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枰shuju 天枰shuju
我非常的崇拜
关注数: 51 粉丝数: 59 发帖数: 418 关注贴吧数: 88
古琴演奏论述(转载部分) 关于古琴演奏的论述,历来多有。其中较有系统而又比较详细的有元明间冷谦的《琴声十六法》、明代徐青山的《溪山琴况》、清代苏景的《鼓琴八则》、清代蒋文勲《右手纪要》、《左手纪要》四种。此外散见于有关古琴文献者难以胜数。 纪元前六世纪的晏婴,曾在论及音乐时讲到“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这十组相对相应的表现。下文再以琴瑟为例来说明“同”、“和”的本义。因而可以说这十组音乐相反相济的现象也是琴的实际音乐体现,或说是琴的演奏实际的要求,已经达到了甚高的水准。 西汉桓谭的《琴道》中提出“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告诉我们音乐在发挥得强劲浓烈时,不可以因过分而失去掌握;音乐在收拢得沈静低微时,不可以因过分而暗淡消失。是很有实践意义的演奏要求。 在晋朝人嵇康《琴赋》中包涵有关于弹琴的精辟文字。如“疾而不速,留而不滞”,具体讲到快速时不可以令人感到匆促,缓慢时不可以令人感到眼涩。又有“或相凌而不乱”,应是说在音型密集时,甚至有附点或切分音时,节奏要准确而鲜明。还有“或相离而不殊”应是要求对比句型或问答句型,甚至有休止时,要谐调统一,不可有散漫离断之感。至于“心闲手敏”是讲内心放松,运指灵活。而“触景如志,唯意所拟”指明每一指法都有目的,都是在艺术构思之中的。 唐代薛易简《琴诀》中提到“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进一步强调了琴家对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法都有思想、感情、形象为依据,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准确的要求。宋代朱长文提出“发于心,应于手而后可以与言妙”乃是后世“得心应手”说的先河。宋代成玉磵讲到“弹欲断弦、按令入木,贵其持重”,明白指出并非要人们竭尽死力去弹去按以至僵硬呆板,只是要求音乐的声音品质稳健、坚实、肯定、充分。他接着更要求随着音乐的需要来变化;“亦要轻、重、去、就皆当乎理,乃尽其妙。” 明清琴谱中论及弹琴技法及演奏要求中,有不少属于基本常识性的要求或规范。比如指出弹琴时不可以摇头晃脑左顾右盼,不以舞臂作态等等。有的琴谱指出的手病有“其轻若摸、其疾若蹶”等。 徐青山的《溪山琴况》计有“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彩、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二十四况。涵盖甚广,论述颇细,为人所重。但杨时百先生亦曾为其文字太繁而叹“令读者苦”。冷谦的《琴声十六法》见于《蕉窗九录》,查阜西先生据其各法之论述中引有明代后期严天池的诗句“月满西楼下指迟”判其文当在晚明之后。“十六法”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与“二十四况”相比,只有洁、清、古、淡、疾、徐六项相同。“十六法”在命题及论述上较明显的着重于演奏方法和音乐表情的要求。苏景在《鼓琴八则》中谈到了练琴的要求及提高水平的方法。比如弹琴要“调气”、“练骨”等。更对节奏、分句等提出要求,也论及琴歌,很有专业意识。蒋文勲他的《右手纪要》、《左手纪要》中明确指出右手是“始于弹欲断弦以致用力不觉”,应在充分的运指、十足的力度中,经过正确的练习,在运用中最后达到“用力不觉”的完全放松的地步。在对左手的“按令入木”中虽未讲“用力不觉”,但他指出“以至音随手转”即是充分放松而用力不觉的结果。
各大论坛购琴心得 试琴:轻轻弹下岳山和一徽的三分之一处 不要把音弹破 弹出的声音悠长不断(所说的绕梁三日)而没有杂音 很 浑厚 圆润 点下泛音 要点准徽位 声音特别晶莹纯净 特别1徽2徽 13徽 12徽 要注意下 还要多积累 多看看好琴才能更好的分辨 、新琴共鸣较小,或者不发声——拿到夜总会舞池边的超大音箱上绑好,1个月后拿下来,挖!有老琴的味道哈,原因很简单,通过空气的振动,带动琴的木材充分共鸣,这和若干年养琴的原理是想通的,此为独门秘笈也~4 x2 d5 |( f* ]9 A% a8 B h ( u( l2 y8 O {# p5 {4 H \ 2、新琴打板、煞音——比较轻微的就用一根手提纸袋的绳子从弦下面穿过,用力拉到龙龈处,抻平,两头修剪整齐,最好用火烧一下防止脱丝,搞定啦;严重的干脆弄根牙签如法炮制,包好啊包好,实在是比人血馒头治小栓还灵验~ + T5 C( d- b) s . P% ?+ {( O$ p Y7 ?% N3、弦松了,拧轸子的时候滑动——无法上到标准音高或者一碰就跑音是很让人讨厌的,6、7弦尤其容易出这种问题,解决方法更是一招灵:千万别和俺说把弦松开了重新上,那么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怎么能算馊主意呢——拧轸子把跑音的弦完全放松,在凤沼位置看清楚这根弦,把它拎起来,插一根筷子在这根弦下面撑起来,再上紧轸子,就拉紧了弦。什么?筷子也不够用?那只有用擀面杖了-_-b 龚一老先生有句话值得琴友倾听,如果一张琴音色好,就算略有沙音、抗指等问题,都不要轻易放弃他,沙音、抗指等问题是很好修复的,但要音色通透、清圆、均匀等,都是跟琴的材质、槽腹挖制、灰胎配比等等相关,是有运气成分,比较难碰到的。总之:沙音、拍面、抗指虽然是琴病,但未必是不可接受的。从古琴的九德里看,这只跟古琴的“静”和“芳”略微沾了点边而已。不得不佩服九德二十四况考察的因素如此之多,如此之全面。
古琴的雅韵文化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当其冲地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古琴保养2 漆面的保养 传统工艺制琴采用的多是用大漆鹿角霜按比例混合做灰胎,灰胎分层干燥打磨,然后整体还要经过数月至一年达到一定程度干燥,最外面再做面漆,古称“擦光法”,以达到一种温润的光泽效果(不同于化学漆的贼亮)。常说大漆鹿角漆胎坚硬如水泥,指甲都磕不动,没错,但我们常见水泥所制的墙体、构件表面时间不长也会有风化、磨损,所以不要盲目的认为传统工艺古琴表面就很结实不用保养。通过了解历代古琴传世实物可知,古琴的面漆尤其是弦路底下的部分,由于经常来回按音或掉落磕碰,磨损是很常见的,所以很多古代琴的面漆都有修补痕迹,更有的琴经历代修补到如今琴的整体颜色都改变了。所以对于古琴漆面的保养也要重视,要防止灰尘、曝晒、吹风、水淋、骤冷骤热、硬物刮蹭,不要靠暖气太近。小灰粒无孔不入,有些看不见的灰粒会藏在琴弦底部,按弦弹琴时它们就会夹在弦与面板之间产生摩擦从而对面漆造成磨损,所以在弹琴前,要用软布,或用超市里卖的盒装无妨布材料的湿纸巾,稍凉干些,带些湿度擦拭琴面,尤其是琴弦底部。 练琴比较多时,琴面弦路下的面漆在按弦走音较多的地方可能产生漆面磨损,露出底下的灰胎,也属正常现象,不影响弹奏的情况下不必管它,等以后磨损的地方多一些、常弹的部位底下都有了,已影响美观,这时可联系斫琴师拿到制琴坊一并修复,重做一遍面漆即可,有信誉的制琴坊会给予保修。 另外初学者练琴时手指上可能缠胶布,胶布的布面较粗,为减少指甲、胶布对琴面的磨损,应采用医用“白凡士林”(药店有),对琴面、琴弦进行适当润滑。
古琴保养1 琴弦的保养 古琴弦主要分为尼龙包金属弦和丝弦两种,古琴的尼龙包金属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由老一辈琴家吴景略先生与相关人士研制成功,已广泛使用于今天古琴的习弹演奏,其特点是余韵长、音色干净、价格便宜、易于保养、结实耐用、寿命长、不易磨手,是初学者的首选。还有一种是传统的丝弦,蚕丝所制,优点是音色古朴、静美,缺点是价格昂贵、不易维护、易断弦、易跑弦、摩擦力大易损伤手指与指甲。丝弦更适合于有一定水平之后、能自如控制指法力度的琴友。 这里主要说一下尼龙包金属弦的保养,这种弦内部是金属、外皮缠绕包裹尼龙,可以承受指甲的摩擦,质量较好的尼龙金属弦手感润滑。注意不要让硬物、尖锐的、粗糙的物体刮到琴弦,尼龙皮一旦刮破就可能脱丝,整根弦很可能就废了。家里有孩子、宠物的,要特别注意不要让他(它)们碰到琴弦。孩子喜欢把琴当玩具、用手提着琴弦往上拽,这样很可能用力过大将弦拽断。宠物的爪子、牙齿很尖,很可能刮到弦。 初学者在未学习到正确指法前,如果想自己试弹,要注意琴弦的振动方向,最佳方向是使琴弦向前斜下45度或后斜下45度振动,不要使琴弦上下振动,那样会使琴弦直接拍到琴面产生杂音,也会使琴弦变松音高弄乱。 有些品牌的尼龙金属弦,比如质量上乘、相对较贵的“上音”琴弦,较粗的一弦、二弦,因其内部有铜合金,颜色很快会变为一种微红色,开始可能是间杂、慢慢就整根发红,而较细的弦则不发红,这属正常现象。 初学者如果不小心弄断了琴弦,一定要首先咨询老师,告知具体情况,不要自行处理。最好的尼龙包金属弦,目前正品市场价一套也不超过200,单根是三十元左右。而换弦看似容易,没有经验折腾一天都弄不好,可请老师帮忙。如正确使用、保养得当,最细的弦可使用二年以上,粗的弦很可能十年不断。 有时琴弦怎么也拧不到标准音高,绒扣已拧结成很紧的麻花状没有余量,琴弦最右边的“蝇头”(蝴蝶结)已经被拉至岳山右侧以外了,这时就要重新上弦,初学者应找老师帮忙上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