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月圆宜昌
天心月圆宜昌
我未登地前,愿蒙文殊恩,常忆己宿命,恒时修净戒。
关注数: 32
粉丝数: 110
发帖数: 1,040
关注贴吧数: 50
我的十多年的ID“因为所以”,在英山论坛被禁了?好多文章也看不 我的十多年的ID“因为所以”,在英山论坛被禁了?好多文章也看不到了。咋回事?
利川有华南虎 上周末到利川玩,租车。一路和司机聊天,问山上的野生动物。他说,有一次一个人捉到一只老虎。小老虎,用夹子夹住的,用铁笼子关起,让他拖去卖了。。。再问就不多说了,也许他的确不知情。他只是一个运输司机而已。。。看样子是真实的。很老实一个司机。没有必要骗我。
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道理是一样的。理由很简单,国际关系的用词 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道理是一样的。理由很简单,国际关系的用词都是人际关系的词语,思考逻辑也是一样的。
李鸿章说了,美国可以信赖,要提防俄罗斯嘛# 李鸿章说了,美国可以信赖,要提防俄罗斯嘛#
我不支持米国打叙利亚,但是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使用毒气, 我不支持米国打叙利亚,但是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使用毒气,也太卑劣了。这不是我说的。是联合国的禁止化学武器委员会判定的。这是一个专业机构,又是安理会授权的。法理充足。。。 2017年10月联合国与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叙境内化武使用情况联合调查机制就做过结论,认定叙利亚汉谢洪镇2017年4月4日的沙林袭击事件中使用的沙林,是由叙利亚政府军施放的。并向安理会提交了这一结论。 并且要注意这一调查是包括俄罗斯在内安理会全体成员一致授权的。 然而等到出结论的时候,俄罗斯代表则拒绝接受这一调查结论,并要求建立新的调查机制。
化武这事,俄美之间我支持美国,不知道吧主高抬贵手,补删我帖子 化武这事,俄美之间我支持美国,不知道吧主高抬贵手,补删我帖子。 原因是,米国和俄国的历史,米国比较清白,没有乌七八糟的编造虚假。俄国历史就乱的很。 化武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局势上,不是新鲜事。
儒家即中华。孔孟朱程老庄释道即中华。反儒者就是反中华。道理就 儒家即中华。孔孟朱程老庄释道即中华。反儒者就是反中华。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用这把尺子去测量一百年来的各种思想流派和著名人物,不必管他多大的名头,什么花花肠子,什么里格隆。凡是颠覆中华传统文化的都是坏人。 说什么精华糟粕。你给他一碗饭,你看他说不说,我吃精华,去糟粕。他不加思索就都吃了。他说精华糟粕,就是把你当成了烂苹果,心里已经否定了你。所以那些中华文化精华糟粕说的,都是心底在否我中华文化的。
王海和美军交接的空域具体是哪,经纬度有吗 媒体报道王海,都是说王海战机在领空出事,这对吗?如果美军飞机进领空,那意义不一样了。到底是领空还是近海国际空域?
用兔子称呼中国,怎么来的? 用兔子称呼中国,怎么来的?
边坝有个叫显俄的村子吗?我这有个老人在八三年去边坝援建,干活 边坝有个叫显俄的村子吗?我这有个老人在八三年去边坝援建,干活的地方就是边坝县,电站所在地的小地名叫显俄。那个小电站用以向县城供电,就叫显俄电站。附近还有个白湖和黑湖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咋样这字
求批评
自己写的。
范晓兰去哪了? 范晓兰去哪了?
初学者临颜体 求批评
毕升在老族谱找到记载了吗? 毕升,夫人李氏妙音墓。孝子:毕嘉、毕文、毕成、毕荣。孙男:毕文显、毕文斌、毕文忠
王琪老人当年的失踪株连了九个人 以下是乾县吧的帖子。怪不得此事偃旗息鼓。然原来水这么深: 当年王琪的叛逃行为使其同班9个战友受牵连,没有参战人员待遇,没有立功受奖,强烈要求王琪给其老战友及家人赔礼道歉! 受其牵连的连副指导员魏指导无立功,转业回地方,并因此得了精神疾病,强烈要求王琪赔偿魏副指导员的损失并负责其家属的生活!
以波辛山口的撤退为例——31日完全撤至达旺河北难以实现 1.说实在的,我们反复讨论王琪老人,是不是有点不礼貌?对于这样一位颠沛流离的老人,行文之前我还是略表歉意,后生无知,多有嘈杂。祝福他吧,愿他晚年安逸。 2.网络辩论已经偏离的王琪老人的主题,我感觉在辩论这个题目:元旦达旺河南岸有无我军。因为唐驳虎文的主要论据就是这个。(当然,我觉得,在河北也存在失踪问题)。现在也有人提出新论据,说新华社的战地报道,他们的撤退回到达旺是“1962年除夕傍晚”,并认为:除夕不是春节,是阳历元旦的前一天。我也是醉了。姑且不论这个“除夕”的考辩,我下面从我军撤退声明,来辨析达旺河河谷和南岸的驻军问题。 3.我12月30日的撤退声明这样说:东段,我进驻达旺河以南的部队,将于12月30日和31日,从申隔宗,略马东,江,邦噶江寺,鲁克塘,波辛山口等地,全部后撤至达旺河以北地区。逐字逐句看这段话: “将于”:说明之前撤退未开始,30日和31日是撤退开始时间。 “从”:撤退次序,自此开始。 地点:申隔宗,略马东,江,邦噶江寺,鲁克塘,波辛山口,等地。说明此几个地点在12月30日或者31日还有驻扎,计划撤退。 目标:达旺河北。 到达时间:比较含糊,30日和31日应是开始时间,因为有两个字:将,从。但是不仔细分析,把这两个时间看做是撤退完成之间,31日到达旺,也未尝不可。简化句型:31日将从波辛山口撤退至河北。两种理解都是可以的:31日开始撤,到达时间未定;31日撤退并到达。如果有个并字,就好了。 4.下面再看具体撤退地点和路线。如图。我圈的粗红,是这个几个撤退地点。最远是都波辛山口,不那么远但是山路的是鲁克塘。最南边的是略马东。 看最远的波辛山口,这是11师打大穿插,大迂回的路线。他们从鲁克塘——泽拉山口——波辛山口——南下目标邦德拉。这是一条天人之路,就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印军不是没想到我军打穿插,是觉得这种地形根据无法穿插,深沟,溪涧,原始树林,根本没有路,小股部队也许可以,大部队根本难以实现,所以派了少量士兵在关键的山口把手。但是我军做到了,师级规模的大穿插居然完成了。我讲这个进攻过程,是要讲撤退路线——原路返回是不可能的。还想受一遍苦?应该是南下德让宗,经申隔宗,西山口返回。 我们看这条撤退道路的路线:波辛山口——德让:21KM(卫星地图直线),德让——达旺:48KM,一共70KM。考虑上坡下坡因素*2:140KM。 诸位说你有什么意思乘以2 。诸位可以自行模拟计算一下,找个云南雨林路段,测量一下卫星距离,再用百度导航一下二者公路距离。 下面问题来了,姑且认为波辛山口是30日撤退的,两天能走山路150公里=300里吗?回忆录都说是步行返回的。可没有车坐。进攻时是24小时日夜爬山,饭也顾不上吃。返回时可要睡觉,吃饭,不赶夜路。这里有两个问题,烦请补充:1.该路线的穿插时间,穿插到波辛山口花了多少时间;2.步兵撤退行军的安排,约150KM需要几天完成。 5.上面以波辛山口为例论述了,波辛山口撤退两天难以完整。下面是卫星图:红线是我推测的撤退路线。 6.当然,还有两条线路可以分析:1.沿前进路线波辛山口——南下邦德拉附近——德让宗。这样轻车熟路,但是绕远了几十公里。2.沿穿插路线后退:波辛山口——则拉山口——鲁克塘。有病。即便如此回撤,也不是两天能赶回达旺的。因为我说了,进攻时日夜兼程,不吃饭不休息,那山上也没水啊。 7.大军后撤是十分复杂的事情,某些方便要难过进攻,因为进攻时军纪严格,目标单一,可以不吃不喝不睡,在暗处行动,撤退就不行。放松警惕,一窝蜂,挤作一团,容易出事,也容易被追击。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经讲过:“撤退是最困难的军事行动“。何其宗就因为越战后撤不出事,被表扬。撤退还不能连续一鼓作气,不是简单的行军,要交替掩护。随时让各路大军处于安全的防御姿态。 8.同时,30日31日江村在送俘虏,有印度红十字车辆来回。这一条山路,几路大军在撤退,加上印度的车,安排起来还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情。 9.综上所以,以30日或者31日波辛山口的撤退来讲,31日夜晚到达不了达旺河北。
论2002年两战俘与王琪之异同:战俘与间谍 很多人喜欢说2002年两战俘和王琪回国接待待遇的不同,论证王琪不受我军待见,故而是逃兵。 我来分析一下。 那二位被印度自己媒体报道,中方知道后,也协调了三年多。媒体说印度不大配合。真不知道印度怎么想的,喜欢自己关押着不放人。且沟通困难,不配合。 但身份不同:战俘与间谍。这二位按战俘身份对待,我们这边自然是军方对接,也顺畅。王琪的身份不一样,有确定的关押文书,非法入境,按间谍身份。我们这边当然不承认。 战俘比非法入境难听,但国际法律关系上,战俘比非法入境和间谍罪要简单。战俘是战场被俘,战争互杀,无论战争的正义或者非主义,互有死伤和俘获,这是战争的自然现象,无须争辩道义和是非。 非法入境和间谍罪,就复杂了。这里面涉及是非。这是我们的藏南,我们认为是我们的地盘,怎么会是非法入境呢?怎么是间谍呢?他就是走失的是别人,停战了在撤退,我们没有派间谍。 显然我军不会接间谍罪士兵的。双方对接起来会扯不清楚。 避免分歧的最好办法,是不管这个罪名,按失散国民,走民间程序。就简单多了。 其二,境况不同:精神病和正常人。孤寡人和有家室的人。国内无亲属和王琪的国内庞大家族。中国大使馆问那两个老兵,老家在哪里都忘记了。一问三不知。老年呆傻军人,这种情况只能国家出面,全包,养起来。王琪有国内庞大家族,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归国意愿,接待和养老由他的家族出面自然合理。 其三,精神病人住精神病院,没人眼红。王琪的优待会引起其他参战老兵的眼红的。果然。原来说是失踪的战友心里不舒服了。第一个逃兵论就来了。 小结:战俘与间谍的身份不同。我军被俘士兵由军队出面责无旁贷。士兵在达旺战区的非法入境和间谍罪,我军是不承认的,国际法关系复杂,以失散国民走民间程序是可以避免分歧,达到回国之目的,这样军队反而不便公开接待,但还是经过了军方内部审查和参与协调。 怎么样,我可不可以去做个外交学的教授?
三驳唐驳虎:研究一下我政府撤军声明,看元旦江南有无我军 找到了一个帖子,转这里(作者yongjun): 1962年1月31日在达旺河南岸(江村也叫江卡)我军还在交接印军俘虏,1月1日仍需防御部队和工兵连在南岸,否则会被印军包饺子;正如楼主所言工兵连殿后炸桥和破坏。 再看当时国防部发言人关于我边防部队后撤的声明(1962/12/30): “我进驻达旺河以南地区边防部队,将于12月30日河31日从申隔宗,略马东,西山口。。。等地全部后撤至达旺河以北地区”这个声明说的是“将于12月30-31日从西山口。。。后撤至达旺河以北”。这里的‘’将‘字,表示开始,计划之意思。说明30日和31日,拟撤退部队的位置是在申隔宗,西山口。 “从”字是人跟着人,表示跟随依次和开始的意思。这里有一个时间差,从西山口到达旺,部队负重行军4500米海拔撤至1700米河谷几十公里山路,再到达旺2900米海拔又几十公里山路,最少要走2天以上,从30日算起,也就是1月1日,才能全部完成撤退;如果从31日算,也就是1月2日才能全部完成撤退。所以,无论怎么算1963年1月1日达旺河南岸仍在我军手中。如果命令这样说:“将于12月30-31日后撤到达达旺河以北”这里少一个“从”字,则部队必须在12月31日到达河的北岸。但是命令不是这样写的,难道作者不懂中文语法吗?其母语不是中文?作者得出12月31日部队全部在北岸的结论是很奇怪的!据说唐驳虎还是个“专家”,真不知他这语文是从哪儿学来的。 另外,从战略角度说目前的国际形势,要求TC保持四周的和平,特别是西线,因为DYD,NH,WW都不安宁,TC绝对不可以两线树敌。所以中国住印使馆这次做的很好!如果WQ被喷子们喷回印度,TC会失分,至少印度人给WQ在流放地生活的机会!是不是这样? 如果说WQ有错,最多是放假走远了一些,这类处罚也就是关禁闭;并且这个处罚已经被印度关了7年。而他值得表扬的是54年来所持的“中国心”。治军讲赏罚分明,不可以是非不分,一棍子打死。这份“中国心”表现在: 1,印度人把王琪当作间谍送往首都新德里监狱进行拷打灌酒讯问。王琪没有泄露秘密,没有变节投降。这是一颗“中国心”。 2,囚禁获释后,几十年时间里王琪向印度政府写了很多封信,关键词就是一句话“我要回国”。(注:77年中国还在凭票供给生活用品),这是一颗“中国心”。 3,得知老家亲人要来印度看望自己,王琪反复叮嘱亲人一定要给他捎带一本新华字典和一双家乡布鞋,是滞留国外半个世纪的王琪最大心愿,这是一颗“中国心”。 4,印度政府让王琪在回国与妻儿之间做出抉择,老兵含泪写下“回国后不再返回印度”。放弃家人回国可见其心。这是一颗“中国心”
告诉你我所了解的印度,你就明白了为什么王琪老人难回国 我和几个人在09年去过印度旅游。和印度当地人有过一次矛盾,把警察惊动了。 印度人和警察讲话的场景是: 两个警察拿个步枪,坐沙发或椅子上。翘起腿听大家说。 跟我们扯皮的那个印度人蹲在地下,呈半跪姿态,汇报情况(诬告我们啦)。 我们坐椅子,我们才不蹲呢。 我们请的翻译是我们所住酒店的管事的,是个藏人后代,年轻人,懂得汉语。他也半蹲着帮我们翻译。 我第一次见这个,觉得好稀奇。后来就明白了,他们的文化,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官高,民低。另外这个国家的公务员的小腐败比较严重。 我说这个干吗?网络上很多人以中国的社会形态去猜测王琪,你为什么不积极争取回国? 他在那个国家,就是一个孤独的贱民。没啥说话的份。他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人家一句话就打发了。 理解之同情吧!
再驳唐驳虎的逃兵论:154团老兵回忆他们从德让宗撤退是元旦后 154团老兵的回忆录,说他们从德让宗撤退时间是元月八日。嘿嘿嘿。唐驳虎傻眼了。王琪工兵营在达旺河北岸还是以南呢? 回忆录其实来自本贴吧。我不好年贴切。姑且贴上我的微博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eibo.com%2Fttarticle%2Fp%2Fshow%3Fid%3D2309404075903490601552&urlrefer=22ac05c7ab8ed111f1d15b5873cac7d8
再驳唐驳虎:154团从德让宗撤退时间是元月八号 154团老兵的回忆录,说他们从德让宗撤退时间是元月八日。嘿嘿嘿。唐驳虎傻眼了。王琪工兵营在达旺河北岸还是以南呢? 回忆录其实来自本贴吧。我不好年贴切。姑且贴上我的微博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eibo.com%2Fttarticle%2Fp%2Fshow%3Fid%3D2309404075903490601552&urlrefer=22ac05c7ab8ed111f1d15b5873cac7d8
62年中印之战撤军,我看也是不得已的事 王琪老兵的事情,使得我关注了很多当年的战事。 从王琪55师达旺、邦德拉这个区域来说,12月撤军恐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因为马上是冬季了。北边是上百公里的大雪山,海拔4000-5000米,冬季大雪封山,大规模补给根本来不及。收住这个区域没有万把人不行,否则顶不住印度的攻势。而南边印度过来虽然也有山,但不大。难度就小多了。 设想一下,我们不撤走怎么办?万把人的部队马上面临寒冬和大雪封山,大部队的生活和弹药补给根本过不来,南边印度是热带,这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他们要是攻打过来可能全军覆没。 记得姜华亭的文章吗?59年藏军的撤退就是从这里撤退到印度的。我军设定的封锁线就是那个雪山。我军攻到雪山脚下就望山兴叹。 姜华亭住邦德拉一直住到62年开战前才离开。 所以,地形条件决定了我军在达旺地区过不了冬。
王琪走失考——兼驳唐驳虎的逃兵论 少小从军征,白发始得回。流落异国他乡几十年的老兵归来,事件具有庞大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性情怀,引发了广泛的同情,BBC的报道更是把事情上升到国家的体面,所以中印政府两国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但是最近的舆论却导向另外的一面,就是追究王琪到底是逃兵还是走失,我关注了几乎所有的报道,做一个梳理: 1.唐驳虎的文章以军事评论的角度,貌似很讲道理,实则是以大叙事推理战场细节,是很幼稚的。 他的证据很简单:中国政府声明,12月31日前我军从达旺河以南全部撤离,一些回忆录说回撤到达旺,张玉民也提到达旺。那么工兵营应该已经撤离达旺河,在北岸的中国控制区达旺镇驻扎。他判断是王琪是走下山过河,进入达旺河以南的印军控制区,才会遇到印度的红十字的车。他的逻辑是:下山要下1000米的垂直海拔,过河要过大河,能这样行动的,一定故意的出逃。 2.但是战争细节可能要复杂很多。唐驳虎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军事观察家,写文字是不是应更加严肃一些。政府声明可以囊括现场的细节吗?其他老兵回忆可以成为证据吗?不一定!举例来说,55师高干主编的战史文集就存在错误。比如55师参谋长郭时胜的文章说:“12月29日全师已全部安全返抵青海原驻地”。按照这个说法,王琪是在青海失踪的。可见,一些大的叙事往往忽略了细节。按一些大的叙事的政府文告去推理战场细节,是十分可笑的。 3.元旦前后,达旺河谷以南会不会有中国军队?我相信是有的。送交俘虏涉及两国的大事,日期和地点应该比较准确的,最后一次是12月31日在江南的江卡,江卡海拔高出河谷约几百米,距离达旺几十公里(直线9公里),上下一两千米的垂直海拔,且是九曲回肠的复杂地形。如果12月31日交换俘虏,当晚能赶回江北?31日前后要不要部队进行沿途防御?当晚赶回江北,那个桥梁要不要破坏?王琪的工兵连就是殿后搞破坏的(班长张玉民语)。 4.红十字会是真的红十字会吗?是两国军队用红十字的名义罢了。实际还是双方军队的接触。但是你觉得31日在江南的高山中送俘虏,中国军队不会在沿途布防吗? 5.王琪的连是工兵营的舟桥连,也叫渡河连,就是遇河搭桥的。战争第一个到达和最后离开的,应该就是渡河连。不搭桥,部队怎么过去?不炸桥,撤退后的追兵怎么办?元旦前一天河谷以南的大山上还在交换俘虏,舟桥连不在河谷保障桥梁,跑到北边的山顶的达旺镇干嘛?张玉明也说了,“我们要留下来,,,”留哪儿了?如果渡河连留在北山2800米的达旺镇算怎么回事?河谷1700海拔的桥梁谁来保障?应该是留在最后的位置!河谷或者更南的位置!张玉民说我们留下来要破坏,破坏桥梁一定是达旺河以南的全部中国军人含所谓的红十字人员走完了时才能炸桥。你觉得元旦舟桥连应该在2800米高的山上吗?1000米海拔,下来一趟要半天时间呢! 6.张玉民说的达旺是怎么回事?他说的应该是大地名。那一带都可以称为达旺。达旺镇是那一带的首府。他说达旺未必是达旺镇。达旺河谷也是达旺。军委机关的慰问电也称呼“达旺前线”。他还说了,达旺那里有印军一个旅部,元旦达旺镇有印军吗? 7.张玉民还说了他们在敌占区,很紧张,如果是2800米高的达旺镇,我大军驻扎,还叫敌占区吗? 8.唐文说,达旺镇不是原始树林,不会迷路。但是张玉民说:原始树林,很大的竹子,,,,等等。我们要相信张玉明关于细节的回忆,毕竟这个事情影响了他的一生的命运,他也为此饱受冤屈。那天的经历应该在他的心里过了一百遍。名词记忆和形象记忆发生冲突,形象记忆更加靠谱。 9.王琪说,遇到印度红十字车,主动去求助,是他看到两军已经不打仗了,都在送俘虏,送枪,还炮,战场是和平的气息,你也得帮我回去吧。这就是一个小兵的天真了。但是他的说法符合当时的战场心理。事实上,停战都一个月了,从中国的角度看,已经不是战争状态了,从法理上,无论如何他不是战俘了。 10.王琪还说看到中国的车,他喊叫被印度人捂住嘴巴不让喊。这些都符合在达旺河的南岸,两军来回交换俘虏的情况。这也说明元旦后还有两国的车辆在达旺河的南岸活动。请记住,所谓中国车,是红十字名义的军队用车,就意味着一定存在某种名义存在的中国军队负责防御和保障。舟桥连负责桥梁运输保障,留在河的南岸是合理的。 11.BBC对印度的采访,印度官方说不能确定他是不是俘虏,这就对了。因为12月1日后不会有俘虏,因为停战了,在交换俘虏,怎么又抓俘虏呢! 12.BBC采访印度官方,印度官方说,当年王琪违法进入印度,陈述了虚假情况,这就不是逃兵的状态,他是逃兵就应该主动倒筒子。印度的官方说法间接了证明王琪不是逃兵。 13.王琪和张玉民的回忆有一个偏差:一个说请假了,一个说没请假。班长讲的不得单独行动的战场纪律是真的,但是停战都一个月了,又是元旦假日,管理应该比较放松了,口头说我去转一下,班长也说同意,这个也是符合情理的。这个事情班长受影响很大,他如有隐瞒也属正常。 14.张城根说他是逃兵,应该是典型老兵门庭寂寥,非典型老兵待遇优厚的心理不平衡的怨气之语。在此之前的采访着,他说“王琪的失踪一直是一个谜团”。 结论1:唐驳虎按政府文告的大叙事来判定小细节,不考虑战场实际,幼稚可笑,立论错误,不足为据。 结论2:12月31日达旺河南侧撤走了全部中国军队是名义上的,应存在以红十字会名义或者非战斗部队名义活动的中国武装人员提供活动安全保障。王琪的渡河连正好是要保障道路和桥梁的,以及全部结束后的战场破坏。元旦渡河连应该在达旺河谷或以南的区域驻扎。 结论3:事件主要当事人王琪、班长张玉民、排长王祖国关于他走失(失踪)的回忆是连贯的,基本一致的,并无矛盾,说法是可信的。当年军队也是按失踪来判定,此后也一直把他家当军属看待。 结论4.:迄今为止,各方当事人和中印官方都没有说他是逃兵的说法,目前说他是逃兵的说法都是臆测,用这种只接受英雄的畸形战争观去对待流落异国他乡54年的老兵,是不善良的。
王琪走失考——兼驳唐驳虎的逃兵论 1.唐驳虎的文章以军事评论的角度,说王琪是逃兵,误导了很多人。 他的证据太简单了:中国政府声明,12月31日前我军从达旺河以南全部撤离,一些回忆录说回撤到达旺,那么工兵营应该已经撤离达旺河,在北岸的中国控制区达旺镇驻扎。所以他判断是王琪是走下山过河,进入达旺河以南的印军控制区,才会遇到印度的红十字的车。他的逻辑是:下山要下1000米的海拔,过河要过大河,能这样行动的一定故意的出逃。 2.战争细节可能要复杂很多。唐驳虎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军事观察家,写文字是不是应更加严肃一些。政府声明可以囊括现场的所有状态吗?其他老兵回忆可以成为证据吗?不一定!举例来说,55师高干主编的战史文集就存在错误。比如55师参谋长郭时胜的文章说:“12月29日全师已全部安全返抵青海原驻地”。按照这个说法,王琪是在青海失踪的。可见,一些大的叙事往往忽略了细节。按一些大的叙事的政府文告去推理战场细节,是十分可笑的。 3.元旦前后,达旺河谷以南会不会有中国军队?我相信是有的。送交俘虏涉及两国的大事,日期和地点应该比较准确的,最后一次是12月31日在江南的江卡,江卡海拔高出河谷约几百米,距离达旺几十公里(直线9公里),且是九曲回肠的复杂地形。如果12月31日交换俘虏,当晚能赶回江北?31日前后要不要部队进行沿途防御?当晚赶回江北,那个桥梁要不要破坏?王琪的工兵连就是殿后搞破坏的(班长张玉民语)。 4.红十字会是真的红十字会吗?是两国军队用红十字的名义罢了。实际还是中印军队的接触,两国交兵,不斩红十字。你觉得31日在江南的高山中送俘虏,中国军队不会在沿途布防吗? 5.王琪的连是工兵营舟桥连,又叫渡河连,就是遇河搭桥的。战争第一个到达和最后离开的,应该就是渡河连。不搭桥,部队怎么过去?不炸桥,撤退后的追兵怎么办?元旦前一天河谷以南的大山上还在交换俘虏,舟桥连不在河谷保障桥梁,跑到北边的山顶的达旺镇干嘛?张玉明也说了,“我们要留下来,,,”留哪儿了?如果舟桥连留在北山2800米的达旺镇,那河谷1700海拔的桥梁谁来保障?应该是留在最后的位置!河谷或者更南的位置!张玉民说我们留下来要破坏,破坏桥梁一定是达旺河以南的全部中国军人含所谓的红十字人员走完了时才能炸桥。你觉得元旦舟桥连应该在2800米高的山上吗?1000米海拔,下来一趟要半天时间呢! 6.张玉民说的达旺是怎么回事?他说的应该是大地名。那一带都可以称为达旺。达旺镇是那一带的首府。他说达旺未必是达旺镇。军委机关的慰问电也称呼“达旺前线”。他还说了,达旺那里驻扎印军一个旅部,元旦达旺镇有印军吗? 7.张玉民还说了他们在敌占区,如果是2800米高的达旺镇,大军驻扎,还叫敌占区吗? 8.唐文说,达旺镇不是原始树林,不会迷路。但是张玉民说:原始树林,很大的竹子,,等等。我们要相信张玉明关于细节的回忆,毕竟这个事情影响了他的一生的命运,他也为此饱受冤屈。那天的经历应该在他的心里过了一百遍。名词记忆和形象记忆发生冲突,形象记忆更加靠谱。 9.王琪说,遇到印度红十字车,主动去求助,是他看到两军已经不打仗了,都送给你俘虏,送枪还还炮,战场是和平的气息,你也得帮我回去吧。这就是一个小兵的天真了。但是他的说法符合当时的战场心理。事实上,停战都一个月了,从中国的角度看,已经不是战争状态了,从法理上,无论如何他不是战俘了。 10.王琪还说看到中国的车,他喊叫被印度人捂住嘴巴不让喊。这些都符合在达旺河的南岸,两军来回交换俘虏的情况。这也说明元旦后还有中国车辆在达旺河的南岸活动。请记住,所谓中国车是红十字名义的军队用车,就意味着一定存在某种名义存在的中国军队负责保障。舟桥连负责桥梁运输保障,留在河的南岸是合理的。 11.BBC对印度的采访,印度说不能确定他是不是俘虏,这就对了。因为12月1日后不会有俘虏,因为停战了,在交换俘虏,怎么又抓俘虏呢! 12.BBC采访印度官方,印度官方说王琪陈述了虚假情况,这就不是逃兵的状态,敌方间接了证明王琪没有主动透露情报,符合走失的情况。 13.王琪和张玉民的回忆有一个偏差:一个说请假了,一个说没请假。班长讲的不得单独行动的战场纪律是真的,但是停战都一个月了,又是元旦假日,管理应该比较放松了,口头说我去转一下,班长也说同意,这个也是符合情理的。这个事情班长受影响很大,他如有隐瞒也属正常。 14.张城根说他是逃兵,应该是心理不平衡的怨气之语。在此之前的采访着,他说“王琪的失踪一直是一个谜团”。 结论1:唐驳虎按政府文告的大叙事来判定小细节,不考虑战场实际,幼稚可笑,立论错误,不足为据。 结论2:12月31日以后达旺河南侧撤走了全部中国军队是名义上的,应存在以红十字会名义活动的中国武装人员提供活动安全保障也是必然的。王琪的渡河连正好是要保障道路和桥梁的,以及全部结束后的战场破坏。 结论3:事件主要当事人王琪、班长张玉民、排长王祖国关于他走失(失踪)的回忆是连贯的,基本一致的,并无矛盾,说法是可信的。当年军队也是按失踪来判定,此后也一直把他家当军属看待。 结论4.:迄今为止,各方当事人和中印官方都没有说他是逃兵的说法,目前说他是逃兵的说法都是臆测,用这种只接受英雄的畸形战争观去对待流落异国他乡54年的老兵,是不善良的。
今天14:30前的流量是4.03G!!! 我的平板是8个G的月流量,一个月怎么也用不完。所以经常开着移动网络。一天就是百把M的样子。 刚才突然短信提示我用完了8个G。一看,今天的流量突然暴涨是4个G!昨天是两个G,今天中午前14个小时花了4.03G的流量。。。点开看,是安卓操作系统有6.02G的流量。这是怎么回事! 有个人出来解释哈嘛?
湖美三天校考,是针对不同小专业的不同考试,还是一个考试考三天? 如题。没搞懂。是发一个合格证,还是发三个合格证?
甲哥原来是我的邻居 刚才在小区门口看到了身影,好像陈行甲,走近一看果然是。他在等人。我向他问好。聊了几句原来是一个小区的邻居。果然高大帅气,温和可亲。他婉拒了我的拍照要求。我说以后求偶遇哈。他说噢噢噢。 一个小区为什么几年没见过?也许县委书记太忙了吧。 后悔没要微信号。甲哥看到此帖,可以私信我不?
大年二十九的乞讨者@金铺镇@付桥村 大年二十九到我家的乞丐,问他哪里的,说付桥的。又问,说龙珠上面一点。言辞喃喃,含糊不清。似有病。 乞丐到谁家,就是给谁家送福气。因为他给了你一个布施行善的机会。这是一个真乞丐,只要吃的,不要钱。。。真乞丐胜过假XX(可填空)。因为他真。 本帖的主要意思,不是发这个感慨,是希望金铺镇和付桥村领导能看到,解决这个乡邻乞讨者的生计问题。精准扶贫,任重道远。
北京联合大学的李艳艳,火了 在红旗文稿上有一篇文章。火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