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哥V 口味哥V
年24,未婚,聪明绝顶
关注数: 44 粉丝数: 58 发帖数: 6,877 关注贴吧数: 19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好人 很多人质疑,做好人到底赢在哪里。如果好人能够致富,那谁都愿做好人。如果好人能够马上成名,就算没钱也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然而,事实是,好人就是一种牺牲,把公众利益当作首要任务,这与务实派不一样,务实派认为只有满足足够实际利益后才会做出更多努力,好人则把更多的收益转移到精神需求上来,这也正是好人的弱点,容易被精神误导。一个成功的好人不是整天埋头做好事,他也是有私心的,至少他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让更多的人认可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发展欲。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好人在于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人做好事,这就说明好人也是有头脑的,不是说每件事他都要参与,而是他每次参与一件事,就能给他带来更多正面能量。此时有人质疑好人不成功,还是因为做的好事不够多,其实好事不在多少,如果从社会意义上说,你帮助一个孤独老人的效果远远不如你帮助一个小孩的效果明显,你在农村在班里帮助别人,远远不如在城市在街上帮助别人的效果更明显。如果你想做成功的好人,你就应该有种发展欲望,也就是说,你不会乱帮胡帮,而是有方向,有专业思想地去帮助别人,没有人会认可你帮助那些自私鬼,或者你帮助的只是别人内心已经泛滥的东西。帮人所需,受己所需。帮扶者首先是站在与被帮扶者不同的立场上的,帮扶者缺少人际需求,被帮扶者缺少实际需求,这才导致了他们的关系发展。就如同我是孤独患者,但我帮助别人实现生活需求或者社会地位,我既能得到他的人际支持,又能树立自己足够的发展地位,这样才会让我更有信心把好人做下去。其实,虽然严格意义上的好人是少数的,但有好人思想的人是很多的,不论是底层还是高层,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安于某种弱势或者不愿参与斗争的人,虽然看上去他们于世无争,但实际上他们维持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水平,他们为某些道德和良知而奋不顾身,虽然难以成为绝对的赢家,但他们实现了最具人性化的价值,维持着社会的稳定。
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好人 很多人质疑,做好人到底赢在哪里。如果好人能够致富,那谁都愿做好人。如果好人能够马上成名,就算没钱也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然而,事实是,好人就是一种牺牲,把公众利益当作首要任务,这与务实派不一样,务实派认为只有满足足够实际利益后才会做出更多努力,好人则把更多的收益转移到精神需求上来,这也正是好人的弱点,容易被精神误导。一个成功的好人不是整天埋头做好事,他也是有私心的,至少他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让更多的人认可自己,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发展欲。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好人在于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人做好事,这就说明好人也是有头脑的,不是说每件事他都要参与,而是他每次参与一件事,就能给他带来更多正面能量。此时有人质疑好人不成功,还是因为做的好事不够多,其实好事不在多少,如果从社会意义上说,你帮助一个孤独老人的效果远远不如你帮助一个小孩的效果明显,你在农村在班里帮助别人,远远不如在城市在街上帮助别人的效果更明显。如果你想做成功的好人,你就应该有种发展欲望,也就是说,你不会乱帮胡帮,而是有方向,有专业思想地去帮助别人,没有人会认可你帮助那些自私鬼,或者你帮助的只是别人内心已经泛滥的东西。帮人所需,受己所需。帮扶者首先是站在与被帮扶者不同的立场上的,帮扶者缺少人际需求,被帮扶者缺少实际需求,这才导致了他们的关系发展。就如同我是孤独患者,但我帮助别人实现生活需求或者社会地位,我既能得到他的人际支持,又能树立自己足够的发展地位,这样才会让我更有信心把好人做下去。其实,虽然严格意义上的好人是少数的,但有好人思想的人是很多的,不论是底层还是高层,我们总会发现一些安于某种弱势或者不愿参与斗争的人,虽然看上去他们于世无争,但实际上他们维持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水平,他们为某些道德和良知而奋不顾身,虽然难以成为绝对的赢家,但他们实现了最具人性化的价值,维持着社会的稳定。
打击贪腐到底挫败了谁的力量,有多大作用 正常人认为,国家打击贪腐,是为民除害的行为,只要贪腐落马了,他必然会倾家荡产,毫无翻身余地。而实际上,贪腐具有了某种统治意义,一棍子打死是不允许的也是不可能的。权利者最大的财富不是财产,而是人脉资源,人脉决定的是人的根本地位,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即使是面临再大的压力,只要信任还在,利益还在,人就永远有作用,即使是所谓倾家荡产,依然有翻身之势。有人质疑,贪腐者落马,不在官位,不就是说明从根本上已经失去权利了吗?这就有些片面了,权利非一日而成,人也不会像发财一样一下子就获得了权利,权利永远是存在的,即便是不在其位,甚至说蹲了监狱,照样能够操控局势。为官之人能力者优先,什么道德良知之类的谴责其实没有实际影响,就如同衣食父母遭到他人谩骂,谁第一想到的不是护家人。所以,官员自成一家,任何形式上的声明其实没有多大效果,只是让那些以仁爱自居的清高人士,少去沾染,不要自不量力,正道有正道的规则,邪道有邪道的规则,不理解内部的构造,你就只能沦为牺牲品。总之你会发现,惩戒对某些人来说是有某种作用的,但似乎对令一些人来说又没什么作用,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度和发展机遇,人在绝对发展的道路上,权利与道德向来都是势不两立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保持彼此的意志,权利者获得权利,道德者获得道德,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但我不会都给你,因为以你一个人的力量是驾驭不了的,我给你铺平道路,你就负责发展,明操也可,暗控也行,只要把统治搞上去了,你就是好人,与你贪腐没有关系。打击贪腐只是给那些崇尚道德的人某种精神支撑而已,实际上贪腐早已渗透到每一个人心里,你说这不是形式主义,我也只是沉默不语,毕竟谁都希望得到自己的形式胜利,在为官路上,没有绝对的恶人,只有绝对的弱者
人类:为社会牺牲和为政治牺牲的终极牺牲品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做好人的倒霉,同样的,想做理想的好国家,更是一种幻想。人性是什么,是人追求道德与精神认知的积极诉求,如果你是一位弱者,会不断遭受的人际谴责和人际利用,因为你心向好,期望理想道德,期望理想情感,所以反而被强者利用,成为你不断牺牲自己的理由。一个国家,能够做到牺牲国内弱者,又委屈自己成为国际弱者,实现某种深明大义,这本来就是矛盾的。当然理解这个矛盾的出发点还是私心,谁也不能回避私心,即使人们都看上去没有私心。如果发展是根本,弱势就不能容忍,既然对内已经不容忍了,为什么还要在国际上乞求别人的容忍?或许这是为了保证一个相对矛盾体系,即体现了统治意志,又体现了民权意志,一切都是为了某种看似稳定的和平。其实,本着不怀疑矛盾主体性根本矛盾的立场,本应力所能及多去信任。可是当一个人、一个社会变得难以承受压力的时候,还会产生叛逆,这是绝对私心使然,叛逆导致更多的叛逆,直到国家服软,决定顺从私心。但这又意味着混乱,到时候,谁给他的统治以保证,压力迟早要释放,只是大家都不想看到而已。怕就怕当你决定释放的时候,国际上已经产生了足够克制你释放的力量,到时候,好人坏人都做不成。我们时常会反思,为什么会发展,害怕战乱或者害怕别人过的比我们好,战乱到底在预示什么,统治又在预示什么,如果有绝对的统治,那战乱毫无意义,如果一味的战乱,战乱也会变得毫无意义。和谐总会受到阻碍,因为它阻碍了另一种意义的和谐,人们的反抗永无止境,面临反抗,不得不有人做出牺牲,这种牺牲看似没有价值,但一切牺牲本就没有价值,为何为难自己。
统治正义与绝对正义 有人说,统治可以产生绝对的正义,他认为发展意味着公平,甚至从一定程度上统一人格。而事实是,人格永远是难以统一的,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两种力量的存在,约束力量与反约束力量。没有绝对的弱势者,只有相对的弱势者。社会和国家就是在这种不断更替约束力量的同时产生了所谓公平和道义。有人说强权统治可以达到最大效果的统治,有人说弱权统治能够实现更人性的统治,实际上两者各有利弊。强权统治不利于人格自由,从思想上约束人的发展,虽然争取了更多的社会强者力量,但仍会陷于被弱者愚弄被人性施压的困境。人性化统治更趋近开放统治,纵容人格自由发展,思想上绝对解放,但思想解放意味着现实力量受到威胁,强者难以生存,反而更多中间者成为主导力量,导致统治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消除威胁,只能强势外交,诉诸国际社会,把压力释放到国际社会中,导致更多的混乱。从维稳的立场出发,强权统治更容易维护稳定,但强权统治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自由引导的国际社会,强权渗透往往难以奏效。从私心和排斥他国发展出发,人性化统治貌似是更符合本国人民意愿的统治,但又不得不陷入人性私心无限扩大,导致安逸之下必生叛乱,总是难以维持相对稳定,而国际压力更是一种威胁。不论统治倾向于何方,国际社会不能逃避,致乱者必受乱诛之,同时,治乱者必受以致乱而治乱者的威逼和利用,国际环境错宗复杂,乱字当先,以和止乱还是以乱治乱,都不是一个国家说了算。同样的,社会的乱也不是想治就能治的,两种统治力量同时存在,混乱就永不停歇,最终爆发战争两败俱伤。所以,没有绝对的正义,也就没有绝对的和平
佛学:现实和理论的碰撞产物 佛学永远只是片面哲学,虽然它定义最高意识的存在,它的出发点是自然意识,而拯救的却是人的社会意识。这也就客观说明了佛学强调了自然与社会的统一性。它强调弱性救人,满足社会人的低精神诉求。对于佛学,有一部分人是永远不会接受的,那就是受理智思考引导的人。有人说,对现实的进一步思考就是理性的,这是大家公认的概念,然而,思考之后依然有更多的思考,每一条论述注定要有支持者和质疑者。佛学把矛盾性归结于佛陀,他们成了吸收矛盾的主体,也就是说,相信佛陀你就不会质疑什么。然后我们再来探究佛陀的意义,佛陀是理想的精神主导体,它负责帮人们思考和决策,他们实际上有很强的社会角色性,人们不会无缘无故信佛的,自然是佛的某些现实魅力与人不谋而合。我们知道,人分很多种,精神容易空虚的,最渴望某种信仰的是那些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辩论能力,兴趣度不高但多忙于世俗无暇思考的人,这类人反而多扮演着生活上的强者,正因为他努力使自己到达某种成功却未曾发现精神如此空虚,他才会选择信仰。实践证明,信仰使很多类似这样的人脱离了空虚的生活。佛即是建立在这类人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简单的片面的理论体。当然,针对多种人格,有很多种佛满足大家的认知潜力。以上是一种典型,但不得不说的是,佛如果是旨在现实引导为主的理论,它自然是一种片面的引导方法,也就是说,只能对一部分人有利,既然无法满足大众意识,说明它本身也有一定局限性,佛学研究者自然又会分为两派,纯理论派和现实派。
【交流】自由论之四 贪腐的本质 自由论之四 贪腐的本质 贪,是一种欲望,来自主观定义下的强烈需求,它既有与性格相关的必然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调配性。世人皆贪,只是不同人对贪的理解和定位不一样罢了。首先我们需要定义需求,需求是指人们为做出某种行动后而获得的精神回馈,说明了人主观行为的条件性,只有得到足够回馈或者用已获得的精神回馈再次唤醒主动性,使人产生关注度,才会产生需求。而强烈需求是指,发展中的人格建成中,不断通过该类需求获得主观行动力,同时,这种主观行动力占据了他的主要处世时段,这种强烈的以需求推动前进的通过客观事物约束和引导人生主要作为的心理预示称为强烈需求。既然是强烈需求,自然与事业和生活密不可分,人对需求认知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强烈需求和普通需求的界定有所不同,对于符合人文特点,有一定积极意义的需求,需要有一个合理范围的界定,既承认了需求的合理性,也避免过度需求导致贪婪。然而,从人性上我们也需要做界定,贪是指主观打破需求与主观行动的发展平衡,不能理智控制自己的身心状态,过度追求满足或者渴望减少行动而获得更多满足,使人向着安逸和懒惰发展,逃避社会责任,这种因为缺乏理智而导致的意志消沉状态便是主观意义上贪的概念。不论是社会还是人主体本身,都需要重视这个问题,这是对发展与落后的重要反思,是鼓励人们积极发展的人生正轨,我们不能逃避。腐,即朽,就是糟粕,贪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称职的人身居高位混乱执政,扰乱内部正常关系和社交稳定,这类人往往是局势的一种对立面,它会协助制造水分,使更多不利局势的人参与进来,扰乱竞争秩序。大家都知道,每一种职业都有它自身的人格限制,虽然自由社会谁都有权进入,但不代 表他就适合向高位发展,越居高位,越需要强大的统治力和思想凝聚力,企图动摇行业局势的人会导致体制混乱,不利于发展稳定。所以会有很多投机者渴望利用他人,破坏竞争法则,进居高位,严重影响价值凝聚力,导致更多领导性决策失误,导致难胜其职、不思所职,甚至把职业道德视如儿戏,严重失职。对于这类用非法的途经干扰竞争秩序,又无法或不愿履行职位职责,成为社会蠹虫,严重危害职业领域的正常发展,影响自由发展。把贪腐简单形容,贪是在职者逃避责任和享有其职,腐是因逃避和享受而不胜其职,合着说,就是做人不本分,居安不思危。
【交流】社会私心与压迫发展 提到中国威胁论,大家会想到这不过就是某些外国对中国势力的过度担心,大家也都认为,是外国以威胁论威胁中国,中国和平立场是不动摇的。这一点不可否定,中国的确是世界范围内的“好人”,自身的崛起只是为了更有能力维持一个稳定的秩序,从这点来看,中国永远不会至少不会主动挑起事端,因为这关系到她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利益。既然她讲究社会主义,那我们就研究一下她到底让谁社会主义了。 可能大家都认为,中国近几年翻天覆地的发展来之不易,经过数代领导集体绞尽脑汁琢磨出的发展策略,竟让我们站到了发展的前沿,这的确让许多国家都目瞪口呆,中国是如何做到的?难道只是因为教育和科技的进步?人们都说,成功者靠的是有大局观,会审时度势, 加上敏锐的头脑,和丰富的实践。但实际上,大局观是什么,是顾全大局牺牲小我考虑大我,审时度势是什么,就是服从外在的环境,而头脑和实践,不过是为以上服务而已。一个国家会不会在某种大局观的引导下,选择牺牲社会内部的价值体系,以求得某种程度上的快速发展,就如同一个爱出风头爱打架的孩子反而会成为领军人物一样。政治策略的聪明程度,是不是只是显露在他对自身内部的过度限制和错误引导,导致人们被动产生私心,从而产生以压力带动私心,以私心带动发展的现象。社会是脆弱的群体,经不起一些看似完美政策的洗脑。而在日俱凸显的社会矛盾中,政府又为何把责任不断推往基层,把巨大的压力输送给无辜的基层,这得需要一个多么强大无私而具备足够超人能力者的完美基层呢?国家也只是徒劳地调解,可他无法改变他所制造的社会压力和因此带来的更多的社会私心。没有谁会在这个压力和私心的社会中成长为一个好人,不会有足够的人为调解社会矛盾而负责。媒体宣传和精神扩大都只能是徒劳的精神强加,人心受制于压力下的社会,而不是渲染性说几句人情就可以唤醒真正的人心。矛盾永远存在,直到压力解除,私心解除。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