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覃立晨 问天地问道
关注数: 98 粉丝数: 91 发帖数: 1,824 关注贴吧数: 44
坑漏自辨,实体淘舞娘30 外出办事遇到一老茶烟酒店,下意识的进去逛,店里大半是茶,稀稀拉拉的穿插摆了些酒,各种酱香为主,最抢眼的两个礼盒装:茅30和舞娘30。茅30就算了这年头……,随口问了问舞娘30,老板娘很随意的答曰:2000。咯噔,心里泛起嘀咕:难度是假的!准备出门前有些忍不住还是让老板娘把舞娘30拿下来看看。不看就当它是假的一走了之,仔细端详完顿时心里如小鹿乱撞般,强压着心情装懂行的跟老板娘聊起五粮液,可惜老板娘不感兴趣,老板娘倒是个爽快人见我爱不释手直接开个吉利价1888。听闻二话不说,付钱拿下,这时老板娘电话响起,我斜眼一瞟来电人是:老黄,能这样标名称的说不定是老板,所以乘她接电话随手在地上抄起一个紫色包装袋卷起我的舞娘30就往外走。老板娘估计也没有发觉我慌乱夺路而逃的飞快动作,一面讲着电话,一面走到店门口跟我招手,急得我插错钥匙进电驴,扭了好一会都扭不开,当时真想扔下电驴撒腿就跑。飞快的开出五六公里才停下来,颤抖的拿出一支烟猛吸了几口,慌张的心情才平复下来,回程半路电驴没电,硬是推着走了差不多三公里才找到路边充电的,顿时已是满身大汉,内裤的汉都印到外裤上了……分明是公平买卖,怎么搞得自己像在偷盗一样,唉……
淘酒减肥记—1 酒价和我的体重一样都在蹭蹭上涨,上称出现惊人的195斤!!!二话不说,必须减肥! 翻看了很多资料,先定个小目标:2021年9月30日体重减至170斤以下。 俗话说:管住嘴,迈开腿,每天打造700大卡的热量缺口,主要方法靠走路。 为了让走路减肥能坚持下来,找个淘酒的理由一路相伴,走街串巷大小糖烟店,大小便利店,大小超市都进去转转。 3月9日17点36分正式开启淘酒减肥模式。 运动战果:21041步,消耗热量1076卡。 淘酒战果:2007年的百年泸州老窖一瓶。 作战经历:晚饭前在家附近的小区走了大概3000多步,逛了两家糖烟店,两家便利店,一无所获。饭后的4000多步里在一家便利店发现一瓶2007年的百年泸州老窖,标价498,甚是喜欢。老板是位女士,随即乘店里人不多与老板攀谈起来,发现老板平时主要走低端酒,中、高端基本非常难走。听到这,心想往350砍,最终能取到中间价位低于400就入手。一顿软磨硬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368得手,赶紧付款走人。 晚上22点又出来走了3000多步,逛进三家便利店都一无所获。 23点左右结束今天的淘酒减肥历程。 没开始减肥前,每天平均6000多步,今天一下加到21000多步,感觉确实有点累,估计明后天大腿小腿会有些酸。还好今天开门红淘到一瓶老百年,明天继续淘酒减肥!
开瓶,装坛,库藏。 看到老铁们讨论:现在多数酱酒瓶子都是玻璃 开瓶,装坛,库藏。 看到老铁们讨论:现在多数酱酒瓶子都是玻璃瓶外刷层皮,玻璃瓶虽然密封性好,但瓶陈效果非常有限。所以在网上定购了四个十斤装的陶坛,准备把放入坛子里陈化。为了不让坛陈酒有硅胶和铜臭味,四个坛子都没有选择加装放酒龙头。 坛子到,确实是陶坛,而且应该是手工坛,因为没有机器制作的同一特点,每个坛都会有细微差别,里子上了釉。开始洗坛,然后太阳底下晒干,没有了烧制窑的味道就可以装酒。 手上有五件普王,准备拿二十瓶来装坛,剩下的留着瓶陈;六瓶存台牌的镇酒(原来给朋友的朋友捧场,拿了一件,一张红牛六瓶);去年游玩茅台镇,路边随便捡了一件镇酒做纪念,三张红牛一件。 第一坛装存台牌镇酒,六瓶大概装了有一半坛。 第二坛装那一件三张红牛换的旅游纪念,也是装了一半坛子。 第三,第四坛分别装的是普王,一坛装了十一瓶,一坛装了十瓶,基本上都是2018年3月出厂的王子。 盖盖之前分别对比的闻了一下酒坛。 装存台的坛子一股好刺鼻的味道,如果说是酱味,那就像是兑水的酱味,寡淡,生硬!后悔浪费一个坛子拿来装这洗脚水!!! 装纪念品的这坛酱味明显要好过存台那坛,起码有正常镇酒该有的酱味,但还是有些许刺鼻,好在没闻出酒精那种刺鼻味(陈年过敏性鼻炎的鼻子分辨酒精味非常准)! 装普王的坛子不用说了,纯正的酱漆味加茅系独有的酱味,太好闻了,香!太爽了,真想来一两!
重发首品国台(误删品酒照片,车图留来自己欣赏了) 周末几个酒友小聚,两瓶国台相合陪伴,人均五两,微醺。 开瓶闻香,酱味稍淡,或者说淡雅,没有明显的酱漆味,粮食香和隐隐的焦香,应该可以说没有一丝酒精味,挺正的酒味; 香味浓度:习1998<国台相合=汉酱<红15<赖茅传承; 香味的厚度:习1998<汉酱<国台相合<赖茅传承<红15。香味的路数仍然还是茅系经久耐闻,久闻不厌; 倒酒,瓶口离酒盅口约一寸,倾倒之,酒花顿起,倒毕,酒花已布满酒盅,久久未散,不错! 观色:酒体呈微黄,整体比舞娘永福10年稍淡一些。 挂杯:酒盅晃两圈,挂杯均匀,且感觉较厚(M D是不是掺了塑化剂在里面!) 入第一口:舌尖能感受到微甜,两侧未感觉到涩味,中段柔顺,后段稍有苦味,苦味相比汉酱要淡,比赖茅传承也淡; 入喉进胃:没什么感觉,顺当; 第二口:直接入口入喉入胃感受整个酒体,不错酒体确实醇厚,即便与唾液混合在一起也能感受到,整个过程对酒体的感受有连贯性,是我喜欢的感觉。个人感觉酒体厚度:习1998<汉酱<赖茅传承≦国台相合≦红15,习1998和红15整体上是入口能感觉到厚度,但入喉以后就感觉散开了,茅系和国台就有着一种连贯的感觉; 回味:两口下肚,哈气闻了闻,香气仍然可以说是淡雅,有一点值得夸夸,回香味盖过了口臭味,哈哈哈哈! 整体评价:不看价格国台相合算是一款不错的饮酒,除了酒体厚度稍稍出人意料外,其他方面并不突出,比较中庸,如果说习是浓转酱的第一步,国台相合能算个第二步。酒友小聚对它提不起话题,但是用作招待起码整体饮用感觉不会丢分。 如果能有合适的价格,我愿意囤上几件,这次入手确实有些肉了,就当解惑吧。
浅谈"广西茅台—丹泉酒",因业务原因与丹泉集团旗下一家公司往来频繁,渐渐的对丹泉酒有了些初浅认识,也品尝过多种丹泉酒。丹泉是广西南丹县国营酒厂经过私有化后发展而来,国营阶段以米香型低度酒为主(有点像早前的桂林三花)。国营酒厂是2000年后改制的,听老前辈说改制前丹泉老板从茅股公司花大代价挖来的酿酒团队提前入驻。吴老板对这个团队在酿造酱酒方面可以说是言听计从。也正因为如此,新生的丹泉酱酒线采取了近似五粮液造酱酒的发展路径—前期持续投入,不断的积累勾调类酒的洞藏量(丹泉的酒基本是洞藏于有吉尼斯纪录的一个钟乳岩洞群里面,美其名曰:洞天酒海!我去参观过一次,地上太滑,摔了一跤,半边身子都湿了,怕感冒就半路出了洞,没得逛完,洞有多大就无法形容了)。老前辈说,他们是2002年开始弄第一批酱酒,当时是严格按照茅股的弄法来酿的,然后就洞藏起来,直到10—11年左右才推出酱酒系列,之前就是各种米香,蜜香和浓香。第一批酱酒的高端是丹泉12年,瓶子有点像珍剑,酱味十足,酒体醇厚,有层次感,回味悠长,酒质非常不错,确实有茅的功力,算得上是一款良心酒,当时在市场上也没做什么推广营销,主要从政府接待方面切入,所以才有"广西茅台"的称号。丹泉12年和丹泉9年瞄准的市场定位应该是当时普茅和普王间的中高和中端(这个是我自己的判断,根据价格和品尝过的经历)。15年酒厂开始调整产品线和策略,调整前的产品全部停产,换上来的新产品从丹泉5,丹泉10,丹泉15成为主打,口味也与原来的12年,9年大不相同,主要是茅味淡了,主打柔和,转换成了丹泉自己勾调的味道,算是借道茅形成了自己的酱香酒口感。听说不再追求茅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丹泉现在的口感利用了原来国营酒厂从1956年开始存下来的老酒来勾调(不理解的是国营厂以米香型为主,假设那些老酒都是米香型的,到现在还能喝得了吗!)。总之,个人感觉新出的丹泉5,10,15性价比都不高,有空我会去线下实体淘淘以前茅系口感的丹泉12年和9年,基本上都是11至12年的库存酒,酒质都非常不错。
第一次写品酒帖 近一个月,吃饭睡觉有规律加上隔天去游个1500米的泳,身体状态感觉不错,记着吧里老铁们说过:品酒也是讲究身体状态的,所以今晚什么其他都不做,爆了花生米,买一碗螺丝猪脚煲加配菜,准备品三种酒。第一瓶是丹泉鸿运9年,53度酱香,出厂日期是2015年1月;第二瓶是黔春酒,53度酱香,出厂日期是2009年4月;第三瓶是泸州老窖蓝花瓷头曲,52度浓香,出厂日期2010年1月。 酒花:三种酒都拉出酒花,丹泉和黔春酒花持续时间长,其中丹泉持续最长,黔春稍逊,蓝花瓷酒花持续比黔春短了约三分之一时间; 酒色:丹泉和黔春酒体微黄,丹泉颜色稍微多深些,蓝花瓷酒体透明; 挂杯:三种酒都有挂杯,分别摇晃酒杯来观察挂杯情况,感觉丹泉挂得比较厚,黔春次之,蓝花瓷最薄。酒杯放平约三四分钟后再看,发现丹泉和黔春呈"珠状"挂于杯壁上,黔春"珠状"挂杯特别明显,丹泉次之,蓝花瓷呈不规则状挂于杯壁上; 闻香:刚开瓶倒酒的时候,丹泉一股酱漆味感觉是打翻了油漆桶一样,黔春酱香味明显,没有漆味,但总体香度还是丹泉较浓,蓝花瓷就香气给鼻子带来的香度来评应该排第二,逊于丹泉,浓于黔春,感觉就是泸州老窖那种窖曲味(本人很喜欢)。大概是给酒醒了一下,过不久再去闻丹泉就发现原来的漆味淡了很多; 第一品小抿一口,稍含于口中让口腔和舌头来感受,感受完便吐掉:丹泉对口腔的刺激最强烈,主要感觉是辣味,黔春次之,蓝花瓷最弱;舌尖的感觉是蓝花瓷太甜,有些甜到腻了,黔春感觉甜得很自然,丹泉甜度偏弱;舌根感觉:黔春在三者中最苦,丹泉苦味最弱,感觉很均衡,蓝花瓷的苦味也不像黔春明显,但是有一种说不准的跳跃感;舌头两侧感觉:三者都有些涩味,还是黔春最强烈,丹泉次之,蓝花瓷最弱。舌面感觉:丹泉感觉比较厚,黔春稍薄但柔,蓝花瓷最薄且有些生硬;舌尖下部没太明显感觉,以后再多练。 第二品小抿一口,稍微抬头,让酒滑着入喉:黔春有入口即散的感觉,酒对食道的刺激感保持到食道中下部,然后胃里面就炸开了一股热轰轰的酒气往上涌,一个小嗝回香正点;丹泉从入口到下喉给我一种厚重感,没有入口即散,对食道的刺激也没黔春这么深,大概到食道中上部,但是小嗝回香浓厚,纯正;蓝花瓷入口其实挺绵的,但是一入喉后就感觉生硬,整个像从通风管道里扔个铁块,东磕西碰砸着下胃一样,总之感觉生硬,不过嗝香还行有种窖的陈味。最终,丹泉喝了大概一两半,黔春和蓝花瓷各喝了七钱,感觉拿来做口粮都不错。 总体上讲,我更喜欢黔春,毕竟有些茅系的感觉在,但是酒质应该跟普王差不多,另外存的黔春1983珍品版酒质那就一个杠杠的啦!感觉丹泉在今天三种酒里酒质最好,就是陈的时间不够。蓝花瓷就像泸州老窖里的武僧师叔,有年纪,有辈分,底子有限,所以天花板也摆在那里,如果是泸特或1573肯会更爽!(以上个人感觉,欢迎交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