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地看蚂蚁
蹲地看蚂蚁
猫见猫爱,花见花开。
关注数: 141
粉丝数: 212
发帖数: 54,949
关注贴吧数: 30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炖丸子》 虽然天气热,但是一定要吃饱吃好。 不吃饱了,哪有力气对抗炎炎暑气
【亲拍】《夏日冥想照片----深秋的莲花池公园》 太热了········今天在外面深呼一口气,竟然把我自己烫到了··········· 发几张去年深秋莲花池公园的照片,冥想下我在其中·············心静自然凉莲花池公园南门········很少有人这边进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亲吃】《三元梅园消暑》 这天太热了·············路过三元梅园,来碗杏仁豆腐,酸奶和一块黑巧克力蛋糕。 总算有点凉意···········结果一出店门,好家伙,如同包子回屉一般··············热死了·····闷热杏仁豆腐 说是豆腐,其实和豆腐没有一毛钱关系 用的是琼脂【其实就是石花菜熬制成的一种类似果冻的胶装物质,无色无味】。 加上杏仁粉,牛奶,白糖。一起熬制然后在碗中凝固。 吃的时候用小刀划成小方块,然后浇入桂花糖沏的冰镇凉水即可,夏日吃一碗,清凉解暑。 酸奶 他们家酸奶还不错,有股子小时候陶瓷瓶酸奶的味道 黑巧克力蛋糕 巧克力味道挺足,上面点缀的樱桃是经过蜜制的带着他们家LOGO的餐巾纸,挺有意思,照一张大热天,又闷又热的···········猫主子都无精打采的趴在水泥地上小寐 撸撸,睁开一丝眼睛··········然后又闭上接着睡············好淡定
【亲吃】《再战---凤临阁》 自打去年去了一趟山西大同,就彻底迷上了山西菜。尤其是泡泡炸糕。 凤临阁在山西大同可以算是餐饮头把交椅,要去就餐至少提前三天预定,是不接待散客的。 北京丰台开了一家他们家的分店,目前全北京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这次是第二次来他们家吃饭了,离得比较远,来一次不容易。
【亲拍】《紫竹禅院----老佛爷的行宫》上 紫竹禅院,为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当年慈圣皇太后在广源闸西侧兴建万寿寺的同时,也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庙宇作为万寿寺的下院,当时庙内供奉观世音菩萨。 紫竹禅院,还在禅院西侧修建了一座行宫,即紫竹院行宫。园内种植了大量的竹子,后来行宫建筑经过拆改,已同清朝时不同。 2009年时,报恩楼、前殿、山门、倒座房保存完好,院内有两株近500年的银杏树。考古专家于该年对此处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原来的配殿、游廊、二道门遗址。 2010年,福荫紫竹院开始重修,并复建部分原有建筑。复建部分包括福荫紫竹院行宫院、行宫西院(寄云轩)、西南跨院、东跨院(紫竹禅院)。其他部分院址因历史原因,近期无法恢复原状。
【凉爽照片】《初冬的什刹海偶遇黑猫警长》 这几天桑拿天太热了··········古有曹操望梅止渴,今有苍吧看照消暑。 去年初冬拍摄于什刹海先是路过那记猪手店,赶上他们家促销,买猪手送啤酒。 于是买了一个猪手,反正天冷,提搂着逛街也不怕变质。 个人感觉他们家猪手虽然也算软烂咸香,但是我自己做也不比他们家差。
【亲拍】《自做南煎丸子》 又是闷热天气,昨天去看了景山公园金鱼展,今天就没出门。 中午在家自己做了一道鲁菜----南煎丸子。 南煎丸子在鲁菜里是比较主要的一道菜,可以说和四喜丸子起名。 与四喜丸子不一样的是,南煎丸子不油腻,外形是扁圆的。 下面说说我是如何做的 首先是肉馅半斤【讲究的是把三七开的肥瘦肉用刀切成小肉粒,咱没那么牛掰的刀工,直接剁肉馅了】 加入少许葱末,葱末一半分量的姜末 少许五香粉 一个鸡蛋清【鸡蛋小的话放两个蛋清】 少许盐和酱油 放一点点糖,不放也行 加入玉米淀粉【视肉馅能打上黏性为度】 有些爱吃脆口的可以加入一些荸荠马蹄碎丁。这次我没加入。 平底锅放少许油 小火烧至三成热 然后把肉馅挤成两厘米左右的丸子挨着下入锅中 还是小火煎到四分熟后把丸子翻个,然后用锅铲把丸子压扁 还是小火把丸子煎成八分熟,丸子两面都成金黄色关火 把锅里的余油全倒出来,加入少许水,酱油上色,加入一些糖【看自己口味,最好多一点糖】。 水和酱油的量以刚刚末过丸子即可,不可多放水 小火慢慢炖,当汤汁减少到一半的时候加一点点料酒,不要多放料酒,容易苦。然后加入一炒勺水淀粉,一点味精。 慢慢晃动炒勺,使芡浓稠。然后关火放入一点点花椒油即可。 如果想有点蔬菜,可以把油菜心实现焯好几条摆在丸子周边一起浇芡汁儿。
【亲拍】《景山公园第一届金鱼展》组图 昨天晚上听老俊同志说景山公园可能要举办金鱼展。 今天上午我便来到景山公园一探究竟。 首先是门票确实涨价了,按照金鱼展的门票定价,从原来的每人两块钱,上涨到十块钱。 在东西门中间相连的大路上的两侧摆了几十个大木盆,木盆里多多少少有一些金鱼,旁边还有金鱼品种的介绍文字。 个人感觉展出的金鱼品种没有中山公园的名贵,而且也没有中山公园的看着 漂亮,当然了,见仁见智。 下面就是照片,手机拍摄,由于水波纹和反光,加上水质浑浊,所以拍摄的照片有些不太好,见谅。
《没有空调的八十年代北京人是如何渡过三伏天的》 前几天有熊孩子问我没有空调,电脑,手机的时候,大家是如何渡过暑假的·········· 今天我就朝花夕拾一番,说说当年的我是如何渡过赤日炎炎的暑期的
【亲拍】《碧水蓝天颐和园》组图
《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下】
《大中午做点北派红烧肉》 与南派红烧肉用酱油上色不一样,北派红烧肉讲究用炒糖色上色。 小时候奶奶和姥姥都是做北派红烧肉的高手。 小时候逢年过节吃的满嘴流油那一个幸福啊! 而且由于姥姥姥爷祖籍是山西的缘故,姥姥家的红烧肉标准搭配不是米饭馒头烙饼什么的,而是山西烫面黄米面年糕。 一边吃着红烧肉,一边用年糕蘸着油乎乎的红烧肉汤汁吃。这是我姥爷当年最爱的一道家乡菜。 反正我是到现在也吃不惯这种吃法,太腻太糊嘴了。
《前几天做个回锅肉》 这几天北京闷热的要死,搞得人没什么食欲。 做个微辣的回锅肉刺激下味蕾··················本身没放什么辣椒酱,稍微放了点豆豉。 不过青椒放的是那种尖青椒,有些辣的口感。 五花肉煮个八分熟 我现在发现用那种带锯齿的刀具可以很容易的把熟肉切成薄片,而且很完整···········
【亲拍】《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上 "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将呈现徐悲鸿和法国大师的作品共123件,包括徐悲鸿的四位法国老师弗朗索瓦·弗拉孟、帕斯卡·达仰·布弗莱、费尔南德·柯罗蒙、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的重要代表作品。徐悲鸿的作品则包括历史题材作品《田横五百士》、表现六马奔腾的画作《群奔》等。其中,取材于《史记》的《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于1928年至1930年花费三年时间完成的巨幅作品,表现了田横与五百壮士离别时的场景,悲壮气概撼人心魄。在这幅作品中徐悲鸿运用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中国传统历史题材,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亲拍】《我的地盘----宣武区广内片规划改造展览馆》 作为土生土长的宣南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九十年代中期,本吧一直生活在广内片。 可以说本吧的青葱岁月就是在广内片度过的,尤其是国华商场周边方圆五六里地那是相当熟悉。 前一段再次路过长椿街,发现了治理拆墙打洞后,位于街道东侧的原来一溜小商店全部关停了,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关于广内片规划改造的小展览馆和街道办事处开的一家市民读书空间。 在我小时候的八十年代,这边是几家国营副食店,卖一些糖果,烟酒,糕点什么的。还有时候买水果,冬天还会卖糖炒栗子。往南还有一家私人饭馆,主打的是福建一带的海味菜,每到旅游旺季这家店都是座无虚席。但是作为不吃海味的我来说,虽然路过此地无数次,但是从来没有进去吃过饭。 到了2000长椿街改造后,这些店面全关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流小店铺,全部出租给一些私营小店铺,下面的照片里会看见当年的模样。
《二友居重出江湖?》 重出江湖咋改肉饼了?不是肉包吗
【亲拍】《蓝天白云拍北坞公园》组图
【亲吃】《名不副实的----于师傅老汤酱肉》 此店就在什刹海后海野鸭岛南边的公园南口对面。 去什刹海路过此店无数次,但是一直没有进去过,因为我知道一般在风景区旅游区附近的饭馆基本都是贵和不好吃的代名词,或者贵,或者不好吃,或者又贵又不好吃。 后来无意看电视美食节目推荐此店,说他们家的老板是厨师世家,老板的父亲是鲁菜名厨,主持过国宴云云·········· 一时间被电视节目侃的糊涂了,相信了“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名厨的儿子永远是名厨”的血统论·········· 在一个天气明媚的中午我第一次走进这家店,点了一份强烈推荐的红烧肉饭。 一份红烧肉饭三十块钱,这在北京快餐店绝对算是略高了。他们家的店面倒是颇具小资情调,不知道还真看不出来他们家是卖酱肉的快餐店,还以为是小资咖啡厅呢。 当天老板也在,和旁边一桌熟客侃大山,云山雾罩牛气冲天,大谈现在北京餐饮如何如何手艺低劣,峨眉酒家等饭馆更是浪得虚名··········· 他们家桌子玻璃板下压着报纸,上面是采访他父亲的文章和照片··········· 这让我不禁肃然起敬,越发期待传说中好吃到爆的红烧肉饭了······ 不一会,老板娘把红烧肉饭端了上来,您还别说,他们家的红烧肉饭和他们家店铺装潢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叫一个精致! 米饭估计是按照茶杯计量的,还给配了一个大饭勺,基本三勺子下去,米饭就没了。红烧肉小猫小狗没几块,而且仔细看,他们红烧肉竟然还不是纯五花肉,纯瘦,肥囊肉都有,五花肉不过两块而已。 旁边配的小菜和半个鸡蛋基本没有什么味道,甚至于咸味儿都没有··········寡淡无味是真实写照。 没几口吃完了·············仔细吧唧吧唧嘴,以我个人点评,他们家红烧肉饭比田老师家的强一点,似乎还略微不如好嫂子家的。 可是田老师红烧肉才15块钱,好嫂子家才19块钱············你们家30块钱一份就这玩意? 说好的鲁菜名厨手艺呢?说好的国宴级别味道呢? 得了,擦擦嘴走人,电视节目真是不能信。又贵,量又小,味道还平淡无奇······ 一摸肚子,半饱都没有,得了,走到德胜门路口买个煎饼点补一下吧······哎
【亲拍】《翠湖湿地公园》组图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北京市唯一获批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上庄水库北侧,地处生态海淀“北部绿芯”的核心地带,紧邻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明府花园,占地面积157.16公顷,公园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1.2公里,水域面积90公顷,分为封闭保护区、过渡缓冲区、开放体验区。开放体验区面积45公顷,因地制宜的设计了游客服务中心、文化长廊、水生植物观赏区、临渊观鱼、两爬动物观赏区、蝴蝶谷、蛙声伴客、观鸟塔、绕水芳径、青年林、归鹭岛、夕阳远山、凭栏观鸟、集沼凝翠等景点。
【亲拍】《颐和园旁边的北坞公园》组图
【亲拍】《圆中国梦,观复兴蟾》组图
《花》
【亲吃】《新疆库尔勒沙迪克大列巴》 此店位于大钟寺城铁附近,临近新巴州驻京办。 前一段路过此地,发现有吧友豆子介绍的沙迪克大列巴,于是买了一条。
【亲拍】《中国水彩画展》组图
《我是如何自己制作门票收藏册的》 一直以来很多收藏门票的朋友一直头疼用什么来收藏门票,既能保护好门票,又能方便的翻阅插放。 网上有一些门票插册,但是价格略高,而且有时候放一些特别尺寸门票不是很适合。 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下我是如何自制门票插册收藏门票的,算是抛砖引玉吧,有更好的办法欢迎补充。
【亲拍】《中国美术馆里的俄罗斯油画展》
【亲吃】《陈兴记生煎》 陈兴记生煎应该算老上海的小吃饭馆了吧。 最早我记得是老上海城隍庙小吃最早开遍北京的。
【亲拍】《大钟寺里俄罗斯钟楼站和喵星人》组图 故宫里的猫星人白点儿今天回到了喵星,谨以此照片纪念逝去的小精灵---白点儿。 今年五月份博物馆日,北京古钟博物馆大钟寺举办了俄罗斯钟楼照片展。 就在大钟寺一直未对外开放的藏经楼二楼。
【亲拍】《向日葵》
【亲吃】《华威路的--炒肝赵》 自打去年去沙子口赵记炒肝吃了一回之后,一直对他们家的炒肝念念不忘。 可一直没逮着功夫再去那边吃一次。 前一段去潘家园旧书摊淘书,之后出来顺着华威路往左安门方向走,无意中发现一栋商品楼底商开了一家“炒肝赵”。 顿时引起我的兴趣。是不是赵记炒肝他们家新开的? 推门进去店面很简陋,一副小吃快餐的风格。 点了一个小碗炒肝,一两包子试试看。
【亲拍】《花田野趣----向日葵》组图 感受北京高温蓝··········· 拍摄于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北园
【亲吃】《大钊同志故居旁边的小四合院菜馆》 珍巷福地四合院菜馆,就位于西城区文华胡同。 很小很小的一个院门,看形式应该是那种不是很符合规格的四合院形式。 一进院门通过一个不算长的小过道就来到院子里,院子很小,而且顶部封闭起来,四面是四间没有底座的平房。 应该是旧时平民百姓的院落。 此地虽然位置偏僻一点,但是做的菜肴也算比较不错的家常菜风味。兼之服务热情,菜价中等偏上一点,所以回头客和固定客不少,加之此店开在一所小四合院之中,文华胡同也很有一些老北京老胡同的气息,所以慕名而来想体验下在四合院里就餐又不想花大钱去那种私人会所王府规格四合院里吃饭的食客也有一些。 现在治理拆墙打洞,此地门口招牌也不许悬挂,所以找起来颇为费神。 参观完大钊同志故居后来此用餐,随随便便点了个酱爆鸡丁,味道一般般,基本九十年代随便一个家常菜饭馆都能做出这味道吧。
【亲拍】《人间最美四月天----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组图 这几天太热了··········有吧友发反季节照片降暑, 我今天也发点反季节照片,不过没那么狠,直接发冬天的。 今天发点今年四月份春暖花开时节的照片吧。
《炎炎夏日自己做酱肘子》 北京老话曰到“会吃的吃肘子,会穿的穿绸子”。 这大热天的,坐在家里穿着绸子大褂吃酱肘子实乃人生一大乐事。
《故宫猫主子猜世界杯六场全中》 跟主子走有肉吃。质疑主子只能排队上天台。哇哈哈哈哈哈
【亲吃】《宏状元吃“冷食”》 天一热就对热乎乎的饭菜缺乏爱意。 而且夏日肠胃负担重,太油腻的东西也尽量少吃了。 前一段大热天正好到了饭点,正好看见了一家宏状元的连锁店,门口广告隆重推出冰粥系列。 说到冰粥,我目前为止印象深刻的一家还是小二十年前。 那年也是一个赤日炎炎的大夏天,我去人民大学办事,出人民大学顺着小巷往大钟寺方向走,路过现在白塔庵那站的时候赶上饭点,那时候大钟寺周边还是比较荒僻,大钟寺村还没有拆除,属于当年的城中村城乡交接部的意思。 当年这边有家“小白羊”超市。【现在好像看不见这家超市的连锁店了,是不是倒闭了?】 他们家的超市外面是美食大排档,其中有一家小摊卖的是“冰镇冰糖荷叶绿豆粥。 我记得当年好像是两块钱一碗。 好家伙,老板拿起一个跟饭盆一样的大碗,哐当哐当几大勺子就盛的满满当当。 粥特别黏糊,碧绿的颜色看着就特别清凉,放在嘴边就闻到一股子淡淡的荷叶清香【这么多年我也买过好几次鲜荷叶自己做荷叶粥,可是怎么也做不出他们家的味道,邪门】。 一扬脖,一碗粥喝下去,浑身上下沉浸在冰凉的感觉之中。绿豆的糯软,荷叶的清香,冰糖的甜爽混杂在一起,如同吃了人参果一样,浑身上下毛孔都都透着清爽············ 可惜现在再也吃不到这么物美价廉的冰粥了。
【亲拍】《初夏时节登香山公园“鬼见愁”》组图 香炉峰俗称鬼见愁。在香山公园西部。香山的主峰,海拔575米。 顶峰有两块巨大的乳峰石,形如香炉,故名。此峰高峻陡峭,攀登不易。 初夏一日晴天朗日,天蓝云白,重邮故地,勇攀高峰·············远处就是香山寺
【亲拍】《隔屏闻香----天坛月季花园》组图 天坛的月季花老有名了,曾经有一段时间还单独围起来收门票的。天坛公园大部分地区树木众多,但是没有什么高层建筑物,所以很容易树木被雷击毁引起火灾。 所以在天坛树林区有很多这种顶着避雷针的木杆子
【亲吃】《黑窑厂糖饼》终于拔草 话说这家的糖油饼我是仰慕已久啊! 但是离得太远了,所以一直未能一亲芳泽········· 看见老俊等一种老饕动辄来此大吃大喝心痒难耐至极啊! 终于今年五月份的一天大清早不远万里坐车来此,终于了却平生夙愿,大块朵颐一顿!
【亲拍】《从樱桃沟---白家疃,再走曹雪芹小道》组图 几年前我曾经从白家疃出发,走红枫林度假村,三炷香,憋死猫,樱桃沟,最后到曹雪芹纪念馆所在地“旗下老屋”黄叶村。 这个算是反穿吧,当年的曹雪芹据说住在黄叶村的八旗营房著书度日。平时会从樱桃沟翻山越岭到白家疃给当地的老乡看病,顺便赚些粮食补贴家用。 后人就把曹雪芹经常走的这条小路称为“曹雪芹小道”。 当年的小道具体是那条路是无从考证了,但是差不多就是以上方位坐标吧。 今年初夏我正面又穿越一次曹雪芹小道,但是由于拍照耽误时间,走到憋死猫后就没往三炷香方向走,直接寻觅道路下山到了白家疃。
【亲拍】《2018开斋节的牛街》组图 今天是开斋节。 今年的开斋节比起前几年又明显有了限制,教子胡同地摊小吃一条街今年取消了。 哎········不多的亮点没了·······
《2018开斋节北京牛街》
【亲拍】《帽美如花》下
【亲拍】《苍瞎瞎、苍小黄、掌柜的》 苍瞎瞎和苍小黄是长椿寺里的猫主子,掌柜的是正阳书局里的吉祥物。
【老照片】《百年前中国名胜古迹》华北篇 这些老照片拍摄于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 涵盖了直隶、山东、山西、陕西的一些名胜古迹 这些照片里的名胜古迹或者荡然无存、或者随着时代变迁变化的面目全非 让我们在老照片里领略当年这些人文古迹的风采吧
【亲吃】《崔记烧饼夹肘子》组图 原来的老店铺在赵登禹路交管局对面。 去年去的时候赶上治理拆墙打洞门面封了,只给在离地一米五的地方留了个小窗口,买烧饼还得站在我们临时搭建的铁质高台上购买。颇有点《呐喊》自诩里迅哥的回忆。 今年年初去发现小店没了,还以为和众多苍蝇小馆一样泯灭于拆墙打洞治理的浪潮中········· 直到上个月去西什库吃二友居包子,一转头发现旁边一家小店竟然就是这家店铺。他们家也搬到西什库顺天府超市的美食城里了。
【亲拍】《帽美如花、童年记忆--晋式童帽专题巡展》上
【亲拍】《景山公园和北海公园的松》
【亲拍】《风雅锦绣----民国旗袍展》组图 思恋之美在于望穿秋水 诗词之美在于一头雾水 旗袍之美在于露胳膊露腿············
【亲吃】《腊罗巴云南菜》三刷腊罗巴 又去腊罗巴继续扫荡没吃过的云南菜··········
【亲拍】《北京---于谦祠》组图 说起于谦可能大多数人想起来的是郭德纲的老搭档。 又有几人还记得这位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明朝于少保于谦?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 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 正统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 英宗(朱祁钰)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于京城西市(现西四)。 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朱见深)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明万历十八年(1590)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 北京城内的于谦祠位于东单东南隔原西裱褙胡同23号,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 记得若干年前读明史的时候对这位可以和岳武穆相提并论的于少保崇拜非常,仔细了解后发现在北京居然还有他的祠堂,于是若干年前的一个夏天特意跑到这里想祭拜一下,没想到如此的英雄人物的祠堂居然被“**利用”成了某宣传部门的自留地,不对外开放成了办公场所。真是岂有此理! 前些年报纸又登出一个小新闻,说于谦祠又要被某大人物买下,改成高档会所餐厅········真是无语了! 中国人的骨头就是被这些唯利是图鼠目寸光的败类生生抽去了! 再后来前些天无意在大众点评发现此地竟然修缮一新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 在此为促成此事的领导点个赞!早该如此!
【亲拍】《要留清白在人间--祭拜于谦祠》组图 说起于谦可能大多数人想起来的是郭德纲的老搭档。 又有几人还记得这位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明朝于少保于谦?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 明朝永乐年间进士,曾巡按江西,巡抚河南、山西,政绩卓著。 正统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发生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力阻南迁,亲自指挥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 英宗(朱祁钰)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于京城西市(现西四)。 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朱见深)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明万历十八年(1590)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
【亲拍】《北洋名将----孙传芳之墓》组图 孙传芳墓位于北京海淀西山卧佛寺东侧。 墓地坐北朝南,鸟瞰似宝瓶形状,墓地分为三部分,东边为坟冢,西边为祠堂,北面为松园。正门是一座坐北朝南带吻兽歇山式的门楼,中间是两扇朱漆大门,门楼横额是"泰安孙馨远先生墓"八个隶字,背面横额是"寿安永奠",门上楹联为"往事等浮云再休谭岱麓松榆遑问江东壁垒","敛神皈净土且收起武子家法来听释氏梵音"。 阴宅墓区宽3米、长30米的砖浸神道直通孙传芳的墓冢,墓冢正中是石制墓塔,塔基为六边形须弥座,花岗岩制成,中间镶一拱形汉白玉龛,镌刻有"恪威上将军孙公讳传芳字馨远暨元配张夫人墓碑"。墓中间为孙传芳,东边为张夫人,西边为妾周夫人。
【亲拍】《西黄寺》组图下
【亲吃】《有些失望的---潼津肉夹馍(西安门店)》 那天去二友居吃肉包,顺路来这里拔草 话说听说陕西人说这里的肉夹馍正宗,于是乎我这个傻乎乎的北京土著,自打北京有了肉夹馍就很喜欢吃的肉食动物,一直想尝尝看,传说中的正宗肉夹馍什么样子···············
【亲拍】《北京---西黄寺》下
【亲拍】《北京通州---李卓吾墓》 关于李卓吾的生平文字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看看,就不发了,没法发,全是敏感词,发了就删·····
【亲拍】《李卓吾之墓》组图
【亲拍】《颐和园》组图
【亲拍】《西黄寺》上
首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