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一百岁 学到一百岁
关注数: 36 粉丝数: 73 发帖数: 3,464 关注贴吧数: 16
谈中医的西化 转载: 到国外去培养“纯中医”-- Dr. Pan's Clinic of TCM 到国外去培养“纯中医”-- 人才的解决方案 一、中医医疗现状迫使中医人才培养“异化” 中医医疗机构西化的情况多年来不断蔓延,不仅导致了中医医疗整体水平的下降,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它反过来又 误导了中医药教育。以至于有中医学院院长也认为,中医学生不学西医在医院里能行吗?由此,我们不得不问:如 果中医真的不能治病,或者治不了几种病,还需要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吗?既然国家要发展中医药,就说明中医药 能够治病是得到了认可的,那么,为何又不去为培养“真正的中医”而努力呢? 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所中医学院创立,标志着中医药从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师带徒”的传统教育 方式,进入到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使大批量培养中医药人才成为了可能。然而,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全盘 借鉴和采用了西医的教育模式,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扭曲”中医人才的“祸根”。因此,现在就有专家说中医药大 学教的是“伪中医”,这是“误人子弟”,没有培养出“纯正的中医”、“真正的中医”和“优秀的中医”。 中医现代高等教育50多年来,虽然培养出了大批本科生、硕士、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导、博导等人才,但 真正精通中医药理论、能够熟练掌握辨证施治的人才又有多少呢?中医医疗在全国医疗市场上的占有率不断下滑就 最能说明问题,以至于有老专家哀叹:“辛辛苦苦几十年,培养中医掘墓人”。 在新一代中医中的佼佼者,当以院士和新一代的知名专家为代表,他们与其老师相比,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就其对 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的掌握运用而言,学生显然远胜于先生;但就中医临床与传统学术的造诣而言,学生是青出于 蓝,但是否已“胜过了蓝”,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当“新中医”这种形式还处于一种培养的“探索”阶段时,就将其作为一种主流方式来发展,必然会增大发展的“风险”,也必然容易出 现“败局”,这就是几十年来中医药发展战略上的最大“失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