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麟征 董麟征
关注数: 1 粉丝数: 43 发帖数: 16,353 关注贴吧数: 2
紫禁城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 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徵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徵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徵。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 武田信虎的嫡长子,大永元年十一月三日在武田信虎迎击今川军的饭田河原会战中出生于要害山城,母亲是甲斐豪强大井信达之女(大井夫人)。幼名太郎,或说胜千代。天文五年(1536)三月元服(古代日本十二岁以上男子所行的成年礼,相当于我国古代的冠礼),受当时的将军足利义晴赐予“晴”字改名晴信。一般所称的“信玄”是其后来的法号“法性院信玄”的简称。同年七月,由今川义元牵线说媒,迎娶了左大臣三条公赖之女为正室(三条夫人)。流放信虎以后,随即就展开了攻取信浓的行动。当时信浓主要有小笠原家(信浓守护)、诹访家、木曾家和村上家四大势力。信玄在自立的次年就消灭了自己的妹夫诹访赖重。天文十四年(1545),北条氏康进攻骏河东部,信玄向今川派出援军的同时,积极策划今川、北条间的和平工作,终于在三国间缔结了和约。次年,解除了后顾之忧的信玄大举进兵信浓。武田军平定诹访地区早就刺激了北信浓的猛将村上义清,村上军开始沿着千曲川侵入武田领地。天文十七年(1548)二月,信玄不顾周围的反对意见,在大雪中出兵信浓,意在攻取村上的根据地坂城地方。然而,二月十四日的上田原会战,可能是信玄一生中最大的败阵经历。雪中行军而来的疲惫之师,被奋战的村上军伏兵杀得丢盔弃甲。信玄早期的辅弼重臣,号称“二职”的板垣信方、甘利虎泰双双战死;勇将横田高松殿后而掩护信玄撤退,被追兵包围,亦战死;信玄本人也受伤。不过,在当年七月的盐尻岗会战中武田军击溃了信浓守护小笠原长时。两年后的户石城之战,村上义清与小笠原长时两面夹击再度击退了武田军的进攻。因硬攻难以奏效,信玄展开了对义清控制下信浓豪族的拉拢劝诱工作,徐徐但有效地动摇了义清的根基。至天文二十二年(1553),村上义清已难以抵御信玄的攻势,与小笠原长时一起前往越后投靠长尾景虎(上杉谦信),由此引出了信玄终生的强敌。●信玄的其他情况武田信玄以杰出的军事指挥闻名的同时,也是个出色的民政家。天文十六年(1547),信玄制定了俗称为“信玄家法”的《甲州法度之次第》五十五条,详细规定了主君与家臣的关系及家臣应遵奉的准则等,是战国家法的代表之一。而信玄在甲斐的釜无川和笛吹川上修建的治水工事,采用最先进的筑堰分流技术,是战国时代最大、最有名的堤防,其利泽及后世,被后人称作“信玄堤”。 信玄笃信佛教,本人就是天台宗的大僧正。宗教信仰是信玄治国的重要内容。武田家的名将原虎胤就曾因信仰问题(虎胤信奉日莲宗)而出走。信玄的宗教政策也体现着战国大名特有的现实性。例如,允许僧侣交纳一定的役钱后娶妻,这一做法对于当时已近乎公开泛滥的僧侣娶妻的现象,显然比强行禁止更为合理。●信玄之死在结束相模方面的忧患后,元龟三年(1572)十月,应与织田信长敌对的将军足利义昭之请,信玄领兵三万余上京,有关进京作战的情况,以前已有描述,便不再赘述了。在以压倒优势取胜并几乎消灭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即将于信长一决雌雄时,信玄突然发病(一说受重伤)而不得不暂停上京计划。次年的天正元年(1573),五十三岁的武田信玄殁于信浓的驹场。根据信玄的遗言,三年秘不发丧,而由信玄之弟信廉充任影武者。天正四年,信玄的遗体才正式下葬于惠林寺。据说得知信玄之死,上杉谦信也感到很悲伤,决心不再与甲斐作战。
袁崇焕之失 我看来袁崇焕是一个爱国的军人,但是也是一个有着严重失误的军人,甚至极端点说崇祯杀袁并没有冤枉他。 先看《明史》里记载的袁崇焕的罪名;“擅主和议 专戮大帅”,可是《崇祯实录》“崇祯三年八月”条目下有“癸亥 杀督师兵部尚书袁崇焕 处以殊死 上御煖阁 辅臣成基命等入对 久之 出御平台 文武诸臣俱入 谕曰 袁崇焕付托不效 专事欺隐 市粟谋款不战 散遣援兵 潜移喇嘛僧入城 卿等已知之 自当依律正法 今特流其妻子 兄弟 馀不问 辅臣顿首谢 崇焕 藤县人 万历己未进士 素以韬略自诩 迨督师出镇辽东 其入援时 三日五赐金 币宣劳 亲为饮至 而迁延不战 至擅杀毛文龙 朝议纷纷 以致杀身”字样。 而《崇祯长编》更是明确指出袁的罪状: “谕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纵兵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携潜喇嘛,坚请入城,种种罪恶,令刑部会字磔示。依律家属十六以上处斩,十五以下给功臣家为奴。今止流其妻妾子女及同产兄弟二千里外,余俱释不问。” 这就叫人奇怪了,怎么不一样。 而结合三本书背景,可以说《崇祯长编》、《崇祯实录》可信度很高,也就是说崇祯杀袁的真正原因,或者说官方公布的认为杀袁宠焕的理由应该是“付托不效 专事欺隐 市粟谋款不战 散遣援兵 潜移喇嘛僧入城”。 我们可以把这些罪名,分开来一个个看,看看到底这些罪名能否成立。 首先看“付托不效 专事欺隐”这八个字能否成立(论袁崇焕辽东失误一览): 说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天启末年,崇祯初年时明朝财政状况,在天启初年,国家的财政收入不超过330万两,再加上赋税连年拖欠,实际的收入只不过二百余万两,而支出却达到了五百余万两!为了填补巨大的亏空,寻找更多的军费,天启朝几乎年年加辽饷,到了天启六年,辽饷已增至7714121两。可纵然是如此,在天启七年,大明朝的财政还是有1646575两的亏空。(数字来源:《明史记事本末》崇祯治乱) 甚至〈明史记事本末〉里还记载了户部给事中黄承昊上言:……今出数共五百余万,而岁入不过三百二三十万,即登其数,已为不足,而重以逋负,实计岁入仅二百余万耳!(《明史记事本末》崇祯治乱) 而黄仁宇也认为明帝国首先是经济崩溃,其后才是政治崩溃,由此我想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明朝末年各军皆欠饷了,其实别说军队,就是明朝皇室那些藩王的年俸,明朝政府也是长期拖欠的,(详参见〈万历十五年〉)因此尽管明朝政府拖欠军饷是很恶劣的行为,但是不得不说在那个时期,这又是无可奈何的很正常的现象。理由很简单:朝廷没那么多钱。 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崇祯依然全力支持袁崇焕,辽东军饷几乎是悉数拨给,在袁之前,辽东的军事预算是一百六十万,由于袁的请求,辽饷增至二百八十万,多了整整一百二十万.(崇祯元年,辽饷为6831133两;崇祯元年至二年,国家的正常赋税是二百五十万,辽饷是6831133两,朝庭的亏空是一百五十万。除此之外,崇祯还有内孥可支配,崇祯元年从内孥抽调了差不多一百万填补各地所欠的军饷,崇祯二年则缺具体数字。《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226页,《熹宗实录》卷十七卷二十九卷四十二;《明史》卷七十八;《崇祯长编》卷三十八;毕自严所写《度支奏议》新饷司六。)请注意,这还是在崇祯减免赋税,削减开支,与民休息的政策的前提下。 也许我们今天的人看来给军队发薪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在崇祯朝朝野每一个人看来,这是皇恩浩荡,是崇祯给予了袁崇焕极大的信任和支持。要知道即使是宣、大这样的重镇士兵的薪水也是照样欠着的。 可是袁崇焕回报给崇祯的是什么呢?“五年平辽”,平成后金骑兵杀到了北京城下。而只是崇祯二年的事情。 崇祯与他的哥哥天启皇帝,爷爷万历皇帝相比,对辽东最关注,政策也最倾斜,给辽东诸军的待遇也最好,可是他得到的回报是什么?万历、天启朝即使拖欠饷银,权阉当道时女真人都没有杀到北京城下,可是惟独就在他这个最支持、最看重辽东的皇帝治下,满人打倒了北京。那年,他18岁。他为什么没有理由怨恨,恼怒袁崇焕?袁崇焕真的没有一点责任?
老兵回忆:我军在越南朔江的惨烈战 经历了那些血色的日夜,并活了下来,新兵也就变成了老兵。 1979年1月27日上午,这一天是除夕。苏州火车站。一队又一队的年轻士兵鱼贯登上了南行的列车,站台上满是送行的群众,到处是摇动的鲜花和震耳的锣鼓。许多送行的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已经是泪流满面。这时候的军民鱼水情给人的震撼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强烈。这些送行的群众可能知道,这些年轻的军人中,有许多人再也回不来了。他们一个劲的往我们手中塞鸡蛋,苹果之类的。而我们有的却只是紧张和激动。 我们乘坐的是棚车,一种装运货物的棚车,无座位,我们席地而坐。一节棚车正好坐一个排,坐下后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方才有所平静。经过二天的颠簸,我们到达了广西贵县(我记得是贵县,但我查了地图却未查到这个县,不知是否我记错了)。当时的贵县是军队的海洋,到处是帐篷,家家户户都住有军人,几乎全是20岁左右的年轻军人。我们开始每天进行强化训练,训练时我们打的是训练弹,有声音,但无实弹射出。 2月8日左右,我被补充进了正在靖西县境的41军122师某团。同时补充进来的还有我的老乡小袁,小贾,另外还有几个湖南常德的新兵,这些新兵全是78年年底入伍的。班长姓王,是个广东人,我们排主要以广东人为主。这样仅仅我们排就有了十几个省份的人,由于我们是补充进去的,彼此之间不熟悉,甚至连交流都有困难。因为他们听不懂我们说什么,我们也听不懂他们说什么,比如那几个湖南的新兵,他们说话时,我怎么听怎么象在听德语。这为以后战场上的战术配合留下了隐患,有的战友甚至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排长是个某省人(必须隐去排长的省份,以示对他的尊重,原因看到最后便知。希望他在天之灵安息),说一口我们勉强能明白意思的普通话,人长得又黑又粗,性格却很柔和。但训练时你要是动作不到位,他很会骂人的。他本来都已经准备转业了,去向都已经定了。但后来由于形势紧张,部队取消了所有的转业及退伍计划,所以,他还得留下来打这么一仗。听排长的老乡讲,排长有一个6岁的小男孩,长得很可爱。排长的老婆没有随军,所以排长的夫妻关系一直很不好,夫妻关系不和,导致小孩受罪。排长的老婆有时会虐待小孩,在训练间隙我曾经看到排长拿着他儿子的照片在看、默默地看、忧郁地看、伤感地看。在靖西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越语训练,并制订了作战时的一些联络方式如暗号等。 2月16日晚上,我们开始悄悄进入前沿。我们在离中越边境几百米的地方潜伏了下来,我的前后左右全是潜伏着的战友,心情非常紧张,心跳动得非常厉害。靖西的天气和我的家乡江苏大不一样,虽然已经过了春节,但这时候的江苏应该还是比较寒冷的。而靖西白天却很热,一件军单衣就够了,晚上很凉,伏在地上,总感觉有蚂蚁之类的小虫子在身上爬来爬去的,很不舒服。而且这地方蚊子还特多,咬到最后我几乎已经麻木了。我心想,只要不是蛇咬就行,因为这地方蛇也特多。来靖西10天而已,已经有好几个战友让蛇咬过了,好在都没有生命危险,也不影响他们参战。 早晨5点,炮击开始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场景啊,无论怎样的文笔功夫都很难描述当时的场景,因为只有在现场真实感受那种场景的人才会有那种震憾,万炮齐鸣,你几乎听到不到任何间隙,炮弹象一道道流星砸向越方阵地,天空沸腾了,大地在晃动。耳朵里嗡嗡的,这时候我是最紧张的时候,以前只在电影中看到过打仗的场景,现在,当战争真正摆我的面前时,我反而有点紧张,手脚都有点发软,心脏紧张得几乎停止跳动,而且直想尿尿。 炮击持续了30分钟,前方担负主攻任务的友军开始进攻,我们保持进攻序列跟着主攻部队向前推进。枪炮声激烈地响了起来,战场就在我前方1200米左右,流弹不时从我们头顶划过。约2个多小时,激烈的枪炮声开始向越方境内移动,越军的第一道防线让我们突破了。 后送伤员的支前民工 支前的民工们抬着负伤的战友下来了,空气中开始充满了血腥味,有些战友显然已经牺牲了,因为我看到担架上有时分明只是一些残肢断臂,鲜血从担架上淅淅沥沥地滴下来,山路开始变得有点儿打滑起来。靖西这儿的土本来就有点发红,负伤的战友和烈士们的鲜血洒上去后,这泥土显得更红了。这红色的泥土深埋在我心底一辈子,看到淋漓的鲜血后,我反而不紧张了。我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悲伤,有了一种复仇的愿望。部队推进很快,我们很快进入越南境内。沿途到处是战争后的痕迹,越军的尸体东一具西一具的,枪支弹药扔得到处都是。我方烈士的遗体以及负伤的战友则早已经让民工抢运下去了,我们的伤亡好象很大,许多民工的眼睛都是湿润湿润的。
客观的说,大家觉得米格29怎么样? 米格-29是前苏联米高场设计局研制的双发高机动性制空战斗机。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支点”。该机的研制始于70年代,原型机于1977年首次试飞,1985年开始服役,目前在俄军中服役的米格-29有500多架。该机还出口印度,叙利亚、伊拉克、古巴、阿富汁等十多个国家。在海湾战争中曾作为伊拉克的主力战斗机与多国部队的战斗机空战。米格-29有以下几种型别:米格-29A,基本型”米-29UB,在基本型基础上增加一个座椅的双座教练型,机头雷达换成雷达测距仪,民办下挂架保留;米格-29C,A型的改进型,与A型类似,但座舱后的上机身曲线更陡;米格-29D,舰载型,起落架加强,机翼可向上折叠,翼尖呈鼓包形,可能装电子支援设备,进气道无防异物进气门,内部载油量增大,装新的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可空中加油,1989年底首次在苏联新建造的排水量6.5万吨级的“第比利斯”号航空母舰上利用舰首斜板进行滑跳起飞,并通过拦阻索和着舰钩着舰;米格-29电传操纵型,1989年底试飞,尾民办不同,机翼位置作了修改,增大了许用迎角,机动性更好,改善了巡航效率。以下数据适用于米格-29A。动力装置有两台涡扇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50千牛。HO-193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距离100千米,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激光测距仪,惯性导航系统,SR20-2敌我识别器,“警笛”3全向告警系统,头盔式瞄准具(可用于导弹的离轴发射)。有一门30毫米机炮,两侧翼下的6个挂架可带6枚AA-10中距雷达制导或AA-11近距空对空导弹,还可带AA-8和AA-9空对空导弹,执行攻击任务时可带各种炸弹或火箭弹。翼展11.36米,机长17.32米。最大起飞重量180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2000米)M2.3/2400千米/小时、(海平面)M1.06/13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7000米。主要用于执行空战和截击,特别是中低空格斗和低空截击,亦可用于对地攻击。特点:(1)机动性高,能够做“尾冲”、“布加乔夫眼镜蛇”等高难度机动动作;(2)推重比大(超过1),加速性能好;(3)机载雷达作用距离远,并具有下视下射能力;(4)承受过载大;(5)具有短距起落能力,并可以从土跑道上起落。(6)同西方的三代飞机相对,该机座舱设计复杂,不利于飞行员集中精力完成作战动作;另外发动机寿命只有350小时就需要大修,时间寿命较短。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