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水月 镜花〓水月
一起谈天
关注数: 5 粉丝数: 21 发帖数: 2,591 关注贴吧数: 27
《浅谈2.8解密制作不尽人意之处》 听说这里有原神的团队关注,那聊几点2.8的解密不尽人意的地方给那些人看看。 1 视线角度对齐场景 这个解密我能想到的最近一次是在《地狱之刃》里面碰到的,支离破碎的场景建筑,通过视线对齐恢复成完好的场景,挺好的解密借鉴。 可搬到原神里面就很尴了,让人总感觉正品和仿品的差距。 原神里假设视线对齐解密有100个判断点,可您这里竟有30个点为视线合理正确,而游戏只有取1点为解密答案, 剩下29个正确点完全在混肴玩家的判断,最终变成了在30个正确点内的猜猜看,乱按方向碰死耗子。 在玩家按动方向键时,场景对齐解密视角移动没有做缓冲处理,并且正确判断反馈O又不既时,最终导致键盘点按移动,滑动过大,屡次错过正确点,手柄不做没关系,玩家可以控制摇杆力度,键盘不难受么,真的需要我们去设置里面拉低灵敏度吗。 2 众多解密环节严重断档 代入性举例 一桶水和两桶水,玩家答:三桶水 一桶水 两桶水,玩家答: 您打算加减啊还是乘除啊?两题之间看似很像,却差了很重要的那个“和”字,您题目都没做好,还问玩家要答案? ”和“字能让玩家判定你的问题是加法,而在您的2.8很多解密中不是没有给出“和”字,就是把“和”字像答案一样给隐藏了,玩家不光要猜答案,还要猜你的谜题! 很多玩家误把”和“字为提示,来淡化原神解密制作合理性的缺陷,我告诉大家,那个是题目,是解密的题没做好,扰乱了玩家思维判断,和难度高提示不够是两码事。 最后否定您的几句话,2.8的解密如果不是一帮急于亮技术秀思想却毫无经验的年轻人做的,就是领导的愚蠢,先学会制作人和玩家之间的视角转换吧,年轻人差的就是这点,在练练吧,真的不想称呼您为电子花瓶,更不希望把解密后的自豪满足感变成恶心仇视感。
初遇红楼梦,应该怎么读--浅谈(图文) 看到好多年轻读者,一直徘徊于小说的故事情节之中,势必争个美善与丑恶,定个世情兼黑白,把”小说“看的过重,把“文学”看的过轻,甚至忽略掉,我感觉这样不大好,红楼梦如果只是一本故事情节好,剧情吸引人的小说,近三百年来也不会一直被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被无数文人才子评阅赞赏。它没有三国的老谋深算战场豪杰,也没有水浒的热血好汉替天行道,更不济西游的神话故事吸引眼球,看过西游的上到老下到小不计其数,听过水浒的无不称赞大快人心,而三国更是古今说书人的必修之课,来看看红楼梦有什么,家族兴衰,儿女情长,纵观前三部名著建国立业、雄心大志、替天行道、普渡众生、相比红楼梦要小家气了许多,正是这些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作者用了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文笔,近乎贴合当代当下的世态言行,书写了一部后人称之为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更有甚者以文学论著红楼梦为四大名著之首。 建议初看红楼梦读者从三点出发, 一是从写作角度 细看小说写物写人写事的用词用句,揣摩人物内心性格。体会作者对人物内心与言行描写下笔之美,下笔之妙,下笔之狠,美中带丑,恶中带善,狠中带怜,这种复杂的文笔。绝不能用单独性格覆盖一个书中活生生的角色,现实中人的性格本来就复杂而不是单一化。就好比黛玉讲母蝗虫这段,这么一个人美心善知书感性的女孩子,她也会把贫苦百姓那种非恶性贪欲拿来调侃,蝗虫掠过寸草不生,这不就是写出虽身为富家小姐,可眼中也不是视金钱如粪土,后文还有一针一线那段倾述。这种落地式描写就会让读者有种其实黛玉离我们百姓很近,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虚无缥缈的仙女,用心去寻找,她就真实存在我们身边。还有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大气写法,更非如今先挖坑后填土,坑挖了土没了,这种虎头蛇尾的臭思想烂笔头。 二是从文学角度 红楼梦一书中用了许多文笔来描写了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艺术、礼仪文化、诗词文化、字画艺术还有传统节日节气风俗,这其中有明写也有暗述,如大家熟知黛玉的《杏帘在望》:“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是时代环境描写还是人物内心刻画?以她人物的眼界和身处的环境就应该写出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可我却联想到白居易的《观刈(yì)麦》:“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和秦韬玉的《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真是成了鲜明的对比,完全解释了盛世为何耕,盛世又为何织,更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诗,大家也深知每朝每代时至今日都有处在饥饿边缘的贫苦百姓,这就是典型通过黛玉眼中的时代环境描写,来反映富家小姐的思维心态以及强调她身处的优越环境,更有甚者还有人进一步分析寓意,这里不多引。每多一分了解当代的人文生活,便能在看红楼梦时,呈现在脑中的朝代景象更加逼真,更有代入感,也更能理解书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反而不会觉得唐突了,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年轻读者,以现代人的思想和纵观全局的身份,不理解书中人物为什么要这么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三是从作者角度 这是一种先通过书中看书外,再通过书外回看书中的角度,通过红楼梦一书来体会遐想作者是在哪种环境,哪种心境下动笔写出了这些文字,我始终认为,当笔下文字怜痛悲惨时,落笔人必然经历了什么,内心想到了什么,不然,悲痛欲绝时笑不出洞房花烛夜的喜,洞房花烛夜也哭不来寡妇携儿泣的悲,除非是莫大的断崖笔法。通过书中人物某时某刻的情感描写,多多少少能抿到作者的感情流露,再结合前两个读书角度分析成果,悄悄推开作者寄居寒舍的一扇窗,或能看到携笔伏案呆滞远思之人。 以上三点先从写作,在到文学,最后到作者,循环渐进的来看红楼梦,肯定能对红楼梦有更多的认识。轻轻合上红楼梦最后一页,珍惜善待他人,乐观对待自己,看世间悲欢离合,品人生酸甜苦辣。不定哪天又有所悟,还将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