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王水尽不复来 藏而不喝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8 粉丝数: 4,529 发帖数: 37,892 关注贴吧数: 10
深夜放毒—水井坊元酒评 首先感谢佛导夫妇的美酒和家宴盛情款待,让我能一品水井坊元的芬芳。@佛的导师🌀 虽然同在北京,但以前素未相识,因为美酒而大家相聚。其实除了元还喝了很多款酒,如下: 1. 新元 2. 燕京八景 3. 原窖 4. 中华坛 5. 璀璨中华 6. 86年半斤白董 7. 武陵上酱 8. 90年代老湘泉 下面是元的酒评。 闻香,香气厚重内敛,霉陈带点焦糊的感觉,水井坊式的窖香不算太浓,不是那一丝水井坊式窖香,前段让人恍惚觉得是在闻国窖呢[奸笑]。入口呢,口感醇厚,老酒比例加得应该还是多的,但陈味不太突出了。香气还是很浓郁丰富的,香气喷薄气化感强,对舌头和上鄂的刺激较大,容易使上颚变麻。尾味香气层次变化比较平,净爽利落,回味长度可以但不算丰富,口腔留香粮陈之感挺好。 该酒最大的特点是增强了多粮粮香的香气,且香气喷薄气化感好,它突出多粮粮香之感,弱化了窖香,试图在粮香和窖香之间做一个相对的平衡(而明清这种窖香就很重)。回味干净爽利,确实是一款非常棒的酒。 但这么贵的酒,我认为这样的水平还是不够的。缺点在于,水井坊式的窖香虽然展现出来了但不够浓郁,无论香气强度和丰富程度都不如明,且不如明果香十足。中后的回味呢,大体走的是博物馆壹号的路子,虽然挺长很干净,但回味不丰富,相对平淡且缺乏层次感。 如果此酒增强中后的香气丰富程度,并把回味的层次增强,就更完美了。
酱香完结贴—从普茅、精品、茅15、茅30到茅50酒评 图1是我的,图2茅50是网图。我买茅子也就是普茅、精品和茅15,再高也没买过了,茅30和茅50斤价太贵,超过了我买来喝的斤价了,过。 这次茅30和茅50的酒样来自于一波。 好了,前情交待完毕,酒评来了。 普茅为2022年份,精品17陈酿、茅15是2020年、茅30是2002、茅50是2013年。 闻香。22年普茅闻香正,香气不算浓郁甚至有点淡。17精品,闻香强劲浓郁。茅15闻香带“霉陈”,酒体更醇厚,茅香好,但略微带丝丝酸。30年闻香茅香浓郁强劲,刚闻还能闻到一丝焦糊香。茅50闻起来比茅30陈味更重、更醇厚,但香气也更内敛柔和。 喝:茅50口感醇厚,入口柔和,喝起来很纯正的茅香,尾巴也还是能感觉到一丢丢苦。 茅30相对茅50,更“青涩”一些,口感没那么厚实,但酒体冲击力要强一些,尾巴比茅50明显要苦,中后味持续时间非常长。 再往下喝,茅15茅香也很正,但被衬托得更“涩”,更苦,接着喝一下子感觉不到中后,但稍缓一会儿回味还不错。 17精品,虽然不如茅15醇厚,但给人以更浓郁强劲之感,回味悠长。 22年普茅,无论是单喝还是对比喝,都不咋地。哪怕是21年的普茅,也是很不错的,也不知道为何,22年的普茅就是很差,酱香淡,中后居然有水感,回味也不咋行。 评价:总体来说,从普茅到茅50,茅苦逐渐减弱,但到茅50尾巴都还是有一点点茅苦。从普茅(2022年)、17精品(2017年)、茅15(2020年)、茅30(2002年)、茅50(2012年),依次呈现柔和淡寡、浓郁强劲、醇厚柔和、浓郁强劲、醇厚柔和之感,回味长度方面基本上是逐步加强。 有意思的是,从普茅一直喝到茅50,苦味越来越少。倒着喝,从茅50喝到普茅,到茅15都很正常的苦味加重,但精品的时候,精品也会有一丝酸。。。这就是衬托造成的,单喝17精品没半点酸。 茅30相对茅15提升还是很大的,而茅50相对茅30提升不大。17精品比2022普茅提升很大,很接近2020年茅15水准,但风格不同。 至此,浓香五粮液和国窖解惑完毕,茅台完毕,清香完毕,董酒喝过1997和褐董还没到头。
调皮的一波寄来四个酒样,猜猜我翻车了么 酒友一波突然寄来四个酒样,说是一个老白干,一个93年名绿液,还有两个一样的未知名的酒,说是让我尝尝交流下。 收到酒后,开干!四个酒样,老白干不知道是哪款,明绿液第一次听说,另外两个一样的是全盲品。 直接上原样酒评。 老白干闻着醇厚油感好,粮陈也不错,但入口并不咋厚重几乎没油感,整个酒体显得比较轻快,强劲,回味很长,残留陈味,很不错的一款酒,除了入口醇厚和油感不如1915,我觉得中后比1915更强。 那个1993年的明绿液,闻起来忒么居然有类似于新鲜人参的那种味儿,闻着柔和带点甜,也有陈味,给人的感觉咋说呢,像是人参泡的浓香酒那种感觉。入口柔和,喝着确实也是那种浓香中带着泡人参的那种感觉,浓郁度上没啥高度,显得平淡,但回味还行,残留的粮陈感觉不错。 2号和3号一闻就是老窖。单从闻香上而言,二者是一个东西。喝着吧,酒体上感觉也是一样,但二者确实有区别。2号吞咽后的烈度或者说冲击感没有3号强,3号冲击感更强些口腔能发麻,而2号的冲击高度没那强但果香更好。同时2号的回味中带着些许酱陈,而3号几乎没感受到酱陈。这两点我觉得是两款区别较大的地方。2号和3号的香气复杂度在国窖中不算丰富复杂,中后味也不算很长……这两款我盲猜是大国韵。 我把品酒感受也和一波交流了,才知道老白干是05年五星老白干,我第一次听说,确实很强。那个明绿液也就是个味道独特,没啥太多值得称道的地方。 2号和3号虽然我一下就喝出来了是大国韵,但确实由于喝的先后顺序不同,也喝出来了一些区别……后来一波说是同一坛酒倒的,艾玛,这就有意思了。闻香能很准确地判断是一个酒,喝着也能准确地判断是同一款,但我以为是开坛时间不一样,或者批次有差别,但其实都一样。高度酒带来的口腔刺激感强,刚开始的几口可能感受都会有一些差别吧……但也有可能是先入为主的觉得有不一样的地方,导致喝出差别来了?? 挺有意思的体验。
国窖中华坛酒评—似乎是首开? 似乎有段时间不在酱吧发帖了,而且听说又涌现了很多水王。。 白酒喝过很多品牌的高中低,很多香型了,有点兴趣乏乏了,加上越来越只想喝,懒得发酒评,估计多数老酒鬼也和我差不多的状态。 先介绍下中华坛。中华坛是国窖顶级产品之一,爱我中华系列的一款,爱我中华系列的不少产品号称国窖最老窖池350-440年,分为:满堂红、轩辕黄、璀璨中华、璀璨中华白金版、中华坛。 大家熟知中华坛,恐怕还是因为其瓶子造型霸气和价格昂贵,而不是其酒质。 再说下来坛背景。这次开坛,是被吧里的一波、老马嘿等几个酒友撺掇开来解惑,他们知道我收藏了那么几坛,而且都是好价。 下面是酒评。 闻香:香气浓郁,略带点酱和陈味,闻香就能给人以厚重之感,夹杂些若有若无的花果香和蜜甜香,令人非常愉悦。 入口醇厚浓郁,带粘稠之感,香气凝聚。吞咽后香气铺开,略带点焦香,香气浓郁丰富,厚重感很好,回味层次感很好,干净悠长。 饮后心里蜜甜甜,愉悦感非常不错。 中华坛无愧国窖的顶端之一,香气浓郁复杂,口感厚重,回味层次感好,长且干净。 PS: 其实这次一次开了几个酒,中华坛、国礼、温永盛、06国学。对比评价嘛,显然得分几个帖子啊 国窖的各种高端基本上算解惑到头了。温永盛,定制壹号,大国花,国礼等等,可能国窖喝过的品种,我算是酱吧最多之一了吧?
洋河最高端封坛68度、国缘V9 68度浓香,大战68度国窖温永盛 洋河封坛68度和国缘V9 68度浓香,大概代表了江淮派浓香的巅峰,来自于一波的酒样。 收到后迫不及待品品这两款酒的特色,并和国窖68度温永盛进行对比。 闻香感觉今世缘V9明显比洋河封坛浓郁,香气复杂。闻着今世缘V9浓郁复杂,厚重感好,窖香中带着点烤麦的焦糊香。封坛68呢,闻香香气还是比较足的,但感觉单薄不复杂,没啥厚重感,也没焦糊香,香气较为单一而干净。 入口,洋河封坛香气还是很足的,确实不够重,层次也不强,相对它68度的度数而言冲击力和层次都不够,甜度适中回味干净。 比较有特色的一点是,吞咽完后舌头两边残留很长的熟“芝麻”似的腻香,经久不散(这个香很像那个58度内参洞藏钻石版入口那个香)。V9明显厚重,酱陈中带焦糊香,香气相比洋河封坛更复杂,绽放得更开,整个酒体比洋河封坛更有力度,后段会让舌头发麻而甜中带点苦。 这两款酒非常不一样的风格。整体上来讲,还是国缘V9胜出一筹,如果洋河封坛没有回味的时候在舌头两侧经久不散的熟芝麻腻香,它就很一般。 国缘v9的焦糊香比温永盛明显,但温永盛那个香气冲击力,一浪一浪的层次感中,带着一浪一浪的冲击力,这种持久而挺拔(冲击力)完胜国缘V9。温永盛后味也比国缘V9干净。 用小H文形容就是,V9是啊……满足2秒,温永盛是啊……啊……啊………啊………啊………一脸满足N秒。
56度五粮液老酒能否抗衡住国窖55度的瓶子货? 难得提前放假,进入五一模式。几瓶酒,一点花生米,喝起来。 五粮液在55-56度中还是有很多好酒的,比如老酒就是很知名的一款。老酒前前后后我喝过四次了,我记得第一次我给它的评价是1618增强版,到现在也是这么个感觉。 国窖这几款55度我也喝了很多了,没啥新意了。作为浓香二老的五粮液和老窖,它们相同定位的产品PK如何?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对比。 先说结论:老酒整体上不如国窖的这些瓶子货。 老酒:窖香突出,略带酱和一点粮食的焦糊香,入口香气比1618浓郁不少,较甜但适中,回味长度比普五和1618都强,但还是略显短促。 书香门第:相对老酒香气还是复杂些,回味更甜,但没老酒那种带酱和粮食焦糊的特色。 女儿香:窖香浓郁,香气复杂丰富,回味比老酒要长一些。相较之下,老酒就不够香气复杂。 双桂联芳:同样窖香浓郁,香气比女儿香略丰富些,酒体给人更强劲之感。 金榜题名:窖香突出,口感醇厚,香气也很复杂,回味甜长。比双桂的口感更觉醇厚。 如果这几款选,从酒的口感醇厚、香气浓郁、香气丰富、回味丰富、回味长度的角度去评价,老酒大概和书香门第55开吧,但不如女儿香、双桂和金榜。 当然,老酒略带酱陈和粮食焦糊香的特点,又是国窖不具备的。
瞎说从小白开始,喝酒的历程。酱吧老铁们对得上几个? 我个人喝酒有几个阶段: 1. 啥🐔 儿白酒都辣。甜?纳尼?白酒不是柔不柔,晚上口不口渴第二天上不上头么?甜是别人吹牛的吧…白酒会有甜?呵呵… 2. 咋那么多人说某些酒甜得发腻,我咋喝不出来?开始找品酒教程,慢慢训练感受…艾玛,好家伙,还真是有甜味儿 3. 喝出来甜了,嚯,咋大佬们的香气形容五花乱坠的…而我咋又喝不出来了?这次谨慎点,不轻易质疑…于是一通乱翻各种书籍网页,逐步体会…艾玛,直到某次喝红十五,居然确实有较强的花果香 4. 能喝出更多味道以后,一发不可收拾,一款酒不断地去品鉴其特色和味道,反反复复,让舌头知道这个就是那味儿,逐步能描述出来。各种品酒的词儿也学会了些。 5. 能喝出不少味道后,也学着别人先闻,呃…越闻越觉得闻还是别喝靠谱,对不少酒而言,闻区分香气挺靠谱,喝可能又是另外一种感受。这个阶段,闻过不少单体香,闻的结果是和专业书本描述的一致,诚不欺我也… 6. 能品一些酒后,特别喜欢香气浓郁香无边的酒,比如初级版本的这种代表—普五,后续的喝酒也是体现了一惯的喜好,比如我推荐过的五粮液建国70。这种一惯的特色喜好因人而已,有人喜欢爆香无边,但有人就不喜欢这种香艳反而喜欢优雅的…也有人好陈味儿,看个人吧。 7. 虽然喜欢爆香型的,但喝着确实会腻歪,我会各种香型换着喝,酱浓清董,一般这四种。 8. 喝着喝着,也不一惯追求单一爆香的特点了,整个酒体还是得协调平衡。比如,五粮液68度虽然也很香,但后味短促略显烧喉,从酒体设计而言不够协调,头重脚轻,有比较大的缺陷,而建国70更爆香,入口在70度这个度数已经非常醇厚了,回味丰富而长,整个酒体协调平衡。(当然喝不了高度的会觉得艾玛喝不下去,个体差异无话可说)。只追求酒体协调流畅适饮的,而香气不够饱满丰富的,虽然好酒,但并不是我的菜,比如很多人吹的剑30,还有国窖56度典藏就属于这类。协调流畅但不失香气饱满丰富挺拔的,是我的菜,比如国窖轩辕黄、五粮液得名100都具有这样的风格特点。 9. 喝酒喝到目前的阶段,有时候会很奇妙地体会到一种心境,仿佛能和酿酒师酿造这款酒时想表达的感觉产生共鸣。呃,这属于神棍了…大家听听乐乐也就罢了,不过酒这种东西,能够成为一种文化,越品我觉得是能够达到心境的一种共鸣的。 品和喝是两种概念,瞎几儿大口喝,到最后必然是顺,我ca,好,干…
瞎说高端五粮液 PK 高端国窖 高端国窖基本除了中华坛,我都开了个遍了,也算是国窖到顶了吧。 五粮液我也喝过不少了,细细数来至少二十来种吧,普五、1618、五粮液豪华、虎符令、交杯、801、经典五粮液、五粮液老酒、得名100、五粮液十年、十五年、60度金奖(三款)、68度、70度建国70、莲莲有鱼、日月生辉、72度原度。 家里还有的种类有五粮液三十年、50年、60年,大1618,百年世博等。 这些我喝过的五粮液中,不少都不错。五粮液年份酒中,10年表现出很好的花果香,回嗝很舒服;15年表现出浓厚的酱陈和烤麦香,初喝陈味过于重而容易盖过其他味道,醒酒后,陈味变淡中后段的回味和长度能舒展开,听说30以上也是这样子。55/56度的表现得可以,比如得名100,既浓郁又协调,回味也长;最近的经典也很强,个人认为是略微高于中品的(差距犹如普五和普国,差半档的样子)。但60度的五粮液比较拉垮(没喝金牌80),基本上是普五浓郁度的增强,回味短促,被国窖60度的多数吊打。度数在往上,70度五粮液,相比60度国窖更浓郁,回味长度也能抗衡,奈何度数高,可能不少酒友接收不了,会被一口干麻干趴,但确实好酒。70/72度的,也干不过68度国窖那几款。更高端的五粮液我也没喝过了,我相信是有牛逼的存在的,比如70度那几款大坛子,还有什么秦皇,什么巴拿马90年,什么60年之类的。奈何确实太贵,囊肿羞涩,不能集邮。 这个百年世博,号称600年明窖池,过几天收到货后和国窖的60度对比下,看看是不是款走心的酒。
国窖顶级扛把子—定制壹号、原窖、温永盛、大国花横评 匿了很久了,主要是人懒,撸酒兴趣也索然了。 最近看别人开定制壹号,心痒痒了,干脆来个68度国窖顶级货的横向对比得了。 虽然我的存货还可以,但不是所有都开了的,感谢狗蛋儿小两口的两个酒样@狗蛋儿😄老爷们 @爱丽丝狗蛋儿🍺 。 酒评 闻香: 原窖(土色瓶)窖香浓,夹杂些较浓的窖陈味(类似于粮食老陈中带着点霉的那种感觉,不是五粮液那种带点酱味的陈),香气有力略冲。 定制壹号,闻香相对原窖没那么冲,显得更厚重些,同时窖陈味更重。 温永盛(原窖),对比闻香之下窖陈味少一些,窖香也足但给人较新鲜,可能是新开的缘故,香气冲。 68度大国花,窖陈味一样很足,香气厚重,但后续的香气比定制壹号更张扬。 定制壹号入口气化感强,含在嘴里香气源源不断地刺激舌头,带喷香之感,吞咽香气复杂持久,有厚重之感,回味甜长,尾味净。 大国花入口气化感更强,香气复杂,冲击力强,对舌头刺激感强,入口给人以香腻之感,回味长,后味显得很腻歪,这种腻类似于70度五粮液的那种多粮的香腻。 对比喝温永盛,入口显得香气内敛,吞咽后香气复杂冲击力强,中段香气有爆裂之感,酒体中后挺有劲道,回味长。这个温永盛(原窖)和土色瓶装的那个原窖很相似,混喝难以区分,应该是一个酒体,因为年份的原因导致略有不同。 有意思的是,以前单喝温永盛,觉得入口气化感强、入口就觉得香无边且张扬了,但对比混喝,温永盛在定制壹号和大国花入口气化感的面前,就显得弱了许多,在中段吞咽时才开始展现香气的复杂、绽放与强劲之感。 对比来看,这四款酒把香气复杂丰富、浓郁、回味层次感好且复杂甜长等这些优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特点偏重不同,定制壹号和大国花入口气化感更强,定制壹号香气厚重,大国花入口和回味显得香腻,而温永盛和土色瓶原窖入口气化之感相较之下较弱,中后香气绽放更强劲有力。 不要问和国学比如何,任何一款吊打国学。国学在国窖中也就是个量产的高端,和巅峰不沾边,和浓香巅峰更不沾边。 今北京瑞雪,祝各位酒友撸酒开心,喝酒舒心。
从K6到剑三十,剑南春系列对比 以下均是52度(除了小瓶水晶剑,水晶剑后来补了个大的52度)。至此,三大浓香的系列对比完了,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 我对比酒的时候都是干喝,反复闻香后,再入口对比,中间清水漱口,让味蕾休息下。 反复闻香的结果:k6香气很弱。水晶剑闻香有花果香,但香气相对较为单一,珍剑闻着明显比水晶剑厚重、香气更复杂丰富。52度东方红至少在闻香上和珍剑的感觉挺类似,厚重、粮香好,窖香和陈香也不错。52度东方红感觉比珍剑还厚一些。剑十五和剑三十也能闻到花果香,窖香更好。剑三十比剑十五陈味更足。 入口喝:K6香气绽放不错,回味也有,100元档可以首选。水晶剑明显比K6好,香气更复杂回味更长,但整个酒体还是显得单薄。珍剑明显比水晶剑更厚重,爆香也更好一些,但整个酒体收着略显沉闷,放不开。52度东方红闻香虽然和珍剑很类似,但整个酒体特别柔,没有点剑的风骨,有点意外。52度剑十五,再次喝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挺拔浓郁,香气也较为复杂,回味也还可以。剑三十,相比剑十五而言,没那么挺拔,反而更柔顺,显得酒体更流畅,但回味也更长一些。 总结:剑南春系列单喝确实很不错,特别是K6、水晶剑,或许还加个珍剑,都是在各自档位(100、300-350,500)性价比王者般的存在。但剑南春的高端溢价厉害,在高端被同价位的五粮液和国窖吊打,除了所谓的流畅协调,无论在酒体醇厚度、浓郁度、香气复杂丰富、回味悠长(相对泸州)等方面都被五粮液和国窖无情吊打。举个例子,52度剑三十斤价大概2700,但被2300的国学无情地按在地上摩擦,就连其引以为傲的协调流畅,也被1600-1700的五粮液得名100按在地上摩擦。 建议:K6,水晶剑,珍剑,100/300-350/500档性价比知名度属于王者般存在。再高溢价严重,价不配质,摆柜可入。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