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静伊 美丽静伊
停留是刹那,转身是天涯!
关注数: 124 粉丝数: 135 发帖数: 20,885 关注贴吧数: 60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活着的! 如果你问别人,你活着是为了什么?有的人会说为了快乐,有的人会说为了幸福,有的人会说为了成功……但肯定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活着是为了生气的。 没有谁喜欢有事儿没事儿生气玩儿的,但很多人却有事儿没事儿就生气。其实,不是生活中的不顺心事太多,而是因为我们忘了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很多的烦恼,时不时地还搞一些脾气出来。回过头想想,那些惹得我们大发脾气的事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一些小事、一段小插曲而已,只是当时心里太认真甚至太较真了。只要我们学会管住自己那颗不听话的心,一切就都好办了。所以,当我们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痛快时,不妨用心想一想,我们做这些事究竟是为了什么。当我们找回自己最初的愿望时,就会发现眼下的不快根本算不了什么。 有一位禅师教导世人,每当我们生气时,不妨这样对自己说——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交友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工作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恋爱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才结婚的!” …… 当你这样做了之后就会发现,你的生活一下子变得阳光灿烂了!无论什么时候,当烦恼袭来时,当我们的心不听话硬要生气时,一定要记得告诉自己一声:我不是为了生气才活着的!
正规佛珠的穿法 佛珠也叫念珠,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由母珠、子珠、隔珠、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佛珠一般由108颗念珠组成,在第7颗、21颗、54颗、87颗、101颗用其他颜色或大小的珠子隔开,称为:隔珠或数取。一般来说隔珠要比子珠稍大,数量可以采用1到3颗不等,并且不计算在108颗之内。54颗的佛珠要在第27颗前加隔珠,27颗、18颗的佛珠则要在每9颗加一粒隔珠。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稍大的一些珠粒或者饰物,也可用金刚结代替,目的是防止弟子珠滑落。 在佛珠的开始处的母珠上又附有2根粗带子,在每根带子上又串有十枚小金刚环或十颗小珠,以十颗为一串,如同算盘。采用十进位,代表佛教十波罗密。即:施、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戒。 佛珠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母珠(佛头)代表:佛宝;贯串整串珠的绳子代表:法宝;小珠代表:僧宝。。。 一串佛珠共有:2佛、4如来、4涅磐、8菩萨、6波罗密、4天王、29天、1四天王子、1杭珠弟子、1地神、18地狱、1师长、1施主、28星宿组成,共108颗。 照片中的数字代表隔珠,它的意义是:1为善财童子、2为爱染明王、3为不动明王、4为善密童子、5为地藏菩萨、6为释迦牟尼佛。 挂珠通常是指一百零八粒以上可以挂在颈项上的念珠。使用挂珠很有讲究,通常出家人之中,只有住持、长老、法会主持者及当家师才能挂珠子;或者出家受戒十年以上的师父才可挂珠子。念珠的须子,如果是当家师,须子挂在右边;知客须子挂在左边;主持大和尚须广挂在背后,称为拖珠。在家居士是绝对不可以挂念珠的。念珠挂在颈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 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 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 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数各有其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 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 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 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 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 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 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 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念珠是佛教的一种用物,是念佛号或经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所以也称“佛珠”或“数珠”。 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世间有很多烦恼,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拨一珠,就可解除烦恼。因为念佛时,要排除一切杂念邪思,做到心地清净,所以念珠也称“清心珠”。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菩提子的种类二 l2、陀罗尼子,是一种较少的坚硬果实。陀罗尼的意思为总持,谓能总摄无量佛法而不忘失的记忆能力,总持诸佛菩萨之功德,使一切善法生长,一切恶法不生之意。陀罗尼子的佛珠,持之念佛,有集善法,抑恶生的意思。 13、摩尼子,摩尼意为宝珠,据说有消除灾难的功能。摩尼子是一种坚硬褐色的果实,表面有许多纹,较为难得。它的驱邪避灾的功能较强,佩带之可助平安富贵。 14、星月菩提,是一种较稀有的植物,质地坚硬,星月菩提外形是乳黄色菩提子珠面布有均匀的黑点,中间有一个凹的圆圈,状如繁星托月,故名星月菩提。被称为世界"四大名珠"之一。 l5、天竺,是印度的古称。浙江杭州灵隐山之南有山名天竺山。该山里生长的菩提名天竺菩提,大小不一,呈椭圆形,外表有不规则斑裂纹,天竺菩提有典雅深遂的韵味和魅力。 16、凤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凤眼,凤眼象征祥瑞,用凤眼菩提制成的佛珠是密宗修练者必不可少的法器之一。 17、龙眼菩提,每一粒上均有一三角状眼。龙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如“龙象”比喻菩萨的威仪,“龙应”,谓观音菩萨三应之一。龙梵语音译为“那伽”,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也是守护佛法的护法。龙眼菩提,尤其是印度龙眼菩提,是难得之物,即是修练者必备物品。又是驱邪增慧之品。 18、麒麟眼菩提,形状特殊,每一粒上有一方形眼,整个菩提子呈扁圆形如鼓鼓的柿饼,加上中间的方眼,如同一个个铜钱。麒麟为神兽龙头,鹿身,身有麟甲,头上有用,象征祥瑞。麒麟眼菩提比龙眼菩提还难得,是增福慧,助开悟,护修行之上品菩提子。 l9、通天眼,为稀有果实种子,呈深灰色,粒上有不规则的小点状突起物,奇特的是,每一粒上都有一圆形小孔,通天眼便由此而来。据讲此珠可吸收人体病气,常持此珠对增强体质,消除疲劳有帮助。驱除病邪,长保平安,通天眼可助于你。 2O、莲花座,为稀有植物果实蒂,呈枣红色,质坚硬,每一粒状似一个小小莲花座,名称便由此而产生。据讲,此物佩于身上,可保平安,增吉祥又助于修行。 21、莲花,为稀有植物种子。呈圆锥形,有深褐色、白色两种。质地坚硬,摸起来稍有刺手,其状似莲花,故得而名,莲花出污泥而染,足成就果位的象征。同时在密宗修练莲花部时,须用莲花串珠,对成就菩萨位较有帮助。莲花佛珠随身,可使人心安气定,常保清净。 22、蜜瓜菩提子,为菩提根的一种,未经加工,外表状似蜜瓜,故而得名。看起来如同一个小小蜜瓜,饶有趣味。因本身即为菩提根,对修练菩提心很有帮助,也可作为收藏品。 23、白菩提根,为菩提根经过打磨加工而成,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略呈淡黄,明润悦目。佩带此珠,既助修行,也可消灾,还有观赏价值。 24、天台豆,为浙江天台山独有特产,树木所结种子。状如大偏豆,呈黑色,质地坚韧。据说有驱邪之功能。去天台山者都不会忘记购买用天台豆所制成的佛珠。 25、天台菩提,为天台山木本菩提,呈白色或淡黄争。天台山国清寺为天台宗的祖庭。当年开元三大十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将密宗普门大法带来中国,著名天文学家一行法师曾受不空大师传法灌顶。一行法师将密法带到天台,开创天台密宗,实为唐密一脉。故天台菩提子有其独特特色和深遂内涵。 26、木鱼果,为稀有树木种子,呈棕色有斑点,状似木龟,故而得名。因木鱼本身有警醒迷悟,促人精进之功能,木鱼果佛珠不仅因其奇特的外貌,而且更因其深刻的内涵而受到佛教人士的珍爱。 27、桃木佛珠,桃木,中国古代一直传说可以避邪。用桃木制成的佛珠简单明快,虽然算不上名贵,但其作用不凡。此类珠历来受人欢迎。 28、雕刻佛珠,每粒雕刻的佛珠都浸透着工艺师的心血,用橄榄核雕刻的十八罗汉,神态名异,栩栩如生,?谓艺术珍品。用山桃核雕刻的手串,每一粒都刻有六七位的菩萨或罗汉,神态逼真,不用心力,不会如此精湛。这类佛珠,既是艺术珍品,又是助于修行的良好法器,带在身上,还可保平安,增福慧。 29、元宝菩提子,为星月菩提的一种,未经加工,每一粒看起来都如同一个小小的元宝,分大粒和小粒不同两种,串起来作为手串,既典雅又别致,可助修行,保平安,增福慧。 30、金龟子,为一种木质植物的种子,小小颗粒,每一粒都象一小小的乌龟,满有意思,用它们制成的佛珠,既助修行,又有富贵吉祥的意喻。 31、金樱子,为一种树木的种子,长圆形状,呈黑色,每一粒上都些有麻坑,质地坚硬。制成佛珠,别具一格。 32、铁莲子、铜莲子,为树木种子,呈长圆形,质地硬,有黄、黑两色,黄色称为铜莲子,黑色称为铁莲子。制成佛珠,让人喜欢。 33、金佛珠,佛曰:地生灵秀,原于一草、二木、三菩提。金佛草是古印度人有来治病和祭祀驱魔的法物。被视为佛缘始祖的神草。金佛珠是采用金佛草果籽,经佛门高僧指点并配有六道神木珠精制而成,并命名为“金佛珠”,是人们居家旅行佩带的最佳吉祥保障。 34、金佛草,多年生草本,菊科植物,叶旋复花Inula linariaefolia Tutcz或旋复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地上分子。据有关古今药典记载,性、味、功能:咸、微苦,、温。化痰,止痰清热解毒,燥湿、驱虫、祛邪、正气及无名肿瘤有一定疗效。生长于亚洲印度恒河畔。 35、仙桃木,桃木是我国一种稀有植物,长年生长在灵气的峨眉山上,传说是当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在潘桃园吃下的仙桃核落到了峨眉山上,后来当地信众把它制成饰品配带在自己身上,能避邪消灾、逢凶化吉,堪称稀世之宝物。 36、自然深海珍宝---砗磲,“佛”源自然与深中的[砗磲]蕴藏于深海域中、是稀有有机宝石,也是佛教圣物、为藏密高僧修持、能消灾解厄除恶聚灵、降临福址、庇佑子孙。有镇心、安神之功效、为佛学上之密宝。“缘” 37、印度佛珠---避邪木,传说在很久以前,古印度发生了一场瘟疫,妖鬼横行,全印度人民惶惶不可终日。后来观音菩萨大发慈悲,用手在净瓶水撒向一片森林,并教印度人用森林里的树木治好了瘟疫,赶走了所有的妖鬼,后人就把这种树叫做避邪木。避邪木在我国本草纲目下卷1961页亦有记载,能治多种疾病。避邪木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名贵木材,勘称木中之王。 38、降龙木----招财珠,招财珠采用神农架原始森林中最珍稀的降龙木精制而成,每颗珠上面都有一个天然的龙眼和一叠厚厚的铜钱,通神礼佛,具有招财、镇宅、化煞去邪之特点,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之功效。 39、金丝菩提在诸种菩提子中功德最上。金丝菩提子,是一种较稀有的植物,质地坚硬,呈白色,里边有一条条红色和线纹,故命名为金丝菩提,独具特色和韵味。大金丝菩提,又称血菩提做念珠会更能显出它的特别之处,因为它的最大特点是越搓丝越红
《醍醐灌顶》-佛经警句300句三 73.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74.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75.当发菩提心 广济诸群生 是则供正觉  三十二明相   设满恒沙刹  珍妙庄严具  奉献诸如来  及欢喜顶戴   不如以慈心  回向于菩提 是福为最胜  无量无有边   余供无过者  超踰不可计  如是菩提心  必成等正觉   76.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79.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80.念佛无难事,所难在一心。一心亦无难,难在断爱根。   81.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82.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83.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   84.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85.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8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87.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88.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89.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90.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91.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92.淫人妻女笑呵呵 妻女人淫意若何 不欲人淫妻女报急将淫念立消磨。   93.淫人妻女毁人节 万恶罪名集其身 天理循环有报应我淫人妇妇淫人。   94.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95.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96.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97.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98.建水月道场作梦中佛事。   99.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著,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100.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101.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102.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103.施主一粒米,重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104.钟离祖师戒淫歌   谁家少艾颜如玉,钟情故意迎人目。多少贤豪善检束,到此关头便失足。   可怜失足欺幽独,妄谓罪微犹可赎。岂知天将淫恶录,载在薄中罚甚酷。   折却祖宗遗下福,削尔前生修下禄。损尔悠悠好寿数,斩尔绵绵广嗣续。   罚之不已令变畜,甚至永使堕水族。看此惨报我亦哭,叹人何苦迷粉髑。   今恳世人听忠告,好色来前避欲速。他女原非尔花烛,他妻原非尔眷属。   他女勾尔入他室,尔莫从他暗相逐。他妻诱尔同他宿,尔莫与他私相熟。   尔若魂销无把握,但想一误入地狱。尔若欲火难降伏,但想一犯遭冥戮。   想到此间身觳觫,自觉心灰如槁木。心如槁木纯无欲,鬼神闻之皆敬服。   105.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   106.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107.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108.紫柏大师龙蛇戒淫歌   君不见,龙与蛇,本无常!   龙若有欲即为蛇,蛇能无欲鳞虫王!   世人所欲固虽多,饮食男女为大屙!   若以饮食较男女,男女又为欲之戈!   汉高祖之大度,楚霸王之强悍。   一火咸阳心不悲,虞姬别时情何软?   淮阴功高尚忍诛,戚姬临决苦踌躇。   能将欲海轻掀倒,自古人间几丈夫?   西施不知是何物,倾城倾国无多力。   当时若使留於越,越霸诸侯亦未必!   又不见!   五百仙人善驭云,去来空际尽超群,   才听宫女一声曲,神力俱遭欲火焚!   苏子卿,持汉节,吞毡啖雪命欲绝,   死生朝夕不可保,胡妇生儿犹所悦!   欲之难断有若是,难断能断须男子!   男子断欲尚多难,妇人失节何足耻?   言虽反,意甚切,字字分明心吐血,   是男是女能断欲,诚为世上真豪杰!   扶人伦,整世道,苟非豪杰宁堪造?   饶有周公伊尹才,未能断欲终颠倒!   大可笑,大可笑,好汉多迷屎尿窍,   臭皮袋上巧庄严,相看莫不称为妙?   殊不知,四大合成身,四蕴攒为心,   若以四四观身心,何处寻?   烦恼海岂有边,龙蛇出没足云烟,   人欲关头雷雨深,等闲换骨阿谁先!   109.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110.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   111.阿弥陀佛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   112.尘沙劫又尘沙劫,数尽尘沙劫未休。当念只为情未撇,无边生死自羁留。   113.哀哉三界,爱欲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莲花国土,永离尘情,此缘能断,彼质斯成。   114.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115.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116.人不如我意,是我无量;我不如人意,是我无德。   117.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118.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疾病以减食为药汤。
放生前应该注意的问题一 放生前考察注意以下几点: 1.水质:   要选择流动的、清洁、安全的水域,封闭的、有人捕捞的公园内湖泊、下设拦鱼网的城市引水渠、污染严重的水域都不适合鱼类生存,需另选放生场所。   2.水域面积:   有些湖泊面积太小,若放很多鱼进去,它们会找不到足够的食物,而且鱼类繁殖后也会使湖水变得拥挤。请尽量在奔流不息远离捕捞地段的江河溪流乃至大海中放生。   3.安全:   放生后,周围是否会有人前来捕捉?   4、不同种类的放生环境选择:此条非常需要专家补充   向了解不同动物生长环境的专家咨询,动物保护协会、放生功德会、农大教授或者是渔场的工作人员,以选择适合不同种类适宜的环境。   5、政策容许   当地管理机构是否会出面干预?尤其是选择公园等公共场合放生的人需要询问管理处。一般的公园是不适合大量放生的。除非是自然保护区一类的。   不同的鱼:   甲鱼、王八:它们喜欢有水草、有陆地的浅水,因为它们经常要爬上岸,不信佛的人看到了会想方设法把它们捉去吃了。所以要放在无人游玩的江河湖泊里。公园内的湖泊则不适合,因为公园内的湖泊大多没有它们能爬上去的陆地,而且游人众多,肯定会抓走爬上岸边的甲鱼带回家吃,这种事,公园管理处即不会管也管不过来。   乌龟:水龟、山龟   鸟:麻雀、鸽子、鹦鹉 及时放生   宁可人等鱼,不可鱼等人。没有大乘精神的鱼贩子们为了赚取区区几个小钱,往往彻夜不睡,早晨3、4点钟把鱼装到车里,很早就运到指定的放生地点,将被放的鱼鸟早早送到,做为发起和参与放生的人应该比鱼贩子更有责任心吧!运鱼的车里通常只有少量的水,却有很多鱼、泥鳅、螺蛳等众生。虽不停地输送氧气,但过于拥挤的水槽温度会上升,卖鱼的人通常4~5小时就要换一次清水,放生的鱼早晨3点多钟装车,没有还清水的条件,最好在早晨7点半之前就放了。   鱼贩子们为了赚取区区几个小钱,彻夜不睡,被放的鱼鸟早已送到,因为某些重要人物没来或者仪轨没有做完,便让鱼闷在少量的水里,若迟迟不实施放生行动,则会导致鱼儿们活活闷死,在即将获得自由前死去。那么这些杀业,应该由谁负责呢?   所以,为避免免把鱼儿们闷死闷伤,要及时把鱼放到水里去。不必等某些重要人物莅临后再放,这时最重要的主角是大家发心要施予无畏和安乐的有情!也不必等仪轨念完再放,可以一部分人念诵仪轨,一部分人动手把鱼放到水里去。
十斋日做法 佛门当中讲的十斋日,出自地藏经。亡人过世作七,也是出自地藏经。可知,地藏经里所说的,对我们日常生活讲得很多,而且都非常重要,这是这个法门以及地藏菩萨利益众生具体的事实。什么叫斋?斋是斋心,就是清净心的意思。斋与素食没有关系。斋是过中不食,不能讲过午不食,因为午时指十一点至一点,斋是过了日中不能再吃。在家同修守八关斋戒,着重在斋,斋是修清净心。人要保养身体,身体好才能精进修行。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十斋日修定,食物的需要量就减少,摄取的养分仍然足够。若妄念多,去学持午,那是自讨苦吃,因为每天消耗多,补充不足,结果就生病,把身体搞坏。有的人持午,把三餐饭的分量在一餐里吃完,不用几天就得胃病,这是不知如何养生。佛法最重视的是养生,它的生活方式、饮食起居是最高明的养生之道,真正会达到长寿,达到不老不病。可惜我们疏忽,不懂得它的精神用意之所在。素食在今天被医学证明,确实有好处。所以,外国素食餐厅一年比一年多,外国人吃素是为了健康。学佛人吃素,身体必定健康;如果身体不健康,是妄念太多。所有疾病的根源是妄想,妄念少,病则容易好。心是主宰,心理健康则身体的健康很容易得到。外国没有农历,不容易修十斋日,我告诉外国的同修,每星期修星期六、星期日两天的斋,不一定选固定的日子。只要一个月中有几天修清净心,对于养生、修行,有很大的帮助。这才是十斋日真正的用意所在。
十斋日日期 十斋日(即于每月初一、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十日受持斋戒。《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如来赞叹品〉云‘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依《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所述,于此十斋日依次供养定光如来(一日)、药师如来(八日)、贤劫千佛(十四日)、阿弥陀如来(十五日)、地藏菩萨(十八日)、大势至菩萨(二十三日)、观世音菩萨(二十四日)、毗卢遮那如来(二十八日)、药王菩萨(二十九日)、释迦如来(三十日),则能除病延年,命终得生佛国。中国自唐末以来即行此法,如《佛祖统纪》卷三十三云(大正49·320c)︰‘每月十斋日持佛菩萨号,乞福灭罪。’又,近时所行的十斋日本尊,略有更动,即改十四日贤劫千佛为普贤菩萨,十八日地藏菩萨改为观世音菩萨,二十四日观世音菩萨改为地藏菩萨。此外,安置十斋佛的堂宇,称作十斋堂。
十斋日概述 [出法苑珠林] 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中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梵语摩醯首罗。华言大自在。) 十四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贤劫千佛名号。则灭一切恶。生一切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贤者。劫名。谓此劫中多贤人也。) 十五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阿弥陀佛名号。则灭生死罪。得寂灭乐。(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十八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使者下降。观察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地藏菩萨名号。则灭除罪业。增延福寿。 二十三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察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大势至菩萨名号。则增长福利。灭除罪。 二十四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八间。观察善恶。若念卢舍那佛名号。则灭烦恼罪。得智慧乐。(梵语卢舍那。华言净满。) 二十九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亲临人间。比校善恶。若念药王菩萨名号。则灭一切恶。生一切善。 三十日此日四天王使者下降。按行人间。观察善恶。若念释迦牟尼佛名号。则增长福利。成就菩提。(梵语菩。华言道。)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态度经过了由拒斥到吸收的过程;在统治者推行十斋日,以及民众修习实践的压力下,十斋日在盛唐、至少是中唐时期已进入佛教经典,至少在中唐时期已被信奉者归之于佛教;佛教徒对十斋日的改造使其反而取代了道教十斋日,在民众信仰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目前将敦煌遗书中的十斋日统称为《地藏菩萨十斋日》是不恰当的,后者乃《地藏菩萨本愿经》吸收十斋日所产生的结果,而它的称谓,似也应以写本中用得较多的《地藏菩萨经十斋日》为准。
修心养性,一起学佛(3) 【夫妻共修】 夫妻共修,可以共同承担彼此果报,面对果报(婚外情)也不须惊慌,必须二人同心面对,共同解决,即使中途离异,也必须坦然接受,不是学了佛,佛菩萨就必定保你夫妇恩爱,如果佛菩萨违背了法界因果原则来令你不受果报,这样,三世书的因果就跟佛法对抗,笔者很相信「世上是没有免费午餐」。 【佛化家庭】 笔者建议世人组织佛化家庭,因为彼此相约来世间,所以今生成为夫妻,如果你很爱他/她,只要你们修行的习性、方式相类似,那么,你们就心心相印,发挥慈爱,你们会一起放生,一起助养孩子,一起为众生服务,你们生生世世常在一起修行,共同利益世间。 【供三宝】 供三宝(佛法僧),称为供养「敬田」。因为,佛是觉悟人生宇宙的三界导师;法是暗夜里的明灯,指示我们如何断除烦恼,超出六道轮回,解脱的真理;僧是住持佛法,是众生的福田和善知识。笔者常劝世人供三宝,行善,持斋,戒杀护生,人身难得,苦难是定数,唯有行善化解恶恩,种下善种子。 【福田】 佛法将供养的对象比喻为「福田」,因为「田」能生长一切植物;福田又分为敬田、恩田与悲田,称为「三福田」。供养佛法僧三宝,称为「敬田」;孝养父母、尊敬师长,称为供养「恩田」;对于一般贫苦众生,乃至饿鬼道众生,发慈悲心布施财物饮食等,即为供养「悲田」。你供养了多少「田」? 【3Q】 学佛的人得到3Q,1Q是IQ,通过精进,智慧开了;2Q是EQ,不骄不躁,情绪管理能力高;3是moral intelligence,我们学习大爱,关心人,利益众生,帮助别人,尊重长辈,通过学佛,我们提升3Q,感恩
包容异己 包容异己 '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都能成佛'的理论,才真正为众生提出了究竟解决之道。 人的差异性,有来自先天的业力,及后天的努力与学习。一般人基于此差别的大小,再加上自己自私的角度给予批判,就益发的更不平衡了。其实以佛法的观点,这 种种的不同、相异、对立,却极为公平。因为,众生一切的身、心、环境,皆取决于自己的业力。我们要突破意识的观念,就要放下错误的标准,因为,每个人都会 为自己订出一个范围,跟自己看法不同的就是敌人,而加以排斥。这都是由意识造成我们内心的一种主观,如果不能突破,就会一直生活在意识的阻碍里而痛苦不 堪。 当了解了这个道理,你就再也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愤世嫉俗了。那么争执中,如一方能够将冲动忍耐一下,那么必能有一番新的境界,明天也会比较好。 就像夫妻吵架时,有一方能心平气和地跟对方说:'我尊重你!而且我并不想改变你。'这样,想吵也吵不起来了。 哲学家也告诉我们:'不要让你今天的无知,增加你明天的后悔。' 遇到什么事,先训练自己不要马上生气,后悔自然减少。包容别人可以涵养自己,改善人际关系,产生良好的互动,这是减少纷争斗乱的不二法门。
钱可通神?—切勿错因果 钱字是从一金、从二戈而成。有首偈颂说得很好:“二戈争金杀气高,人人因它犯唠叨,能会用者超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戈是干戈,是一种武器。钱是用金属所铸造的。二人各持干戈来争金钱,所以造成杀人放火种种的恶业;你争我夺,杀气高达云霄。钱虽然是假的,可是人人为它所迷。不但人爱钱,就是鬼也爱钱。活人想尽办法,费尽心机来弄钱。鬼没有工作,不能赚钱,可是也有生财之道,令人替他烧纸钱。其实,鬼不需要钱。烧纸钱乃是一种迷信,浪费金钱,将真钱化成纸灰,这种思想真是愚不可及! 在亚洲有一种风俗,人在活着的时侯,自己烧了很多的纸钱,认为在冥府银行存款,等死的时侯,可以做个富鬼。或者用存款来贿赂阎君,减轻其罪。岂知阎君是铁面无私的法官,照公审判,不受任何的贿赂,想贿赂他真是枉费一番心机。 凡是有这种思想的人,以为钱能通神,有钱处处行得通,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大错特错的想法。他死后,一定堕地狱。为什么?因为他在世时,一定做了违背良心的事,为了设法挽救死后的痛苦,所以大量烧纸钱,准备给贪官污吏们的红包,买个方便。这种思想,是欺骗自己,多么可笑! 钱把世间的人,支配得颠颠倒倒,胡作非为,六亲不认,互相倾夺,乃至亲人变路人,甚至成仇人,多么可怕呀!因为这种关系,所以修道人要持银钱戒,免去这些麻烦。何谓银钱戒?就是手不触钱,这才是真佛子,能守佛律,专持净戒。不但手不摸钱,心也不想钱,认钱是不净之物(钱上有细菌),将钱字抛到九霄云外,视为不祥之物。 修道人,要为众生作福田僧,为了替众生种福,而接受供养。但不可攀缘,不可贪求供养。随缘方便,不能有所企图。出家人为什么不成道?就因为财色二关打不破。财令人迷惑,色令人颠倒。这两种是障碍修道的绊脚石,令人沉迷无法自拔,甚至随波逐流。 无论那位,凡是持银钱戒者,自己要特别注意,万分谨慎。手不触钱,心也不要想钱。不可阳奉阴违,贪图利养。如有这种思想和行为,要赶快纠正,不可明知故犯。凡是用“五邪命”方式来生活,都不是真佛子,乃是狮子虫,依佛穿衣,赖佛吃饭。总而言之,凡有攀缘心,就是贪财,均不够资格为佛子。 人人为钱,不知惹出多少麻烦来。可是会用钱的人,若多做些功德事,例如办学校、开医院等,对人群有利益,利人利己,便能超出三界,不受生死轮回之苦,而得到涅盘的真乐。若是不会用钱的人,只造恶业,做些伤天害理的事,难逃出三界,而堕落地狱。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切记!切记!不可错因果。因果是丝毫不爽,是万古不变的定律。错了因果,定要受果报。
学点佛,修心养性(1) 1、真心是甚么? 《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心理活动,包括小爱精神。处理夫妇间的爱,不能用占有心,所有占有心、依靠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不去彼此计较、才能建立佛化家庭,才能成为菩萨伴侣。 2、佛如何教导丈夫? 佛教实行出家制度,但并不完全否定世俗的家庭伦理关系。佛在《佛说善生经》说,一位丈夫要经常体贴和关怀妻子,对于妻子应当以礼相待,为妻子提供种种方便条件,充分信任自己的妻子,对妻子娘家的人要以礼相待。各位哥儿们,你们乐意接受佛的教导吗? 3、花果供佛利处多 到寺庙大家都会烧香,这是对神佛表示敬意,然而,除了烧香外,我们也可供花或者供水果。《因果经》曾经提到一句:“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花果供佛前”,所以各位爱美的朋友不妨一试,日子久了,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头上有天,天上有佛 人站在虚假的尘土,以为自己了不起,甚么都是“大”,人站在佛脚下,抬头一看,佛才是伟大。佛的慈悲跟我们相比,让我们很惭愧,佛的无私令我们汗颜,我们这个时候,内心是受感动,有一股惭愧而反省的热力推动我们的泪水,让宽大的佛法进入我们的眼球,净洁我们的自私心。 5、我是痛苦的源泉 当你时常觉得郁闷,无法舒怀,也许是因为一直关注自己的见解、感受和得失。“我”是痛苦的源泉。不如从此刻开始,忽略一下自己,尝试改变思维的角度,体谅他人的疾苦,尽量地为别人做点什么。学习大爱,你能快乐起来。
如果没有「我」谁在成佛和流转 如果没有「我」谁在成佛和流转 济群法师 问:如果没有“我”,谁在成佛?死后又是谁在流转? 济群法师答:很多人一听“无我”就想不通:如果“无我”,谁来听经?听完又是谁回去呢?因为大家觉得,既然“无我”,就没有这个会听经、会走路的自己了。这是将“我”和缘起的生命现象混为一谈,从而产生概念的混淆。 比如,麦克风是缘起的现象,其作用是将声音扩大。它是否属于谁,是否有“我”的属性,并不影响其扩音作用。但我们花钱把它买来,就会在其上投射“我的”感觉,当它丢了会失落,当它坏了会难过。这些感受,就是因“我的”而产生。 我们对色身也是同样。当父母的遗传基因和合时,阿赖耶识前去投胎,将精和卵执以为“我”。从此,这个色身就成为“我的”。如果当时是别的阿赖耶识去投胎,那这个身体就是别人的了,哪里能代表“我”?只是我们将之误认为“我”,并不断执著,才形成“我”的概念。此外,我们还会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执以为“我”。其实,那也是缘起的现象,代表生命无始以来的积累。我们时而高兴,时而难过,到底高兴时代表着“我”,还是难过时代表着“我”呢?其实都不是。它只是一种情绪、一种想法,但被执以为“我”时,烦恼就此产生了。反之,如果我们不将这些执著为“我”,身心的一切作用都还在,但我们却不会为其所缚,就能超然、自在。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