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eorre
rreorre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51
发帖数: 21,709
关注贴吧数: 5
梦参老和尚:为什么白衣不要评论僧众。 在家人依照三藏经典,就佛法修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可依据经典讲论法语,去疑解惑,说僧过恶,有大重罪,佛弟子不可说四众过。 这些大德们,大和尚们,他个人如何,你不要管。特别是白衣,你不要评论。出家人跟出家人可以说?一个人也不能说,要请大众把他摈除,乃至于制定他,看他属于七法之中的哪一法,该什么罪、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但是僧众的事,在家的道友,你把他当成佛弟子,当成僧宝,把一切比丘都当成圣僧,你心里就是圣僧了,你的功德一点儿也不泯灭的,不因为他破戒而影响到你,佛教讲的很清楚。因此,大家千万莫说三宝过。如果你轻视僧人,谤毁了、打骂了、断肢节,你应当受什么报,后面会说。
“慧能是段子手,印光更是邪痞地狱种、苦瓜脸” “北传佛法不是纯粹的佛法,净土宗更是或愚弄痴的愚劣法门,慧能是段子手,印光更是邪痞地狱种、苦瓜脸”。
在家居士破戒了怎么办?
五蕴,心,心所。
什么是“禅”?
生命的真相【苦】
诸行 无常
如何辨别佛陀的教导
这?应该是造谣吧!
供灯的果报
佛陀真实的容貌
菩萨还是凡夫。
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
满口诽谤、诬陷、污言秽语,还美其名曰“言厉心悲”。
打坐,智者的法门?没有禅定,智慧就不行?没有禅定,就没有智慧?
“开悟的愣严,成佛的法华”是邪尊的荒谬邪说?
以前是谛深佛陀吧,现在终于改邪归正了。
印祖开示:色不异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最难领会。诸家所注,各摅所见。依光愚见,色当体不可得,空岂有空之实际可得乎。下二句,重释上二句之义。实即色与空,均不可得耳。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即是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既皆不可得,即是真空实相。故曰是诸法空相。 此诸法空相,故无生、灭、垢、净、增、减,及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及智慧与涅槃耳。涅槃、即得字之实际。唯其实相中,无此凡圣等法,故能从凡至圣,修因克果。 譬如屋空,方能住人。若其不空,人何由住。由空,而方可真修实证。若不空,则无此作用耳,切不可误会。误会,则破坏诸佛正法。以理为事,是名邪见,不名知法,宜详思之。
不要被“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吓住了。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憨山大师《费闲歌》中说的话。这个偈子意谓:如果不具备信愿,只是口头上去念弥陀名号,也没有信愿求往生的心,那么就很难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不能感通佛力,就不能带业横超往生净土,所以才称作“喊破喉咙也枉然”。
原始佛教并没有持名念佛法门,这是什么原因? 问:念佛法门这样无比殊胜,世尊都不问自说了,为何大迦叶尊者没有把这个法门结集到《阿含经》里?原始佛教并没有持名念佛法门,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就众生的根机不一,阿含部主要是上座部声闻教,讲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这些。乃至于它介绍这个娑婆世界是一四天下,欲界诸天,它都讲得比较详细。而且,阿含部更比较注重自力修行。于是小乘教它只相信有释迦牟尼佛,相信有未来的弥勒佛,它的境界就是在三千大千世界。
“自古以来求生净土,没有像法眼宗祖师永明延寿大师这样恳切的。” 永明延寿大师,是净土宗的第六代祖师。这位祖师很特别,他在禅宗里面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所以他是一身兼任两宗的祖师。他以这样的一个资格,做了一个《禅净四料简》。永明延寿大师的著作有《宗镜录》,以一心为宗,万法为镜,这一百卷非常好,把大乘经典、宗门教下、华严各宗知识分门别类地集在一起,加以诠释,所援引的很多经典现在都看不到了,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史料。对这位祖师,雍正皇帝是推崇备至,把他赞叹为自释迦牟尼佛以后的第一人,大善知识。
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最稳当。 净土法门在当代被视为“极其殊胜”和“更稳当”,并非出于宗派之间的褒贬,而是基于对时代特征(末法时代) 和众生根器的深刻洞察。这是一种“应病与药”的至高智慧。
学禅之人对净土的态度,应该大都受到这一段话对话的影响。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 刺史:‘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味,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十直,到如弹指,便亲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仃佛印水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才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 或问:彻悟人还须往生净土否? 蕅益大师答:普贤愿王,导归极乐;初地至十地,皆云“不离念佛”。《怡山发愿》:“承事十方诸佛,无有疲劳。”《百丈清规》:课诵、送亡等事,无不指归净土。故天如云:“若果悟道,净土之生,万牛莫挽。”云栖(莲池大师)云:“悟后不愿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是知凡言不必生净土者,皆是增上慢人,非真入菩萨位者也。
净土法门,横出三界。 横出三界有一个比喻的说法,三界犹如一根竹子,众生犹如竹子里的虫,虫要到竹子外面去,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沿着竹子往上爬,爬到竹子顶端就出去了;一个是就地在竹身上咬个洞,也能出去。 众生全凭自力求解脱,如竖出三界,需经过漫长、反复的努力,就像虫竖出竹,在爬向竹顶的过程中会一再掉落,往往进一步退十步; 而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净土,如横出三界,不需往上走,直接从人道解脱轮回,就像虫子咬穿竹身,所用时间相对短很多,且没有堕落的危险。
若不往生净土,将来必堕地狱! “人或以为以己修行,不生西方净土,也不至于堕地狱。未免太天真,须知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一世二世,或可不堕,谁能确保将来不堕?娑婆修行,若未至不退转地菩萨,欲生生增上,大多可望而不可及。何况生于末法之时,一世不如一世,堕地狱者多如牛毛。”
顺三宝者昌,逆三宝者亡 供养三宝的十二种功德利益。 一、得大福德;二、生大智慧; 三、入三善道;四、远离恶道; 五、消灾解厄;六、寿命延长; 七、色相端严;八、众人恭敬; 九、多子多孙;十、家庭和睦; 十一、财宝充盈;十二、成就佛道。
闻《大般涅槃经》的功德利益! 若有众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道。若有书写读诵解说思惟其义。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净见佛性。
持诵《华严经》的功德利益 灭五无间罪 经云:“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就算是造了五无间恶业的人,能够以深信心、精进心、希有心读诵这部经典 ,五无间地狱的果报都能够迅速除灭。
持诵或佩戴愣严咒的24种功德利益 持诵或佩戴此咒可获十方如来功德回向,破除一切魔障,成就无上菩提。
读诵抄写《法华经》的功德利益 “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这五位开悟大禅师的结局,还不足以让你发愿仗佛力了生死吗?—印祖 五位开悟大禅师的前世今生 参禅这件事,不是小根行人所能做到的,即使做到大彻大悟的地位,而烦恼没能断尽,仍旧不能出离生死。 现在的人暂且不去说,就像宋朝的五祖师戒禅师、草堂清禅师、真如喆禅师,他们所悟到的境界,名震海内。
读《地藏经》的功德利益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花饮食,衣服珍宝,布施供养,赞叹瞻礼,得二十八种利益: 一者、天龙护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圣上因, 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丰足,六者、疾疫不临, 七者、离水火灾,八者、无盗贼厄,九者、人见钦敬, 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转男身,十二者、为王臣女, 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为帝王, 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从,十八者、眷属欢乐, 十九者、诸横消灭,二十者、业道永除,二十一者、去处尽通,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二十四者、宿福受生,二十五者、诸圣赞叹,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地藏经》:二十三条因果报应。 杀生者: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 窃盗者: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 邪淫者: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恶口者: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 毁谤者: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嗔恚者:若遇嗔恚者,说丑陋癃残报。 悭吝者: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
文殊普贤,华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 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故得如是。又若深明教理,断惑证真,则往生品位更高,圆成佛道更速。所以文殊普贤,华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__文钞
为何说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 净土法门, 超胜一切法门者, 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 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
如何鉴别善知识?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因彼势盛人众,已丧心病狂,劝之必致反噬,故劝人亦只可劝其可劝者耳。望有识之士,当以佛经、祖训、戒律为鉴,识其正邪,勿堕魔网,否则险不可言。
念佛有何利益?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南无阿弥陀佛有何利益?” 六祖答曰:“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出三界之径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诸大善信,但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怀,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时时不离心。无事也如是,有事也如是。安乐也如是,病苦也如是。生也如是,死也如是,一念分明,即是彼岸,又何必问人觅归途。所谓一句弥陀无别念,不劳弹指到西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