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鸟__ 歪鸟__
关注数: 12 粉丝数: 361 发帖数: 36,309 关注贴吧数: 6
俄媒声称:俄16万人军演为威慑中国 结盟毫无可能 中国青年网 2014/12/19 19:40中俄两国有着许多关键的共同利益,如天然气。在5月份,普京访问中国,和中国签下了一项30年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不光如此,中俄两国的军事贸易也十分频繁。中俄两国不但经常进行联合演习,而且俄罗斯长期出售各类先进武器给中国。图为俄罗斯苏-35大秀飞行能力。 原标题:俄称中国用俄所有弱点获利 中俄结盟毫无可能 据俄罗斯《莫斯科时报》2014年12月18日 报道,由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恶化,俄罗斯的重点放在深化其“亚洲支点”——中国的关系。   中俄两国有着许多关键的共同利益,如天然气。在5月份,普京访问中国,和中国签下了一项30年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不光如此,中俄两国的军事贸易也十分频繁。中俄两国不但经常进行联合演习,而且俄罗斯长期出售各类先进武器给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直到21世纪初,中国成为了俄罗斯最关键的武器客户,帮助俄罗斯武器工业度过了苏联解体后的“严寒”。而最近,中俄武器贸易因为苏35战斗机和S400防空导弹又重新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文章称,中俄这两个大国在许多国际性问题上都有着相同的观点,而北约的东扩和乌克兰事件促使着俄罗斯深化莫斯科与北京的关系。俄罗斯和中国的联系似乎达到了少有的紧密状态。但是实际上分析,中俄的关系还有很大玄机。   首先,中国的崛起的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在上世纪防备来自北方强大邻居苏联的潜在威胁,而中国对潜在威胁的恐惧,现在并未完全消除。其次,中俄两国的力量正在失去平衡。尽管当时苏联曾和中国这位“小朋友”结盟,但是如今苏联解体,俄罗斯不复当年。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俄罗斯经济的5倍,而且仍然在迅速增长。相比于上世纪50年代,中苏联盟中国是“小朋友”,如今,俄罗斯和当年“小朋友”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让中俄之间的不平衡加剧。在这样的条件下,中俄结盟毫无可能。   正如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俄罗斯方面高级研究员斯蒂芬·布兰克所说:“每个联盟都有马和骑手,而现在,俄罗斯是马。”布兰科还称,中俄关系远没有外界想象的紧密。在中俄天然气合同的谈判非常艰难。“中国人利用了所有俄罗斯的弱点而获得利益”。不光如此,很多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只是把俄罗斯视为原料供应商,而且,拥有13亿人的大国紧靠着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就算没有任何军事行动,中国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带来不小的影响。   而莫斯科卡内基分析师迪米特里·特列宁则对中国军事力量十分警惕。他表示,俄罗斯安全部门认为尽管中国目前的军力重点放在东海和南海上,但是基于两国人口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拉大,未来如果中国“野心”扩充到俄罗斯也非常容易。实际上,俄罗斯方面也做出了举动,俄罗斯在远东地区举行了一场涉及16万部队的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而这场演习却是为了威慑中国。   文章称,在这样的环境下,俄罗斯方面正在多方下注:克里姆林宫正在通过培养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来制衡北京。比如普京最近对印度的访问,重申印俄的重要关系,并宣布帮印度建造10座核电站。不光印度,普京也热衷重建与越南的关系,他重申了在11月访问越南时对越南的承诺。   文章最后表示,尽管普京很高兴看到中国力量日益增长并可挑战美国,但他似乎并不愿意看到由中国主导的中俄两国的联盟,这让两国关系更进一步(结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本文来自环球网)
有趣的文章: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反革命” 中国人的美国历史观其实比美国人还要统一,无论解读独立战争还是南北战争,教科书告诉我们,这是北美资产阶级为了扫除或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而引发的冲突;民间非官方的思想家常常给我们讲,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各种高大上的普世理想。 美国人至今对南北战争的态度比中国人显得多元化,除了“南北战争”这个较为中性的称谓外,其它称呼可说体现了使用者的不同政治倾向:“北方侵南战争”、“二次独立战争”、“二次革命”、“南美利坚独立战争”、“废奴战争”。 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过程也叫“美国革命”,美国学界对引发革命和取得胜利原因仍在不断讨论,严肃学者早就抛弃了道德分析法,也不受早年带有传奇色彩的文艺史学叙述的影响,大胆对各种事件和人物去魅。总体来说,今天的美国人对独立战争的态度,共识远远大于分歧。 美国没有对效忠派进行刻意丑化,但在主流历史叙述中,与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这些爱国者领袖们鲜亮光辉的形象相比,他们并非显得黯淡,而是常常被遗忘。 雅各布•贝利,一位虔诚、善良的北美清教徒传教士,当他正在缅因州蛮荒之地传教之时,他的哈佛同学约翰•亚当斯正在声色俱厉发表演讲谴责英国,推动美国独立运动,亚当斯最后成为开国元勋,第一任副总统和第二任总统。
备份 我在这个贴子里面看到的诅咒,“影响形象”啦,“无知”啦,甚至“丢人”啦,这些攻击性的话语无非就是想让一个有可能话语间存在错误的人,从此想到留下一个负面的记忆,下次想说话的时候不敢说,怕又被人说是“无知”,“丢人”,这种封人口舌的诅咒术,我十分期待它不能得逞。 如果我说错一句话,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这样: 首先这应该是我经过独立思考之后发现的确我说错了,绝不会是别人说我错了我就错了,就算别人投票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说我错了,也未必是我错了,我会通过我的独立思考去判断,如果我经过思考发现我真的错了,就算九成的人说我是对的,我也还是错的。 其次,错了又怎么样呢?谁又不会犯错误呢?何况是说话,说错了知道问题在哪里,不就知道了。任何的“无知”“丢人”这样的封人口舌的诅咒都是险恶的,它意图增加人说话的时候的心里负担,只要不犯法,就问心无愧,该说的就要说出来,才是健康的言论环境。 第三,关于谣言的问题,只要主观上不造谣,那么关于关于公权力的消息,就不该遮蔽它。你不知道信息的真假,就应该告诉别人它还没有经过证实,请不要把它当作结论,请不要轻易地为此激起情绪,但是不应该闭塞它,因为博弈上公权力和民众是不对等的。我们不能把未经证实的消息当成事实,但是有权问一句是不是真的,有权坐下来等等进一步的消息,只要把这个分寸把握好,又有什么问题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