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溶土 淋溶土
关注数: 163 粉丝数: 725 发帖数: 45,861 关注贴吧数: 94
【转贴】北京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市森林覆盖率将达42%   中新网北京2月1日电 (记者于立霄)北京历经5年的生态建设,城市宜居环境显著改善。今年北京将新建10个城市休闲公园,新增城市绿地400公顷,造林绿化17.4万亩,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42%。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在2月1日举行的「2016北京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上透露了以上信息。   邓乃平表示,「十二五」时期,首都绿化部门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完成了以平原百万亩造林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北京基本形成了「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的大生态格局,城市宜居环境显著改善。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北京将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着力加大城区规划建绿,提高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新增小微绿地40公顷,新建屋顶绿化10万平方米、垂直绿化50公里,完成市级健康绿道200公里。   邓乃平指出,通州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2016年将加快生态景观建设,围绕六环路、京哈、通燕等重要交通干线两侧,新城、行政办公区周边,市界边缘地带等区域,实施新造林2.5万亩。同时,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落实市行政副中心园林绿化3年行动计划,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和公园绿地建设,为市级行政机构搬迁打好绿色基础。   在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方面,今年将启动北京、廊坊、保定景观生态林项目,三地共同开展生态廊道绿化和拒马河上游荒山绿化4万亩,构建京廊保城市群大规模森林湿地板块。同时,北京、天津、保定森林湿地群建设将以通州马驹桥、大兴新机场周边、地下水严重超采区为重点,全年完成造林绿化任务1.5万亩。   邓乃平用一组数据展现了2016年绿化蓝图:到今年年底,北京将新增城市绿地400公顷,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7.4万亩。届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林木绿化率达到59.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1平方米。(完)
【轉貼】綠色有機催化 范贤娟 |《科学发展》特约文字编辑镜像异构物 有机分子是生命运作的主要组成分子,它的架构以碳原子为主,因为碳的键结特性,有机化学就成为极富挑战与乐趣的学问。 读者或许听过「对掌异构物」,这是指当碳的4个键连结到不同官能基或原子时,会有2个镜像异构物的分子,彼此互为镜像,不能重迭,恰如人的左右手掌一般,也有人翻译成「对映异构物」或「镜像异构物」。如果其中两个官能基的位置对换,则镜像异构物的结构也跟着互换。镜像异构物间的物理性质(例如熔点、沸点、密度、光谱等)相同,但是在生物体中的化学作用并不相同,探讨这类化合物合成的研究称为「有机不对称合成」。 如果这有机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则绝大多数具有功效的药物仅是镜像异构物中之一,其对掌异构物通常不具所需的活性,有时还会造成生物体的不良副反应。因此药厂希望能在发展药物的过程中,制备单一的镜像异构物,即提高其「镜像选择性」。 台湾师范大学化学系陈焜铭教授(KwunminChe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从事有机不对称研究许多年,他取材时常选择台湾常见的物质为材料,进行尖端的科学研究,以降低成本,同时发展地方研究特色。最近他采用台湾常见的樟脑中樟脑磺酸为起始材料,与脯胺酸结合,制备出结构新颖的有机催化剂,除了提供对掌环境外,可以催化醛类与硝基烯类进行化学反应,建构一个4级碳中心的产物分子。值得一提的是,这反应可以在没有溶剂的条件下进行,能控制产物的镜像选择性,提高目标产物的光学纯度。 这样的描述虽然简单,但须考虑许多复杂的因素。通常有机溶剂会制造污染或增加后续处理的麻烦,而反应条件如果含金属,也会增加污染环境的机会。另外,含金属的有机物对环境非常敏感,为了使实验顺利进行,常需要除氧、除水,以达到严格的标准。 经过不断的调整与尝试,最后陈教授设计了不需使用溶剂的有机催化过程,反应条件不含金属原子,相当环保,也降低了对实验条件的苛刻要求,而其目标产物的镜像选择性也可达到95%ee(enantiomeric excess)以上。目前这方面的技术除了发表学术论文之外,也正在申请台湾与美国的专利,希望未来对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有帮助。 陈教授目前还发展「级联反应」(cascadereactions)的催化剂,提升催化剂的催化功能,让反应物可以进行多次键结反应,制备结构特殊的产物分子,在这种连串反应中,又能控制产物的镜像选择性,提升反应效益。 日期:2012/7/2
【轉貼】昔日觀光金雞母 湄公河又發現伊河豚屍體 環境資訊電子報2015年4月14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7日表示,寮國邊界附近柬埔寨Cheutal Touch Island內,發現母伊河豚(Irrawaddy dolphin)的屍體,顯示極度瀕危的伊河豚,存續狀況已是雪上加霜,寮國境內只剩下5隻個體。 WWF呼籲寮國和柬埔寨立即合作,拯救全世界最具代表性、吸引最多觀光客的物種之一。 「一定看得到」 觀光金雞母如今瀕絕 這隻母伊河豚體重約223公斤,體長2.4公尺,應是寮柬邊境6平方公里跨國界野生池中,寮國領土內僅存的6隻個體之一。 當地人4月1日在島上海灘發現這隻母伊河豚,立即通報有關當局。當局將她送到柬埔寨桔井省檢查。雖然死因未定,從身上的痕跡顯示這隻伊河豚年事已高。 WWF大湄公河物種計畫經理Thomas Gray說,「伊河豚在寮國只剩5隻個體,不管是在寮國境內還是整個湄公河流域,滅絕風險都極高。」 在過去,該跨國境野生池最多有40至50隻伊河豚出沒,1990年代中期驟降至約25隻。儘管如此,牠們每年仍吸引20,000遊客前來,而且幾乎一定見得到。 目前湄公河中總計只剩約85隻伊河豚,其中大部份在柬埔寨境內活動。 流刺網越來越普遍 棲地上游又建水壩 棲息在Wang Paa Khaa野生池的伊河豚,由於漁民使用流刺網和炸魚、毒魚等非法捕魚方法,幾十年來存續狀況岌岌可危。近年當地漁民使用流刺網的情形越來越普遍,受困流刺網是伊河豚死亡的主因。 柬埔寨已經禁止在整個野生池和鄰近國境內水域使用流刺網,但寮國境內只禁止在野生池最深處使用流刺網。 寮國將在野生池上游3公里處興建260百萬瓦的Don Sahong水壩,這或許才是伊河豚最大的威脅。興建工程將使用爆炸物清除數百萬噸的岩石,可能嚴重傷害附近的豚族群。 「族群數量少、高幼獸死亡率,讓伊河豚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保育仍有希望。兩國的合作保育至關重要。」WWF大湄公河保育總監Teak Seng說。 「寮國和柬埔寨的共同保育是關鍵。必須立刻停止使用所有的非法漁具,嚴加控管流刺網和船隻。解決這些問題,方可讓寮國和柬埔寨伊河豚重燃存續希望。」
【轉貼】昔日觀光金雞母 湄公河又發現伊河豚屍體 環境資訊電子報2015年4月14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7日表示,寮國邊界附近柬埔寨Cheutal Touch Island內,發現母伊河豚(Irrawaddy dolphin)的屍體,顯示極度瀕危的伊河豚,存續狀況已是雪上加霜,寮國境內只剩下5隻個體。 WWF呼籲寮國和柬埔寨立即合作,拯救全世界最具代表性、吸引最多觀光客的物種之一。 「一定看得到」 觀光金雞母如今瀕絕 這隻母伊河豚體重約223公斤,體長2.4公尺,應是寮柬邊境6平方公里跨國界野生池中,寮國領土內僅存的6隻個體之一。 當地人4月1日在島上海灘發現這隻母伊河豚,立即通報有關當局。當局將她送到柬埔寨桔井省檢查。雖然死因未定,從身上的痕跡顯示這隻伊河豚年事已高。 WWF大湄公河物種計畫經理Thomas Gray說,「伊河豚在寮國只剩5隻個體,不管是在寮國境內還是整個湄公河流域,滅絕風險都極高。」 在過去,該跨國境野生池最多有40至50隻伊河豚出沒,1990年代中期驟降至約25隻。儘管如此,牠們每年仍吸引20,000遊客前來,而且幾乎一定見得到。 目前湄公河中總計只剩約85隻伊河豚,其中大部份在柬埔寨境內活動。 流刺網越來越普遍 棲地上游又建水壩 棲息在Wang Paa Khaa野生池的伊河豚,由於漁民使用流刺網和炸魚、毒魚等非法捕魚方法,幾十年來存續狀況岌岌可危。近年當地漁民使用流刺網的情形越來越普遍,受困流刺網是伊河豚死亡的主因。 柬埔寨已經禁止在整個野生池和鄰近國境內水域使用流刺網,但寮國境內只禁止在野生池最深處使用流刺網。 寮國將在野生池上游3公里處興建260百萬瓦的Don Sahong水壩,這或許才是伊河豚最大的威脅。興建工程將使用爆炸物清除數百萬噸的岩石,可能嚴重傷害附近的豚族群。 「族群數量少、高幼獸死亡率,讓伊河豚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保育仍有希望。兩國的合作保育至關重要。」WWF大湄公河保育總監Teak Seng說。 「寮國和柬埔寨的共同保育是關鍵。必須立刻停止使用所有的非法漁具,嚴加控管流刺網和船隻。解決這些問題,方可讓寮國和柬埔寨伊河豚重燃存續希望。」
【轉貼】湄公河11座水壩興建中 瀕危伊河豚快撐不住了 伊河豚。攝影:Roland Seitre;圖片來源:WWF。伊河豚。攝影:David Dove;圖片來源:WWF Greater Mekong。 轉載自水族大家庭網頁 (引用自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5年11月1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保育組織和柬埔寨政府多年努力之下,極度瀕危伊河豚(Irrawaddy dolphin)數量下降趨勢總算有所緩和,只比2010年少了5隻。儘管如此,當地正進行的11座水壩興建工程很有可能徹底摧毀伊河豚族群。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柬埔寨政府的最新數量調查,2015年伊河豚數量減少至80隻,顯示該物種減少速度從2007年的7%降至2%。這是WWF和柬埔寨政府保育棲地和移除非法流刺網的成果。 調查也顯示,伊河豚的增補率,也就是初生個體成年的比例明顯增加,讓族群存續的希望又更大了些。 儘管族群數量調查結果正面,伊河豚的未來受到11座計畫中水壩工程的威脅。其中寮國北方的里大壩(Xayaburi dam)已經幾乎完成,寮國南方的棟沙宏大壩則預計將在今年底前動工。「現在還不是慶祝的時候,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伊河豚族群正在恢復。我們必須再加倍努力,減少非法流刺網,並確保不會有破壞性的棟沙宏大壩(Don Sahong Dam)等工程。」WWF柬埔寨分部主任Sam Ath Chhith說道。 這些水壩可能徹底摧毀伊河豚族群。棟沙宏大壩位於一深水野生池上游不到兩公里,野生池中有寮國僅存的最後四隻伊河豚。光是爆破聲可能就會嚴重破壞伊河豚敏感的聽覺。在下游方向的桔井,另一數量較多的族群也受到棟沙宏大壩的威脅,因為大壩可能讓伊河豚的糧食大幅減少。 水壩可能不可逆地破壞魚群遷徙,影響全世界最大的內陸漁藏,和當地以魚為主要蛋白質來源的600萬人口。 「棟沙宏大壩是顆生態定時炸彈,威脅數百萬人的糧食安全跟極度瀕危的伊河豚,更對整個湄公河到越南三角洲的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不應該繼續興建。」Chhith說,「我們呼籲寮國政府和水壩開發商——馬來西亞Mega First Corporation Berhad公司重新考慮,等待進一步的環境和社會衝擊評估結果出爐,並全盤考量湄公河開發許可下的所有法律選項和要求。」
【轉貼】湄公河11座水壩興建中 瀕危伊河豚快撐不住了 伊河豚。攝影:Roland Seitre;圖片來源:WWF。伊河豚。攝影:David Dove;圖片來源:WWF Greater Mekong。 轉載自水族大家庭網頁 (引用自環境資訊中心) 本報2015年11月1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在保育組織和柬埔寨政府多年努力之下,極度瀕危伊河豚(Irrawaddy dolphin)數量下降趨勢總算有所緩和,只比2010年少了5隻。儘管如此,當地正進行的11座水壩興建工程很有可能徹底摧毀伊河豚族群。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柬埔寨政府的最新數量調查,2015年伊河豚數量減少至80隻,顯示該物種減少速度從2007年的7%降至2%。這是WWF和柬埔寨政府保育棲地和移除非法流刺網的成果。 調查也顯示,伊河豚的增補率,也就是初生個體成年的比例明顯增加,讓族群存續的希望又更大了些。 儘管族群數量調查結果正面,伊河豚的未來受到11座計畫中水壩工程的威脅。其中寮國北方的里大壩(Xayaburi dam)已經幾乎完成,寮國南方的棟沙宏大壩則預計將在今年底前動工。「現在還不是慶祝的時候,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伊河豚族群正在恢復。我們必須再加倍努力,減少非法流刺網,並確保不會有破壞性的棟沙宏大壩(Don Sahong Dam)等工程。」WWF柬埔寨分部主任Sam Ath Chhith說道。 這些水壩可能徹底摧毀伊河豚族群。棟沙宏大壩位於一深水野生池上游不到兩公里,野生池中有寮國僅存的最後四隻伊河豚。光是爆破聲可能就會嚴重破壞伊河豚敏感的聽覺。在下游方向的桔井,另一數量較多的族群也受到棟沙宏大壩的威脅,因為大壩可能讓伊河豚的糧食大幅減少。 水壩可能不可逆地破壞魚群遷徙,影響全世界最大的內陸漁藏,和當地以魚為主要蛋白質來源的600萬人口。 「棟沙宏大壩是顆生態定時炸彈,威脅數百萬人的糧食安全跟極度瀕危的伊河豚,更對整個湄公河到越南三角洲的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不應該繼續興建。」Chhith說,「我們呼籲寮國政府和水壩開發商——馬來西亞Mega First Corporation Berhad公司重新考慮,等待進一步的環境和社會衝擊評估結果出爐,並全盤考量湄公河開發許可下的所有法律選項和要求。」
【轉貼】專家建議:各國加強合作維護生態安全 圖片引用自稻米小站 摘錄自2013年9月28日新華社西安報導 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生態安全已成為擺在人類面前的重要課題。在西安舉行的2013年歐亞經濟論壇上,有關官員和專家們認為,必須把生態安全納入國家戰略,通過立法、科技和合作,實現可持續發展。 歐亞生態安全會議吸引了來自中國、俄羅斯、泰國、馬來西亞以及聯合國人居署等國家或機構的180餘名官員、專家參加,旨在推動歐亞各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與開展生態安全領域的多邊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 論壇期間舉行的歐亞生態安全會議上,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總幹事蔣明君認為,應實施生態與環境立法,嚴厲打擊生態犯罪、環境犯罪,把生態建設和環境安全納入長期的國家發展戰略和教育體系。同時,加強體制建設,構建生態安全格局,建立專門機構。 中國環保部副部長李幹傑表示,目前中國正在採取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比如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發佈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戰略計劃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發佈大氣污染防治計劃等,探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環境保護新路,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俄羅斯科學院經濟鑒定中心主任洛什科夫說,環境惡化造成了對人類生命、基本生產力的直接威脅,這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密切相關,同時,生態對眾多國際經濟關係的影響越來越大,成為重要的、新的驅動力之一。應對全球生態危機,世界各國與大型公司,都在制定實施自然保護戰略,生態保護成為國家發展與商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這次歐亞生態安全會議上,專家還提出通過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推進科技創新、保護生物多樣性、發展迴圈、低碳和綠色經濟等措施,加強生態建設。專家指出,隨著經濟發展,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繫更加,跨界污染引發的區域生態安全問題凸顯。例如,河流上下游之間的生態安全。
【轉貼】如果萬惡蚊子從世界消失 有人會懷念它嗎? 文字引用自天下雜誌網頁圖片: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瘧疾的病媒蚊之一。引用自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張詠晴 2015-09-25Web Only 登革熱疫情才剛有減緩趨勢,日前卻又出現單日719例新增病例,為入夏以來的單日次高。萬惡的蚊子也跟其他多種疾病有關,包含瘧疾。蚊子當真一點好處也沒有嗎?如果世界上沒有蚊子,有人會懷念牠嗎? 如果世上沒有蚊子會怎麼樣?科學家研究蚊子生物學與生態學之後,得到某些令人意外的答案。 科學期刊《自然》研究報告說,全球大約有3500種蚊子,其中數百種會叮人。蚊子在地球生存超過一億年,與許多物種一同演進,消滅蚊子會讓掠食者失去獵物、讓植物失去傳粉昆蟲。世界各國長年希望擺脫最有害、病菌最多的幾種蚊子,但似乎都做不到。 任何一種物種都有其價值,任何一物種滅絕都可能影響生態平衡,但科學家認為,如果蚊子滅絕,自然有其他物種取而代之,生態還是可以運作如昔。但真的是如此嗎? 北卡羅萊納州環境暨自然資源部昆蟲學家哈里森(Bruce Harrison)估計,如果在凍原築巢的候鳥沒有蚊子吃,候鳥的數量會大減一半以上。不過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局的野生動物學家柯比(Cathy Curby)持不同看法,鳥類胃部未含大量極圈蚊子,小蟲還比較多。 但撇開食物鏈不談,極地蚊群也可能間接改變極圈生態。比方說,馴鹿據說是為了躲避蚊子,而選擇面風路徑遷徙,如果沒了蚊子,他們遷徙的方向可能改變。當大批馴鹿改變路徑、吃地衣、運送營養物質、成為狼群盤中飧等,都可能改變生態環境。 密西根州立大學水中昆蟲學家梅利特(Richard Merritt)說,如果沒有蚊子幼蟲孑孓,數百種魚類可能就得改變飲食以維生。 舉例來說,食蚊魚非常擅於靠著生活在田裡和水池裡的孑孓維生,如果沒有孑孓,牠們還必須練習新的獵食技術。許多昆蟲、蜘蛛、蠑螈、壁虎、青蛙也會失去重要食物來源。 多數以蚊子為食的鳥類,可能轉換以其他昆蟲為食,蝙蝠就更沒差了,牠們多是吃蛾,胃裡的蚊子的比例不到2%。 至於孑孓對全球水域生態的影響又如何?其實蚊子影響力的高低,取決於水域規模大小。在北美東岸的豬籠草內部,孑孓是極為重要的一員,因為孑孓可以製造豬籠草所需的氮等養分,因此在這樣的條件下,消滅蚊子會影響植物存續。 蚊子跟巧克力有關? 你或許很難想像,蚊子跟耍浪漫用的巧克力也有關係。羅格斯大學演化生態學家方席卡(Dina Fonseca)指出,有種蚊蠓會叮咬人類,或導致人類感染某種病毒,人類當然恨不得消滅牠,但蚊蠓偏偏可以幫可可等熱帶作物的傳粉,「消滅牠們可能導致沒巧克力可吃。」 但許多學者說,很多昆蟲都會傳粉,蚊子的傳粉功能沒那麼重要。 昆蟲學家史帝曼(Daniel Strickman)說,消滅有害蚊子後,許多生命因此獲救,許多人可免於疾病所苦,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若擺脫瘧疾,促進社會發展。世衛瘧疾專家表示,當醫療體系及院所成本降低,就可以把公共衛生經費挪至他用。 不過,正如植物可以等待其他媒介傳粉,魚可以找別的東西吃。佛羅里達州醫學昆蟲學實驗室專家盧尼博斯(Phil Lounibos)說,消滅蚊子就是消滅了一種病媒,但很快又會出現其他病媒。 美國蚊蟲控制協會的昆蟲學家柯隆(Joe Conlon)表示,蚊子並未在環境扮演任何至關重要的角色,若蚊子明天滅亡,生態環境會持續運作,其他生物也會取代蚊子,而禍福難料。
【轉貼】如果萬惡蚊子從世界消失 有人會懷念它嗎? 文字引用自天下雜誌網頁圖片: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瘧疾的病媒蚊之一。引用自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張詠晴 2015-09-25Web Only 登革熱疫情才剛有減緩趨勢,日前卻又出現單日719例新增病例,為入夏以來的單日次高。萬惡的蚊子也跟其他多種疾病有關,包含瘧疾。蚊子當真一點好處也沒有嗎?如果世界上沒有蚊子,有人會懷念牠嗎? 如果世上沒有蚊子會怎麼樣?科學家研究蚊子生物學與生態學之後,得到某些令人意外的答案。 科學期刊《自然》研究報告說,全球大約有3500種蚊子,其中數百種會叮人。蚊子在地球生存超過一億年,與許多物種一同演進,消滅蚊子會讓掠食者失去獵物、讓植物失去傳粉昆蟲。世界各國長年希望擺脫最有害、病菌最多的幾種蚊子,但似乎都做不到。 任何一種物種都有其價值,任何一物種滅絕都可能影響生態平衡,但科學家認為,如果蚊子滅絕,自然有其他物種取而代之,生態還是可以運作如昔。但真的是如此嗎? 北卡羅萊納州環境暨自然資源部昆蟲學家哈里森(Bruce Harrison)估計,如果在凍原築巢的候鳥沒有蚊子吃,候鳥的數量會大減一半以上。不過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局的野生動物學家柯比(Cathy Curby)持不同看法,鳥類胃部未含大量極圈蚊子,小蟲還比較多。 但撇開食物鏈不談,極地蚊群也可能間接改變極圈生態。比方說,馴鹿據說是為了躲避蚊子,而選擇面風路徑遷徙,如果沒了蚊子,他們遷徙的方向可能改變。當大批馴鹿改變路徑、吃地衣、運送營養物質、成為狼群盤中飧等,都可能改變生態環境。 密西根州立大學水中昆蟲學家梅利特(Richard Merritt)說,如果沒有蚊子幼蟲孑孓,數百種魚類可能就得改變飲食以維生。 舉例來說,食蚊魚非常擅於靠著生活在田裡和水池裡的孑孓維生,如果沒有孑孓,牠們還必須練習新的獵食技術。許多昆蟲、蜘蛛、蠑螈、壁虎、青蛙也會失去重要食物來源。 多數以蚊子為食的鳥類,可能轉換以其他昆蟲為食,蝙蝠就更沒差了,牠們多是吃蛾,胃裡的蚊子的比例不到2%。 至於孑孓對全球水域生態的影響又如何?其實蚊子影響力的高低,取決於水域規模大小。在北美東岸的豬籠草內部,孑孓是極為重要的一員,因為孑孓可以製造豬籠草所需的氮等養分,因此在這樣的條件下,消滅蚊子會影響植物存續。 蚊子跟巧克力有關? 你或許很難想像,蚊子跟耍浪漫用的巧克力也有關係。羅格斯大學演化生態學家方席卡(Dina Fonseca)指出,有種蚊蠓會叮咬人類,或導致人類感染某種病毒,人類當然恨不得消滅牠,但蚊蠓偏偏可以幫可可等熱帶作物的傳粉,「消滅牠們可能導致沒巧克力可吃。」 但許多學者說,很多昆蟲都會傳粉,蚊子的傳粉功能沒那麼重要。 昆蟲學家史帝曼(Daniel Strickman)說,消滅有害蚊子後,許多生命因此獲救,許多人可免於疾病所苦,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若擺脫瘧疾,促進社會發展。世衛瘧疾專家表示,當醫療體系及院所成本降低,就可以把公共衛生經費挪至他用。 不過,正如植物可以等待其他媒介傳粉,魚可以找別的東西吃。佛羅里達州醫學昆蟲學實驗室專家盧尼博斯(Phil Lounibos)說,消滅蚊子就是消滅了一種病媒,但很快又會出現其他病媒。 美國蚊蟲控制協會的昆蟲學家柯隆(Joe Conlon)表示,蚊子並未在環境扮演任何至關重要的角色,若蚊子明天滅亡,生態環境會持續運作,其他生物也會取代蚊子,而禍福難料。
【轉貼】如果萬惡蚊子從世界消失 有人會懷念它嗎? 文字引用自天下雜誌網頁圖片: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瘧疾的病媒蚊之一。引用自維基共享資源。 作者:張詠晴 2015-09-25Web Only 登革熱疫情才剛有減緩趨勢,日前卻又出現單日719例新增病例,為入夏以來的單日次高。萬惡的蚊子也跟其他多種疾病有關,包含瘧疾。蚊子當真一點好處也沒有嗎?如果世界上沒有蚊子,有人會懷念牠嗎? 如果世上沒有蚊子會怎麼樣?科學家研究蚊子生物學與生態學之後,得到某些令人意外的答案。 科學期刊《自然》研究報告說,全球大約有3500種蚊子,其中數百種會叮人。蚊子在地球生存超過一億年,與許多物種一同演進,消滅蚊子會讓掠食者失去獵物、讓植物失去傳粉昆蟲。世界各國長年希望擺脫最有害、病菌最多的幾種蚊子,但似乎都做不到。 任何一種物種都有其價值,任何一物種滅絕都可能影響生態平衡,但科學家認為,如果蚊子滅絕,自然有其他物種取而代之,生態還是可以運作如昔。但真的是如此嗎? 北卡羅萊納州環境暨自然資源部昆蟲學家哈里森(Bruce Harrison)估計,如果在凍原築巢的候鳥沒有蚊子吃,候鳥的數量會大減一半以上。不過美國魚類暨野生動物管理局的野生動物學家柯比(Cathy Curby)持不同看法,鳥類胃部未含大量極圈蚊子,小蟲還比較多。 但撇開食物鏈不談,極地蚊群也可能間接改變極圈生態。比方說,馴鹿據說是為了躲避蚊子,而選擇面風路徑遷徙,如果沒了蚊子,他們遷徙的方向可能改變。當大批馴鹿改變路徑、吃地衣、運送營養物質、成為狼群盤中飧等,都可能改變生態環境。 密西根州立大學水中昆蟲學家梅利特(Richard Merritt)說,如果沒有蚊子幼蟲孑孓,數百種魚類可能就得改變飲食以維生。 舉例來說,食蚊魚非常擅於靠著生活在田裡和水池裡的孑孓維生,如果沒有孑孓,牠們還必須練習新的獵食技術。許多昆蟲、蜘蛛、蠑螈、壁虎、青蛙也會失去重要食物來源。 多數以蚊子為食的鳥類,可能轉換以其他昆蟲為食,蝙蝠就更沒差了,牠們多是吃蛾,胃裡的蚊子的比例不到2%。 至於孑孓對全球水域生態的影響又如何?其實蚊子影響力的高低,取決於水域規模大小。在北美東岸的豬籠草內部,孑孓是極為重要的一員,因為孑孓可以製造豬籠草所需的氮等養分,因此在這樣的條件下,消滅蚊子會影響植物存續。 蚊子跟巧克力有關? 你或許很難想像,蚊子跟耍浪漫用的巧克力也有關係。羅格斯大學演化生態學家方席卡(Dina Fonseca)指出,有種蚊蠓會叮咬人類,或導致人類感染某種病毒,人類當然恨不得消滅牠,但蚊蠓偏偏可以幫可可等熱帶作物的傳粉,「消滅牠們可能導致沒巧克力可吃。」 但許多學者說,很多昆蟲都會傳粉,蚊子的傳粉功能沒那麼重要。 昆蟲學家史帝曼(Daniel Strickman)說,消滅有害蚊子後,許多生命因此獲救,許多人可免於疾病所苦,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若擺脫瘧疾,促進社會發展。世衛瘧疾專家表示,當醫療體系及院所成本降低,就可以把公共衛生經費挪至他用。 不過,正如植物可以等待其他媒介傳粉,魚可以找別的東西吃。佛羅里達州醫學昆蟲學實驗室專家盧尼博斯(Phil Lounibos)說,消滅蚊子就是消滅了一種病媒,但很快又會出現其他病媒。 美國蚊蟲控制協會的昆蟲學家柯隆(Joe Conlon)表示,蚊子並未在環境扮演任何至關重要的角色,若蚊子明天滅亡,生態環境會持續運作,其他生物也會取代蚊子,而禍福難料。
【转贴】晒太阳兼吃早餐的大卷尾 引用自小蟑螂的土土小窝网页 一大早,一只关渡自然公园的大卷尾正在利用和煦的阳光来晒羽毛,结果好巧不巧刚好有只蚱蜢一类的昆虫从它嘴边跳过,就这样变成它的早餐了。对大卷尾来说这样的早晨应该过得还满爽的吧。正在愉快的日光浴再搭配免费的早餐这样。不过被吃的昆虫可就倒楣了。但这也是没办法的生态链的一环。有的人可能会注意到大卷尾满嘴毛,其实五色鸟的这种嘴毛更加明显,这是某些食虫性鸟类非常显著的特点,这种特化的羽毛构造叫作刚毛(bristle),像是五色鸟、夜鹰、大卷尾等等,通常生长在喙基周边,具有感觉和保护等功能。而且在补食时可具备增幅的功能,对飞过的小虫有点像在嘴喙周边加了网子的感觉。少部分的猫头鹰(如鸺鶹)脚爪上有散生的刚毛。在前人文献中还曾提过生长在阿拉斯加的鬃腿杓鹬(又译为塔希提杓鹬,Bristle-thighed curlew, Numenius tahitiensis)的刚毛是长在膝部的。 大卷尾是台湾对这种鸟的现代中文正式称呼,台湾农业时代闽裔移民称呼它为乌秋,客家移民则称呼它为阿啾箭。在不同的华人地区,还有另一中文正式称呼叫作黑卷尾。在古代中国山东有人称呼它为黑黎鸡,其他地区还有铁燕子或吃杯茶等有趣的名称。大卷尾非常地聪明,也是懂得记恨的鸟类,它尤其讨厌来干扰它育雏的外敌,之前在台湾不少县市都曾有人或是狗狗被大卷尾追击的情形,我曾在东势林场 被它的近亲小卷尾公母鸟一起狂追了将近一公里,有点抱头鼠窜的感觉。它们很喜欢在电线杆或路灯下筑巢,善於利用这些电气设施。大卷尾会帮忙吃害虫,因此是农人的好朋友。它的生活圈也和农家比邻,因此以前客家人有一首很有趣的《阿啾箭》童谣:阿啾箭,阿啾唧,上屋阿婆做生日,毋知爱分涯去,亦毋分涯去,害涯打扮两三日。这首童谣是在说有个小女孩整天盼望去参加邻家阿婆的生日宴会,然后学著阿啾箭的叫声:阿啾唧、阿啾唧。以前有些客家长辈曾说阿啾箭如果开始筑巢,比较不会有台风。这点也许是在说以前的天气型态和动物之间的交互关系。动物们或多或少都有观察大自然天候变化的能力,就像有不少文献都有提到某些动物对地震的感测能力,虽然人类还无法真正掌握这些动物的感知是如何进行的,但它们拥有这些洞悉能力是为了在生态环境中生存。不过随著气候变迁的加剧,也许一些古早人们所观察记录下来的动物能力也正在受到重大的考验也说不定。因为最近几年我观察到大卷尾即便筑巢了,台风还是照样来。还会让我担心它们是否平安。不过目前我看到的一些鸟巢即便破坏了,台风结束后大卷尾还是会回来修补,所以在真正强大的风雨当中,它们应该还是会找地方躲吧。 客家人叫大卷尾为阿啾箭的原因是因为这种全身漆黑的鸟,叫声如同「阿啾」 ,经常站在牛背上伺机俯冲捕食草丛中惊飞的昆虫(古早时期牛背上的鸟除了大卷尾,还有八哥,以其著名的牛背鹭等等,牛对这些鸟而言真的超好应用的),速度又快得像箭一样,因此才这样命名。而实际上大卷尾的飞行技巧确实非常卓越。它快到可以迅速攻击猛禽,甚至是猛禽当中同样以迅疾闻名的隼科鸟类。然后我曾看到同一只纹白蝶飞来飞去,白头翁的追逐相当笨拙,结果纹白蝶一个转弯,白头翁还失速冲了出去。但这种情形绝不会发生在大卷尾身上,它们很能应付各类飞行昆虫不规则型态的飞行路径。追逐飞虫或是从高处俯冲下来伏击地面的昆虫才是大卷尾正牌的觅食方法,不是每只大卷尾都能在早晨像照片这只过得这麼爽的。在我看来大卷尾算是颇聪明的鸟类了,就不知道当初英文为何要叫Black drongo了?因为drongo有笨蛋的意思,Black drongo→黑色的笨蛋,怎麼听都颇有贬损的意味。
【转贴】气候变迁下掠食 狗狗成追捕高手 美国研究指出,狗狗喜欢在草地上奔跑,是数千万年来的演化方向。左为古代黄昏犬,右为桑卡犬,是早期伏击型的犬科动物。(photo by Mauricio Anton) 【台湾醒报记者郑宇晴综合报导】狗狗喜欢在草地上奔跑,原来是数千万年演化来的!美国最新研究指出,北美洲数千万年来在气候变迁的影响下,广袤森林变成大片草原,原生的犬科动物也从原本像貂一样的身体,演化出适合在大草原上奔跑、追捕猎物的前肢与牙齿。「掠食者会随气候变迁改变身体结构和掠食方式,」但专家强调,「虽然听起来理所当然,但过去并没有类似研究。」 根据美国布朗大学发表在《自然通讯》的研究,研究员检视了4千万年至2百万年前原生於北美洲的32种犬科动物化石,并著重在前肢关节及牙齿的部分。结果发现,当北美洲的植被,随著气候变迁逐渐从茂密森林变成广阔草原,犬科动物也同时从身形像貂、伏击猎食的掠食者,演变成会追逐并猛扑猎物的掠食者,如现今的野狼,会花一整天的时间追逐一只北美驯鹿。 「从犬科动物的前肢可以观察它们整体的运动方式。」布朗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教授克莉丝汀‧珍妮丝表示,犬科动物的前爪原本可以往内弯,利於攫取并与猎物扭打,但后来为了因应长时间的奔跑追逐,前爪逐渐演变成无法伸缩,珍妮丝说,「现代猫科除了猎豹以外,仍仰赖伏击来捕捉猎物,因此保有这样的前肢。」 「之外,犬科动物的牙齿也变得更耐用,」珍妮丝表示,「也许是因它们在充满沙砾的大草原上进食,而不是在一个潮湿、布满树叶的森林地面上。」研究指出,犬科动物并非紧跟著猎物的生体构造而演化,而是随著气候与栖息地貌的变迁而改变,「毕竟要长时间追捕猎物,大面积草原是必要条件,」珍妮丝说,「若在森林里,还没开始冲刺,猎物就已经躲进树丛了。」
【转贴】马达加斯加特有的狐猴 还能欢乐多久? 中时电子报 2015年07月20日 14:46马达加斯加特有的狐猴 还能欢乐多久?(图/自然野趣) 去马达加斯加旅游,必看的一景就是当地特有物种—狐猴。狐猴是树栖动物,主要分布於马达加斯加岛,鼻子短而尖,耳朵大而尖,眼睛很大。尾巴很长,呈弧形,像浣熊的尾巴,它们是拥有回声定位能力的哺乳动物。在恐龙时代后期,狐猴就生活在世界上了(图/自然野趣) 狐猴多栖息於热带雨林或乾燥的森林或灌丛,吃昆虫、果实、芦苇、树叶,偶尔吃小鸟。单独或以家庭方式结群。乱砍滥伐是导致狐猴生存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图/自然野趣) 狐猴能够生存下来,要归功於它们在马达加斯加岛和附近岛屿上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缺乏危险的敌人使它们得以繁衍生息。马达加斯加已统计在录的狐猴共有47种,有的说54种,分布在整个马达加斯加的岛上,并且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气候不同,不同的狐猴各自的习性和特徵差异也很大。人们对狐猴的了解甚少,甚至无法确定现存的狐猴究竟有几种。 作为灵长类动物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狐猴比自己的近亲猴子出现得还要早。狐猴是真正从史前幸存下来的动物。在恐龙时代后期,狐猴就生活在世界上了。那时候,狐猴几乎统治了所有的亚热带森林。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是狐猴的最后的避难所,除了这座岛屿,这种长有一双美丽大眼睛的灵长类动物已经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消失了。长期以来,这种神秘生物的进化时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它们所栖息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大约在1.45亿年前便与非洲大陆分开了,而这一年代远远早於有胎盘哺乳动物的起源时间。 狐猴是排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第一位的野生动物,已经被认为是最大的濒危种群之一。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将所有的狐猴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乱砍滥伐是导致狐猴生存危机的最主要原因,狐猴赖以生存的空间已经减少了90%。快濒临绝种的马达加斯加狐猴,还能欢乐多久呢? 文章来源:自然野趣
【转贴】伊朗水资源危机!生计连带受影响 民怨:世界毁灭了 ▲几千年来青翠葱郁的哈茅湖湿地,近年来却受到严重破坏。(图/翻摄自网路) 引自ETtoday 新闻云 国际 2015年07月16日 18:52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伊朗当局在1960年代曾与欧洲国家的保育人士推行湿地保育,在他们的促成下,世界将近160国家在1970年2月2日,於伊朗签订「拉姆萨尔公约」。然而,曾经身为领头羊的伊朗,近年来湿地几乎被破坏殆尽,不仅令生态受到破坏、不少民众更因此无以维生。 在伊朗与阿富汗交界的哈茅湖湿地(Hamoun Wetlands)历史悠久,不仅孕育拜火教,也是著名波斯诗人菲尔多西的史诗巨作《列王书》的场景。即便哈茅湖湿地自古以来青翠葱郁,但在短短的几年内,土地却变得乾裂、沙尘满布、偶尔还能看见废弃的小船。 据悉,15年来的乾旱、阿富汗在附近的大坝工程,再加上湿地管理不善,是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对当地赖捕鱼、畜牧,甚至是打猎为生的民众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一名26岁的女性桑玛雅(Somayyeh)说,「我们活著但我们几乎没有办法生存,哈茅湖给不了我们生计,而是尘土以及悲剧!」 哈茅湖遭到破坏不仅只於生态改变,以及民众生计受到影响,它暗示著整个伊朗的水资源,都受到了破坏。就连总统鲁哈尼(Hassan Rouhani)都说,「这将是国家未来最大的挑战!」 鲁哈尼会这样断言不是没有原因,在过去的40年,伊朗国家人口翻倍达7700万,但降雨量却狂跌了16%;年约200公厘的降雨量不仅只达全球平均的三分之一,其中有75%的降雨更落在伊朗25%的地区而已。在多重打击下,伊朗有74%的湿地已遭到严重破坏,不仅对生计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也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沙尘暴,让当地民众暴露於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风险之中。 哈茅湖湿地附近的居民近年来饱受贫穷之苦,虽然日子苦不堪言,但专家乐观的认为,透过兴建水坝,以及近来核子协议达成共识,都有望帮助改善当地的水资源与湿地惨况。一来水坝能够分散湿地水流,二来西方国家解除对伊朗的制裁后,获得国外的资金与技术支援也较以往容易。 不过,当地的人们可不这麼想,24岁的纳斯林(Nasrin)说,「贫穷与沙尘暴让我对婚姻与好的生活品质不再抱任何期待,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毁灭了。」 据悉,在伊朗日前才刚与五常加一(英、美、中、俄、法、德)签订核子协议,伊朗答应以拆除3分之2已经安装的离心机、减少98%低浓度浓缩铀与给与联合国人员检验核子设施权限,以换取国际社会对该国解除制裁。
【转贴】中国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2015年07月23日 11:34:24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记者刘羊旸)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23日表示,今年上半年,造林绿化扎实开展,天然林、湿地保护面积进一步扩大,中国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增强。 张建龙23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林业厅局长电视电话会议上说,上半年全国共完成造林5437万亩,占全年计划的57%;完成森林抚育6301万亩,占全年计划的60%。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起草了全国天然林保护实施意见,完善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核查指标体系,工程区17.3亿亩森林得到有效保护。 “各地加快划定林业生态红线,有的省制定了林业生态红线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张建龙说,上半年,开展了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共清理排查案件4.8万多起,涉及违法违规占用林地128.5万亩。全国新增湿地保护面积450万亩,恢复湿地22.5万亩。成立了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和沿海湿地保护网路,开展了重要湿地健康功能价值评价和泥炭地调查。 “造林任务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张建龙表示,下半年将重点抓好雨季造林、秋冬季造林和补植补造,推进乾旱半乾旱地区造林。国家林业局将加强调度督导,对造林进度慢、未按计划完成任务的省份进行通报。 据悉,国家林业局还将对150个县和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25个森工局开展森林资源管理检查,强化重大案件查处督办和责任追究。同时,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核查、绩效考评和效益监测。推进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试点,严格管理大树移植行为,抓好湿地保护恢复项目建设。(完)
【转贴】中国西部五大自然保护区签订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备忘录 07 - 22 23:49 北京新浪网   中新社青海玉树7月22日电 (张添福)22日在青海玉树召开的青海、新疆、西藏五大自然保护区第五届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会议上,五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扩大合作领域,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签订了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备忘录。   青新藏五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会议始於2010年10月,当时,青海可可西里、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和青海三江源等四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联盟,建立了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协作联防保护机制,2014年,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加入。   备忘录表示,五大自然保护区共同向相关部门建议,争取建立高原生态保护协作联盟,同时,本著“平等、交流、合作、发展”的原则,建立《青新藏五大自然保护区协作联盟章程》,整合青新藏地区的生态保护资源,加强跨区域联合,促进联盟成员之间及其与邻近保护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开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五大自然保护区要在国家及各省区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不断探讨、研究制定符合五大自然保护区联合协作的法律法规,依法严守生态红线。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布周表示,五大保护区建立交流平台,统筹刊发各保护区信息资源,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同时打破行政管护区域界限,加强各保护区生态、探险游、非法穿越的联合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盗采、盗猎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努力维护生态安全。   据记者了解,该备忘录还要求保护区之间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双方或多方联合的执法巡护活动。(完)
【转贴】下一场绿色革命 现代的超级作物可以帮上大忙,但是要解决农业问题不能只靠生物科技。 撰文:提姆‧佛尔吉 Tim Folger 摄影: 克雷格.卡特勒 Craig Cutler 拉曼达尼.朱马的木薯会不断死去,一定有什麼原因。「也许是水太多了,」他说,手指著一株2公尺高的植物上那一团团枯黄的叶子。「或者是日照太多了。」朱马在巴加慕奥城附近一小片不到半公顷的土地上耕种,这座城镇位於坦尚尼亚沙兰港北方约60公里处的印度洋岸。在一个下雨的3月早晨,朱马四个年幼儿子当中的两个跟在他身后,他自己则正和一名从大城市前来的技师谈话。这名技师是28岁的迪欧葛拉提亚斯.马克,来自密可基尼农业研究所。马克告诉朱马,问题不是太阳,也不是雨。真正的木薯杀手,是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病毒。 马克剥下一些淋湿的叶子;几只粉虱迅速飞走。他解释说,这些针头大小的飞虫会传播两种病毒。其中一种会蹂躏木薯的叶子,而另一种称为褐条病毒,会摧毁富含淀粉且可以食用的根部——而这种病害通常要到收成时节才会被发现。 朱马挖出一块木薯根后,挥动锄头将它剖开。他叹了口气——乳白色的内部满是腐败淀粉造成的褐色条纹。 为了抢救足够的作物以供贩售并且餵饱家人,朱马必须提早一个月收成。我问他,木薯对他有多重要? 「Mihogo ni kila kitu,」他用斯瓦西里语回答。「木薯就是一切。」 坦尚尼亚人大多是「生计农民」。在非洲,90%以上的作物由小型家庭农场栽种,超过2亿5000万人以木薯为主食。木薯就连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而且耐得住热浪与乾旱。要不是有粉虱的话,木薯就是21世纪非洲的完美作物了。粉虱的分布范围正随著气候暖化而扩大。侵入朱马田地的那两种病毒,已经传播到了东非各地。 在离开巴加慕奥以前,我们见到了朱马的一位邻居席亚.卡根贝。他的木薯田也没有逃过病毒肆虐。他静静地听著马克说明病毒造成的危害。「你有什麼办法能帮我们?」他问。
【转贴】土壤污染及退化严重 中国面临土地利用新挑战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丁栋)土壤污染和土地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土地废弃和粗放建设进一步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24日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提出,快速城镇化的中国面临土地利用新挑战,新时期土地整治必须把保护生态放在突出位置,提升利用效率,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该蓝皮书显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5000万亩,很多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城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据测算,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蓝皮书显示,中国土地盐碱化、沙化面积达20.2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达53.4亿亩。在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的同时,矿山开发、生产建设每年造成大量土地损毁和废弃。   据统计,目前因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约1.12亿亩,对于人均耕地面积仅1.52亩的中国造成巨大浪费。每年仅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约300万亩,生产建设损毁的土地面积更大,新增损毁土地的60%以上是耕地。   蓝皮书测算,中国城市平均容积率只有0.3,40%以上土地属低效用地,5%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城镇建设用地至少还有40%挖掘潜力,大量土地粗放利用,进一步加剧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蓝皮书预计,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正处于快速增长区间,以后一个时期,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处在高峰期,一系列区域规划的落实和产业园区发展,都将导致建设用地需求呈激增状态。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生产与生态争地不断加剧,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完)
【转贴】土壤污染及退化严重 中国面临土地利用新挑战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丁栋)土壤污染和土地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土地废弃和粗放建设进一步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24日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提出,快速城镇化的中国面临土地利用新挑战,新时期土地整治必须把保护生态放在突出位置,提升利用效率,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该蓝皮书显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5000万亩,很多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城市周边、交通骨干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据测算,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於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蓝皮书显示,中国土地盐碱化、沙化面积达20.2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达53.4亿亩。在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的同时,矿山开发、生产建设每年造成大量土地损毁和废弃。   据统计,目前因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约1.12亿亩,对於人均耕地面积仅1.52亩的中国造成巨大浪费。每年仅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约300万亩,生产建设损毁的土地面积更大,新增损毁土地的60%以上是耕地。   蓝皮书测算,中国城市平均容积率只有0.3,40%以上土地属低效用地,5%土地处於闲置状态,城镇建设用地至少还有40%挖掘潜力,大量土地粗放利用,进一步加剧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蓝皮书预计,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正处於快速增长区间,以后一个时期,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处在高峰期,一系列区域规划的落实和产业园区发展,都将导致建设用地需求呈激增状态。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生产与生态争地不断加剧,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完)
【视频】进击的稻草人(The Scarecrow)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56.com%2Fu85%2Fv_OTY3OTkxMDY.html&urlrefer=ed89107753754ebea77ed2634af3543e 这部影片其实原先最初是美国速食厂商"Chipotle Mexican Grill"所发起的短篇动画,因为该家厂商主打食物来源在地化(这是最近生态保育或环保当中很强调的降低碳足迹以及增加在地农业小户的生产利润以支持小农村的发展,杜绝垄断性农业财团对小农体系的破坏)、有机蔬菜(无农药与化学肥料的使用,以让土壤环境在生产作业中不会持续走向衰退)、友善畜牧(相对于美国许多地方所兴起的过度集中畜牧强调快速生产的动物工厂,友善畜牧让动物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并且强调合理化和人性化的管理,这样生产出来的畜牧动物都是比较健康的)、以及非转基因的食物(转基因的论述和诸多的议题仍存在很多争议,最重要的是某些遗传公司并未全然依循北美的法令,而有部分违规技术钻法律漏洞的嫌疑,而后者很有可能对广大消费者造成危害)。 此一短片用动画的形式反映了目前人类社会(尤其是北美的食物生产过程所越趋的快速化、机械化与人工化,过度依赖包括动物打针等生产路线)。推出后在北美颇受到瞩目。甚至还有相关的游戏后来被搭配出来。而这部影片也可给予我们颇多的启发。
【转贴】林火对土壤生态系之影响 引用自台湾森林保护园地网页   火烧焚毁植群与枯枝落叶层所产生的灰分且可溶性高极易水解,可随土壤水淋洗进入土体,进而影响土壤物理与化学性质。   火烧影响土壤物、化性质变异的程度与火烧状态及火烧当时所达温度 (火烧强度)、持续时间及发生频度有关,而火烧的温度则受到燃料类型、枝枝落叶层特性 (厚度、密度、含水率)、土壤特性 (质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因素所控制。   因为环境因子与土壤本身的特性使其对火烧反应的差异极大,所以火烧对土壤生态系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台湾也处潮湿多雨的亚热带,并不容易发生自然性的林火,台湾之森林火灾绝大多数是人为所引发的。   一般而言,火烧后土壤温度的改变仅局限在土壤表层。由於林冠疏开使大量阳光直射入林,可导致裸露的表土温度上升;而火烧迹地堆积大量未燃烧完全的黑色有机残体,亦使得表土有较高的吸热能力。   由於火烧后林地上具高储存水分之枯枝落叶等有机层减少,亦使得林内水分涵养能力降低,使雨水更容易由迳流而流失。   火烧后之降雨亦会将灰分物质的冲失,加以火烧地之植物更新时吸收大量的阳离子,均可能使土壤PH值下降。   火烧除了改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外,对於土壤有机质的性质及组成上亦有影响,因而在火烧地中,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会随著当地枯枝落叶、腐植质、火烧后残存物等有机质的性质与组成的改变而改变。   火烧后的气候变化,如乾湿季的交替影响土壤含水率,亦左右著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所以就长期来说,当地气候环境的改变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可能比火烧本身更为重大。   火烧会改变林地土壤及地表覆盖层之理化性质与植生状况。火烧焚毁地被植物及部分有机质层,并使表层裸露、土壤温度上升、加速有机质分解,以致造成其有机物含量及全氮量之降低,并改变土壤水和当地的温度状况。   然而,残留地面之灰分物质含有可溶性且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之无机态矿质养分,可使表层土壤PH值及有效性养分显著增加,形成对土壤生物或植物有利之生长环境,所以,火烧对生态系来说并不全然是负面的。   由於台湾历年来的森林大火多肇因於人为疏失而焚毁大片森林、草地,再加上台湾山高水急,火烧后的水土流失使大众皆视火为灾。
【告知】关于生态保育吧的管理 最近一登入百度进来,百度又开始提醒手机绑定这件事情。诚如在这里认识我多年的朋友。我来自台湾。我加入百度贴吧至今也超过十年了。中间曾经游历了唐朝吧、宋朝吧、生物吧、物理吧、幽城幻剑录等各类贴吧,包括历史的、学术的、科学的、艺文的等等。并且在2007年和夥伴们创建了这个生态保育吧。这几年感谢各位好朋友的支持。不过最近这两年,百度的规则越订越严,尤其是在吧主ID的手机绑定部分,如果身在非内地的区域,始终无法使用内地以外的手机来绑定。就像我也多次进出内陆各地了,但却依然不能使用台湾手机号码来绑定。我是在百度开始绑定手机这个规则以前申请上吧主的。以现行的规则而言,则是不可能再以没有绑定手机而申请吧主。而我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一天百度终究会要所有海外与台湾等地的人都得要绑定内地手机才能继续担任吧主。而我在过去曾征求这里能有第二位吧主来协助管理,以避免我万一没办法再于这里担任吧主时,能够有人继续管理这个讨论生态知识与生态公益的园地,让更多人能够重视生态保育的重要性。毕竟这对于我们现今的生活而言也越来越重要。生态系统一但破坏殆尽,势必影响人们赖以维生的自然资源。希望能有对于这个议题有热诚的夥伴一起担任这里的吧主。虽然之前好像后来这样的请求没有下文。不过我这次再次发送这个贴子。所以有看到的朋友可以考虑看看喔。@Odysseymind、 @zuyu5426 、 @第8仙女 、@蓑雨吟 、 @大唐风云、 @紫莎耣 、 @圣诞欢乐君君 等等各位常常来生态保育吧的夥伴们。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希望能够担任这个吧的第二名吧主喔。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