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下雪天 北国下雪天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1,575 关注贴吧数: 13
关于《圣经》的阅读 这里所涉及到的是阅读圣经所该有的态度,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圣经是一部信仰的书,是为了向信友传达信仰的讯息的,他不是一部为了科学研究所写的书,也不是一部为了历史研究所写的书,更不是为了研究考古学所写的书,或者其他任何学科所用的书。当然这些学科都可以或多或少的从圣经中找到一些旁证。 但是圣经本身不是为了教授科学的,也不能作为严格的科学或者历史学的参考书。所以圣经的写成具有当时的文化背景的烙印,圣经的文体包括神话,也包括小说文体,还有其他当时所有的各种文学题材。这些不同的文体都不能从纯粹科学的角度去看,当然我们看圣经也不是要去看神话或者去看小说,而是要看天主愿意通过这些不同时代的文体、通过当时的作者所写的具有时代和历史背景的文体来发现天主所要通传给我们全人类的普遍的信仰的讯息。 有很多人对圣经中记载的创造有疑问,这当然属于极为正常的,但当我们去看其中的原因时,我们发现很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对这段经文类型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 有人比较偏重文字,认为天主的创造就是文字所述说的那样。 也有人比较偏重象征,认为那些文字背后所象征的东西才最重要。 今天神学界很多人比较偏重一种溯因法的解释,具体的说,创世纪1-11章的记载并不是每个字眼每句话都属于信仰的内容,比如,有关乐园的存在问题,乐园是否真实存在并不是信仰的范围和内容,借这乐园的记述,圣经告诉我们人被天主创造值伊始就具备了一种原始义德。在原祖犯罪的记述中,重要的是创世纪的作者要向人们解释恶的来源问题:恶不是来自天主。 那幺,按溯因法,天主的六天创造第七天休息很显然是以色列子民要告诉我们安息日的来源与神圣性。因此,科学解释为这段经文并没有用处,因为作者的首要目的不是一个科学的记述。 
广告设计专业培训课程 第一部份:(美术部分,免费送) 结构素描、光影素描、速写、设计素描、户外写生 色彩原理、色彩配色、设计色彩、色调小稿训练、色彩长期作业. 第二部分:(基础软件) Photoshop CS2:Photoshop操作基础、图象优化处理、经典实例分析与制作 Illustrator CS2:广告招牌制作、灯箱广告、服装广告设计、企业徽标设计、名片设计   IndesignCS2:专业的排版工具、印刷相关知识、书报高级排版技巧 Acrobat7.0:专业的电子文档工具、可以实现任何文档之间的互转,PDF文档的生成与转换 Coreldraw13:包装盒的设计、宣传单、海报及名片的制作、产品及商业广告设计、名片设计 第三部分:(高级软件) Photoshop高级:讲解海报设计、包装盒设计、CI设计、产品广告设计、后期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Illustrator高级:广告插画制作、矢量描图、角色贴图制作、广告创意稿、印前制作技巧等 第四部分:(网页广告辅助设计) Dreamweaver8.0:网页布局、制作;Html&Css简介;网站管理与维护、上传与下载;案例分析 Flash8.0:美工设计、网页配色;CI、LOGO、Banner的制作;常见网页动画制作、网页布局 Fireworks8.0:经典网页动画、广告、片头、贺卡设计与分析;MTV制作、交互式网站简介 第五部分:(广告理论)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色彩设计学、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图形创意、招贴设计 第六部分:(广告方案) 广告设计(CI策划)、VI设计、印刷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视觉导向设计、展示设计(选)、电视广告脚本设计,软件综合、毕业设计及教学实习
[郎咸平]6+1让中国吃了大亏   在大家对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利润率忍无可忍,各级政府不遗余力推动产业升级时,是否想过,谁告诉你传统劳动密集产业利润率一定是低的?又是谁告诉你做高科技毛利率一定是高的?   近日,在搜狐网3g频道上线仪式上,香港中文大学首席讲座教授郎咸平对听众们说,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大家进了一个误区。   “举个例子,最近美太要在上海开第1800个芭比娃娃展示厅,这个芭比娃娃谁生产的呢?都是江浙省生产的,我们生产的芭比娃娃卖到国外,甚至又卖回到上海,这和玩具产业相关,但美太的毛利率却在40%以上,甚至和芯片一样的价格。”   郎咸平提醒,从这个故事会发现,中国所谓玩具行业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毛利率低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它是劳动密集型,而是因为它在整条产业链当中定位有问题,定位错误。整条产业链当中掌握最有价值的部分,叫做大物流环节、大服务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和零售,当掌握这六大块的时候,毛利率就超过了40%,像芯片一样。   在美太掌控的“6”和中国玩具业所掌控的“1”中,“6+1”是整条产业链,而真正有定价权的是美太掌控的“6”,中国这么多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结果,是完全丧失定价权,而美太透过定价,掌控我们传统密集型行业的毛利率,所以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越辛勤地制造,发达国家越富裕,这是产业定位错误。   郎咸平强调,产业链定位错误,定位在纯制造,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阿尔图·兰波  我曾被彩虹罚下地狱,   幸福曾是我的灾难,我的忏悔和我的蛆虫:   我的生命如此辽阔,以致于不能仅仅献给力与美。   ——阿尔图·兰波(Arthur Rimbaud)  在《兰波作品全集》中我看到冒险家、过去的诗人兰波在1884年,从也门的亚丁港写给家人的信,他说:“我的生活在此是一场真实的噩梦……我很快就30岁了(生命的中途!),我已无力在这个世界上徒劳地奔波。”  我想,说这话时兰波一定想起了但丁的《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也许他还想起了自己少年时的诗篇,和他在那些辉煌的诗篇中对自己未来的诅咒)。虽然他说错了,那时他不是在“人生的中途”,而是走近尽头了,但他应是无憾的,因为像但丁一样,他走过了地狱并窥见了真理。  1854年出生的法国诗人阿尔图.兰波是现代诗歌史世不二出的天才——这是当代诗人无一否认的。他在十五岁所写的两首名诗《元音》和《醉舟》,不仅实践了波德莱尔“感觉的交响乐”的梦想而成为象征主义诗歌中的重要代表,还因为开创了一种求索于潜意识和幻想的力量的自由诗风,对后来现代诗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成为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同年他在著名的“灵视者书简”中提出的“诗人应该成为灵视者”这一概念,更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甚至意识流小说产生重要影响,乔伊斯曾在其成名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结尾处暗示自己所受之影响,并向之致敬。  1871年他结识了另一个大诗人魏尔伦,后者深为他的天才吸引,弃妻子和他出走,两人在伦敦、比利时过了两年的同性恋生活。1873年,这段“孽恋”最终因为兰波想回巴黎而被魏尔伦开枪打伤而完结。一个月后,兰波写出了他最杰出的诗篇《地狱一季》,从此封笔,19岁就完成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生涯。  此后发生的事情是不可理喻的,兰波离开法国,到过南欧、北欧、亚洲、非洲,当过荷兰和美国的雇佣兵(很快成为逃兵)、殖民地监工、武器走私贩、咖啡出口商、摄影记者、勘探队员……后来在北非、西亚等地呆了12年,“过着世上最悲惨的生活”,但都没有回过法国。直到1891年他的脚上肿瘤恶化他才不得不回法国做截肢手术,但已无济于事,他于年底死去,终年只有37岁。  对于兰波下半生疯狂的行为,有不少解释:有说他是因为爱情的失落的,有说他是因为江郎才尽改而追求世俗幸福的,甚至有直说他就是因为贪婪金钱而做冒险家的。我觉得这些人都不了解兰波,没有从他本质上还是一个诗人这一点去理解他。没错,他后来的确赚了好多钱(他在信中说他长期在腰间缠着八公斤重的金法郎!),但他却一边写信回家诉说在蛮荒之地生活的悲惨,一边又为自己编造种种理由不肯回法国——他在亚丁有何幸福可言?就像《史记·项羽记》中所说“富贵而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般不可理喻,这段地狱的日子是不能从一般人的角度去解释的。  兰波有一句诗因为米兰昆·德拉的引用而广为人知:“生活在他方!”他还有两句诗同样有名,被写在1968年法国学生革命的街垒上:“我愿成为任何人”和“要么一切,要么全无!”。这些诗句和《地狱一季》,是我们理解他下半生的执着与受难的关键。   兰波的早期诗作已经有许多是抒发他对流浪、冒险、自由的向往之情的了,像《醉舟》,第一句就说:“沿着沉沉的河水漂流而下,/我感觉已经没有纤夫引航”,然后就是数十行对奇幻漂流旅程的天马行空式歌唱,他沉醉于行程的意外多变中,又丝毫不想在任何地方逗留——因为“没有一个地方是他方”,审美者对美总是永不满足的,“生活在他方”意味着永远的变迁。他的诗歌形式也与之配合,充满了迫不及待的呼唤句、祈望句,急速地在一个意象到另一个意象间跳跃着,名词和形容词的流变纷呈令人目不暇给。在“灵视者书简”中他说:“如果它(诗)天生有一种形式,就赋予它形式;如果它本无定型,就任其自流。”——后来,他为他的生命也选择了这样的形式。
你的心也要跟着变/深雪 作者/深雪 文章来源:摘自《花溪》2007年七月      对爱情有着童话般的期望是正常的,然而,你亦要知道,有些童话,是不幸的黑色。   如果,你有一个男朋友,你要有什么心理准备?首先是,你要有他会变心的心理准备;然后,你要有在某些状况下,自己会变心的心理准备。不要老是想着一生一世、死心塌地、至死不渝这些爱情观念。若然,达成了的话当然恭喜你,但你要知道,达不成的机会非常大。你要思想现实一点,要明白,男人变心的机会极大。为了配合这种情况,你也要容许自己去变心。当不幸降临,你的男朋友变心了,但是你早已经接受男人易变心这回事,于是,你不会伤心过度;也因为你亦容许自己变心,这样子,你就能抽身而退,把心变一变,变成不爱他、爱自己、爱事业、爱兴趣、爱其他男人。死心塌地这观念,害苦了无数女人,就是这些不接纳变心的女人,会苦苦留守在坏男人身边,会蹉跎青春。她们的思想脱离现实,她们幻想自己的男人会一世忠心,然后又逼自己一世对他死心塌地。继而,她们的人生就耗费了。女人一定要记住:当男人变心,你的心也要跟着变。他已经变了,你却一成不变的话,根本于事无补。当然,你可以聪明地选择暗暗变心,但表面上行为不变,装成继续意乱情迷的模样,用意是耍手段赢回他的心。对爱情有着童话般的期望是正常的,然而,你亦要知道,有些童话,是不幸的黑色。无论你的男朋友有多忠直,你都要有最坏的打算。
爱情不是老天爷的事/叶倾城 作者/叶倾城 文章来源:摘自《花溪》2007年七月      他在刹那间决定,如果第二天是个下雨天,他一定爱她,并且趁着雨后的彩虹,抱她入怀。   他与她,一起走在校园里。青草安静,他却听见自己的心,跳得像一颗即将爆炸的定时炸弹。他想知道紫薇花是何时决定开放,越橘是怎样选定结果的枝丫,或者,老教授是如何在上百人的阶梯教室里,忽然指向一个学生:“你,回答这个问题。”一切神秘美好的事物,是如何按部就班的?而他,到底该不该爱她,并且大胆说出来?  她忽然头一偏:“嗯,你说什么?”  有那么多流行歌曲在他嘴边储备,随时可以调用,比如 “爱你一万年”或者“她的名字叫做小薇”,他把歌词们当做面粉,这里揉揉那里团团,酝酿了最华丽的表白,像烤一方可爱的提拉米苏。此刻他却张皇失措:“啊,啊,你说明天会下雨吗?”就听见树林里蝉声,震耳欲聋。  他在刹那间决定,如果第二天是个下雨天,他一定爱她,并且趁着雨后的彩虹,抱她入怀。  八月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太阳的焰含着毒。他看到朝霞就像看到白日的噩梦,在阳台上,等待雨的消息,越等越恐怖。从日出到日落,太阳是炽热的红车轮,而他身受车裂之刑。他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他即将写一本叫《十万个怎么办》的书。  突然,一滴水落在他头上,又一滴。他是荒漠里的棘刺,感受到了雨的消息。  他如释重负,在阳台上大喊:“小丽我爱你。”这是他一生,最庄严的承诺。  嘻嘻,他当然知道那是空调在滴水。可是,他一仰头,向天空做个鬼脸,感谢老天爷可爱的配合,老天爷此刻一定在笑。  下雨是老天爷的事,爱情不是。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综合复习题】 一、填空题1.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2.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3.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生中最重要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4.英国大诗人(奥登)曾说:“就作家与其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5.《变形记》的主人公是(格里高尔•萨姆沙)。6.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主要有(《美国》)、(《审判》)、(《城堡》)。 7.卡夫卡的中短篇小说(集)主要有(《观察》)、(《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8.“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绘画)中,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在巴黎(“独立沙龙”)展出了8幅作品,被称为“表现主义”绘画。在文学批评界,表现主义一词在1911年 7月正式出现在(德国),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获得广泛的认可。9.《城堡》的主人公名叫(K)。10.法国作家纪德认为,卡夫卡的作品有两个相反相成的世界:一是(对“梦幻世界‘自然主义式’的再现”),二是(“大胆地向神秘主义的转换”)。11.意识流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其中法国现代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观)直接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哲学背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构成了意识流小说的心理学基础。12.“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1918年,梅•辛克莱在评论多萝西•理查逊的小说(《旅程》)时最早把“意识流”这一术语引入文学评论。 13.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种结构形态。 14.意识流小说表现人物心理和意识活动的主要技巧包括(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15.乔伊斯的祖国是(爱尔兰)。  16.《尤利西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网络时代经典写作的命运  作者:敬文东  1.从一杯水开始  一位自己给自己取名为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在谈到他的作品《黑格尔的节日》时曾说:“我最近的一副画开始于这么一个问题,即怎样以非同寻常的方式画出一杯水?怎样以一种古怪、专横、纤弱但又是天才的方式来描绘一杯水?”实际上,在任何“经典的”艺术家那里,眼前的、习见的事物,都不能按照它的原初模样搬进作品世界,也不可能依它的原貌有如照相一般被挪进艺术空间。诚如弗朗索瓦·达高涅在评价加斯东·巴什拉所说:“死死盯住原初物质不放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此,这个代价就是牺牲艺术的本真内涵。相对于实存世界,作品从来都具有陌生化的面孔,都应该而且必须具备陌生化的性质,哪怕是水这种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李白诗曰:“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李白那杯价值远超“万言”的“水”,和马格利特那杯“水”一样,无论和我们天天都在饮用、每天都在荡涤我们身上污垢的液体何其相似,都已经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意义上的水了,它业已组成了另一个有关水的世界,或者说,它本身就是那个世界。这个世界上的基本元素不再是氢(H)和氧(O),而是其他元素;这个有关水的世界有它自己的线条、形状、疆域、多变的脾气、性质、呼吸、生殖、青草、土地、阳光和跳动的星辰。它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它本身就是一个自足的、不依赖任何外在事物的完整世界,不像在现实时空中,水只是构成实存世界众多事物中的一种。  在此,我们有必要承认罗兰·巴尔特看法的正确性:任何现实世界当中的事物,就它与人的关系而言,从来都存在着三重面貌——真实的、意象的和书写的。的确,“意象的”水,才是马格利特和李白“书写的”水的基本来源——书写形态的水和“真实的”水,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不需要多重中介就能进行相互转换的关系。热·热奈特在评价柏拉图的模仿说时,有过这样的话,完全可以和巴尔特的看法联系在一起:“柏拉图把模仿与叙事当成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模仿对立起来;但是(正如柏拉图本人在《克拉蒂勒》中所指出的那样),完全模仿已不是模仿,而是事物本身。说到最后,唯一的模仿是不完全的模仿。模仿即叙事。”不能说热奈特说得不正确(当然也不全正确),问题是:这种叙事和实存的事物当真有那么多直接关联吗?
June of mine 70后80后新股民行为非理性 暴跌中行为错乱2007-06-06 07:47  来源:东方早报  5月30日上调印花税率后,沪深股市狂跌,其间发生的一些现象发人深省。5月30日当日,大批股票以跌停板或者深幅低开价格开盘,随即被蜂拥而入的买单拉起。买入者多数是不知上调印花税意图、“大跌大买”的70后、80后新股民。    这给一些手脚快的机构和老股民提供了逃命的机会。以后两天,新股民(起码我身边的年轻的新股民)被打懵了,茫然无助,出货的不多。双休日,不少新股民家庭内、朋友间爆发了激烈的讨论,他们这时方认清本次政策出台的涵义并做出了决定。本周一,三大证券报刊出旨在对市场吹暖风的评论文章,沪深交易所又豁免了数百家连续跌停股票的停牌示众,管理层不乐见市场“无理由暴跌”的意思表达得较为明显。按照“政策市”的惯例想当然,周一市场应全线飘红。这一次,与5月30日倒过来,轮到抢反弹的老股民吃苦头,来自新股民的抛盘如疾风骤雨。  我的一些70后、80后朋友是浮动盈利被揩光后不计成本割肉抛股的。他们真的是如某些注册分析师所言,追涨杀跌、行为非理性吗?或者性质严重,如某些经济学家所言,故意“与政策博弈”吗?仅从现象上看,似乎嫌疑很大———政策利空时他们买进,政策转暖时他们反倒砸盘了。但如果真有人据此得出这样的结论,那是这个人有病!为什么今年以来,股市换手率不断放大,创造了全球证券史耸人听闻的纪录?就我所熟悉的投资者范围分析,造成这一事实,有70后、80后新股民追逐赚钱效应大的强势股和热门板块原因,更主要的则是因为自上证指数升至3000点后,管理层将打压市场的传闻络绎不绝,老股民和各类机构人心惶惶,买进卖出频繁。新股民一般不相信管理层会直接打压市场,炒股炒得更专注。何以解释新股民行为与政策意图相反,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本次暴跌之前,相当一部分新股民压根就看不懂什么政策意图,他们根本就不具备蜿蜒曲折地搞清楚纸面意思之后深层含义的能力。比如,对证监会两次发文提示“买者自负”,我身边的70后、80后新股民一致认为,其意思不过是现在大盘点位高了,证监会在提示股价起落的市场风险。有券商向客户发出咨询短信示警:管理层已经两次发出警告,利空政策出台的忍耐期限一般是一个月。我亲耳听见一个新股民评价这样的被事实证明为宝贵的短信———“无聊”。  追问下去,那么,为什么70后、80后新股民看不懂对他们父兄辈而言昭然若揭的政策导向呢?人是历史和环境的产物,简言之,70后、80后新股民成长在社会层面的市场经济(之前提法是“商品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的年代,基本上可以说,他们已是市场中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同“单位人”与“组织人”已经具有质变区别。举个与股市无关的浅显例子说明70后、80后人与父兄辈的差异:一个80后年轻人被解聘,他们自己会一言不发收拾东西走人,想不通要找雇主论理的往往是其父母亲。http://msn.china.ynet.com/view.jsp?oid=21045664  看清70后、80后新股民以上特质,便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在本次股市暴跌中“行为错乱”:一、他们浑然不知提高印花税率的调控意图,所以会在当日买进;二、他们同老股民不同,对三大证券报的社论是“反向解读”的———社论等于是公开承认提高印花税率的目的之一是打压前期股价快速上涨的,即恍然大悟:原来股票价格真是会被直接干预的;三、既然如此,自认倒霉,“以脚投票”,就像毫不犹豫地从一家公司辞职一样。  我身边的70后、80后新股民均为高学历,硕士、博士不少,有外企主管、微电子工程师、平面设计师、会计师、记者等等。他们向我发问:要调控股市,为什么不直接说?做起来不难嘛,比如设立发言人制度,定期针对市场一些不良现象,提出警示,明说一旦这样的现象不纠正,将可能采用什么措施。在此不议论此次提高印花税率的多方面后果,仅就年轻新股民出现的反政策导向行为而言,其起码表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与相关人严重脱节的,相关部门需要顺应市场化(包括人的市场化)潮流,与时俱进。在此次股市暴跌之前,于一些逆取名利之徒的聒噪声中,形象地说,或许管理层已经生了一段时间“闷气”,而广大中小投资者,尤其是新股民,对此其实是不知道的。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家都得各安其位,像样子。
加菲猫 加菲猫之私密档案 一个大雪的夜里,加菲猫诞生在美国一家意大利餐馆的厨房里。由于食量惊人+好吃懒做,餐馆主人不得不考虑是继续收养它,还是等餐馆被吃垮之后再关门大吉。结果,它被送到了宠物店,倒霉的乔恩先生买下了它。从此,乔恩痛并快乐的日子每天不断地上演着…… 生日:1978年6月19日 星座:双子座 生肖:马 出生地:意大利餐馆“妈妈柔娜”的厨房 籍贯: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郊区的“Paws(爪子)设计室” 出生体重:五磅六盎司 现在体重: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 主要特征:十四根指头,六根胡须和一个粉红色的鼻子 小名:变形虫人、斗复仇者、橘色大胡子、海盗 常被误认做:带虎纹的河马、长了毛的小山、长了腿的南瓜 最喜欢的运动:打一个长长的盹儿 最喜欢的人:自己 最好的朋友:镜子 最喜欢的食物:意大利面 最喜爱的饮料:咖啡 最讨厌的日子:星期一 最讨厌的东西:蜘蛛、邮差 最难以忍受的压力:饥饿 最喜欢的品质:懒惰 最喜欢躲藏的地方:饼干桶 嗜好:吃和睡 至理名言:“从来没有我不喜欢的意大利面。” 在打瞌睡之外喜欢的运动:仰卧起坐(严格说应该是仰卧,而非起坐) 最喜欢攻击的对象:欧迪——一条注定倒霉的狗 最喜欢的狗:热狗 最喜爱的发明:遥控器、可睡沙发、驱狗剂、老头乐(即抓挠器)、炸面包、微波炉、卡通漫画、可用微波炉烤制的比萨饼
心是孤独的猎手,伤心咖啡馆之歌-〔美〕卡森·麦卡勒斯 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以下简称《猎手》)里,不满14岁的女孩米克从别人家的收音机里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第三交响乐,她觉得,“像这样美妙的音乐简直是世上最令人伤心的事。”“结束了。她抱着膝盖,僵硬地坐着。另一个节目开始了,她用手指堵住耳朵。刚才的音乐只给她留下了伤害和空虚。她完全想不起这首交响乐了,甚至连最后几个音符也忘了。她努力去回想,没有声音回到她的耳边。现在全都结束了,只剩下一颗心,像兔子一样跳,还有这可怕的伤害。” 同样,在《婚礼的成员》里,不满13岁的老是改名字的女孩弗·洁丝敏,也会同样被音乐伤害。在被音乐启开的世界里,她梦想着走遍全世界,但现实中却不得不和她6岁的小表弟以及她家的黑人厨娘贝丽尼斯困在厨房里,度过整个夏天那一个又一个漫长枯燥的下午。麦卡勒斯璀璨的笔调这样写道:“傍晚天色泛白,拖得很长。八月的一天可以分为四个时段:上午、下午、傍晚、夜晚。傍晚时天空呈奇异的青色,倏忽消退变白。天光里有浅浅的灰,葡萄架和树慢慢阴沉下来。此时麻雀成群,在小镇的屋顶上盘旋,此时沿街渐暗的榆树上有八月的蝉鸣。傍晚的声响里有一种含混暧昧的光景,迟迟地不散:路边纱门的拍击,孩子的说话声,某家院子割草机的嗡鸣。弗·洁丝敏把晚报拿进屋,暮色向厨房汇聚。最先黑下来的是屋里的角角落落,然后墙上的图画也渐渐隐没。他们三个在沉默中看黑暗涌入。” 小女孩的形象有着麦卡勒斯本人浓重的自传色彩:南方的小镇,枯寂无聊的家庭生活,内心无穷无尽的愿望被寄托在遥远的地方。这一切,都被麦卡勒斯描述得极富质感,任何年龄层的人,都可以通过小女孩的内心,通过麦卡勒斯主观化的同时又是客观化的叙述角度,深入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那些神经末梢里去。那种被重新唤醒的关于成长的痛楚和欢愉,使得我们在阅读麦卡勒斯的同时,有一种轻微的时光倒转的感觉。这种感觉,如果不是因为有着这样强有力的唤醒,它们是无法捕捉的。它们本来是消失了的东西,居然能够重现,这真是一种奇迹。麦卡勒斯不同于其他作家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她是能够将旧日时光中那些最轻妙的心境最幽微的细节重新呈现出来的高人,她能呈现内心的奇迹。 奇迹也罢,愿望也罢,但这一切都不过是一场一厢情愿的幻觉。所谓爱之感应,所谓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都是虚妄的。在麦卡勒斯的作品里,笼罩着爱而不得、甚至因深爱而不能表达的宿命意味。 那个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南方贫穷的小镇,小女孩像奇花异草一样出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们看待这个世界那种又坚硬又柔弱的眼神,也像能伤害她的音乐那样,伤害我们读者的心。因为这种准确的、冷静的、客观的但同时又是诗意的伤害,能让所有迷恋麦卡勒斯文字的读者,在她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和《婚礼的成员》这两部小说里打起了轻微的寒战,正如我喜爱的另外一位美国女作家梅·萨藤的评价:“当我们读完(此书),一种被真理滋养的情感油然而升。” ▲文汇读书周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