sa会开始出现底劲感觉不够的情况,正手反手都是,且要求动作不能甩,得能收得住、停得下来。对步伐要求很高 301,特别要求动作标准!如果说樊sa对于动作的要求是9,那么301对于动作的要求就是9+。凡甩必飞!但球质高,势大力沉,这是301最主要的特色。 防守对于直板不容易(横打容易撞手指),用了301更不容易。反手防必须用前臂拨,正手必须主动迎前撞,但凡怂了手上去碰球,不是掉就是吃转飞。这就是为什么贴吧对于301的评价不好的原因,因为对于框架、动作要求太高。主观一点的话来说,你可能会看到老球油子认为樊sa还可以,但是基本上不会有老球油子认为301好打。 但在进攻上,301配李平特制c1非常的暴力,球质势大力沉,发力拉过去的球明显有一种往下砸的感觉。如果说樊sa配d05正手在中台拉球的球质是8+,那么301配c1在中台拉球的球质是9+。(没给10是因为我觉得301的旋转好像真的是不太行,绝对是没有968那种旋转感的。但是樊sa的旋转也不太行。) 为什么新球下进攻对直板这么重要?因为旋转和速度被弱化,光打线路很难终结对手了。下旋起来对面退半步往中台一站,左来左挡右来右挡,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球。你会打线路,对面也会! 更糟糕的是,直板横打的防守是很难的,容易打手指,而且中间位难受的范围比横板要大。这更要求我们去进攻。 楼主目前自我感受是应该刚刚站上1700的线,与1700-1800的高手们对局时能明显感觉输的球是因为不敢主动去进攻。恰逢更换301也差不多一个月,与各位分享感受! 樊salc: 旋转:7+ 速度:9 底劲:8 容错:6 301: 旋转:7+ 速度:8+ 底劲:9+ 容错:4
rakza xx rkxx 终极测评 附与d05对比 打了一两个月rkxx,正手反手 max 2.0都打过了,欢迎随意提问 先说本人打法,直板横打两面拉,比赛水平1500练球水平1700,烧教练稳定进步中。底板樊salc。 rkxx max 旋转:10 速度:9 支撑:8+ 弧线:中庸好接不贼 综评:9+ 胶面明显较软咬球,需要撞击更多,旋转非常异常强。正手用一般,中近台还行,中台拉球支撑是不足的。反手中台拉球支撑足够。 2.0 旋转:10 跟max没有显著区别 速度:8+ 跟max没有显著区别,稍慢一丁点 支撑:7 支撑不足,过于容易透,因为我用的salc太硬,撞板上之后感觉不是很好。中台拉球支撑明显不足。 弧线:同max 综评:8 之前有贴友说2.0是直拍横打神胶,我认为是不行的,支撑太差太容易透。而且现在max比2.0便宜非常多,建议所有想尝试rkxx的球友买max。如果你喜欢弹击,rkxx也不太行容易吃转。 rkxx max vs d05 结论:d05是rkxx的全面上位替代。 首先说一下我打过正反都配rkxx和正反都配d05,最大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d05旋转比rkxx强,算得上是10+级别,胶面瞬间咬球感极强,特别是反手拧的时候,rkxx球质只能给到8+,但是d05能去到10+,用d05拧会有一种压迫感。但是二者拉球时无明显旋转差异。 第二,d05支撑比rkxx足很多,我可以给到10分,中台一点不虚。rkxx正手中台拉球明显虚,反手也能感觉到快要触顶。但是d05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都能感觉到还远远没有到顶。
关于肩峰撞击的硬核肌动学原因分析! 自己健身时遇到了肩峰撞击的问题,一开始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后面很痛了上网搜才知道是肩峰撞击。 但是网上很多内容只讲皮毛不讲原因,今天开个帖给大伙说清楚肩峰撞击的原因、如何避免、以及如何获得一个健康的肩关节!希望大伙都越练越大,远离伤痛 **什么是肩峰撞击** 简单来讲就是肩峰下滑囊狭小的空间发生挤卡,导致位于这里的冈上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损伤发生疼痛。 肩峰撞击是一个结果,但是其原因主要是由两点综合导致的。 1. 肩肱节律不正常:肩肱节律就是沿冠状面抬手的时候,不仅是肱骨在抬,你的肩胛骨也要跟着做上旋运动来辅助抬升。如果在做侧平举的时候,肩胛骨不跟随肱骨进行上旋,就会引发肩峰撞击。 2. 肱骨的外展运动异常:肱骨头是个球状结构,被韧带和肌肉松散地固定在肩胛骨的关节盂上,一般来说其运动包含“滚动+滑动”两个模式,如果肱骨头没有被很好地固定在关节盂上,就会发生外展时滚动过多而滑动不足的情况(这一情况也发生在踝关节受限蹲不下去,是类似的),那么此时就会发生肩峰撞击,图片可能描述的更加清楚。**如何避免肩峰撞击** 一言以蔽之,做Y型侧平举,而不是一字型侧平举。原因是肱骨头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球形,而存在凸出和凹陷的部分,侧前方做Y型侧平举,不仅在骨骼结构上能够很好地避免肩峰撞击,更符合人体肌肉的自然力学情况。 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一个健康的肩关节还需要一些相关肌肉的支持。**如何获得一个健康的肩关节** 围绕前面分析的肩峰撞击的主要原因展开,首先我们需要恢复正常的肩肱节律。 这里我把导致肩峰撞击的肩肱节律不正常简化为,肩胛骨上旋能力受限,那么思路有二,第一是锻炼肩胛骨上旋相关肌肉,第二是放松肩胛骨下旋肌肉。 但是!因为健身时如我这样的小白,在刚入坑就一直被教导“收紧肩胛骨”,无论是卧推、高位下拉还是俯身划船、深蹲,都喜欢收紧肩胛骨。所以实际上肩胛骨上旋受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下旋肌群的紧张,主要对象就是菱形肌、肩胛提肌紧张。 所以我分享的建议一是:拉伸菱形肌、肩胛提肌,恢复肩胛骨上旋能力。 另外,肩峰撞击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肱骨的过度上移、即在关节盂中滑动不足。我们知道肱骨头是被一系列韧带和肌肉(主要是肌肉)固定在关节盂上,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力线恰恰是使肱骨稳定地在关节盂上进行滑动的。与此同时,冈下肌和小圆肌也是肩关节的外旋肌群,肱骨外旋可以在骨骼结构上防止肱骨大结节与肩峰发生撞击。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建议二:锻炼肱骨外旋肌群,如冈下肌、小圆肌。恢复肱骨在关节盂上滑动的稳定肌群,同时通过肱骨外旋,避免肩峰撞击的发生。 最后,不知道有没有圆肩驼背的xdm发现自己肩峰撞击症状更严重,我自己之前圆肩也很严重。这是因为肱骨内旋,会使得肱骨大结节更容易挤压肩峰下滑囊以及相关肌肉的肌腱。所以建议三是:放松肱骨内旋肌群,主要是胸大肌和肩三角肌前束。不正确之处望指出,一点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樊振东 salc 与 szlc 之比较! 概况:lz 直板全横打比赛 1500 练球 1600 缓慢涨球中。目前主拍 86g 樊 sa 正手省狂三 40 2.1 灌油反手省狂 820 37 2.1 灌油。 结论:91g sa >86g sa >86g sz。 三块板子中,91g 的 sa 最好打,底劲充足。86g 的 sa 和 sz 都能感觉到重量不够导致的不够实。86g 的 sa 会稍微比 91g 的柔和一丁点,但是任远硬于樊 a。86g 的 sz 非常喷弹,球停留时间过短,十分要求放松发力。 同一块结构的板子,重量越重越实,越轻形变量越大,不同重量下打起来差异还是蛮大的。 下面详细讲一下各个底板的感受: 我第一块打的是 91g 樊 sa,给我的感觉非常好。反手质量搭配 rkxx 特别高,但是稳定性存在问题。正手弧线很低,而且因为前期搭配的是 rkz、t05、v15s 等外套,也很难造出来弧线(而且那个时候我还不太会拉球,撞击太多)。正反手搭配下来球拍有 196g,真的太重了 反手 rkxx 52g,正手也是 52g 左右。 第二块板是 86g 的樊 sz,不太行。最大的问题就是球在拍子上停留的时间太短!sa 已经非常硬了,但是保留一定的 alc 的球在拍上的滞留感。sz 给你的第一感受是弹,非常的弹,而且还是具有一定形变量的那种弹。像是一把能拉开,但是只能拉开一丁点儿的硬弓,每次都会在你瞄准前就很快把箭射出去。防守也压不住球很难吸力,会很吃对面的旋转。搭配参考第一块 sa,因为这段时间两块板是交换着胶皮打的。 第三块板是 86g 的樊 sa,目前保留为主板。在折腾板子的这段时间里,我也在烧教练,水平在稳步提升。如果要我现在反过来说,我会说 91g 的 sa 是最好打的,但是为什么保留 86g 的 sa 作为主板,是因为真的太重了打不动😮💨。本质上两块 sa 是一个结构的板子,但是重量差异使得二者存在比较显著的打感区别。已知手柄和纤维的重量不变,那么存在差异的就是木材的密度导致的重量差异。其实 91g 的 sa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它的桐木大芯给的支撑会更足一点,而 86g 的明显弱一些。练球时无论是正手还是反手 91g 的 sa 给你信心会更足一些,球质也高很多,但是我的水平还远没有到需要我出球质的程度,所以为了 5g 的重量,我还是选择 86g 的樊 sa。另外,目前正手狂三反手狂 820 搭配下来也有 193g。 樊 sa 反手搭配狂 820 灌油还真是不错的,我建议大家尝试一下,旋转跟 rkxx 是一个水平的,但是允许你挂一板,没那么强调撞磨。
直板横打困境硬核肌动学分析 昨晚观 12 年王皓 vs 张继科,作为一代横打大成者落幕之战,本战围绕着“王皓反手质量不够高导致必须侧身搏杀”的博弈展开,而横打因生理构造导致的症结在这个博弈点体现的非常明显! 在这局经典比赛中,王皓的困境是反手对反手拉不过,因此必须在反手相持的节奏中侧身提高质量。 然而,为什么王皓在反手位会落入这个困境?我发现原因有二: 1. 为什么王皓面对张继科不用反手拧起台内球? 2. 为什么王皓必定退一步进行相持,而没有现在常见的中近台反撕? 因为生理结构决定,横打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拧和反撕!横拍的拧和反撕,是通过“前臂的旋前旋后”完成的,而横打的拧和反撕,是通过“腕关节的伸展/屈曲”完成的。横拍在发力时的主动肌是旋后肌和肱二头肌,这一主动肌的力量远强于横打的主动肌指伸肌相关小肌群。 我们在观察反手拉球这一技术动作时,会发现横打的球质与横拍未存在显著差距,是因为二者都是强调顶肘为特征的以三头肌、三角肌后束、大小圆肌等肌群作为主要驱动肌群的技术动作,其主要动力来源是相同的! 但是,如果我们越将视野放在中近台的技术动作,就越会感觉到横打的无力,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三头肌参与发力更少,而围绕前臂展开的发力更多,因横板是转动小臂,而直板是转动手腕,因此直板反手中近台无力与横板竞争!” 视野回到王皓大战张继科十余年后的今天,我做一个暴论:没有任何一个直板选手的反手拧和近台反撕能与顶级横板质量如樊振东、梁靖崑抗衡。 存在一个恐怖的逻辑,如果拧无法做到拧穿,那么台内控制就会失去进攻性,因为对方完全可以再摆短把问题交还给直板,而直板要承受对方拧穿带来的威胁。而中近台反手抗衡又因反撕的缺位,迫使直板退台陷入被动。 这么看来,许昕的退台是其反手弱势导致的必然,而小勒布伦喜欢发长直接进入相持,也是因为直板台内控制不再是其优势的结果! 欢迎讨论和指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