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_九叔 广州_九叔
合适留言m下
关注数: 4,034 粉丝数: 16,274 发帖数: 297,553 关注贴吧数: 105
24核比16核都便宜 13代酷睿价格击中AMD要害 10月底,AMD及Intel都推出了新一代PC处理器,AMD的锐龙7000升级了5nm Zen4架构,Intel的13代酷睿虽然架构及工艺都没有大改,但是改良优化之后,做到了24核32线程。 两边的处理器性能已经有定论了,锐龙7000相比上代提升不小,但13代酷睿稳扎稳打,目前在单核性能上依然领先,多核性能也完全不怵,总体上是有优势的。 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定价也完全不同,13代酷睿中的旗舰酷睿i9-13900K国内仅售4899元,AMD的锐龙9 7950X首发价是5499元,Intel做到了24核价格比16核还要便宜。更重要的是,Intel这边的平台还兼容600系主板及DDR4内存,锐龙7000这边是需要AM5平台及DDR5内存,整体的装机成本也要高于AMD。 这样的局面下,AMD的新品价格没撑多久就急忙调整了,锐龙9 7950X从首发5499元降到了现在的3999元,比13代酷睿便宜一大截了,尽管AMD否认是永久降价,但是这样的临时促销价格持续很久了,大家都懂得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对比AMD及Intel今年的表现就清楚了,2022下半年来PC市场快速下滑,需求大减,两家采取的策略就不同了,AMD CEO苏姿丰之前提到PC市场更看着盈利能力,不赚钱的部分直接不做了。 Intel之前几个季度在PC市场被抢走了份额,但是随着异构架构及Intel 7工艺的稳定发挥,13代酷睿已经可以灵活应对竞争,不论单核还是多核都有胜算,定价上也非常务实,保持了对之前平台及内存的兼容性,玩家的选择更多。 从之前Intel高管的一些表态来看,Intel这波是认真对待PC市场了,Q3季度中已经从AMD手中抢回了10%的PC处理器份额,预计Q4季度还会再进一步。
英特尔13代酷睿移动端处理器曝光,24核性能怪兽现身 自从英特尔发布13代酷睿之后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经历过11代酷睿的低谷,也发布过勇攀高峰的12代酷睿,就在所有人都认为英特尔会继续挤牙膏时,13代酷睿带着比前代更强的性能强势归来。13代酷睿桌面处理器珠玉在前,移动端酷睿同样让人期待,继i7-13700H遭到曝光过后,移动端的-HX系列也被曝出。 从曝光的信息来看,这次英特尔将会带来首款24核移动CPU酷睿i9-13900HX以及与前代i9-12950HX相同规格的i7-13700HX。除此之外,还有此前并没有出现过的14核心17-13650HX、14核心i5-13500HX核10核心i5-13450HX。   比起前代,19-13900HX增加了8颗核心,并且主频提高0.4GHz,i7-13700HX和i7-13650HX主频提高200MHz,i5-13500HX和i5-13450HX都比前代新增2颗性能核心,主频分别提高0.1GHz和0.2GHz。   同时部分型号将支持更快的DDR5-5600内存,也会保留DDR4-3200的兼容性。在13代酷睿的设计中,相比12代增加了能效核数量,并在运行多个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时将多线程性能最多提升高达41%。第 13 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超频体验。用户可以看到性能核、能效核和 DDR5 内存都达到更高的平均超频速度。 为支持第13代酷睿处理器,英特尔还更新了极具便捷性的一键超频功能Intel® Speed Optimizer,以帮助用户轻松地超频。强大的XMP 3.0生态系统提供了多种超频模块选择。与Intel® Dynamic Memory Boost搭配使用时,此功能可以轻松实现DDR4和DDR5内存的超频。   异构设计使得i9-13900K单线程跑分846分,多线程13054分,稳居CPU-Z单核榜首;多线程成绩比12900KF(11289 分)高出15%,比AMD R9 5950X(16 核 32 线程)高出10%,也比之前的跑分有了提升。   而这种设计同样会在13代酷睿移动端处理器中得到延续,除了已经曝光的i7-13700H、i5-13500H之外,英特尔还会推出更多型号的移动端处理器,不过目前并没有太多消息。对于笔记本用户而言,13代酷睿强劲的性能能够承担更多专业性的工作。 此前通常有说法称,AMD的处理器得益于核心数量,通常更加适合办公以及专业领域的工作。而英特尔则是凭借更强的单核性能在游戏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这次13代酷睿的异构设计使得英特尔在多核方面赶超AMD,让AMD在多核方面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这也是很多用户十分期待13代酷睿移动端处理器的原因之一,专业性能的提升让英特尔芯片在面对更多任务时都可以游刃有余。最关键的是,这一代移动处理器在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了同等性能下的功耗和发热情况,这对于散热本身就不太好的笔记本而言可以说是一次重大升级。   凭借功耗方面的优化,也让不少网友打消了对于24核心i9-13900HX功耗和温度控制方面的质疑。预计英特尔将会在明年初正式推出13代酷睿移动端处理器,但是否会一同发布-HX系列的处理器,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组装电脑需要哪些配件?电脑组装教程之全程指导新手装机图解! 众所周知,组装一台电脑并非十分困难的事情,我们只需购买相关的硬件,一步一步进行安装,只要思路清晰,就可以组装一台电脑。当然对于新手来说,没有一点安装经验肯定没有办法组装的,不过如果有一个DIY电脑老鸟进行指导或者参考电脑组装教程,也可以完成组装。而今天装机之家带来了全程指导新手装机图解,更好的帮助并指导新手朋友完成组装一台电脑。组装电脑需要哪些配件?电脑组装教程之全程指导新手装机图解!组装电脑需要哪些配件?电脑主机硬件包括:CPU、CPU散热器、主板、内存、硬盘、独立显卡、机箱、电源、光驱(现在基本不用),这些硬件是组装一台电脑所需的硬件。此外,我们需要显示器,外设(键盘、鼠标、摄像头、耳机、音箱、麦克风等),主机安装完毕之后与这些硬件连接即可。电脑组装教程开始:一、CPU与主板安装教程首先我们拿出主板,如下图所示,我们将主板上CPU插槽的拉杆打开。组装电脑需要哪些配件?电脑组装教程之全程指导新手装机图解!组装电脑需要哪些配件?电脑组装教程之全程指导新手装机图解!CPU与CPU插槽均有防呆缺口,如果CPU放置错误,是无法进行安装的,我们找到CPU的两边缺口对应主板的两边缺口,放入CPU,并完成安装。组装电脑需要哪些配件?电脑组装教程之全程指导新手装机图解!如下图所示,CPU成功安装到主板的CPU插槽中了。组装电脑需要哪些配件?电脑组装教程之全程指导新手装机图解!确定CPU被正确放入之后,我们将拉杆拉回原处,这个时候黑色塑料上盖会自动弹开的。组装电脑需要哪些配件?电脑组装教程之全程指导新手装机图解!
英特尔第13代酷睿处理器发布 相较前代产品有何升级? 曾几何时,半导体行业在摩尔定律的指导下,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快速发展。摩尔定律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他认为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一年就会翻一番,以此来增强芯片的处理能力。而如果芯片制造商想要增加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就必须缩小晶体管的体积。   时至今日,这一定律依旧指引着不少半导体制造商的发展。不过,随着近年来芯片工艺的升级速度放缓,这一定律遭到了质疑,甚至部分半导体制造商已经开始转变研发思路。但是对于英特尔来说,它还将继续坚持这一定律,并努力在4年内提高5个“节点”的生产能力,追赶上曾经的老对手英伟达。第13代酷睿处理器发布   9月27日晚,英特尔在Innovation On创新大会上发布了第13代酷睿处理器产品。而这一代产品,也似乎在验证英特尔的坚持并没有错。 第13代酷睿处理器产品发布   创新大会上,消费者期待已久的13代酷睿处理器系列产品一一亮相。此次英特尔推出的第13代酷睿处理器代号为“Raptor Lake”,该处理器采用进阶版Intel 7制程工艺制成。需要注意的是,首批推出的Raptor Lake芯片为S系列产品,共有六款不同处理器可选(均为锁频),后续英特尔还将推出U系列、P系列、H系列以及HX系列的桌面处理器。英特尔还将推出U系列、P系列、H系列以及HX系列的桌面处理器   不过,英特尔首批推出的Raptor Lake系列处理器,依旧延续了上一代酷睿处理器“Alder Lake”采用的Intel 7制程。同时,上一代产品采用的P Core效能核心与E Core节能核心的异构设计也能在这一代产品上看到。从这一层次来看,不少人认为今年的13代酷睿系列处理器实际上是12代酷睿处理器的小幅更新升级款。而技术含量更高、升级更明显的新品,可能会是英特尔后续推出的代号为“Meteor Lake”和“Arrow Lake”的处理器。   具体来看,此次英特尔推出的首批桌面处理器分别为i9-13900K、i7-13700K、i5-13600K,以及未整合英特尔UHD Graphics 770内显的i9-13900KF、i7-13700KF与i5-13600KF。   前三款处理器最高运行频率(运行频率 全文同)都可达到5GHz以上。其中i9-13900K最高运行频率为5.8GHz,核心总数达24核 (总计增加8核)。i7-13700K最高运行频率为5.4GHz,核心总数达16核 (总计增加4核)。而i5-13600K最高运行频率为5.1GHz,核心总数达14核 (总计增加4核)。至于未整合UHD Graphics 770内显的后三款处理器,在此便不过多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相关信息。第十三代酷睿处理器售价详情   售价方面,i9-13900K售4899元,i9-13900KF售4699元,i7-13700K售3499元,i7-13700KF售3299元,i5-13600K售2699元,i5-13600KF售2499元。上述所有产品都将在10月20日开售(国外开售时间)。 相较前代处理器新款升级在哪里?   虽然从制程工艺以及产品异构设计来看,大众认为13代酷睿处理器只是前一代产品的小幅更新升级款。但是仔细剖析此代产品,不难发现其实整体升级幅度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微弱。   此次发布的代号为“Raptor Lake”的第13代酷睿系列处理器中,不仅将P Core效能核心最高运行频率提升至5.8GHz,还将E Core的节能核心数量进行了增加,从前代的最高16核心提升至目前的24核心,最高可对应32组执行绪设计。13代酷睿处理器核心增多   另外,由于新一代酷睿处理器的运算核心进行了调整,连带L2快取记忆体也进行了改进升级。英特尔将处理器中每组P Core效能核心对应的L2快取记忆体增加至2MB,每组E Core节能核心丛集对应部分增加至4MB。这一升级,让新一代酷睿处理器的单核运算效能提升了15%,多核运算效能也提升了41%。此外,13代酷睿处理器还进一步提高了L3外取记忆体容量和传输频宽,让它在面对多运算任务的情况下,执行效率也能明显提高。   从目前处理器的主流市场来看,i5处理器的使用场景更为广泛。为了进一步迎合市场,英特尔还针对13代酷睿处理器中的i5版本进行了专门优化。13代酷睿i5处理器中新增了6组P Core效能核心与8组E Core节能核心,以及6组P Core效能核心与4组E Core节能核心两种不同的版本,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版本。同时,无论是哪个版本,搭载13代酷睿i5处理器的计算机运行效能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大会上英特尔表示,相较前代处理器,13代酷睿处理器在游戏以及内容创作应用效能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具体来看,新一代i9-13900K的游戏性能全面优化,以《漫威蜘蛛人:重制版》为例,i9-13900K的游戏性能表现比AMD的Ryzen 9 5950X处理器要高58%。i9-13900K和Ryzen 9 5950X游戏性能对比   而在内容创作应用效能部分上,英特尔宣称i9-13900K的效能提升大概在33%-69%之间。以去年推出的i9-12900K处理器为参照物,当用户使用Adobe Photoshop、Media Encoder等软体工具进行影像内容处理时,能够提高约27%执行效率。使用Blender与Unrel Engine进行游戏场景渲染时,也有着34%的执行效率提升。这也让新一代酷睿处理器能够满足更多创作者的需求。 写在最后   英特尔此次并没有选择对处理器进行大幅调整升级,而是继续打磨10SEF。虽然新款处理器没有采用新的工艺和新的架构模式,但是英特尔通过对频率以及能效核的提升,依旧使新一代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仅从用户使用体验这一层次来看,英特尔此次的升级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了。但是从行业进步这一层次来看,英特尔此次的步伐迈得有点小了。   英特尔CEO基辛格在新品发布时表示,英特尔依旧相信摩尔定律,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一定律依旧能够指引英特尔发展。此外,他还表示希望英特尔能结合多种突破和先进技术,在2023年成功实现一颗芯片封装1万亿个晶体管的操作。如果英特尔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在未来的几年中或许可以挽回当前颓势。
CPU不超频有必要买带K的吗?intel CPU带K和不带K的区别 CPU决定是的一台电脑的运算速度,所以CPU的选购至关重要!经常会听到一些装机用户的疑问,那就是CPU不超频有必要买带k的吗?CPU带K和不带K的区别是什么?针对这两个话题,下面装机之家来为广大玩家科普一下知识,老鸟飞。CPU超频是什么意思? 通常所说的超频简单来说就是人为提高CPU的外频或倍频,使之运行频率得到性能提升,即CPU超频。简单来说,例如i7-10700K基础频率大小3.8GHz,通过在BIOS设置超频,让其频率固定在5.2GHz,超过它原来限制的频率上,这就是超频。 CPU带K和不带K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CPU带K和不带K的区别,在intel处理器中,如果CPU型号后缀带K,说明这款CPU是支持超频的(不锁频设计),例如i7-10700K,并且需要搭配Z系列主板才可以支持超频。如果CPU型号后缀不带K,例如i7-10700或者i7-10700F,是不支持超频的,型号带F后缀说明该CPU无内置核心显卡,一般建议无论带K不带K的CPU,有独立显卡的情况下,建议首选F后缀无核显版本,更便宜,性价比更高。 CPU带K和不带K除了支持超频和不支持超频特性之外,带K的CPU还有一个特性就是频率更高,举个例子i7-10700K和i7-10700,i7-10700K基础频率为3.8GHz,最大睿频为5.1Ghz,而i7-10700基础频率只有2.9GHz,最大睿频只有4.8Ghz。CPU不超频有必要买带k的吗? 主要是取决于个人的实际需求,一般来说,如果不超频的情况下,例如i7 10700K相比i7 10700,性能只有2-3%左右的提升,性能提升很小,即便超频的话,带K CPU只能扩大至10%左右的性能提升。带K还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装机成本,例如更好的CPU散热器、价格更贵的支持超频的Z系列主板、CPU自身更贵等,所以通常个人觉得是没有必要选择带K的CPU。 不过就是有一些人群,对CPU频率要求较高,想要拥有更高的单核性能,平时需要运行一些对单核性能要求较高的软件或者游戏提高一点点帧数,也是可以考虑带K的CPU。如果不考虑超频的情况下,想要节省装机预算,带K完全没有必要考虑Z系列主板,B系列主流主板足以,具体看预算吧。 总结: 一般来说,intel同代同级别带K与不带K的处理器在不超频的情况下,性能差距极小的,所以建议选择不带K就可以了,有效降低自己装机预算,毕竟大家赚钱不易,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当然需要高频率的人群,或者喜欢折腾超频的人群,并且预算足够,完全可以考虑带K CPU,所以说需求所定。 此外,CPU超频还有一定的风险性,长期超频或者超频不当可能会带给电脑不稳定的因素,例如CPU缩肛、减少硬件寿命,甚至是损坏。
主板B560和B460有什么区别?B460和B560主板区别对比知识 Intel的十一代酷睿预计本月月底才正式上市销售,而配套的500系列主板也会随之而来,从入门级的H510,到中端主流级的B560和H570主板,和定位高端级别的Z590主板。对于装机选购硬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CPU,再考虑搭配什么主板,但是不少用户对主板的特性不太了解,不知道如何选择。那么主板B560和B460有什么区别?下面装机之家分享一下B460和B560主板区别对比知识。B460和B560主板区别对比知识 我们先来看看B460主板和B560参数情况,初步了解一下两者的区别。 B460主板和B560主板参数区别对比 主板B460和B560参数区别对比 芯片组 B460主板 B560主板 CPU接口 LGA1200 LGA1200 CPU支持 intel 10代 intel 10代、11代 超频支持 不支持超频 不支持超频 内存频率 2933MHz(i7及以上支持) 5000MHz(OC) PCIe4.0 不支持 支持 PCIe3.0通道数量 16 12 USB 3.2 Gen1 8 6 USB 3.2 Gen2x1 0 4 USB 3.2 Gen2x2 0 2 USB2.0端口最大数量 12 12 intel傲腾技术 支持 支持 有线网卡速率 2.5G 2.5G 对比结论: 一、CPU兼容性 B560能够支持intel第10代、11代处理器,在400系列主板中,intel官方称只有H470和Z490才可以支持11代处理器,而B460和H410主板是不支持intel第11代处理器,只能支持intel第10代处理器,但是也有例外,部分B460是由H470芯片改出来的,例如技嘉的B460M-DS3H V2,其实原本是H470芯片,所以理论上可以支持intel第11代处理器,目前主板厂商官网已经面向所有能够支持11代处理器的主板发布了全新版本的BIOS。 二、超频支持 B460和B560均不支持超频CPU频率,但是这次intel做出了改变,定位中端的B560、H570芯片组在历史上首次开放了对内存超频的支持,理论上搭配11代处理器的B560芯片主板可以最高支持超频到5000MHz,10 代处理器的内存超频频率最高 4800MHz,而B460是不支持内存超频的。如果想要超频CPU,还是需要选择Z590主板。 三、USB接口 B560主板支持USB 3.2 Gen2X2是最新的协议,速度为20Gbps(20Gb/s),并支持USB 3.2 Gen2x1,速度为10Gbps(10Gb/s),这两个接口也是B460主板不支持的。 四、PCIe4.0支持 B460是不支持PCIe4.0,而新一代的B560支持PCIe4.0。B560主板支持走CPU通道的M.2和PCIe插槽支持新的PCIe 4.0标准,不过靠近CPU的M.2插槽搭载intel第11代处理器时候,才支持PCIe 4.0模式。 五、供电部分 在供电部分,B560相比B460也会有所升级,由于每款品牌型号在供电上升级都有所不同,这里我们就拿华硕同一系列的TUF B460M-PLUS和TUF B560M-PLUS举个例子,华硕TUF B460M-PLUS供电采用的是6+1相直出分离桥,而华硕TUF B560M-PLUS供电而采用的是8+1路并联式Dr.MOS。 六、售价区别 改进之后的新一代B560主板无疑在价格上更贵一些。
显示器知识科普:游戏帧数超过显示器刷新率还有意义吗? 显示器刷新率越高的情况下,可用于过渡的画面变多,带来更加流畅连贯的画面显示,其画面就越稳定,画面响应更加敏锐,让你在电竞游戏中抢占先机。那么带来的今日的话题,是比较有争议性的,游戏帧数超过显示器刷新率还有意义吗?下面装机之家来为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游戏帧数超过显示器刷新率还有意义吗? 关于这个话题是十分有争议的话题,有些玩家认为是有意义的,而有些玩家认为游戏帧数超过显示器刷新率是没有意义的,觉得没有意义的是这样认为的,例如你的显卡帧数大于60帧的情况下,无论游戏帧数有多高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其原因很简单,假设玩FPS游戏,显卡每秒可以刷新200张图片(FPS游戏帧数),但是显示器每秒只能显示60张图片(60Hz刷新率),那么最终实际体验到的帧数也仅有60帧,所以60hz显示器,游戏帧数超过60帧是没有意义的,属于木桶效应,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但是并非如此。 我可以明确和你说,游戏帧数超过显示器刷新率是有意义的,多余的帧数也是有很大帮助的。例如60Hz显示器,即使您的游戏达到了60帧标准,但是并不代表帧生成的时间足够稳定,如果显卡性能带来的帧数(FPS值)越高,输出到显示器屏幕上的实际帧数就会越稳定,多余的帧能够更好降低输入延迟和输出延迟,带来更流畅反应。 但是游戏帧数(FPS值)远远大于显示器刷新率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画面撕裂、跳帧的情况,尤其是高倍慢放的情况下,可以看出明显的游戏画面错位、断层,当然如果想要解决画面撕裂这种问题,可以采取开启垂直同步(v-sync)的方法,但开启了垂直同步之后,显卡在渲染每一帧之前会等待显示器的刷新信号,这样会导致显示器完成了一次刷新后发出垂直同步信号,显卡才会渲染下一帧画面。虽然画面撕裂问题解决了,但是这样就会出现了鼠标延迟问题,并且限制了显卡性能的发挥。所以一般职业电竞玩家宁愿画面撕裂,也不会开垂直同步。 为了弥补垂直同步(V-Sync)带来的不足,所以显示器厂商推出了Free-sync和G-sync等全新显示器刷新率变频技术,两者不同于,G-Sync是NVIDIA推出的,而FreeSyn是AMD推出的,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而诞生的,解决画面撕裂、错帧、鼠标延迟等问题。
N卡和A卡型号分辨教程 第一章节:了解显卡的作用 显卡又称显示卡,是计算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卡主要是承担输出显示图形任务的。显卡的主要作用就是将CPU提供的指令与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变成显示器能够接受的文字或图像后显示出来,这个过程通常包括4个步骤,如下: 1、首先CPU将数据通过总线传输至显卡的显示芯片中; 2、显示芯片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临时存放在显存中; 3、显存将数据传送到RAMDAC(随机数模转换记忆体),并进行数/模转换; 4、RAMDAC将模拟高频信号通过显示接口输出到显示器成像。 如果这种表达方式你依然无法理解,我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让大家了解显卡的作用。 举个例子,假设CPU相当于人的大脑,这里我们将显卡比喻为一个画家,CPU(相当于大脑构思)首先需要告诉显卡需要画什么,显卡就会按照CPU的要求来画出一张张的图片,一张张图片相当于帧数,这时显示器会将这些图片进行连贯高速播放,我们就可以通过显示器屏幕上看到连贯的画面了。性能越好的显卡(著名画家),能够画出更多且更好看的图片,让我们通过显示器看到的画面更加流畅、清晰。 第二章节:核显和独显的区别及独显的两大阵营 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显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核芯显卡和独立显卡,其中核心显卡也可以称之为集成显卡,不过早期的集成显卡都是集成在主板上的,而现在的集成显卡均内置在CPU中,也就是说CPU内部搭载了显示芯片,我们现在都称之为核芯显卡或者核显,例如intel CPU型号不带F后缀或者AMD CPU型号后缀带G的处理器都是内置了核芯显卡。但是由于CPU功耗控制、发热量问题,所以CPU内置的核芯显卡的性能都比较低端,哪怕目前性能最强的核芯显卡也只能相当于入门级低端级别的独立显卡。 而独立显卡,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搭载显示芯片的独立硬件,它不像核芯显卡一样,需要从内存中划分一些容量给显存,而是在独立显卡上已经搭载了自己的显存颗粒,由于是独立的硬件,它也有自己的专属显卡散热器,一般来说,独立显卡性能越强,厂家出厂配置的散热器越好,更好的帮助显卡GPU芯片散热,满足了更好散热的条件,那么显卡性能才可以做得更强,如果您对图形性能要求偏高,只有考虑独立显卡。 独立显卡,目前分为两大阵营,即NVIDIA和AMD,这两家是显卡芯片的生产厂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N卡和A卡,目前N卡在市场份额最大,从入门到旗舰级的产品线更加丰富,并在高端显卡市场遥遥领先,在技术上相对更有优势,功耗上也相比A卡要低一些,优化上也更胜一筹,而A卡的产品线不是特别全面,用户选择性的较少,不过A卡相对性价比高,同级别显卡,价格更为便宜实惠。关于显卡的非公版和公版,NVIDIA和AMD自家显卡称之为公版,公版指的是NVIDIA或AMD在新品发布之初,原厂设计(或者授权设计)的PCB版型,包括电路、接口、用料、散热都方面都是有统一标准的,而且显卡的核心频率也都一致,并指定OEM厂商生产的显卡。公版显卡 不过我们在市场上购买到的显卡绝大数都是非公版,市场上的华硕、微星、技嘉、影驰、七彩虹、耕升、索泰、映众、铭瑄、蓝宝石、迪兰等品牌均为OEM厂商,采用的均为NVIDIA和AMD提供的GPU芯片,我们称之为“非公版”,相同GPU芯片显卡的情况下,这些OEM厂商会设计不同的显卡外观、做工用料、接口、灯效、散热,并划分低端、中端、高端多个版本卖不同的价格,包括有些型号的显卡在核心频率预设高一些,当然性能差异不会太大,主要还是做工用料和散热的区别。非公版显卡 第二章节:独立显卡型号命名规则知识 1、N卡的芯片型号含义: N卡的型号主要是前缀+数字组成,目前N卡型号前缀分别为GT、GTX、RTX三种形式开头,其后面的数字型号则是越大性能越强! GT开头定位低端入门,例如GT1030。 GTX开头定位中低端或者中端主流,例如GTX1650、GTX1660Super、GTX1660Ti。 RTX开头定位中端或者以上的型号,RTX开头说明是支持光线追踪技术,例如RTX3060、RTX3060Ti、RTX3090。 Ti结尾:加强版本。 Super结尾:Super跟Ti有点类似,你可以理解为超级版。2、A卡的芯片型号含义: A卡的型号主要是前缀+数字组成,目前的A卡型号前缀目前都是以RX开头,其后面的数字型号则是越高性能越强! XT结尾:加强版本。第三章节:显卡核心参数科普知识 1、显卡架构 显卡架构就是体系结构,是显卡制造商为属于同一系列的显卡产品提供的规范,一般不同品牌(NVIDIA和AMD)或者不同代数,产品的架构也是不同的。NVIDIA和AMD会不断推出新一代的显卡芯片,架构也会随之改进与升级,一般来说,显卡架构越新性能越好。至于显卡的架构,我们可以理解为新款汽车发动机,在老款的汽车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升级,让新款的发动机性能更加优越,并且更加省油,所以架构的改进与升级对显卡性能的影响巨大,相同的显卡参数下,新的架构可能秒杀旧架构的性能。 2、制程工艺 制程工艺是指制造显卡芯片时的集成电路精细度,工艺制程越先进,就能缩小晶体管的体积,相同面积的晶圆就能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从而提升性能,同时有效降低处理器功耗和发热量,在架构上也得到进一步升级。例如22nm、12nm、7nm(纳米),一般来说这个数字越小代表制造精度越好。 3、流处理器 我们在参数中看到的CUDA核心,就是所谓的流处理器(渲染管),简称SP,理论上流处理器数量越多代表性能越高,显卡画图的能力就越强,其速度也越快。如果对比两款显卡流处理器数量时,只有相同架构下对比才有意义,不同架构下来对比流处理器是完全没有参考价值的。 4、核心频率 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显示核心的工作频率,其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显示核心的性能,核心频率越高,那么显卡的性能就越强,当然就会造成显卡功耗越高。显卡超频是通过提高核心频率与显存频率来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但是不宜超太多,否则出现花屏等不稳定的问题。 5、显存类型 显存也叫帧缓存,其作用是用来存储显卡芯片处理过或即将提取的渲染数据,显存并不是决定显卡性能的重要因素,但绝对是一个关键的加分项。显卡的显存常见类型主要有GDDR6X、GDDR6、GDDR5X、GDDR5以及HBM、HBM2,显卡搭载好的显存会在显存带宽、等效频率与能效比等方面更优秀,更有利于提升显卡性能。 6、显存带宽 显存带宽是指显示芯片与显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它以字节/秒为单位,显存带宽是决定显卡性能和速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显卡带宽的计算公式是显存位宽×显存频率=显存带宽。如果将显存位宽比喻成马路,马路越宽,意味着能够通过的汽车就越多,显存频率相当于汽车的速度,显存频率越快,数据传输速度就越快,所以显卡的显存位宽和显存频率对性能的影响较大。 7、显存容量: 显存就是祯缓存,主要用于显卡图形处理渲染数据临时存储,显存容量越大,缓存的数据越多图形渲染能力越强。我们在玩一款3D游戏的时候,整个地图以及各个元素在一开局就整个搬进显存里,如果再将画质调至最高,让地图上的草、树、房屋、车辆细节更多,数据量当然更加庞大,需要更大的显存支持。 当然显卡显存容量大小根本无法决定一款显卡性能高低,显存的重要性不及架构、流处理器、核心频率、显存带宽,很多小白买显卡只看几个G容量,这是选购显卡最大的误区之一,就拿RTX3060 12G和RTX3060Ti 8G来说,性能无疑是RTX3060Ti 8G更高,这也说明了显存大小并无法代表一款显卡的性能高低。如果我们将显存容量比喻成停车场,假设停车场的马路不够宽(位宽),而汽车速度也不够快(显存频率),那么停车场的吞吐量就会很小,这个停车场再大(显存)也完全属于浪费,这就好比,你将入门级的GT710搭配了8G显存,它还是GT710的入门级性能,不可能变成RTX3060Ti 。 8、显示接口知识 常见的显卡显示接口有VGA、DVI、HDMI、DP,好坏排序是DP>HDMI>DVI>VGA。其中VGA(D-Sub)接口属于模拟信号,DP、HDMI、DVI属于数字信号,其中DVI规格最低,DVI双通道支持最大1080P 120Hz和2560 x 1600/60Hz。并且不支持传输音频信号,而HDMI、DP是可以支持传输音频信号的,不过HDMI和DP分版本的,不同版本的HDMI和DP接口在不同分辨率下支持的刷新率也是不同的,如下。 HDMI1.4版本最大带宽为10.2Gdps,理论支持1080P 144hz(大多数的显示器最高120Hz)、2K 75hz、3840 x 2160/30hz、4096 x 2160/24hz。 HDMI2.0版本最大带宽为18Gbps,理论支持1080P 240hz、2K 144hz、4K 60hz、5K 30hz。 HDMI2.1版本最大带宽为48Gbps,理论支持2K 240hz、4K 144hz、5K 60hz、8K 30hz。 DP1.2版本带宽高达21.6Gbit/s,理论支持1080P 240Hz、2K 144hz、4K 60hz、8K 30hz。 DP1.4版本带宽也达到32.4Gbps,加入了DSC显示压缩流技术,从而理论支持1080P 240Hz、2K 240Hz、4K下240Hz、8K下60Hz。 很多用户使用HDMI,但是显示器在1080P下最大只支持120Hz刷新率,说明就是HDMI 1.4版本的,如果想要实现HDMI 2.1,不是换根线就可以搞定的,需要显示器和显卡同时都支持HDMI2.1才可以,例如目前RTX30系列显卡就支持HDMI2.1,对于高刷新率的电竞显示器,不知道什么版本DP或者HDMI的,无脑DP线就行了。 9、光线追踪和DLSS技术 NVIDIA显卡(N卡)只要以RTX开头的型号,说明就是支持具备实时光线追踪技术和DLSS,其中实时光线追踪技术能够为游戏玩家带来更加逼真的游戏画面,让游戏拥有电影级画质,其实所谓的“光线追踪”技术,就是利用算法来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光线的物理特性,能够做到物理上精确的阴影、反射和折射以及全局光照,在虚拟的游戏场景下,让游戏中的物体更加具有真实感。DLSS其中文名“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我们理解是如果您的显卡性能不足以支持高分辨率流畅运行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DLSS技术技术来实现,使用低分辨率的硬件要求,实现了接近于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AMD也有类似的技术,那就是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FSR)技术,中文叫“超采样技术”。 举个例子,例如您有一张搭配RTX3060显卡的主机,有一台2K显示器,在某款大型游戏中以2K分辨率下可以达到60帧,但是如果你有一台4K显示器,想要满足原生4K分辨率需求,那么你可能在设置中降低中等画质才可以保持流畅,或者使用2k分辨率(或4k分辨率x66%解析),虽然能够让游戏流畅,但是在4K显示器下显示模糊,那么肯定是不爽的。 而显卡性能不足以支持高分辨率流畅运行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DLSS技术来实现,DLSS存在的意义或者说真正的使用场景是: 注:以下数据只是举个例子,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1.使用2k分辨率或者(4k分辨率x66%解析)的硬件消耗量; 2.实现接近原生4k分辨率的显示效果。(例如:显示效果从4k*66%解析,提升到4k*80%解析) 也就是说,用低分辨率的硬件要求,实现了接近于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这里说的接近并不是媲美或者等同效果。 10、多卡互联 所谓的多卡互联,其实就是让两张或者多张独立显卡同时使用,以增加GPU运算能力的技术。简单来说,在一台电脑中,同时搭配两张显卡,相比一张显卡,无疑会对图形性能有所提升。目前独立显卡主要分NVIDIA与AMD两大阵营,无论是您选择NVIDIA还是AMD都有自家的多卡互联技术,NVIDIA显卡使用的SLI技术,而AMD显卡使用的CrossFire交火技术。一般来说,由于现在的显卡性能越来越高了,很少用户考虑多卡互联了,除了是目前最强的显卡也满足不了性能的时候才会考虑多卡互联。例如双显卡互联,并不是双倍提升,理论是能提升1.5倍左右的性能,也就是我们花了两张显卡的价格,只能享受一张半显卡的性能,显然有点不划算。 11、显卡品牌 显卡的品牌众多,例如华硕、微星、技嘉、七彩虹、影驰、耕升、索泰、映众/AX电竞叛客、昂达、铭瑄、盈通等,还有主打A卡的蓝宝石、迪兰,还有主打图形专业卡的丽台。显卡不能说哪个品牌最好,因为相同显示芯片的显卡中,每个品牌都有低到高的版本,要是在做工用料、散热等的区别。 第四章节:显卡常见疑问 什么是丐版显卡? 丐版这个词并不是品牌厂商定义的版本,而是消费者定义的一种版本。我们知道,对于每一个显卡品牌,会将相同显卡显示芯片做成不同版本,最便宜的版本就称之为“丐版”,丐版显卡和旗舰显卡的差距除了颜值,可能会存在做工用料、散热器、核心频率、RGB灯效、显存颗粒、显示接口等区别,但是由于是相同显示芯片,所以在性能上基本没有太大差异。举个例子,旗舰显卡可能给显卡配备了金属背板,RGB灯效,做工用料上更好一些,散热器使用的更好,采用了更好的显存颗粒而利于超频,也有可能出厂预设的核心频率高一些(性能会略有提升),也有可能外观造型更炫酷,这些都是成本,相同显示芯片的旗舰版价格更高一些,但其实选择丐版也是一种性价比选择,目前的丐版做工用料其实也不差了,关于性能上基本毫无差异。 什么是矿卡? 所谓的矿卡就是挖矿的显卡,用户用电脑下载挖矿软件然后运行特定算法,与服务器通讯后可得到相应虚拟币,这些虚拟币也像股市一样,每天都有涨跌行情,按照当天的币价可以卖出,赚得收益!不过目前国家严厉打击挖矿和虚拟币交易行为,非常支持!挖矿多采用烧显卡的方式工作,也就是7*24小时不间断满载运行,一般一台挖矿机会配备6、8或者以上数量的中端或者高端显卡,所以耗电量巨大,严重浪费国家电力资源。 由于挖矿都是长期24小时满载工作的,GPU芯片即使没有问题,但是PCB以及电子元件都是加速老化的,长期满载温度更影响元器件寿命,所以购买二手显卡的朋友一定要注意。 普通办公有必要选择独立显卡吗?什么时候才会使用到独立显卡? 如果是家用普通家用、商务办公、影音娱乐、上网课、炒股、开网店需求,对图形性能要求不高的,是没有必要上独立显卡的,可以节省一些预算,毕竟DIY电脑就是按需搭配硬件,以提升更好的性价比。例如中/大型3D游戏需求、建模设计、GPU渲染等需求才会选购独立显卡,独立显卡也分不同型号不同等级,需要按需搭配。 老旧主机只升级显卡可以吗? 如果CPU性能不弱的情况下,完全是可以的,不过不排除因为CPU性能过低而无法发挥完全的显卡性能。有些时候,在游戏中,明明显卡性能完全可以胜任,但是依然会卡,出现游戏帧数非常不稳定或者帧数达不到该显卡的标准,可能就是因为CPU性能低导致的短板,木桶效应。 装机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选择高U低显还是高显低U? 在预算充裕的时候,均衡搭配无疑是最佳方案,所谓的均衡搭配,CPU和显卡基本属于一个等级的,例如中端主流级CPU+中端主流级或者中上端显卡,硬件均衡搭配虽然好,但是在实际需求中可能会浪费,例如我对显卡要求不高,平时不玩游戏大作,也没有图形性能的办公需求,独显也许就是多余的,玩了几年,显卡风扇都没转过。 所谓的“高U低显”,指的是一台电脑的CPU性能较强,而显卡性能稍低。而“高显低U”,指的是一台电脑的显卡性能较强,但是CPU性能较弱。 高U低显方案一般适合渲染类办公、平面设计、多任务处理程序多开需求、服务器、商务办公、视频剪辑、普通家用等等需求,选择入门级显卡或者核显,可以有效降低装机成本。 高显低U方案,一般适合纯GPU运算、挖矿、大部分的游戏,为什么是大部分的游戏,而不是所有游戏,因为有些游戏是吃CPU,有些游戏是吃显卡,还有些游戏是吃CPU又吃显卡,但是大多数的3D游戏主要侧重还是显卡,显卡性能越强侧画面表现就会越佳,FPS帧数同时也越高。只要CPU确保可以满足游戏需求的情况下,高显低U也是不错的选择方案。 无论是高U低显还是高显低U,无疑是为了节约装机预算,但是一定要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考虑。 怎么看两款显卡性能高低? 可能我们在对比两款显卡性能高低,往往由于架构不同或者不同代的缘故,无法对比出哪一款显卡更强,对于小白来说,最好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看显卡天梯图。 以上就是装机之家分享的通俗易懂的显卡知识扫盲与显卡型号参数详解,这应该是全网最全的显卡知识科普大全,当然可能因为篇幅问题,可能也还有没有科普到的显卡知识,后期还会在本篇中继续更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怎么学习电脑技术?给初学者的几点建议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初学者该如何学习电脑技术,虽然本网站的目的是一个自学平台,但是很遗憾,一直没有一些系统性的学习资料,网站上的文章大多都是单篇的,散乱的,都是一些直接解决特定问题的技术文章,没有系统性,适合解决问题,不太适合学习提高。怎么学习电脑技术?给初学者的几点建议,其实算不上什么建议,就是写写我的一些学习电脑技术的感想吧。我说的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吧。 学习电脑技术,其实没必要去特意的学一些东西,除非你是那种需要学习某种特定的技术的人,比如说学习PS,学习flash,学习硬件知识去维修等等这种。如果你只是想提高你的电脑水平,不想当菜鸟,那就没必要去特意的学习一些电脑技术了。因为你自从有了电脑后,在平常的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重装系统啊,软件应用问题啊,电脑硬件问题啊等等,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而且原因也是各式各样,不尽相同的。推荐您查看电脑入门知识。 在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的过程中,去解决掉他们,怎么解决?靠百度google查找资料,自己解决掉,那么,你的电脑水平就会不知不觉的提高。你一定要多用心,多钻研,多实践,完全靠自己。 记得上大学时,系统崩溃了,我就尝试着自己装系统,不管vista、XP、win7、linux、mac等我都安装过,大一的时候我就能熟练的安装各种操作系统,还尝试着自己制作U盘启动项(教你用老毛桃Win PE制作启动U盘),ghost系统等。所以,我们班里的电脑系统坏了十有八九都是我给装的,特别是女生。 有些人,系统重装了八九十几次了,自己还是不会装,不是找别人帮忙就是去维修店,这种人可能是真的对电脑不感兴趣或者不入门或者不用心去学,当然,你如果感兴趣的话肯定就会自己用心去学了,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兴趣的问题,你有兴趣了,自然可以钻进去,自学就会很简单。 所以,最重要的是兴趣,其次,你要有一台电脑,不要把电脑当成宝,该实践的时候还是要实践一下,拆开再装上,OK,会装机了不?最后,一定要积累,学习,不要怕电脑出问题,出了问题解决了,你的水平就会上升一步,然后你可以把这个问题记录下来,记录在自己的网站上,自己的博客上等等,然后再举一反三,查找一些基础知识点,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N卡和A卡型号分辨教程 第一章节:了解显卡的作用 显卡又称显示卡,是计算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显卡主要是承担输出显示图形任务的。显卡的主要作用就是将CPU提供的指令与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变成显示器能够接受的文字或图像后显示出来,这个过程通常包括4个步骤,如下: 1、首先CPU将数据通过总线传输至显卡的显示芯片中; 2、显示芯片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临时存放在显存中; 3、显存将数据传送到RAMDAC(随机数模转换记忆体),并进行数/模转换; 4、RAMDAC将模拟高频信号通过显示接口输出到显示器成像。 如果这种表达方式你依然无法理解,我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让大家了解显卡的作用。 举个例子,假设CPU相当于人的大脑,这里我们将显卡比喻为一个画家,CPU(相当于大脑构思)首先需要告诉显卡需要画什么,显卡就会按照CPU的要求来画出一张张的图片,一张张图片相当于帧数,这时显示器会将这些图片进行连贯高速播放,我们就可以通过显示器屏幕上看到连贯的画面了。性能越好的显卡(著名画家),能够画出更多且更好看的图片,让我们通过显示器看到的画面更加流畅、清晰。 第二章节:核显和独显的区别及独显的两大阵营 无论是台式机还是笔记本,显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核芯显卡和独立显卡,其中核心显卡也可以称之为集成显卡,不过早期的集成显卡都是集成在主板上的,而现在的集成显卡均内置在CPU中,也就是说CPU内部搭载了显示芯片,我们现在都称之为核芯显卡或者核显,例如intel CPU型号不带F后缀或者AMD CPU型号后缀带G的处理器都是内置了核芯显卡。但是由于CPU功耗控制、发热量问题,所以CPU内置的核芯显卡的性能都比较低端,哪怕目前性能最强的核芯显卡也只能相当于入门级低端级别的独立显卡。 而独立显卡,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它是一个搭载显示芯片的独立硬件,它不像核芯显卡一样,需要从内存中划分一些容量给显存,而是在独立显卡上已经搭载了自己的显存颗粒,由于是独立的硬件,它也有自己的专属显卡散热器,一般来说,独立显卡性能越强,厂家出厂配置的散热器越好,更好的帮助显卡GPU芯片散热,满足了更好散热的条件,那么显卡性能才可以做得更强,如果您对图形性能要求偏高,只有考虑独立显卡。 独立显卡,目前分为两大阵营,即NVIDIA和AMD,这两家是显卡芯片的生产厂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N卡和A卡,目前N卡在市场份额最大,从入门到旗舰级的产品线更加丰富,并在高端显卡市场遥遥领先,在技术上相对更有优势,功耗上也相比A卡要低一些,优化上也更胜一筹,而A卡的产品线不是特别全面,用户选择性的较少,不过A卡相对性价比高,同级别显卡,价格更为便宜实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