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WW风 夏WW风
关注数: 60 粉丝数: 196 发帖数: 18,437 关注贴吧数: 13
第二百十八章 新发展、新机会(四)有关蒸汽机、蒸汽机轮机疑问 在本章中进度中,三胀蒸汽机都已经实用了,蒸汽机才勉强可供轮船试验却显得有些不太合理。尤其是理由是蒸汽机的可靠性不高。 要知道蒸汽机这玩意扣除锅炉之后,其实很容易造到高可靠性的,至少造到不会动不动就停机就是比较容易达到的水平。。 这是因为蒸汽机运行的温度低、运行的转速慢。 而东岸作为一个群穿者组建成的国家,有不少技术的发展与旧世界有相当大的不同。 首先就是机器的保养知识问题。机器能不能可靠运行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保养,而保养的一个关键就是看润滑。运盛号是有轮机长的,而且运盛上的也有柴油机,可以为设计蒸汽机时提供很大的参考,比如说润滑系统、汽缸的密封,这是热机发展上百年的经验啊。 其次是东岸的材料技术。铁虽然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实用化了,但大规模炼钢却是1878年之后,托马斯发明了碱性空气底吹用转炉炼钢化,其中的关键就是石灰可以消除铁矿的中磷、硫之类的有害物质,使得一般品质的铁矿石也可以用炼出合格的钢。因为东岸的钢铁技术人才穿越了,因此,现在的东岸早就能大规模炼钢,甚至连合金钢都有了,技术大致相当于旧时空1890年代的水平了。因此蒸汽机所用的材料早就不是限制东岸人发展大功率高可靠性蒸汽机的问题。 最后是锅炉问题,这玩意安全运行首先靠设计,安全阀、气压计这些难不倒东岸。使用软水使用锅炉用水应该也知道、水管式锅炉相对安全也不难知道。最后,钢村刚柔并济的特点也决定了锅炉不容易炸开,再加上过热器设计。这样整个蒸汽机运行的系统可靠性就足够保障了。 历史上,第一艘常年横跨大西洋的蒸汽轮是1838年运行的大西方号。 大西方号排水量1340吨,装有单台大概300马力的蒸汽机,明轮推进,为了横跨大西洋,船上装有650吨煤,最快14天就可以穿成从布列斯托到纽约的航行。在大西洋航线上运行了8年,一直得退役都没闹过什么大问题。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艘船最大的问题就是动力系统的燃料效率实在太差。整艘船一半的吨位都拿来装煤了,用作运货肯定没什么实用价值。从1838年这个时间节点可以看出,这艘船用的蒸汽机肯定不是钢制的(东岸的钢材不差了),估计也不是双胀式蒸汽机,而应该是摇摆式蒸汽机,也肯定没有活塞环(意味着密封不好),采用的是火管式锅炉。因此这台蒸汽机的水平其实很一般,至少应该明显不如东岸目前的技术水平。 基于目前东岸的基础工业水平,以及设计维护热机的经验,蒸汽机才几百马力,可靠性也很一般是不合理的。实际上,以目前东岸的技术水平,完全有可能造在2500马力级别的三胀蒸汽机。装在3000吨的船只上,可以轻松横跨大平洋。这才是比较合理的设定。 至于蒸汽机轮机,这玩意一分钟上万转,无论是润滑还是变速箱都极为麻烦,问题多是可以理解的。
大清流进来一下 101 回复:那个曾母沙焦 以前中国是怎么管理(指民国或更早以前)??    由于其他赋税不多,那么GDP差不多是800*18=14400亿美元。当时清朝的人口差不多三亿,因此也可以有4880美元的人均GDP。其实,换算美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为现在黄金的开采量有了极大的增长,所以,应该比4880美元高得多!         作者:大清流2009-9-22 14:06 回复此发言     ------------------------------------------------------------------------------------------------------------来自http://tieba.baidu.com/f?z=646068517&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6%FE%D5%BD&pn=90 ----------------------------------------------------------------------2007年中国gdp大约为3.8万亿美元农业占GDP的11.3%。也就是说07年中国的农业产值是4294亿美元。资料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stats.gov.cn%2Ftjsj%2Fndsj%2F2008%2Findexch.htm&urlrefer=460e3386996b6cfd4211103140fe0234 ----------------------------------------------------------------------至于清朝因为工商业都不发达就算它农业能只占GDP的50%,就清朝的农业产值也有7200亿美元!因为现在中国的人口比清朝时要多很多所以粮食产量无论如何也要有清朝的3倍,考虑到现在的人食得比以前好多了,所以鱼肉的产量就比清朝多N倍了至于其它方面现在也只会比以前发达得更多!可是为什么现在产量大了那么多为什么产值还是比以前要少那么多??? 你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
一些德国发动机的事(转) 不代表个人观点 英国调查报告,《A SURVEY OF SAMPLES EXAMINED OVER THE PERIOD SUMMER 1940 TO AUTUMN 1943》里面详细分析了22份德国航空燃油样本,时间涵盖了BOB时期的1940年夏到1943年秋。(英国佬真细心,连缴获的德国航空油料都仔细留着) 2份报告指出,德国二战航空燃油和英美基本上是一样的性能! 怎么会出现这个结论?还要从燃油的测定标准入手,前面提到辛烷值是燃油的分级标准,而人工合成燃油和原油提炼的燃油成分比正庚烷和异辛烷的简单混合物要复杂得多,那么我们知道燃油在内燃机内燃烧有两种,一是贫油混合燃烧,即lean burn,对应于贫油混合,即lean mixtrue,空气和汽油的比例在14.7:1以上,最高可达65:1,,另一种是富油混合燃烧,空气和汽油的比例大概为14.7:1以下,对应于富油混合,即rich mixtrue,中间的临界混合叫stoichiometric mixture。同一种燃油,在富油燃烧条件下的抗爆燃能力(辛烷值)和贫油燃烧条件下的抗爆燃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最完整的燃油标号应该写作a/b,例如英国的100/125,美国的80/87,100/130,115/145。其中需要注意的是,100/125的100,是MON,还是RON?抑或是DON?测试燃油标号有专门的单缸变压缩比发动机,叫做“合作燃油研究引擎”,即CFR引擎。 贫油指标的测试方法:先用汽车发动机标号测试(CFR引擎),再根据一个表格转化成航空标号,航空标号在100以下时,和MON只相差1-2个点,在100以上时,航空燃油标号有可能明显大于MON,例如110MON=128性能指数。 富油指标的测试方法:使用带增压器得CFR引擎,固定压缩比。富油指标就是看看燃油能获得多少最大的发动机功率而不发生爆燃,再和纯异辛烷比较。150的富油指标就是指燃油能比纯异辛烷提供更多的50%的功率。
小船扛大炮的浅水重炮舰 说到历史上第一场装甲舰对装甲舰的海战,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而其中北军的那一艘世界上最早安装有一个旋转炮塔的“莫尼托尔”号,相信她更是在大家心目中留有深刻的印象。“莫尼托尔”号凭借她低矮小巧的舰身以及始终可以射向敌舰的炮火,力战四小时有余,终于击退了曾经将北军木质舰队打得体无完肤的南军装甲舰“弗吉尼亚”号。据美国军事史的大家,退役陆军上校T.N.杜普依的观点∶在整个南北战争中,最重要的海军发展成果,便是“莫尼托尔”号以及炮塔的建成……此举将海战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籍此便可将“莫尼托尔”号称作近代水面舰艇第一舰! 事实上,浅水重炮舰(Monitor)的语源,便是出自“莫尼托尔”号之名,所以,本文的主题说浅水重炮舰是近代水面舰艇的先驱,非但不算过份,而且还可谓恰到好处! 那么,“莫尼托尔”的原意是什么呢?国内的文献里,对于本舰的译名也五花八门,有的译为“班长”号,也有的译为“巨蜥”号等等,当然也有的使用直接的音译,到底哪一个是标准呢?我们不妨翻开词典,老天!看来Monitor一词的解释实在是今人目不暇接,有“班长”,有“监听员”,有“告诫,提醒”,来了,下一个便是低舷铁甲舰,浅水重炮舰,还有“消防水枪”,“显示屏”,哦,“巨蜥”也有。而据说,设计“莫尼托尔”号的在给该舰起名之时,主要意在取其“警告,劝告,提醒,告诫”之意。埃里柯森的这番心意也得到了报答。 1862年3月9日的那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海战中,仅987吨的小个头“莫尼托尔”号,首战便“提醒”了全世界,“告诫”了世人海战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以至于从此以瑞典裔工程师约翰・埃里柯森后,那些低干舷,浅吃水,装备回旋式重炮塔的舰艇便被成为“莫尼托尔”,译成中文便是浅水重炮舰。 也许有人问,刚才词典里不是说也译为“低舷装甲舰”吗?看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可谓独具慧眼,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回顾一下那些巨炮小舰的发展史。 自从“莫尼托尔”号以来,那些小个头们风靡一时,以后各种意义的“莫尼托尔”发展轨迹又延续到了20世纪中叶,当然,其中也不乏失败之例,走过的,自然也不尽是平坦的道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