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bwlx
bfbwlx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还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句可以力行的话“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顶礼供养皈依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关注数: 1,418
粉丝数: 539
发帖数: 9,626
关注贴吧数: 218
中医很神秘吗? 为了证明中医的真实性,特举个例子看。。。 五脏对应五官,: 心(舌)肝(眼)脾(口)肺(鼻) (耳)。。。 貌似没有证明这种直接关系,但是,现代手段研究发现却是惊人的! 那天我看到有吧友说,耳朵和肾脏是同一个功能细胞分裂而成的,有看到有业内人士发表的《肾脏耳朵综合征》都谈及了,两者之间非常特别关联关系!。。。 人体从一个受精卵,长大成人,肯定有太多基因片段的不断复制演化,千般变化表现在人体各个不同器官,不同形态,不同功能。。。这些均来自一个受精卵。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开始的时候,或许是一个米粒大小的存在,却具备了各种可能! 就像一个小指头大的树种子,只需要土壤阳光雨露,就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现代科技会依据他所掌握的技术说,基因片段,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运输转换光合作用等等名词解释机制原理。。。 中医呢?会告诉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行八卦那个受精卵也基本具足,当然还有投胎的灵魂?。。呵呵,没有谁觉得自己没有灵魂吧? 中医观察和对待世界,还是那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方位阴阳金木水火土。。。其实,有说中医是神传,套用时髦的词汇是高维生命的高维手段,把高维的物质本源生命本源,传授给比较低维的我们。。。 如何证明正确呢?部分发现,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些肾脏与耳朵的一些发现。。。 高维的技术和仪器拿不到这里来,低维的思想要跟上啊!! 单就西医来说,比如生物化学反应,在体液中,即使是不同的化学反应都是无穷无尽,所以西药的毒副作用被发现的根本原因,也是仅对有限的化学反应有所了解,对无限的其他反应没有了解所致。。。 有点啰嗦哈 致敬医学界救死扶伤者,鄙视那些恶意诋毁中医的笨蛋! 先到这里。。。文明讨论,尊重规则!
骆总襄先生的经络探索和养生之道
《金针秘传》之医经录要和针法秘传 <篇名>(一)《灵枢·经脉》篇 属性:此篇为医学之大本原,无论方脉针灸两家,皆不可不熟读深思,心知其意。凡人身脏腑经络,如何贯 通,如何联系,十二经之界限起止,以及分经辨症之所以然,皆历历分明,丝毫不紊。非上古之神圣,何由推 测而知。针灸家如不读此篇,非但不知辨症,且亦无从下手,真乃针灸家之金科玉律,万不可不读之大文也。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服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 尽闻其道。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 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 。。。。。。。。。 。。。?????? 属性:此赋自宋元以来,即相传不废,针灸法之全体大用,包括无遗。在针灸各歌各赋中,最关重要。各书中 亦重载有此赋,但文多不全,且无注解,于读者甚为不便。兹照古本录其全文,并加详注,以供学人之探讨。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 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第一韵专论针刺之当谨慎,不可造次,须辨经络阴阳、脏腑虚实而行补泻也。)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第二韵专明十二经脉常行之度,一日一周,自寅手太
屠呦呦女士的诺贝尔奖的报告题目,还是无法让黑中医的人闭嘴!? 还有什么西奴一天到晚的攻击中医!? 说什么是骗子,问他被骗了吗?也不回答? 来,那个吧主,来把你被骗经过说一下?! 这贴水了点,只是因为这个吧主很奇葩!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何为大威? 战争,瘟疫。。。 人类,把放纵当自由,不死不休! (民不畏威,营营苟苟以为正道) 执着于世间,痛苦于世间! 取死之道尔,速死之道尔! (则大威至,苦苦相连,无力回天) 是否可以这样看?
(中)医学妙谛节选 医者意也,意之所注,往往如期而中。夫医之书多矣,自神农尝百草疗病,而后歧伯之刀圭,伊芳尹之汤液,暨乎汉唐,历宋元明,以迄于今,医书增至千百余种。神明变通,悉可随机而应。第卷帙繁多,学人限于知识,如何口诵心维,此医书之所以难得佳本也。青浦何书田先生,本儒者,精于轩歧,手着《医学妙谛》一书,分门别款,计七十六章,每章弓《内经》、《灵枢》、《素问》及诸名家各种方书,论证根柢、精审不磨之言为宗旨焉。病因治法编为七言歌括,词意秩然有序。后列各症条款,应用方药,加之参论,朗若列眉,为家塾读本也。嘉定陈墨荪少尉,医承世业,学有渊源,更师事先生之嗣平翁同游讲贯,精通《灵》、《素》百家,今三折肱矣。此书经咸丰庚申兵燹,已多散佚,墨荪参互考证,缺者补之,复完全帙数。十年来凭
本草择要纲目之平性药品 <篇名>天麻 内容:【气味】 辛温无毒。乃肝经气分之药。阴中之阳也。 【主治】 风痰眩晕头痛。疗小儿风痫惊悸。麻痹不仁。 <目录>平性药品 <篇名>草决明 内容:【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青盲目淫。赤白膜翳。助肝益精。解蛇毒。止鼻红。作枕治头风。利五脏。 石斛 【气味】 甘平无毒。短而中实如金钗者良。阴中之阳。降也。乃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之药。
松峰说疫之开篇述古 <篇名>卷之一·述古 属性:刺法论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瓦斯,天牝(天牝,鼻也。老子谓玄牝之门。 毒瓦斯从鼻来,可嚏之从鼻而出。)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干邪。气出于脑,即先想心如日。 欲将入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 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疫室。 阳明脉解篇帝曰∶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
傅青主《女科》对治恶心呕吐。。。 篇名>妊娠恶阻(三十九) 属性:妇人怀娠之后,恶心呕吐,思酸解渴,见食憎恶,困倦欲卧,人皆曰妊娠恶阻也,谁知是肝血太燥乎!夫妇人受 妊,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然肾一受精而完娠,则肾水生胎,不暇化润于五脏;而肝为肾之子,日食母气 以舒,一日无津液之养,则肝气迫索,而肾水不能应,则肝益急,肝急则火动而逆也;肝气既逆,是以呕吐恶心之 症生焉。呕吐纵不至太甚,而其伤气则一也。气既受伤,则肝血愈耗,世人用四物汤治胎前诸症者,正以其能生肝 之血也。然补肝以生血,未为不佳,但生血而不知生气,则脾胃衰微,不胜频呕,犹恐气虚则血不易生也。 故于平 肝补血之中,加以健脾开胃之品,以生阳气,则气能生血,尤益胎气耳。或疑气逆而用补气之药,不益助其逆乎!不 知妊娠恶阻,其逆不甚,且逆是因虚而逆,非因邪而逆也。因邪而逆者,助其气则逆增;因虚而逆者,补其气则逆转。 况补气于补血之中,则阴足以制阳,又何虑其增逆乎! \x宜用顺肝益气汤。\x 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酒洗) 苏子(一两,炒,研) 白术(三钱,土炒) 茯苓(二钱) 熟地(五钱, 九蒸) 白芍(三钱,酒炒) 麦冬(三钱,去心) 熟陈皮(三分) 砂仁(一粒,炒,研) 神曲(一钱,炒)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平,三剂全愈。此方平肝则肝逆除,补肾则肝燥息,补气则血易生。凡胎病而少带恶阻 者,俱以此方投之无不安,最有益于胎妇,其功更胜于四物焉。 \x眉批∶\x方极效,但苏子一两。疑是一钱之误。然国初上元生人,禀赋最壮,或非用一两不效。今当下元,用 一钱可也,万不可用一两。 亦有肝郁气滞,胸膈膨闷,见食不恶,不能多食,虽系妊娠,而非恶阻。宜分别治之,后另有方。 \x疏肝化滞汤\x 全当归(酒洗,六钱) 杭芍(酒炒,三钱) 党参(去芦,三钱) 白扁豆(去皮,四钱) 云苓(二钱) 香 附(炒焦,二钱) 砂仁(炒研,钱半) 条芩(炒焦,八分) 神曲(炒焦,钱半) 广皮(八分) 薄荷(六分)甘草(五分) 水煎服。 \x歌括∶\x怀孕之后恶阻现,恶心呕吐渴思酸。 见食憎恶常欲卧,血分太燥病属肝。 顺肝益气参归尝,苏子术苓熟地黄。 芍麦陈砂神曲炒,连服三剂逆气降。 <目录>女科下卷\妊娠 <篇名>妊娠浮肿(四十) 属性:妊妇有至五个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遍身头面俱肿,人以为湿气使然也,谁知是脾肺气虚 乎!夫妊娠虽有按月养胎之分,其实不可拘于月数,总以健脾补肺为大纲。盖脾统血,肺主气,胎非血不荫,非气 不生,脾健则血旺而荫胎,肺清则气旺而生子。苟肺衰则气馁,气馁则不能运气于皮肤矣;脾虚则血少,血少则不 能运血于肢体矣。气与血两虚,脾与肺失职,所以饮食难消,精微不化,势必至气血下陷,不能升举,而湿邪即乘 其所虚之处,积而成浮肿症,非由脾肺之气血虚而然耶。治法当补其脾之血与肺之气,不必祛湿,而湿自无不去之理。 方用\x加减补中益气汤。\x 人参(五钱) 黄 (三钱,生用) 柴胡(一钱) 甘草(一分) 当归(三钱,酒洗) 白术(五钱,土炒) 茯苓(一两) 升麻(三分) 陈皮(三分) 水煎服。四剂即愈,十剂不再犯。夫补中益气汤之立法也,原是升提脾肺之气,似乎益气而不补血,然而血非 气不生,是补气即所以生。。。。
云林暇笔(节选) 发现一篇好文章,分享同道! 一、人道至要: 存心以仁为主,修己以敬为主,慎独以诚为主,克欲以刚为主,出语以确为主,制行以清为主,接物以恭为主,处事以义为主,容貌以壮为主,衣冠以正为主,饮食以节为主,滋味以淡为主,起居以早为主,步履以安为主,坐卧以常为主,游览以适为主,读书以勤为主,作文以精为主,穷经以理为主,观史以断为主,吟诗以情为主,立言以训为主,学术以儒为主,异端以关为主,日用以俭为主,交际以称为主,辞受以礼为主,事君以忠为主,事亲以孝为主,兄弟以让为主,子孙以教为主,妻外家以分为主,男女以别为主,宗党以睦为主,朋友以信为主,故旧以浓为主,食之以济为主,争斗以释为主,祀先以思为主,祭神以齐为主,御下以恩为主,奉上以谨为主,处常以经为主,处变以权为主,守官以廉为主,御众以恕为主,行政以德为主,教民以伦为主,断狱以哭为主,使民以时为主,税敛以薄为主,形罪以省为主,良善以旌为主,奸宄以惩为主,民财以惜为主,民力以宽为主,田上以垦为主,蚕桑以植为主,城廓以完为主, 以宁为主,盗贼以息为主,流移以还为主,兵甲以缮为主,士卒以练为主,马政以孳为主,盐铁以均为主,商贾以通为主,交易以平为主,器皿以备为主,材木以储为主,鱼鳖以蕃为主,鸡豕以育为主,桥梁以葺为主,道路以平为主,关市以积为主,河漕以疏为主,边塞以防为主,夷犯以霸为主。 一、间评世病: 常见人家子弟,在于父母之前有因分财产而怨父母不均者,有听妒妻言而怨父母不慈者,有摭实己过而怨父母不道者,有放肆奢侈而怨父母拘管者,有饮酒嫖赌而怨父母钤束者,有私其妻而罔顾父母衣食者,有浓于外戚而薄于父母用度者,有兄弟执定轮养而致父母饥寒者,有父劳于耕收,母劳于井臼,夫妻闲过而还说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请医药而借言老疾难治者,有父母衰老不行扶劳而辄言应该作蛊者。若此之类,难以备述。鸣呼!父母在日,不行孝敬,视如路人,及至殁后,却乃披麻带孝,扬声号哭,请僧供佛,修斋追荐,盛张鼓乐,唱戏暖。。。。。
寿世青编之病后调理服食法 食治秘方 属性:客曰∶万病皆从口入,如何食反能治病耶?盖草木药石,得五行之偏气,如人之得疾。因五脏有偏胜,则气血有偏倾。故用偏气之药物,治五脏偏胜之气血,使得归其正。然中病则已,不可过焉,过则药又反能生病也。是故饮食,人赖以养者,贪嗜之,所以有万病皆从口入之说,亦犹是耳,且五谷得五行之正气,尚有是说。盖饮养阳气,食养阴 气,《内经》言之详矣。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血气调和,长有天命。何况今人忽而不讲,惟知药可治病,不知饮食起居之间,能自省察,得以却疾延年也,古人食治之方,良有深意,卫生者鉴之。 <目录>病后调理服食法 <篇名>风门 属性:\x葱粥\x 治伤风鼻
寿世传真之修养宜四时调理 属性:《保生心鉴》曰∶暑气酷烈,炼石流金于外,心火焚炽于内,古人于是时独宿、淡味,节嗜欲,定心息气,兢兢业业,保身养生。谚云∶度过七月半,便是铁石汉。因一岁惟夏,乃生死关也。 试看草枯木落,其汁液尽消竭于夏。危乎危乎,其此时乎。 \x调理法\x 勿多食苦味,减苦以养肺气。(夏,心火正旺,苦味属火,肺属金,恐苦味助火克金,令肺受病)虽大热,勿食冻水、冷粉、冷粥等物,虽取快一时,冷热相搏,多致腹疾。 勿食煎炒炙 等物,以助热毒。多发痈疽。 勿枕冷石。损目。 勿睡熟扇风,或露卧取凉。多成风痹瘫痪之病。 阴房破窗,防贼风中人最
云林暇笔,点赞! 一、吾道中有等无行之徒,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问疾 ,唯毁前医之过,以骇患者。 设使前医用药尽是,何复他求?盖为一时,或有所偏,未能奏效,岂可概将前药为庸耶?夫医为仁道,况授受相传,原系一体同道。虽有毫末之差,彼此亦当护 。慎勿訾毁,斯不失忠浓之心也。戒之戒之! 一、人道至要: 存心以仁为主,修己以敬为主,慎独以诚为主,克欲以刚为主,出语以确为主,制行以清为主,接物以恭为主,处事以义为主,容貌以壮为主,衣冠以正为主,饮食以节为主,滋味以淡为主,起居以早为主,步履以安为主,坐卧以常为主,游览以适为主,读书以勤为主,作文以精为主,穷经以理为主,观史以断为主,吟诗以情为主,立言以训为主,学术以儒为主,异端以关为主,日用以俭为主,交际以称为主,辞受以礼为主,事君以忠为主,事亲以孝为主,兄弟以让为主,子孙以教为主,妻外家以分为主,男女以别为主,宗党以睦为主,朋友以信为主,故旧以浓为主,食之以济为主,争斗以释为主,祀先以思为主,祭神以齐为主,御下以恩为主,奉上以谨为主,处常以经为主,处变以权为主,守官以廉为主,御众以恕为主,行政以德为主,教民以伦为主,断狱以哭为主,使民以时为主,税敛以薄为主,形罪以省为主,良善以旌为主,奸宄以惩为主,民财以惜为主,民力以宽为主,田上以垦为主,蚕桑以植为主,城廓以完为主, 以宁为主,盗贼以息为主,流移以还为主,兵甲以缮为主,士卒以练为主,马政以孳为主,盐铁以均为主,商贾以通为主,交易以平为主,器皿以备为主,材木以储为主,鱼鳖以蕃为主,鸡豕以育为主,桥梁以葺为主,道路以平为主,关市以积为主,河漕以疏为主,边塞以防为主,夷犯以霸为主。 一、间评世病: 常见人家子弟,在于父母之前有因分财产而怨父母不均者,有听妒妻言而怨父母不慈者,有摭实己过而怨父母不道者,有放肆奢侈而怨父母拘管者,有饮酒嫖赌而怨父母钤束者,有私其妻而罔顾父母衣食者,有浓于外戚而薄于父母用度者,有兄弟执定轮养而致父母饥寒者,有父劳于耕收,母劳于井臼,夫妻闲过而还说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请医药而借言老疾难治者,有父母衰老不行扶劳而辄言应该作蛊者。若此之类,难以备述。鸣呼!父母在日,不行孝敬,视如路人,及至殁后,却乃披麻带孝,扬声号哭,请僧供佛,修斋追荐,盛张鼓乐,唱戏暖。。。。。
易经可以手抄一遍,天道天则尽在其中 孔夫子韦编三绝,相见恨晚!
万病回春,之医家十要,之病家十要, 一、医家十要: 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 三精脉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 可起。 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至专门。 五知气运,以明岁序,补泻温凉,按时处治。 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之扁鹊。 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温凉,恐伤性命。 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晤。 十匆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一、病家十要: 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 二肯服药,诸病可却,有等愚人,自家担搁。 三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即至。 四绝空房,自然无疾,倘若犯之,神医无术。 五戒恼怒,必须省悟,怒则火起,难以救获。 六息妄想,须当静养,念虑一除,精神自爽。 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太饱难克。 八慎起居,交际当祛,稍若劳役,元气愈虚。 九莫信邪,信之则差,异端诳诱,惑乱人家。 十勿惜费,惜之何谓,请问君家,命财孰贵。 一、医家、病家通病 一、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医至家诊视后,止索一方,命人购药于市。不论药之真伪,有无炮制辄用。服之不效,不责己之非,唯责医之庸,明日遂易一医。 如是者数致使病症愈增,而医人亦惑乱,莫知其所以误也。吁!此由病家之过欤,亦医家之不明欤? 一、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医至家,不论病之轻重,乃授一二金而索一二剂,刻时奏效。否则,即复他求,朝秦暮楚。殊不知人禀有虚实,病感有浅深,且夫感冒腠理之疾;一二剂可愈。至于内伤劳痛瘵之症,岂可一二剂可愈哉?此习俗之弊,误于人者多矣,唯智者辨之。 一、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非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因其贫富
寿世保元之医说 医书汗牛充栋。不为不多。盖医之有内经。犹儒道之六经。无所不备。后贤着述。若仲景东垣河间丹溪四子之说可谓医书之全备。犹学庸论孟为六经之阶梯。不可缺者也。故曰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然素问论病之因。本草着药之性。脉诀详症之原。运气法天之候。一以贯之于内经。斯医道之大成。乃千古不易之定论。实为万世之师法矣。 卷一 <篇名>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属性:(凡十一条) 卷一\五脏六腑脉病虚实 <篇名>肝脏脉病虚实 属性:肝象木。旺于春。其脉弦。其神魂。其候目。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其声呼。其臭臊。 其味酸。其液泣。其色青。其藏血。足厥阴其经也。。。
借鉴一下,摘自-修真七事 上陽子曰:道必日學,〔學〕必曰精而已矣。老子曰。吾非聖人,學而得之。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又〕曰: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又〕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南華經》曰:南伯子葵問乎女偶曰:道可得學耶?偶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而告聖人之才,亦易矣。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釋迦聞半偈而欲捨身,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問廣成子: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 夫古之大,聖,亦未有不學而能知大道者乎?今時人也,而多妄誕,不肯下問,何時而得聞斯道也哉。
胎脉转自《脉确》 尺脉滑疾。心脉动来。三部浮沉脉正等。五十不止确为胎。疾而按散兮。其胎三月。但疾不散兮。五月可猜。沉则为男浮则女。阴阳推测贵三才。 (女子以血旺为本。尺脉当滑。然滑属血。阴也。痰属气。阳也。滑而疾。是阳之交阴也。女子心脉当沉。今阴阳相搏。而其脉动。是阴之交阳也。阴阳相交。而三部之脉。无偏浮偏沉。五十不正。无或结或促。其为胎也明矣。三月之胎。其形未实。故其脉按近而散。五月之胎。其形渐实。故其脉按之不散。而其疾如故者。蛊疾为阳气。万物得天地之阳。气以生成。阴必得母之阳气以长养也。沉阴脉。何以反为努浮阳脉。何以反为女。盖男胎得阳气多。胎得阳气多。则母之阳不足阴有余矣。阴有余阳不足。故其脉沉。女胎得阴气多。胎滑阴气多。则母之阴不足。阳有余矣。阳有余。阴不足。故其脉浮。亦犹故为男。阴多于阳。且阴外而阳内也。虽为女。阳多于阴。且阳外而阴内也。疾与滑。何以不主病。盖疾而不滑。则为阴虚火盛。滑而痰。则非病矣。尺既滑而疾。则寸之动。母非病矣。脉经辨男女法。左手沉实为男。右手浮大为女。左右手俱沉实。生二男。俱浮大生二女。又左尺脉偏大为男。右尺脉偏大为女。左右俱大生二子。)
屠呦呦女士对中医的认可,还不能让黑中医的闭嘴,原因何在? 智商,情商都有问题! 虚荣心作怪? 人来疯?标新立异? 西医当年没啥水平,西医吧也活不下去,所以来这里搞怪? 中医也确实不像四书五经那样,你不认可传统文化把四书五经读读,里面找不到一句教人学坏的话!所以,贬低传统文化的,一般不敢引用四书五经! 但中医讲究医易同源,阴阳八卦诸多学说贯彻中医,也确实需要广泛关联考证,还是那句:古人诚不欺我! 此贴也是提醒认可传统文化的朋友,不要跟着黑中医!很多原理,不是不对,是我们学的还不够。。 当然,术业有专精,随缘看。。。
转《松窗梦语》 明代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张瀚初任御史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给张瀚讲了一则乘轿见闻。说他某一天乘轿进城办事时,不巧遇上了雨。而其中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他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鞋了。王廷相最后总结说:“处世立身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所以,常常检点约束自己,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张瀚听了这些话,十分佩服王廷相的高论,终身不敢忘记。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有些人,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经不住酒绿灯红的诱惑,便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这都是因为不能事先防范而造成的恶果。 不慎而始,而祸其终,这道理谁都明白,但要做到一直“不湿”,似乎也很难。一些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会设置种种陷阱,包括利用“糖衣炮弹”来百般诱惑,让你“湿鞋”。 世界充满了诱惑,有时候,仅仅依靠人自身的意志作抵抗是不够的。由于“病毒”的无孔不人,所以必须经常性地给自己打“预防针”,并且随着“病毒”的升级而更新换代。其实,大多数人缺少的正是这种自我省察和约束的精神。让自己做到这一点,为自己的做人做事打造优良的“软装备”,就等于迈出了超越一般人的了不起的一步。
本草纲目李时珍 「时珍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反佐,即从治也。谓热在下而上有寒邪拒格,则寒药中入热药为佐,下膈之后,热气既散,寒性随发也。寒在下而上有浮火拒格,则热药中入寒药为佐,下膈之后,寒气既消,热性随发也。此寒因热用,热因寒用之妙也。温凉仿此。
道的全息图谱:易学,医学,DNA。。。 医易同源, 貌似是讲阴阳五行三才八卦的对应关系,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宏观的互相对应,微观也离不开阴阳五行三才八卦的对应,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而DNA基因片段, 成对出现,符合一阴一阳谓之道! 一个微尘般的基因片段最终长成,功能齐备完整的一个人, 一颗米粒般树种,最终长成叶花果俱全的参天大树! 世界,大自然,动植物,蝴蝶煽动翅膀,大海狂风巨浪。。。 远之诸物,与近之诸身。 宏大宇宙,与米粒微尘。 都不离阴阳五行三才八卦之道! 我们是一体的,所以距离不是障碍,所以时间不是障碍。。。 只有我们的自心,到底是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和光同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善利万物!? 还是,外求物质享乐,无限追逐迷失自我? 从善如登,虽有艰辛,终见曙光! 从而如崩,虽有享乐,倍苦相还! 善,虽有大伪仍有正道可循! 恶,虽有直心终究恶报难逃! 正道沧桑,天网恢恢!
怀孕之人,中医可以诊断出喜脉! 这个不需要公认。。。 靠的是什么原理?
刮痧针灸足疗等等疗效路人皆知 否定中医者,皆是孤陋寡闻之人。 当然你不愿听这种判断,但,可惜你们就是!
佛弟子,需要做的很多吧? http://tieba.baidu.com/p/7803189032?share=9105&fr=sharewise&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23.0.2&st=1650401848&is_video=true&unique=1B3FA3B5E7716F96517E3D081C54B5BE
虽然或许是个别案例,但是我们需要设立有效的救助站! http://tieba.baidu.com/p/7803189032?share=9105&fr=sharewise&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23.0.2&st=1650401848&is_video=true&unique=1B3FA3B5E7716F96517E3D081C54B5BE
什么叫医易同源? 请教一下
儒家之开示悟入:外相以文表道德,内相以情感天心! 佛家讲佛法的开示悟入,其实此四字也可为儒家所用,毫无违和之感,概因同为心学之道,悲悯之道,智慧之道哉! 跳出争论,走向圣人文章事业! 蒙学经典,还需青出于蓝! 单纯的道德文章,漫长甚至艰辛的修行之路,文字相必然是枯燥的。 所以,圣人更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乃至周易占筮乃至射御,让我们在修心之路上,恬淡自娱张弛有度。。。 虽说道阻且长,其实以心传心者,慈悲智慧终有所得。 如果我们在外相耽搁时间太长,则必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庄子有《人间世》中夫子提及如何端坐问心坐忘修心,可为参考。甚或专持佛珠,一心不乱,一缘专注,天台止观四禅八定,历代文人也是多有实践! 周易无疑也是孔夫子最后推荐给我们的圣道之学! 系辞云: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自己写感觉,颇为艰涩,才情不够之故,一旦引用圣人语,则日月齐光心意通透。。。 所以,不揣浅陋以抛砖之文,引夫子金声玉振之语。。。
克己复礼,才能提现,君子上达! 反之,则是小人下达! 温良恭俭让,给辩论对方起码的尊重,所谓正心诚意哉?。。。 此时就是知行合一! 所以说,古之人学问是为己(提高自身境界),今之人学问是为他(用来攻击对方)。。。 儒家其实与道家佛家同宗同源的地方就在于, 唯此一心,光明炯耀,万般变化,还归己心! 世事变幻,还没看够?还没看淡,还没放下? 那我们自己又在什么位置?什么境界?什么修行呢? 要到什么时候,从心所欲不逾矩呢?! 追求圣贤之道者是必然极其孤独的,因为圣者如今只留下文字! 追求圣贤之道者也必然是幸福的,因为手把圣贤书,天天与圣者谈玄论道! 每天意识到是在追求往圣绝学,与夫子一般不知老之将至,而又不堕庄夫子所谓有涯无涯之殆! 幸哉快哉?幸哉快哉!
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是该复古还是放任 就目前直观感受,沉迷于电子科技带来的放纵不羁是普遍深远的,结果就是一大批一大批不负责任的人纵欲者! 既不负责任,又放纵欲望?!结果可能是文化进步吗? 当然,就商业化带来的生活压力巨大,劳动用工方面的压榨,我们也要看到情有可原的地方! 单就文化本身来说,所谓首孝弟次谨信有余力乃学文,是有道理的!温良恭俭让学不好,张口闭口的国骂的人,有辱斯文是必然,当然,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都存在,也会一直存在下去! 但真小人有什么应该提倡的?!梁山好汉的状态,快意恩仇一时痛快,害人害己遗祸子孙也是必然! 道德本就是内修己身,内修不就是管自己的欲望吗?慎独不就是一种灭人欲吗? 灭人欲存天理,只是一个方向,谁能灭得了人欲?只是个度的把握而已! 所谓非礼勿动,何为非礼?伦常道德即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源于此,广而弘之! 人非圣贤,岂能人欲全灭? 不外乎慎独观心,同时体解圣贤的无私无我悲天悯人之天道情怀,罢了。。 君子难做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探讨一下,欧美的神学状况 在没见到带着翅膀的人出现之前, 西方的现代科技是不是早就已经把西方的神学屠戮殆尽了呢?! 大科学家们晚年投入到神秘主义里做研究,就是意识到了人类道德心灵当年出现了极大的危机,想做出挽救自己和他人的一种努力吧! 事实是,黄赌毒安乐死同性婚姻逐渐全面合法化等等这些,不就是人伦丧尽人将不人么?! 所以,别羡慕他们那种状态,西方科学崇尚的实用主义和高度商业化,穷奢极欲的高福利等等,加速了他们堕落的进程! 人将弗人,那所谓的文明,可能只是个三五百年的自毁程序罢了! 或许夸张悲观了点,警醒一下吧!
朱熹的敬斋箴 君子之心, 常存敬畏百。 ——朱熹《中庸注》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古语有云: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 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康德说: “有两种东西, 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 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 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老子云: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中医,和道德经以及周易都是一脉相承的 也就是说,中医与儒道两家,以及佛家,有着很深的根源!虽然佛家是后来的,但一些经典里也有谈及人的身心健康与四时衣食起居的关系,阿含经,大智度论,摩诃止观,清净道论,以及金光明经都有所提及。。。与中医观点多有相似之处。。。 其实,中医近道,这方面与西医没有可比性!
中庸之道乃久者,得中者不滞(执着 )中! 中庸,不偏为中,不易为庸。 不易者何?不易不偏! 不偏者,中也! 中道者。 或默坐证心,尊德明道;(朱陆) 或心本无邪,何论正邪,(杨慈湖) 或本无所思,动静皆离(李翱) 或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或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诗经大雅)。 或存天理灭人欲,弗如欲当即理(罗钦顺), 。。。。。。。。。 总之,源远流长者,中庸之道乃久者,得中者不滞(执着 )中!
表面的,比背后的更重要! 因为大家那么忙,观感有了就赶紧忙别的去了。 而背后的,教给有空有条件的人去做! 所以,表面的其实更重要!啊🙀
法家固化阶层等级,使儒家看起来僵化苛刻! 不是为了甩锅哈, 历来儒家更比较随缘些, 不想诉诸暴力武力,法家和兵家则不然! 他们喜欢,不服就战! 似乎所有人都喜欢这么快意恩仇了。。。 妇人之仁,儒家还是比较认同的,当然儒家会加入自己的正心诚意在其中,去考量。。。
拆了个黑莓板板,原来是跨电池的透明排线断了 这条跨电池的排线,哪里找得到? 累!
合理的未必合情,光这个正心诚意儒家就精研了五千年! 推荐各位看看章太炎先生的国学概论! 东方的情理和西方的情理差别很大,或许是因为我们最早就是统一的大国家大民族,所以群体意识中认同一个大同的概念,这种意识历史悠长不断巩固,结果在各方面都有别与西方! 西方的情理,也因为他们排他性严重,小国状态历史悠久些,群体意识中小国概念不断被巩固。 还有个问题就是,大国意识容纳小国意识和状态,而小国意识容不下大国概念,所以,小国冒犯大国是个必然现象。。。这就是西方天然的局限性吗? 另外,章太炎先生《国学概论》里点赞的古人古书都值得我们读一读!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如何不教条不僵化? 孔子才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固然不同的弟子问仁,孔子各有所答,但其中贯穿的核心原则即是亲亲,(孝悌) 唯亲亲,方能“由近及远”“由己及人”“己达而达人”(推广及人) 。。。还请问:这属,自明诚,还是自诚明?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中闹,但知看古教! 如题
清除打坐疼痛的一个方法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暗物质暗能量占宇宙比例九成六, 我们所知的明物质明能量占一成都不到。。。 现代科学发现不了,经络穴位,阴阳变化,五行元素,望闻问切等等规律! 然而这些在我们历史上有些大量的书籍记载,也有穴道铜人等等的实物。。。 那些打着科学的幌子反对中医者,似乎并不知道 ~科学也只发现了整个世界0.45%的存在,而96%的存在根本无法检测和发现! 基于这个原因,科学界实际上是很谨慎看待未知事物的!而且绝不会因为科学技术检测不到就判定他是不存在,子虚乌有!尤其是,今天整个宇宙暗物质暗能量96%都无法检测和发现! 所以,奉劝这些狂妄自大的反对中医的国人,几千年的传承,无数的前人著作,不是你们可以污蔑轻慢的。。。 无意反对西医技术,但也请不要闭门造车,对自己不了解妄加指责!
现代科技对东西方人类文明的全面破坏!!! 西方,从破解dna代码开始到今天的ai智能,人类似乎已经有了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能力!于是,敬畏不再,宗教信仰开始从根本上崩塌!所谓的伦理道德如今也成为科技前进的阻碍!对伦理的威胁,这可以从克隆技术方面看到。对道德的威胁可以思考一下AI技术普及后人类存在意义! 其实,技术就是技术,他绝不是人类文明的代表!否则,以应用的意义来定义世界,人类本就是多余的,更何况人类的伦理道德!?技术眼中更无意义!! 东方相比较而言,要好于西方,西方文明几乎没有防火墙!东方有早先就有的心灵学说和成果。以中土为例,儒释道三家根深蒂固,只在今天才稍显疲态。。。 当然迷信科学者,不以为然,我想你别觉得这样就是你们这种态度和观点,也就是他们那些愚蠢的追名逐利者才会轻视东方文明,科学界其实从弦理论,量子科技的深入要就开始就全面开始重新认识东方的心灵学说和实践了。。。
圣贤智慧从何而来? 庄子的《人间世》中,孔夫子教导颜回如何提升自己的方法。。。 独坐观心 。。。。这是对非常纯正的颜回的教导! 我们从中也能找到方法。。。
乌合之众,何去何从? 小人貌似欣欣向荣,实则乌合之众岌岌可危? 君子之道,也无风雨也无晴,日日与圣贤寤语,恬淡自娱。
转发个书法作品,还能被删?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曾国藩 曾国藩劝他在前线带兵打仗的弟弟时,是这么讲的: “强自禁制,降伏此心。” 你要摁住自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释氏谓之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 佛家讲的降龙伏虎,龙虎都是肝火。“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破,亦不仅余与弟为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古今多少豪杰,都会遇上欲望这一关,不只是我跟你是这样,怎么办呢? “稍稍遏抑”,不是全杀掉,全杀掉可能你就没有动力干其他事了,要遏制,不能让它过分强烈。“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这个龙虎,就是欲望以及得不到满足产生的愤怒。 “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佛家跟儒家的道理、三观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但是遏制与节制这种血气、这种欲望和愤怒,有共通的地方。 这是曾国藩的想法。“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它们共同的地方就是不能让自己心中的大毛怪—— 我经常把心中的欲望、愤怒比喻成一个大毛怪——伤害自己的身心。然后,曾国藩话锋一转:“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 你摁住欲望的时候,又不能把自己变成没有血性的人,“倔强”这两个字要保持住,不能让它没有。“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你想成名、立功,“倔强”这两个字都必须在其中。 把欲望、愤怒都摁下去了,就会变得很弱,很可能变成一只“弱鸡”,什么事都做不了。“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好处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曾国藩用了两个词,“至刚”“贞固”,就是特别坚固的意思。 你是我的好兄弟,你的长处在于你倔强,能够坚持你的志向,如果能够把欲望去掉、把怒气控制住,那你每天的进步就没有边界了。 这句话虽然长,核心其实只有两点: 一是节制欲望,不要向外袒露; 二是自立自强,强在内心
一缘专注,入门功课之一 一串念珠在手, 万缘放下,数念珠。。。 以口诵佛号,数念珠。。。 专注佛号,观想佛在头顶,数念珠。。。 身口意合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续。。。 功课的前发心殊胜和后面回向殊胜要重视! 这个吧乱七八糟的,看来都没好好做做,简单功课啊! 试试吧,会有收获的! 阿弥陀佛,愿吉祥!
人体经络真实存在,科学技术检测不到,谁先进谁高级呢? 反对中医的,还是再反思一下
儒家之心,虽似空谈必有所得! 圣贤之道到底是什么? 忠恕之道? 中庸之道? 君子之道? 仁义之道? 伦常之道? 欢迎补充。。。 或许表现上是孔夫子表述的那句: 从心所欲不逾矩! 但此时之心,和少年之心,青年之心,中年之心,肯定还是区别很大的!(夫子从小异于常人,七十始成定是他的谦虚之语!)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夫子那颗不逾矩的心又是什么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圣人孩之,那颗心又是什么样的心呢?
孟夫子的一段,有关恻隐之心,有关妇人之仁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孟子认为,我们看见小孩将要掉入井中而施救,并不因为和他的父母有交情,也不是为了博取声誉救人,而是因为内心“善”的本质自然流露而救人。
反对中医的,大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人物小传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50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举世闻名;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 2020年12月30日,是屠呦呦90岁生日。她收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揭牌。她毕生只致力于一件事——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发,如今依然潜心于此…… “我学了医,不仅可以远离病痛,还能救治更多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注定她与青蒿一生结缘。 1930年12月,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诗经,男楚辞”是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取名习惯,屠呦呦父亲从《诗经·小雅》中撷取“呦呦”二字。父亲又对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他未曾料到,这株“小草”,改变了她的命运。 屠呦呦的求学之路曾被一次疾病中断。16岁时,她不幸染上肺结核,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才康复。这次经历,让她对医药学产生了兴趣。“我学了医,不仅可以远离病痛,还能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从此,屠呦呦决定向医而行……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选择了冷门专业——生药学。多年以后,屠呦呦说,这是她最明智的选择。 1955年大学毕业后,屠呦呦被分配至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参加工作4年后,屠呦呦成为原卫生部组织的“中医研究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第三期”学员,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发现青蒿素的灵感也由此孕育。 培训之余,她常到药材公司去,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和炮制技术。药材真伪、质量鉴别、炮制方法等,她都认真学、跟着做。这些平日的积累,为她日后从事抗疟项目打下了扎实基础。 “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年7月,北京东直门医院住进了一批特殊的“病人”,包括屠呦呦在内的科研人员,要当“小白鼠”试药。屠呦呦毫不犹豫地说,“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这段故事,还要从“523”项目说起。 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突然接到紧急任务: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与全国60家科研单位、500余名科研人员一起,研发抗疟新药。项目就以1967年5月23日开会日期命名,遂为“523”项目。 最初阶段,研究院安排屠呦呦一个人工作。她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收集整理了2000多个方药,并以此为基础编撰了包含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送交“523”办公室。经过两年时间,她的团队逐渐壮大, 历经数百次失败, 屠呦呦的目光锁定中药青蒿:她们发现青蒿对小鼠疟疾的抑制率曾达到68%, 但效果不稳定…… 说起研究的艰辛,屠呦呦老伴李廷钊记忆犹新:为了寻找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屠呦呦再次重温古代医书。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几句话引起她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其一是青蒿有品种问题。中药有很多品种,青蒿到底是蒿属中的哪一种?其二,青蒿的药用部分,《肘后备急方》提到的绞汁到底绞的是哪部分?其三,青蒿采收季节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其四,最有效的提取方法是什么?”屠呦呦说。 屠呦呦反复考虑这些问题,最终选取了低沸点的乙醚提取。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编号191号的乙醚中性提取样品,对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都达到了100%。 尽管有了乙醚中性提取物,但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却发现疑似的副作用。只有确证安全后才能用于临床。疟疾有季节性,一旦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期,就要再等一年。于是,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也带动同事参与。 “虽然发现青蒿素快半个世纪了,但其深层机制还需要继续研究” 然而,青蒿素的首次临床观察出师不利。 1973年9月,在海南的第一次青蒿素片剂临床观察中,首批实验的5例恶性疟疾只有1例有效,2例有一些效果,但是疟原虫并没有被完全杀灭,另2例无效。 一连串疑问困扰着屠呦呦:不是青蒿素纯度的问题,也不是动物实验和数据的问题,难道是剂型?海南临床试验人员把片剂寄回北京,大家感觉片剂太硬,用乳钵都难以碾碎,显然崩解度问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于是,屠呦呦决定将青蒿素药物单体原粉直接装入胶囊,再一次临床试验。这次,患者在用药后平均31个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表明青蒿素胶囊疗效与实验室疗效是一致的。 从化学物质到药物的转变,青蒿素研究永无止境。1982年,屠呦呦以抗疟新药——青蒿素第一发明单位第一发明人身份,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取了发明证书及奖章。青蒿素的研制成功,为全世界饱受疟疾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全球每年有2亿多疟疾患者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疟疾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73.6万人稳步下降到2019年的40.9万人。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奖演讲台上,第一次响起清正柔婉的中国声音;屠呦呦的学术报告的标题是“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佛法独有的是什么呢?与界色界无色界是什么?禅定咋回事? 如果这些你不知道, 你肯定纠结自己的各种不自知不自制, 确实也不会太对佛法的教法和证法产生信心!
有脏字脏话的帖子,犹如贴吧吧主脸上的黄白之物 这种帖子,绝不再回复! 挂在霸主们脸上就好!
文心雕龙中,作者对孔夫子的评价! 《文心雕龙》 作者 刘勰 原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犠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的基石是什么? 肯定是占主流的一种或几种文化, 或者就是儒释道三家共同夯实的这种传承基石! 而三四百年的现代科技, 从诺贝家族事业全球兴起以后吧, 人类的终结也是毫无悬念一眼望穿! 维系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是否能给岌岌可危的现代人类更多的安全和稳定呢? 至少造成中东战火几千年的那些所谓的西方文明做不到! 西方科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能拉近时间的距离,空间的距离,让我们更深远更深刻的反观整个时空中的人类和他们的行为! 其中自有大道,自有更为正确的真知灼见!
王维禅宗之缘:佛心茹素以护生,禅悦为食趋佛道 禅宗之缘 王维的诗,以禅理诗著称。一生遍访名僧大德,与禅宗有深厚之缘。据《神会语录》载,六祖弟子神会禅师居南阳时,王维问其若修道能得解脱否?神会答:“众生本自心净,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王维惊愕:“大奇,曾闻大德,皆未有作如此说。”此最上乘,让王维叹曰:“此南阳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议!” 后来,王维受神会之托,作《六祖能禅师碑铭》。恭诚称赞六祖:“世之至人,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正人君子,和坦荡小人! 你选哪一个? 有人选正人君子吧,就会蹦出一帮正义的小人说你是伪君子! 那人家想想,也是,君子,确实是个高不可及的圣贤位置,那我当崇尚君子之道的伪君子行不行!? 那帮正义的小人,又跳出来了:不行,你应该跟我们一样,做个坦荡的小人不好吗? 可以光明正大的不知羞耻!!! 我自私怎么了!我坦荡啊! 我小人怎么了?我真性情啊! 我亲手怎么了?我我我勒个去! 看看欧美的黄赌毒安乐死同性婚姻,全面合法化!?你就知道了,即使不做人,做禽受,都是没有最亲受,只有更禽手! 跨越欧美历史,也确实曾经坚持过自己的保守,但率先突破了,道德伦理,伦常也几乎完全丧尽! 现代人,无论中外,真的幸福充实吗?还是,只是在自欺欺人的,不断向无耻之道不断堕落下去呢?!
东坡易传,虽无法与十翼相比,但对易经的推崇毫无疑问 苏轼幼时便随眉山道士张易简读书学《易》,少年时欲入山林当道士,终生与道士高人交往频繁,深晓《周易》占卜和“胎息”养生之术,并自称“铁冠道人”。 苏轼于45岁左右被贬官于黄州时开始撰写《易传》,此后不断修改,直到生命垂危之时才修改完毕。他的认知方法、执政思想深受《易经》影响,诗词文赋也因此而愈加高深玄妙! ………… 谦卦,全吉之卦! …………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此所以为“谦、亨”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此所以为“君子有终”也。不于其终观之,则争而得、谦而失者,盖有之矣。惟相要于究极,然后知谦之必胜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裒”,取也。“谦”之为名①,生于过也,物过然后知有“谦”。使物不过,则“谦”者乃其中尔。过与中相形,而“谦”之名生焉。圣人即世之所名而名之,而其实则归于中而已矣②。地过乎卑,山过乎高,故“地中有山,谦”。君子之居是也,多者取之,“谦”也;寡者益之,亦“谦”也。 【校注】 ①“谦”之为名:《苏氏易传》作“一之为名”,误。 ②归于中而已矣:《苏氏易传》作“反中而已矣”,误。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此最处下,是“谦”之过也。是道也,无所用之,用于“涉川”而已。有大难不深自屈折,则不足以致其用。“牧”者,养之以待用云尔。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雄鸣则雌应,故《易》以陰陽唱和寄之于“鸣”。“谦”之所以为“谦”者,三也:其“谦”也以劳,故闻其风、被其泽者,莫不相从于“谦”。六二,其邻也;上九,其配也;故皆和之而鸣于“谦”。而六二又以陰处内卦之中,虽微九三,其有不谦乎?故曰“鸣谦”,又曰“贞吉”。“鸣”以言其和于三,“贞”以见其出于性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劳”,功也。“谦”五陰一陽,待是而后为“谦”,其功多矣。“艮”之制在三,而三亲以“艮”下“坤”,其“谦”至矣,故曰“劳谦”。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非独以自免而已,又将以及人,是得“谦”之全者也。故《彖》曰:“君子有终。”而三亦云。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是亦九三之所致也。二近其内,有配之象,故曰“鸣”;四近其外,三之所向,故称“撝”。以柔居柔,而当三之所向,三之所撝,四之所趋也。以谦“撝谦”,孰不利者?故曰“无不利”。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直者曲之矫也,谦者骄之反也。皆非德之至也,故两直不相容,两谦不相使。九三以“劳谦”,而上下皆谦以应之,内则“鸣谦”,外则“撝谦”。其甚者则谦谦相追于无穷,相益不已。则夫所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者,将使谁为之?若夫六五则不然,以为谦乎,则所据者刚也;以为骄乎,则所处者中也;惟不可得而谓之谦,不可得而谓之骄,故五,“谦”莫不为之使也。求其所以能使此五“谦者”而无所有,故曰“不富,以其邻”;至于侵伐,而不害为“谦”,故曰“利用侵伐”。莫不为之用者,故曰“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其为“鸣谦”,一也。六二自得于心,而上六“志未得”者,以其所居非安于谦者也,特以其配之“劳谦”而强应焉。貌谦而实不至,则所服者寡矣,故虽其邑国而犹叛之。夫实虽不足,而名在于谦,则叛者不利。叛者不利,则征者利矣。王弼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动之所起,兴于利者也,故饮食必有‘讼’,‘讼’必有众起,未有居众人之所恶而为动者所害,处不竞之地而为争者所夺。是以六爻虽有失位,无应乘刚,而皆无凶、咎、悔、吝者,以谦为主也。”
孔圣人之十翼: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开始说起! 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