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许昌一秀才 魏都许昌一秀才
关注数: 157 粉丝数: 360 发帖数: 12,101 关注贴吧数: 48
全国城市竞争力排名 许昌市位列河南省第三名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蓝皮书。在2014年度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中,许昌市在全国294个城市中排名第70位。入围榜单百强的河南城市还有第19名郑州市、第62名洛阳市和第84名焦作市,许昌位列河南省第三名。 据了解,《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由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等联合推出,是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年度报告,对各级政府、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许昌位于中原之中,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结构合理,民营经济发达,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板块之一。2014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矛盾交织叠加的严峻形势,我市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强化一个保证、把握一个核心、实现六个提升”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五型许昌”建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经济发展保持了好的态势、趋势和气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108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工业增加值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特别是2014年许昌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亮点。
王树山会见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强芳一行 4月20日下午,市委书记王树山会见了来许考察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会长桂强芳一行,就推进合作进行了交流探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熊广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石迎军会见时在座。 王树山对桂强芳会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许昌市情。他说,许昌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交通优越,生态环境宜居,产业特色鲜明,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着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特别是我们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致力打通“六路”、建设“五型许昌”,谋划实施了一批夯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实事,发展优势不断彰显,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已经步入向上向善、向好向快、向富向强的历史最好发展时期之一。 王树山说,站在“十三五”新的发展起点上,许昌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和动力支撑,全市上下正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迈步新征程。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桂会长一行的到来,给我们的发展送来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专业化学术研究机构,在提供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城市品牌打造、城市规划设计等服务方面有着很好的口碑和声誉。希望桂会长一行在许昌期间多走走、多看看,对城市发展多把脉、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通过加强和深化合作,借助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的智力优势与平台,助推许昌的城市发展、城市品牌打造、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使许昌的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具竞争力。 桂强芳表示,通过在许昌考察,看到了一个山清水秀、管理有序、产业优势突出、政府高效诚信、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城市,研究会对许昌的明天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愿以自身研究团队的智慧,对许昌的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核心竞争优势进行专门课题研究;也希望能够通过加强合作,借助研究会的资源和优势,助力许昌开展对外宣传推介、打造城市品牌、推进招商引资,进一步提升许昌的城市竞争力。 在许考察期间,桂强芳一行考察了我市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和水系建设等情况。
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 许昌连续四年获得小组第一 4月18日,记者从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刚刚结束的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中,许昌市再创佳绩,连续4年获得小组第一。经打分排序,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2016年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活动第四小组中获得第一名,市商务中心区获得第三名。 据了解,此次观摩共分四组,分赴全省18个省辖市开展的观摩点评,第四小组主要观摩点评南阳、平顶山、漯河、许昌4个省辖市。 会议对2015年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先进市县、产业集聚区发展和服务业“两区”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宣读了2015年度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考核晋级结果。其中,许昌市获得“2015年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省辖市”荣誉称号,长葛市产业集聚区获得“2015年度河南省10强产业集聚区”荣誉称号并晋升为三星级产业集聚区,魏都区特色商业区获得“2015年度河南省10强服务业‘两区’”荣誉称号并晋升为三星级服务业“两区”。此外,许昌魏都产业集聚区、长葛市大周再生金属循环产业集聚区、襄城县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全部为星级产业集聚区。禹州市特色商业区、长葛市特色商业区晋升为一星级服务业“两区”。
完成投资202亿 许昌首季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重点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更是撬动经济升级的杠杆。日前,记者从许昌市发改委获悉,今年许昌市谋划实施的170个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5.1%。其中,76个续建项目正在抢抓建设进度,加快推进;94个新建项目中有38个已开工,比原计划一季度开工项目多3个。 据了解,170个重点项目包括49个工业项目、63个服务业项目、21个社会事业项目、11个农林水利项目、12个交通能源项目、14个城建重点项目(含打捆项目)。 截至3月底,工业项目年度投资目标234.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23.3%。全年计划新建项目22个,其中河南宏瑞世英车辆年产5万辆纯电动车等9个项目已开工,国家纺织服装综合检测创新园等13个项目正在扎实推进前期工作;27个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其中河南森源电气节能环保型输变电设备等10个项目厂房主体已封顶,飞利浦—祺景LED照明中原联合生产基地等17个项目正在积极实施。 服务业项目年度投资目标286.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4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29.3%。全年计划新建项目31个,其中禹州市电子商务平台、开普国家电工电子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32个续建项目稳步推进,三国文化产业园、宏安商贸港等项目进展顺利。 社会事业项目年度投资目标23.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30.9%。全年计划新建项目13个,其中鄢陵县新区教育园区等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市老年综合福利大楼、新东街中小学等8个续建项目正有序推进。 农林水利项目年度投资目标22.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6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29.5%。全年计划新建项目8个,引黄入长济许调蓄工程等5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3个续建项目中,护城河环通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收尾工作,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已完成建设面积9.09万亩,占年度计划的43%,鄢陵建业绿色基地项目正在有序建设。 交通能源项目年度投资目标9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21.2%。全年计划新建项目7个,其中禹州市山地林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省道222鄢陵段公路改造工程已按时开工;许昌城乡电网提升工程、500千伏许昌西输变电工程等5个续建项目稳妥推进。 城建重点项目(含打捆项目)年度投资目标138.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0.7%。14个项目(含打捆项目)全部为计划新建项目,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在4个打捆项目中棚户区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6亿元,8个社区改造项目已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已开工976套,累计完成投资0.86亿元;城建基础设施项目(共计62个)累计完成投资9.8亿元,其中28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城建开发类项目(共计50个)累计完成投资12.2亿元,其中3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为提速重点项目建设,许昌市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截至3月底,全市94个新建重点项目共完成审批事项418项,占全部审批事项651项的64.2%,比一季度省定目标高出24.2个百分点,比市定目标高出14.2个百分点。其中,发展改革部门涉及重点项目审批事项94项,共完成项目审批(审批、核准、备案)72项,占需批数的76.3%;环境保护部门涉及重点项目审批事项94项,共完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51项,占需批数的53.8%;国土资源部门涉及重点项目审批事项186项,已完成审批143项,占需批数的76.9%;城乡规划部门涉及重点项目审批事项279项,已完成审批154项,占需批数的55.2%。(作者 胡晨)
长葛市今年首季度“吸金”116.5亿元25个项目履约率、开工率 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新签约合同项目25个,总投资116.5亿元,签约合同外资83.0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9.3亿元,占许昌市计划110亿元的44.8%,占我市计划130亿元的37.93%。 据悉,25个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均为100%。其中,亿元项目20个,总投资114.04亿元,签约合同外资8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5.39亿元。 数据显示,全市引进省外资金项目31个,累计实际到位资金34亿元,占许昌市目标任务97.28亿元的35%;引进境外资金实际到位4200万美元,占许昌市目标任务1.6436亿美元的25.6%;外贸企业实现直接进出口2865万美元,占许昌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11617万美元的25%。 第一季度,我市积极谋划推介招商项目,各乡(镇、办)、集聚区积极围绕园区、产业、企业、项目和重点区域招商,进行谋划对接。同时,精心筛选出60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招商项目汇聚成册,对外发布推介。各单位积极主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小分队走出去招商,取得了明显效果。 “目前,我市招商引资平稳推进,但仍存在各单位引进省外资金项目进展不一。下一步,将加大对乡(镇、办)报送招商项目的实地督查及通报工作,确保各乡(镇、办)在引进国内外500强、行业50强、产业基地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及新兴产业项目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完)
武国定:高标准规划开发曹魏古城 重现三国许都风采 3月31日下午,许昌市长武国定到魏都区调研曹魏古城综合开发工作。他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曹魏古城开发的重大意义,高标准实施规划开发,建立完善运作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支持政策,抓紧时间加快推进,争取早日重现三国许都历史风采。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堃,市政协副主席郑有全一同调研。市住建、规划、财政、国土等部门和魏都区负责人陪同。 武国定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鼎鑫·鑫悦广场及沿河岸线开发、中轴步行街、春秋大剧院和春秋广场地下空间开发、火车站地下广场等项目,详细了解曹魏古城开发前期工作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武国定认真听取魏都区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魏都区整体工作特别是曹魏古城综合开发前期工作成绩。他指出,曹魏古城综合开发是市委、市政府继水系建设之后作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有利于弘扬三国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打造旅游龙头基地,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项目,有利于改善老城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综合开发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许昌三国文化底蕴丰厚的资源优势,借助护城河开发改造后的有利时机,快速推进曹魏古城开发项目,争取早出形象、早现风采。 一要高标准实施规划开发。要高标准规划,严格按照曹魏风格进行整体规划,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要高标准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标准建设,从建筑规格、用料等方面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坚决杜绝粗制滥造、不伦不类;要高标准运作,坚持系统思维、综合开发,科学布局文化创意产业、步行街、名吃一条街、停车场等,着力打造整体体现曹魏风格、局部真实再现古都风貌的曹魏古城,切实增强对外吸引力,达到以开发激活旅游、以旅游带动经济的目的。 二要建立完善开发运作机制。健全完善领导机制,做到市级层面领导、区级层面负责、市直部门配合、坚持市场运作;科学确定开发模式,调动多方积极性;合理选择融资模式,积极搭建融资平台,包装上报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积极争取国开行等低息资金支持;探寻有效盈利模式,算好投资收益大账,选准育好经济增长点。 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级层面建立指挥部,统筹协调领导开发建设工作;魏都区设立工作指挥部,负责具体开发运作;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配合,明确各自责任,形成巨大合力。 四要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制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统筹考虑土地出让资金分配、原有建筑改造资金来源等事项,充分调动部门、企业、居民等各方积极性。 五要抓紧时间加快推进。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点片突破、快出形象”的原则,抓住当前基础设施建设难得机遇,抓紧推进水上乐园、春秋大剧院等关键节点部位改造,以局部突破拉动整体联动,实现“一年出形象、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目标。
鄢陵县“十二五”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夯实基础,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实施“百千万”工程,建成高标准粮田36.3万亩,被授予“全省产粮大县”、“全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955家,3家专业合作社成为“国家级示范社”。编制实施花木产业集群总体规划,德锦公司鲜切花实现出口,花艺公司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万绿公司成功上市,花艺花木产业集群获得省级命名,花木交易市场成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建业绿色基地获批“河南省高端鲜切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鄢陵蜡梅”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最高荣誉“国家级优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是提升主导,工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23.2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年均增长17.2%。金汇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调整至19.17平方公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累计入驻企业128家,纺织服饰、箱包皮具、食品饮品、装备制造“一区四园”格局加快形成,被授予全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示范集聚区”、“十快”产业集聚区,晋升“一星级产业集聚区”。三是释放潜力,旅游服务业成为发展新引擎。启动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加强花木产业集聚区旅游节点建设,丰富花博园综合服务功能,金雨玫瑰、花溪科学养老中心等一批三产项目建成投用,特色商业区成功获批,花都温泉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花木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进一步彰显,5年接待各地游客超千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省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之一。
许昌高铁西站4月开建、许昌高铁北站6月动工 在许昌想要去南京和上海一直以来都是很放不方便的事,因为没有直达上海和南京的火车,当然许昌到上海、南京的乘客很多。能拥有直达华东地区的火车,是许昌人长久以来的心愿。如今,正在建设的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以下简称郑阜铁路)和郑州至万州铁路(以下简称郑万铁路),将为许昌提供直通华东、西南的高铁通道,构筑许昌发展的新高地。 郑阜铁路过境54公里 许昌段6月开工 “郑阜铁路也常被称作郑合铁路!郑州至周口至阜阳铁路在阜阳是一条新建的铁路,与建设中的商(丘)合(肥)杭(州)铁路相交,并与之并线到达合肥。 郑阜铁路起自郑州南站,止于阜阳西站,新建线路长度约27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有郑州南站、许昌北站、鄢陵站、扶沟南站、西华站、周口东站、淮阳站、沈丘北站、界首南站、临泉站和阜阳西站 郑阜铁路途经我市境内的长葛市、许昌县和鄢陵县,过境里程约为54公里,设置许昌北站和鄢陵站两个车站。 许昌北站位于许昌县小召乡境内(农大路以南,新元大道以北,规划的新107国道附近)。车站的站房在郑合高铁线路西侧,车站规模为2台6线(含正线),到发线有效长均满足650米,设450米×12.0米×1.25米中间站台2座、8米宽旅客地道2条;车站小里程端设八字渡线,满足立折车的作业需求;大里程端设单渡线,并预留城际铁路引入条件,预留本线与城际铁路同时接发车的平行进路。同时,新建综合维修车间1处,工区设大型养路机械停放线、接触网作业车停留线、轨道车停留线各1条,内设50米×8米×1.1米货物站台1座,跨度为42米的龙门吊行走轨1处。 鄢陵站位于鄢陵县大马镇境内、G311线以南约3.5公里处,上行距离许昌北站22.3公里,下行距离扶沟南站23.836公里。该站性质为中间站,站房位于线路北侧,设侧式站台2座、8米宽旅客地道1条。 目前,郑阜铁路西华至周口段作为先期开工段已经动工,我市境内路段将于今年6月开工。 郑万铁路设车站两个,施工单位已进场 郑万铁路全长约785公里,途经我市境内的长葛市、禹州市,过境里程为59.63公里,设置长葛北站和禹州站(许昌西站)两个车站。 长葛北站位于长葛市西北的增福庙乡和长社办事处之间,距长葛市中心约5.4公里,北距郑州南站36.465公里,南距禹州站(许昌西站)21.95公里,设到发线4条(含正线2条),到发线有效长650米,设450米×12.0米×1.25米基本站台和450米×9米×1.25米侧式站台各1座、8米宽旅客地道1条。 禹州站(许昌西站)位于禹州市东南的褚河乡,北距长葛北站21.95公里,南距郏县站35.241公里,设到发线6条(含正线2条)、450米×12.0米×1.25米岛式站台2座、8米宽旅客地道1条,到发线有效长650米。同时,建横列式综合维修工区1处,设大型机械停放线1条、轨道车停放线2条。 目前,郑万铁路位于平顶山市境内的先期开工段已经动工,我市境内路段施工单位已经进场,将于今年4月展开实质性施工。 奔驰的高铁列车,改变了许昌人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整合了市场资源。逐渐形成的“川”字形高铁网络,必将和许昌海关、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一起,让许昌这座古城在对外开放的康庄大道上健康、持久地走下去。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