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咭咭猪猪
网络龙树app,依止大善知识。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49
发帖数: 4,442
关注贴吧数: 9
修持門一淨忏門 《莫到老来方修道》修持门—净忏门(下) 宏海法师 慈眼视众生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阿弥陀佛。《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到《西方合论》的修持门中的忏悔门,净忏门,今天讲下篇。上一讲,我们讲到过去忏,忏我们过去无恶不作。今天讲到未来忏,什么叫做未来忏呢?就是当我们所造的一切恶法,到今生,到此时,到此念便止。把它止住,尽未来世永不相续。现前的恶法,相续现行,不再熏习成种子,继续遭果报。这就叫做未来忏。忏现在一念恶念,相续到将来果报,未来的果报。第七叫做现在忏,什么是现在忏呢?就是忏悔我们现在世所有的,每个人都要遭遇的,生老病死,种种的苦业,贪嗔痴慢,各个的烦恼。这一切,但凡遇着一遭,就要忏悔,但凡起了一念,就要忏悔。种种的举足下足,起心动口,一切微细,不可称量,都要把它忏悔,叫做现在忏。还有一个叫做刹那忏,第八个。因为我们一念中,大家要知道,一念中有九十个刹那,这一刹那中又有九百个生灭。我们就观想自己,我们起心这一念,九十个刹那已经过去了。那这一念恶业,这九十个刹那里面有九百个生灭,念念相续,每一念都是将来要受生一辈子的直接导致引业的力量。所以就观想,只要有一生灭,我就要行以忏悔心。忏悔,只要有一念起,一念灭,一生灭,就忏悔,这叫做刹那忏。第九个究竟忏。什么叫做究竟忏呢?忏悔我们修行人特别容易生起这个法爱贪。稍微有点修行的感受,很下劣的感受,就开始得少为足。所以这个忏,叫做究竟忏,就是忏到等觉位中,还没有进妙觉。等觉菩萨位中还有一分无明,就好像一个微细的,一个细烟一样,那么也要把它给究竟洗涤干净。何况我们现在凡夫位上这点小小的法喜,顶多是轻安,更谈不上禅定,就以为了不得。这叫做究竟忏。第十个法界忏。法界忏是什么呢?观想真如法性中哪有我,没有我,没有你,没有他,没有人我相。那么,我一念忏悔心起来,普为十方过去未来一切众生忏。能生起这一念忏,便是法界主人。所以说,能够如是真实忏悔者,自然一切障碍皆得消灭。不离道场,得见诸佛。修持门,忏悔的功德。 好,我们一起合掌,端心。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修持門一淨忏門 《莫到老来方修道》修持门—净忏门(下) 宏海法师 慈眼视众生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阿弥陀佛。《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到《西方合论》的修持门中的忏悔门,净忏门,今天讲下篇。上一讲,我们讲到过去忏,忏我们过去无恶不作。今天讲到未来忏,什么叫做未来忏呢?就是当我们所造的一切恶法,到今生,到此时,到此念便止。把它止住,尽未来世永不相续。现前的恶法,相续现行,不再熏习成种子,继续遭果报。这就叫做未来忏。忏现在一念恶念,相续到将来果报,未来的果报。第七叫做现在忏,什么是现在忏呢?就是忏悔我们现在世所有的,每个人都要遭遇的,生老病死,种种的苦业,贪嗔痴慢,各个的烦恼。这一切,但凡遇着一遭,就要忏悔,但凡起了一念,就要忏悔。种种的举足下足,起心动口,一切微细,不可称量,都要把它忏悔,叫做现在忏。还有一个叫做刹那忏,第八个。因为我们一念中,大家要知道,一念中有九十个刹那,这一刹那中又有九百个生灭。我们就观想自己,我们起心这一念,九十个刹那已经过去了。那这一念恶业,这九十个刹那里面有九百个生灭,念念相续,每一念都是将来要受生一辈子的直接导致引业的力量。所以就观想,只要有一生灭,我就要行以忏悔心。忏悔,只要有一念起,一念灭,一生灭,就忏悔,这叫做刹那忏。第九个究竟忏。什么叫做究竟忏呢?忏悔我们修行人特别容易生起这个法爱贪。稍微有点修行的感受,很下劣的感受,就开始得少为足。所以这个忏,叫做究竟忏,就是忏到等觉位中,还没有进妙觉。等觉菩萨位中还有一分无明,就好像一个微细的,一个细烟一样,那么也要把它给究竟洗涤干净。何况我们现在凡夫位上这点小小的法喜,顶多是轻安,更谈不上禅定,就以为了不得。这叫做究竟忏。第十个法界忏。法界忏是什么呢?观想真如法性中哪有我,没有我,没有你,没有他,没有人我相。那么,我一念忏悔心起来,普为十方过去未来一切众生忏。能生起这一念忏,便是法界主人。所以说,能够如是真实忏悔者,自然一切障碍皆得消灭。不离道场,得见诸佛。修持门,忏悔的功德。 好,我们一起合掌,端心。南无阿弥陀佛(十称)
淨土四不退 一般讲净土有四种不退,你今生成就的话,带业往生,首先得到位不退。位不退就是已经证入到圣流——圣贤的位置,不是凡夫位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证入圣位,不会堕到凡夫位。 第二是行不退,这个行就是指大乘菩萨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菩萨法界的人了,具有大乘的种性了,菩萨的种性了,就不会堕在声闻二乘的位置上,这叫行不退。行不退是指断尘沙惑了。大安法师
淨土四不退 一般讲净土有四种不退,你今生成就的话,带业往生,首先得到位不退。位不退就是已经证入到圣流——圣贤的位置,不是凡夫位了,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证入圣位,不会堕到凡夫位。 第二是行不退,这个行就是指大乘菩萨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菩萨法界的人了,具有大乘的种性了,菩萨的种性了,就不会堕在声闻二乘的位置上,这叫行不退。行不退是指断尘沙惑了。大安法师
念佛三眛。 什么叫念佛三眜呢?当我们念佛念得非常熟练了,乃至于不念而念,你没念,没作意念,但脑壳里仍然念佛,是心!念念系念着,能念得连睡觉做梦都在念佛,就叫三眛了,这是习惯的力量。——梦参法师
念佛三昧。 什么叫念佛三眜呢?当我们念佛念得非常熟练了,乃至于不念而念,你没念,没作意念,但脑壳里仍然念佛,是心!念念系念着,能念得连睡觉做梦都在念佛,就叫三眛了,这是习惯的力量。——梦参法师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咱们念佛,不要把自己跟阿弥陀佛隔开,分成两个,分开就相应不了。你念的相应時你的心变成佛心,不是以前的妄心了。妄心是生死的,佛心是不生不灭的。咱们要承当,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阿弥陀佛的佛性,就是我自己的佛性。“自己把自己的佛性念得定下来,就能发慧,就能认识自己的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咱们要向这个方面去做。(梦参老和尚)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咱们念佛,不要把自己跟阿弥陀佛隔开,分成两个,分开就相应不了。你念的相应時你的心变成佛心,不是以前的妄心了。妄心是生死的,佛心是不生不灭的。咱们要承当,自心念自己的自性佛。阿弥陀佛的佛性,就是我自己的佛性。“自己把自己的佛性念得定下来,就能发慧,就能认识自己的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咱们要向这个方面去做。(梦参老和尚)
净土法要。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 你的病,是过去世,或现在世,有害人性命的事,这个业障不消除,病决定难好。现在吃药无效,就可以不吃,只要息灭妄心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希望因此能够超度怨家。念佛虽然不见效,仍然有利益,不可以和吃药相比。你家经济条件怎么样?如果没有财力,那就自己至诚恳切念佛。应当生惭愧心,不可以生愤恨心,生起惭愧,那怨家的怨恨就可以化解,生出愤恨,那就想化解反而结怨更深了。因为它怀恨相报,你又怀恨它的相报,就越结越深,没有办法了。(念佛)这是解怨释仇的最上一招。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那也可以在灵岩山打一场佛七,或者请十五人,二十人,三十人,都可以。(文钞续编·复许慧舫居士书(民国二十二年)
净土法要。 印光大师净土法要 你的病,是过去世,或现在世,有害人性命的事,这个业障不消除,病决定难好。现在吃药无效,就可以不吃,只要息灭妄心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希望因此能够超度怨家。念佛虽然不见效,仍然有利益,不可以和吃药相比。你家经济条件怎么样?如果没有财力,那就自己至诚恳切念佛。应当生惭愧心,不可以生愤恨心,生起惭愧,那怨家的怨恨就可以化解,生出愤恨,那就想化解反而结怨更深了。因为它怀恨相报,你又怀恨它的相报,就越结越深,没有办法了。(念佛)这是解怨释仇的最上一招。如果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好,那也可以在灵岩山打一场佛七,或者请十五人,二十人,三十人,都可以。(文钞续编·复许慧舫居士书(民国二十二年)
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虽为求生净土、了脱生死而设,但其消除业障之力,极其钜大。 一一印光法师
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虽为求生净土、了脱生死而设,但其消除业障之力,极其钜大。 一一印光法师
读诵大乘经典 我们还得从有门入手,所以就念这些佛名号,你念一部《地藏经》可以,念第九品也可以!就念〈称佛名号〉,只念这一品。就像我们念《法华经》,我们不能念全部的经文,没有那么多时间,就只念〈普门品〉;我喜欢《华严经》,可以念〈普贤行愿品〉,这样《法华》《华严》都有了,两部经加在一起读不要半个钟头。 所以读诵这些大乘经典,你读诵久了,你心里跟所念的经文合一了,你就是佛。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一念不觉就不是佛了,是众生。 ——夢参老和尚法語
念佛必须攝心 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文殊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印光法师文钞》 阿弥陀佛
念佛法门不容小看 广钦老和尚:业障深重之人,无法感受到念佛的好处! 有些人以为念佛很容易,所以轻视这个念佛法门,可是要真让他们来念,却又念不了几句就起烦恼,甚至听到念佛的声音是,心中就会有压迫感,好像千斤重的石头压在心上。 这就是没有善根,业障深重,无法感受到念佛的好处。所以不要小看了这个念佛法门。
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蕅益大师:若善男子、善女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诸善根回向愿生,决定往生。常见彼佛,信心增长,永不退转。于彼闻法,观佛法身,渐次修行,得入正位。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多指归极乐者,略有四意:一者阿弥陀佛与此土人最有缘故。乃至穷村僻坞,若男若女、若长若幼、若智若愚,无不知称阿弥陀佛名者。二者法藏比丘愿力胜故。诸佛果德虽实平等,因中愿力任运摄生,无差别中有差别故。三者令人系念得专心故。若不专叹,则众生既欲生西,又欲生东,心无一定,净业难成。所以十方诸佛,同出广长舌相,赞此一门,令人专忆。四者阿弥陀佛即法界藏身,极乐世界即莲华藏海。故见一佛即为见无量诸佛,生一土,即为生无量土,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即为一切佛所护念,以法身不二故,生佛不二故,能念所念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因该果彻,更无二故。余如净土经论广明,不能备述也。
唯信能入。 我们经常说“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一切都从信来。相信自己根本的智慧,心不杂乱,不可破坏,没有染浊,常时如是念。随顺圣人,随顺佛菩萨教导,只要信心诚恳修行就入門了。住如来家,唯信能入,信达根本了,能够护持一切诸佛的种性。 (梦参老和尚法语)
警悟无常。 蕅益大师 | 须时时念生死苦,警悟无常!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信如坚舟,智如舵师。余五度万行,皆舟中器具也。 须时时念生死苦,警悟无常,不得沉迷五欲,执著世情。知世情定了我生死不得,五欲定牵入放逸坑,堕恶道苦。此生死长夜中真实信心。 发此心已,急求智慧以为导师。第一亲近明师良友,第二读诵方等大乘。非明良决不能益我身心,非大乘决无有出世正楷。人有信心而无智慧,则能增长烦恼。有智慧而无信心,则能增长邪见。 故知船及舵师,相须度险,缺一不可,况俱乏耶?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卷第二示慈昱
破见之罪甚重 世间有二罪人, 一是破戒, 二是破见。 破戒之罪尚轻, 破见之罪甚重。 何谓破见? 即如汝所说, 求来生不求往生, 乃是邪执谬见。 乃是破坏佛法之邪见, 及引一切人起邪执谬见。 其罪极大极重。 以其心与佛相反, 复能误一切人故也。 ——《印光法师文钞》
发菩提心。 有人说念佛法门很简单,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哪你用什么心来念佛呢? 如果你用贪嗔痴的心,只求自己想得好处,这样的念佛生不到极乐世界。我们皈依三宝后,就要发菩提心,要具足清净的信心。 一一梦参老和尚
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蕅益大师: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剂,唯心识无始终形象方隅分剂,故曰觅心了不可得。心了不可得,而天地万物无一不唯心矣。然我法二执不破,则唯心唯识之理不彰。心识之理未明,则因果感应之妙,不能如指诸掌。故华严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观经云,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夫心犹金也,十法界因果,犹种种庄严器具也。然天下容有不造器之顽金,断无不造十法界之顽心。纵一念不生,仍造成无想外道矣。故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所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此唯二白居士可承当之。 ——蕅益大师《灵峰宗论》示蔡二白
信心坚固。 念佛法门, 名为阿伽陀药, 总治一切病。 但无论修何种法门, 都要信心坚固, 把得住,行得深, 方能得圆满的利益。 信心坚固,持咒可成; 参禅可成; 念佛可成; 都是一样。 若信根不深, 只凭自己的微小善根, 薄学智慧, 或记得几个名相, 几由公案, 便胡说乱道, 谈是论非, 只是增长业习。 到生死关头, 依旧循业流转,岂不可悲。 ——虚云老和尚
离一切相。 学《金刚经》,千万不要执着文字。《金刚经》叫我们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开所缘境界相;心有所缘,所缘的都是境界,境界都是六尘,你怎么能空得掉?你不能够断烦恼,烦恼本来没有,怎么来的呢?你执着来的。不执着,烦恼没有了。 (梦参老和尚法语)
信得决,愿得彻。 欲决定生极乐世界, 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 信得决,愿得彻, 虽散心念佛,亦必得生; 信不真,愿不猛, 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 ——蕅益大师
信得决,愿得彻。 欲决定生极乐世界, 莫如以信为前导、愿为后鞭。 信得决,愿得彻, 虽散心念佛,亦必得生; 信不真,愿不猛, 虽一心不乱,亦不得生。 ——蕅益大师
见贤思齐。 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印光法师文钞》 阿弥陀佛
见贤思齐。 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汝果深知此义,则将来必能做一正人君子,令一切人皆尊重而爱慕之也。——《印光法师文钞》 阿弥陀佛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恶。必须洗涤净尽。非谓行之于事,方为恶也。凡属主敬存诚,希圣希贤之念头,即是善。必须扩充令其由中达外,圆满无缺。世之大恶,莫过于杀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断荤。否则,心生怜悯,勿贪多食。世间大善,莫过于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种种方便劝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乡党邻里,亲戚朋友,及一切有缘者,同念佛求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 阿弥陀佛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恶。必须洗涤净尽。非谓行之于事,方为恶也。凡属主敬存诚,希圣希贤之念头,即是善。必须扩充令其由中达外,圆满无缺。世之大恶,莫过于杀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断荤。否则,心生怜悯,勿贪多食。世间大善,莫过于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种种方便劝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乡党邻里,亲戚朋友,及一切有缘者,同念佛求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 阿弥陀佛
念佛求生西方是大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恶。必须洗涤净尽。非谓行之于事,方为恶也。凡属主敬存诚,希圣希贤之念头,即是善。必须扩充令其由中达外,圆满无缺。世之大恶,莫过于杀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断荤。否则,心生怜悯,勿贪多食。世间大善,莫过于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种种方便劝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乡党邻里,亲戚朋友,及一切有缘者,同念佛求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 阿弥陀佛
念佛求生西方是大善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起一念不正心,即是恶。必须洗涤净尽。非谓行之于事,方为恶也。凡属主敬存诚,希圣希贤之念头,即是善。必须扩充令其由中达外,圆满无缺。世之大恶,莫过于杀生食肉。若能自由,即可断荤。否则,心生怜悯,勿贪多食。世间大善,莫过于自己念佛求生西方,又种种方便劝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乡党邻里,亲戚朋友,及一切有缘者,同念佛求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 阿弥陀佛
生死无常,念佛为要。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岂不至圆至顿?果德愿力不可思议,因心信力亦不可思议,感应道交,文成印坏;以凡夫而阶不退,未断惑而得横超。又复三根普被,四土横该,五浊轻净在同居,体空巧净在方便,三观圆净在实报,究竟觉净在寂光;尚无等者,矧或过之?是名不可思议功德,世间难信之法也!总其大要,须具信愿行三:信、则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知心外无土,土外无心;性外无佛,佛外无性。因必该果,果必彻因。愿、则念念回向,心心趋往。行、则无量法门,会归一致。而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顾念佛一行,乃有多途:小经重持名,楞严但忆念,观经主于观境,大集观佛实相。后世智彻禅师,复开参究一路;云栖大师极力主张净土,亦不废其说。但法门虽异,同以净土为归。——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阿弥陀佛
生死无常,念佛为要。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岂不至圆至顿?果德愿力不可思议,因心信力亦不可思议,感应道交,文成印坏;以凡夫而阶不退,未断惑而得横超。又复三根普被,四土横该,五浊轻净在同居,体空巧净在方便,三观圆净在实报,究竟觉净在寂光;尚无等者,矧或过之?是名不可思议功德,世间难信之法也!总其大要,须具信愿行三:信、则信事、信理、信自、信他、信因、信果。知心外无土,土外无心;性外无佛,佛外无性。因必该果,果必彻因。愿、则念念回向,心心趋往。行、则无量法门,会归一致。而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顾念佛一行,乃有多途:小经重持名,楞严但忆念,观经主于观境,大集观佛实相。后世智彻禅师,复开参究一路;云栖大师极力主张净土,亦不废其说。但法门虽异,同以净土为归。——蕅益大师《灵峰宗论》 阿弥陀佛
回心念佛,愿生净土。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善导大师 [
回心念佛,愿生净土。 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弥陀佛,愿生净土,上尽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声、三声、一声等,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即得往生。 ——善导大师 [
犯戒应生惭愧心 “无悔戒”,受戒了感觉自己持不到,束缚太厉害,持戒不清净,有缠缚。犯戒了,心里有没有惭愧?犯戒了不悔改,还爱著所犯,做错事还不舍,还想再做。犯戒也有习气,犯惯了一动就犯,这叫缠。犯戒不改还重犯,为什么?没有惭愧心,那个所犯缠缚你。 (梦参老和尚法语)
犯戒应生心惭愧心 “无悔戒”,受戒了感觉自己持不到,束缚太厉害,持戒不清净,有缠缚。犯戒了,心里有没有惭愧?犯戒了不悔改,还爱著所犯,做错事还不舍,还想再做。犯戒也有习气,犯惯了一动就犯,这叫缠。犯戒不改还重犯,为什么?没有惭愧心,那个所犯缠缚你。 (梦参老和尚法语)
梦参老和尚开示: 菩萨随便用善巧慧一观照,就能了达一切法,自然明达,不由他悟。我们自己没有这种慧,学《华严经》借菩萨的慧,就是照著那样去观、去做、去思惟,那就借来菩薩的智慧了。
梦参老和尚开示: 菩萨随便用善巧慧一观照,就能了达一切法,自然明达,不由他悟。我们自己没有这种慧,学《华严经》借菩萨的慧,就是照著那样去观、去做、去思惟,那就借来菩薩的智慧了。
求生净土须具足信、愿、行三事。 无论已悟未悟。 皆要求生净土。 求见弥陀。 未悟如童蒙之求师。 已悟如孔子之求仕。 上自文殊普贤马鸣龙树。 下至蜎飞蠕动羽族毛群。 唯此一事。 此事第一要信得及。 二要时时发愿。 三要念佛工夫不闲。 三事具。至愚亦生。 三事缺一。 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 其有谤此者。 卽谤三世诸佛菩萨。 ——蕅益大师
求生净土须具足信、愿、行三事。 无论已悟未悟。 皆要求生净土。 求见弥陀。 未悟如童蒙之求师。 已悟如孔子之求仕。 上自文殊普贤马鸣龙树。 下至蜎飞蠕动羽族毛群。 唯此一事。 此事第一要信得及。 二要时时发愿。 三要念佛工夫不闲。 三事具。至愚亦生。 三事缺一。 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 其有谤此者。 卽谤三世诸佛菩萨。 ——蕅益大师
念念不离众生 菩萨时时以一切众生为根本,念念不离众生。你在佛堂念经时,能够观想周边的人,你所居住的村镇、省市,把你那个慈悲心力扩散到全世界,影响到无边无量世界。信吗?有事实。大家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我们到极乐世界,中间隔着无量世界,每个世界都有无量众生,极乐世界都會影响到我们。你心真愿切,就会变成事实! ——梦参老和尚
念念不离众生 菩萨时时以一切众生为根本,念念不离众生。你在佛堂念经时,能够观想周边的人,你所居住的村镇、省市,把你那个慈悲心力扩散到全世界,影响到无边无量世界。信吗?有事实。大家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我们到极乐世界,中间隔着无量世界,每个世界都有无量众生,极乐世界都會影响到我们。你心真愿切,就会变成事实! ——梦参老和尚
念念不离众生 菩萨时时以一切众生为根本,念念不离众生。你在佛堂念经时,能够观想周边的人,你所居住的村镇、省市,把你那个慈悲心力扩散到全世界,影响到无边无量世界。信吗?有事实。大家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我们到极乐世界,中间隔着无量世界,每个世界都有无量众生,极乐世界都會影响到我们。你心真愿切,就会变成事实! ——梦参老和尚
常发善愿,别发恶愿。 有个习禅定的人,小鸟的叫声使他不能静下来,他就发恶愿:“我要变只老鹰,把小鸟都吃掉!”他这样一发恶愿,来生真的堕落到畜生道,变成了老鹰。经过无量劫,他又发心修行,观察到自己在无量生前是这样的因果。我们也如是,等你明白有智慧了,才晓得自己过去生所做的业。我们要常发善愿,别学那个发恶愿的修行人。 ——梦参老和尚[合十][合十][合十]
常发善愿,别发恶愿。 有个习禅定的人,小鸟的叫声使他不能静下来,他就发恶愿:“我要变只老鹰,把小鸟都吃掉!”他这样一发恶愿,来生真的堕落到畜生道,变成了老鹰。经过无量劫,他又发心修行,观察到自己在无量生前是这样的因果。我们也如是,等你明白有智慧了,才晓得自己过去生所做的业。我们要常发善愿,别学那个发恶愿的修行人。 ——梦参老和尚[合十][合十][合十]
《熏习修》。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咱们每天都處在熏习修当中,用佛教导的法来熏习我们,把世间的染法“熏染成净。”二种观道,應念現前,净法熏染法,染法成净;如果你被世间贪嗔痴熏习了,你的戒定慧也會熏成贪嗔痴。我们发了菩提心,你所做所行都應符合于菩提道。(梦公法语)
《熏习修>>。 《大乘起信论》讲“熏习修”,咱们每天都處在熏习修当中,用佛教导的法来熏习我们,把世间的染法“熏染成净。”二种观道,應念現前,净法熏染法,染法成净;如果你被世间贪嗔痴熏习了,你的戒定慧也會熏成贪嗔痴。我们发了菩提心,你所做所行都應符合于菩提道。(梦公法语)
常时提起正念 我们修清净行的时候,要除去一些污秽,这是指内心说的。就是你把心里不正确的思想,都除掉,照顾你的正念,随时不失,常时提起正念。怎么锻炼我们的正念呢?文殊菩萨告诉我们,随时锻炼,念念不忘众生,念念不忘发菩提心.念念不忘成佛。 ——梦参老和尚
常时提起正念 我们修清净行的时候,要除去一些污秽,这是指内心说的。就是你把心里不正确的思想,都除掉,照顾你的正念,随时不失,常时提起正念。怎么锻炼我们的正念呢?文殊菩萨告诉我们,随时锻炼,念念不忘众生,念念不忘发菩提心.念念不忘成佛。 ——梦参老和尚
供养三宝时怎么做,功德才不容易受限? 供养三宝时怎么做,功德才不容易受限? 供养三宝的钱,别指定做什么。 梦参老和尚 供养三宝,供养时指定这些钱要做什么,一指定了它只能做这个——他不知道这个因果。 在寺院上讲打油钱不能打醋,油很多,醋没得吃。但人家供养钱是供养打油的,这钱只能打油。 供养给僧人衣服穿,他的衣服已经够了;僧人住处的房子都漏了,修补房子要钱,不行,这个钱只能给他做衣服的,房子漏了让它漏吧。 大家不要笑,佛制的戒律就是这样,不能错因果的。所以你供养三宝的钱别指定做什么,供养师父的钱也不指定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你供养的心是大慈大悲心,舍出去就算了。你舍了还弄个绳子绑着,那这个功德就有局限了。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供养三宝时怎么做,功德才不容易受限? 供养三宝的钱,别指定做什么。 梦参老和尚 供养三宝,供养时指定这些钱要做什么,一指定了它只能做这个——他不知道这个因果。 在寺院上讲打油钱不能打醋,油很多,醋没得吃。但人家供养钱是供养打油的,这钱只能打油。 供养给僧人衣服穿,他的衣服已经够了;僧人住处的房子都漏了,修补房子要钱,不行,这个钱只能给他做衣服的,房子漏了让它漏吧。 大家不要笑,佛制的戒律就是这样,不能错因果的。所以你供养三宝的钱别指定做什么,供养师父的钱也不指定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你供养的心是大慈大悲心,舍出去就算了。你舍了还弄个绳子绑着,那这个功德就有局限了。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念佛之人。 念佛之人,一心念佛,万缘放下,取舍两忘,是布施波罗蜜;一心念佛,诸恶消灭,万善从生,即是持戒波罗蜜;一心念佛,自心柔软,嗔恚不起,即是忍辱波罗蜜;一心念佛,不休不息,永不退转,即是精进波罗蜜;一心念佛,无诸乱想,流念散尽,即是禅定波罗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不受邪惑,即是般若波罗蜜。——虚云大师
广钦老和尚开示: 妄想多的人,须要做一些杂务事,将念头有个寄托,否则妄念纷飞,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可以静静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念佛,会渐渐地不觉得在工作,而且自然会生起平等心。
身心是修道的根本 身心是修道的根本。 如无健康身体,修道难! 没有健康的身体, 不能拜佛,不能禅坐…… 种种逆缘很不容易修成道果。 照顾好身心健康, 才能用这个身体借假修真。 一一梦参老和尚法语
学会用心。 学法要学会用心,闻思修缺一不可。仅听闻还很浅薄,闻之后要思维,觉得这个法殊胜就照着去做,做多做少随你的力量,主要是看如何用心。我们不论做什么都要观想到普贤菩萨的十大愿,从“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一事具足十愿,这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学会用心,无一事不是行菩萨道,成就佛果的因。 ——梦参老和尚
学道之人,心要正直平等。 “若見直路 当愿衆生 其心正直 无谄无诳”。谄是谄媚,狂妄虚假,你做任何事、说任何话,不假欺骗,入理、真实、正直。对有地位的人不要过分谦卑谄媚;對贫穷痛苦的人,要有慈悲心,不要轻贱。学道的人,心要正直平等。對有钱有地位的,要尊敬他过去的福報,对贫穷痛苦的人,可怜他过去造的业,今生才感这个果报。菩萨走在直路上,想到这些问题,“直路”正直无私。 ——梦参老和尚
能礼所礼性空寂 拜佛时,可以先观想六道十方法界的一切众生跟我在一块儿拜佛, 然后观想每一个佛前有无量的我在顶礼,而这样的观法跟“能礼所礼性空寂”不二了。 我在这拜佛,我不就是“能礼”吗,佛就是我“所礼”。 我一拜拜了无量的佛,而每一个佛前有无量的我在顶礼; 虽然如此,然而我能礼所礼性空寂。这样的修持就是《华严》境界的修持,也就是密教的修持。但是一般的修持就没有谈到这儿, 你拜佛就拜佛,你就知道我这恭恭敬敬的给佛磕个头, 佛就保佑我。所以说佛法无止境。 ——-黄念祖
一心不乱。 你念佛修行,给自己定出功课来,定了一定要做到底(梦参老和尚) 你所有的修行,到临命终时,就是凭本事了(梦参老和尚)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坚定的,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亲债主找你算账,你要想战胜他们,你念佛的力量必须把他们消失,你才走得了,不然他们把你拉住。 为什么要你一心不乱呢?一心不乱,就是业障降伏了,那个现象没有了,你才去得了。不管你还有什么业,其他的业你能够带去,这样地带业。如果你欠的债猛利、冤亲债主找你的猛利,你念佛的功德敌不住他,你生不了极乐世界。 念佛一法,你所有的修行,到你临命终时候,就是凭本事了。我们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修了几十年的功夫,就在那一念间,你要能做得了主。做不了主不行,那是你功夫还不够。 为什么我们要经常地修行、经常观照我们的心?把你的清净心显现出来了,到那时候你走了,清清净净地。助念的关系很大。在你临终的时候,杂念纷飞,一声佛号投进去了,在耳旁给你助念,你的心就随着佛号转了;你随佛号转,这些现象都没有了。那就是净心,帮助你净心。 心要是清净了,你就是往生也好、再来生也好,再来生能知道前生的事。你再来生了,你能够不做众恶。前生是和尚没修好,来生再当和尚继续修;又没修好,再来生再当和尚继续修。生生不断修,这要靠你很大的功力,不然不可能,来生就迷了。 除非你有很好的道友来找你、跟着你,非把你拉回来不可。所以为什么要当同参道友,你没成,他成了。
愿一切众生善解世间方药之法 “愿一切众生善解世间方药之法,所有疾病为其救疗。”一切众生都能知道有什么病、用什么药,开个药方。这很困难,为什么呢?佛给我们留下了八万四千法门,所有的经都是药方,有药方还得有药,我们不肯吃药,病好不了;你肯去做,肯吃药,病就没有啦!咱们学了很多,怎样断贪?怎样断嗔?怎样断痴?咱们讲布施,就是断贪的。但你得去受持、去做。而后离了一切病,究竟安稳、清净。 ——梦参老和尚[合十][合十][合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