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88899 jd88899
关注数: 2 粉丝数: 69 发帖数: 10,256 关注贴吧数: 4
真正到月球才知道 瀚海狼山:真正上了月球才知道,只听过去2个超级大国宣传的月壤成分不行!2018-12-09 09:42:24 现在嫦娥4号已经成功入轨,即将在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这个过程将创造相当多的世界第一。瀚海狼山认为,虽然人类通过飞行到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拍摄过很多月球背面的远景照片,但是从来没有从月球背面的地面上拍到任何一张现场环境图片,月球背面全新环境照片的价值可是世界独一份。起码可以看看传说中的外星人基地和擎天柱存放在上面的能量体到底存在不存在。(品味观天下微信号:pinwei--168)嫦娥4号这次携带了玉兔2号月面巡视车,可以再次在软着陆地点外进行自由巡游和科学测量,任何成果都是世界独创。现在很多探测器可以在火星表面巡视,却一直没有任何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活动,甚至连一张现场视角的照片也没有,这也就很奇怪了。 说起奇怪2字,还有更奇怪的。大家都知道,我们过去几年发射的,在月球虹湾成功软着陆的嫦娥3号,也曾经在着陆后释放了玉兔1号巡视探测车,但是谁知道在月面走了几十米就动不了了。原先以为是玉兔1号的电动装置不合格。后来才认识到可能根本不是那么一会事!为何?因为通过嫦娥3号和玉兔本身携带的设备探测,发现登陆现场的月壤成分,和外国曾经宣传的成分,根本就是大相径庭。我们玉兔1号的设计,是按照外国宣传和样品的大致成分设定的一行走能力,谁知道真正上了月球,才走了几十步,玉兔就喊(拟人):X!被X国坑了!现场根本就不是那些成分数据!而且当年另外一个超级大国公开宣传过的月壤成分也不对!假设他们曾经宣传,月壤的成分和地球上的火山灰差不多,玉兔1号实际走了几十步,才知道真正的月壤和地球表面潜伏的泥沼差不多,按照他们给的假成分设计的行走系统,自然是很快陷落!某超级大国宣传他们12个人上过月球表面,7次飞行共带回来320公斤的月球表面的样品;而另一个当年的超级大国,说自己曾经在1972年到1975年分三次带回了几公斤样品。甚至还满世界的“赠送”样品。两个超级大国还有模有样的公开宣布过8个采样地点的月壤成分,现在看来,这两家很可能在唱双簧! 某个已经倒掉的超级大国,月面采样在1972年的第一次试验可能就已失败,此后的几次发射也没有真正改正错误。但是为了面子必须演下去。而另一个还没倒掉的大国,320公斤样品更玄乎。这两家虽然表面不对付,但是在忽悠全球,谋求特殊国家的身份和利益上面,倒是有共同语言,因此可以相互不揭底,甚至相互为对方做伪证!此后两国多次交恶,倒掉的一方动不动就扬言把对方的老底兜给全世界,这要挟的方法倒是立竿见影,因此这个迷局还可以继续下去。实际上只要简单看看嫦娥3号在着陆后,支脚盘在真实的月壤上陷入的真实深度,再对比一下阿波罗飞船在所谓的登陆月球表面后陷入的深度,就会有全新的认知! 嫦娥3号总重只有1.2吨,成功软着陆后,支脚还较深的“砸”入月球表面,3个支脚冲击,激起来的月壤,呈现出3个新鲜的小土堆显而易见。而高达整整15吨的阿波罗登月组合体,居然在月面上没留下任何冲击坑,反到是人员的脚印清晰可见!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嫦娥4号携带的玉兔2号,肯定换了新型的“小兔子”腿,再也不受谁忽悠了! (新浪博客提示:此博文已经过自动调整,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阅读:3,966 转载:16 喜欢:11 收藏
“阿波罗登月”骗局解析——人类究竟有没有能力登月 心镜台发表 一、寓言——上帝与美国的对话   美国:火星上发现液态水。   美国:火星上发现生命迹象。   美国:火星上发现疑似外星人。   美国:火星上。。。   上帝:敢碰月球不?   美国:(迟疑)不敢。。。哎,是。。。不能!   上帝:为什么?你不当心被其他国家捷足先登了?   美国:(叹息)别提了!我48年前就已经宣布登上了。。。(吸气)而且是连登7次只有一次失败!   上帝:(沉默)。。。你们人类的登月梦想,现在开始规划可能是个不错的开端。   美国:(叹息)唉,没机会了,当年根本没那技术。如果现在再去试验,不就露馅打脸了嘛!再说以人类的科技,就算是现在,也还是遥不可及啊。。。   上帝:难道你就甘心眼睁睁看着别的国家去征服月球?   美国:那有什么办法?(懊恼)真想掐死当年的自己。。。还好有火星!我现在只想把注意力放到火星上,管不了月球了,先搞定火星再说。虽然路途遥远,但就技术上来说,登陆火星或许比登月更容易一些。   上帝:(沉吟)祝你好运!   二、人类究竟有没有能力登月呢?   先提一个问题:人类有没有能力登陆地球?有点奇怪是不是?你没有看错,是地球!这个问题留到下边详细解释。   (一). 引用一段网络上的内容:   “。。。利用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公式计算阿波罗登月燃料   公式为DeltaV = g*Isp*ln(M0/M1)   各舱的重量数据(来自wikipedia):   指令舱:5500kg   服务舱:24500kg,燃料重量:18400kg   登月舱上升级:4700kg,燃料重量:2353kg   登月舱下降级:10334kg,燃料重量:8200kg   与土星五号第三级分离时的总重量 45000kg   发动机比冲Isp 311s   月球环绕速度1680m/s,月球逃逸速度2380m/s   1.地月转移   土星五号第三级在地球轨道把飞船加速到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约10800m/s,之后飞船靠惯性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其间受地球引力吸引不断减速,到地月引力中性点是速度降到800m/s,之后月球引力占优,飞船开始加速,因此要被月球引力捕获,服务舱需要点火减速,按照阿波罗16号的数据Apollo 16 Flight Journal Chapter 11,速度改变量大约854m/s,代入火箭公式,m0/m1 = exp(854/311/9.8) = 1.32,即服务舱消耗的燃料与总质量的比值 = (1.32 - 1)/1.32 = 24%,理论需要消耗的燃料质量 = 45000*24% = 10900kg,此时服务舱重 24500 - 10900 = 13600kg,剩余燃料7500kg。   2.登月舱下降速度   该变量为月球环绕速度1680m/s,代入火箭公式m0/m1 = exp(16800/311/9.8) = 1.74,即登月舱下降级消耗燃料与登月舱总质量比值 = (1.74 - 1)/1.74 = 42.5%,理论需要消耗的燃料质量 = (4700 + 10334)*42.5% = 6318kg,而下降级有8200kg的燃料,用来弥补克服高度下降带来的等效速度该变量和悬停时的燃料消耗。   3.登月舱上升速度   该变量为月球环绕速度,同理登月舱上升级消耗燃料与登月舱上升级总质量比值 = (1.74 - 1)/1.74 = 42.5%,理论需要消耗的燃料质量 = 4700 *42.5% = 1997kg,而登月舱上升级有2353kg燃料,同样为了弥补高度上升带来的等效速度该变量。   4.返回速度   该变量为1000m/s,阿波罗11号数据 Apollo 11 Flight Journal,代入火箭公式m0/m1 = exp(1000/311/9.8) = 1.39,即服务舱消耗燃料与服务舱和指令舱总质量比值 = (1.39 - 1)/1.39 = 28%,此时服务舱和指令舱的总质量 = 13600 + 5500 = 19100kg,理论所需燃料= 19100 * 28% = 5348kg,而服务舱还剩7500kg燃料。   结论是燃料是完全充足的!。。。”   以上是引用的网络数据,   其中,“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 Delta V = g*Isp*ln(M0/M1)   是用来,在不考虑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的理想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其中   Delta V (即∆v)为速度增量,称为理想速度或特征速度。   g是地球引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²   Isp是比冲(单位:秒),Isp=c/g,其中c为喷气速度(单位米/秒)   M0和M1分别为发动机工作开始和结束时的火箭(包括燃料)质量。   几点说明:   第一,上边计算的燃料消耗数据,都是基于理想的状态,也就是没有引力作用的前提下。而实际上,其中第2条,登月舱下降段速度,和第3条,登月舱上升段速度,都是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单独一个比冲参数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考虑单位时间喷气流量,也就是发动机的推力大小,所以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公式不能适用。因此,上面计算出来的各阶段燃料消耗的数量实际上并不满足。上升段的发动机推力,如果低于登月舱上升段的重量,那么即使燃料都消耗干净,速度增量仍然是0,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失效。   第二,关于大型运载火箭。历史上,俄罗斯n1火箭,起飞推力3500吨,发射多次,其中三次在半空爆炸,最后一次在发射平台爆炸,所以没有成功。美国“土星5号”火箭,总推力3408吨,“实施了”7次“阿波罗登月任务”,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这些数据只不过是方案构想。现实是,直到47年后的2016年,美国最先进的“猎鹰9号”火箭,总推力340吨,只能把13吨的载荷发送到近地轨道。目前为止,美国最大的火箭“猎鹰重型”火箭,推力2280吨,只能把26.7吨的有效载荷送至地球同步轨道,这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大推力的火箭。Space X公司涉足航天领域之前,美国最大的火箭,包括“土星五号”,总发射质量不会超过300吨。“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实际上还处在初期方案构想阶段。   第三,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具备载人登月技术,或载人登陆其他任何星球的技术。文章开头提到一个问题:人类有没有能力登陆地球?答案是没有。这里的“登陆”,当然是指着陆地面然后能自行发射返回太空,如果只是单程的着陆而不能发射返回,那只能称作“坠落”,或被动的降落。现实是,迄今为止,几乎所有人造航天器,降落地球表面的姿势都很难看,只能通过层层降落伞一级又一级的减速,乃至于海水的最后一道缓冲,然后在地面营救人员的帮助下,才得以回归地面。至于美国的“航天飞机”,其作用本质上就是一种超级豪华的高档降落伞,其发射仍然需要依靠助推火箭,虽然它可以重复利用,它的降落姿势也没那么难看,但其可回收重用的部分似乎并不太值钱,重新维修装备的费用每次都得好几亿美金甚至十几亿美金,无异于脱裤子放屁的一种航天设备。所以最后只能惨淡收场!   美国之所以要开发“航天飞机”这种奇葩的航天工具,真正原因也是缘于其火箭技术的现状,目的就是借航天飞机来营造出其为此“舍弃”火箭开发这种“顾此失彼”的假象,以掩盖“土星五号”以及“阿波罗登月”的谎言。   第四,人类如果拥有载人飞船在月球上软着陆,以及从月球表面发射返回的技术,那么,第一、二、三宇宙速度就可以失效了。时至今日,人类都没有发明或制造出可在太空环境下对大型航天器进行有效加速和推进的引擎或助推装置。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在太空中,人类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的动力来源。即便是核动力,到了太空也不管用。地球上在水或空气等介质中,只要螺旋桨持续不断的旋转,就可以产生源源不断无休止的推进力。而在太空中,螺旋桨转的再快,也产生不了任何推进力,只有往外抛出质量才能产生推进力。所以该携带多少燃料还是得携带多少燃料,该以多大的速度往外喷出质量,就得以多大的速度喷出质量。   (二). 美国航天局NASA的雷区   1. 有种痛苦,没有亲身经历是体会不到的。这种痛苦就叫做尴尬的痛苦,身陷其中不但痛苦而且非常尴尬,上不去下不得,只能悬在半空,进退维谷。美国航天局正在经历着这种痛苦。牛逼吹大了,真相却已大白,实在难堪。美国人也知道,自己的登月骗局,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真相揭穿,无论如何是否认不了的了,但也绝对不能承认,就算地球人全都知道了,美国航天局也不会自己去捅破这层窗户纸,这是人之常情(谁说只有中国人要面子?)。所以现阶段的美国航天事业,只要是涉及月球和登月的事,都绝少提及。NASA甚至从不做回应,因为不管作何回应,都将是辛辣的讽刺和惨烈的自我打脸!倒是国内颇有一群公知,名人,自媒体公众号,掌握话语权者,天天以科技的名义,在网络上大肆鼓吹美帝的“登月伟业”,或纪念,或膜拜,或颠倒是非,言而总之,其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掩盖真相。美国航天局也在苦苦思索如何解套,但这是个无解的套,至少目前如此。也许美国航天局现在全力致力于火星探测,不啻为一种迂回的解套策略,如果能够突破火星登陆技术(其实登陆火星并不是什么技术上的门槛,在地球上试验就可以了,只是路程遥远,如何携带充沛的燃料倒是个难题,这是个真正的槛),以此为基础,再慢慢钻研登月技术,以求一击必中。严格来讲,载人登陆火星在技术上也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很大程度上不属于登陆过程,而更属于发射返回过程的,这个技术门槛具体来讲,就是需要下边提到的“垂直起飞垂直降落(VTVL)”技术,换句话说,以现有技术,人类要实现载人登陆火星并返回,就得把一个几千吨级的运载火箭连同返回舱一起发射到火星上,然后依靠这个几千吨级的运载火箭从火星上把返回舱发射出去,返回舱再飞回地球(有点绕,是不是?)那么问题来了,人类要把这么一个几千吨级的庞然大物从地球上发射出去,需要制造一个几十万吨级的运载火箭(知道难度在哪里了吗,脑补一下),这中间还隐藏着许多技术难关,比如说“二次发射”,在地球上试验什么的都好说,万一到了火星上出了故障,发射不了;比如降落地点,在地球上还可以提前搭建好一个发射平台,而且有一个发射中心,在火星上可不会有人帮你事先搭好一个平台的,万一降落时倾斜了,或者万一倒地了,出现任何一种状况,都足以导致这个计划泡汤,那宇航员就只能当火星鬼了。目前Space X公司的“垂直起飞垂直降落(VTVL)技术”,名义上是在研发“可重复利用火箭”技术,实际上是在为登陆火星做试验。有点不幸,保守估计,这条路50年内走不完,这从“登陆火星试验”所处的阶段有多初级,就可以看出来。   2. 中国古代的兵法,美国人用的更娴熟。NASA假借Space X来发展航天技术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解套策略。事实上,当初NASA着手开发航天飞机的时候,就已经在规划布局Space X公司。Space X的出现绝不是偶然!航天飞机、Space X以及埃隆马斯克都是NASA实施解套策略的棋子。其中,航天飞机只不过一个小插曲,是个替代品,或者更准确来说,是个“替罪羊”。   NASA让位于Space X,国家战略前缘科研机构让位于民营企业,国家体制让位于明星企业家,一则转移了注意力,再则作为解套的重要策略。这一招叫做“借尸还魂”,或者类似于“金蝉脱壳”,也可以是“暗度陈仓”。让民营企业出面,可以回避很多尴尬。比如,五十年前,NASA能发射推力3408吨的“土星五号”,连续7次成功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熟技术,而现在,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却只能发射推力2280吨的“猎鹰重型”!1969年的成熟而且稳定的技术,到了2020年萎缩了?美国航天局老脸往哪搁!现在Space X在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NASA在背后做的事情,埃隆马斯克只不过是个傀儡。   3. 三年半登7次,这是多么成熟的技术!美国可不是一个谦逊的国度,更不是一个低调的国家。如果拥有这么成熟的技术,以美国人在地球上称霸的野心,早就去月球上发展基地了,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星球,绝对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作为将来发展太空的跳板,也可以回过头来监控地球,而且物资补给也最为便利。退一万步说,以美国人的尿性,通过商业手段,使其登月技术成为行业龙头,甚至垄断。任由其他国家发展探月技术,而自己却没有了声音,只是一味地去折腾火星,这不是美国人的作风。只要掌握了登月技术,那么登陆火星就不再是什么技术门槛了,而只是路程的问题了。不要说三年半登月7次,以现在的美国所拥有的技术和经济实力,在35年内载人登月1次做得到吗?做不到!50年都做不到。吹牛,既不需要成本,也不用上税。   4. 有句俗话再次被印证,叫做“哪壶不开提哪壶”。当事人三缄其口,事实上,如今美国航天局开口必谈火星,闭口不谈月球,谁都知道其之于“月”事讳莫如深。同时,网络上不断有人制造各种舆论,抛出“地球即将毁灭论”、“月球背面外星人威胁论”,“霍金警告不要登陆月球”等等谣言,力求将世人的注意力往火星上引。然而却有一群狂热的“爱国人士”(当然是坚定的热爱着美帝的中国精英人士,简称之),竭尽全力,废寝忘食,搜罗各种蛛丝马迹,举出若干“证据”以力证“美国人登月是真的”。当事人为自己的谎言无计可施之时,你却竭力去证明他是真的,你有没有考虑当事人的感受?这同时又印证了另一句话: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有点常识的人或学过高中物理的人就应该知道有问题,事实上,当初美国宣称七登月球的时候,最早出来质疑的正是美国国内的媒体。   (三). 人类载人航天的发展进程   1. 以人类的科技发展进程,未来50年内人类不会有能力登陆任何其他星球—包括火星和月球。先把话搁在这里,2068年再来验证。   2. 人类虽然能够在地球上作威作福,制造各种武器,发动战争,互相残杀,破坏自然,消灭物种,无休止争夺、消耗、浪费能源;也能够耍点小聪明,发明制造各种电子电器设备或机器人,发现归纳各种科学知识,发展理论,甚至探索宇宙奥秘,但是,人类一旦离开地球大气层,就连婴儿都算不上。人类目前发射出去的航天器,诸如地球卫星,轨道空间站,探测器,火星车月球车之类的,充其量相当于婴儿的玩具或摇篮,连头都不敢往外探,一不小心就会跌落伤亡,死无葬身之地。事实上,就连发射航天器都还受限于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即在离开地球大气层之前加速到每秒7.9公里、11.2公里、16.7公里的初始速度才能不掉落引力的束缚。换句话说,基本上不具备太空真空环境下大吨位航天器的有效加速或推进能力,也就是说,人类想载人在月球上软着陆或发射返回,做梦都不要想。   3. 假如有一天,人类发射航天器不再需要助推火箭,也不再需要发射平台,更不需要发射中心,而只要把航天器直接拉到野外随便一个地方,扔在那里,然后航天器就能自己发射出去成功,而且这个航天器返回地球以后,不需要接受任何支援就可以再次发射出去,这时候再来宣布已经成功载人登陆某地外星球(具有大气层的固态星球),就可以相信了。假如有一天,人类发射航天器,在满足上一条的基础上,航天器脱离地球大气层时的初速度不再需要达到7.9公里每秒(第一宇宙速度),而只需要100米每秒,或200米每秒,或其它任意远低于7.9公里每秒的速度的时候,再来宣称其已经可以成功载人登陆月球,也可以相信了。否则,任何国家或团体,任何时候宣称其已经成功载人登陆其他星球,都是不可信的。   (四). “阿波罗登月”骗局   1. 本来不打算写这一条。一出低级的骗局,根本不需要正面去质疑它,也不值得去质疑。事实上当年美国的航天技术远远落后于苏联。而美国人耍阴谋的手段却遥遥领先于世界,直到今天依然如此。苏联人是仰头而上,埋头苦干,实实在在的在发展航天技术,所以最后苏联经济破产了,国家解体了。美国人的编剧水平很高,剧本写得很不错。仅靠吹嘘就把一个强大的对手拖垮了。那还是个懵懂的年代,也是个信息不怎么透明的时代,对手的技术比自己领先太多,美国人也摸不透,苏联的航天技术究竟到了什么程度。美国人最最当心的事情是,苏联人可能会在短期内实现载人登月——那样的话,美国整个国家政局都会很不妙,所以就编出了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弥天大谎——阿波罗登月计划。   2. “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实在是大言不惭,恬不知耻。美国人做事情是很严谨的,尤其是他们布局一个骗局的时候,细节可以做到比真的还真。经常观看NBA比赛的人,尤其是季后赛总决赛的时候,就会有所体会,如果NBA联盟要操控一场比赛的话,那么天时地利人和,方方面面都会做到真假难辨,比真的还真。然而骗局终究只是骗局,不管你做得再天衣无缝,也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美国人这“一小步”,实在是迈得太过“巨大”了!只要稍微了解一下整个“阿波罗登月计划”,不难看出其中明显的漏洞。   3. 从1961年4月12日苏联第一次把人类送入太空开始,到1969年7月美国实施载人登月,中间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以下内容部分引用网络数据)   ⑴.“1968年10月11日,美国发射“阿波罗”7号飞船。航天员希拉、艾西尔和坎宁哈姆绕地球飞行163圈,历时260小时9分钟,22日返回。这是“阿波罗”飞船的第一次载人地球轨道飞行。”   ⑵.“1968年12月21日,美国发射载有波尔曼、洛弗尔和安德斯的“阿波罗”8号飞船。飞船进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轨道上飞行了10圈,时间20小时6分钟,并向地球发回电视。27日返回。这是世界上第一艘绕月飞行的载人飞船。”   从载人绕地轨道直接跳到载人绕月轨道,中间居然可以不用无人飞船过渡!而且只隔了两个月时间,这步子真是“巨大”啊!“阿波罗登月”的技术基础是什么?没有。试验基础又是什么?没有。那么在实施载人登月之前究竟做了什么准备?公开的资料是这样的:   ⑶.“1969年5月18日发射的“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了登月全过程的演练飞行,绕月飞行31圈,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下降到离月面15.2公里的高度。”   ⑷.“1969年7月20-21日“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飞往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成功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人类踏上月球的理想。”   中间也是只间隔了两个月时间!原来月球登陆过程和发射过程是不需要试验的!不需要无人登陆试验以及发射试验!也就是说,美国的登月计划的实施是不需要先做试验的,前一次只要在绕月轨道上飞若干圈,下一次就可以直接登陆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美国式幽默?但这无疑将是人类航天史上的最大幽默!   4. 然而我们天朝仍然有一大批美帝拥趸坚信不移。网络上差不多天天都有关于美国“登月伟业”的文章,不是膜拜,就是辩解,要么列出若干证据,照片若干,视频若干,要么将质疑的声音斥为“阴谋论”。说实话,那些照片和视频,以及辩解的逻辑,就像白天月亮反射出来的光一样苍白无力。倒不如直接把好莱坞某些科幻电影的剧照晒出来,可能更有说服力。科幻电影和小说看多了,以为航天器只要尾部喷出一缕“幽幽的蓝光”,就可以腾空而起,瞬间远去!即便到了今天,人类直接从地球上发射航天器,直接在绕地轨道上实现航天器对接,也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做不到百分百成功。而40多年前的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剔除其中一次因“服务舱暴躁”故障而导致“登月舱”直接返回地球外,6次实施登陆月球6次成功,6次月球发射6次成功,6次绕月轨道对接6次成功,7次返回地球7次成功,100%成功,这是怎样的一个概率,实在是不可描述,不仅如此,第一次实施登陆之前,还没有做过实地试验!这要是编成科幻小说,也是相当的精彩!我第一次感觉到人类的语言,人类的想像力,是如此的匮乏!   (五). 可行性分析   1. 从事机械行业的人就会了解,一个简单的价值几十万(¥)的非标设备项目,从立项到方案可行性研究到图纸设计到选型采购加工再到组装调试直到可以正常投入使用,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一般也得四到六个月甚至更长的周期。事实上不存在一切都顺利的事,总难免有点误差,或有点失误,或出点故障。设备的升级或更新换代所需要的时间也差不多。   2. 所谓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在三年半时间内实施了7次,平均不到半年就实施一次!作为高精尖技术的登月器,动辄数以几十万记的零部件,涉及众多行业,无数的部门及技术人员,以及极其庞大的资金,就算假设已经拥有成熟的技术,从立项到准备到正式实施,少说也得三五年时间。实际上涉及的部门越多,行业越广,人员越复杂,难度就会越高,周期也越长。“阿波罗计划”每两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到半年,也就是说,每次实施登月计划都不可能以前一次为基础,因为不到六个月时间,从前一次登月完成到收尾工作到数据汇总处理归档再到总结提出改善计划,半年时间应该已经过去了,然后修改图纸,研讨,采购,加工,组装,调试,大概两三年已经过去了。换句话说,阿波罗登月计划7次所用的航天器、登月舱、运载火箭以及所有设备都是在第一次登月之前,就已经一次性下了总批量生产的,也就是说,每次都用同样的设备,只是重复了7次而已。所以美国在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工程项目上,花了7倍的资金,无数的人力物力,重复了7次,只是为了要发表那一句动人的台词:“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以及拍摄了无数优美的剧照,只为了向全世界炫耀“我成功登上了月球”?!(那些辩称“美国之所以这么多年40多年都不再登月的原因是因为花销太大”的人自己到一边去慢慢打脸)。   3. 三年半内实施7次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不止实际上行不通,就连理论上也是行不通的。大概只能在科幻小说或电影剧本里实现。假如把时间跨度放大10倍,即35年内实施7次,平均每5年实施一次,理论上也许可行,但经济上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时间上也是很紧迫的。不要再问我为什么,事实就是现实里50年都玩不转一次,这又不是过家家打游戏。1961年7月苏联首次把人类送入太空,1962年美国也第一次把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到1969年“阿波罗登月”,中间隔7年时间。对航天科技来说,7年是极其短暂的,不管从火箭研发到登月航天器动力装置研究,还是从轨道变换到空间对接,也不管从航天器加减速到宇航服研制,还是从登录舱着陆过程实验到返回舱发射试验,以上随便哪一项都不是3、5年或更短时间内就可以轻易达成的,甚至一款宇航服的研制及各种试验验证花个3、5年也毫不夸张。   4. 上面已经分析了,48年前人类载人登月,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经济上还是时间上,都不具备可行性。冷战,对于敌对双方——世界上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都是非常危险的,稍有不慎,只要走错一步棋,不是苏联崩溃,就是美国崩溃。在航天竞赛上,美国处于下风,当苏联首先把人送入太空的时候,美国输了一场,美国人的阵脚已经乱了,被牵着鼻子走,处于亦步亦趋的状态,越是急躁越难于发展,如果美国人也放手去拼航天技术的话,先崩溃的可能是美国而不是苏联。如果再输一场的话,美国政局已处于崩溃的边缘。其实美国人登月骗局,不仅仅是为了欺骗俄罗斯,还有一层目的,那就是争“名分”。美国人处处争风头,生怕率先占领月球的“名分”落在了俄罗斯后头,所以索性作假,先占了“名头”再说。所以美国是世界上最会耍阴谋手段的国家,技术上的落后和政治局势的紧张,使得美国人在政治策略上做出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同时也使得美国人对人类航天科技发展的形势做出了极其错误的判断,一个未来100年内都实现不了的旷世骗局——阿波罗登月计划——就这样诞生了。   5. 人类载人登月工程,即使放到今天,也毫无疑问是人类航天史和科技史上最大的科技项目。在航天史上,甚至在科技史上,任何一项重大的项目,光其前期准备至少都得十年八年时间,就算一切技术图纸都已完备,实物装备也都造好了,接下来的试验阶段,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甚至几十年,这都是必须经过的阶段,绝没有什么项目可以一试成功,步步顺利。而所谓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几乎是每一阶段每一步都一击即中,这不是科学,这是文学!而其时间跨度的设置,只能是游戏,绝不是科技。   6. 幻想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没错,你用不着怀疑,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就是,目前为止人类的载人飞船是没有能力进入月球轨道的。至于后续的着陆、从月球上发射和对接、返回,全都是扯蛋。而更令人绝望的现实是,到目前为止,人类发射的所有航天器,只要摆脱了地球引力,也就是脱离了地球轨道以后,就没有能力再返回地球,甚至包括那些小型的探测器也不例外,唯一能够返回的只有电磁波信号。迄今所有能够返回地球的人类发射的航天器,无一例外,都是在绕地轨道上飞行的。当然,如果发射一个航天器纯粹只是为了去太空绕一圈然后飞回地球,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这种可能性就是:用一个几千吨级的运载火箭把一个几百吨级的航天器发射出去,人类想尽办法,最后返回一个几吨级或几百公斤的部分,还是有可能的。显然,这种可能性只存在于理论上,除了变速问题,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六). 关于“辩解”的辩解及其它。   1. 关于“参与阿波罗计划实施的人数有40万之多,要让这么多人在几十年的时间守着谎言不说是不可能的”,说实话,我实在不明白这句话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者是要辩解什么观点!你可能没见过有的项目,整个流程包括,计划,方案构想,设计,采购,交货,等等全都是真的,资金也都到位,但项目却是假的或失败的,因为标的是假的或失败的。这整个事件的关键只在那十几名“实施登月”的宇航员以及幕后操控的人身上。前面的39万9千900多人就算做的事情全是真的,他们这些人跟后边的“秘密”能有多大关系呢?假如你为他们制造了螺丝,或者你为他们加工了零件,或者你甚至为他们生产了核心电子设备,甚至你还看了他们的图纸,你是这个项目的直接参与者,那么你又能知道后边的什么秘密呢?就算有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不管他们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哪个阶段的工作,就算设计了核心图纸,我想说的是,幸亏他们不能亲临“登月”现场,也不能监视“登月”现场,他们所能看到的,也跟我们吃瓜群众一样,就是所谓的“直播视频”和“登月”照片,否则他们也将集体的“抑郁”了,全都在大众面前和媒体面前消失,“不愿意”在公众面前露面,“不愿意”和任何人接触或接受采访。不管以什么方式,也不管以什么手段,毫无疑问的是,那些最接近真相的人,除了同党,都是被打发了的,或被处置了的。知名的比如宇航员,还可以“抑郁”;不知名的比如科学家,可能直接就被隔离了,或软禁了,甚至处理了。成千上万的人才啊,这将可以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比肩!为什么不能面众呢?因为这种谎言不管你编的再周到,也不管你的心思再缜密,剧本写得再完美,只要跟群众一聊天,难免露馅。   2. 关于“为什么发出质疑的声音都来自民间,而不是国家机关或政府机构”?世界上过去有很多骗局或谎言,既不可能有直接的证据去证实它,也不可能有直接的证据去证伪它,但这不妨碍它只是个骗局或谎言。假如我说我三十年前去过土星而且在上面撒了泡尿,你有什么直接证据可以证明我去过,或证明我没去过?这种没有直接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政府部门或国家机构或正规单位站出来说什么都不太合适,甚至连有正式身份的个人比如科学家出来讲话也不合适。况且,作为一个正式的机构或组织,也不能随随便便什么时候都在发声。如果没有一个契机,随时随地的挑衅,那不就成了阿基诺三世,仗着有**撑腰就乱**。不合时宜的发声不仅不会成为学术事件,而有可能引发外交事件。我相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吃过美国阴谋手段的苦头。在国际的政治或经济外交事务中,政府或其他部门总不免要小心谨慎,甚至战战兢兢。“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成功登上了月球”这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一句官方辞令,也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政治保护色。总不会在一项合作谈判的紧要关头,突然出来宣布:我们强烈怀疑“阿波罗登月计划”是骗局,并列出若干证据。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美国军事势力威胁范围之内,或在它的淫威胁迫之下。美国的盟国或小弟自然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另外,并不是你的国家或政府发出的所有声音你都听得见,不可能随时随刻只要你想听的时候国家就得随时随地在发声,你这也太自我中心了!也许政府发声的时候你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或者也许你只是个井底之蛙,所以不要随便下定论。所以,这种事件通常只能是媒体或民间讨论。   另外,你没有听到的声音,不代表没有声音。全世界都有发出声音,然而可能99.9%的声音你都不会听到,因为有足够大的力量或障碍可以让你永远都听不到他们不想让你听到的声音。就像国内质疑的声音似乎像炸了锅一样到处都是,但也许俄罗斯人也在纳闷,为什么中国人都没有发出质疑的声音,因为他们也有可能听不到我们的声音。美国国内也一样,甚至到处都一样。即便在我们自己身边,或者彼此之间,也有许多声音听不到,因为我们自己发出来的声音,也大部分都被封杀了(网友们,本帖可以自由评论,如果你评论不了,说明已经被网站人为封锁了)。   3. 最近,某些善于编故事的国人又想出了新的花样——激光反射镜——美国人把若干“激光反射镜”安装在月球上,以便持怀疑态度的人验证,不信只要拿激光一照就会反光云云。美国人真是有先见之明啊!你有没有想过,镜子在月球上能够被照射到反光并能够在地球上被看到,需要多大的面积?我想说的是,这种**的把戏差不多就行了,还不如把你的想象力和编剧才能拿去干点正事,写点小说、电影剧本啥的,说不定还能成个作家、电影编剧什么的糊口饭吃。   4. 有人说发现登月痕迹,比如登月舱或者某些航天器的部件残留,还有美国宇航员取回的“月壤”等证据云云。这些论据在逻辑上的缺陷和站不住脚,你难道真看不出来?从月球上往外发射航天器很难,但往月面上扔“证据”,岂不是很容易的事!比如陨石,它自己都能掉上去。美国有那么多陨石坑,给你送点所谓的“月壤”,你就相信了?甚至有些科学家还因此得出地球月球出于“同源”的结论!还有些人天真的以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以就没有空气阻力,所以所需要的动力就可以减少。事实上有些事情跟你的想象不太一样,空气虽然有阻力,但是它也能产生动力,阻力越大,动力也越大。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阻力,那么发射火箭或其他航天器,反而会变得比较困难。航空工业也将面临瘫痪。   5. 关于照片和视频,还有些公知,名人,通过对登月照片漏洞质疑的自圆其说来反证,阿姆斯特朗登月不是骗局,是真的。比如国旗颤动,宇航服阴影反射,天空无星星,光线多影子等等的漏洞质疑,通过现代科技的解释,恰恰证明这些都是在月球上拍的。只要拿出没有漏洞或漏洞可以解释得通的照片,就可以作为登月的事实明证,这逻辑!据说所有相关资料、照片、视频,四十年后维基都可以解密出来,都查得到。——所有资料都能解密,只是火箭的图纸“弄丢了”——wtf(滑稽脸)!保密四十年然后解密,这里面的玄机,有几人懂?这就好比,打个比方,我说我当年借给马云一大笔钱,所以他现在很有钱,不信你去查查他的资产一样。马云现在是很有钱,但这并不足以成为我“借钱”给他的证据。   (七). 结束语   1. 无知者无畏,盲从者可悲,掩盖真相者可耻。我知道有人一看见这文章就想喷。怎么可以派美帝的不是!美帝怎么可能撒谎?可是从头看到尾,他都找不到可喷的点,虽然无论如何都要喷,可是他那点学识,没有这个能力。各大网站APP的掌握话语权者们,以各种名义发表“新闻”、“旧闻”的小编们,正在竭尽全力的维护着“**”完美光辉的伟大形象。为了掩盖事实,封号禁言,或者动辄撤贴,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俗话说,真相越辩越明。作为一个科技话题,为什么这么怕论证呢?为什么心虚?国人是深得掩耳盗铃的精髓;鸵鸟虽是鸟,但国人对鸵鸟精神是同样善于领悟,令人佩服。这所谓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怎么看都不像一个科技事件,而是一场政治阴谋。   2. 最后奉劝大家,不要再问这种对世界认知水平还处在初小学程度的问题:为什么俄罗斯承认,为什么别的国家不反对,为什么国家或政府不发声,等等这种直接暴露智商和见识的问题!这不是开会选领导,也不是文学选先进,更不是艺术评奖项,大家一举手,一投票,就定下来了。一个科学事件,不会因为有人质疑或反对,真的就变成假的;也不会因为别人承认或赞同,假的就变成真的。   3. 本文所有观点都是独创,独立思考,版权归本人所有。文中部分数据引用自网络。
一装光伏板就长草,养羊除草let’s把太阳能电站建满戈壁沙漠吧! 在我国一些荒漠地区,为了更好的利用太阳能,建造了许多发电站,然而我们发现中国在发电站周边放了几千只羊,这是出于什么原理呢? 我国选择这一些沙漠或者是戈壁之中建造发电站,这里不仅有充足的太阳作为保障,同时沙漠与戈壁往往也是自愿贫瘠的区域,需要更多的电量供应。 经过商议之后,我国工程队迅速入驻,在这些区域建造了发电站,之后人们发现,由于太阳能板的遮挡缓解了当地太阳光的直射,反而给这些区域带来了生机,这片贫瘠的土地之中渐渐长出了许多绿色的草地。 在很多人看来,沙漠中有了绿色,或许是一件好事,然而这些杂草的飞速生长对太阳能板造成了遮挡,影响了太阳能的采集。 为此我们还需要特别派人来完成除草的工作,而野草的生命力也是惊人的,其迅速的生长速度让工人们表示无奈,为此有人极具创意的想出了在发电站周围养羊的策略,不仅解决了杂草生长的问题,还有利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途径。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链,对当地发展来说,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听闻中国这一方案,很多国外媒体报道大家称赞,不愧是智慧的民族。太阳能发电,(光伏板)下面有利于长草,这个案例“在未来中国的荒漠化建设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还有赤裸裸的对比图——这简直就是治沙好么! 这么一想,我们还种什么树?直接在戈壁安装光伏板就好了,不仅可以发电,还能防风固沙有环保效益,岂不是一举几得! 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能豆君在朋友圈问了一圈人,这个方案是否真的可行,得到了下面的回答: “如果实践中草真能活的话,这个方式还不错” “西部确实有项目长草,为此运营人员还有个副业,养羊”(这个不是一般逗) “首先你得撒草籽…”(大实话) “事实,的确是。减少暴晒和水分蒸发” “既然自然界存在戈壁,就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样会不会打破生态平衡?而且光伏寿命期结束后处理与回收始终还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大量发展很可能导致以后垃圾问题”(值得思考) “一个要跟进考察长草对太阳能板老化的影响,一个要评估这种草与工程共生条件下技术经济性和环境改善效果,都要打个问号。”(一看就是学术派) “微观有点效果,跟任小米(沙漠小米)差不多,但真正导致荒漠化的不是地表,是地下水位的下移。” “确实是对去荒漠化有好处,不过建在戈壁滩,电力消纳是个大问题啊。” “发的电给谁用?”“送出啊,可是有送出基础的戈壁也基本都被用了” “先解决生存问题吧”(哦) “西部最大的问题是大型地面电站发的电无法送出,以后就地建制氢站,数据中心,就地消纳。在种种草什么的,能收回投资吗?”(好像被说服了) 能豆君从众所纷纭的回答中大致分成了两派观点,但这个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仅仅在此作讨论。 赞成派——光伏电站对去荒漠化是有好处的 众所周知,光伏电站是一种不需要水和植物的光能转化装置。 在戈壁建设光伏配套设施的时候,会起到固化土地的作用,同时还会建造一些集水设施。有一些曾经因为长期暴晒无法生长的植物,可能因为光伏板的建设、直射光减少,温度降低水分增多,或许就能长得更多。由此看来,在戈壁建设光伏电站对荒漠化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这是一条积极的思路:建电站,固化土地,然后收集水源,种植作物,吸收二氧化碳,改善荒漠生态环境,还有可能为人类提供更多适宜居住的地区。而且,在中国有些地方,比如西北有些地方,如果不铺太阳能电池的话,其实也没有其他什么用处。 在此基础上,人们还可以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比如“光X互补”项目,可以种植一些适宜生长的中草药,开个脑洞,还可以将杂草转基因为我们提供产品等等。但是,“光X互补”项目有特定的限制,比如光伏农业就很难提高作物产量,因为植物毕竟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电站挡住了光,产量还会降低。 怀疑派——难收回的经济效益VS不确定的环境效益 不得不承认,其实光伏电站对去荒漠化的想法是很好的,但问题也很多,比如: 建设成本高: 戈壁荒漠地区风、沙,盐碱化,空气湿度,温度的环境较为恶劣,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就以施工时候工程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来说,荒漠地带要实施远距离运输储存的成本巨大,再加上周边电力配套等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戈壁的温度变化大,对于光伏材料的电转化效率以及相应电气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这么大的成本又是否值得付出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