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清静慈悲
中和清静慈悲
关注数: 19
粉丝数: 73
发帖数: 8,270
关注贴吧数: 10
知足则不贪功;慈悲则无嗔念;智慧则无痴心。 学拳要精简、心态要平和、练拳要自然。 练拳就是练人。
所谓少林24式易筋经就是12大劲加道家12段锦。 24式上部就是12 大劲; 24式下部坐功跟通常道家12段锦很相似,可能是12段锦另一个版本。 少林的东西就是网罗天下改名少林,呵呵。
太极拳和易筋经,相得益彰。 如题。 愿听指教。
拳的发声练习。 如题。 每一种拳都有发声的内容。 大家来说说发声的作用。
有没有人练到《秘授歌》的境界? 如题。 吧内估计没有,吧外有没有? 谁见过?
韦陀十二式的第一式可以理解为童子拜佛桩,也可以理解为浑圆桩。 如题。欢迎探讨。
新年祝福:恭喜发财,好人好运! 如题。 新年快乐!
偶感:中华传统武术是形而上的哲学和形而下的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如题,详见二楼。 练拳的感悟。
自勉:一天进步一点点。 境界妙,不代表没有,但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有些东西要几十年如一日地努力、修德,还要实事求是才行。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人事以听天命。 我本无求,万事随缘。
太极敛气入骨髓者,今有几人? 如题。
偶感:圣人无常师,以道贯法,万物万物皆可为师。 原来学了一点皮毛;想起了越女自创剑法。 其实古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哪有那么多师承,很多东西是自己揣磨出来的。 所谓真传,往往就是几句要诀。 亦步亦趋,并非上智所为。 本来拳术很简单: 有节奏的运动,适合人的身体,加上发劲的方式,以及攻防的道理。 真传只是没有领悟道理的人的学习。 对于形而上的悟道之人,对人的身体和医学足够了解,没必要循规蹈矩。 天才开派,庸才附流;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明白道理即可。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导引也; 易筋洗髓,固精养气,更新也; 阴阳虚实,攻守自如,技击也。 如此,武道尽矣!
最近的感受。 到这里看看。 http://tieba.baidu.com/p/3476548962#sub 欢迎大家指教!
最近练拳感受。 先谈谈自己的感受,先发个两个图露露脸,寒假再发视频。 详见二楼。
转载:太极拳的精气神是假的吗? 王培生大师练功要诀详解
讨论:处处有争力。 如题。 我认为是为了平衡, 保持攻中有守, 自己的重心不被破坏, 同时不伤害自己的身体。
“三尖相照”与“四点一面” “三尖相照”与“四点一面” 作者:意滴水 在拳术中有“三尖相照”之说,是说凡一出手要三尖对准,即鼻尖、手尖、足尖三尖要在同一个垂直平面内,三尖的意念指向与发力方向一致。三尖对正才能发劲如放箭,攻击力合一得到充分发挥。 “四点一面”是指在三尖相照基础上,这三点再加上后脚蹬弹点要在一个垂直平面内,才能使后脚所产生的蹬弹力充分释放到打击点上,而不会产生自身的旋转与移动,使自身的重心稳定,具备再次进攻的能力。 在动作时头、手、脚同时协调配合,上下一线,称为“三尖相照”。各门各派习武者练习中都很讲究注意这一内容。技击中能做到三尖相照,则身正、步稳、重心垂直。静止的动作如此,运动中的各种动作招势也需如此。 “三尖相照”是为了劲力相合,三尖之中鼻尖与脚尖是为手尖助力的,在发力中,脚尖与手尖相照,脚尖的意念指向能激发后脚的蹬弹力,强化躯干的前撞力,能增强手的打击力度,只是力源在脚,体现在手上,充分体现打人如走路的“脚打”宗旨;鼻尖与手尖相照能使头领躯干的撞击力充分体现在手上,而鼻尖与脚尖相照才能体现上下相合,形意拳中有“头打落意随脚走,起而未起占中央”。体现出三尖所在的立面向前切割对方中线的神意,当然,除手之外,全身的各个接触点都应该是发力点、攻击点。才能体现“浑身无处不弹簧”的劲力。三尖相照只是外形上的要求,而在实战中应该是全身上下无处不照、无处不合。 在实际的正面发力时,我们不仅要做到“三尖相照”还要做到“四点一面”,这是由于力学的平衡原理所决定的。在发力攻击对方时,以能将对方击出而自身重心稳固,方为得体。从力学的角度来看,当我击中对方时,我自身的重力及后足蹬地的反作用力与击中对方时来自对方被击点之反力,三者应成一平衡力系,我身体才能能稳固。而三力平衡的必要条件是共同作用于同一平面内且交汇于一点,只有做到“四点一面”才能达到上述力三力的平衡,反之,这三种力便又可能形成对自身重心的不平衡力矩,在此力矩的作用下,于击中对方的同时自身也将产生旋转或移动,而不能中正安舒,破坏了攻守兼备的待发状态,此乃拳家之忌,不可不知。 “四点一面”是对自身的要求,将劲放到对方身上能否打动对方,还要做到自身四点形成的面要正对对手的重力线,还要掌握“端、的”二字。太极有云“放时腰脚认端的”。“端”就是指发力点、攻击点、和对方的接触点;“的”是指意念中攻击力的落点。在向前发力时,在“四点一面”的基础上还要做到我方的后脚弹爆点和“端、的”相照,才能使自身的力量充分发挥、使自身的攻击能量完全作用到对方身上,从而达到理想的攻击效果。
与太极大师马岳梁的一次谈话 与太极大师马岳梁的一次谈话 世界太极拳网 2014-1-26 15:14:43 西方大多数练太极拳的人都打杨式,不过吴鉴泉氏的吴式太极拳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年89岁高龄的马岳梁老师是吴式宗师吴鉴泉的徒弟,他和鉴老的女儿,另一位吴式大师吴英华女士结为百年之好。他们夫妇俩一起主持了在上海的“鉴泉太极拳社”,继承和推广了吴式太极拳,并保持了五十年前吴式太极拳所固有传统风格。 近日,借去上海的机会,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马岳梁老师。整个采访在徐文医师的帮助下得以完成。徐文医师是一位心脏病专家,他跟随马老师学太极拳已有四十多年。并一起为辅导西方人学太极拳作出了努力。他们合作写了一本书《吴式太极拳推手》。徐医师还将马岳梁、吴英华合著的《吴式太极拳详解》译成英文。目前,他自己正在致力于一本有关太极拳的健康作用的专著。尽管马老师现在只为少数私人授课,他仍然经常在鉴泉太极拳社的社员活动大会上表演。他的动作干净利落,富有魅力。很难使人相信他已经有89岁高龄。他不愧是一位真正的太极大师,可他仍然认为他要从太极拳中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以下为我们这次难得的谈话内容: 记者:马老师,您老是什么时候开始向吴鉴泉大师拜师求艺的呢? 马: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在那以前,我就知道他,但正式拜师是在二十岁那年。 记者:吴老先生留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马:他没有改变拳架的式样。我现在教的就是最初的吴式太极拳。在美国、香港,吴式拳架已 改变了不少,这并没有什么奇怪。因为这就同写字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我认为只有功夫很深的人才能改动拳架。我先跟吴老学了十年,完全是他的拳架。后来我到了上海,帮助吴老一起工作,我的拳架仍然是吴老固有的样式。 记者:由于您的体型和吴老的不同,您的拳架是否也有了改变? 马:只在很细小方面。 记者:在您学太极拳之前,您还学过其它什么武术吗? 马:我学过通臂拳和其它一些外家拳。 记者:有一些练太极拳的人还练其它气功。为了增强内劲,您是不是还有其他锻炼方法? 马:事实上,没有必要再练什么其他气功了。太极拳本身就是一种气功。我们也没有其它特殊的单练方法。 记者:许多西方人和中国人怀疑太极拳用以防身的技击作用,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马:练太极拳的首要目的是为健康。第二才是防身。太极拳从不率先去攻击别人。 记者:吴式太极拳在香港最为流行。您知道它在香港发展的历史吗? 马:我认为各种太极拳基本要点是大同小异的。吴式太极拳有快慢两种,但快拳不是慢拳快打,快拳和慢拳的练法是不同的。 记者:杨澄浦和吴鉴泉二老当初曾在一个学校公开教授太极拳,其后不久,您也开始练太极拳。在您的记忆中,对杨老有什么印象? 马:我经常看见杨澄浦去鉴老家里和鉴老一起推手。我亲眼看见过他打杨式快拳。他死后,杨式快拳也就失传了。 记者:扬式太极拳在美国最为流行。杨澄浦的一个学生郑曼青曾在美国推广杨式太极拳,您在郑年青的时候就知道他了吗? 马:是的,他原来在上海是个中医。后来他去了台湾,再转到美国,开始教太极拳。他的太极拳很好,也会推手。 记者:我想太极拳在西方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是人们认为它是一条修练性灵的途径。 马:太极拳和道教是密切相连的。太极拳的创始人是一个道士。对我们来讲,我们只讲太极拳的健身作用及其武术上的价值。1914年之前,太极拳没有在社会上公开教授,一般只限于门内师徒传授。 徐文:正是由于我们国家实行开放政策,太极拳才更快更广泛地走向世界,这是很自然的。譬如说吧,最近马老师去了西德,在那儿播下了正宗吴式太极拳的种籽。 记者:不知道谁是第一位学习太极拳的西方人。 马:1914年,一个著名的外国摔跤运动员来到了北京。他不相信中国武术。当他遇见鉴老时,就向他提出挑战,结果给轻而易举地摔倒在地上。于是,他就拜鉴老学太极拳。他名叫威廉氏,反正他学了大约一 年之后,就从鉴老的首届学员班中毕业了。这大概是第一位学太极拳的外国人。美国的莎菲在四十年代也跟我学太极拳。(注:这时候,马老师拿出了一张北京第一届学员结业班的照片,马老师那时候才十几岁,那个外国摔跤手也在照片里。) 记者:您认为太极拳在美国的前途如何呢? 马:现在情况是好的,将来的前景也不会错。有些人只学了短期的拳架,就回美国去当老师了。实际上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太极拳。 记者:吴式太极拳和其他几派的区别是什么呢? 马:我只练吴式,所以我无法评论谁好谁坏。中国的太极拳有五种:杨式、吴式、陈式、武式和孙式。各有个的长处,但其理论根据是大体相同的。 记者:您对初学者有什么建议吗? 马:我给学习太极拳的人五字诀是:静、轻、慢、切、恒。这五个字是相互联系的。初学者要始终记住这些。
以后发帖只发转载。 看看那些无聊的人能喷个啥? 转载在本吧发。
中国文化的式微和太极的浅薄有没有关系? 如题。 请教!
练了一趟,觉得不能违背自己的感觉。(此贴禁水) 如题。 觉得自己的感觉没必要放弃。 意足不必形骸似。 欢迎指教!
易筋经内教龙虎功秘法(安全可靠,无副作用) 易筋经内教龙虎功秘法 第一节卧龙式: 每日就寝前及晨起后行功一次,时间以愈长愈好,但应量力而为。 第一式:单手支撑,伏地侧身式。摆好姿势后先吐浊气三口,纳入清气、以意引向忧陀那(丹田),梢守几个呼吸,即任其气自,行功时张目闭口,疲乏时叮左右换手行功。 第二式:要须同上,待上式纯熟易行后,换用单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支撑,侧身伏地式。 第三式:要领同上,待第二式纯熟易行后换用单手仅一食指伏地侧身支撑式。 此又称“一指金刚擎天式”。倘能持久则大功告成了。 第二节伏虎式: 伏虎式为卧龙式变化而来、一切要诀要求均同卧龙式。 第一式:双拳面支撑伏地式 如增加功夫则双臂弯曲,胸腹下贴离地约三寸左右即叶。 第二式:以双手拇指、中指、食指支撑伏地方 第三式:双手食指支撑伏地式 龙虎秘式功用总说: 教内秘传龙虎秘式,虽至简至易,但效力宏大,徒手即可行功,又无时间环境限制、外提劲于四体,筋骨壮健;内运气全身,坚实腑脏,使人内力巨增。而伏虎式之效尤胜卧龙式,对于强健腕力、臂力有奇效如每日将龙虎秘式勤习苦练,可使人精力百倍,腰肾有力。胜于一切人参、燕窝之类补品药拘,强过其他健身壮体术百倍,功效之巨,绝非虚言,万望后学勿以其简而小看,看时易,做时难呀!
道家最佳强肾固精绝秘法 (安全可靠) 道家最佳强肾固精绝秘法 本法至简至易,效力宏大,不占用任何生活时间,任何人行之皆有奇效,向来为道家秘不外传的珍贵功法,实乃固肾之法宝,强精之捷径,望习者珍之,万不可看其简单而小看! 功法: 任何人在撤完尿后,身体都会汀颤片刻,而且感到一股寒意。东方医学将此情形称为‘风寒’。身体在撤尿之时,如同冬天打开门宙一般,身体的汗毛孔及毛细血管完全松弛,处于毫无防备的状态。这时候最容易患上感冒、皮肤病或风湿症,让‘邪气破了表面气’。 因此,根据道家养生秘法所说,撤尿时亦不容一丝松懈。为使精气不外泄,必须咬紧牙关,脚尖直立,以门神般的姿态撤尿。女性也是如此,需采用双脚尖支撑身体的蹲姿,尤其加力于脚的第一、二指,效果更彰。 这种作法具有显著的强精作用,用于加强肾功能有奇效。如果每天连续五、六次这种脚尖直立排尿法,数月后,你的肾必然强健超人。你必将成为精力过人的健将。
练太极拳前的热身运动。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很多人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进而纷纷参加各种体育健身运动。为确保身体在运动中不受伤害或损伤,人们一般在运动前都要先热身。热身运动,它产生的直接土壤是中国传统武术,这是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融合出的精品,也是认识太极拳热身运动不可偏废的重要环节。 习练太极拳是根本,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太极拳离不开热身运动,它是习练太极拳的前提,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承,互为促进,互为发展。热身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精神上要热起来,思想上或者叫意识上要平静下来,为肢体血液循环畅通,铺平道路;另一方面,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预热筋骨、肌肉,使身体轻松。只有这两方面统一了,才能切实发挥热身运动的应有作用。 在太极拳的习练中,练拳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现象,许多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是练太极拳练坏、练伤了膝关节。其实并不是这样,太极拳的健身强体作用,已被历史和科学所证实。练太极拳无病健身,有病康体,许多慢性病通过练太极拳得到康复,甚至连陈伤旧痛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自愈。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练拳前热身运动没到位就是原因之一。 所以要充分认识事先热身的重要性。每次练功、行拳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使肌肉、关节、骨骼等事先得到充分预热。为避免热身活动中造成损伤,在热身时应当采取循序渐渐的方式,热身动作的幅度应由小到大,力度也应由轻入重。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每个人应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来找出适合自己的热身方式,把握合理的热身时间,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最终达到通过热身活动,使肢体得到充分拉伸,肌肉、关节、骨骼得到充分预热的目的。这样就可以极大地降低练功、行拳对膝盖以及身体的任何部分造成损伤的几率。下面介绍热身活动操: 一、先压腿 二、活动腰和胯, 三、活动手腕和脚踝骨 四、揉膝盖,每个方向揉3的倍数 五、踢腿,共10个动作: 1.两手平举,手心向外,向前蹬脚,脚跟用力,让脚跟有麻的感觉; 2.两手平举,手心向外,向斜上方蹬脚,右手拍左脚,左手拍右脚; 3.两手平举,手心向外,向斜上方蹬脚,右手拍左脚心,左手拍右脚心; 4.摆莲脚,两手平举,手心向外,右脚向外划圈,双手拍右脚摆莲,左脚向外划圈,左手拍脚摆莲; 5.左侧踢腿,两手平举,手心向外,踢左腿,左手在胸前下按手心向下,右手在头顶手心向上; 6.右侧踢腿,踢右腿,右手在胸前下按手心向下,左手手在头顶手心向上; 7.拍左脚面,两手平举,手心向外,向前踢脚,右手拍左手的手面,左手拍脚面; 8.拍右脚面,两手平举,手心向外,向前踢脚,左手手拍右手的手面,右手拍脚面; 9.二踢脚,两手平举,手心向外,这个动作很难,要蹦起来拍脚的; 10.两手平举,手心向外,单腿蹦起来,双手在头顶向上托; 六、走猫步,有时候走野马分鬃,有时候走搂膝拗步。 七、拍全身,每个部位拍9下,胳膊、腰、腿。
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如题。 详见二楼。
我把那个批评“美分”的帖子删了。 还是删了好,因为愚人自己没啥成就,也没义务去关心别人。 虽然没有说明,可是吧友们都是聪明人,不用愚人废话。 以后不发帖评论,哪怕是评论贴吧外的事。 做好自己,无关人等,懒得搭理。 提意见或者建议的话,只是对朋友而言。 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负责,多说无益。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题。 发言别争吵,可谈可不谈。
【国学】反思己过,更正;原谅别人,也原谅自己,不重复错误。 法律,只是社会的产物,光遵纪守法是不够的。 良知,是不能泯灭的。 所以每个人都要反思自己的过错,修正自己的言行。 现代人普遍没有精神支柱,所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疯狂,甚至超越法律的底线。 这样真的好吗?前途可想而知。。。。。。
(读后感)易学难精,难学易精。 读了几篇文章,想想自己的练习。
《老子》、《孙子》两书,处处讲武术。 如题。 尤以前者为要。 欢迎指教,讨论
学太极拳还是以养为主好些。 详见二楼。
请教:为什么有的太极拳强调上步时脚尖先着地? 一般太极拳上步时都是脚后跟先着地, 为什么有的太极拳要求脚尖先着地? 还有八卦掌趟泥步为什么是脚平放而且也是脚尖先着地,为什么呢? 求教!
道门太极跟俗世太极相去甚远。 如题。 从桩功就可看出。 行拳更是如此。
(感悟)太极拳和易筋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题。 刚练过。 定式即桩功,动式即导引。 至于技击,不过等而下之之用而已。 欢迎指教!
【国学】(实修感悟)太极拳和易筋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暂不发图。 如题。 刚练过。 定式即桩功,动式即导引。 至于技击,不过等而下之之用而已。 欢迎指教!
身体松了,精神松了吗? 如题。 欢迎指教!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可惜。。。。。。 如题。 可惜。。。。。。
牛文推荐:24式打遍天下无敌手 有点夸张,不过好看,真好看! 推荐大家看看,看着玩也可以。
个人愚见:真太极,练单式。 如题。详见二楼。 欢迎大家指教。 先说明三点: 1、一味强调太极拳的生理上的科学锻炼和技击,缺乏艺术灵感和自主自觉的言论,恕愚人不回。 2、一味强调太极拳的心理上的神奇效应和意境,缺乏冷静思维和宽阔心胸的言论,恕愚人不应。 3、既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体验能力,又有静观万物的大我意识和科学精神的言论,愚人顿首致谢! 艺术不能脱离科学,科学不能缺少艺术,一阴一阳,合于自然,太极之理。 学而求其理,观而得其要,体而明其微,悟而成其功,方为经纬之才、纯粹大器。
有所感:谈约架和真理。 如题: 详见二楼:
新人求教:《48小时超级自卫术--马胜利》这本书有用吗? 如题,求教!
不想发帖了。 没意思。 没学到东西。 不如自己练。 喜欢吵嘴的太多, 估计练的人都很少来贴吧。 废话少说,俺也练练筋骨去。 各位晚安!
几个小问题,只怕没人能好好回答。 太极拳本没有单一固定的起式,套路只是为了方便记忆,每一招都有起式,那么问题来了: 关于太极起式: 动作的生理学含义是什么? 养生的道理是什么? 技击的用法如何? 如何练好起式?
【国学】从今天开始,不再博览群书,专心实修。 不再留恋所谓知识,不再贪图虚荣,不再广而不深、华而不实; 除了本职工作和书画学习,空闲时间用来实修。
【国学】吧内真正实修的人太少,能将国学用于实践的人太少。 如题。 这么久了,还是那样。 有修为的、有成就的、能运用国学的人,太少太少。 期待国学实践者到吧内来讲述自己的心得。
十二式定式,妙不可言。 国体版的只是一种体操,内涵严重不足, 十二式绝非单纯的更易筋骨,对精神气血都很有帮助。
【国学】守中用中。 此四字读音:第一个中字读平声、第二个中字读去声。 此四字微言大义,妙用无穷: 上可悟道而做真圣; 中可安邦定国; 下可任取一技而修,自然登峰造极,成一代宗师。
世人难免贪嗔痴,所以世人病难除。 人之所以生病,皆在于心,修心即修命; 所谓只修心,不修身,不过是借修心而修命而已,非不修命。 心性为阳,身命为阴。 阳未大成,阴不可弃。 性命双修,佛道同理。
【国学】说个谢谢! @爱尔兰的丝袜 @醉月逍遥 @idiot5438 @月夜丿孤寂 @爱笑的猛兽 @炼心斋 @白鹤寻狐 我有点神经,让你们见笑了!
【国学】不完美才是真完美。 感觉若有所失时,就是完美的境界。 所谓大成若缺,就在一念之中。 道之所修,一念一行可见境界。 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如觉偏颇,随即更正;世事浮云,痴者难成。 守中用中,息息归根;动不妄动,冰心永镇;静不枯静,真空妙有;慧光常照,自然大成。
【国学】钱都挣不到,肯定国学没学好。哈哈 很久没发帖。 如题。 最近所感。
太极之易:易筋,易气,易血,易肉,易骨,易髓,易皮易毛等。 易筋:伸筋拔骨,架子可高可低,可快可慢,全身大筋挑起,力量和柔韧性大增。 易气:去故纳新,去浊得清;心胸宽广,戒烟戒槟榔戒口臭之良方。 易血:去血中之毒,换血得新生,皮肤顽疾、贫血、痔疮、毒疮等等一少光。 易肉:体型匀称,不胖不瘦,身材一级棒,比那些健美畸形儿强十倍。 易骨:增加骨密度,骨力惊人,练就精钢铁骨真男儿,再无半点奴才相。 易髓:造血功能增强,身体发生质变,不可能变成可能,寒暑不侵任逍遥。 易皮毛:气血直达毛孔,微循环功能极佳,皮肤如婴儿,毛发乌黑亮丽,造就新时代美男子! 还有高深的,咱不说了。 总的来说,练好太极,上可无限风光,中可潇洒不凡,下可健康伟岸。 太极好!真好!真真好!
(愚见)思维跟不上变化,学多少招都没用。不练神,一场空。 如题。 道门太极秘要。 敏感度极高,思维属不神之神,速度极快,才是真入门。
愚人再发一贴:武术无为法(纯属个人浅见,高手可无视)。 如题。 愚人以前只在太极拳吧学习,少发帖。 一则本人学武不过一年; 二来本吧各种贴都有,内容广泛。 愚人因为早几天发了个贴,虽真实感悟,但有故弄玄虚之嫌,特此发帖说明,以免空谈。 愚人持守五戒,发帖真诚,仅供探讨,若有错误,当不致犯妄语一戒。 是以愚人谨记。
请问峨眉派有此高手吗? 如题。 方宗骅是峨眉派的吗?
有时候觉得武术就像是艺术,没有天分的话,很难。 RT......
深夜一悟,真师指教,闲人回避。 是夜伏案加班,完成后已子时。 洗手看《增演易筋经》、《峨眉秘本八段锦》,看到《上海涵芬楼手抄本三十二式八段锦》时,心有所悟,然后搜集相关资料,不意读到道佛两家导引之术,居然殊途同归。心灯一照,豁然开朗,顿悟上乘武术导引,本为一家,当以全身经脉、经筋、气血,全部疏通洗涤,其法即为易筋洗髓、脱胎换骨之功,此即以武入道。至于一切有为之法,皆可抛之不用。 道云:无为而无不为。佛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此无为法,心性清明,深明医理者,可行之。 愚追慕文始犹龙派心法已久,近日几达“三不思”之境,故有此一悟,其精诚所致乎!! 山野愚人,顿首再拜!!!
学武术要明白道理和医理,才不会出偏。 不明道理和医理,如果只是谨守师门规矩,是练家子,不是武术家。 明白道理,但不太明白医理,可能对身体有害; 自己瞎捉摸,不广泛学习,容易出偏,而且效果差; 没有一定的学识、修养、功力,就练一些秘笈功夫,容易出大的偏差; 但是就一般武术和一般武术练家子而言,是不存在走火入魔的现象的。
(请教)守中用中,何解? 如题。 守中用中,各家各解。 君以为如何?
体操也可练成武术,甚至是最厉害的武术。不要小看太极操。 太极操练多了,也能从形似演变成神似。 关键是学识要渊博,心灵要虚和,无为大定,万物皆可为师。 一部五禽戏,少林演变成五拳;蜀山演变成内家易筋经。 熊鹰相斗成形意;蛇鹤相争成太极。 五行之悟,可成五行之功。 无形之悟,可成无相之功。 体操会意,得理,也可以易筋、洗髓、脱胎换骨。
【国学】浅谈守愚的重要。 如题。 世间事,唯静者悟,勇者行,而精于个人利益者鲜能成之。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