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享生活
闲享生活
普洱产自云南,由广东把普洱发扬光大
关注数: 12
粉丝数: 53
发帖数: 3,579
关注贴吧数: 3
10级了.发个贴正明我还在 嘿嘿,终于10级.雨墨别升太快,等等牧
闲说普洱2分类 普洱茶分类有多种分类法: 1。地貌分:台地、半坡、高山 2。采摘时段分:春茶、雨水茶、谷花茶 3。树龄区分:小树、大树、老树、古树 4。制作工艺分:生茶、熟茶 地貌分: 台地茶:意思为在相对平坦的地方密集型种植的茶 半坡茶:山丘、山腰等地方散种的大树茶、茶园茶 高山茶:人烟稀少的高海拔茶,一般多为野放茶与古茶园茶 采摘时段分: 春茶:每年春天2月底到4月中采摘,根据不同时段也分为头春、二春、尾水。春茶相对高香、条索肥大。 雨水茶:每年5月到7月中采摘,一般多用作熟普制作。生茶味淡、汤水薄、内含物少。 谷花茶:每年9月中到11月初采摘,高香且烈是谷花茶的特色。 树龄分: 小树茶:新栽培的到50年的树龄为小树,一般树高不超过3米 大树茶:50年到100年树龄的茶树为大树,约2.5-8米高(矮化除外) 老树茶:100--500年树龄的茶树为老树,约5--12米高(矮化除外) 古树茶:500年以上树龄的为古树,约5--30米(矮化除外) 制作工艺分: 生茶:采摘后炒茶、晒干后直接成型加工的茶 熟茶:毛茶渥堆发酵的茶
闲说普洱1索源 普洱茶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一带,故得名。 云南是世界茶树发源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种各样茶叶的根源大多在云南的普洱茶产区。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三国时期 “武侯遗种”,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打开了普洱茶话史。“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檀萃《滇海虞衡志》)。 直到最近十来年,官方出台的定义为:在云南一定产区内,采用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自然后发酵或者人工后发酵而成的各种产品。 我们可以根据这“定义”可以判断出这是为了保护云南普洱茶产业而特意扭曲事实的种种条款: 1。产地保护(这里不得不问一句,难道相同的种苗,在附近类似气候类似土壤不同的地方种植会改变品种?) 2。品种树立(这里又有疑问了,云南40多个茶树品种中难道就只有大叶种晒青毛茶是在普洱市销售的?那中叶种、小叶种呢?)古书记载的是在普洱府销售而得名,难道要逆袭? 3。制作工艺保护(这个更让人想不通,人工发酵是70年代发明的,但普洱茶这个名字起源是明朝,当时根本不可能有人工发酵 。)难道又要颠覆历史来保护“熟茶”?那么,假如人工发酵能纳入普洱茶,为何中叶种、小叶种、滇红等等在普洱府销售的茶品就不能纳入普洱茶?
这个茶什么价? 小品牌就是不好玩,想查个价都找不到.O6年的鸿轩号越陈越香现在仆么价?知道的说说
花面猫 酸奶真好味
晒晒昨天带回家的茶
文革砖来由 茶 | 作者:不详| 来源:普洱茶早报 | 文字大小:[大][中][小]| 在线投稿 勐海茶厂作为原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下属最大茶厂(这里说的是文革时期),销往西藏的“边销茶”是藏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文革”时期勐海茶厂仍然生产了大量的茶叶销往边疆及藏区。其中,用普洱紧茶原料制成的250克边销砖,生产和销量最大,也最为著名,“文革”结束后被统称为“文革砖”。 由勐海茶厂生产的“文革砖”,茶箐原料均选用云南乔木型大叶种晒青毛茶来制作,属自然发酵的“生普”类普洱茶。成品“文革砖”的每片表面上都压有一张四四方方的内飞,内飞上用中文和藏语注明了八中牌(八个红色“中”字的中间一个绿色的“茶”字)的商标,并且还在落款上注明了“勐海茶厂革命委员会出品”的字样。 “文革砖”制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距今已30多年。由于存放时间较长,茶砖的颜色已由原本生茶的深绿色逐渐转变成陈年普洱的褐青色,茶砖重量也因长期存储有所磨损、挥发而减轻,已不足250克的标准。但是冲泡后,茶汤却明艳通透,红色基调中泛着琥珀的金黄,非常动人。口味上,内涵丰富,香气厚重,水性沙滑,令人非常之愉悦。同时,因“文革砖”具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所以一直以来都被众多喜茶之人争先收购收藏。可惜的是,由于“文革砖”在存世的数量上十分有限,所以在现今就似凤毛麟角一般稀有,显得弥足珍贵。同时,在历史的面前,许多人都认为收藏一块陈年的普洱茶就是在探索和保留一段已故的历史,而品饮一杯陈年普洱茶就是在领略和浅尝一段消逝的文化。所以,“文革砖”的存世让我们有了一个回望和咀嚼历史的机会,让收藏与品尝都更具价值。 大部份的文革砖都是没有单独包装纸的,所用的是牛皮纸袋,四片一包用麻绳捆扎,压内飞的很少,偶尔可能会有几砖。
真郁闷,晒个茶都被删 本人不销售,也不在吧内派茶,只是晒晒在某群的派茶而已,这都要删?违规了吗?
看来要收版权费了,快来招认 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35473099840&z=2457510510#自从某天我发了这个贴后,现在竟然冒出这么多冰镇普洱、菊普的贴一大堆。是不是应该给点版权费或补偿什么的?
搭配冰镇普洱茶 闲来无事,玩玩特殊的普洱茶饮法,由于最近咳嗽,老妈要求改喝菊花、罗汉果茶。特发奇想,这些都是泡茶的东西,何不全部混一起来个大杂烩?既然想就必须去尝试。菊花、罗汉果、生普(10年干仓)泡好了,汤色有些浓。天气太热了,加冰。出来就是这个效果,口感甘甜冰凉,喝完还有少许回甘。大家不妨一试。
看看这是什么? 味道很好的东西,可是要远离茶叶
有人晒几千元一饼的茶,我也晒 正货,大家估计价值。
我想问问,普洱茶吧领导 普洱茶吧里不允许普洱茶的广告,但为何就让紫砂壶、茶台的广告满天飞?是不是需要整治?
【技术贴】老茶,爱你不容易啊 为了证实老邓的所谓越陈越香的理论。花费资金不少,还苦等18年。亲身经历收藏普洱的个人体验。为了更完整的体现茶的每年转化,从生普入手,一直收藏普洱,从新茶到老茶。每年都能感觉到茶叶的变化。新茶此为收藏2年茶此为收藏5年茶此为收藏10年茶此为收藏15年茶 多年来,茶叶转变神奇,从青涩到甘润再到茶味回落,就像品历了一段历史。以个人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真实反映给大家。茶不是越陈越香的。任何自然界物质都有他的时间性,包括茶也不例外。个人经历里,感觉茶的存放分三大时期:起步期、鼎盛期、回落期。 起步初时(1--5年),汤色青黄,茶味野,味感强烈;鼎盛期(8--12年),汤色桔黄,茶味野性稍微降低,味感下降,但香气提升,入口相对顺滑;回落期(15年往后),汤色栗子色(桔红)茶味野性接近完全消退,味感明显降低,香气也相对回醇,入口顺滑带柔;后期退化味道茶味会越变越淡。至于最后,本人也没有实物为证。只能见证18年毛料转化。欢迎各位老茶骨拍砖,欢迎各位新人提出意见。
今天下午茶喝的 由于经常拆开看的测试茶,所以包装有些皱纹。90年代的茶手机拍的,闪关灯太白了汤色枣红,近乎熟茶的感觉,微苦,入口柔,回甘约在25秒左右,回甘感觉强烈。
下午茶和的茶,又来耍流氓咯 02年5斤装小厂茶饼我的紫砂茶盆(通常不是纯紫砂)所以可以忽略景德镇茶具,老妈硬要家条带绑壶盖汤色通红透亮,少甘微甜,没多大霸气,入口软棉。
大家说说自己是为何爱上普洱茶 希望大家都来发表,看看大家如何接触普洱,又为普洱着迷的。
无聊的我又来耍流氓咯 这是2003年时候购买的生砖。这个杯子看汤色不好看,换个白底杯。叶底够年份了吧
东莞人民发来贺电 祝普洱茶道吧人丁兴旺。
昨天的茶的汤色 还行吧
谁能估计这个茶的大概年份? 如题
醒茶的意义 跟吧里茶友聊天时发现部分人对醒茶的意义不了解,然后百度看了看,上面的回复意义只解答了部分,而且不是重点。所以个人再次做出比较详细的说明。 醒茶,在《普洱茶》书中记载。大概意思为把茶散开后,用广口器皿把茶装好,盖以棉纸或其它透气的材质,让茶跟空气接触,吸收空气中水份,散发仓味。实际上,只提及方法,而没有任何说明。导致很多人误读了乱遐想,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错误。而且,相信很多人泡茶前忽略了这一步。无论新茶、老茶、生普、熟普、仓储以否都要经过这步,才能真正品尝到茶的优点。假如你尝试过,把茶分解开小块后,放置于广口容器里,半月到一个月,让茶充分吸收空气中水份(假如在干旱的地方,可以适当的放一杯水在盛茶的容器附近)。茶生茶新茶比起原来味道会变醇,变甜,而少了苦涩感;熟茶,会更滑口;老茶仓储茶会跑掉仓味,而显更纯的茶味。以上是个人愚见,欢迎各位有经验有条件的茶友尝试对比。这就是茶叶醒茶的作用跟意义。
茶叶轻度受潮后的处理方法(原创,转载请知会本人) 本人初到本吧,没什么贡献。发现本吧关于受潮茶叶的处理方法贴,感觉完全错误,以此,发出个人经验与大家分享作为献礼。 普洱茶,由于本性易吸收空气中水份,所以容易上潮。尤其在每年3--5月这些梅雨季节,更是严重。上潮后的茶叶,轻则有霉点,重则发臭。在判断能否饮用时,我们可以看看茶叶上的霉点多否,少量的可以用毛笔(干爽的)或小的油漆扫把霉点清扫干净。选通风凉快的地方储存就好。中度上潮,霉点偏多、甚至长出一些类似毛的霉。这类茶已经在饮用与不饮用之间选择的茶了。根据自己对卫生、健康等要求适当选择放弃与否。当然,这类茶是可以适当补救的,而且还能喝。处理方法:用毛笔或油漆扫清扫干净,再用喷气工具把霉菌吹掉。存放到空调房间里,或用密实袋密封后放冰箱,等出太阳的日子拿出来晒太阳。用棉纸或蚊帐布等等能隔开阳光直射但又能适量透光的物品遮挡,在太阳下每天晒3小时左右(时间不能过长,会变酸)可以间隔性的用这种方法晒太阳,直到自认为干爽为止(大约半个月以上)期间可选通风干爽的地方储存。最后那种是严重上潮,导致茶叶软化,而且能闻到异味的茶叶。本人奉劝各位丢弃算了,就算做了以上方法处理,在味道上与口感上都会出现严重变异完全不适合饮用,甚至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导致生病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在平日,我们应该爱惜我们收藏的普洱茶,尽可能不要让茶上潮。以后我会在这多发一些有关收藏普洱茶的原创贴。敬请期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