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t1128
artist1128
关注数: 20
粉丝数: 125
发帖数: 3,557
关注贴吧数: 17
晒一块极品新田巢板 无杂质,硬度高,模起来硬度适中,手感极舒服,下M390、SG2粉末钢跟碳钢一样容易,尺寸等级也够,百中选一的砥石。
音響玩近20年,一直保有真空管器材,包括訊源,功放,DAC等等,當然晶體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個問題,約10來年前大陸電子管器材百花齊放,包括山靈,凱音,Melody,YPL,雅琴等都用過,可謂盛極一時,但現在似乎整體熱情降低甚多,可能不到當年兩成,原因是什麼?只因為智慧型手機讓年輕世代沉迷嗎? 昨天看完音響展,參觀的多是中老年人,二三十歲的幾乎沒有。 請分享大家的觀察..... 分享臥室小系統: 系統配備如下: 暫時先被請下來的CDP是Cayin SCD 60T SACD player. 喇叭是俊金PM10,經過雷爾斯更換號角驅動器及修改分音器,並將內線換為ART monolith 4.1喇叭線後的特別版. 超高音是Speak zone為我特製的98db超高效率陶瓷超高音. 擴大機是Cayin A100T真空管擴大機,插了8支大金獅 KT77管,與TFK,WE,RCA等前端管。 山靈數字流播放器,搭配ARC DAT7解碼器。 電源處理器是ISOTEK 墊材分別用了彈弓楊水晶釘與Ayre木塊,老陶檀木柱等等。
請教底躁問題 請教底躁問題:以前用斯巴克功放配號角喇叭,沒發現有底躁問題,後來買了pass labs x150,卻有明顯的底躁,一米半外都還聽得到,無法接受。按理管機底躁應該大於晶體機不是嗎?
调查吧友们的系统,总共花了多少钱? 大家提供一下自己满意的系统,哪些器材,线材,以及总预算吧~
有没有听友完隔离变压器?分享讨论吧~~ 老旧的TOPAZ我以前用过..... 一般而言这种器材机龄都相当久了,通常是拆船货,由於环境恶劣异常,里头的老化与耗损实在不得而知,听说漆包线绝缘会有破损的危险.... 听感上的经验是,初听之际觉得相当好听,背景整个黑了下去,声音像悬浮在黑天鹅绒上一般,也多了股说不出的味道. 多听了几天发现到问题,那时家里使用PASS Labs 前後级,PASS这器材的特性是水分很高的中高频与自由悬浮的微妙细节,接了这隔变之後,发现高频段的空气与水分丧失了许多,这也可能是觉得黑的原因..... 加上多出来的那股味道....後来觉得是股老味,癖性有点太重,後来就处理掉了. 以上现象纯粹发生在我之前的那台TOPAZ 5kva身上,也许并不是所有同厂的隔变都有相同现象.
音響玩近20年,一直保有真空管器材,包括訊源,功放,DAC等等,當然晶體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個問題,約10來年前大陸電子管器材百花齊放,包括山靈,凱音,Melody,YPL,雅琴等都用過,可謂盛極一時,但現在似乎整體熱情降低甚多,可能不到當年兩成,原因是什麼?只因為智慧型手機讓年輕世代沉迷嗎? 昨天看完音響展,參觀的多是中老年人,二三十歲的幾乎沒有。 請分享大家的觀察..... 分享臥室小系統: 系統配備如下: 暫時先被請下來的CDP是Cayin SCD 60T SACD player. 喇叭是俊金PM10,經過雷爾斯更換號角驅動器及修改分音器,並將內線換為ART monolith 4.1喇叭線後的特別版. 超高音是Speak zone為我特製的98db超高效率陶瓷超高音. 擴大機是Cayin A100T真空管擴大機,插了8支大金獅 KT77管,與TFK,WE,RCA等前端管。 山靈數字流播放器,搭配ARC DAT7解碼器。 電源處理器是ISOTEK 墊材分別用了彈弓楊水晶釘與Ayre木塊,老陶檀木柱等等。
介紹一下你的小系統吧~~~ 除了追求全面性,不少花錢的主系統外,小系統也是不可或缺的小幸福,介紹ㄧ下聽友的小系統吧~~不追求尊貴,只要求好聽放鬆~~ 拋磚引玉,先丟出我的臥房系統見公婆.... 俊金PM10,後經雷爾斯升級號角驅動器,以及喇叭內線更換為意大利Art線材,凱音電子管100W綜擴,山靈數位流播放機接美國ARC DAC-7解碼。
電子管音響勢微了嗎? 音響玩近20年,一直保有真空管器材,包括訊源,功放,DAC等等,當然晶體也是不可或缺的。 有個問題,約10來年前大陸電子管器材百花齊放,包括山靈,凱音,Melody,YPL,雅琴等都用過,可謂盛極一時,但現在似乎整體熱情降低甚多,可能不到當年兩成,原因是什麼?只因為智慧型手機讓年輕世代沉迷嗎? 昨天看完音響展,參觀的多是中老年人,二三十歲的幾乎沒有。 請分享大家的觀察.....
又见神钢---高硬度20CV窄版牛刀 这阵子刀友总问,很想念部落格的新刀开箱,怎麽没娶新欢再续post文? 俗话说庙小容不下大佛多,家里头三个刀架都满载了,众多妻妾只好先回盒子里蹲着,除非大门後面沙发旁边枕头底下再塞个几把,否则哪有新刀容身之处?加上大家知道我一向温柔多情,既舍不得拿来劈柴砍树截肢,又没机会剁鸡宰牛分尸,高硬度厨刀的消耗量甚低,要用到淘汰,不晓得等到猴年马月,自然得暂时性被迫性不甘愿性的封刀。 以前KGB的旧同事私下都清楚,我披风背面袖口下面裤档里面永远塞满各式刀械,五步内随时取人性命丶绝育结扎不在话下,能消耗的都消耗了....考虑把闲置的刀械委托MS刀匠做个铁王座好了。 据闻国内致力於神钢刀材开发的杉采,发表了新产品---20CV神钢牛刀,心头一痒黑猫一蹦,忽然就现身府上门前了,立马开箱,看看这把20CV牛刀有何过人能耐。
可能失传的传统文化~~~老师傅磨刀
路過小店,老闆心情好,大概不是天天情願幫人磨刀~~~ 刀鈍了要挑好天氣....
終究還是入手了,m390中式菜刀....
市场巧遇世外高手,杀鸡宰牛之余,拿了块巨大的日本砥石磨刀,被我抓了几个侧写,高手人太帅,没通告费不肯入镜。 依照我一眼判读,应该是部落格介绍过的对马砥,周边涂布松果漆,虽说手上也有几块,不过主人这个厚度委实少见,价格相信轻松破2000了。
天然砥石的測試 最近看很多用家、賣家發表天然砥石的測試帖,很感謝大家分享,多少能看出些端倪。 一般而言,天然砥石不外乎兩個用途,一是磨利,磨銳利這無須多言,能直接不經蕩刀磨到斷髮就差不多了。 二是美術研磨,展現寬刃面的美感,霧面(霞)、鏡面(光)、反差(地黑刃白)、鍛打的地肌等等。 最基礎的砥石測試,同樣可就以上述條件,大致分為兩種,一是探討砥石研磨力,關於這個部分,磨大刃面或鉋刃其實毫無參考價值,因為大面積軟鋼最低階的青石同樣可以做得不錯,要測試切削力得直接磨硬鋼,就是俗稱的二次窄刃的部分,一般寬度不超過1.5mm的芯鐵(以夾鋼刀而言),砥石有沒有切削力,就看這個測試了。 如果是粉末鋼等特殊合金,除了成品刀外,其餘用邊腳料的測試影片我認為參考價值不高,因為沒有經過正確熱處理的邊角料,很難有真正的標準,我自己用的是刀廠真空爐出來,打過硬度的M390與K390測試條,一般沒有這條件的,建議用粉末鋼成品刀測試即可。至於大刃面的美術研磨,大家做的大致上都對,就無須在此贅述了~~
天然砥石研磨 话说朋友讨论天然砥石磨神钢的效果,遂随手将手边的照片做个集锦,优质天然砥石磨M390丶20CV毫无问题,端看手法,水分,以及各自的体会了~~~ 要做到不难。 上圖會被刪除? 等等看~~
有人會磨削皮刀嗎?覺得有些鈍了....
磨刀是種對話,對砥石,對刃材,對刀的對話,到位了切味不吝於回饋,舒心極了~~
這裡有Breville用家嗎? 剛換了Breville 840,這裡有Breville用家嗎?
買把24公分的切付被扣了,物流說沒法解。。。。 買把24公分的切付被扣了,物流說沒法解。。。。
日本檜木砧板,不傷刀,帶清香。大家的刀都選什麼材質的砧板? 日本檜木砧板,不傷刀,帶清香。 大家的刀都選什麼材質的砧板?
日本檜木砧板,不傷刀,帶清香
各位刀友推薦一把10鉻刀 各位刀友推薦一把10鉻刀來看看好嗎?最好是熱處理夠硬,全鋼非夾鋼。
關於錳鋼 這材質不是對人體有害,怎麼這麼多傳統廠商拿來使用?
請益:從台北到紹興,怎麼規劃班機與路程最快? 因台北家中長輩過世,為了幫老人家完成回鄉心願,預計下個月到紹興市一趟,但個人除了北京沒去過其他地方,在此借一角請益本地人,請問是否從台北飛蕭山機場最快?怎麼處理內地交通呢? 麻煩先進指路了,感謝大德~~
又見神鋼---Zoe Crist 20CV主廚刀 曾經介紹過巴克河Bark River Knives的CPM-20CV主廚刀,沒料到E-Cup美式風格的豪放猶在指尖,又入手同為美國製造的Zoe Crist Executive Chef's Knife主廚刀,幸好版主老早業已放棄,以簽賭砍手做為副業的念頭了。 三神鋼之二的CPM-20CV,說它是美規M390也不為過,各項元素均達神鋼指標,1.9%的含碳量保證了高硬度,20%的鉻則提供煎夫煮婦們隨意用也不怕銹的便利,4%的鎢顯著提高硬度與耐熱性,1%的鉬與其他成分合作提升強 度 、 硬 度 及 韌 性 。0.3%的錳提升金屬強度與硬化性等等,總之同屬於第三代粉末鋼的CPM-20CV相當牛B...
难以站立,软趴趴的大润发DM还是试刀恩物啊~~
飯後運動,拿奧殿砥石保養打理9鉻鋼菜刀 晚間席開4鍋,不是我不會數數,可嘆爐台不夠大氣,只放得下3鍋,口付黑鍋黯然先行離席~~~ 飯後運動,拿奧殿砥石保養打理9鉻鋼菜刀,根本難以站立,軟趴趴的大潤發DM還是試刀恩物啊~~~
砥石底下墊甚麼? 砥石架有多少人用,還是墊塊抹布就磨了?
給新人的建議 吧里很多新人问刀,老司机一开口就推薦碳钢刀,无论是国产便宜货,还是进口奢侈品,碳钢刀最大的问题在于确实难以维护,放着不理也生锈,对于爱丢洗碗槽里,湿砧板边,或者是根本做完饭还不打理的,保证锈得不要不要的,一般人不是粤菜师父,刀子不会永远油腻,建议没有足够维护经验的新人,还是买把钢材好一点的不锈钢来用吧,起码日本产的vg10,或者是国产的九铬钢起跳,有点口袋深度的就直上SG2吧,等经验多,会磨刀与熟悉刀具维护了,再来考虑进把碳钢玩玩不迟。
高檔貨用了不少,20年前買的金門菜刀實操起來毫不遜色,看刀友 高檔貨用了不少,20年前買的金門菜刀實操起來毫不遜色,看刀友們推薦,買把9鉻鋼玩玩,看網路一堆經驗與日本刀一樣,似乎碰不得硬物,到手玩玩看了,反正便宜非常。
怎麼沒有廠家用m390作片刀? 全鋼的m390韌性與硬度都夠,怎麼沒有廠家用m390作片刀呢?
國內的HAP40廚刀靠譜嗎? 國內的HAP40廚刀靠譜嗎?有沒有業內人士提供訊息?
讨论一下氮化钢厨刀吧~ 氮化钢厨刀是另一个系统,有没有用家提供第一手经验,讨论看看渗氮深度,与使用耐久度的问题? 所有的数据都显示氮化深度非常有限,经常使用及磨刀的前提下,多久会遇到软钢部分呢?
讨论下会锈的刀材使用经验吧~~~ 图中是手中的K390,上传了K390宽版牛刀使用四个月影片记录,要等审核通过才看得到~~ 刀况应该跟刚来时差不多,刀柄打了5层棕梠蜡,从来不理会打湿没有,无须特别保养,刀柄的木料跟K390都没事~~ 几个月用来开凤梨每周起码2颗以上,以及各种用途,还不觉得需要磨,只是会锈的金属难免有压力,用完赶着洗净擦乾,偶尔瓦斯炉火烘一下,然後上层刃物桩。
情人看刀 By Artist 原發表於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artistming.blogspot.com%2F2017%2F02%2Fblog-post_15.html&urlrefer=a53db61a17c4911640eb29afd6bf6dba手里一堆各式钢材的刀,多是买来测试切味,磨刀特性,以及不同设计的手感差异,累积久了,也算小有心得体验。 VG10,1.4116/X50CrMoV15等大众钢材,其实已经不差,磨利了一样锋锐,保持性还过得去,质量算是均衡。其实刀具设计与使用手感,往往较钢材更显重要,下意识喜欢用的,未必是最贵或者最硬的刀。华丽的大马士革纹理,除了少数精品外,老实讲真用起来,不若纯欣赏有意境。 当然,粉末钢制造的刀,无论保持性或硬度,均已接近厨刀最高境界,性能是其它钢材无可匹敌的,唯一的弱点只在韧性。 刀具的钢材、纹理与细节完成度,纯粹是种形而上的追求,为了更上层楼,当然得付出更高的代价,玩任何东西都如此,越往上走CP值越低,有些东西是摆起来神气,有些则是表现超值。 两人牌用锅子材料打的刀,就是名符其实的次货了,磨利了也称不上杰出,再磨没其它刀锐利持久,一顿饭下来就钝,伺候冻肉冻豆腐倒挺称职,硬上蛮干都只卷不崩。两人牌只能挑上等材质买,问题是他家构得上一点好字边的,都没有性价比可言,一块钱的货,只要挂上了一两个小人,要卖你三块。三只叉子我没用过,等后头用家来补上。 二十年前买到的金门炮弹钢菜刀不知甚么材质,面对这些洋对手,丝毫未显老态,将旧伤与崩口一一修复后,磨锐了居然相当不错,还不太需要常磨,虽然素颜土味,真材实料不可小觑,让我一直换它不掉,名实相符的台湾精品。只是现今翻了一倍的价格,质量是否一如既往,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日系美系好刀,方方面面实力还是赢过一截,只是你得多付出一迭。虽然自身硬度不低,可惜舶来品对食材过于挑剔,面对硬物、冻肉等难剃头货色,这些贵族通通战战兢兢,往往考虑再三,还是乖乖回到中国味道,请出金门菜刀解决问题。 别嫌弃陪伴多年的牵手,即便当年白里透红,吹弹可破的脸皮皱了,细嫩灵动的纤手粗了,春意盎然的眼皮垂了,可都是陪你走过岁月的印记啊。 能从刀剑材料讲到亲密伴侣,磨刀想见人生道理,藏刀促进家庭伦理的,我大概说不定可望应该必然是中国、乃至华人圈第一了,明天一早记得去申请金氏世界纪录。 写在情人节之后,青年节之前。
迷上磨刀,買刀,買砥石 近年來迷上磨刀,買刀,買砥石,不知覺入手一堆,補上部分的石頭圖片吧~~~
想找到可比擬日本天然砥石的石頭,難啊~~~ 沒一顆比得上....嘆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