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特尔 塞·瓦特尔
关注数: 0 粉丝数: 453 发帖数: 4,002 关注贴吧数: 1
【推荐】贾宝玉的末世相 风之子原创 既然说了甄宝玉的一生,不妨再说说贾宝玉的一生。这甄宝玉和贾宝玉,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楚谁真谁假,因此,小说里其实是给了交代的,不惟是甄宝玉给了交代,贾宝玉也给了交代。 小说第二回,我一直觉得,无一处闲笔的《红楼梦》为啥要写贾雨村去了个智通寺,为啥有那么一副对联,为啥有那么一个又聋又哑的老和尚? 现在我慢慢明白了。如果说小说引出甄士隐,是要告诉我们甄宝玉的后半生。那么,这时弄个贾雨村游玩,写一闲笔,却是要告诉我们贾宝玉的末世结局。 首先我们来看引出的关系。 第一回甄士隐(真事隐)引出个贾雨村(假语存),是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走上仕途之路的。这不仅是一种叙事关系,而且是一种有意味的出场关系。 第二回,还是贾雨村点出了甄家和甄宝玉。所谓: 雨村道:“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亦是这一派人物。不用远说,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么?” 也是贾雨村点出的贾府和贾宝玉,因为正如冷子兴所言,是贾雨村贵同宗引起的谈论贾府的事情。 而贾雨村游智通寺,就在贾雨村遇到冷子兴之前。这样的叙事,实在是玄妙。 其次,贾雨村既见证了甄宝玉的晚景,也见证了贾宝玉的末世。这样才会有真假之对。 第三,贾宝玉的结局,是悬崖撒手弃而为僧的。贾宝玉的结局,其实就是做了和尚了。来看智通寺和聋哑和尚。所谓: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甲戌侧批:谁为智者?又谁能通?一叹。】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甲夹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 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甲戌侧批:一部书之总批。】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甲戌侧批:随笔带出禅机,又为后文多少语录不落空。】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齿落舌钝,【甲戌侧批:是翻过来的。】所答非所问。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甲戌眉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甲戌眉批: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景;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 这里面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对联,批语谓【甲夹批:先为宁、荣诸人当头一喝,却是为余一喝。】又谓【甲戌侧批:一部书之总批。】可见关系重大,是《红楼梦》点题之处。 二是这寺庙里有翻过筋斗的人,也就是经历过大波折大磨难大变故之人,这人不是贾宝玉又是谁呢? 三是,此处一条批语,说贾雨村见对联以为有高人,可是见聋哑老和尚又错过高人,所以批语说: 【甲戌眉批:毕竟雨村还是俗眼,只能识得阿凤、宝玉、黛玉等未觉之先,却不识得既证之后。】 这条批语的意思是说,贾雨村可以识得宝玉黛玉凤哥没有没落没有觉悟之前的潜质,却未必识得得道了悟之后的宝玉黛玉和凤哥本相。这条批语提到的三人,只有宝玉是男性,而且是出家和尚,所以,这已经在暗示此人就是出家后的宝玉了。其实已然是暮年,昔日风度翩翩风流多情的美少年,沦落为一个又聋又哑,以稀粥度日的老和尚,此处实乃大触目惊心之处。 好了,其实《红楼梦》的叙事不仅是神话的和写实的,不仅是真假交错的,其实也是时空倒置的。前面说过,把整个《红楼梦》的故事架空穿越,设定为铁定不是清代,然后又是以倒叙的方式写出来的,第一二回,不仅点明贾府故事的出处是甄府,而且把遥相呼应的两个男主角贾宝玉和甄宝玉的结局先以一种异常巧妙的方式写出来,一个就是隐居的甄宝玉,后来了悟做了道士,不知所终。一个就是虚拟的贾宝玉,弃而为僧,成了智通寺又聋又哑的老和尚了。这一方面是为了避祸故弄玄虚,另一方面这样的逼迫也成就了小说冠绝天下的写法。 这就是此处末尾的批语所云: 【甲戌眉批:未出宁、荣繁华盛处,却先写一荒凉小景;未写通部入世迷人,却先写一出世醒人。回风舞雪,倒峡逆波,别小说中所无之法。】 还没写宁荣二府的繁华,先写繁华之后的凄凉;没写入世的迷人风光,先点出出世的醒人结局。这种写法,就是倒叙,就是回风舞雪,倒峡逆波,是其它小说所没有的,曹雪芹独创的真真假假,时空交错,前后颠倒的独特写法。 由此,我们通过甄宝玉的结局(甄士隐当道士)和贾宝玉的结局(智通寺的聋哑老和尚),看到的不仅仅是小说关于两人的完整而清晰的交代,还有小说独创的独步古今的文法。
【推荐】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微妙关系 风之子原创 其实就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也并非铁板一块,也是存在着微妙关系的。 所谓自宁荣二公以武事起家创立的贾氏家族,严格说来,和一般的大家族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的家族皆是由一个太祖创立的,而贾府是由宁荣二公兄弟俩创立的。虽然上溯一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但贾府的伊始,并不是宁荣二公之父,而是宁荣二公。 而且,贾府创立之时,虽然也有关于家族祭祀教育的公产,但宁荣二府是自立门户分开过的,这就决定了已然历经五世的贾府的某些微妙之处。 宁国公是长兄,决定了宁国府在贾府的族长地位。贾府的族长由宁国府的长房担任。贾珍就是宁国府长房,所以是族长,贾蓉是长孙,是未来的族长。也就是说,在贾氏家族,宁国府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荣国府才是实力派。 首先,贾府辈分最高地位最高威望最高者在荣国府。此人就是贾母。贾母是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的正室妻子。从宁国府的情况看,第二代宁国公贾代化夫妻已经不在人世。而且第三代掌门人贾敬也撂挑子出家做了道士,当家的是第四代玉字辈的贾珍,虽然是族长,辈分却矮了荣国府两辈。贾母是贾珍的叔祖母,贾赦贾政是贾珍的叔叔。家族虽然是族长为大,但族长也必须奉行仁孝礼仪,带头尊重长辈,因此家族长辈也为大。这就决定了宁国府作为族长世家在荣国府面前的谦恭态势。 其次,贾府唯一出任实缺官职者在荣国府。贾府历经五代,大多是承袭祖荫,世袭爵位,坐吃山空了。宁国府贾敬虽然是进士出身,却厌世出家,贾珍是世袭爵位虚职。荣国府长房贾赦虽然也是世袭虚职,但荣国府的二房贾政却是荣国公贾代善临死奏本,皇上开恩,入工部学习,做到了工部员外郎。这虽然只是一个副厅级的小官,却是实职加肥缺。其后贾政又升了学政,做了工部侍郎。偌大个贾府,只有贾政一人正儿八经的在官场混,为贾府撑场面。所以贾珍这个族长,还必须时时处处惟贾政马首是瞻。 第三,更加不得了的是,贾府第四代出了个贵妃,而这位贵妃还是出在荣国府。这便是贾政的大女儿贾元春。这是荣国府自宁荣二公武事起家,建立功勋,创立贾府以来,隔了两代,又冒出的一个光宗耀祖的人物。这是已然历经五代,即将享受完祖荫的贾府东山再起的契机,贾府于国公之家外,又成为国戚之家。设若贵妃恩宠日隆,设若诞有龙嗣,贾府就和皇室扯上了血亲关系。贾府的振兴便指日可待。这不仅使得贾政一房在荣国府压倒了贾赦一房,也使得荣国府在贾府的地位实际上盖过了宁国府。 这就是贾府的实际情形,也是宁国府虽为长房,却不得不仰仗荣国府撑住贾府的场面,却不得不伏仰荣国府鼻息的原因。 因此,无论是元妃省亲,清虚观打醮,年末祭祀还是平时的你来我往喝酒看戏,皆是宁国府的贾珍尤氏贾蓉可卿鞍前马后,陪着笑脸和小心,一味讨贾母欢心,讨好贾赦贾政王夫人王熙凤和宝玉,即便是贾珍行事,也必和贾琏商议商议。 但是,这并不意味这宁国府就是心悦诚服的。元妃省亲,我说过的,花的应该是贾府公款,所谓贾蔷去姑苏采买戏班子,甄家还存着的贾府五万两银子就是贾府的公款。但假使不够,还是得宁荣二府均摊了掏腰包的。这其中,贾珍就利用族长的身份占尽先机,不仅自己独揽大观园改扩建工程,儿子贾蓉独揽打造金银器皿,私生子贾蔷专管采买戏班子,只是把负责大观园陈设古董之事给了贾琏,可见贾珍是动了心机的。贾府公产和宁国府使出去的钱,贾珍变着法儿的给找补些回来。 清虚观打醮,贾珍因为贾蓉躲懒的盛怒,让小厮当众唾贾蓉,一方面是因为秦可卿的事情借机弹压有所察觉有所不满的贾蓉,告诉贾蓉他的兴废全在自己,还有个贾蔷可以接班,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堂堂贾府族长,却不得不为荣国府鞍前马后跑腿的下意识的不满。 及至到第六十三回贾敬之死,尤二姐三姐来到宁国府,贾蓉当众说的,宁荣二府各过各的日子谁管谁的话时,可谓嫌隙已生。之后,更是因贾珍贾蓉挑唆贾琏偷娶尤二姐和王熙凤闹翻,王熙凤逼死尤二姐,和贾珍尤氏贾蓉结怨,贾蓉挑唆贾琏仇视王熙凤,宁国府和荣国府的关系,已然潜藏着重大危机。 等到八十回后,贾元春难产而死,贾母惊悸伤恸猝死,忠顺亲王出手,贾府风雨飘摇,两府种种劣迹曝光,更是相互抱怨指责,推诿塞责,互不买账,首尾难顾,反目成仇,导致了一个历经五世,有德之家的分崩离析。
【推荐】贾元春如何取舍宝钗和黛玉 风之子原创 贾宝玉真的是如宝似玉,有个疼爱他的祖母不说,还有个疼爱他的姐姐,而且这个姐姐是当今贵妃。 说起贾元春召见宝玉的缘起,端的是有趣。所谓: 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 这个这个,是不是姐姐看见两个极为出色的女孩,自然想到了宝贝弟弟的意思?这种意思,就是要撮合的意思。 其后宝玉觐见,贾妃的表现,更坚定了以上判断: 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贾元春看宝玉,实在是当自己的孩子看的,所谓长姐如母是也。如此疼爱弟弟的姐姐,看到出色的女孩,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弟弟的终身大事。 因此,贾妃在题拟匾额,撰写长联之时,说要搞个诗歌赛,绝非偶然。一则确实是要看看自己幼时便教了两三千字的弟弟有何长进,二则更是要看看薛林的才学,权衡取舍。 贾妃的这种心思,似乎很多人都懂了: 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 这是障眼法。三春和李纨固然知道诗才不如薛林,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隐隐看穿了贵妃的心思,是要给弟弟选妻子呢。这个时候添乱不是不知趣是什么?不过是星星点灯,扛扛大刀当当电灯泡而已。 贾妃这种心思,三春和李纨都知道了,黛玉焉能不知?一贯目无下尘的黛玉,此时也按耐不住那颗美丽聪慧的小心脏,想要好好表现表现了: 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律应景罢了。 黛玉的心里,满是遗憾。遗憾没能在贾妃面前表现出自己全面的才学。而这所为,皆是赢得贾妃的青睐,获得贾妃的肯定。 小说虽然没有写宝钗知道否?但肯定是知道的。这是不写之写。宝钗的表现,却是另辟蹊径。 这可苦了宝玉,无薛林之才却要作四首。这个时候,薛林在贾妃面前的表现就相当关键了。 薛宝钗是点醒宝玉,启发和引导宝玉,诗还是宝玉做的。 林黛玉呢?小姑娘冒失了,她是代宝玉作了第四首,这不是代考作弊是什么?而且是揉成个小纸团扔给宝玉,哎哟,这个林黛玉,她爱宝玉之心切,失态了。难怪此处有畸笏叟批语曰: 【庚辰眉批:纸条送迭系童生秘诀,黛卿自何处学得?一笑。丁亥春。】 这是在嘲弄黛玉作弊了。 试问,黛玉之举动,贾妃焉能不知?即便贾妃不知,贾妃跟前的小太监焉能不知?他们是会报告贾妃的。 而薛宝钗之作为,贾妃又焉能不知? 知道,贾妃肯定知道。贾妃让三春和李纨陪作,不过是要掩盖试探薛林的意图。贾妃独让宝玉做四首,就是要将弟弟逼入绝境,看看薛林的反应。 薛林爱宝玉之心,贾妃看到了。 薛林帮宝玉之举,贾妃也看到了,只是不点破而已。 但是薛林的表现,贾妃心中已然有了取舍。 这位以“二十年来辩是非“的道德修为赢得帝王之心的贵妃,自然是极为重视道德修养的。 薛宝钗之帮助宝玉,得体而稳重,不失大家闺秀之风范,合乎礼仪。 林黛玉之帮助宝玉,爱之切而举止失措,有违道德礼法,失了大家闺秀的风范。 贾元春的取舍,已然不言而喻。而且,她也看到了林黛玉急于展现的诗才,所以,才会在评价宝玉四首诗时,特别赞扬了黛玉代作的《杏帘在望》,又因此而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给足了林黛玉面子。这就是贵族大户人家的礼仪。即便做出了选择,也要给足失败者面子,不撕破脸皮,方是大手笔。 所以我笑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什么贾母为什么不早早明确宝黛婚姻啊,什么林如海为啥不主动提亲啊等等等等,皆是想当然了,四大家族,皆有联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即便贾母选择黛玉,王夫人选择宝钗,都不能明着来,要顾及方方面面的感受和利益,做到各方无话可说水到渠成,这方是大家族礼仪。其时林如海将死,黛玉尚不到婚嫁年龄,一提婚约,非但黛玉不能回到贾府靠贾母庇护,还会伤及王家和薛家的脸面?如此简单粗暴之做法,绝非大户人家所为。 贾妃做出的取舍,一是之前母亲王夫人已经有所暗示,有先入为主之嫌,二是林黛玉的表现确实失了章法,不合贾妃之心。 而贾母的心意,毕竟比王夫人老辣,她是想尽可能的小范围化解宝黛之婚约引起的矛盾,能不惊动贾妃就不惊动,殊不知她的媳妇王夫人可不是这么想的。 因此,紧接着的端午节赐礼,就是宝玉和宝钗的一样了。这是贾妃关于宝玉婚姻的第一次明确表态。而一旦做出选择,贾元春自然会了解到她所敬爱的祖母的选择,麻烦了,和自己和母亲不一样,祖母选中的是黛玉。可是这时,贾妃还是坚持自己选择的,她相信自己的所见和判断。这一次端午节赐礼,既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告诉祖母自己的意见。 端午节赐礼给宝玉和黛玉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造成的伤害也是巨大的。不知道黛玉此时会不会醒悟自己之前做错了什么? 贾妃的第二个举动,就是传旨要贾府清虚观打醮,暗中安排荣国公的出家替身,御用道人张道士含蓄的提亲。 我相信这是贾妃和母亲王夫人精心安排好的。贾母去,王夫人就不去,然后张道士直接向贾母提亲。贾母不去,王夫人就去,张道士一样可以提亲,王夫人回去禀告。当然最好的效果贾母去。果然是贾母去。贾母去,王夫人就不去了,而且王夫人不去的理由相当精妙,怕元春有事吩咐下来。小说给出这个理由,就是要告诉我们,清虚观打醮,其实是贾妃和王夫人母女的设计。 可是,这母女低估了贾母的能耐。贾母已经知道了王夫人搬了贾妃做救兵来压她。贾母也知道了贾妃的选择。贾母当然也知道贾妃要求贾府去清虚观打醮也必然会有文章。可是,她就是要在这次打醮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表明自己的态度。贾妃是你王夫人的女儿不错,更是我贾母的孙女,是我教养长大,你王夫人既然动用了贾妃,那我就能让贾妃改弦更张。 所以,清虚观打醮,贾母不仅否决了张道士的为一个所谓十五岁(宝钗刚过了十五岁生日)摸样根基配得上宝玉和贾府(薛家也是四大家族自然配得上)的姑娘的提亲,而且借用湘云所配之麒麟戳穿了金玉相配之说的人为性。这就是我所谓的贾母清虚观打醮破解金玉良缘。 清虚观的一切,御用道人张道士是会立即报告给贾妃的,王夫人也会。贾妃和王夫人都想不到贾母如此顽固。这必然会引起深知祖母的贾妃的思考。之后,贾母利用每月一次的探视,只要稍微的点醒贾妃,薛蟠的打死人命案,薛宝钗的落选,以及薛家的失德,和薛家联姻对贾府声誉的影响,对贤德妃声誉的影响,林家五世列侯,科举探花的家世比薛家高不知多少倍,对贾府和贾妃只会锦上添花,贾妃立马就会恍然大悟,明白贾母选择林黛玉的良苦用心。 果然此后的贾妃,退出了关于弟弟宝玉婚姻的选择之争,虽然她顾及母亲情面,没有明确表示选择林黛玉,但她也不再表态支持薛宝钗了,她把宝玉婚姻的主导权交还给贾母,让贾母去做主,其实已经表示她的态度的转变和对宝钗的放弃。
【洗】怪恩里克?这支巴萨瓜迪奥拉来了也难救   0-4惨败在巴黎圣日耳曼脚下,这样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不出意外的是,恩里克再次成为球队失败的罪魁祸首,被球迷和媒体拉出来狠狠批判。   执教巴萨三年,恩里克首个赛季就率队勇夺三冠王,但球队上赛季后半段开始显露出力不从心的疲态,本赛季更是持续低迷,经常踢得垂头丧气。   赛后,恩里克显得很不开心,他和记者爆发言语上上冲突,甚至有媒体报道说,恩里克差点和记者产生肢体冲突。但比起媒体记者,球员的质疑或许更加令恩里克难过。   布斯克茨说:“巴黎圣日耳曼在很多方面都比我们强,他们的战术布置要比我们好。这无关态度,是足球上的差距,大巴黎在战术上更好,他们知道如何制定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实施。”这也被很多媒体解读为对恩里克的质疑。   面对这样一场惨败,恩里克当然需要承担责任,相比于埃梅里,他的赛前准备明显不足,球队在战术层面从一开始就被大巴黎压制,虽然运动战没有丢球,但被迪马利亚打进了一粒直接任意球,比赛就此彻底转入大巴黎的掌控之中。   也有人对恩里克的用兵感到不满,他们不理解恩里克为什么痴迷于让戈麦斯首发,而不是此前的绝对主力拉基蒂奇,或者更有灵性的拉菲尼亚、丹尼斯-苏亚雷斯。   还有,也是最为关键的,是对恩里克战术理念的质疑,他们认为巴萨丢掉了传统,巴萨变得无法掌控比赛,甚至害怕对手的逼抢。这样的批评对恩里克来说是有失公允的。确实,在恩里克的执教过程中,巴萨渐渐丢掉了以往传控和专注阵地战的传统,而变得更加倚仗MSN的个人能力,更多地打起了反击。但是,这样的改变与其说是恩里克的主动为之,更像是顺应时势的合理选择。   哈维早已离开球队,伊涅斯塔也已经33岁,受伤的时间快比出场的时间都多,布斯克茨则处于明显的衰退之中,昔日的中场铁三角如今分崩离析,与此同时,后生们没能及时顶上来,无论是外来的拉基蒂奇、图兰、戈麦斯和丹尼斯-苏亚雷斯,还是有拉玛西亚血统的拉菲尼亚,似乎都不是巴萨中场缺少的那个答案。   其实问题何止出在中场,巴萨如今队内唯一可用的右后卫是中场出身的罗伯托,此役对阵大巴黎,他被德拉克斯勒折磨地够呛。还有,如果说马斯切拉诺年纪大了可以被乌姆蒂蒂取代,那皮克呢?他也已经30岁了。此外,迪涅和马蒂厄显然达不到巴萨合格替补的标准。   任何一种踢法,任何一种理念,其基础都是11个在球场上奔跑的球员。如果恩里克像很多人期望的那样,继续坚持控球,坚持阵地战的传统打法,巴萨的成绩会更好吗?极有可能不会。   本赛季无数场比赛已经表明,巴萨球员的硬实力已经不再高出对手很多,在和对手拼脚下控球技术时,巴萨球员也已经不再鹤立鸡群,皇家社会可以把巴萨球员遛地团团转,就连马竞在控球上也可以不输巴萨太多。   在夏窗花费1.2亿欧元进行引援之后,巴萨仍然没有换血成功,相比于恩里克,这才是如今很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0-4输给巴黎圣日耳曼,这是一场足以让恩里克赛季后交出巴萨教鞭的失利,那么,然后呢?即使是瓜迪奥拉重新回来,恐怕也很难让这批球员踢出梦三巅峰时期那样的足球,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瓜迪奥拉已经在曼城体会过了。   (Echo)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