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_九叔 广州_九叔
装机可以找我,谢谢支持,配配置楼,有式方系联
关注数: 4,282 粉丝数: 16,475 发帖数: 305,391 关注贴吧数: 109
性能强悍的狂暴野兽:Nvidia GTX 1080 Ti首发评测 如今的顶级显卡市场略显乏味,原因是Nvidia牢牢地统治着高端显卡的市场份额,即使是GTX 1070也能扫遍天下无敌手,去年发布的Titan X(Pascal)更是坐稳了卡皇的宝座。既然AMD的显卡部门不给力,那么超越还是要靠Nvidia自己。2017年3月1日,Nvidia在GDC上正式发布了旗下最强大的游戏显卡:GTX 1080 Ti,号称拥有超越Titan X的性能。而今天Nvidia官方对GTX 1080 Ti的性能进行解禁,就让我们领略这个强大野兽的超强实力吧。 IT之家第一时间拿到了Nvidia AIC七彩虹送来的GTX 1080 Ti创始人版本,经过几天的精心测试和准备,这才有了本次的首发测试。 老黄精准的手术刀:GTX 1080 Ti参数解析▲Nvidia GTX 1080 Ti使用的GP102核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Nvidia GTX 1080Ti的具体参数。毫无疑问这一次老黄的刀工又一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原来参数还可以这样调整。可以看到和信仰卡GTX Titan X(Pascal)相比,GTX 1080 Ti同样拥有3584个CUDA和224个TMUs,另外在ROPs和显存容量、显存位宽上轻砍一刀,于是就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11GB显存与352Bits显存位宽。相信大家看多的是阉割了64Bits、128Bits或者256Bits的核心参数,像这样只是阉割了32Bits位宽的手术刀行为真的是难见。 估计是为了给信仰卡Titan X一点面子,好歹参数算是最强,老黄这才在GTX 1080 Ti上面略微动刀,不过得益于11GHz的显存频率以及更高的核心频率、Boost频率,GTX 1080 Ti的显存带宽与单精度性能反而比Titan X(Pascal)更加高。 和目前大规模发售的GTX 1080相比,GTX 1080 Ti的规格就强上太多了(Titan X常年京东挂着,你能买到吗?)。无论是3584个CUDDA,还是224个TMUS、88个ROPs,大概GTX 1080 Ti的参数性能比GTX 1080强上40%,参数性能已经决定了之前购买GTX 1080的用户可以考虑升级至新的卡皇了。不过实际性能的确如此吗,我们还是要靠实际的数据来说话。 Nvidia GTX 1080 Ti图赏 这一次IT之家拿到的是七彩虹送来的Nvidia GTX 1080 Ti FE版本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公版,就让我们看看这颗强大的核弹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吧。
【科普】简单版主板BIOS升级指南,适用华硕技嘉主板,新手教程 贴图肯定要贴刷好BIOS后装逼的图 看我无比大屌的7700k。。。。最近AMD发力,INTEL最新的 7代I7-7700K 7500的价格小幅度跌价, 是入手的好时机了。 不过B250 Z270主板因为上市不久, 价格还是有点高。 楼主决定通过更新主板的BIOS方式, 使6代的旗舰 Z170焕发新生命, 毕竟一块高端的Z170 ,比如技嘉Z170X-GAMING 7只要1700 , 新出的GM7要2000以上了。。。。。 官网资料可以看到 , 6代的I3-6100和7代的 I5-7500针脚完全相同, CPU顶盖稍有变化, 果断兼容。。。 刷BIOS之前,先准备好老CPU, 确定好主板型号。主板现在用的是狗东当时B150M排名第一的缩嘉 B150M-D3H。 和替代他的型号B250M-D3H相比,基本没有太大区别。 好 就他了。 简单说下什么是BIOS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缩略词,直译过来后中文名称就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它可从CMOS中读写系统设置的具体信息。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 为什么要刷BIOS 作为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BIOS的成熟与否直接决定了主板的性能。当年AMD开核流行的时候,主流厂家都支持主板打开AMD出厂就屏蔽的内核,双核变四核,四核变六核心,简单的操作,实惠的性能火了一段时间。 16年底帕斯卡显卡大量铺货的时候,我们遇到很多老一点的主板,不支持GTX1050 GTX1050TI以上的显卡,开机直接卡在启动界面。我们通过更新主板BIOS,使老主板支持新显卡,成功续了一秒
【转载】性能强悍的狂暴野兽:Nvidia GTX 1080 Ti首发评测 如今的顶级显卡市场略显乏味,原因是Nvidia牢牢地统治着高端显卡的市场份额,即使是GTX 1070也能扫遍天下无敌手,去年发布的Titan X(Pascal)更是坐稳了卡皇的宝座。既然AMD的显卡部门不给力,那么超越还是要靠Nvidia自己。2017年3月1日,Nvidia在GDC上正式发布了旗下最强大的游戏显卡:GTX 1080 Ti,号称拥有超越Titan X的性能。而今天Nvidia官方对GTX 1080 Ti的性能进行解禁,就让我们领略这个强大野兽的超强实力吧。 IT之家第一时间拿到了Nvidia AIC七彩虹送来的GTX 1080 Ti创始人版本,经过几天的精心测试和准备,这才有了本次的首发测试。 老黄精准的手术刀:GTX 1080 Ti参数解析▲Nvidia GTX 1080 Ti使用的GP102核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Nvidia GTX 1080Ti的具体参数。毫无疑问这一次老黄的刀工又一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原来参数还可以这样调整。可以看到和信仰卡GTX Titan X(Pascal)相比,GTX 1080 Ti同样拥有3584个CUDA和224个TMUs,另外在ROPs和显存容量、显存位宽上轻砍一刀,于是就造就了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11GB显存与352Bits显存位宽。相信大家看多的是阉割了64Bits、128Bits或者256Bits的核心参数,像这样只是阉割了32Bits位宽的手术刀行为真的是难见。 估计是为了给信仰卡Titan X一点面子,好歹参数算是最强,老黄这才在GTX 1080 Ti上面略微动刀,不过得益于11GHz的显存频率以及更高的核心频率、Boost频率,GTX 1080 Ti的显存带宽与单精度性能反而比Titan X(Pascal)更加高。 和目前大规模发售的GTX 1080相比,GTX 1080 Ti的规格就强上太多了(Titan X常年京东挂着,你能买到吗?)。无论是3584个CUDDA,还是224个TMUS、88个ROPs,大概GTX 1080 Ti的参数性能比GTX 1080强上40%,参数性能已经决定了之前购买GTX 1080的用户可以考虑升级至新的卡皇了。不过实际性能的确如此吗,我们还是要靠实际的数据来说话。 Nvidia GTX 1080 Ti图赏 这一次IT之家拿到的是七彩虹送来的Nvidia GTX 1080 Ti FE版本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公版,就让我们看看这颗强大的核弹究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吧。虽然贵为旗舰显卡,但是GTX 1080 Ti使用的是8+6Pin辅助供电,而不是大家认为的8+8Pin接口,可以说在功耗方面应该十分给力。不过这毕竟是公版新卡,至于非公版的显卡应该是8+8Pin接口。▲还是那熟悉的公版涡轮散热器▲这一次GTX 1080 Ti公版抛弃了DVI接口,全面使用了HDMI与DP接口。▲绿色信仰LED灯▲纯黑色的公版背板▲Nvidia GTX 1080 Ti全家福
【转载】逆转终上演:AMD“锐龙”Ryzen 7处理器首测 作为消费级计算机CPU行业硕果仅存的两大巨头,Intel和AMD在历史上曾经有着非常激烈的交锋历史,AMD甚至曾经数次击败如今人们印象里占据垄断地位的Intel。但自从2006年Intel酷睿架构诞生之后,AMD就开始处于劣势地位一直没有在高端市场占到过多少便宜。直到去年AMD展示Ryzen处理器之后,这样的尴尬局面终于迎来了逆转。2017年2月21日美国旧金山,传说中的AMD Ryzen 7系列处理器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发布会上所展示的强悍性能着实令人咋舌。中文正式名称“锐龙AMD Ryzen 7处理器”的三款产品中我们拿到了定位最低的锐龙1700和最高端的锐龙1800X处理器。就让我们通过测试来看看AMD这次的逆袭是否成功。命名规则 AMD全新处理器的中文命名为“锐龙”,延续了AMD“闪龙”“毒龙”“速龙”等等标志性的“龙”命名,也和其英文名称Ryzen谐音。那么完整的命名规则是怎样的?怎么看懂新处理器的定位呢?根据AMD官方给出的PPT,锐龙7系列为高端定位,中端产品为5系列,低端为3系列,这点上与Intel基本一致,对位意味明显。产品型号的四位数第一位为第几代产品,第二位用于区别产品定位,7、8、9为顶级性能,4、5、6为高性能,也就是中端产品,3为主流性能。结尾标称X的产品为特殊体质版本,主频会相对较高,超频潜力更大。 处理器规格制程方面AMD终于追上了Intel的14nm工艺,全系列支持超线程技术,共拥有8核心16线程。 首先发布的三款处理器,事实上是基本一样的芯片,主要区别在于频率和体质,结尾带“X”的为经过挑选的优秀体制芯片,可以在更高的频率下稳定运行。这样看来,锐龙Ryzen 7 1700是这三款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而锐龙Ryzen 7 1800X作为系列旗舰也值得测试。所以在三选二的抉择时我们选择了这两款带回国内进行测试。我们同时选择了Core i7-7700K和Core i7-6900K进行对比。▲锐龙Ryzen 7系列处理器芯片透视图 采用14nm工艺的锐龙Ryzen 7系列处理器,在8核心主频较高的情况下,维持了最高仅95W的TDP,其核心架构优化水平堪称优良。同时AMD宣称时钟效率提升了高达52%超过之前预期的40%,这意味着以往较弱的单线程性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AMD SenseMI技术AMD SenseMI技术可以智能侦测散热状态进行智能扩展频率以提供更好的性能,同时可以在精准降低功耗水平,并且可以通过神经网络进行预测,提高智能调节的灵敏度和有效性。 全新AM4接口主板/散热器 与Intel为了促进主板销量而一两年就更换一次接口不同,AMD已经很多年左右没有更换过接口,到了2017年,旧的AM3接口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更强大CPU的需求,所以AM4接口也就顺理成章地到来了。▲主板上的AM4接口▲处理器实拍 AM4接口共有1331针,未来将取代过去的AM3+、FM2+成为AMD处理器的统一接口,原生支持PCI-E 3.0、USB 3.0/3.1、NVMe、SATA Express等新技术标准。官方宣称的内存支持如下:但这一标准并不是强制性的限制,在其他情况下,根据所选择主板和内存的兼容性,会决定最后系统能够超频达到的稳定频率。比如本次评测采用的华硕C6H主板就可以将双通道达到3000MHz甚至更高并且保持稳定。 AMD对这次处理器发布的重视程度极高,甚至在处理器包装盒以及顶盖的颜值上都下了功夫。A粉信仰充值的时刻到来了。▲橙色包装盒颜值颇高顶盖是上也同样印刷了大大的“RYZEN”字样,科技感相当足。散热器卡扣方面,目前上市的多数AM4主板都搭载了可以兼容AM3+散热器的卡扣,老用户可以继续使用AM3+的散热器,考虑到以往AM3+配套散热器的TDP设计都在120W以上,面对TDP只有95W甚至更低的锐龙处理器完全没有压力。和以往一样,AMD仍将随处理器赠送效能强悍的散热器,这一代的幽灵散热器基本保持了上一代的外观和结构,在顶部增加了信仰灯和RGB灯圈。详细的温度测试可以翻看本站A10-7860K的评测,这里简单下个结论,对付默频下的锐龙处理器,原装“幽灵”MAX散热器基本无压力。在散热器方面,AMD的兼容+赠送策略非常贴心,可以为用户节省下不少资金。 主板芯片组▲华硕ROG CROSSHAIR VI HERO主板与处理器同步上市的主板芯片组,AMD X370芯片组原生支持USB 3.1 Gen2(10Gbps),全系支持超频、SLI/CF等;中端的B350除了不支持SLI/CF之外跟X370基本一致,入门级的A320则砍掉了超频支持。面向SFF小尺寸设备的X300就没有USB 3.1 gen2,也没有SLI/CF支持,但支持超频,A300除了超频不支持之外跟X300相同。I/O扩展方面,X370提供2个USB 3.1 Gen2,10个USB 3.1 Gen1+6个USB 2.0接口,支持6个SATA 6Gbps接口,X370提供2个USB 3.1 Gen2,6个USB 3.1 Gen1+6个USB 2.0接口,支持6个SATA 6Gbps接口。 测试平台介绍 测试中我们选择锐龙AMD Ryzen 7 1800X和锐龙AMD Ryzen 7 1700默认频率进行测试,同时加入酷睿i7-7700K以及酷睿i7-6900K的默认频率测试成绩进行对比,为了表现同频性能,我们将酷睿i7-6900K超频至与锐龙Ryzen 7 1800X相同的4.0GHz进行同频性能测试。测试平台如下:参测CPU:参测主板:玩家国度CROSSHAIR VI HERO华硕玩家国度CROSSHAIR VI HERO采用X370芯片组,主板最高支持3200MHz的DDR4内存,同时支持NVME M.2接口。采用强悍的12相数字供电,同时支持SLI和CrossFire显卡互联技术。玩家国度CROSSHAIR VI HERO拥有两个PCIe 3.0 X16,一个PCIe 2.0X16,三个PCIe3.0x1接口。同时支持AURA炫酷灯光和独立音频电路。总体来说是目前上市的最强X370主板。 散热器:九州风神captain船长240水冷散热器九州风神captain船长240水冷散热器 参测显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 Founder Edition公版GTX1080拥有2560个CUDA处理器,核心频率1607MHz,boost频率1733MHz,等效显存频率10GHz。显卡位宽为256bit,带宽320GB/s。采用单8pin供电,TDP180w。 基准性能测试 SuperPi性能测试,运算一百万位圆周率并计时,主要用于测试CPU单线程性能。Fritz Chess Benchmark是国际象棋软件[自带的电脑棋力测试程序,由于支持CPU多线程,而且它做的是大量科学计算,所以经常被网友用来测试电脑的科学运算能力,他通过模拟AI思考国际象棋的算法来测试被测电脑的国际象棋运算能力,主要用来测试CPU多线程逻辑运算性能。7-Zip测试文件压缩与解压缩性能面对CPU多线程性能比较敏感。测试小结: 由于目前新平台的优化还没有达到最终版本,所以部分测试数据会有一些波动和异常。但总体来看参测的两款AMD锐龙处理器在多线程性能方面表现十分优异,锐龙 Ryzen 1800X默频4.0GHz下略微领先默认频率3.7GHz的i7-6900K。而锐龙Ryzen 1700则在多线程性能方面大幅领先同价位的酷睿i7-7700K。 单核心性能方面双方都在默认频率下时锐龙 Ryzen 1800X单核心性能约为酷睿i7-6900K的93%左右,4GHz同频下,约为Broadwell架构的84%左右。而这样的性能是建立在TDP只有95W的基础上,换言之单位功耗效能要大幅强过默认状态TDP高达140W的酷睿i7-6900K。 游戏性能测试 由于目前多数游戏对CPU性能的敏感性要远远小于显卡,实际体验中的游戏性能影响会相对不大。我们测试了4K分辨率下的《守望先锋》和《地铁:最后的曙光》。《守望先锋》最高画质100%渲染4K分辨率下,暴雪强大的优化能力在这里表现的一览无余,对《守望先锋》来说,两家的CPU都可以充分满足其性能需求,实际帧率差异基本上都在误差范围内。以多核优化差著称的《地铁:最后的曙光》中,凭借在单线程性能上的巨大进步,AMD阵营并没有与对手拉开实质性的差距。由于时间有限测试游戏较少,未来会有专门测试献给大家。 平台功耗及文章总结 平台功耗测试在性能领先的状态下,锐龙处理器还取得了相当大的的功耗优势。尤其是8核心16线程的锐龙Ryzen 7 1700,在性能大幅度领先4核心8线程的酷睿i7-7700K的情况下功耗水平大幅低于对手,着实令人惊讶。 评测总结具体来说,锐龙AMD Ryzen 7 1800X的多线程性能在各种测试项目中已经在和默频下的i7-6900K对决中基本可以做到一定幅度上的领先。即使是面对同为4.0GHz的超频状态下的酷睿i7-6900K也没有拉开实质性差距。而锐龙AMD Ryzen 7 1800X的TDP功耗仅为95W,后者的TDP却达到了140W,超频状态下更甚,相比性能上的互有胜负,两者在单位功耗效能上的差距就大很多了。而前者的售价仅为3999元,后者的售价却高达8199元,性能接近的两款处理器缺有着一倍的差价,性价比不言而喻。 反观售价2499元的锐龙AMD Ryzen 7 1700,在多线程性能大幅度领先售价2799元的酷睿i7-7700K的情况下,TDP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二,能效比和性价比同样有着实实在在的优势。 这一切都说明今天的锐龙处理器已非吴下阿蒙,A粉们期待的彻底翻身已经成为现实。对于AMD来说,这一次的扬眉吐气意味着在桌面平台的话语权将大幅提升,市场份额也会随着正确的定价战略增长到应有的水平。 Intel几年前那个强大的对手又回到了战场。面对强大攻势,相信Intel应该会受到刺激放下手中挤了无数年的牙膏,回到久违的激烈竞争中来,切切实实提升性能,PC行业才可以在良性而激烈的竞争中焕发新生,这也是我们作为媒体人和爱好者最想看到的。
【转载】研究:屠呦呦团队研发的青蒿素或可治糖尿病 由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研制出的青蒿素药物至今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抗疟药物,成功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12月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Cell(《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表明,这一药物或许还可以拯救数亿糖尿病患者。来自奥地利科学院CeMM分子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利用一种特别设计的、全自动化的分析,科学家们检测了大量已批准药物对人工培养的α细胞的作用。结果惊喜地发现,青蒿素能够让产生胰高血糖素的α细胞“变身”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Stefan Kubicek表示,胰岛素的绝对和相对缺乏以及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是导致糖尿病的两个主要原因。用能够分泌胰岛素的新细胞取代患者体内被破坏的β细胞有望成为治愈Ⅰ型糖尿病一种简单的策略。多年来,为了实现这一点,全球各国的研究人员利用干细胞或成熟细胞尝试了多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先前有研究表明,当β细胞极度缺失时,α细胞能够补充胰岛素产生细胞。在这一转换过程中,表观遗传调控分子Arx被鉴定为关键分子。然而,科学家们只是在活体模式生物中观察到了这一效果,是否周围细胞(甚至远处器官)的其他因素也发挥了作用完全是未知的。为了排除这些因素,Kubicek的研究小组与诺和诺德小组合作,设计了特殊的α和β细胞系,从所处环境中分离出它们后进行分析。研究证明,Arx缺失足以赋予α细胞新“身份”,并不依赖于机体的影响。接着,科学家们开始探索青蒿素重塑α细胞这一作用背后的分子模型。结果证实,青蒿素结合了一个称为gephyrin的蛋白。Gephyrin能够激活细胞信号的主要开关——GABA受体。随后,无数的生物化学反应发生变化,导致了胰岛素的产生。同日,发表在Cell上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小鼠模型中,注射GABA也能导致α细胞转化为β细胞,表明两种物质靶向了相同的机制。 青蒿素的长期作用需要进一步测试。Stefan Kubicek认为:人类α细胞的再生能力还是未知的。此外,新的β细胞必须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但我们相信,青蒿素的发现以及它们的作用模型可以为开发Ⅰ型糖尿病的全新疗法奠定基础。
【转载】Intel七代酷睿i7-7700K性能实测:牙膏挤的不亦乐乎 目前来看,英特尔基于Kaby Lake微架构的第七代酷睿桌面处理器似乎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最近悄然被上架而且已泄露跑分的Core i3 7350K就是最好证明,关键是这款特殊的Core i3 引起了PC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是第一款可以超频的Core i3处理器,而且性能上完全打平了前两代非超频版的Core i5处理器。今天,关于英特尔第七代酷睿桌面处理器又有好消息出炉了,而这一次来自长期专注于权威硬件评测的网站Tom's Hardware。该网站率先对Core i7-7700K进行了简单预览和基本的性能基准测试,并讲述了很多值得一看的超频内容。当然了,这枚测试的i7-7700K并非正式零售版本,而是工程样品并搭配Z170主板进行测试,所以与未来市面上销售的版本有所区别。 Core i7-7700K是一款四核八线程的处理器,默频4.2GHz,睿频4.5GHz,TDP为95W,其他一些参数与之前泄露的无太大区别。既然是带“K”的型号,因此Tom's Hardware最感兴趣的还是超频部分,不过文章指出该工程芯片的略微令人比较失望,因为该芯片超频之后速度是足够快了,但一切惊喜可能会被高功耗所掩盖,而且运行起来热量一点不低。Tom's Hardware 称,Core i7-7700K超频有一定的潜力,只要将电压设置到1.30V,就能够轻松将频率超至4.8GHz,而同样条件下Core i7-6700K 只能达到4.6GHz。然而,超频所产生的额外热量将迅速堆积,难以保持长时间使用。 “我们的超频实验室甚至已经将室温设定在15摄氏度的恒定温度了,这肯定不是大多数用户身处的日常环境,所以日常超频使用不易做到。”Tom's Hardware表示,水冷散热方案兴许奏效,但要求水冷管正常运行时摸起来没有暖温感,而且对冷却液的要求很高,所以4.8GHz可能是这个样品的极限了。
【转载】传英特尔Coffee Lake六核处理器将于2018年成为主流 许多笔记本都已经用上了英特尔的Kaby Lake处理器,但是该公司的第7代酷睿CPU尚未在桌面平台具象化。有关2018“Coffee Lake”CPU的传闻也不断涌现,而BenchLife更是提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那就是桌面处理器的六核版本。该系列处理器有望包含U、H、S、以及X产品线,其中H似乎面向移动设备,S面向桌面平台,而X则是Socket 2011的高性能型号。BenchLife指出,U系列拥有“4+3e”的核心布局,即“四核CPU + Iris Pro GPU + eDRAM”,因此核心尺寸(相对桌面平台)显得特别大。(此前U系列型号多出现在移动平台上) 传闻中的桌面级S系列处理器,拥有四核/六核的版本。但别期望GPU部分有太大改动,因为列表上提到的还是Kaby Lake“Gen9”图形架构。 与此同时,“Coffee Lake-H”仅提供六核版本。有趣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双核处理器的影子,或许英特尔已经决定将Kaby Lake一路下放到低端市场。泄露的幻灯片还显示,“Coffee Lake-S”芯片采用了“LGA 37.5mm ×37.5mm”的插座,不过沿用LGA 1151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特别是Cannon Lake也会加盟CFL)。 Cannon Lake将带来原生USB 3.1支持、以及与NFC读卡器/指纹传感器的直接互联性(安全区域)。 BenchLife表示,上述芯片都将于2018年到来。桌面级S系列会在2018年2月份、U系列会在3月份、H系列则是4月份。
AMD Radeon 16.9.1显卡驱动发布:优化DX12《杀出重围:人类革命 AMD显卡驱动如今更新的速度确实够快,对于新游戏的优化也相当到位。现在,AMD又放出了Radeon Software Crimson Edition 16.9.1。 新驱动重点优化了热门大作《杀出重围:人类革命》——其实之前的16.8.3版本已为此游戏优化,但游戏首发并无DX12,后续更新补丁才支持,所以这次重点完善了对于DX12模式的支持。 该游戏与AMD的合作相当密切,AMD FX-8000/6000系列处理器也会附送。 另外,新驱动还为《DOTA 2》增加了DX11 CrossFire配置档案。 Bug修复方面,少部分非FreeSync 144Hz显示器在桌面或游戏中闪烁、桌面上FreeSync保持开启导致闪烁、部分RX 400显卡从休眠中恢复时GPU占用率过高、部分CrossFire系统上驱动安装失败或失去响应等等问题都已经解决。 AMD RadeonRadeon Software Crimson Edition 16.9.1下载地址(建议使用迅雷): Windows 10 64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2.ati.com%2Fdrivers%2Fbeta%2Fnon-whql-win10-64bit-radeon-software-crimson-16.9.1-sep7.exe&urlrefer=b7f2a41a9e5588e0c4980262c7b18364 Windows 10 32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2.ati.com%2Fdrivers%2Fbeta%2FNon-WHQL-Win10-32Bit-Radeon-Software-Crimson-16.9.1-sep7.exe&urlrefer=13947d86dfff4bbbf0e79b88e202b7a6 Windows 8.1 64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2.ati.com%2Fdrivers%2Fbeta%2FNon-WHQL-Win8.1-64Bit-Radeon-Software-Crimson-16.9.1-sep7.exe&urlrefer=32d103c58410e163c79e3e8b2559db06 Windows 8.1 32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2.ati.com%2Fdrivers%2Fbeta%2FNon-WHQL-Win8.1-32Bit-Radeon-Software-Crimson-16.9.1-sep7.exe&urlrefer=43d7d3b9087e3a16648bdb1b82b35044 Windows 7 64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2.ati.com%2Fdrivers%2Fbeta%2FNon-WHQL-Win7-64Bit-Radeon-Software-Crimson-16.9.1-sep7.exe&urlrefer=4282b0ffd8130b4a3ef3c03e1a62bf57 Windows 7 32位: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2.ati.com%2Fdrivers%2Fbeta%2FNon-WHQL-Win7-32Bit-Radeon-Software-Crimson-16.9.1-sep7.exe&urlrefer=d40f37e7d00eef8f3dce64f44d70caf9
1200美元的Titan X显卡随便折腾:换散热器不影响质保 NVIDIA旗舰中的旗舰Titan X显卡开卖一周了,其性能号称比上代GTX Titan X强了60%,实际测试中它也确实非常强大,性能高出GTX 1080显卡25-30%左右,再加上12GB显存,堪称目前最强4K显卡。话说回来,Titan X显卡1200美元的价格也不便宜,而且不会有什么非公版,但是有个小细节值得注意——这一次玩家可以自己随便换散热器,只要不损坏显卡,改换散热器是不影响质保的。这次的Titan X显卡基本上只有NVIDIA自己在卖,AIC厂商别说非公版了,就连分销的机会都没了。Titan X的散热器结构跟GTX 1080的差不多,不过换了更酷的黑色,更加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值得注意的是,Titan X显卡上面没有贴任何贴纸,反正只有NVIDIA一家在卖,所以官方也不去管这些了。 这么做还有个好处就是——这次的Titan X显卡可以随便换第三方散热器,当然对玩家来说主要是换水冷了,因为NVIDIA这次改了保修政策,只要玩家不损坏显卡,换别的散热器是不影响显卡保修的,这一点已为德国NVIDIA客服人员确认。 目前EK、Aqua等公司都已经针对Titan X推出了水冷头,对这样一款售价1200美元的高端显卡来说,换水冷才是终极选择,除了炫酷之外,Titan X的发热也确实比GTX 1080显卡高了一些,从一些测试过的媒体结果来看,高负载下Titan X的温度可达85甚至87°C,比80-83°C的GTX 1080显卡要热一些,换散热性能更好的散热器是有必要的。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Titan X显卡在NVIDIA美国官网已经售罄,欧洲区有些地方还有货,但Titan X购买起来还是不太容易,特别是中国市场,何时上市及价格还没影呢。
Windows 10周年更新正式版确定:就是14393.5 开发内测了半年多的时间,Windows 10 Anniversary Update周年更新版的最终正式版本终于要降临了,编译版本号也已经确定就是Build 14393.5。 微软在本月19日向Fast快速渠道的Insider内测会员推送了Build 14393版本,随后又放出了两个累计更新补丁,将版本号提升至14393.3、14393.5。 现在,14393.5已经向所有参与Insider内测计划的用户推送,包括Slow慢速渠道、Release Preview预览渠道。 只有某个版本达到了微软认可的稳定性、可靠性,才会如此大面积推送,这显然意味着,Build 14393.5正是本次周年更新版的最终正式版本。 如果你没有参与Insider内测计划,8月2日起将会收到的周年更新版升级推送,展示在你面前的版本号,不出意外的话就会是Build 14393.5,而参与内测的会员届时不会再有任何变化,因为现在就已经是最新的了。 微软的一位发言人此前也透露,Build 14393将作为正式版发放,不会再修改版本号,所以这两次补丁更新只是增加了一个小数点位数。Windows 10周年更新版开发超过半年,从去年11月Windows 10首次更新的Build 10586,累计编译了3800多个版本,足可见微软对这款新系统的承诺和重视,而经过这一年来的深入完善,Windows 10已经到了可以放心升级的程度,完全可以称之为“Windows 10.1”。 而这次更新发布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微软将继续投入Redstone 2(RS2)的开发工作(年度更新版代号RS1),预计2017年初发布,到时候就可以称之为Windows 10.2了。
AMD RX 480/470显卡PCB真的很短,6+1相供电比GTX 1080更好 NVIDIA的GTX 980、GTX 970等显卡已经开始降价清仓,除了来自GTX 1080、GTX 1070显卡升级换代因素之外,AMD Polaris显卡的竞争也可能是导致N卡降价的原因之一,毕竟AMD RX 480显卡号称性能超过了GTX 980显卡,但建议价只有199美元,性价比超高。我们之前见过了RX 480显卡实物,现在很多人关心的显卡PCB也曝光了,确实短小精悍,而且6+1相供电比NVIDIA的GTX 1080显卡还要好一点。AMD RX 480显卡公版设计 6月初的台北电脑展上,AMD公开了RX 480显卡的规格、价格,并展示了RX 480公版显卡,我们也第一时间做了报道,不过当时显卡是不能拆解的,无法看到PCB设计,只能从背部PCB看到RX 480显卡的PCB跟去年的Fury X类似,都比较短小。 新蛋上有篇文章介绍了AMD RX 480/470/460显卡,其中竟然曝光了RX 480显卡的PCB,只不过原文貌似现在已经和谐了PCB照片,只有显卡外观照了,还好Videocardz网站保存了PCB照片,如下所示:RX 480/470显卡所用的PCB设计 RX 480以及RX 470都会使用相同的PCB,公版PCB编号是D009,这里曝光的是RX 480 8GB版,可以看到有8片显存,考虑到AMD、NVIDIA新一代显卡都要普及8Gb颗粒GDDR5(X)显存,因此8片显存就有8GB总容量了,单面布局即可。 虽然没有参照物对比具体长度,不过RX 480显卡的PCB确实很短,布局紧凑,TDP 150只需要单6pin供电即可,供电则是6+1相,要知道NVIDIA的GTX 1080显卡供电也不过是5+1相,虽然供电设计还得看具体需要及用料,不能唯相数论,不过NVIDIA的GTX 1080显卡售价5000+,相对来说供电用料真的算不上高端,至少不能匹配玩家的预期。 其他能看出来的还有视频接口,此前我们已经知道了AMD会放弃DVI,只使用3个DP 1.3/1.4及1个HDMI 2.0b接口,PCB反映的结果也是如此。 另外,RX 480显卡的Polaris 10核心面积虽然尚未公布,但是看上去也挺小的。此前有爆料称AMD 14nm核心面积是232mm2,只不过当时并不能确定这是Polaris 10还是低阶的Polaris 11核心的,但是现在看来更像是Polaris 10核心的,因为NVIDIA的GP104核心性能比AMD Polaris强得多,但核心面积也只不过314mm2,尽管这两家已经选择了不同的16nm、14nm工艺,但AMD Polaris 10核心面积没有理由超过GP104核心。
GTX 1080自己不行,AMD回应RX 480双卡对比GTX 1080画质不同 AMD在台北电脑展期间发布了14nm Polaris架构的RX 480显卡,性能堪比GTX 980,但4GB显存版建议价只有199美元,8GB显存版也不过250美元,双卡RX 480售价不到500美元,但性能比售价700美元的GTX 1080显卡还要强,这就是AMD在发布会上传递的信息。不过有眼尖的玩家在AMD的演示中发现RX 480渲染的游戏画面竟然跟GTX 1080显卡渲染画面是不同的,一下子就炸锅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双卡RX 480性能不仅比GTX 1080更高,整体价格还更便宜 这个测试一经公布,很多人就表示质疑了,先不说双卡与单卡本来就没多少可比性,关键是AMD对比测试的游戏《奇点灰烬》也很特殊,这是最早的DX12游戏之一,而且游戏引擎是跟AMD合作的,AMD显卡之前在这个项目就很有优势,还引出了NVIDIA显卡到底支持不支持异步运算的争议。 AMD的对比结果公布之后,很多N饭觉得不服,认为这个游戏没代表性,不过话说回来,这事也怪不得AMD,哪家厂商展示自家产品不用对自己有利的?难道你们非得让AMD用自己跑不好的游戏来展示自己的性能?再说了,这事NVIDIA以前也没少干,从PhysX游戏到GameWorks游戏,AMD以前也是很吃亏的啊! 所以说,选择《奇点灰烬》这个游戏来对比是有槽点的,但最大的槽点并不在这里,而是有玩家发现现场对比的双卡RX 480与GTX 1080显卡渲染的画面是不同的(详细对比可以看下面的图)——如果这个问题成真了,这就意味着AMD“作弊”了,问题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事也争议了几天了,AMD技术营销部门主管Robert Hallock也在Reddit上做了公开说明,我们来看看AMD是如何解释的。 首先他公布了测试平台的配置:Core i7-5930K处理器,32GB DDR4内存,Windows 10系统,RX 480用的是16.30-160525n-230356E驱动,GTX 1080显卡用的是368.19驱动。两组显卡都对比了1920x1080分辨率、Xtreme画质、8x MSAA并禁用垂直同步。 Hallock称《奇点灰烬》的渲染是基于随机种子的程序自动生成的,这意味着每次运行都会有画质上的轻微不同,不过单凭这一点还足以解释为什么RX 480与GTX 1080渲染画质不同。 他进一步解释说导致画面不同的真正原因是GTX 1080显卡并没有正确渲染《奇点灰烬》游戏。发布会上的演示中GTX 1080显卡本来应该用适当的雪景来渲染地图环境,但它没有正确渲染所需的结果。GTX 1080所做的工作要比本应完成的《奇点灰烬》渲染更少。 相比岩石,雪景在色彩上有些单调、无聊,给人以更少渲染的幻觉,但在游戏的地形渲染功能定义中,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解释算法。 他说RX 480显卡的地形渲染是正确执行了游戏的要求,就算GTX 1080显卡用捏造的渲染画质提高了性能,RX 480双卡实际上还是领先了。Hallock强调AMD此前已经做了了10多次测试以确保性能误差是正确的。在1440p及同样的画质测试下,性能误差在正负1%内。 简单来说Robert Hallock的解释说了如下事情:AMD做了多次测试以确保数据是准确可靠的,RX 480与GTX 1080渲染画质不同与游戏特性有关,但关键原因是GTX 1080并没有正确渲染游戏,而这实际上变相提高了GTX 1080显卡的性能,但即便如此,AMD的RX 480双卡性能依然比GTX 1080显卡更高。 以下是imgur上的一些对比图,点击放大。
【水贴】菜鸟进阶必修课-主板插线 作为一名新手,要真正从头组装好自己的电脑并不容易,也许你知道CPU应该插哪儿,内存应该插哪儿,但遇到一排排复杂跳线的时候,很多新手都不知道如何下手。钥匙开机其实并不神秘 还记不记得你第一次见到装电脑的时候,JS将CPU、内存、显卡等插在主板上,然后从兜里掏出自己的钥匙(或者是随便找颗螺丝)在主板边上轻轻一碰,电脑就运转起来了的情景吗?是不是感到很惊讶(笔者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反正很惊讶)!面对一个全新的主板,JS总是不用看任何说明书,就能在1、2分钟之内将主板上密密麻麻的跳线连接好,是不是觉得他是高手?呵呵,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将会觉得这并不值得一提,并且只要你稍微记一下,就能完全记住,达到不看说明书搞定主板所有跳线的秘密。这个叫做真正的跳线 首先我们来更正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实际上主板上那一排排需要连线的插针并不叫做“跳线”,因为它们根本达不”到跳线的功能。真正的跳线是两根/三根插针,上面有一个小小的“跳线冒”那种才应该叫做“跳线”,它能起到硬件改变设置、频率等的作用;而与机箱连线的那些插针根本起不到这个作用,所以真正意义上它们应该叫做面板连接插针,不过由于和“跳线”从外观上区别不大,所以我们也就经常管它们叫做“跳线”。看完本文,连接这一大把的线都会变得非常轻松 至于到底是谁第一次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的人,相信谁也确定不了。不过既然都这么叫了,大家也都习惯了,我们也就不追究这些,所以在本文里,我们姑且管面板连接插针叫做跳线吧。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我们先从机箱里的连接线说起。一般来说,机箱里的连接线上都采用了文字来对每组连接线的定义进行了标注,但是怎么识别这些标注,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实际上,这些线上的标注都是相关英文的缩写,并不难记。下面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识(每张图片下方是相关介绍)!电源开关:POWER SW 英文全称:Power Swicth 可能用名:POWER、POWER SWITCH、ON/OFF、POWER SETUP、PWR等 功能定义:机箱前面的开机按钮复位/重启开关:RESET SW 英文全称:Reset Swicth 可能用名:RESET、Reset Swicth、Reset Setup、RST等 功能定义:机箱前面的复位按钮电源指示灯:+/- 可能用名:POWER LED、PLED、PWR LED、SYS LED等硬盘状态指示灯:HDD LED 英文全称:Hard disk drive light emitting diode 可能用名:HD LED报警器:SPEAKER 可能用名:SPK 功能定义:主板工作异常报警器这个不用说,连接前置USB接口的,一般都是一个整体音频连接线:AUDIO 可能用名:FP AUDIO 功能定义:机箱前置音频 看完以上简单的图文介绍以后,大家一定已经认识机箱上的这些连线的定义了,其实真的很简单,就是几个非常非常简单英文的缩写。下一页我们在来认识主板上的“跳线”。 实际上,机箱上的线并不可怕,80%以上的初学者感觉最头疼的是主板上跳线的定义,但实际上真的那么可怕吗?答案是否定的!并且这其中还有很多的规律,就是因为这些规律,我们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无论什么品牌的主板都不用看说明书插好复杂的跳线。 ● 哪儿是跳线的第一Pin?要学会如何跳线,我们必须先了解跳线到底从哪儿开始数,这个其实很简单。在主板(任何板卡设备都一样)上,跳线的两端总是有一端会有较粗的印刷框,而跳线就应该从这里数。找到这个较粗的印刷框之后,就本着从左到右,从上至下的原则数就是了。如上图。 ● 9Pin开关/复位/电源灯/硬盘灯定义 这款主板和上一张图的主板一样,都采用9Pin定义开关/复位/电源灯/硬盘灯9Pin的开关/复位/电源灯/硬盘灯跳线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方式,市场上70%以上的品牌都采用的是这种方式,慢慢的也就成了一种标准,特别是几大代工厂为通路厂商推出的主板,采用这种方式的更是高达90%以上。9针面板连接跳线示意图 上图是9Pin定义开关/复位/电源灯/硬盘灯的示意图,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第9Pin并没有定义,所以插跳线的时候也不需要插这一根。连接的时候只需要按照上面的示意图连接就可以,很简单。其中,电源开关(Power SW)和复位开关(都是不分正负极的),而两个指示灯需要区分正负极,正极连在靠近第一针的方向(也就是有印刷粗线的方向)。你能区分这根线的正负极了吗? 还有一点差点忘了说,机箱上的线区分正负极也很简单,一般来说彩色的线是正极,而黑色/白色的线是负极(接地,有时候用GND表示)。 学到并且记住本页内容之后,你就可以搞定绝大部分主板的开关/复位/电源指示灯/硬盘指示灯的连接了,现在你可以把你机箱里的这部分线拔下来,再插上。一定要记住排列方式!为了方便大家记忆,这里我们用4句话来概括9Pin定义开关/复位/电源灯/硬盘灯位置: 1、缺针旁边插电源 2、电源对面插复位 3、电源旁边插电源灯,负极靠近电源跳线 4、复位旁边插硬盘灯,负极靠近复位跳线 这么说了,相信你一定记住了! ● 具有代表性的华硕主板接线方法 很多朋友装机的时候会优先考虑华硕的主板,但是华硕的主板接线的规律一般和前一页我们讲到的不太一样,但是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在这里单独提出来讲一下。上图就是华硕主板这种接线的示意图(红色的点表示没有插针),实际上很好记。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机箱的PLED是3Pin线的插头,但是实际上上面只有两根线,这里就需要连接到3Pin的PLED插针上,如上图的虚线部分,就是专门连接3Pin的PLED插头的。 下面我们来找一下这个的规律。首先,SPEAKER的规律最为明显,4Pin在一起,除了插SPeaker其他什么都插不了。所以以后看到这种插针的时候,我们首先确定SPeaker的位置。然后,如果有3Pin在一起的,必然是接电源指示灯,因为只有电源指示灯可能会出现3Pin;第三,Power开关90%都是独立在中间的两个Pin,当然也可以自己用导体短接一下这两个pin,如果开机,则证明是插POWER的,旁边的Reset也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试验。剩下的当然是插硬盘灯了,注意电源指示灯和硬盘工作状态指示灯都是要分正负极的,实际上插反了也没什么,只是会不亮,不会对主板造成损坏。 ● 其他无规律主板的接线方式:除了前面我们讲到的,还有一些主板的接线规律并不太明显,但是这些主板都在接线的旁边很明显的标识除了接线的方法(实际上绝大多数主板都有标识),并且在插针底座上用颜色加以区分,如上图。大家遇到这样主板的时候,就按照标识来插线就可以了。 看到现在,相信你已经明白了装机员用钥匙开机的秘密了吧,实际上也就是POWER相应的插针进行短接,很简单。 ●前置USB 前置USB的接线方法实际上非常简单,现在一般的机箱都将前置USB的接线做成了一个整体,大家只要在主板上找到相应的插针,一起插上就可以了。一般来说,目前主板上前置USB的插针都采用了9Pin的接线方式,并且在旁边都有明显的USB 2.0标志。要在主板上找到前置USB的插针也非常简单,现在的主板一般都有两组甚至两组以上的前置USB插针(如上图),找前置USB的时候大家只要看到这种9pin的,并且有两组/两组以上的插针在一起的时候,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就是前置USB的插针,并且在主板附近还会有标识。现在一般机箱上的前置USB连线搜是这样整合型的,上面一共有8根线,分别是VCC、Data+、Data-、GND,这种整合的就不用多说了,直接插上就行。如果是分开的,一般情况下都本着红、白、绿、黑的顺序连接。如上图这根线,虽然是整合的,但同样是以红白绿黑的排序方式。 ●前置音频连接方法 由于前置音频是近两年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别说是用户了,就连很多装机的技术员都不太会连接前置音频的线,甚至还有不少JS直接说出了接了前置后面就不出声了这样的笑话。那么前置音频到底是不是那么难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目前市场上售卖的主板来看,前置音频插针的排序已经成了一种固定的标准(如上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前置音频的插针一共有9颗,但一共占据了10根插针的位置,第8针是留空的。上图是比较典型的前置音频的连线,前置音频实际上一共只需要连接7根线,也就是上图中的7根线。在主板的插针端,我们只要了解每一根插针的定义,也就很好连接前置音频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主板上每颗针的定义: 1——Mic in/MIC(麦克风输入) 2——GND(接地) 3——Mic Power/Mic VCC/MIC BIAS(麦克风电压) 4——No pin 5——LINE OUT FR(右声道前置音频输出) 6——LINE OUT RR(右声道后置音频输出) 7——NO pin 8——NO pin 9——LINE OUT FL(左声道前置音频输出) 10——LINE OUT RL(做声道后置音频输出) 在连接前置音频的时候,只需要按照上面的定义,连接好相应的线就可以了。实际上,第5Pin和第6Pin、第9Pin和第10Pin在部分机箱上是由一根线接出来的,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看起来线有点多,但是同样非常好记,大家不妨按照笔者记得方法。首先记住前三根,第一根是麦克输入,第二根接地,第三根是麦克电压,然后第5Pin和第6Pin插右声道,第9Pin和第10Pin插左声道。从上往下数就是,Mic in、Mic电压、右声道、左声道,再外加一个接地。这么记是不是很简单?很多接线实际上都整合了,不用再为线序烦恼 好了,今天我们要说的内容到这里也就告了一个段落了,只要认真的看过本文之后,相信以后都不会被主板上繁杂的跳线所困扰。当然,还有一些主板上可能有一些其他定义的跳线,比如外接1394接口,这些都有很明显的标志,并且基本上的连线都是整合型的,直接插上就可以,并不难,再这里我们就不对这些用的较少的跳线做太多的讲述。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