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ekin
ntekin
关注数: 819
粉丝数: 1,841
发帖数: 55,885
关注贴吧数: 38
嫁给国军的外国女青年 1938年7月,汉口。 抗战爆发一周年纪念会上向国军将士分发爱国歌曲歌谱的德国女青年。只知此女嫁给了某位中国军官。 很希望能挖掘出更多信息。她穿的衣服也很有意思,颇像中国女童军的衣服。仔细看似乎还挂有国军样式军阶领章。
在北京家里翻出这么件儿衣服 各位还记得是哪年的吗?
【学术】浅谈国军钢盔与盔徽(附个人DIY手绘盔徽分享) 目前重演国军的玩家配合形象使用之钢盔,多为德式或英式。这种选择是非常符合逻辑的,因为这两种也确实应为抗战中各系国军总数中装备最多之盔型。 英盔自北伐成功后,各系部队便开始自行仿制, 而德式钢盔(军迷熟知的“M35”)亦由蒋委员长进口31.5万顶, 不但装备中央军,也有赠与各系军阀以拉拢人心之记录。 为了突出钢盔是国军所用,就必然要打上标识。 这在历史中也是常见的做法,包括国军使用缴获日军钢盔时会去掉其五角星, 在下方画上青天白日国徽, 以避免友军误会。 目前商家复刻的国军盔徽, 样式比较丰富。 有普通贴纸的,有水印贴纸的, 也有某知名商家卖外置式盔徽的。有时候很难说,哪样就是错误的,哪样就是正确的。【首先来说国军在不同时期,不同派系军队之中,所装备过多样不同样式的钢盔, 其盔徽形式亦有差异】。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就是以抗战时期中国举步维艰的条件, 以及当时技术等级的限制,【 贴纸盔徽是并不存在的】。 美国著名二战钢盔修复专家Alexander & Sons 在其个人网站上,就经手过的原品国军德式(M35)钢盔判断,就已经给出了这一结论。“原品上的中国国徽之星(我们自己知道,实际是个太阳)是经由【模板辅助, 气喷上去的】,所以(市面上的)贴纸盔徽是不正确的” , 美国专家的结论。 当然,我们重演玩家更多是注重一个最大限度的还原,不是说搞收藏, 那么基于此点,现阶段使用贴纸盔徽, 是可以接受的。 包括我认识的不少美国、台湾国军玩家,也是使用的贴纸。 所以,我们暂时玩一把“皇帝的新衣”, 即“贴纸盔徽 = 喷涂盔徽”。 那么喷涂盔徽为什么第一个拿来讨论呢? 因为它也是国军在整个抗战中出现率最多的一种盔徽。 经考历史图例,它多应用于英式钢盔、德式钢盔和后期的美式钢盔。 不过我们不妨顺着时间顺序,先来倒退至更早的时期, 谈论一下那些曾经使用过的国军钢盔。 【位置变化】 对于其位置, 我个人有个推断,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条例统一全军装备之前,国徽多置于钢盔之正前。这个时期的各式钢盔样式杂多, 盔徽多为【外部装置】。(上图 I、II: 1930年代初期, 陆校工兵科的学员们进行演习。 注意他们佩戴的是早期国造“煤斗型“钢盔。这种钢盔为国军依据德国一战时期钢盔之样式,结合本土条件自行仿造。这一型钢盔的外置盔徽大部分在正面,有一组淞沪时期的照片中,盔徽却在侧面涂画, 这再次符合鄙人以民国24年为分界岭的猜想)(中图 I、II:国造之“梅花形”钢盔。 此型钢盔有两式,共同的特点是盔顶固定内悬挂的外部装置做成梅花形状, 见图I。图I和II所示之梅花盔为桂系一式, 其特点是盔沿很长, 整体盔型有英、法钢盔所结合之效果。 还有另一式梅花盔,多装备中央系军队,其外形更直接地依照日军“樱花盔“之外形,只不过将樱花改为梅花。前者为日本国花,后者为中国国花。 两式钢盔的特点均是在正面有外凸的国徽。注意图II中为广西女兵手持比利时造三零步枪严防阵地,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下图 I、 II: 滇系部队之进口法式钢盔。 这种钢盔实为法国或比利时军队之一战时期所用盔型, 滇军的特点是将外军的盔徽去掉, 装置青天白日国徽。滇军的国徽中见还有一篆体“滇”字)。 =============================================================================== 【喷涂盔徽】 民国二十四年条例推出之后, 盔徽的位置和材质都有了变化。大多数钢盔的国徽不再使用外置材质,而是以喷涂在钢盔的一侧(多是左侧), 目前已证的图例中,唯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曾使用两面都喷有盔徽之钢盔。(上图: 淞沪会战期间我陆军第88D官兵头戴德式钢盔。 注意钢盔左侧盔徽的位置, 在气孔正下方)(下图: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学院演示操作德炮, 注意其钢盔右侧有盔徽)。 英盔也大致如此。(图:陕西第七军分校学院操射民二四式对空机枪, 注意其英式钢盔的盔徽在左侧。且此盔为战时简易版英式MK I钢盔,显著特点是其并无卷边) 然而英盔上盔徽的位置似乎有些“飘忽不定”, 比较著名的一组淞沪期间陆军第185D的照片中,其部官兵盔徽皆在正前。 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1, 也许该部所发之钢盔于民24年之前完成喷涂,顾盔徽于早前条例之正前方。 2, 极个别部队未尊重民24年式条例。 3, 军人将英式钢盔戴反,左侧变右侧。 最后这种说法并不出乎意料, 我曾聆听家父年轻时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的经历,他多次强调,前线阵地没人在乎“条例”是什么东西。(图:这张民24年秋季大演习中拍摄的照片,充分证实了我上述论点。 官兵之盔徽左右皆有, 毫无纪律可言)(上文提到的一张照片, 淞沪会战期间的陆军185D。 从编制上说这是一只中央系的部队,前身为武汉警备团, 二人的英式钢盔盔徽喷涂在正中,且大小不同)(图:昆明举行美国阵亡飞行员追悼会, 现场之仪仗兵。 他的英式钢盔盔徽出现在了右侧。按道理,在如此严肃的场合,不应该有钢盔反戴的情况, 但显然并没有人太重视这颗太阳在左边,还是右边。 他在战争末期还装备了德式皮弹包组,也很有意思)(图: 上 - 这一组驻印军人员的美式钢盔上夸张地喷涂了大号国徽,以做身份识别。 判断应为刚或美式钢盔的时期。 下 - 孙将军立人所戴之美式钢盔, 国徽喷涂在左侧。 经观察, 新一军所装备之大多美盔并没有喷涂任何国徽标记,不止是否有美方人员曾对此有所干涉。) 希望鄙人这篇对钢盔样式、盔徽的小结对国军爱好者能有一点小的帮助。 对此若有疑问,敬请留言评论,咱们一起探讨。 ==================================================================== 【个人DIY之盔徽】 鄙人手拙,以小比例模型漆, 加之扎手工剪裁之模板,临摹手绘国军盔徽。 哦, 对了, 之前记得有个谁,有个疑问,说党徽和国徽的差别。 1947年之前, 并无此严格差异, 国家即为党,党即为国家, 即为之党国。两顶英式钢盔所用长缨兄复刻之水印国徽贴, 右边两顶德式钢盔为鄙人手绘。 谢谢
【爆照】民廿四年国军单兵着装条例 看着吧里国军玩家越来越多, 鄙人甚感欣慰。 简单整理一下民国24年条例之后,国军单兵着装的图示。 野战背包组(包、毛毯和饭盒)仅极少数精锐部队装备, 且应该多为部队直属物品,并不常在士兵手中,仅在需要时配发。大多数部队学习苏俄军队, 毛毯斜卷在士兵身上。 注: 军阶章、名牌及部队番号通常在作战前线并不佩戴。
【爆照】 以”鱼鹰体“总价一下鄙人到目前为止所出的抗战角色 大晚上无聊了~~ 您要有时间就捧个场看看, 如有不对欢迎指出~1, Privite First Class, 115th Division, Shanxi Province, 1938 2, Private First CLass, 87th Division, Wuxi, 1937 3, Colonel, 181th Division, Jehol, 1938. 4, Captain, 29th Army, Peiping, 1937 1, 一等兵, 八路军第115师, 山西省,1938年。 抗战全面爆发后,有着”八路军第一师“之称的115师在黄埔门生林彪的统帅下, 积极配合国军正面作战, 取得平型关大捷等振奋人心的胜利。 图中的一等兵手持日制友坂三八式步枪, 这在缺乏武器补给的共产党武装中非常常见。 2,一等兵,陆军第87师,无锡,1937年。 1932年, 在德国顾问乔治·魏泽尔(Georg Wetzell)的协助下, 国民革命军第2师、第3师、第9师、第25师、第87师及第88师按照魏玛德国国防军编制整理改造, 先行成立”德式整理师“, 在此框架下当时这些军队称为中国编制最齐的战斗力量,一直到民国廿五年全军设立整理师, 先行二十个师扩建成满员1.1万人的部队。 图中这位一等兵身着中央军草绿色夏季军服,国造野战背囊,上绑军毯,携带饭盒(因角度原因不可见), 腰带国仿德式皮弹包组。 手中的武器为国造二四式步枪(亦称中正式步枪)。 3, 少校,第181师, 热河省, 1938年。这位少校原位东北军上尉连长,经过多方改编后, 1937年被石友三1181师收编。 他的军常服不同于民廿四年陆军制服条例中的标准样式,衣兜上仍保留旧式军服样式上的凸起。 4,上尉,29军, 北平,1937年。 这位上尉连长一身标准的战地基层军官装束。他身着地方军夏季灰布服,头戴全军通用小帽, 身绑自来德手枪弹包组, 携带枪盒。 他的英式钢盔斜挂在枪盒上面。 29军以长城战役大刀砍杀日军一战成名, 这位上尉连长自然也不会丢下全军敬之为楷模之大刀。1,Private First Class, 88 Division, Shanghai 2, Zb. 26 machine gun crew, Shanghai 1, 一等兵,88师, 上海。 这位一等兵为我们展示了德式师基层官兵在战场上的全部装备。 蒋委员长于战前的军事会议上指出, 国军单兵战场要奉行简洁化之路线, 提高机动性。 这位士兵携带国造布制子弹袋, 这种弹带全用通用不同样式。 有单条长式, 每人配发一条;亦有多条短式, 每人配发2-3条。 1条绑法多为L型, 先胸后腰缠绕; 2条绑法多为X型在前胸相互缠绕; 3条绑法多为V + —型, 腰部缠绕一条,其余二条胸部打V。 他也携带了全军通用(尽管地方军有时会有自己的样式)的干粮袋、水壶, 挂在左侧。 不常见地,这位一等兵也携带了防毒面具筒。 毕竟根据一些说法,日军在上海便已经开始展开毒气进攻。 2, 捷克26式机枪组, 上海。 在缺乏重火力的国军中,往往机关枪已是至关重要的战术性武器, 其往往也是给前线日军造成最大困扰的武器。 国军曾引进过多种使用七九口径之机枪, 瑞士造启拉力、比利时造白朗宁自动步枪等, 国军甚至列装过使用法式莱勃尔弹(该弹地缘非常独特)的哈其凯斯M1922机关枪。捷克26式轻机枪为国府最终定型之班排支援机枪。至抗战爆发。国军中的轻机枪编制为, 一个步兵排有5个班,其中3个步兵班,2个轻机枪班, 每个轻机枪班装备一挺轻机枪。 轻机枪手通常又上等兵或士官担任。 轻机枪的日常维护工作涉及拆卸以及对机械原理的理解, 在当时这需要特殊培训。1, Corporal, New 6 Army India, 1942 2, Sergeant Major, 87 Division, 1937, 1, 下士, 新六军, 印度, 1942年。 国军第一次远征失败后, 一部分军队西进印度整训,已提升战力。 又原新38师为骨干扩编的新一军, 以及原新22师为骨干扩编的新六军,日后都成为国民党部队中的王牌主力军。 图中的这位下士已获得印度当地量产的英式KD卡其作训服, 使用英式P37武装带, 脚穿英制”弹药靴“。与英军在CBI地区显著的区分是,中国军队仍绕打着传统的布条绑腿。 这位军人手持德造毛瑟98K步枪,非常罕见。 2, 上士,陆军第88师, 上海,1937年。 这位士官排长的着装非常典型。 依照条例,战地不佩戴军阶识别, 实际上很多军人选择连姓名条、部队臂章都不佩戴。 他手持德造自来得手枪,这种原装毛瑟手枪采用上方弹桥压弹入仓, 很有特点。和战士一样,基层军官也打绑腿,携带单兵干粮袋、水壶。1, Superior Private, New 38 Division, India 2, Private First Class, 87 Division, Wuxi 1, 上等兵, 新38师, 印度。 从仍着国产军服判断,这是刚进入印度不久的新38师战士。 接受了英吉利盟友的款待, 这名战士一扫第一次远征失败的阴霾, 面露喜色。 从他的布制步枪弹带判断,这是一位步枪手,他手中的英制(或加拿大七九口径)勃然轻机枪是否仅为借来拍照,我们不得而知。 2,, 第一兵,陆军第87师, 无锡。 为第一张图的那位士兵的侧面补充照。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充分看到他的携行装具。 国造野战背囊上已门字形捆绑军毯,背面别着饭盒(不可见)。左侧携带干粮袋、水壶,刺刀则别在最前,已方便迅速出鞘。
【招募同好】阿德雷德历史重演玩家招募 详情请见此帖 http://tieba.baidu.com/p/4364577995
【爆照】国军单兵阅兵装备 设定为民国二十五年 秋季 德训第八十七整理师 一等兵 参加演习 特别感谢北京长缨复刻的背包 、 水壶, 让我一圆这个多年想出的造型。 其它物品: 原品日军饭盒 澳大利亚军公发军毯 复刻一战德军皮弹包(期待国军样式的复刻早日上市!) 原品比利时L702防毒面具筒 复刻(金凯顿)德国钢盔 + 手绘盔徽 复刻英式“弹药靴” 复刻(复国会)中央军早期草绿夏服
爆照
【爆照】抗战国军步枪兵外景拍摄 澳大利亚的天是蓝的,啊,我爱你,海淀..... 扯远了, 景色真的很美~ 我喜欢~ 抗战初期标准步枪兵(一等兵)全配置。 德造毛瑟98K步枪(虽在一线部队中并不常见,但根据火器堂堂主考究的原纪录,中国于抗战期间先后从不通渠道共进口2万余支), 挂袋携载的两枚贡式手榴弹(暂时也只能德式客串), 布制子弹袋, 干粮包, 水壶以及防毒面具筒(原品比利时L702型,抗战前国军有所进口)。当然必不可少的, 德式M35钢盔(金凯顿), 手绘版(渣渣)青天白日单侧盔徽。老北京布鞋,与草鞋一样,当年在国军各部中都非常常见。 这组图片我个人觉得难能可贵的是,拍出了托枪、站射、卧射以及坐射(国军演练的基本三个射击动作)等图示, 各位还有兴趣像把国军演地道的同好们,可以一起研究研究~ 多谢各位观赏。
寻风水大师~ 头几年听闻风水大师做球员中介了,请问现在仍在本吧否?小弟代理一家澳洲FIFA认证的球员中介公司(2013年加盟上海上港的马罗尼为该公司客户,目前手头有多名新秀),有意向合作。如果您在请私信我,或给我留言。 其它有类似门路的吧友们如有意向也可以合作。私信留言互加好友洽谈,非诚勿扰。 谢谢!
乔尔格里菲斯很可能正式挂靴了 我们的老朋友/老对手, 乔尔格里菲斯在今年4月份代表澳超惠灵顿凤凰队比赛时遭遇重伤,提前结束赛季。 2014-2015赛季结束后该队也与乔尔终止了合同。 目前新赛季已经开打, 但澳超没有一支球队的名单里有“乔尔 格里菲斯”这个名字。也许,这位战士级的老将也终于感到了疲劳。他终于停止战斗了。 最新的报道中,他已经利用闲暇时间考下了房产中介证书, 要在新南威尔士州做一名“明星房地产商”了。 2009-2011年,效力于国安的乔尔格里菲斯, 并不是国安史上能力最强的前锋,也绝非进球最多的前锋。 但是这短短三年间他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津津乐道的美好回忆, 也在走的时候用加盟上海申花那种方式深深地伤害了很多支持他的国安球迷。 无论您记忆中的乔尔是那个在“乔尔地带”频频救主的射手, 还是狂奔几十米回到后场铲断城南一和球员的汉子, 或是为了金钱抛弃热爱他的国安球迷的判将,一切都将只存在于回忆。 大格在足球生涯中喜欢9或29,也许因为他早知自己无法“10全10美”。 正如王菲那首歌唱的那样, ”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 找了个大格为国安打进的10佳球视频,一起回忆一下这位国安曾经的29号。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E3NzM2OTIw.html&urlrefer=e5465ae13160c4c4f8e944f9e6753dc6
姜、戴二位老师今天的表扬非常成功,全场一直爆笑 多余的不说了(昨天发了个帖子),最有意思的是在路上我问坐我旁边的戴志诚老师,“听闻您是天津人,也是铁杆球迷,悄悄问句您支持国安还是泰达? ”戴老师想都没想回答我,“必须是国安!”戴老师说从两高一曹时代起就是国安球迷
今天在澳洲和阿德雷德大学接待姜昆、戴志诚二位老师 二位老师台上是艺术家,台下也平易近人。这次来新西兰、澳洲文化交流非常低调,表演相声也不商业卖票,仅是由阿德雷德大学派发给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生。 票的消息一放出,24小时后已经接到600个实名申请,但无奈阿大的礼堂只能座三百多天。 图片里在阿大教授家作客的姜老师还即兴弹奏了一曲,真是多才多艺。
【活动】在澳洲代表俱乐部参加军品秀 见到了好多实力收藏和实力仿真~~~一战澳军, 二战日军以及抗战初期之国军管他真人假人,只要是日军就是我的敌人!民国二十六年八月 上海 国军前线阵地澳洲军迷的自造实力仿真! 这桌子上没一样是真东西澳洲军迷实力收藏的欧文冲锋枪和英式PIAT反坦克炮乱如一张。。。好长好粗。。。。 英制5.5英寸榴弹炮(铭文上写为1944年造)最后来个太君的实力友坂99, 眼馋~~
我就看看国安贴吧还万能吗 求捷克式轻机枪(Zb. vz. 26)弹匣的尺寸数据,提前谢谢大神
北京军迷登卢沟桥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 N叔忙里偷闲从澳洲回国度假两周, 与京城二位军迷如约来到宛平城卢沟桥,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向抗战先烈们献上最高敬意。 再次特别感谢亚威兄、三桶君二位同袍,在北京11°的气温、天降大雨的不利气候条件下如约而至。 也感谢帮我们摄影的这位京城军迷(记不得名字了抱歉 - -0)。 有各位的同心协力,此次登桥纪念才能成行。左、中: 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三营十连 一排长 少尉 亚威 ; 连长 上尉 牛连胜 右: 宋三爷 皖南 国民革命军 新编第四军 北平观摩团贵宾 职务未知一排长,你给我指一下, 你部在那里受到了鬼子的炮击?时过境迁, 不变的是我们对英雄的敬意!在场有不少冒雨来参观的群众,他们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也很赞扬我们的行动。 这在寒风中为我们送来了好几分温暖。向抗战烈士, 敬礼 ! 谢谢各位的观看!
N叔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系列之一 民国一百零四年 三月八日 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市 洲际酒店前院 与RSA俱乐部参加公众宣传活动跟日军肉搏与来自越南的民众合影留念(他们都了解国军抗战的历史,让我颇为感动)中德合作向澳洲公众展示远东战场的军服为什么会这样,我真的不晓得。。。。。。一战澳军行持枪礼
谁知道李维淼老师的近况? 昨晚突然做梦梦到看老甲A的比赛,解说是宋健生和李维淼老师。小时候特爱听他解说。他那种绝不护犊子的客观分析式解说,今天很多年轻球迷恐怕根本受不了
卡希尔去申花了 申花支付给纽约红牛350万美元
卡希尔以350万美元的身价加盟上海一支球队 刚开车听了一耳朵广播
最近狗汉奸确实不少 没关系,N叔叔把他们都俩手掐巴死,刨坑埋咯!
我觉得快结束时候邵佳一倒地那球可以吹 球往下一卸,往前一趟, 被对手阻挡了一下倒地了。我觉得可以吹点球。当然不吹我觉得也可以理解。 嗨其实看开了冠军不冠军其实也不在这一场,这一个球。 明年努力吧~
抗战陆军第八十七师 三个德盔师中装备比较差的一个(好像是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师属37炮平射连的师)不过该师在淞沪、南京保卫战,以及后来扩变成71军后在滇缅的血战,都尽职尽力,可歌可泣,多次伤亡惨重重建。最终71军在解放战争中被全歼于大陆, 没能撤到台湾,可谓悲怆。 军服为台湾复国会复刻的中央军草绿色军服,据说颜色比较正
纪念一下淞沪会战吧 1937年8月, 87、88和36三个德械师驻防沪杭一带,准备应对日军登陆。 8月14日, 88师与登陆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激战。 尽管有着不少团级德式重武器,但由于作战理念滞后、步炮之间协调作战不利, 德械师并没有对人数数倍少于自己的日军形成优势。 相反, 德械师被迫与稳住脚的日军形成巷战, 使用落伍的人海冲锋战术。 只几日, 88师排级以上军官阵亡几乎过半, 上级此时为了保留实力,不得不撤出了这个部队。 虽然战绩实不理想,但精神可歌可泣。 在这里也纪念一下淞沪时期的德械师吧 我这个比德械师还“德械”了 -- 枪拿kar 98客串,刺刀也是如此。 不过有意思的是根据资料看,国军当年确实进口过98K, 刺刀初期也确实是毛瑟短刺刀。 至于皮鞋(我使用的是同时期英军弹药靴),德械师在组建的时候确实是使用皮鞋的,这点初期的一些阅兵图片上能看到国军官兵都是着皮鞋。 根据O社的图册来看,样式与英军弹药靴也接近。 后来大量装备胶鞋、布鞋, 夏天使用草鞋,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耗过快, 皮鞋供应不上的结果。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 1943年初,在印度蓝加接受训练的中国驻印军,全身英械 : 英军MK I钢盔(带盔网) 英军卡其作训服、短裤 英军P37武装带(小背包) 英军水壶 李恩菲尔德No.1 Mk III步枪 英军毛料绑腿 (较之英军二战的短绑腿,打惯绑腿的中国军队特意要求保留传统绑腿)
小弟新人一枚,求教各位大神 本人为一二战重演玩家,通常都以一身渣复刻的形象示人,且较长时间坚持一线重演“基层列兵、不佩戴任何勋章”的原则。 今天破个例,收个勋章。 它不是德章,也不是苏章, 也不是英美章,而是抗战胜利纪念章, 生活在海外的我对它有着某种特别的情怀。 这玩意儿复刻极多, 假货也极多, 各位都是行家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就想请大家给看看,真否,假否? 小弟的判断是,比较接近于战后补发的官星实业版, 真假实在不好判断了。 注:有比较明显的铜味,之前接触过的一些复刻章都没有这个味道。 提前谢过各位大神
【视频】新西兰军人以毛利战舞送阵亡战友最后一程 有些事,只有男人之间能懂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JTnm9fh-Ei8%2F&urlrefer=75d1ae5ccd76aa3b67c3fb1221244d6f
七十七年前的今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地点就在我们的家乡, 北平南部军事重镇宛平城。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勿忘国耻。中华民族富强万岁!
抗日系列
回帖前都看一下日期 就这么一个建议
国安花点钱把卡希尔买来吧~ 我觉得他绝对是亚洲第一禁区内杀手,尽管35岁了
国军甲种呢料常服 上校师长
你知道德军88炮,你知道英军25磅炮吗? 听听声响~~吓哭了现场好几个澳洲小娃娃 哈哈哈哈
M3斯图亚特坦克现场演示 南澳大利亚州国家军事车辆博物馆
M3斯图亚特坦克现场演示 南澳大利亚州 国家军事车辆博物馆
我在澳洲参加国家军事车辆博物馆开放日 感谢枪哥创建了这么一个给大家讨论的平台, 希望在这里多多看到各位的讨论,让我这个新人多多学习~ 分享一下今天的成功 (背包有一侧挂钩和武装带咬不上,回家后已处理)我们俱乐部的chris, 他搞了个德军电台展台,宣传我们俱乐部的活动皇家澳洲炮兵团老兵奥斯丁军官车
N叔游车辆博物馆【人物篇】
左:纳粹德国”低等民族“宣传海报,1938年 右:现代新纳粹,2014年。
前两天有个人和聊200师在缅甸”被英国人坑“的问题 今天偶然在英国作家(鱼鹰社出版)研究的中国战史里读到了英方提到的200师经历。 不代表我完全同意英方的叙述,但是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提及一下。
我来谈谈关于缅甸“英军坑队友”这事 先来强调一下中美英三方在缅甸作战各自不同的作战目标: 英国人— 解救缅甸被围英军,全线退居印度,保卫自家在亚洲后院。美国 — 保卫中缅公路,持续卖武器给中国盟友。远征军z— 同美国。 这里英国的作战目标并没有问题,日本发动缅甸战役其最后矛头也直指印度,日本的终极目标便是占领印度获得更多的战略能源。 42年远征军入缅,新38师前往仁安羌解救被日军包围的英军。此时英方绝没有像某些电视剧塑造的那样,“物质烧了也不给远征军”,恰恰相反,英方缅甸方面军指挥斯利姆将军亲令准装甲第七旅以手中的火炮和M3斯图亚特坦克给中国友军提供火力支援。此役新38师成功解救英军7千余人,负责突击的113团团长刘放吾和师长孙立人一战成名(战后此二人和英美比和蒋亲多了,但这是后话先不提)。 之后英军即制定了全面撤退印度的方案,其实这个方案并没有问题 — 蒋幻想某种中英和日军在缅甸来场决战,这其实是不现实的 — 当时日军兵力数倍于英军,且英军驻缅部队多为英属印军、英属缅军等二、三线部队,此时并没有决战的实力。英军认为退守印度才是第一要务。这点实际上也正对日军最终剑指印度的既定目标,没有太大的问题。 没错,英军撤退时形成了溃退,造成远征军侧翼暴露在日军活力之下。但第一次远征作战失利后造成国军人员伤亡最多的并不是英军的溃退,而是蒋中正和杜聿明忽视英方让远征军进入印度的建议,强行要求远征军北上通过野人山回国导致的。蒋出此决策有两大方面因素 - 1,蒋和丘吉尔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后面可以再提提),2,蒋要维系对这种他手下仅存的精锐的最直接控制。 也不能说蒋的动机是错误的,但只是野人山那个地方太像鬼门关。长期被沼气笼罩,这个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光通过黄热病等因素就让远征军减员大半,后又有日军追击,200师师长戴安澜战死于此。 而与此同时,抗令拒绝北上的孙立人与38师却安然地进入印度,并在这里接受了英美械的援助和训练,日后新编第一军与其他驻印的五个军恰恰成为了整个中国战斗力最强的作战部队。44年开始驻印军以英美械和后勤补给,全面向缅甸日军发起反攻,其中击溃日军甲种第十八师团,就是对某些“英军把物资烧了都不给我们的”的最有力辩驳。 随便下载几张驻印军的照片,几乎所有士兵都装备了英军物资。 再说英军。在印度获得修正后,英军以逸待劳,在印度打击日军,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1944年4月日军不顾诸多不利因素, 向印度英帕尔发起进攻。此时拥有空军支援、后勤补给的英印联军一举击溃日军的进攻,消灭日军七万多人。此后日军陆军再没能发起大规模的攻势。同年开始的反攻缅甸英军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最后在45年一举重新夺回仰光。英军的廓尔喀雇佣军与以印军Chindits特种部队在这个战场扬名天下,中国却只字不提,甚至连翻译都没有。 我们自己的远征军也遭受类似的命运。战后蒋因为诸多因素,淡化远征军的功劳,冷落孙立人、廖耀湘这些和英美走得近的将领,同时把失误、不利之处都推给英吉利友军,是让人遗憾的。 读完这些,到底谁坑队友,谁最让人惋惜,不用我说了吧
【亚冠】西悉尼巡游者淘汰广岛三箭 最后5分钟曾效力于程度谢菲联的布兰登-桑塔拉布打入关键一球, 主队2-0战胜了来访的广岛三箭,两回合总比分3-3战平,但凭借客场的一个进球最后晋级。
【不看后悔】高清国防军中的日本军官照
【军乐】《苏格兰勇者赞歌》 The Scottland Brave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WvVqoGnWb8A%2F&urlrefer=1cf1d38b9f85d027f963da3b95b8e35b
【英军军乐】 《苏格兰勇者赞歌》 各种电影(包括香港警匪片里)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英国军乐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WvVqoGnWb8A%2F&urlrefer=1cf1d38b9f85d027f963da3b95b8e35b
现在亚洲各队水平非常接近了 通过这几轮亚冠越发明显,谁赢谁输都算不上冷门,尤其中日韩联赛之间的水平越来越接近。
今天又是“澳超日”~ 墨尔本在主场2-0战胜了广州恒大, 西悉尼流浪者更是在客场2-0击败了蔚山现代。 进球的还都是曾经在中国联赛效力的球员: 马克布里奇(天津泰达), 布兰登桑塔拉布(成都谢菲联)
在澳洲马五约见小格经纪人 几天前客场远征澳洲的时候。这是一次单纯的叙旧还是?
找到张参考图绘 征集原版图片 — 1940年敦克尔克撤退后德军使用了很多缴获的英军装备,图中这位德国海军U艇指挥官穿上了英军P37作战服。 谁见过实际的照片吗?
回澳洲一个多月又和一帮老基友们见面了~ 最近活动比较多,又是纪念一战,又是纽澳军团日的, 下月初我们还有二战重演和布伦机枪运输车训练日 我会多发图片(当然发图的动力是大家的支持:P)
军迷在一起最爽 今天又是搞基的日子。 尽管在市区有着OZ漫展,尽管漫展上还有卷福(WHO THE FUK IS THAT)的签售会, 尽管今天可能多少帅哥美女都跑去那里走秀了。 这些东西对我们毫无吸引力,我们更愿意拿出这个下午,喝酒,蛋逼,看衣服, 再接着蛋逼。 英国上尉, 北非, 一战德军炮兵 , 各种跨界。 但WHO GIVES A FUCK 一个字”爽“,最重要。天快黑的时候一老一少跨上摩托, 轰隆隆地穿着北非制服就上路回家, 留下左邻右舍目瞪口呆。 下个月更爽: 5月4日森林里二战重演 5月11日英联邦布伦机枪运输车战术训练日 期待5月赶快到来! 一战一百周年纪念(2014-2018)就要开始了, 我们会和很多一战俱乐部联合搞些活动,我们里面的壕已经开始在购置装备了。。。
我觉得其实敦刻尔克的问题被故意“神秘化”了。 似乎所有历史学家都在讨论希特勒这边怎么延误了进攻,却忽视了一点 -- 龙德施太特本人也下达过停止前进的命令。 我说这是一条纯军事考虑的命令。 原因何在? 在加来英国远征军4千兵力和40辆坦克把德军一个坦克师(Ferdinand Schaal少将统领)托在这里无法前进,与此同时在敦刻尔克外围英法联军也奋力抵抗也让德军先行部队蒙受了很大的损失。联军的奋力抵抗让隆美尔的第七师在ARRAS遭受很大的损失(为此SS事后枪杀英军俘虏泄愤,后隆美尔将此事报告给希特勒),攻势也被瓦解。希特勒正是在这个时候第一次下令德军暂缓前进,原地集结进行修正。 他也担心自己前进过快,侧翼暴露在敌人面前,会被完成致命一击。龙德斯泰特对此的态度是完全支持的。 考虑到德国人的谨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很可惜历史总是忽视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撤退时积极战斗拖住德军而作出的巨大贡献, 总喜欢单方面把英国描绘成某种“落荒而逃”的形象。 法国就更惨了,一直是“不战而败”。 其实这和“意大利只会做面条”现象一样, 是很多人面对历史很复杂,粗枝大叶的一种现象。
一直不太会算积分这种东西~ 如果国安主场赢广岛,客场输首尔(我个人觉得90%会这样), 我们出线的可能性大不大?
水手的这个门将是块材料 雷迪今年才22岁, 这小子今天比赛发挥出了相当不错的水平, 前几天澳洲有个门将布里吉蒂去德甲试训了。 感觉澳洲好像比较出门将。 小花絮, 今天蓝舌足球场乌塔卡和曾经阿尔滨的队友米利-斯特约夫斯基相遇。 斯特约夫斯基在本赛季结束后将挂靴,他的退役比赛已经在上周六举行。
澳洲客场难度确实很大,输了也正常 路途遥远(比赛场地离悉尼还有小八十公里),季节不同,场地适应情况等等。 没什么丢人的,在这输球的日韩球队多了。咱国安毕竟不是广州恒大。
关于德军“宪兵胸牌” 如我在另一个帖子里澄清,其前身为欧洲中世纪盔甲中的胸甲部分,我国今天有时把它称作胸牌,也有“护吼锁”这样的称法。 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各国军队现代化进程很快, 新式军队与装备逐步替换了旧时铠甲,但各国军队仍保留了胸甲的象征意义极其代表的荣誉。 其并非只限制于骑兵部队,更不是只有“德国宪兵”佩戴这个玩意儿, 且不说历史里英国、法国、美国军队都佩戴过荣誉性胸甲,就连奥托曼土耳其军队也有过这个东西。 德国军队更是在一战时仍大面积使用胸甲(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军队已经废除), 很多军团都有自己军团标志图案的胸甲,往往在阅兵与典礼上佩戴。图为二战时期的德国宪兵胸甲/胸牌, 因为宪兵使用得比较多,所以人们通常把这个东西和“德军宪兵”四个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戎装上佩戴的胸甲一战时期土耳其军人的胸甲纳粹德国军队中胸甲也不是宪兵的专利, 此图中就是德意志国防军标准型护旗手胸甲, 阅兵式扛旗的人往往就会佩戴这个。
【学术】英军D-DAY后班组火力研究 (截图与翻译皆出自《The World War II Tommy: British Army Uniforms, European Theatre 1939 - 45 In Colour Photographs》一书) 1940年因为多方原因的促成, 英国远征军主力30多万人员得以全身而退返回不列颠。 期间英军虽几乎将所有装甲武器(大量玛蒂尔达I型与少数II型)都留在了法国的海滩或港口, 但事后证明英国陆军只伤及了元气,而没有被彻底击垮, 德国无法登陆英格兰也让英国陆军得到了关键的喘息。 早在44年D-DAY诺曼底登录前, 受到大批美援外加自身装备升级的英军在欧洲表现出了焕然一新的作战面貌。 本帖主要集中研究战争末期英军班组级火力配置。与德军类似, 英军的班组作战序列也大致由 8-10个人构成, 班长通常由下士(Corporal)担任。 如果是8人的班组,则通常不配备机枪组(3人);如果有班组中包含一个三人的机枪组,那么机枪小组的负责任通常由代理下士(Lance Corporal)担任。 与德军更为类似, 英军班组中的武器配备一样是 -- 步枪, 冲锋枪 与 轻机枪。 8人班组中除班长装备斯登(1944年起,之前通常装备汤普森SMG),其余人员角色为“步枪手”, 标准装备是李恩菲尔德短版(Short Magzine Lee Enfieldm, SMLE,早期通常为一号型)步枪, 单兵携10枚弹卡(每个弹卡可以携10发7.7mm口径步枪弹), 所以单兵步枪子弹总数为50枚。 但由于后期物资非常充裕, 军方通常会把每名步枪手装备至100发子弹。此外步枪手每人还装备一枚英国米尔斯手雷。 斯登冲锋手(下士班长)的标准携带量是160枚9mm冲锋枪弹/5个斯登弹夹。 班长会携带两枚米尔斯手雷。 机枪组由三人组成,代理下士组长装备SMLE步枪,携弹量与步枪手一致,但额外携带4个布伦机枪弹夹, 装备一枚手雷, 一把砍刀(在欧洲战场通常换为剪网器)。 布伦机枪主射手装备一挺布伦轻机枪,4个布伦弹夹与125发7.7mm步枪弹。 机枪手额外携带备用布伦机枪零部件。 布伦副射手装备SMLE步枪,携弹量与步枪手一致, 额外携带5个布伦机枪弹夹, 一把大镐与一枚手雷。 有时副射手还会携带额外的布伦机枪零部件。 英军一个排级单位由三个班组组成, 排级军官通常由少尉或中尉担当。 三个排由组成一个连,连长通常由上尉或少校担任, 以此类推。
澳洲老将斯特约夫斯基宣布退役 老将的退役仪式将在本周六举行, 法甲里尔方面得知消息后得意派了球队总经理前来澳洲出席活动,向米尔表示为球队在欧洲曾经做出的贡献。 我估计和国安踢不会上了?
联赛里国安最好的开头是几连胜啊? 我印象里在过往好像这么顺的还不多,亚冠小组第一, 联赛三连胜了
【爆照】WWII Royal Army Service Corps Captain 还会继续完善这个题材~ 斜跨也没怎么好好整理
【爆照】二战英军军官常服 皇家陆军勤务团 (Royal Army Service Corps) 上尉 John Ntekin 1918年Ntekin出生于伦敦一个图书富商家里。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 英国随即对波兰宣战,热血沸腾的Ntekin和父亲提出参军。 拗不过儿子的老N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并通过军中的关系把儿子直接转入了军官学校,成为了一名见习军官(Officer Cadet)。 因为这件事,小N一辈子都感激他的父亲,因为他清楚如果不是这样一个特殊安排,近视且不爱运动的他可能甚至会被陆军拒绝。 在通过了一系列军官训练之后, 小N被分配到了陆军中的皇家陆军勤务团,这个军团主要负责英军的后勤补给、人事调动以及为各总部提供文职工作人员等。 但武器和弹药往往不由这个军团负责,而是由皇家武器团处理。 1940年的夏天, 小N与部队被调到了北非战场,第一次近距离体验了战争。虽然不是一位前线军官,但年轻的小N在这里见识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被激发出的同袍之间的手足之情。 1943年,他又随同僚们一起进入意大利,这次他们主要负责波兰装甲军队的后勤调度。 截止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小N的最终军衔是上尉, 战后他晋升为少校。 图为小N在欧洲战场时的合影留念。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