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苦瓜甜 蒂亚戈在路上
见善无怠,时至无疑,去恶无处。
关注数: 97 粉丝数: 175 发帖数: 10,857 关注贴吧数: 10
谈玄说空。 我们知道的世界由无和有循环往复。因此,无和有之间是可以转化的。而转化的方式,我理解为看得见和看不见。所以说无为空,也为虚空,虚无。 空是没有。虚是中空。其共同所指皆为物质无,空间有。故称为虚,成为空。这大概是想象的极限。也是空和无的概念具有意义的前提。 然而,有没有一种概念可称为实无,或绝对无呢?这是我目前无法想通的。即:无空间,无物质,无能量。无论如何我的大脑构想不出此景此物来。 可换个角度想,但凡能想象的,可认知的,便不能称之曰无。但凡有意义的,便不能名之曰空。无和有可互变,那便具有时空属性。 那么,关于无,更绝对的概念,是不是就等同于逻辑上的“不存在”?既不存在,便不能作为起点。故其不同于虚空,不同于无。 不存在是静态的,永恒的。它生不出东西,也装不进东西。可它却是无意义的。 所以人更愿意接受的无,是动态的无,即使死亡,也不视为不存在,而视为生命的形式变化。所以我们说人生而有灵。因为人不愿意接受,死去即为不存在。 我们再检查一下这个说法,不存在即,无任何看得见看不见的,也无时间空间。这样一个定义。它的问题是,如果它作为有的对立,那么,有则为凭空而出,如神笔马良或障眼法。如此,世间事就再无因果可循了。 先只能想到这里了。
论天命 天命是什么?天命就是顺承。何也?人生而不同,有生于陇亩,有生于工薪家庭,有生于官宦世家,有生于大富大贵。生而不同,造成生来的盘子不同,非谋取而所得,便是天命所赐。或者宽泛一点来讲,农家子弟开小超市,是天命之中,做省长便是天命之外。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的区别就是相对自由和平等,而这种自由和平等可信吗?我的回答是至少在中国,是不可信的。它和封建社会的天命之不同,唯在于它将其扩大到一个范围,而不是局限在一个固定的点上。换句话说,生来不同,导致可供选择的实质不同。而表面上,可供选择的选项是一样的。但是,通俗来讲,一个农家子弟或工薪子弟,如果他立志要做省委书记,这会被认为不现实,而一个官宦子弟和富二代选择去开个小超市,会被认为没出息。我们受这种导向主导,从未想过,这些评价是合意的吗?为什么会有这种评价呢?因为他们没有安于天命。一个是要求的太多,一个是想要的太少。要求得多,被视为贪婪,想要的少,被定义挥霍。常规的脑筋,认为这很自然,就是道理。 我要说的是,那只是因为你默认了现存的规则。当然,我上面的省委书记和开超市,你可以理解为抽象的指代,如果只是针对这两个例子来驳斥我,我将不作具体辩解。下面,将会全面展开对于天命的各方面思考。
古书常出现的典故之——许由和巢父 尧帝是上古时候的明君。他到晚年的时候,想把天下让给有贤德的人。人们都说许由是一位高士贤人,隐居在箕山里头。尧就跑到山里去找许由。 到了许由隐居的地方,尧就开口了:“先生啊!如果日月高挂在天空,那么火把就是多余的了;如果天上下起大雨,那么还用得着人工浇灌吗?现在有您这样的高士,我还尸位素餐做什么呢?请您出来治理天下吧!” 许由说:“我看还是算了吧。你治理天下已经很好了,我再出来当天子,难道是为了博得名声吗?名声这玩意,是很次要的东西,我实在用不着。 打个比方吧,就算一大片树林都归鹪(jiāoliáo,一种鸟)所有,它也不过在一根树枝上筑巢;就算一整条大河都归鼹鼠所有,它喝水也不过充满它的小肚皮——我要那么大的名声好干啥呢?你还是回去吧。就算厨师不做饭,尸祝(管祭祀的人)也不该代替他去准备呀!”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越俎代庖”出自此处) 尧还不死心,嘟嘟囔囔地在一旁劝说。许由不耐烦了,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朵,意思是说尧说的这些话脏了他的耳朵。尧帝看见人家这么决绝,也只好悻悻地回去了。 这时候,一个叫巢父的人,牵着牛从河边经过,看见许由在洗耳朵,就问是怎么回事。 许由把尧让天下的事情告诉了巢父。巢父听了,撇着嘴一笑,说:“你快别假充高人隐士了。你如果是真的隐士,自己悄悄地呆在山里,谁又会知道你呢?像你现在这样,搞得满城风雨,连天子都知道你的名声,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隐士吗?” 一边说着,巢父牵着自己的牛往河上游走去,说:“我的牛要到上游去喝水,别让你洗耳朵的水脏了我的牛的嘴!”
御制《望江南》八阕 湖上月,偏照列仙家。水浸寒光铺象簟,浪摇晴影走金蛇。偏称泛灵槎。光景好,轻彩望中斜。清露冷侵银兔影,西风吹落桂枝花。开宴思无涯。 湖上柳,烟里不胜垂。宿露洗开明媚眼,东风摇弄好腰肢。烟雨更相宜。环曲岸,阴覆画桥低。线拂行人春晚后,絮飞晴雪暖风时。幽意更依依。 湖上雪,风急堕还多。轻片有时敲竹户,素华无韵入澄波。烟水玉相磨。湖永远,天地色相和。仰面莫思梁苑赋,朝尊且听玉人歌。不醉拟如何? 湖上草,碧翠浪通津。修带不为歌舞绶,浓铺堪作醉人茵。无意衬香衾。晴霁后,颜色一般新。游子不归生满地,佳人远意寄青春。留咏卒难伸。 湖上花,天水浸灵葩。浸蓓水边匀玉粉,浓苞天外剪明霞。只在列仙家。开烂熳,插鬓若相遮。水殿春寒微冷艳,玉轩清照暖添华。清赏思何赊。 湖上女,精选正宜身。轻恨昨离金殿侣,相将今是采莲人。清唱满频频。轩内好,嬉戏下龙津。玉琯朱弦闻昼夜,踏青斗草事青春。玉辇是群真。 湖上酒,终日助清欢。檀板轻声银线暖,醅浮春米玉蛆寒。醉眼暗相看。春殿晓,仙艳奉杯盘。湖上风烟光可爱,醉乡天地就中宽。帝主正清安。 湖上水,流绕禁园中。斜中暖摇清翠动,落花香缓众纹红。萍末起清风。闲纵目,鱼跃小莲东。泛泛轻摇兰棹稳,沉沉寒影上仙宫。远意更重重。
浅谈《大学》《中庸》的修身之道 为人之道在修身。修身靠什么呢?靠正心,正心,靠诚意,诚意靠格物致知。这是《大学》里面讲的。而格物致知,与其看作一个境界,不如视为一种过程,是追求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理想。我们努力去做到的,也只是‘近乎中庸’。 而近乎中庸,就要靠着格物致知这一过程,就如佛说的“渡”,离开这个“渡”是开不了“般若”的。也就是“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小人的区分也在于此。 说到格物致知,如何做到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要素,缺一门,意不能诚。意不诚,心不正。心不正就不能达到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便不能中庸。这里面,佛家说真心和妄心,妄心的贪嗔痴即是。 所以说,君子要慎独,时刻警醒,温故知新,敦厚崇礼。善于察觉自己的内心,以便及时匡正,“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这便是诚,”诚其意,勿自欺”的诚。 说了这么多,那么为什么这个“诚”如此重要呢?中庸里面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通过学习,通过修身,能回复到初心,就是诚。这里面,我把这个天命和明德,理解为佛说的真心。没有亲爱,贱恶和畏敬,也没有哀矜和敖惰。正如那句,上善若水。水,无臭,无色,非直非曲。朱子说的“虚灵不昧”,都是这个东西。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