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地看蚂蚁 蹲地看蚂蚁
猫见猫爱,花见花开。
关注数: 141 粉丝数: 213 发帖数: 54,927 关注贴吧数: 30
中秋节之前买月饼 《桂香村得月记》 话说那天给小来福提前过完生日后,我溜溜哒哒一路往南开始了逛街购物之旅。 途径桂香村第一门市部便推门进去看看有什么可买。 虽然名头里有第一门市部的招牌,但是这个店铺其实并不大,比起护国寺店小了不少。 但是为什么这里叫第一门市部呢?这还要从民国初年讲起。 当年桂香村的创始人叫朱有清,江苏常州人。 朱有清自幼学得一手制作南方糕点的好手艺,后来,朱有清和十几位小伙伴一起合资,在北京创办了稻香村南味糕点铺,买卖做的不错,大家都赚了钱。 赚了钱后,朱有清就有了自己单独开买卖的想法,于是在1916年,朱有清从稻香村撤股,把这笔钱用做启动资金,在当时的西单北大街的白庙胡同口开了一家同样的南味糕点铺“桂香村”。 现在白庙胡同已经寻不见了,其位置在现在西单路口的西北角,也就是现在中国银行大厦东门往西这一带的位置。 在我小时候,桂香村在西单皮库胡同东口往北一点,旁边是外文书店,对面是特别特。现在这些店铺早都不在了。 所以说现在位于缸瓦市的桂香村店铺虽然离最早的老店还有两站地的距离,但是毕竟还是比较近了,故而叫第一门市部可能也是一种纪念吧。 其实现在这家小店铺,店铺不大却集合了桂香村和天福号两家老字号柜台,也算是庙小神仙大了。 而且这里头几年还是好邻居便利店,这家桂香村其实开业没两年。 马上又是中秋节了,月饼又成了必不可少的应景之物。 这几年我中秋节之前点评了好多家月饼,其实基本上大同小异吧,要说哪家最好吃,我觉得都那么回事,不像小时候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高油高糖的糕点,中秋节给半块月饼高兴的跟吃了蜜蜂屎似的开心,直夸社会主义好,同情全世界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连口月饼也吃不到,中国不愧是遥遥领先~~ 今年有些遗憾,再也看不见桂香春的月饼了~~ 桂香春位于西便门的最后一个门店已经在去年八月倒闭了,这家贯穿我小时候,开了差不多四十年的清真糕点铺还是倒闭了。 其实他们家糕点挺不错,而且是当年北京为数不多的清真糕点铺。 说起来他们家其实在八十年代成立的时候和现在的稻香村情况差不多。 两家店都是八十年代初期成立,都是街道办事处出面,都是为了安置当年返乡回城的待业青年的。 没想到四十年过去了,稻香村火的一塌糊涂,而桂香春则是越来越冷清,最后吹灯拔蜡了。 其实桂香春糕点味道不差于稻香村,可惜不思进取,守着老店老产品过日子,慢慢的就被时代淘汰了,现在的社会,酒好也怕巷子深啊! 发完回忆,说完感慨,回过头来说说这次的收获。 先是在天福号买了些散装红烧肉,回家加热尝试。 不好吃,虽然天福号是我喜欢的老字号,但是这散装红烧肉真的不好吃。 首先,它一点汤汁都没有,干巴巴只有肉。 其次,这红烧肉也应该算是预制菜吧,吃起来有股子明显的罐头肉味道,懂的都懂,不好吃。 之后又看了看桂香村的柜台。 看了看他们家今年推出“西法月饼”,这中点西做前几年好像是味多美吧,推出过这种西法月饼,我也买过点评过,如果不考虑中西的问题,还是挺好吃的。 于是我买了玫瑰,桂花,豆沙,可可四种口味。 之后又看见他们家有老式的双卷酥,这玩意是我小时候最常见的糕点之一,其余的还有槽子糕,牛舌饼,麻酱酥条等等。 不过这些年不知道为什么双卷酥很少见了,稻香村也不卖双卷酥了。 这次好不容易看见了就买上二斤,回家孝敬父母了,老人家很喜欢这些老式糕点,反而对现在稻香村零号店推出的深受欢迎的各种花里胡哨的糕点嗤之以鼻,认为徒有外表,花架子一个。 回家后分别品尝了一点,双卷酥还是小时候的味道,至于说西法月饼嘛,我只能说桂香村你们家还是老老实实做中式月饼吧~~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