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所是 我是我所是
关注数: 4 粉丝数: 21 发帖数: 4,032 关注贴吧数: 2
关于人生的一些事实 意义无论生死,皆有意义:我的生给亲者带来痛苦与欢乐我的死是我生命活动的终结我的死让亲者痛仇者快我的形象会留在一些人心中意义有大有小意义会随着某种东西的消失而消失对我的意义因我的死亡而消失对人类的意义会因人类的消亡而消失人对地球的意义会因地球的消亡而消失无论追求意义与否,都会有意义。不追求意义也可实现某种意义我的一切行为对我都具有意义最大的意义是自己满足于自己的表现。最快乐的事是完全投入某件事,过程中忘记了自我,结果竟然很美好。对人有人喜欢我,有人讨厌我。其中,有些人我喜欢,有些人我不喜欢。我喜欢的人可能对我很有害,我不喜欢的人却帮助了我我成全了某些人。其中,有的人对我差,有的人对我好,有的人对我漠不关心我对不起某些人。其中,有的人让我如意,有的人破坏了我。活着人心皆有恶念人都曾被别人欺负,也占过别人的便宜。我不断地认识新人,忘记曾经认识的人。人活着就有苦恼有快乐没有人知道苦乐孰多,但可以假设人活着就不能永远闲着,也不能永远忙着。必须做事,有主动,也有被迫。被别人逼着做某事与自己逼自己做某事,感觉不同。人人都有不如意人人都曾寻解脱,有人将死亡当作解脱的途径,那是饮鸠止渴。人人活得很辛苦力量有限,努力生存忙于现实,为了理想满足自己,顾及他人人人都会犯错。是非对错,相对而言,但具体的人事则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死亡人是要死的我现在活着我不知还能活多久我吃肉,我杀过生。因为我的存在,很多动植物死亡在我周围的人也要死去有的人比我早讨厌的人死让我高兴喜欢的人死让我伤痛。我希望他们永远不死,我知道那不可能。有的人比我晚有的人比我大有的人比我小有的人让我无动于衷我不知何时死如何死我的时光有限,但我会浪费生命。我不愿意死可我有时也不好好的活总是嫌活得不够久自知不何能长生不老活得不过瘾有时很委屈有时不真实:做些不想做的事,说些违心的话。有时不如意,却无奈地接受现实。
感动:地震中最美丽的“谎言” “幺儿,我是你爸爸,你一定要坚持,武警10分钟就到了。”  ——也许,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谎言”了。正是这样的“谎言”,支撑一个女中学生在废墟里驱散恐惧,战胜死神,最终被成功救出。  这个孩子就是四川绵竹东汽中学学生王丽,目前她已经被转送到重庆市肿瘤医院治疗。 她说在她被埋废墟中时,  有多名叔叔“冒充”她的父亲安慰她,她伤好后,最大的心愿是找到他们,认他们作自己的亲人。  5月12日下午2∶28,地震来临,此时王丽所在的高三(1)班正在上历史课。大家刚跑出教室,顿时感觉整栋楼都在抖动,大家急忙蹲下去,小心地抱着腿。随后不到10秒钟的时间,整栋楼都坍塌掉。王丽的身子及腿被预制板和乱石压住。  惊吓之后,王丽喊着救命,却无人答应,随后她渐渐察觉呼吸也非常微弱,特别想睡觉,可是她又恐惧一旦睡熟了就再也醒不过来。就在她不断挣扎的时候,不远处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吸引了她的视线。她告诉自己,绿色代表生命,在这个时候看到绿叶,一定会有生的希望。于是,她开始不停地用手刨开身边的碎石,想试着自救,累了就看着那棵大树,直到天黑。王丽说,天渐渐黑了,她听见挖土机在外轰轰地响,还能隐约地听见一些声音。于是,她再次大声地喊着“救救我”。  “幺儿,我是你爸爸,你一定要坚持,武警10分钟就到了。”王丽说,在随后的时间里,她听见外面传来“爸爸”的安慰声。她心中一阵喜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坚持到了天亮。被救出后,她才发现,当时,她的父亲根本没在外面,安慰她的是几名素不相识的好心叔叔。  13日早上10点多,王丽被五名武警官兵救出,送往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其父母也随后赶到。医生当即决定为保住王丽的生命,必须截除左下肢。当其父母在痛苦中犹豫不决的时候,王丽认真地告诉他们:“能活着已经很好了,失去一条腿又有什么大不了!”王丽告诉记者,她伤好后,最大的心愿是找到“冒充”她父亲安慰她的好心叔叔,认他们作自己的亲人。  与死神赛跑,与极限抢道,这几天我们知道了太多感人的故事!  这群“冒充爸爸”鼓舞孩子“挺住”的故事,一样感天动地,回荡于天地之间!  “幺儿,我是你爸爸”——记住灾难,记住灾难来临时如此美丽的“谎言”。  这句谎言挽救了一条生命,诠释了人间大爱。
大爱无言.她虽然失去了儿子.但她是我们大家的妈妈! 在经历了地震后的几天.我们被不断的余震折磨着精神.学校有2座宿舍成了危楼.我们睡了8天的操场.我和我的同学一边为死去的同胞难受.一边身体和心早已疲倦不堪.昨天我打开QQ意外的收到一位失去儿子的妈妈给我发的信息(他的儿子在一次事故中离开了我们)说.四川的孩子.你还好吗?阿姨几天没有你的消息阿姨急啊'!看到这个信息我心暖了.忘记了一些疲惫.我知道有多少人还关心着我们.我给阿姨留下我的电话号码.阿姨说如果你们有什么需要帮忙一定找我!从阿姨的空间的看到她单位组织捐款.她把身上所有的的钱一分不留的捐给了灾区.这样的善良的阿姨.让我们怎么不感动.就在前分钟.我突然收到阿姨的短信息.她说如果我们这里不安全.她愿意把我接到她那里去.也可以和我受灾的同学一起.她为我们负担生活费和车费.我婉言拒绝了阿姨了好意.如此重的恩情我如此受的起.阿姨还对我说。她想收养一名地震中的孤儿.这么善良的阿姨牵挂着我们灾区.牵挂着我们这些受灾的孩子.可是她的儿子却含冤而死.下面是他死去儿子的空间.由于儿子在生前就把密码告诉了阿姨.现在她也在儿子的空间写一些东西.请大家一起来关心这么关心爱护着我们的阿姨. http://user.qzone.qq.com/654436435 作者: 61.139.61.* 2008-5-22 00:11   回复此发言
20岁志愿者尹春龙的奇迹:救人就像摘香菇(组图)(1) 在分别坚持了150小时、179小时后,两名被废墟掩埋者在汶川县映秀镇成功获救。除了两人强烈的求生信念,奇迹得以上演的背后,都闪动着同一个瘦小的身影——一个20岁的志愿者,几乎以一己之力,凿通了两人求生之路的关键点。  他叫尹春龙,四川资阳人,以种植贩卖香菇为生。他说,救人需忍耐,就像摘香菇。  你的贡献很大  他叫尹春龙,20岁,是在映秀镇的一个志愿者。一名救援人员负责人紧紧握住尹春龙的手,拥抱了他,“非常感谢你,你的贡献很大!”  19日夜10点,一个白色的身影钻出废墟,一跳,再一跳,只两下,就从五六米高的废墟上跳到平地。  那是个1.6米左右的小伙子,头发和眉毛上满是混凝土板粉末,胡须稀疏柔弱,稚气尚存。  他叫尹春龙,20岁,是忙碌在映秀镇的一个志愿者。和大部分志愿者不同,他自愿去做的工作,是钻进废墟中刨人。  19日,已经是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七天,映秀镇仍有大批死者未被挖出,空气中弥漫着腐尸的气味,钻入废墟中搜救生还者,需要的已经不只是技巧和勇气。  19日深夜11点,从废墟上跳下来后,小尹坐在一边歇息,看着消防员钻进废墟接力救援。在此之前,他已在废墟中打出一条7米多长的通道,接近了被掩埋的31岁男子马元江。他还将一袋葡萄糖水管子递了进去,让马元江喝上了水。  成功,已经越来越接近了。  这时,一直在废墟上帮小尹运输挖掘出的瓦砾的消防员,让小尹休息一会儿。虽然有些不舍,小尹还是离开了救援第一线。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废墟前挤满了消防员、医护人员、留守居民和记者。每个人都知道,废墟中的人,如果施救成功,又将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  在尹春龙离开废墟挖掘现场的2小时50分钟后,20日凌晨1时50分,奇迹终于出现,马元江被抬出废墟。  在欢呼和掌声中,最后将马元江抬出的上海消防局的消防队员们,集合在了电视镜头前,消防员们尽情地表达着成功的喜悦。这时,一名志愿者将尹春龙推到了记者们的面前。  “你们也应该拍拍他,他也做了很大贡献!”  一名救援人员负责人紧紧握住尹春龙的手,拥抱了他,“非常感谢你,你的贡献很大!”  小尹一时有些激动。  “他是真正的英雄!”在此之前,一名一直在现场关注救援过程的武警四川省消防总队医院的医生对记者说。  救援现场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真的是个神奇的小子。18日晚上,他忍住尸臭,成功救出了被困150小时的女子虞锦华。  施救虞锦华时,虞锦华告诉小尹,她下面还压着一个男子,只有将自己救出来,那个男子才有信心坚持下去。在狭窄的通道中,尹春龙一边凿着通道,一边答应,他一定会将两人救出。  许这个诺时,小尹只是个没名份的志愿者——他甚至没和映秀镇志愿者组织联系过,也不知道,在志愿者点,已经可以吃上热饭了。
写在手腕上的特殊遗嘱:“我欠王老大3000元” 写在手腕上的特殊遗嘱:“我欠王老大3000元”   2008年05月19日 15:32重庆晚报   在324医院地震伤员病房,刘德云的神态显得很平和。   (5月)16日下午6点半,离地震发生整整100小时。虚弱得已近昏迷的刘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来时,看到了自己的女儿。随即,他的目光指向自己的左手腕。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我欠王老大3000元。”      经过324医院野战医疗队紧急抢救,刘德云第二天就清醒过来。他告诉女儿:“如果出不来,手腕上那句话就是留给你的遗嘱。”   刘德云是什邡市汉旺镇人,工厂职工。地震发生时,他和一起玩牌的另3人都被埋在了废墟下。不知道过了多久,刘德云有些绝望了。此时,他用还能活动的右手,掏出随身携带的圆珠笔,在左手腕上写下了“遗嘱”——他不想欠着账离开。   刘德云说,写下这句话后,他安心了许多。   黑暗中,时间慢慢流逝,刘德云实在是太困了,好几次险些睡去。于是,他拼命地去想3岁外孙的笑脸,又狠命打自己的耳光。在脸被自己打肿后,刘德云终于等来了曙光。(记者 张一叶)   评:人死债不烂,这是中国人从小所受的责任教育,在刘德云身上得到了体现,因此我完全可以说,刘德云是一个很有诚信意识、道义精神的人。
孩子,这水不用买 (转) 小女孩青青被埋在废墟下20小时后被救援人员救出。 她是绵竹县汉旺镇武都教育中心的一名小学生, 她太渴了,她想喝水。 考虑到青青内脏可能破裂, 救援人员用矿泉水瓶的盖子喂她水喝。 青青从口袋里掏出2元钱, 她问:“我买一瓶行吗?” 我的心在痛,泪在流。 我知道,孩子, 你从来没有受到社会的馈赠, 你不知道什么是国家的福利, 你上学,你的书本铅笔,你在学校里喝的水…… 都要交钱! 你却不知道, 你现在喝的水不用花钱买! 现在终于不用花钱买了, 因为地震了,你成了灾民。 孩子,重伤之时是不能大口喝水的, 等你脱离了危险期, 你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去年全国税收将近五万亿, 这些都是人民缴纳给国家的财富, 这些财富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拿出其中九牛之一毛, 就能买数不尽的矿泉水, 何况,还有全世界的无私捐赠。 所以,孩子,这水不用买。 祖国啊,请善待你的孩子们! 让孩子的教室像大楼一样坚固, 让孩子在学校喝上免费的矿泉水, 让孩子享受到真正免费的教育, 让孩子知道, 国民固然应向国家交纳税款, 国家对国民也应该有所回报。 “我买一瓶行吗?” 孩子啊,你这轻轻的一句话, 将长久回荡在祖国的上空。 它带给人们的震憾, 犹如刚刚过去的大地震。
茂县粮食最多维持7天 救援部队每天定量喝稀饭(图) 新京报   成都军区驻渝某部徒步1天1夜进驻茂县,昨日下午,该部少校军官高效文乘直升机返回成都,讲述了茂县被困,缺水缺粮的困境。“医疗队进去了,但是药品要耗尽了。”高效文称。由于桥梁断裂、隧道路基垮塌,修通困难。目前,所有工程机械都已投入道路抢修之中。   救援部队险些被埋   5月13日晚,茂县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成立。当晚连续派出三个梯队共600名官兵,奔赴灾区。   14日中午12时10分,高效文随首长出发徒步向茂县进发。“简直就是四肢并用。”高效文称,滑坡导致道路无法通行,他们沿着岷江岸边挺进。塌方的道路上,掩埋了很多车辆,很多人死亡。由于一直下雨,滑坡不断发生。行进过程中,一行人几次都险些被埋。   爬山时,小路只有半米宽,数百米的悬崖下是滚滚的岷江,头顶则是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   “晚上实在走不动了。”高效文称,战友相互拉扯着翻越高山。夜里近10点到达了茂县县城。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后,武警重庆总队党委积极组织官兵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当中,在四川、重庆两地展开救援保障工作。5月13日7时45分,赶赴汶川地震核心区域的该总队500名官兵,途径茂县沙塆村叠海风景区时看到,因地震和大雨造成山石松动,山上滚下来的石块将一辆小轿车和一辆从成都到九寨沟的大客车砸中并掩埋,总队官兵当即就地展开救援工作。中新社发周中余摄      水库水闸无法打开   还有一个困难,直接考验着救灾。受地震影响,铜钟水库水闸无法打开,电力中断,已经发生漫堤,如不及时泄洪或者炸坝,一旦崩溃就可能影响下面几个大水电站,会直接威胁到汶川和成都平原的安全。   铜钟电站位于岷江上游干流茂县至汶川河段,年发电量4.04亿千瓦时,工程总投资3.86亿元。2000年竣工。   高效文称,成都军区已经派直升机送去了发电机,强行提闸。如果提闸不成功就炸坝。但担心炸坝后对老百姓将来吃水产生困难。由于通讯不便,他现在也不知道前方的具体情况。   粮食最多维持7天   由于道路不通,茂县的粮食供应告急。   县委书记王斌称,整个县城,滞留旅客1万人,茂县有11万群众,各个乡镇最多坚持1周。   高效文称,目前,群众手中的粮食已由政府统一使用调配。“全部吃稀饭。”高效文称,茂县县城内的军队和群众都实行了定量供应,每人每顿只供给两碗。   “中午只吃了1碗。”高效文称,自己没好意思再去舀。   高效文称,官兵进驻茂县前本来每人配备了约5天的干粮,但很多人在救援的路上送给了被困的游客和群众。被困旅客和群众看到部队,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官兵把自己的药物也给了他们。   在行进途经龙口乡时,当地群众给军队煮稀饭。战士们不吃,群众就拉住干部。当地乡政府说,村民把家中的米都拿出来了,提供给被困游客,但最多只能供应3天。   村民自发地让游客先吃,然后再让老年人吃,年轻人都等到最后,每人定量2碗稀饭。   地震发生时,茂县县委书记王斌正在北京开会。得知地震后,立即乘飞机到达成都,但道路不通,无法返回茂县。   王斌随即坐飞机到达重庆,然后坐大巴赶到九寨沟。和部队联系上后,14日上午赶到叠溪镇,最后随部队徒步赶回茂县。   “在返回茂县途中王书记发火了。”高效文称,部分被困游客见顿顿吃稀饭有些抱怨,还有人将饭倒掉了。“谁再浪费粮食,就饿他1天。”王斌生气地称。粮食告急让其急火攻心。   粮食,水,药品,对茂县是时下最需要的支持。
挖掘英雄尸体 今日发来四川北川灾区现场的一段视频,北川灾区一名无名英雄为救身边一位不相识的女子不幸被垮塌的巨大墙体掩埋,救援队赶到时挖出的只有英雄已经浮肿的遗体…… (http://studio.maxtv.cn/maxtv/original/2008519/604435.shtml) 英雄被发现时已经是5月18日的下午2点了,他的头部压着一块巨大的墙体,墙体下还同时压着一辆汽车。现场的救援队员小心翼翼的一点点用双手挖掘着,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生命已经无法挽救,但是队员们小声的说着:“一定要保证尸体的完整!”“轻一点,再轻一点!”旁边的记者们也小声的说着:“别推镜头太近,太残忍了!”两条僵硬的腿挖出来了,接着是浮肿的腹部,接着是……镜头已经不忍再往上推了。最终,英雄的尸体被队员们的双手托举着送到了地面,他的脸已经模糊不清,从衣着看,他还是个青年。 我们不知道他的名字,只能叫他英雄。我们看不清他的表情,只知道他走的匆匆。我们没看到他的壮举,只知道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也许他也有遇难的亲友,也许他的亲人还在等着他回家,也许他也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也许他也曾坚强的苦苦求生……这些我们全都无法知晓,我们只能看到他已经冰冷的满身泥土的尸体。连日来的搜救,对这种惨象北川重灾区的救援队员们可能已经屡见不鲜,对我们这些生活在平安的城市中的人们却是绝对的触目惊心。 惨不忍睹的画面,难以名状的震撼。一时间,连日几天的哀思同时爆发,泪水冲破我们的眼眶,其中的滋味大概只有看过这段视频的人们才能体会……在北川的重灾区,在全国的地震受难的民众中还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具体的数字我们不得而知,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他人生的希望,用自己的灵魂点燃了生命延续的火焰。这一刻,让我们珍视他们用血肉为生者换来的宝贵生命,让我们铭记他们共同的名字:英雄。
孩子,这水不用买 孩子,这水不用买 小女孩青青被埋在废墟下20小时后被救援人员救出。 她是绵竹县汉旺镇武都教育中心的一名小学生, 她太渴了,她想喝水。 考虑到青青内脏可能破裂, 救援人员用矿泉水瓶的盖子喂她水喝。 青青从口袋里掏出2元钱, 她问:“我买一瓶行吗?” 我的心在痛,泪在流。 我知道,孩子, 你从来没有受到社会的馈赠, 你不知道什么是国家的福利, 你上学,你的书本铅笔,你在学校里喝的水…… 都要交钱! 你却不知道, 你现在喝的水不用花钱买! 现在终于不用花钱买了, 因为地震了,你成了灾民。 孩子,重伤之时是不能大口喝水的, 等你脱离了危险期, 你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去年全国税收将近五万亿, 这些都是人民缴纳给国家的财富, 这些财富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拿出其中九牛之一毛, 就能买数不尽的矿泉水, 何况,还有全世界的无私捐赠。 所以,孩子,这水不用买。 祖国啊,请善待你的孩子们! 让孩子的教室像大楼一样坚固, 让孩子在学校喝上免费的矿泉水, 让孩子享受到真正免费的教育, 让孩子知道, 国民固然应向国家交纳税款, 国家对国民也应该有所回报。 “我买一瓶行吗?” 孩子啊,你这轻轻的一句话, 将长久回荡在祖国的上空。 它带给人们的震憾, 犹如刚刚过去的大地震。
乞讨老人为地震灾区捐款105元(图) 核心提示:他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老人解释说,“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 乞讨老人捐出105元现代快报5月16日报道 爱心捐赠仍在继续,昨天,最让人感动的捐赠者应该是这位乞讨老人,他在捐了5元后,又找遍身上的零钱,特地到银行兑换了一张百元现钞,放进了募捐箱。这感人的一幕发生在江宁区东新南路的一个募捐点。昨天中午12点,一名约60岁的老人来到了募捐点,他头发花白,穿一件蓝色衣服,胸前的补丁起码3个,背后的则不计其数,衣服下摆已经破烂,脚上穿一双破烂的凉鞋,手中还拿着一个讨饭碗。工作人员郭小姐说,“我们放了好多宣传牌,上面有灾区的一些图片。”老人端着碗,在宣传牌前止步,看了一会,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念叨了一句,“为灾区人民……”工作人员愣住了,还没反应过来,老人已经离开,“他好像很累的样子,步履蹒跚,看着他的背影,我就想哭。”本以为这就是捐款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谁料,下午3点,老人再一次出现,这次,他掏出了100元,塞进了募捐箱。“这次可把我们惊呆了!”郭小姐赶紧拉住老人问情况,老人才解释,“我上午就想多捐一点,但钱太零碎了……”老人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费了很多口舌后,郭小姐才明白,老人本想多捐一点钱,但身上全是讨来的一毛两毛还有一些硬币,不好意思拿出来,特地利用中午凑了凑,接着到银行,将全身的零钱兑换出了一张一百元,“老人一直说,‘灾区的人比我更困难,他们的生命都受到威胁,不容易啊!’”好说歹说,老人总算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但他不会写字,委托工作人员代签:徐超(音)。老人走后,在场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保安说,老人常在附近乞讨,平时很少吃到什么好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就捐出这么多……”说到这里,郭小姐已经哽咽了。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马晶晶)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