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宝宝0209 思宝宝0209
爱旅行爱你爱自己
关注数: 130 粉丝数: 314 发帖数: 9,337 关注贴吧数: 125
龙王辿————读不透的清明文化积淀 龙王辿码头,上下三层街道,一排排山陕商人窑洞的遗址,傲立风中,简陋寥落的外表下蕴含着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诉说着当年的繁华。这山陕商人的码头曾经盛极一时,在明清时代这里有过众多的钱庄、当铺、旅店、药铺、染房、皮货庄、盐店、粮店等,真是商贾云集,每年下流的商船多达五千多只。清代贾时遇在《龙王辿》一文中盛赞这里是:“客船星集,如鱼贯之相连;店铺林设,似雁行之不绝。”“地虽偏小,胜得泾阳三原;形似弹丸,赛过长安八水。”(清代吉州《入学试文选抄》)这码头吞吐过的粮食、瓷器、红枣、木材、咸盐、药材、煤炭、石灰等,进入千家万户;这码头吞吐过隋唐大商人、女皇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那运送木材的船队;这码头吞吐过的丝绸,远销西亚、欧洲,罗马帝国的皇帝、元老院议员们以能穿上中国的丝绸为荣。从这个码头出发,山陕商人们走进汉口的山陕会馆、河南南阳赊旗(今社旗)的山陕会馆、广东佛山的山陕会馆,走到莫斯科、汉城、大阪、伦敦…… 这历史悠久的码头,繁荣了这一带的经济,哺育了这一带的文化,炼铸出一种伟大的精神,码头附近的大禹庙、龙王庙以及为保佑牛、马平安而建的牛马王庙,就记载着这种精神。壶口附近的六个大村组成航运组织“六股头”,讲信重义,互助协作,共同富裕,“六股头”就在这牛马王庙、大禹庙、龙王庙里运筹四五百年。这山陕商业精神渊源何处?《尚书·禹贡》曰:“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水经注》云:“禹治水,壶口始。”是大禹治水的精神深深地贯注在这茫茫苍苍的黄土地上,使一代又一代的山陕商人们拥有强健的人格,取得辉煌的业绩。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