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般的笑ha 孩童般的笑ha
关注数: 58 粉丝数: 106 发帖数: 18,603 关注贴吧数: 18
【浅析】《侠客行》梅芳姑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刚刚看了一篇期刊,分析石中玉的反社会人格障碍,里面提到了“梅芳姑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谢烟客的强迫性人格障碍,白自在的偏执性人格障碍”,个人对心理学没有研究,却觉得很新颖很有意思,也合着文中思路和其他研究报告中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诠释,来分析一下梅芳姑的病症和病因。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此类人格障碍患者——主要为女性——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表现不稳定。病征在成年早期即已显露,但随年龄增长趋于缓和或稳定,患者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在精神科和其他各类卫生保健机构中,此类人格障碍最为多见。 梅芳姑,金庸小说《侠客行》中的悲剧人物,丁不四与梅文馨之女,丁不四因爱恋史小翠(史婆婆),而将她们母女抛弃,故梅芳姑从未得到丁不四的父爱和教养。她爱上石清,石清却一心只有闵柔,她又没有得到爱情。 (一)诊断分析 根据DSM-IV-RD的诊断标准,梅芳姑的行为表现很符合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判定标准。 ◇ 强烈的害怕被抛弃 在第三回石破天(被唤狗杂种)的回忆里,我们发现,梅芳姑一直教识破天“不求人”,其实是一种强烈害怕被抛弃的心理,以致疯狂努力以避免想象中被抛弃的状况。这和她的童年单亲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自我印象的不稳定 一般人都认为梅芳姑就如书里侧面描写的花容月貌、千娇百媚、武艺高强、厨艺精湛,其实,连她自己也被自己蒙蔽了,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形象,以至于一直在心里反复自我描绘着“容貌比闵柔美,武功比闵柔高,厨艺比闵柔精,才华比闵柔出众”。这是典型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感受不稳定的表现,这种人一般还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 偏执行为和自我毁灭行为 一般女子爱惜容貌胜过性命,梅芳姑却异常。因为求爱不成,她疯狂至“自毁容貌”,以自残行为来宣泄疯狂的心理状态。之后她一直作茧自缚,隐性瞒名住进深山,以痛苦来惩罚自己,一个人舔伤。到最后一回里,梅芳姑任然执着于石清为什么不爱她,得到的回答令她失望,便做出最后一项疯狂行为“自杀”,至此毁灭自己的全部。这种人还容易迁怒他人,比如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二)心理表现 患有这种病症的人一般有以下8种心里症状中的5种表现,很不幸地,我发现梅芳姑全部具备。 ◇ 我恨你,但我又离不开你。 ◇ 我随时有可能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 ◇我一直在怀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我应该受到惩罚,因为我不够好。 ◇ 我要死给你们看,这样你们才会关注我。 ◇ 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绪。 ◇偏执、分离,但我不是精神分裂。 (三)病因分析 ◇ 遗传因素 书里最后交代了梅芳姑的生父和生母——丁氏双雄之一的丁不四和梅花拳掌门梅文馨。丁不四大家都不陌生,一出场就笑料十足的一号人物,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已经有夫人女儿,却从不照顾她们,而去苦追已是人妇的史婆婆几十年。梅文馨同样偏执,因为丈夫始乱终弃,独自一人抚养女儿成长,并自创克制丁家拳法的武功。这两个人从基因上看,这两个人很至少有一个人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研究表明,这种疾病是会直系遗传的。 ◇家庭因素 从小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的梅芳姑,童年一定缺乏关爱,以致成年后内心极度空虚,努力寻求她喜欢的人的爱抚。可以想象,梅文馨为了报复丁不四,必定一心钻研武功,疏于陪伴女儿。鉴于其争强好胜的本性,很可能要求女儿努力习武、女红、诗词等,以为足够优秀才不会被抛弃。还有梅文馨自身偏激的性格也深深影响梅芳姑的性格。因此心里扭曲是再容易不过了。 ◇ 心里动力因素 梅芳姑的童年缺乏爱,内心空虚孤独,形成极度渴望被爱与不愿或者不懂施爱的矛盾心里,表现有自恋、自虐,这点和周芷若在一定程度上相似。她对别人的攻击性行为——谋杀闵柔及其二子,预示着她心里爱的客体的沦丧。而自毁容貌及不伤石破天行为,又表明她内心任然被关注及渴望爱的回归。 梅芳姑的悲剧应了一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形成,有太多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令人哀其不幸。然而,她自身从不反省,过度放纵自己的情绪,害人害己,又不禁让人怒其不争。 分析得很肤浅,基本照着套路来,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浅析】《侠客行》梅芳姑的边缘性人格障碍 刚刚看了一篇期刊,分析石中玉的反社会人格障碍,里面提到了“梅芳姑的边缘性人格障碍,谢烟客的强迫性人格障碍,白自在的偏执性人格障碍”,个人对心理学没有研究,却觉得很新颖很有意思,也合着文中思路和其他研究报告中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诠释,来分析一下梅芳姑的病症和病因。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此类人格障碍患者——主要为女性——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表现不稳定。病征在成年早期即已显露,但随年龄增长趋于缓和或稳定,患者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在精神科和其他各类卫生保健机构中,此类人格障碍最为多见。 梅芳姑,金庸小说《侠客行》中的悲剧人物,丁不四与梅文馨之女,丁不四因爱恋史小翠(史婆婆),而将她们母女抛弃,故梅芳姑从未得到丁不四的父爱和教养。她爱上石清,石清却一心只有闵柔,她又没有得到爱情。 (一)诊断分析 根据DSM-IV-RD的诊断标准,梅芳姑的行为表现很符合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判定标准。 ◇ 强烈的害怕被抛弃 在第三回石破天(被唤狗杂种)的回忆里,我们发现,梅芳姑一直教识破天“不求人”,其实是一种强烈害怕被抛弃的心理,以致疯狂努力以避免想象中被抛弃的状况。这和她的童年单亲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自我印象的不稳定 一般人都认为梅芳姑就如书里侧面描写的花容月貌、千娇百媚、武艺高强、厨艺精湛,其实,连她自己也被自己蒙蔽了,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形象,以至于一直在心里反复自我描绘着“容貌比闵柔美,武功比闵柔高,厨艺比闵柔精,才华比闵柔出众”。这是典型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感受不稳定的表现,这种人一般还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 偏执行为和自我毁灭行为 一般女子爱惜容貌胜过性命,梅芳姑却异常。因为求爱不成,她疯狂至“自毁容貌”,以自残行为来宣泄疯狂的心理状态。之后她一直作茧自缚,隐性瞒名住进深山,以痛苦来惩罚自己,一个人舔伤。到最后一回里,梅芳姑任然执着于石清为什么不爱她,得到的回答令她失望,便做出最后一项疯狂行为“自杀”,至此毁灭自己的全部。这种人还容易迁怒他人,比如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 (二)心理表现 患有这种病症的人一般有以下8种心里症状中的5种表现,很不幸地,我发现梅芳姑全部具备。 ◇ 我恨你,但我又离不开你。 ◇ 我随时有可能被抛弃,所以我要努力。 ◇我一直在怀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我应该受到惩罚,因为我不够好。 ◇ 我要死给你们看,这样你们才会关注我。 ◇ 我控制不了我的情绪。 ◇偏执、分离,但我不是精神分裂。 (三)病因分析 ◇ 遗传因素 书里最后交代了梅芳姑的生父和生母——丁氏双雄之一的丁不四和梅花拳掌门梅文馨。丁不四大家都不陌生,一出场就笑料十足的一号人物,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已经有夫人女儿,却从不照顾她们,而去苦追已是人妇的史婆婆几十年。梅文馨同样偏执,因为丈夫始乱终弃,独自一人抚养女儿成长,并自创克制丁家拳法的武功。这两个人从基因上看,这两个人很至少有一个人患有这种心理疾病,研究表明,这种疾病是会直系遗传的。 ◇家庭因素 从小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的梅芳姑,童年一定缺乏关爱,以致成年后内心极度空虚,努力寻求她喜欢的人的爱抚。可以想象,梅文馨为了报复丁不四,必定一心钻研武功,疏于陪伴女儿。鉴于其争强好胜的本性,很可能要求女儿努力习武、女红、诗词等,以为足够优秀才不会被抛弃。还有梅文馨自身偏激的性格也深深影响梅芳姑的性格。因此心里扭曲是再容易不过了。 ◇ 心里动力因素 梅芳姑的童年缺乏爱,内心空虚孤独,形成极度渴望被爱与不愿或者不懂施爱的矛盾心里,表现有自恋、自虐,这点和周芷若在一定程度上相似。她对别人的攻击性行为——谋杀闵柔及其二子,预示着她心里爱的客体的沦丧。而自毁容貌及不伤石破天行为,又表明她内心任然被关注及渴望爱的回归。 梅芳姑的悲剧应了一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而性格的形成,有太多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令人哀其不幸。然而,她自身从不反省,过度放纵自己的情绪,害人害己,又不禁让人怒其不争。 分析得很肤浅,基本照着套路来,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石破天——坏江湖里的好兵帅克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笨人。这是小说里永恒的题材。一些伟大的小说常常拿笨人当主人公,比如《战争与和平》里的皮埃尔,《巨人传》里的卡冈都亚,更严重一点的比如《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堂吉诃德》的堂吉诃德,都是不同程度上的笨人。 中国小说家里,最钟爱“笨人”、把“笨人”题材玩得最好的,金庸算是其中之一。 除去傻姑等著名配角,金庸有三个著名的笨人主人公,他们是郭靖、狄云、石破天。 三个人的发展方向各自不一样:郭靖的笨有点先天性质,他有很强的国家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最后成为了一个爱国的笨人;狄云的笨是成长环境导致的,他背负的仇恨太重,怨念太深,最后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笨人。 《侠客行》里的石破天和他们都不同。他的笨完全是后天因素,是家庭教育造成的。他没有强烈的道德使命感,没有仇恨,没有怨念,始终愉快地玩耍,最后成为了笨人中最让人羡慕的那一种——快乐的笨人。 石破天进入江湖的过程很富偶然性。他本来是一个小叫花子,有一天流窜到一个叫侯监集的小城镇,觉得饿了。于是他像平时做过无数次的一样,随手捡了地上的一个烧饼。 出乎意料的是,烧饼里面藏着一个武林高手们都在抢的大宝贝,叫做玄铁令。 就是因为这一捡,石破天同志正式踏入了江湖。 然而我们的石破天从来不知道有“江湖”二字的存在。因为他是个笨人。笨人的基本功,就是能把很复杂的事情看得很简单。 在聪明人的眼里,江湖上到处都是危险,到处都是杀机,有时候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但石破天同志不是。他不知道什么是江湖规矩,什么是红灯停绿灯行。江湖上那些最阴险最恐怖的地方,他都当成是村庄和田园,傻乎乎乐呵呵地就去了。 比如摩天崖,那可是杀人不眨眼的谢烟客的老巢,听着像是西游记里的地名,连贝海石那样的高手都要凑够一堆人才敢摸上去,然而石破天浑浑噩噩地就去了。又比如长乐帮、凌霄城、丁不三家里,要么住着疯子,要么住着坏人,都是江湖上著名的犯罪窝点,他也傻乎乎地去了。 最恐怖的是侠客岛。在当时的江湖上,一说去侠客岛,感觉就和今天坐马航差不多,武林高手们听了就尿裤子,石破天同志居然也主动申请签证,夹着护照就去了。 就好比在动物园里,你忽然发现有个家伙笨手笨脚地爬进了狮虎山,还在里面到处乱转。你在笼子外面揪心地问他想做什么,他一脸无辜地看着你:“捡帽子啊……” 每次读到石破天,我都想起文学史上另外一个有名的笨人——奥匈帝国的好兵帅克。 帅克的一大特点,就是把别人施予他的一切都当作是善意。不管你表扬他、礼遇他,还是骂他、笑话他、虐待他、给他灌肠,他都不当你是坏心。他尊敬生命里的每一个过客,不折不扣地执行他们的命令。他像一只快乐的簸箕,把别人所有的恶意都像水一样沥过去。 这多么像我们的石破天同志。他坦然接受别人给他安排的一切东西,从身份、名字,到爹娘、老婆。他的名字从狗杂种、石破天,到石中玉、史亿万,别人给他取什么名字,他都接受;一会儿梅芳姑把他当儿子,一会儿闵柔又把他当儿子,他也都认账;他的老婆一会儿是丁珰,一会儿是阿秀,他也不反抗,他跟哪个姑娘在一起的时候都开心。 他在江湖上遇到无数坏人,但他永远把他们当好人,全心全意地尊敬他们。江湖上那些大侠、魔头、妖女、小贼,在他眼里全是叔叔、伯伯、姑姑、哥哥。 比如谢烟客,一个挖空心思想弄死他的暴徒,石破天自始至终把他当好人,一口一个“老伯伯”;还有贝海石,一个从来都在利用他的阴谋家,但在石破天眼里,他是值得尊敬的“贝先生”;又比如张三李四,也是对小石同学起过杀心的,但石破天硬是把他俩当成“大哥二哥”,掏心掏肺,随时准备为他们两肋插刀。 我一直觉得《侠客行》和《连城诀》是相反的。这两本书里的江湖同样是魍魉横行,但从狄云的眼里看过去,江湖上全是坏人,他的眼睛像是照妖镜;从石破天的眼里看过去,江湖上全是好人,他的眼睛像是万花筒。 好兵帅克的作者英年早逝了,我们没法知道帅克的结局,但是我们知道石破天的结局——那些想弄死他的人,都有很强大的武力,但他们最后都拿石破天没有办法。他们只能苦笑着,无奈地接受石破天滔滔不绝的尊敬和友谊。 《侠客行》里有很多聪明人,像石中玉、贝海石、廖自励、米横野……这些人最后都活得没有石破天好。他们眼睁睁看着石破天成了天下第一高手,就像格林童话里那些狡猾而歹毒的配角,最后总是眼睁睁看着一个叫汉斯的笨蛋娶走了公主。 我不知道金庸是在什么心情下写出《侠客行》这本书的。在这本书之前,他的上一本书是《天龙八部》,是浪漫主义的高峰;下一本书是《笑傲江湖》,是讽刺现实的极致。大概在写这两本书的间隙里,作者想舒缓一下心情,就好像在攀登两座高山的途中先游览一个宁静的湖泊,留下一些单纯美好的东西,于是就有了这本童话般的《侠客行》。 这个童话告诉我们,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做聪明人无疑是好事;但在一个过于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笨人或者也是不坏的选择。 当然,我不是反对大家做聪明人。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天赋、性格实在不适合做聪明人,那么不要勉强去做;不如像石破天一样做个笨人。即便你没有他那样的内功,那样的运气,也至少可以……可以当炮灰的吧。 (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