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都许昌一秀才 魏都许昌一秀才
关注数: 157 粉丝数: 360 发帖数: 12,101 关注贴吧数: 48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许昌全国66名,仅次于郑州,全省第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5次报告》在京发布:在全国294个城市中,许昌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第66位;在全省位居郑州之后,排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我市综合经济竞争力首次居全省第二位。 这不是许昌第一次交出优异的发展“成绩单”。2016年,我市经济总量达到2353.1亿元,位居全省第四;以8.8%的GDP增速排全省第一位;是全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省辖市”第一名。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9.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数字见证速度,数字彰显质量。许昌综合经济竞争力为什么能够成为全省亚军?经济座次的变化有着什么样的内涵,又显现出什么样的城市特色? 【数据发布】 许昌综合经济竞争力全省第二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5次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联合发布,被誉为“过去一年最权威的成绩单”。 据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工作人员赵明强介绍,《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5次报告》发布之前,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深入调研,对2016年中国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最终出炉的报告中,许昌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全国第六十六位;在全省位居郑州之后,排第二位。 此前一年,许昌市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294个城市中排第七十位,在省内位居第三。两相对比,许昌的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前移了4个位次,在省内前移了1个位次。许昌综合经济竞争力首次居全省第二位。 “论经济总量,许昌排全省第四位。但是,论综合经济竞争力,许昌一下子排全省第二位,这说明综合经济竞争力评比,不仅注重‘量’,更注重‘质’;说明许昌经济在发展中不仅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升,走出了一条结构更优、效益更佳、活力更足的发展路子。” 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建国认为,排名的提升只是一个数字的变化,其背后则彰显许昌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正确的发展路径选择。 【探因之一】 转型发展态势良好 作为人口小市,许昌综合经济竞争力能够排全省第二位,有什么样的秘诀? 注重转型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质量效益提升、经济发展动能增强。这是许昌经济强劲发力的一个支撑点。 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普遍性挑战,而许昌同样正经历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主导的后工业化时代的重大转变。从GDP增速全省第一,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省,许昌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转型攻坚的步伐不断加快。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我市企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全市装备制造业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首次超过20%。 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家,总数达到1718家;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企业198家,总数达到194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达到80家。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同比增加48个,服务业投资增长在50%以上,服务业12个行业中8个行业增速超过30%。 由于转型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在今年4月举行的全省重点项目暨转型发展攻坚集中观摩活动中,我市不仅名列小组第一,而且是唯一集中观摩的省辖市。 【探因之二】 开放带动活力十足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立足于早、打主动仗的要求,持续拉高标杆,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推动了经济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我市以重大项目推进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市确定的1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0.1%;71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3.7%;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76.4亿元。 狠抓开放招商。我市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设立了18个工作联络处,坚持每季度都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组织招商活动,今年共签约项目128个,落地开工116个,实际到位资金293亿元。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2016年,我市经济发展环境指数、行政环境指数、法治环境指数均位居全省第一。 产品“卖全球”,许继集团在“一带一路”上不断攻城拔寨,中亚、东南亚、非洲甚至西欧、北美的电网,都留下“许继智造”的烙印;产业“壮筋骨”,全省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不锈钢冷轧生产线——晟丰科技不锈钢冷轧项目建成投产,可新增年销售收入80亿元,新增利税15亿元 ……许昌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01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122.96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其中出口额达到113.94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 捷报频传、态势喜人,源于我市发展导向的科学性、前瞻性。今年以来, 【探因之三】 民营经济风生水起 森源集团的开关柜、断路器、接地开关等五类电气产品搭乘郑欧国际班列,行程上万公里,来到荷兰东部城市阿纳姆,接受国际电工行业最权威的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荷兰KEMA实验室的技术测试。 最终,森源集团的五类产品全部顺利通过容量、开断、机械寿命等几近严苛的试验,获得了荷兰KEMA实验室出具的最高级别认证证书。这一认证结果,使“森源”的电气产品获得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开了先河。如今,森源集团已成长为拥有26家子公司、员工上万人的电气制造行业“领跑者”,2016年销售收入达到305亿元,发展增速高达31%。 从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企业发轫,许昌民营经济经历20世纪90年代的改制、壮大,再到21世纪的快速发展,在不断“蝶变”中形成了活力与魅力兼具的“许昌现象”,既成长起以森源集团、黄河集团、众品公司、瑞贝卡公司等为龙头的“顶天立地”者,又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 如今,许昌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80%,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5家,4家入围“中国民营经济500强”,占全省的1/3;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156.65万人,占全市就业人数比重超过70%,其中民营工业吸纳就业人员占全部工业就业人员的90%。上半年,全市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2.1万户,增长11%,新增民营企业5191家;创业指数和企业活跃度位居全省第二。 我市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以政策支持、环境优化,让民营经济发展如虎添翼。全市百亿元以上的民营企业都有至少10亿元的投资项目,发展后劲十足。 新闻连连看 上半年,我市多项经济指标领跑全省 今年上半年,我市GDP完成1182.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9.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063.6亿元,增长13.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9.5%,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工业用电量增长20.1%,居全省第二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2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39.4亿元,同比增长11.2%,总量居全省第五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1亿元,增长12.5%,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时代背景下,许昌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喜人态势。
绿地集团510亿投资许昌,涉及双子塔,特色小镇,机许快轨 观点地产网讯:5月10日,绿地集团宣布,其与河南省许昌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将合作快轨PPP项目、特色小镇等多个项目,涉及资金超过510亿。 绿地表示,机许城市快轨PPP项目以许昌东站为起点,许昌境内沿魏武大道向北敷设,覆盖8个产业集聚区,项目全长约60公里,其中许昌境内约35公里,设11站,总投资额约110亿元。 特色小镇方面,双方将合作建安区北方周庄项目和建安区曹寨项目两个特色小镇。其中,建安区北方周庄项目拟打造特色文旅小镇,项目位于许昌市建安区,总占地1500亩,概算总投资约72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中原水乡旅游群,院落式商业区功能板块。 曹寨项目规划范围北至规划新元大道(西段)、南至昌盛路、东至北海公园、西至灞陵路,总规划用地面积7274.55亩。 双方合作还涉及主城区商务整体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许昌市主城区东北部,包含双子塔及配套城市中央公园项目,隶属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心区,项目总占地约1919亩,计划投资约300亿元。 另外一个项目忠武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位于忠武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分为道路与管廊两部分,道路设施南起南外环北至长葛交界处全长22.17公里,项目总投资初步概算投资额合计30.09亿元。
绿地集团510亿投资许昌,设计双子塔,特色小镇,机许快轨。 观点地产网讯:5月10日,绿地集团宣布,其与河南省许昌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将合作快轨PPP项目、特色小镇等多个项目,涉及资金超过510亿。 绿地表示,机许城市快轨PPP项目以许昌东站为起点,许昌境内沿魏武大道向北敷设,覆盖8个产业集聚区,项目全长约60公里,其中许昌境内约35公里,设11站,总投资额约110亿元。 特色小镇方面,双方将合作建安区北方周庄项目和建安区曹寨项目两个特色小镇。其中,建安区北方周庄项目拟打造特色文旅小镇,项目位于许昌市建安区,总占地1500亩,概算总投资约72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中原水乡旅游群,院落式商业区功能板块。 曹寨项目规划范围北至规划新元大道(西段)、南至昌盛路、东至北海公园、西至灞陵路,总规划用地面积7274.55亩。 双方合作还涉及主城区商务整体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许昌市主城区东北部,包含双子塔及配套城市中央公园项目,隶属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心区,项目总占地约1919亩,计划投资约300亿元。 另外一个项目忠武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位于忠武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分为道路与管廊两部分,道路设施南起南外环北至长葛交界处全长22.17公里,项目总投资初步概算投资额合计30.09亿元。
绿地510亿投资许昌,双子塔,机许快轨,特色小镇 观点地产网讯:5月10日,绿地集团宣布,其与河南省许昌市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将合作快轨PPP项目、特色小镇等多个项目,涉及资金超过510亿。 绿地表示,机许城市快轨PPP项目以许昌东站为起点,许昌境内沿魏武大道向北敷设,覆盖8个产业集聚区,项目全长约60公里,其中许昌境内约35公里,设11站,总投资额约110亿元。 特色小镇方面,双方将合作建安区北方周庄项目和建安区曹寨项目两个特色小镇。其中,建安区北方周庄项目拟打造特色文旅小镇,项目位于许昌市建安区,总占地1500亩,概算总投资约72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中原水乡旅游群,院落式商业区功能板块。 曹寨项目规划范围北至规划新元大道(西段)、南至昌盛路、东至北海公园、西至灞陵路,总规划用地面积7274.55亩。 双方合作还涉及主城区商务整体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许昌市主城区东北部,包含双子塔及配套城市中央公园项目,隶属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中心区,项目总占地约1919亩,计划投资约300亿元。 另外一个项目忠武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位于忠武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分为道路与管廊两部分,道路设施南起南外环北至长葛交界处全长22.17公里,项目总投资初步概算投资额合计30.09亿元。
许昌市各市电话联系方式 单 位职 务姓 名公开手机号码许昌市信访局局 长桂勇翔18339035679许昌市信访局副 局 长桂 林17839153600许昌市信访局副 局 长韩少培17839153601许昌市信访局副 局 长高尚志17839153602许昌市信访局副 局 长许进宏17839153605许昌市禹州市市委书记王宏武18236807056许昌市禹州市市 长范晓东18236807058许昌市禹州市信访局长朱子建18236807070许昌市长葛市书 记刘胜利18864660611许昌市长葛市市 长尹俊营18864660612许昌市长葛市信访局长高红增18864660601许昌市建安区区委书记赵庚辰13733712966许昌市建安区区 长萧 楠13733659066许昌市建安区信访局局长许三保18768816218许昌市鄢陵县县委书记宁伯伟15290977168许昌市鄢陵县县 长尹二军18236801606许昌市鄢陵县信访局长王国才18337458996许昌市襄城县书 记何天立18803991859许昌市襄城县县 长李 成18803991878许昌市襄城县信访局局长杨相营15736826836许昌市魏都区区委书记张书杰13353745638许昌市魏都区区 长李朝锋15393790781许昌市魏都区信访局局长俎照虎18143996712许昌市示范区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宏伟13137891668许昌市示范区示范区管委会主任魏学斌18697390699许昌市示范区示范区信访办主任王钧涛13333992272许昌市开发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民生15939988666许昌市开发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驻深办党组书记郭宝锋18637498555许昌市开发区开发综信办主任赵玉林18937408259许昌市东城区东城区党工委书记朱发业15537492059许昌市东城区东城区管委会主任王保海15537493209许昌市东城区信访局长刘 浩15637406219
全国第二个,河南属首家,许昌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综合得分92.5分,一致通过!”4月23日,从水利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同召开的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验收会议现场传来喜讯——验收委员会全票通过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我市成为全国第二个、河南省首个通过试点验收的城市。 20世纪80年代,许昌人均水资源不足我省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0,被列为全国4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为解决缺水困局,2013年,许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谋划了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包含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内的三大水利工程。同年7月,我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建设以来,我市投资81亿元建成了9大类56项示范工程,目前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期示范项目已基本完成,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实现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 “五湖四海畔三川 两环一水润莲城” 格局已形成 “五湖”是指新开挖建设水面面积300亩左右的5个湖泊,即芙蓉湖、北海、鹿鸣湖、秋湖湿地、灞陵湖。 “四海”是指我市在河流出入城区处建设的4处大型生态林带,总面积10万亩。 “三川”是指流经市区的饮马河、清潩河和灞陵河。 “两环”是指运粮河和灞陵河环通、护城河环通并开通游船。 “一水”是指一个多源互补、蓄泄兼筹、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生态水系。 验收委员会在验收意见中说,许昌市以建设“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总体目标,理念先进、布局合理、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特色突出、示范明显。27项考核指标,我市超额完成23项,完成4项,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预期目标,符合验收条件。 许昌有哪些国家水利风景区? 白沙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禹州市西北与登封市交界处,因水库与白沙村毗邻而得名。 禹州市颍河水利风景区:颍河水利风景区依托颍河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而建设。景区内有宋钧官窑址博物馆、森林植物园,周边有神垕古镇、画圣吴道子故里、周定王陵等众多景点。湿地分布广泛,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并在逐年增加。 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城区,依托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由曹魏古城、三国文化产业园、“水韵许昌”旅游综合体三大核心项目组成,将水脉、绿脉、文脉有机融合,凸显“曹魏故都、水润莲城”的城市形象。 据悉,我省目前共有5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除我市外,还有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南阳市。验收委员会认为,许昌市以92.5分的高分通过验收,从一个缺水城市蝶变成“北方水城”,成为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典范,给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树立了榜样。 许昌摘得过哪些“国字号”名片?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12月20日,许昌市接到国家旅游局《关于命名兰州等23个城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决定》的文件,标志着许昌市正式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2006年1月,国家建设部正式发文,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据了解,我省此次仅有郑州、南阳和许昌3个省辖市获此殊荣。 国家森林城市 2007年5月10日,许昌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国家卫生城市 2009年1月3日,我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中国花木之都 2010年9月6日上午,第十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在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开幕。开幕式上,许昌市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都。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在2011年6月22日闭幕的2009年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许昌市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 2015年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综合测评成绩在全国新参评地级市中名列第四。
全国第二个,河南属首家,许昌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 “综合得分92.5分,一致通过!”4月23日,从水利部和河南省政府共同召开的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验收会议现场传来喜讯——验收委员会全票通过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我市成为全国第二个、河南省首个通过试点验收的城市。 20世纪80年代,许昌人均水资源不足我省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10,被列为全国40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为解决缺水困局,2013年,许昌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谋划了以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为引领,包含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内的三大水利工程。同年7月,我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建设以来,我市投资81亿元建成了9大类56项示范工程,目前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期示范项目已基本完成,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实现了“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 “五湖四海畔三川 两环一水润莲城” 格局已形成 “五湖”是指新开挖建设水面面积300亩左右的5个湖泊,即芙蓉湖、北海、鹿鸣湖、秋湖湿地、灞陵湖。 “四海”是指我市在河流出入城区处建设的4处大型生态林带,总面积10万亩。 “三川”是指流经市区的饮马河、清潩河和灞陵河。 “两环”是指运粮河和灞陵河环通、护城河环通并开通游船。 “一水”是指一个多源互补、蓄泄兼筹、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生态水系。 验收委员会在验收意见中说,许昌市以建设“林水相依、水文共荣、城水互动、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市为总体目标,理念先进、布局合理、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特色突出、示范明显。27项考核指标,我市超额完成23项,完成4项,全面完成了试点建设预期目标,符合验收条件。 许昌有哪些国家水利风景区? 白沙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禹州市西北与登封市交界处,因水库与白沙村毗邻而得名。 禹州市颍河水利风景区:颍河水利风景区依托颍河三座橡胶坝水利工程而建设。景区内有宋钧官窑址博物馆、森林植物园,周边有神垕古镇、画圣吴道子故里、周定王陵等众多景点。湿地分布广泛,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并在逐年增加。 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城区,依托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由曹魏古城、三国文化产业园、“水韵许昌”旅游综合体三大核心项目组成,将水脉、绿脉、文脉有机融合,凸显“曹魏故都、水润莲城”的城市形象。 据悉,我省目前共有5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除我市外,还有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南阳市。验收委员会认为,许昌市以92.5分的高分通过验收,从一个缺水城市蝶变成“北方水城”,成为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典范,给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树立了榜样。 许昌摘得过哪些“国字号”名片?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4年12月20日,许昌市接到国家旅游局《关于命名兰州等23个城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决定》的文件,标志着许昌市正式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2006年1月,国家建设部正式发文,命名我市为国家园林城市。据了解,我省此次仅有郑州、南阳和许昌3个省辖市获此殊荣。 国家森林城市 2007年5月10日,许昌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国家卫生城市 2009年1月3日,我市获得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中国花木之都 2010年9月6日上午,第十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在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开幕。开幕式上,许昌市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都。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 在2011年6月22日闭幕的2009年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预测与展望专家年会暨第五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上,许昌市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称号。 全国文明城市 2015年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综合测评成绩在全国新参评地级市中名列第四。
许昌第一季度GDP达到564.7亿,名义增速13.5% 三项第一、三项第二!我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立足于早、打主动仗,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销售面积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1位,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2位,经济发展呈现出“快、稳、好、强”的良好态势。 “快”,即主要指标增速较快。一季度,全市延续了去年较快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完成564.7亿元,增长8.6%,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261.5亿元,增长14.1%,增速居全省第1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亿元,增长28.7%,增速居全省第5位;房地产销售面积77.3万平方米,增长82.2%,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1亿元,增长16.8%,增速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8亿元,增长12.5%,增速居全省第5位。 “稳”,即农业、就业、金融形势稳定。小麦一、二类苗比例94.4%,整体苗情好于去年同期,土壤墒情适宜,小麦长势良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9万人和3.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1.8%、55%;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77.4亿元,同比多增28.5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8.8亿元,同比多增6.2亿元。 “好”,即先行指标向好。工业用电量增长18.3%,高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21.8%;企业市场形势回暖,大部分企业订单明显增加。 “强”,即发展的新动力持续增强。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增速达到24.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发展,电商交易额112.4亿元,增长27.9%;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获批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院士工作站;大众创业蓬勃发展,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0.93万户、增长25.5%,新登记市场主体资本总额192亿元、增长91.9%。【图片】
许昌市第一季度GDP达到564.7亿, 名义增长13.5 三项第一、三项第二!我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立足于早、打主动仗,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销售面积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1位,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2位,经济发展呈现出“快、稳、好、强”的良好态势。 “快”,即主要指标增速较快。一季度,全市延续了去年较快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完成564.7亿元,增长8.6%,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261.5亿元,增长14.1%,增速居全省第1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亿元,增长28.7%,增速居全省第5位;房地产销售面积77.3万平方米,增长82.2%,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1亿元,增长16.8%,增速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8亿元,增长12.5%,增速居全省第5位。 “稳”,即农业、就业、金融形势稳定。小麦一、二类苗比例94.4%,整体苗情好于去年同期,土壤墒情适宜,小麦长势良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9万人和3.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1.8%、55%;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77.4亿元,同比多增28.5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8.8亿元,同比多增6.2亿元。 “好”,即先行指标向好。工业用电量增长18.3%,高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21.8%;企业市场形势回暖,大部分企业订单明显增加。 “强”,即发展的新动力持续增强。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增速达到24.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发展,电商交易额112.4亿元,增长27.9%;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获批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院士工作站;大众创业蓬勃发展,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0.93万户、增长25.5%,新登记市场主体资本总额192亿元、增长91.9%。
许昌市第一季度生产总值达到564.7亿 名义增速13.5% 三项第一、三项第二!我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立足于早、打主动仗,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销售面积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1位,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2位,经济发展呈现出“快、稳、好、强”的良好态势。 “快”,即主要指标增速较快。一季度,全市延续了去年较快增长的态势,生产总值完成564.7亿元,增长8.6%,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居全省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261.5亿元,增长14.1%,增速居全省第1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亿元,增长28.7%,增速居全省第5位;房地产销售面积77.3万平方米,增长82.2%,增速居全省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1亿元,增长16.8%,增速居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8亿元,增长12.5%,增速居全省第5位。 “稳”,即农业、就业、金融形势稳定。小麦一、二类苗比例94.4%,整体苗情好于去年同期,土壤墒情适宜,小麦长势良好;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9万人和3.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1.8%、55%;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77.4亿元,同比多增28.5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8.8亿元,同比多增6.2亿元。 “好”,即先行指标向好。工业用电量增长18.3%,高于去年同期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21.8%;企业市场形势回暖,大部分企业订单明显增加。 “强”,即发展的新动力持续增强。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增速达到24.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发展,电商交易额112.4亿元,增长27.9%;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获批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2家院士工作站;大众创业蓬勃发展,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0.93万户、增长25.5%,新登记市场主体资本总额192亿元、增长91.9%。
许昌市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 规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4月19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9.23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首季开门红。 从整体运行情况来看,重工业依然是拉动许昌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一季度,重工业同比增速为10.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6个百分点;轻工业同比累计增速为7.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距逐渐缩小。 非公有制企业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一季度,非公有制经济同比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5.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 中小型企业增速较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速高达11.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到81.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 近八成工业行业实现同比增长。一季度,全市38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接近八成;其中18个行业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7个行业呈两位数的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速分别达到31.1%、30.4%、20.3%、20.1%。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我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比重持续提升。一季度,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7.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3.7%,增加值同比增长24.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增长31.1%、30.4%、20.3%、18.6%。 高载能行业增速缓慢。降低高载能行业生产,保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一季度,我市六大高载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1.1%。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速同比下降18.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6.8%。 重点企业科技创新拉动全市工业发展。去年我市科研开发经费支出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5家,分别是黄河集团、森源集团、众品食业、许继集团、远东传动轴。今年一季度,这5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0.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1%,现价同比增长26.6%,拉动全市现价工业总产值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森源集团将机器人技术、智能仓储与物流技术及具体产品生产工艺高度融合,打造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工厂;许继集团在特高压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黄河集团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远东传动轴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科技创新在我市工业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我市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同比增长14.1% 4月18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一季度,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1.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省排名第八,同比增长14.1%,增速全省排名第一,增速比全省平均增速(12.1%)高2个百分点。 其中,项目投资234.56亿元,同比增长12.6%;工业投资156.72亿元,同比增长4.7%;房地产开发投资26.95亿元,同比增长28.7%;民间投资232.88亿元,同比增长10.5%;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223.24亿元,同比增长15.8%。 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69亿元、156.72亿元和100.1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6.8%、4.7%和41.5%。 从行业看,采矿业投资0.94亿元,同比增长389.6%;制造业投资148.9亿元,同比增长4.8%;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6.88亿元,同比下降7.9%;批发和零售业投资10.79亿元,同比增长42.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4.19亿元,同比增长390.1%;房地产业投资44.19亿元,同比增长52.5%。 从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257.8亿元,同比增长13.6%;外商投资3.71亿元,同比增长89.3%。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投资到位资金281.62亿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国内贷款到位24.13亿元,同比下降17.9%;自筹资金到位238.38亿元,同比增长25.3%;国家预算资金到位2.47亿元,同比增长11.4%。
许昌市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 规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 4月19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9.23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一。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首季开门红。 从整体运行情况来看,重工业依然是拉动许昌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一季度,重工业同比增速为10.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6个百分点;轻工业同比累计增速为7.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距逐渐缩小。 非公有制企业拉动工业经济增长作用明显。一季度,非公有制经济同比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5.9%,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 中小型企业增速较快。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速高达11.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到81.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5个百分点。 近八成工业行业实现同比增长。一季度,全市38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接近八成;其中18个行业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7个行业呈两位数的增长,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速分别达到31.1%、30.4%、20.3%、20.1%。 从一季度数据来看,我市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比重持续提升。一季度,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7.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3.7%,增加值同比增长24.5%,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增长31.1%、30.4%、20.3%、18.6%。 高载能行业增速缓慢。降低高载能行业生产,保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一季度,我市六大高载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1.1%。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速同比下降18.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6.8%。 重点企业科技创新拉动全市工业发展。去年我市科研开发经费支出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有5家,分别是黄河集团、森源集团、众品食业、许继集团、远东传动轴。今年一季度,这5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00.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1%,现价同比增长26.6%,拉动全市现价工业总产值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森源集团将机器人技术、智能仓储与物流技术及具体产品生产工艺高度融合,打造出国内领先的数字化工厂;许继集团在特高压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黄河集团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转型升级;远东传动轴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等,科技创新在我市工业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郭冬临小品骗子说河南话地域歧视被起诉 小品《取钱》中骗子说的是河南话,西安河南籍律师以“地域歧视”、“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 骗子说河南话,河南网友感觉“躺枪” 2017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取钱》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河南话,引起网友热议。2月7日,西安一河南籍律师以“地域歧视”和“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为由提起诉讼,要求北京电视台和该小品编剧及演员,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人一元。 这个由郭冬临、孙桂田、吴江等人所表演的小品讲述的故事是:郭冬临出门帮媳妇买丝袜,在银行门口ATM机附近遇到孙桂田扮演的大妈。大妈遇到电话诈骗,郭冬临识破后为防大妈上当受骗,百般劝阻不要打钱,而大妈偏偏把好心人当坏人。两人互怼起来,爆笑台词、搞笑行为接连上演。引起网友热议的,是大妈电话响起后,电话那头的骗子操着一口河南腔。 据新浪娱乐报道,电话中骗子一口河南腔引得河南网友鸣不平。网友表示,“骗子的口音为什么是我们河南口音,我们好委屈。”“全程用的都是普通话,就骗子的声音不一样,很让人不舒服。” 小品编剧魏新为此在微博发文道歉:“作为这个小品的编剧,我向各位网友道歉,小品中的骗子说河南话和郭冬临老师无关,是我用家乡话配的音,我是山东人,老家方言接近河南,别的方言也不会说,所以引起了大家的误会,实在不好意思,向大家道歉!” “希望通过诉讼唤起对各种歧视的注意” 提起诉讼的是陕西吉尔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华山,今年39岁,祖籍河南孟津,住西安市碑林区,工作单位在雁塔区。 7日上午10时许,张华山到雁塔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提交这份起诉书。法院工作人员认为其户籍地在碑林区,未予受理。随后,张华山以邮政特快专递形式将该起诉书寄往碑林区法院立案庭。 这份起诉书所列的被告除了北京电视台,其他三名被告分别为小品编剧魏新和演员郭冬临、孙桂田。诉讼请求有三个:请求判令被告在北京卫视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连续一周;请求判令被告向所有河南人每人赔偿精神损害赔偿1元;被告承担本案诉讼费。 张华山认为,被告作品显然影射河南人是骗子的代名词,而小品的表演者也在观众笑声中,中伤了河南人。他说,河南人不断被妖魔化,挖苦河南人的“段子”更是四下流传。这种赤裸裸的地域歧视,让人不禁想问:河南人到底招谁惹谁了?小品《取钱》虽然是文艺作品,内容虚构、人物虚构,但虚构的骗子偏偏操河南口音,显然会误导社会大众将河南人普遍视为骗子,贬低河南人的整体形象,加剧社会已经存在的地域歧视。 “身为河南人,我经常遇到自己的河南人身份被人拿来调侃,甚至被明显歧视的情况。之所以要提起诉讼,也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唤起公众对各种有意、无意歧视的注意,让社会更加团结、和谐。不论是平时生活还是文学作品,都应自觉摒弃这种有意无意的歧视。”张华山说,作为文艺作品,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应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媚俗,更不能把一部分人的快乐建立在对另一部分人贬低的基础上。 北京电视台:尚不知情,“等法院立案了再说”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编剧魏新在微博道歉时,表示自己只会说接近河南话的山东老家方言后,又有山东网友站了出来说,“您觉得用自己家乡的方言就合适吗?” 张华山说:“如果说电信网络诈骗,骗子分布最多的地方并不在河南。小品中这样处理,有把所有坏事都往河南人身上摊的嫌疑。当然如果用其他方言也不合适,为什么不全用普通话?” 据了解,张华山已授权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朝泽来全权代理此案,韩朝泽律师积极回应:为支持张华山公益诉讼,打算象征性收取律师代理费1元钱,以示对律师工作的尊重。
2016年许昌GDP出炉,达到2353亿,增速全省第一! 2016许昌主要经济指标 刚刚出炉的全市各项统计指标显示,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市取得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稳居全省前列的好成绩。  1 全市GDP完成2353.1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2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3.8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1.9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同时,在全国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断崖式下降的形势下,我市民间投资实现逆势上扬,全年完成投资2078.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91.8%,同比增长14.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如此成绩,得益于我市去年以来按照“拉高标杆、做强产业、两手发力、加快发展”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1 GDP增速全省第一 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GDP完成2353.1亿元,同比增长8.8%,GDP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3.0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815.3亿元,同比增长10.7%,总量居全省第六位,增速居全省第五位。 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8∶59.0∶33.2调整为6.9∶58.4∶34.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1.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全市2016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3.8亿元,同比增长17.2%,投资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民间投资也形势喜人。在全国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市民间投资完成2078.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91.8%,同比增长14.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而且,全市百亿元以上民营企业都有至少1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后劲。 此外,工业投资1434.9亿元,同比增长33.0%,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24.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174.6亿元,同比增长15.1%; 房地产销售面积52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9%。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省第二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1.9亿元,同比增长13.8%,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二。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97.2亿元,增长15.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3.7%。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4.8亿元,同比增长6.1%。2016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97.4亿元,同比增长15.3%;各项贷款余额1464.2亿元,同比增长7.9%。 4 工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回升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78.9亿元,同比增长8.9%,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全市工业增长呈稳步加快趋势,全年增速较一季度(6.2%)、上半年(8.1%)和前三季度(8.6%)分别提高了2.7个、0.8个、0.3个百分点。 5 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2016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74.4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较一季度(2.6%)、上半年(13.2%)和三季度(15.2%)分别提高14.9个、4.3个、2.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1%,较一季度(9.4%)、上半年(37.0%)和三季度(41.2%)分别提高40.7个、13.1个、8.9个百分点。 6 工业效益指标居全省靠前位次。 2016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4.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11.8%,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亏损工业企业30家,亏损面同比降低21.1%;亏损额7.0亿元,同比下降40.4%。 高技术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增长较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71.4亿元,增长34.6%;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1194.6亿元,增长11.0%。 7 农业生产和消费品市场总体稳定 2016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84.2万吨,比上年减产2.5%,但仍是历史第二高产年。 其中,夏粮157.5万吨,秋粮126.7万吨。全市肉类总产量36.7万吨,下降6.5%;禽蛋产量17.5万吨,下降25.0%;奶类产量4.6万吨,下降32.0%。 消费品市场也总体运行平稳。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3亿元,同比增长12.3%,总量居全省第10位,增速高于
郑许城际轨道年内开通,链接郑州地铁,机场。 15日,省人大代表、许昌市发改委主任杨朝晖接受小金专访时表示,郑州机场到许昌的城际铁路已初定于年内开工。 省人大代表、中共许昌市委书记武国定则表示,今后五年,许昌市将把郑许融合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战略,着力把许昌打造成为郑州大都市区的亮丽“南大门”。记者独家获悉,即将正式印发的2017年许昌市委一号文,更是出台郑许融合的诸多实施意见。 “魏都”北进,恒心不变 许昌火车站距郑州火车站89公里,距郑州机场直线仅40公里。 郑许中间隔着县级长葛市和新郑市,比郑汴(郑州、开封)之间的距离仅多出20公里。 “卫星夜视图与区域经济关联度很大,对此便可一目了然!许昌、长葛、新郑等地产业带布局明显,郑许融城势在必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表示。 据了解,2006年,“郑汴一体化”启动之初,许昌市就主动谋划,在郑召开郑许城市一体化研讨会,专门委托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对许昌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发展定位进行研究,形成了《许昌市在中原城市群中的发展研究》报告,确定了与郑州对接发展的战略方向。 同年,许昌在没有省级税权、财政等政策支持下,还拟定了“许昌向北”(许昌至长葛)130平方公里的带状规划,毅然“与郑联动”。 而此时郑州虽重心偏“东”,但许昌却仍誓将融城进行到底。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更坚定了其决心。 近年来,许昌更持续推进郑许融合发展,许昌“十三五”规划将许港融合作为四大发展战略之一。 新一届许昌市委则把郑许融合发展提上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许昌市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依托郑州、对接空港、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深入实施许港融合战略,推进郑许一体化,主动融入大郑州都市圈。省十次党代会首次正式提出加快“郑许融合发展”,标志着郑许融合发展纳入省委决策,正式成为省之方略,让许昌人“梦想变成现实”。 次中心城市,辐射全国 早晨在鄢陵采摘的鲜切花,通过航空运输,当天就能进入日本、韩国的消费市场;通过与航空港无缝对接,冷链物流的“触角”延伸至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许昌作为河南“米”字形高铁下半部的“一竖一撇一捺”,门户枢纽作用凸显…… 大都市区次中心城市,大都市区门户枢纽,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许港产业带,临空经济基地,这些均是2017年许昌市委一号文《关于加快推进郑许融合发展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中对郑许融合的发展定位。 关于郑许融合发展,许昌市委书记武国定说,许昌将以推进郑许融合发展为主战略,以建设大都市区次中心城市为总目标,以建设许港产业带为总抓手,以强化与郑州对接为着力点,全面提升许昌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成为实力活力魅力突出的国际化城市。 据了解,到2020年,许昌与郑州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次中心城市建设进展显著,中心城市至长葛市区域聚集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万美元左右,长葛市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中心,禹州市、襄城县、鄢陵县成为特色彰显的新兴增长区域。 郑许城际铁路,初定年内开工 城市融合,交通先行。许昌地处“中原之中”, 是郑州的“南大门”,是豫南地区进入郑州的必经之地,紧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郑许一体化发展,许昌的一个着力点就是交通与郑州无缝对接。而建设城际铁路、城际之间的快速路,就是一个很好的支撑。”郑汴一体化首倡者、河南大学教授耿明斋表示。 正在建设的郑万高铁、郑合高铁在许昌境内交会,几乎实现了县县通高铁。许昌,将成为“十三五”时期河南省除郑州外高铁站最多的省辖市。 “原来有专家认为,既然京广高铁,郑万、郑合高铁都经过许昌,所以就没必要修建郑州到许昌的城际铁路。而实际上,高铁主要解决点与点城市间长距离的运输,而具有通勤功能的城际铁路和轨道交通对距离较近城市之间的关联也很有必要。”杨朝晖表示。 根据方案,郑许间的轨道交通将首先修建郑许城际铁路,远期规划与郑州的地铁对接。据悉,郑许城际将由郑州高铁南站引出,借用一段机登洛城铁后,再分支向许昌延伸。“按照省里的要求,郑许城铁将于年内开工,目前规划编制方案已完成。”杨朝晖说。 据了解,除了郑许城际铁路年内开工外,还研究推进许昌至漯河城际铁路建设,构建城际轨道交通环线。研究实施许昌东站、许昌北站、长葛南站、禹州西站、鄢陵南站和京广铁路许昌站6站轨道环线工程,实现境内铁路站台轨道交通相连接。 除此以外,还将推进许昌与郑州公共交通“一卡通”以及实施许昌东站“零距离换乘中心”提升工程。 错位发展,避免“虹吸效应” “许昌这个区位很尴尬,灯下黑,资源人口都被郑州吸走,许昌想发展还得靠自己的中心城区强大……现在修了轨道交通,资源是不是会流失更快?!”有网友边举例边说前几年格力被郑州抢走的事情边说出疑惑。 实际上,也有专家认为,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促使空间成本降低,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向经济高地聚集,产生巨大“虹吸效应”。没有特色优势的城市,资源会被吸纳至经济体量更大的城市,导致有些地区加速兴起,有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如何避免未来有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许昌市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解决问题没有捷径可走,唯独“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即做好规划部署,明确自身定位,扩大产业优势,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 正是基于此,郑许间集中分布了中原电气谷核心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魏都区产业集聚区等6个省级集聚区,集聚了电力装备、超硬材料、发制品、有色金属等7大产业集群,成为与郑州优势互补、加快发展的新的增长区域。 另外,许昌还立足许昌的水系、花木、绿化等基础,积极推进温泉小镇、国家级度假区、中国科学养老河南鄢陵示范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活居住、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健康养老“目的地”,使许昌真正成为郑州的“南花园”。 省人大代表、长葛市委书记刘胜利表示,长葛一直秉承民营经济发展理念,民营经济增速和民营工业投资都比全省平均数据高三倍左右,这本身就和郑州存在出错位发展,“今年,据阿里巴巴方面统计,长葛民众的网购量在中西部八省的县(市)中排名第一。” 据了解,目前许昌已成立由市委书记武国定亲自挂帅的郑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加强与郑州市的对接,全力推进郑许融合发展。 “我认为郑许融城不能一头热,除此以外还必须解决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市场方面的交给市场来解决,而机制的问题则需要省里出面协调或政策方面的支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刘荣增表示。 编辑丨晓妍
2016年许昌市GDP2353亿。增速全省第一 2016许昌主要经济指标 刚刚出炉的全市各项统计指标显示,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市取得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稳居全省前列的好成绩。 1 全市GDP完成2353.1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2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3.8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1.9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同时,在全国民间投资增长乏力、断崖式下降的形势下,我市民间投资实现逆势上扬,全年完成投资2078.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91.8%,同比增长14.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  如此成绩,得益于我市去年以来按照“拉高标杆、做强产业、两手发力、加快发展”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1 GDP增速全省第一 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GDP完成2353.1亿元,同比增长8.8%,GDP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63.0亿元,同比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815.3亿元,同比增长10.7%,总量居全省第六位,增速居全省第五位。 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8∶59.0∶33.2调整为6.9∶58.4∶34.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1.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 2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全市2016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3.8亿元,同比增长17.2%,投资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民间投资也形势喜人。在全国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我市民间投资完成2078.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91.8%,同比增长14.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而且,全市百亿元以上民营企业都有至少1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后劲。 此外,工业投资1434.9亿元,同比增长33.0%,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24.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174.6亿元,同比增长15.1%; 房地产销售面积52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9%。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全省第二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1.9亿元,同比增长13.8%,总量居全省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二。从收入结构看,税收收入97.2亿元,增长15.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3.7%。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4.8亿元,同比增长6.1%。2016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997.4亿元,同比增长15.3%;各项贷款余额1464.2亿元,同比增长7.9%。 4 工业生产和效益持续回升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78.9亿元,同比增长8.9%,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全市工业增长呈稳步加快趋势,全年增速较一季度(6.2%)、上半年(8.1%)和前三季度(8.6%)分别提高了2.7个、0.8个、0.3个百分点。 5 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2016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74.4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较一季度(2.6%)、上半年(13.2%)和三季度(15.2%)分别提高14.9个、4.3个、2.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1%,较一季度(9.4%)、上半年(37.0%)和三季度(41.2%)分别提高40.7个、13.1个、8.9个百分点。 6 工业效益指标居全省靠前位次。 2016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4.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位;同比增长11.8%,高于全省5.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亏损工业企业30家,亏损面同比降低21.1%;亏损额7.0亿元,同比下降40.4%。 高技术产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增长较快。高技术产业增加值71.4亿元,增长34.6%;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1194.6亿元,增长11.0%。 7 农业生产和消费品市场总体稳定 2016年,全年粮食总产量284.2万吨,比上年减产2.5%,但仍是历史第二高产年。 其中,夏粮157.5万吨,秋粮126.7万吨。全市肉类总产量36.7万吨,下降6.5%;禽蛋产量17.5万吨,下降25.0%;奶类产量4.6万吨,下降32.0%。 消费品市场也总体运行平稳。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3亿元,同比增长12.3%,总量居全省第10位,增速高于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