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bwlx bfbwlx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还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句可以力行的话“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经有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顶礼供养皈依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关注数: 1,418 粉丝数: 539 发帖数: 9,626 关注贴吧数: 218
中医很神秘吗? 为了证明中医的真实性,特举个例子看。。。 五脏对应五官,: 心(舌)肝(眼)脾(口)肺(鼻) (耳)。。。 貌似没有证明这种直接关系,但是,现代手段研究发现却是惊人的! 那天我看到有吧友说,耳朵和肾脏是同一个功能细胞分裂而成的,有看到有业内人士发表的《肾脏耳朵综合征》都谈及了,两者之间非常特别关联关系!。。。 人体从一个受精卵,长大成人,肯定有太多基因片段的不断复制演化,千般变化表现在人体各个不同器官,不同形态,不同功能。。。这些均来自一个受精卵。本来就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开始的时候,或许是一个米粒大小的存在,却具备了各种可能! 就像一个小指头大的树种子,只需要土壤阳光雨露,就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现代科技会依据他所掌握的技术说,基因片段,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运输转换光合作用等等名词解释机制原理。。。 中医呢?会告诉你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五行八卦那个受精卵也基本具足,当然还有投胎的灵魂?。。呵呵,没有谁觉得自己没有灵魂吧? 中医观察和对待世界,还是那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方位阴阳金木水火土。。。其实,有说中医是神传,套用时髦的词汇是高维生命的高维手段,把高维的物质本源生命本源,传授给比较低维的我们。。。 如何证明正确呢?部分发现,比如我上面提到的那些肾脏与耳朵的一些发现。。。 高维的技术和仪器拿不到这里来,低维的思想要跟上啊!! 单就西医来说,比如生物化学反应,在体液中,即使是不同的化学反应都是无穷无尽,所以西药的毒副作用被发现的根本原因,也是仅对有限的化学反应有所了解,对无限的其他反应没有了解所致。。。 有点啰嗦哈 致敬医学界救死扶伤者,鄙视那些恶意诋毁中医的笨蛋! 先到这里。。。文明讨论,尊重规则!
《金针秘传》之医经录要和针法秘传 <篇名>(一)《灵枢·经脉》篇 属性:此篇为医学之大本原,无论方脉针灸两家,皆不可不熟读深思,心知其意。凡人身脏腑经络,如何贯 通,如何联系,十二经之界限起止,以及分经辨症之所以然,皆历历分明,丝毫不紊。非上古之神圣,何由推 测而知。针灸家如不读此篇,非但不知辨症,且亦无从下手,真乃针灸家之金科玉律,万不可不读之大文也。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服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 尽闻其道。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 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 。。。。。。。。。 。。。?????? 属性:此赋自宋元以来,即相传不废,针灸法之全体大用,包括无遗。在针灸各歌各赋中,最关重要。各书中 亦重载有此赋,但文多不全,且无注解,于读者甚为不便。兹照古本录其全文,并加详注,以供学人之探讨。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 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第一韵专论针刺之当谨慎,不可造次,须辨经络阴阳、脏腑虚实而行补泻也。)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第二韵专明十二经脉常行之度,一日一周,自寅手太
傅青主《女科》对治恶心呕吐。。。 篇名>妊娠恶阻(三十九) 属性:妇人怀娠之后,恶心呕吐,思酸解渴,见食憎恶,困倦欲卧,人皆曰妊娠恶阻也,谁知是肝血太燥乎!夫妇人受 妊,本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然肾一受精而完娠,则肾水生胎,不暇化润于五脏;而肝为肾之子,日食母气 以舒,一日无津液之养,则肝气迫索,而肾水不能应,则肝益急,肝急则火动而逆也;肝气既逆,是以呕吐恶心之 症生焉。呕吐纵不至太甚,而其伤气则一也。气既受伤,则肝血愈耗,世人用四物汤治胎前诸症者,正以其能生肝 之血也。然补肝以生血,未为不佳,但生血而不知生气,则脾胃衰微,不胜频呕,犹恐气虚则血不易生也。 故于平 肝补血之中,加以健脾开胃之品,以生阳气,则气能生血,尤益胎气耳。或疑气逆而用补气之药,不益助其逆乎!不 知妊娠恶阻,其逆不甚,且逆是因虚而逆,非因邪而逆也。因邪而逆者,助其气则逆增;因虚而逆者,补其气则逆转。 况补气于补血之中,则阴足以制阳,又何虑其增逆乎! \x宜用顺肝益气汤。\x 人参(一两) 当归(一两,酒洗) 苏子(一两,炒,研) 白术(三钱,土炒) 茯苓(二钱) 熟地(五钱, 九蒸) 白芍(三钱,酒炒) 麦冬(三钱,去心) 熟陈皮(三分) 砂仁(一粒,炒,研) 神曲(一钱,炒)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平,三剂全愈。此方平肝则肝逆除,补肾则肝燥息,补气则血易生。凡胎病而少带恶阻 者,俱以此方投之无不安,最有益于胎妇,其功更胜于四物焉。 \x眉批∶\x方极效,但苏子一两。疑是一钱之误。然国初上元生人,禀赋最壮,或非用一两不效。今当下元,用 一钱可也,万不可用一两。 亦有肝郁气滞,胸膈膨闷,见食不恶,不能多食,虽系妊娠,而非恶阻。宜分别治之,后另有方。 \x疏肝化滞汤\x 全当归(酒洗,六钱) 杭芍(酒炒,三钱) 党参(去芦,三钱) 白扁豆(去皮,四钱) 云苓(二钱) 香 附(炒焦,二钱) 砂仁(炒研,钱半) 条芩(炒焦,八分) 神曲(炒焦,钱半) 广皮(八分) 薄荷(六分)甘草(五分) 水煎服。 \x歌括∶\x怀孕之后恶阻现,恶心呕吐渴思酸。 见食憎恶常欲卧,血分太燥病属肝。 顺肝益气参归尝,苏子术苓熟地黄。 芍麦陈砂神曲炒,连服三剂逆气降。 <目录>女科下卷\妊娠 <篇名>妊娠浮肿(四十) 属性:妊妇有至五个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遍身头面俱肿,人以为湿气使然也,谁知是脾肺气虚 乎!夫妊娠虽有按月养胎之分,其实不可拘于月数,总以健脾补肺为大纲。盖脾统血,肺主气,胎非血不荫,非气 不生,脾健则血旺而荫胎,肺清则气旺而生子。苟肺衰则气馁,气馁则不能运气于皮肤矣;脾虚则血少,血少则不 能运血于肢体矣。气与血两虚,脾与肺失职,所以饮食难消,精微不化,势必至气血下陷,不能升举,而湿邪即乘 其所虚之处,积而成浮肿症,非由脾肺之气血虚而然耶。治法当补其脾之血与肺之气,不必祛湿,而湿自无不去之理。 方用\x加减补中益气汤。\x 人参(五钱) 黄 (三钱,生用) 柴胡(一钱) 甘草(一分) 当归(三钱,酒洗) 白术(五钱,土炒) 茯苓(一两) 升麻(三分) 陈皮(三分) 水煎服。四剂即愈,十剂不再犯。夫补中益气汤之立法也,原是升提脾肺之气,似乎益气而不补血,然而血非 气不生,是补气即所以生。。。。
云林暇笔(节选) 发现一篇好文章,分享同道! 一、人道至要: 存心以仁为主,修己以敬为主,慎独以诚为主,克欲以刚为主,出语以确为主,制行以清为主,接物以恭为主,处事以义为主,容貌以壮为主,衣冠以正为主,饮食以节为主,滋味以淡为主,起居以早为主,步履以安为主,坐卧以常为主,游览以适为主,读书以勤为主,作文以精为主,穷经以理为主,观史以断为主,吟诗以情为主,立言以训为主,学术以儒为主,异端以关为主,日用以俭为主,交际以称为主,辞受以礼为主,事君以忠为主,事亲以孝为主,兄弟以让为主,子孙以教为主,妻外家以分为主,男女以别为主,宗党以睦为主,朋友以信为主,故旧以浓为主,食之以济为主,争斗以释为主,祀先以思为主,祭神以齐为主,御下以恩为主,奉上以谨为主,处常以经为主,处变以权为主,守官以廉为主,御众以恕为主,行政以德为主,教民以伦为主,断狱以哭为主,使民以时为主,税敛以薄为主,形罪以省为主,良善以旌为主,奸宄以惩为主,民财以惜为主,民力以宽为主,田上以垦为主,蚕桑以植为主,城廓以完为主, 以宁为主,盗贼以息为主,流移以还为主,兵甲以缮为主,士卒以练为主,马政以孳为主,盐铁以均为主,商贾以通为主,交易以平为主,器皿以备为主,材木以储为主,鱼鳖以蕃为主,鸡豕以育为主,桥梁以葺为主,道路以平为主,关市以积为主,河漕以疏为主,边塞以防为主,夷犯以霸为主。 一、间评世病: 常见人家子弟,在于父母之前有因分财产而怨父母不均者,有听妒妻言而怨父母不慈者,有摭实己过而怨父母不道者,有放肆奢侈而怨父母拘管者,有饮酒嫖赌而怨父母钤束者,有私其妻而罔顾父母衣食者,有浓于外戚而薄于父母用度者,有兄弟执定轮养而致父母饥寒者,有父劳于耕收,母劳于井臼,夫妻闲过而还说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请医药而借言老疾难治者,有父母衰老不行扶劳而辄言应该作蛊者。若此之类,难以备述。鸣呼!父母在日,不行孝敬,视如路人,及至殁后,却乃披麻带孝,扬声号哭,请僧供佛,修斋追荐,盛张鼓乐,唱戏暖。。。。。
云林暇笔,点赞! 一、吾道中有等无行之徒,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问疾 ,唯毁前医之过,以骇患者。 设使前医用药尽是,何复他求?盖为一时,或有所偏,未能奏效,岂可概将前药为庸耶?夫医为仁道,况授受相传,原系一体同道。虽有毫末之差,彼此亦当护 。慎勿訾毁,斯不失忠浓之心也。戒之戒之! 一、人道至要: 存心以仁为主,修己以敬为主,慎独以诚为主,克欲以刚为主,出语以确为主,制行以清为主,接物以恭为主,处事以义为主,容貌以壮为主,衣冠以正为主,饮食以节为主,滋味以淡为主,起居以早为主,步履以安为主,坐卧以常为主,游览以适为主,读书以勤为主,作文以精为主,穷经以理为主,观史以断为主,吟诗以情为主,立言以训为主,学术以儒为主,异端以关为主,日用以俭为主,交际以称为主,辞受以礼为主,事君以忠为主,事亲以孝为主,兄弟以让为主,子孙以教为主,妻外家以分为主,男女以别为主,宗党以睦为主,朋友以信为主,故旧以浓为主,食之以济为主,争斗以释为主,祀先以思为主,祭神以齐为主,御下以恩为主,奉上以谨为主,处常以经为主,处变以权为主,守官以廉为主,御众以恕为主,行政以德为主,教民以伦为主,断狱以哭为主,使民以时为主,税敛以薄为主,形罪以省为主,良善以旌为主,奸宄以惩为主,民财以惜为主,民力以宽为主,田上以垦为主,蚕桑以植为主,城廓以完为主, 以宁为主,盗贼以息为主,流移以还为主,兵甲以缮为主,士卒以练为主,马政以孳为主,盐铁以均为主,商贾以通为主,交易以平为主,器皿以备为主,材木以储为主,鱼鳖以蕃为主,鸡豕以育为主,桥梁以葺为主,道路以平为主,关市以积为主,河漕以疏为主,边塞以防为主,夷犯以霸为主。 一、间评世病: 常见人家子弟,在于父母之前有因分财产而怨父母不均者,有听妒妻言而怨父母不慈者,有摭实己过而怨父母不道者,有放肆奢侈而怨父母拘管者,有饮酒嫖赌而怨父母钤束者,有私其妻而罔顾父母衣食者,有浓于外戚而薄于父母用度者,有兄弟执定轮养而致父母饥寒者,有父劳于耕收,母劳于井臼,夫妻闲过而还说父母不是者,有父母患病不请医药而借言老疾难治者,有父母衰老不行扶劳而辄言应该作蛊者。若此之类,难以备述。鸣呼!父母在日,不行孝敬,视如路人,及至殁后,却乃披麻带孝,扬声号哭,请僧供佛,修斋追荐,盛张鼓乐,唱戏暖。。。。。
万病回春,之医家十要,之病家十要, 一、医家十要: 一存仁心,乃是良箴,博施济众,惠泽斯深。 二通儒道,儒医世宝,道理贵明,群书当考。 三精脉理,宜分表里,指下既明,沉 可起。 四识病原,生死敢言,医家至此,始至专门。 五知气运,以明岁序,补泻温凉,按时处治。 六明经络,认病不错,脏腑洞然,今之扁鹊。 七识药性,立方应病,不辨温凉,恐伤性命。 八会炮制,火候详细,太过不及,安危所系。 九莫嫉妒,因人好恶,天理昭然,速当悔晤。 十匆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一、病家十要: 一择明医,于病有裨,不可不慎,生死相随。 二肯服药,诸病可却,有等愚人,自家担搁。 三宜早治,始则容易,履霜不谨,坚冰即至。 四绝空房,自然无疾,倘若犯之,神医无术。 五戒恼怒,必须省悟,怒则火起,难以救获。 六息妄想,须当静养,念虑一除,精神自爽。 七节饮食,调理有则,过则伤神,太饱难克。 八慎起居,交际当祛,稍若劳役,元气愈虚。 九莫信邪,信之则差,异端诳诱,惑乱人家。 十勿惜费,惜之何谓,请问君家,命财孰贵。 一、医家、病家通病 一、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医至家诊视后,止索一方,命人购药于市。不论药之真伪,有无炮制辄用。服之不效,不责己之非,唯责医之庸,明日遂易一医。 如是者数致使病症愈增,而医人亦惑乱,莫知其所以误也。吁!此由病家之过欤,亦医家之不明欤? 一、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医至家,不论病之轻重,乃授一二金而索一二剂,刻时奏效。否则,即复他求,朝秦暮楚。殊不知人禀有虚实,病感有浅深,且夫感冒腠理之疾;一二剂可愈。至于内伤劳痛瘵之症,岂可一二剂可愈哉?此习俗之弊,误于人者多矣,唯智者辨之。 一、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非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因其贫富
转《松窗梦语》 明代的张瀚在《松窗梦语》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张瀚初任御史的时候,有一次,他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给张瀚讲了一则乘轿见闻。说他某一天乘轿进城办事时,不巧遇上了雨。而其中一个轿夫刚好穿了双新鞋,他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此后他就再也不顾惜自己的鞋了。王廷相最后总结说:“处世立身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错误,那么以后你就再也不会有所顾忌了。所以,常常检点约束自己,是一个人必修的功课。”张瀚听了这些话,十分佩服王廷相的高论,终身不敢忘记。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是脏,两次也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有些人,起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偶然一不小心踩进“泥坑”,经不住酒绿灯红的诱惑,便从此放弃了自己的操守。这都是因为不能事先防范而造成的恶果。 不慎而始,而祸其终,这道理谁都明白,但要做到一直“不湿”,似乎也很难。一些人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会设置种种陷阱,包括利用“糖衣炮弹”来百般诱惑,让你“湿鞋”。 世界充满了诱惑,有时候,仅仅依靠人自身的意志作抵抗是不够的。由于“病毒”的无孔不人,所以必须经常性地给自己打“预防针”,并且随着“病毒”的升级而更新换代。其实,大多数人缺少的正是这种自我省察和约束的精神。让自己做到这一点,为自己的做人做事打造优良的“软装备”,就等于迈出了超越一般人的了不起的一步。
儒家之开示悟入:外相以文表道德,内相以情感天心! 佛家讲佛法的开示悟入,其实此四字也可为儒家所用,毫无违和之感,概因同为心学之道,悲悯之道,智慧之道哉! 跳出争论,走向圣人文章事业! 蒙学经典,还需青出于蓝! 单纯的道德文章,漫长甚至艰辛的修行之路,文字相必然是枯燥的。 所以,圣人更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乃至周易占筮乃至射御,让我们在修心之路上,恬淡自娱张弛有度。。。 虽说道阻且长,其实以心传心者,慈悲智慧终有所得。 如果我们在外相耽搁时间太长,则必然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庄子有《人间世》中夫子提及如何端坐问心坐忘修心,可为参考。甚或专持佛珠,一心不乱,一缘专注,天台止观四禅八定,历代文人也是多有实践! 周易无疑也是孔夫子最后推荐给我们的圣道之学! 系辞云: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自己写感觉,颇为艰涩,才情不够之故,一旦引用圣人语,则日月齐光心意通透。。。 所以,不揣浅陋以抛砖之文,引夫子金声玉振之语。。。
“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曾国藩 曾国藩劝他在前线带兵打仗的弟弟时,是这么讲的: “强自禁制,降伏此心。” 你要摁住自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释氏谓之降龙伏虎,龙即相火也,虎即肝气也。” 佛家讲的降龙伏虎,龙虎都是肝火。“多少英雄豪杰打此两关不破,亦不仅余与弟为然,要在稍稍遏抑,不令过炽”,古今多少豪杰,都会遇上欲望这一关,不只是我跟你是这样,怎么办呢? “稍稍遏抑”,不是全杀掉,全杀掉可能你就没有动力干其他事了,要遏制,不能让它过分强烈。“古圣所谓窒欲,即降龙也;所谓惩忿,即伏虎也”,这个龙虎,就是欲望以及得不到满足产生的愤怒。 “释儒之道不同,而其节制血气未尝不同”,佛家跟儒家的道理、三观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但是遏制与节制这种血气、这种欲望和愤怒,有共通的地方。 这是曾国藩的想法。“总不使吾之嗜欲戕害吾之躯命而已”,它们共同的地方就是不能让自己心中的大毛怪—— 我经常把心中的欲望、愤怒比喻成一个大毛怪——伤害自己的身心。然后,曾国藩话锋一转:“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 你摁住欲望的时候,又不能把自己变成没有血性的人,“倔强”这两个字要保持住,不能让它没有。“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你想成名、立功,“倔强”这两个字都必须在其中。 把欲望、愤怒都摁下去了,就会变得很弱,很可能变成一只“弱鸡”,什么事都做不了。“孟子所谓至刚,孔子所谓贞固,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吾兄弟好处正在倔强。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曾国藩用了两个词,“至刚”“贞固”,就是特别坚固的意思。 你是我的好兄弟,你的长处在于你倔强,能够坚持你的志向,如果能够把欲望去掉、把怒气控制住,那你每天的进步就没有边界了。 这句话虽然长,核心其实只有两点: 一是节制欲望,不要向外袒露; 二是自立自强,强在内心
反对中医的,大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人物小传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50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举世闻名;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7年,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 2020年12月30日,是屠呦呦90岁生日。她收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屠呦呦研究员工作室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揭牌。她毕生只致力于一件事——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研发,如今依然潜心于此…… “我学了医,不仅可以远离病痛,还能救治更多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注定她与青蒿一生结缘。 1930年12月,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诗经,男楚辞”是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取名习惯,屠呦呦父亲从《诗经·小雅》中撷取“呦呦”二字。父亲又对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他未曾料到,这株“小草”,改变了她的命运。 屠呦呦的求学之路曾被一次疾病中断。16岁时,她不幸染上肺结核,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才康复。这次经历,让她对医药学产生了兴趣。“我学了医,不仅可以远离病痛,还能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从此,屠呦呦决定向医而行……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选择了冷门专业——生药学。多年以后,屠呦呦说,这是她最明智的选择。 1955年大学毕业后,屠呦呦被分配至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参加工作4年后,屠呦呦成为原卫生部组织的“中医研究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第三期”学员,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发现青蒿素的灵感也由此孕育。 培训之余,她常到药材公司去,向老药工学习中药鉴别和炮制技术。药材真伪、质量鉴别、炮制方法等,她都认真学、跟着做。这些平日的积累,为她日后从事抗疟项目打下了扎实基础。 “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年7月,北京东直门医院住进了一批特殊的“病人”,包括屠呦呦在内的科研人员,要当“小白鼠”试药。屠呦呦毫不犹豫地说,“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这段故事,还要从“523”项目说起。 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突然接到紧急任务:以课题组组长的身份,与全国60家科研单位、500余名科研人员一起,研发抗疟新药。项目就以1967年5月23日开会日期命名,遂为“523”项目。 最初阶段,研究院安排屠呦呦一个人工作。她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收集整理了2000多个方药,并以此为基础编撰了包含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送交“523”办公室。经过两年时间,她的团队逐渐壮大, 历经数百次失败, 屠呦呦的目光锁定中药青蒿:她们发现青蒿对小鼠疟疾的抑制率曾达到68%, 但效果不稳定…… 说起研究的艰辛,屠呦呦老伴李廷钊记忆犹新:为了寻找效果不稳定的原因,屠呦呦再次重温古代医书。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几句话引起她注意:“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其一是青蒿有品种问题。中药有很多品种,青蒿到底是蒿属中的哪一种?其二,青蒿的药用部分,《肘后备急方》提到的绞汁到底绞的是哪部分?其三,青蒿采收季节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其四,最有效的提取方法是什么?”屠呦呦说。 屠呦呦反复考虑这些问题,最终选取了低沸点的乙醚提取。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编号191号的乙醚中性提取样品,对鼠疟和猴疟的抑制率都达到了100%。 尽管有了乙醚中性提取物,但在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却发现疑似的副作用。只有确证安全后才能用于临床。疟疾有季节性,一旦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期,就要再等一年。于是,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也带动同事参与。 “虽然发现青蒿素快半个世纪了,但其深层机制还需要继续研究” 然而,青蒿素的首次临床观察出师不利。 1973年9月,在海南的第一次青蒿素片剂临床观察中,首批实验的5例恶性疟疾只有1例有效,2例有一些效果,但是疟原虫并没有被完全杀灭,另2例无效。 一连串疑问困扰着屠呦呦:不是青蒿素纯度的问题,也不是动物实验和数据的问题,难道是剂型?海南临床试验人员把片剂寄回北京,大家感觉片剂太硬,用乳钵都难以碾碎,显然崩解度问题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于是,屠呦呦决定将青蒿素药物单体原粉直接装入胶囊,再一次临床试验。这次,患者在用药后平均31个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表明青蒿素胶囊疗效与实验室疗效是一致的。 从化学物质到药物的转变,青蒿素研究永无止境。1982年,屠呦呦以抗疟新药——青蒿素第一发明单位第一发明人身份,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领取了发明证书及奖章。青蒿素的研制成功,为全世界饱受疟疾困扰的患者带来福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现在全球每年有2亿多疟疾患者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疟疾死亡人数从2000年的73.6万人稳步下降到2019年的40.9万人。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奖演讲台上,第一次响起清正柔婉的中国声音;屠呦呦的学术报告的标题是“青蒿素——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文心雕龙中,作者对孔夫子的评价! 《文心雕龙》 作者 刘勰 原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犠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乎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玄圣,炳耀仁孝。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东坡易传,虽无法与十翼相比,但对易经的推崇毫无疑问 苏轼幼时便随眉山道士张易简读书学《易》,少年时欲入山林当道士,终生与道士高人交往频繁,深晓《周易》占卜和“胎息”养生之术,并自称“铁冠道人”。 苏轼于45岁左右被贬官于黄州时开始撰写《易传》,此后不断修改,直到生命垂危之时才修改完毕。他的认知方法、执政思想深受《易经》影响,诗词文赋也因此而愈加高深玄妙! ………… 谦卦,全吉之卦! …………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此所以为“谦、亨”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此所以为“君子有终”也。不于其终观之,则争而得、谦而失者,盖有之矣。惟相要于究极,然后知谦之必胜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裒”,取也。“谦”之为名①,生于过也,物过然后知有“谦”。使物不过,则“谦”者乃其中尔。过与中相形,而“谦”之名生焉。圣人即世之所名而名之,而其实则归于中而已矣②。地过乎卑,山过乎高,故“地中有山,谦”。君子之居是也,多者取之,“谦”也;寡者益之,亦“谦”也。 【校注】 ①“谦”之为名:《苏氏易传》作“一之为名”,误。 ②归于中而已矣:《苏氏易传》作“反中而已矣”,误。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此最处下,是“谦”之过也。是道也,无所用之,用于“涉川”而已。有大难不深自屈折,则不足以致其用。“牧”者,养之以待用云尔。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雄鸣则雌应,故《易》以陰陽唱和寄之于“鸣”。“谦”之所以为“谦”者,三也:其“谦”也以劳,故闻其风、被其泽者,莫不相从于“谦”。六二,其邻也;上九,其配也;故皆和之而鸣于“谦”。而六二又以陰处内卦之中,虽微九三,其有不谦乎?故曰“鸣谦”,又曰“贞吉”。“鸣”以言其和于三,“贞”以见其出于性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劳”,功也。“谦”五陰一陽,待是而后为“谦”,其功多矣。“艮”之制在三,而三亲以“艮”下“坤”,其“谦”至矣,故曰“劳谦”。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非独以自免而已,又将以及人,是得“谦”之全者也。故《彖》曰:“君子有终。”而三亦云。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是亦九三之所致也。二近其内,有配之象,故曰“鸣”;四近其外,三之所向,故称“撝”。以柔居柔,而当三之所向,三之所撝,四之所趋也。以谦“撝谦”,孰不利者?故曰“无不利”。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直者曲之矫也,谦者骄之反也。皆非德之至也,故两直不相容,两谦不相使。九三以“劳谦”,而上下皆谦以应之,内则“鸣谦”,外则“撝谦”。其甚者则谦谦相追于无穷,相益不已。则夫所谓“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者,将使谁为之?若夫六五则不然,以为谦乎,则所据者刚也;以为骄乎,则所处者中也;惟不可得而谓之谦,不可得而谓之骄,故五,“谦”莫不为之使也。求其所以能使此五“谦者”而无所有,故曰“不富,以其邻”;至于侵伐,而不害为“谦”,故曰“利用侵伐”。莫不为之用者,故曰“无不利”。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其为“鸣谦”,一也。六二自得于心,而上六“志未得”者,以其所居非安于谦者也,特以其配之“劳谦”而强应焉。貌谦而实不至,则所服者寡矣,故虽其邑国而犹叛之。夫实虽不足,而名在于谦,则叛者不利。叛者不利,则征者利矣。王弼曰:“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动之所起,兴于利者也,故饮食必有‘讼’,‘讼’必有众起,未有居众人之所恶而为动者所害,处不竞之地而为争者所夺。是以六爻虽有失位,无应乘刚,而皆无凶、咎、悔、吝者,以谦为主也。”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