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盛º 雍山会
关注数: 15 粉丝数: 501 发帖数: 2,370 关注贴吧数: 66
帛书原旨——【道者,万物之注也】 ========================== 帛书甲本 ========================== 道者,万物之注也 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 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卿 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 不善坐而进此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 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舆 故为天下贵 ========================== 帛书原旨 ========================== 【道者,万物之注也】 注:灌也——《说文》。又曰:注释,定义修明之意也。 道,灌注于万物,使万物得以定义修明。 【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 葆:宝与保,均可写做葆。既有宝物的意思,也有保护的含义。 道,是善良之人的宝物,可以保护善良的人;同时,道,也是不善良的人之所以暂时得以保存的原因。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 贺:以礼相奉庆也。——《说文》。有庆,非君赐不贺。——《玉藻》。 动听的赞美之言,可以用来交换利益;动人的高尚之行,可以用来获取嘉奖。 【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 人人皆有不善,又如何弃之? 【故立天子,置三卿】 卿:古有上中下三卿,指三公及百官。 所以才设立天子,置位三公及百官。 【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 共:供奉,供应。周礼、尚书,供给,供奉,供字皆借共字为之。——《说文》 坐:止也。——《说文》。此处指息止。与后文的进,互相对应。 虽然有可以用于供奉的美玉,足可用以引导四马之车,不善者却只能坐下来停息不用,转而进言大道。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 古时候,之所以贵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舆】 舆:载人之车,谓之舆。在古文中,舆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就是灵车,以车载尸谓之舆。所以此处「舆」是指:被处死后用车抬走。 不是说过:求以得闻大道,(进言者)有罪亦可以免除被处死抬走的命运。 【故为天下贵】 所以,道,才为天下所贵。 ========================== 帛书探源及新议 ==========================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 道,灌注于万物,使万物皆得以定义修明,所以,万物皆有道。 善良之辈,以道为宝,道亦保之。而不善之辈,亦不敢丧道,所以尚能以道而存。 不善之辈,如何以道而存呢? 不善之辈,也不敢悖道而行,所以,他们需要美言和尊行来伪装自己,假装善良,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暂时得以保存。所以引出下文。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 动听的赞美之言,可以用来交换利益;动人的高尚之行,可以用来获取嘉奖。 通行本中断句做【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这样的断句,首先句式上,就不对称;而且【贺人】或是指增益别人,或是指增加人手,均不能贴合前后之句意。 因为有了善,所以才有了伪善。所以,如何来判断一个人是善良或不善良呢? 无法轻易判断!正因为无从判断,才引出下文。 【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 人人皆有不善,但不要因此而抛弃他们! 人无完人,总有犯错的时候,奈何弃之。 与之相对应,老聃在道篇中也曾经说过:【圣人恒善㤹人,故无弃人物,无弃财】。 【故立天子,置三卿】 也正因为人类有着诸多不善,所以才拥立天子,设置三卿百官,以大道教化天下也。 帛书甲乙本均写做【置三卿】,【卿】有上中下,故称三卿,意思是百官。 而通行本却改写做【置三公】,丢掉了百官之意,把「尊道」局限在了统治阶级的最上层,未得老子之本意。 【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 坐,这里是止的意思,帛书前文中还有【坐其阅】的写法,同样也是息止的意思。完整的意思是,坐下来息止行动。所以,这句话应该解读为: ——虽然有用于供奉的美玉,足以用来引导四马之车,不善之辈却只能坐下来息止不用,转而进言大道。 为什么? 因为古之天子和三卿百官,贵道。因为天子和三卿百官贵道,所以善良的人进言大道;不善良的人,虽有美玉也无得以进,也只能进言大道。 通行本中,将不善坐而进此,修改为不若坐而进此,文意虽通,但批判性不如《老子》原文那么强烈。不善坐,而进道,正是老子的冷峻之处。 【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舆”?故为天下贵】 古时候,之所以贵道,具体的原因和措施又是什么呢?不是说“求闻得道,有死罪亦可以豁免”吗?所以,道为天下所贵。 免舆,即免死。舆,在古代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即:灵车,载尸之车。这个特殊含义,也有很多相关的词组,比如舆棺,舆死,舆榇,等等。都是指抬着尸体的意思。 帛书乙本将舆,改作【與】,通行本继而改作【欤】或【邪】,都是同一个意思,表反问,其意亦通。然而,终非老聃之原旨。【有死罪亦免】和【有罪以免】细较之下,还是有区别的。 天子和三卿百官贵道,不以人废言,唯道是从。所以订立制度:言者无罪!有言合与道,能进一言而兴天下者,有死罪亦可豁免。所以,天下才能以道为贵。 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舆,是千古难解之句。2500年以来没有人能说清楚,甚至发展到了神秘主义的地步,说什么求道之人,天将救之,有罪亦可免。这是完全的曲解! 老聃在这里说的很明白:——就是言者无罪的制度! 通常,我们现代人会以为,言者无罪,表达的意思是:献言进策时,说话有冒犯的地方,可以免于罪罚。而通过老聃的这一章,我们会发现,言者无罪,原来还有第二层意思:——即使是有死罪在身的人,亦可以献言进道,若有可取之处,国家亦能免除其死罪。其实这在东周列国之际,也并不鲜见。 ========================== 以上摘自《老子帛书原旨》 还请各位不吝批评,多多指正
前有篡史夺朔的孔子,后有偷梁换柱的春秋,尊孔崇儒,今欲何为? 前有篡史夺朔的孔子,后有偷梁换柱的春秋,尊孔崇儒,今欲何为? 《春秋》是孔子所编修的所谓六经之一,至秦汉之时,六经皆已佚失。 至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始皇帝之挟书律,使民间献书,亦不见六经之踪迹。 至公元前178年,汉文帝之时,仅得伏生所献之今文《尚书》残余28篇。 注:因其篇中文字已由秦篆抄誊为汉隶,故称今文。 至于《春秋》,则要等到汉宣帝之时,方才由民间复现,古文版的有《春秋左氏传》(下称《左传》),今文版的则有《春秋公羊传》(下称《公羊传》)与《春秋谷梁传》(下称《谷梁传》),据称,这些版本皆是对孔子所修之《春秋》经的释读作品,故称传。此时,距离孔子编修《春秋》之时,已有约四百年的光景。 不过,《左传》与《公羊传》及《谷梁传》相比,不仅其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其文笔也更加流畅,更像是一部独立于《春秋》之外的史家专著。以至于,后人不禁对究竟何为《春秋》,也产生了疑问。 其实,庄子在其《天道》篇中已经对此做出了提示,只不过,后世之儒生,故意对这个提示视之不见而已。 庄子《天道》篇曰: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翻十二经以说。 所谓《十二经》,也即记载着上自鲁隐公,下至鲁哀公,这十二代鲁君之历史的一部经书。这部《十二经》本是孔子私抄鲁国大史之鲁史记,并对之加以编修缩略而成的一本儒门历史教科书。由于其过于疏略,故而,后世之儒生,又不得不为之作传,以方便理解。这也就是《公羊传》与《谷梁传》的来源了。 也就是说,现在流传的所谓的孔子所作之《春秋》,其实原本应该叫做《十二经》。而孔子根据周室之《史记》,为周敬王所编修的《春秋》,则早已失传。 孟子有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又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汉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自序中亦称:孔子受命作《春秋》,行天子之事耳。注:周室之国史原名《史记》,孔子录《史记》而作《春秋》,以别于《史记》之名也。盖因《春秋》之名,乃是国史之别称也。比如,《墨子》中亦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的记载。孟子则曰: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所谓《乘》、《梼杌》、《春秋》都是国史的别称,故曰:一也。 可见,在王子朝、老聃与周室五大世家携周室之宝器图籍奔楚之后,周室之史籍与史官早已隐匿并消亡于乡野(也即孟子所谓的王者之迹熄),而后才有了孔子受周敬王之命,西行至楚国,为周天子征藏图书,并代行毁书删诗,篡史夺朔之事(故称行天子之事耳)。 这件事,从华夏文明本身而言,乃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这不仅改变了著史之特权专由地位超然的大史世家所世袭的传统,而且也篡夺了周室之治道本由主张道德的圣人老聃所守执的正朔。故,孔子曰: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当时,周敬王与王子朝争位,天下士子中或还有保持中立者,而周敬王派人暗杀王子朝之后,则大失天下士子之心。故而,当周敬王欲再续周室之国史,以承文明之道统之时,突然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无人可用。而天下士子也皆以之为耻。 然而,唯独孔子名利熏心,仁义迷窍,得书归周之后,即毁书删诗,篡史夺朔,一面为周敬王与晋候悉心掩盖其【弟弑兄,臣弑君】的惊天罪行,以邀富贵;一面则为自己量身打造其【书可佐,诗可鉴】的仁义伪学,以窃道统。 也正因为如此,孔子在为周敬王修成《春秋》之后,名声大恶,以至于天下传出了“杀夫子者无罪,籍夫子者无禁”的口号。——可见于《庄子》与《吕氏春秋》。甚至被围攻于陈蔡之间,七日绝粮。而且,由于孔子的罪行已然天下皆知,是其终身之丑;故而,其周游列国,费尽心机,却终身一无所获。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颁布挟书律与焚书令,收天下之书,毁六国之史,《春秋》或亦毁于此;又因秦汉战乱,或毁于阿房宫。 而令人感到荒谬而无奈的是,汉代儒生所言之《春秋》,乃是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用《十二经》冒充《春秋》的结果,乃是以窃夺仁义之正统为目的的又一场闹剧而已。 这真可谓是上行下效,有其师必有其徒罢了。 幸而,有史家左丘明,因不满孔子篡夺《史记》,私修《春秋》,故而又自行修编了更为详实,也更为公允的《春秋左氏传》,所以,东周之史迹真相,方才得以流传于后世。 于今而言之,五四运动之后,不明孔子之真面目的,仍是大有人在。甚至有的还栖身于高等学府,传播仁义之流毒于讲堂;有的则跻身于网络媒体,淆乱道德之真意于民间。他们以尊孔为荣,以崇儒为贵,以学者之利益为先,以民心之向背为后;实在令人难以理解,甚为可疑!——这是其智力有所不及呢?还是其欲行朝三暮四之心术呢?答案不言而明。且莫忘了,十年前那座孔子像,是如何灰溜溜地被撤走的。 今日搬起孔子这尊巨石,是仍存窃夺正朔之野望呢?还是弄巧成拙之荒唐呢?!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来源?别忘了果子狸的不白之冤! 全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toutiao.com%2Fa1657852880392205&urlrefer=fa93635938a20d6e31e69ae2a9d63586今日,华南农大公布了其所谓的最新重大研究成果——#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而根据中国传染病流行病学理论,病毒的贮存宿主,应能长期甚至永久维持…且流行于宿主种群体内。孤例,并不能就认定实验对象之种群就是相关病毒的贮存宿主。 因此,华南农大的报告,只能说明其实验对象(穿山甲)体内存在有与2019-nCoV相似的病毒。 华南农大所谓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论点,还需要在穿山甲种群中,取得更多的流行例证,才能成立。所以,华南农大的结论,并不比印度学者的观点更有力。 有意思的是,2003年非典肆虐中国之时,受到美国资助的香港大学病毒学教授管轶,也曾于当年5月23日宣布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亲自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其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结论是,果子狸可能是SARS病毒的贮存宿主。 但这一结论,并未获得国内其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一致认同。此后十多年以来,科学家从未在任何果子狸种群中再次发现SARS病毒。果子狸与SARS病毒,并无直接关联。全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toutiao.com%2Fa1657852880392205&urlrefer=fa93635938a20d6e31e69ae2a9d63586
新冠病毒是否会与转基因食品相互作用而重新合成致命的新病毒?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toutiao.com%2Fa1657532114101256%2F&urlrefer=1277bcef64906411c4ce381637c111f3 中国武汉2019-nCoV新冠病毒,是否会与转基因食品相互作用,而重新结合组成致命的全球性流行新病毒??? “转基因食品被消化以后的碎片很容易跟动物体内原有的病毒重新结合组成新的病毒。——新的病毒是全球性的流行病。”——摘自《转基因与新瘟疫》,这是陈慰中博士离世之前对中国人的最后警告! 华裔生物化学博士陈慰中(1930~2013)在世时,曾于2007年1月11日和2009年5月4日,两次发表博文谈及【转基因食品和流感病毒的关系】。通读之后,不禁冷汗森然! 全文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toutiao.com%2Fa1657532114101256%2F&urlrefer=1277bcef64906411c4ce381637c111f3 文章开头,陈慰中博士就直接指出——转基因食品,会引起免疫疲劳和崩溃。 他在文章中谈到: 最近的转基因工作是跨类违反天然,这乃用动物的细胞基因,或不同的病毒,引进到植物的基因内去。這跨類的基因乃陌异,使原来的基因被改造,就引出原生命体系免疫的反应。因异基因已经被插进了,免疫的永恒反抗,造成日久后免疫系统的疲劳和崩溃。 免疫不断的攻击,和被插进异基因的不稳定,使一些基因也不稳定,导致基因“跳跃”。跳跃的基因导致基因的突变,因为这些跳跃的基因可能和其他的基因联合,或从无害的病毒导致无治的病。 …… 文章最后,陈慰中博士提出了终极命题: ——转基因食品被消化以后的碎片很容易跟动物体内原有的病毒重新结合组成新的病毒。——新的病毒是全球性的流行病。 ——当生命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人类的免疫系统被破坏以后,不能提供抵抗力或者是修改不稳定的基因 的时候,这可能就是人类的自灭了。 陈慰中博士文章地址: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s%2Fblog_4bbd424601018wy5.html&urlrefer=368975f8ff126df6db6332c66416ecb8
继续实锤——2019年2月8日美国放行两项病毒改造实验 几则旧闻——据《科学》杂志网站2019年2月8日报道,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一个审查委员会已“悄悄”放行了两项有关禽流感病毒改造的实验,而这些实验曾在四年前因引发巨大争议而被叫停。 2011年,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病毒学教授河冈义裕、荷兰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研究人员罗恩·富希耶(Ron Fouchier)的团队分别利用基因技术改造H5N1病毒,发现所得病毒能更容易通过空气在与人相近的哺乳动物雪貂之间传播。(重点:基因改造病毒,空气传播,雪貂——贮存宿主) 许多科学家担心一旦类似的诞生于实验室中的危险造物被意外或是故意释放,可能会引发致命的瘟疫大流行。 美国白宫在2014年10月发表声明,称将停止资助所有以将病原体改造得更为致命或具传播性为目的的研究,并“重新评估风险和收益”。之后的数年间,美国多次对类似的实验计划进行评估,并最终于2017年12月解除了对相关实验的资助禁令。 此次获得NIAID资助的实验正是由河冈义裕提出,内容则与在2014年被叫停的使病毒能够通过飞沫在雪貂之间传播的实验相同。(重点:病毒,飞沫传播,雪貂——贮存宿主) 此外,据日本《日本经济新闻》2019年2月12日,以及英国《独立报》2014年7月的报道,河冈义裕曾在2014年利用北极地区冷冻遗体中的样本“重建”了1918年的流感病毒,之后更利用导致2009年禽流感疫情的病毒样本改造出了一个能够绕过人类免疫系统的变种。这些极其危险的的研究被广泛批评为“愚蠢”和“不负责任”。(重点:改造病毒使其绕过人类免疫系统,与HIV有关) 俄罗斯国防部、外交部去年曾表达对美国军用生化实验室的担忧。 注:本次中国武汉2019-nCov病毒中就包含有HIV-1病毒蛋白片段。此外,已有多个科学家在论文中表达了雪貂可能是2019-nCov的贮存宿主。 新闻出处:观察者网 (美国“放行”两项禽流感病毒改造实验,曾因引发争议而被叫停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guancha.cn%2Finternation%2F2019_02_12_489858.shtml&urlrefer=77fb00caabb32d075dae348235bc4974) 图片人物:河冈义裕(左)与罗恩·富希耶(右)
未卜先知?2019年10月美国邀请高福参与201瘟疫预演 2019年10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中心主办了一场名为案件201的瘟疫预演,汇集了15名各国政商医届的核心人物,其中包括曾任中情局二把手的艾薇儿·海恩斯,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hub.jhu.edu%2F2019%2F11%2F06%2Fevent-201-health-security%2F&urlrefer=e9916c727f5f0df943159ebf92b78e19 模拟预演过程如下: 1. 危机开始 病毒来源于蝙蝠,以养殖猪作为中间宿主,爆发地点在巴西。经过研究,发现该病毒为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以及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有较大相似性,致死率在7-10%之间。 饲养食用猪的农民首先受到感染,感染者症状不一,部分仅有轻微感冒症状,其余患者则有严重的肺炎症状: 刚开始的时候,病毒只在患者家属以及相关医护人员之间传染,但很快蔓延到了当地社区,不少感染者通过境外出行,将疫情扩散到巴西之外,在短时间内,疫情在南美洲人群密集的城市大规模流行。 由于不少感染者没有明显症状,使得防治隔离极为困难。不少感染者在离开国境时,并没有任何不适征兆,但在几小时后发病,在短短几小时内,接触的人群不计其数。平均每位感染者将病毒传播给两人,确诊案例以每周两倍的速度攀升,数周后,此次疫情被定性为国际性瘟疫。 2. 贸易与旅游业受到冲击 疫情发生后,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公共卫生板块。患者涌入医疗机构,医患供求不对等,造成一定恐慌。为了防止感染,居民自我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包括商场超市。 部分商业机构难以维持运转,少数公司能够通过在家办公维持运作,但多数企业并没有这种条件。旅游业受冲击最为显著,订单量下降45%,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商家开始降低产量。 一些政客开始通过制造矛盾与恐慌掠取政治资本,例如: 鼓吹抵制某些国家的货物以及人员流动,并对疫情国家进行贸易与出行的封锁。 3. 信息危机 最大的危机并不是经济震荡,而是层出不穷的谣言与误导性信息。 对于少数人的群体性暴力开始出现,社交网络开始出现大量《让感染源远离我们》的热搜,肢体的暴力冲突也不断涌现。 各类阴谋论开始浮出水面,有人说,病毒是西方的人造危机,通过西方医疗工作者传播,伴随而来的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以及对医生的暴力事件。 老百姓开始划分阵营,内部敌对情绪加剧,非灾区的百姓认为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呼吁与灾区彻底隔离。部分国家关闭了社交媒体,更有少部分国家彻底禁用了网络,以防止不实信息蔓延。 4. 尾声 最终,这场模拟瘟疫造成大量人员死亡,遭受的经济损失至少需要十年恢复,至于负面的社会影响,则需要更多时间来修复。
人人都想做官的国家无法强盛——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1835.01.10—1901.02.03),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日本著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被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明治时期教育的伟大功臣”。 “一个国家所以能够独立,那是由于国民具有独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举国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气,那么国家无论如何不能强盛”。这是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众多名言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 很多中国人以为,福泽谕吉是主张日本对外侵略的第一理论家,殊不知他对日本的首要贡献,不是“扩张”,而是“独立”二字。 众所周知,现行1万日元大钞正面,印着福泽谕吉的头像。一万元是日本钱币最高面额,旧款一万日元的主***本“释迦牟尼”圣德太子,而福泽以新换旧,可见在日本历史的地位和影响力超过了圣德太子。 举世皆知,近代日本崛起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于“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桂小五郎)。“三杰”里并无福泽谕吉,但是为什么日本人在最高价值的钱币上留下了福泽,而不是西乡、大久保呢? 这主要是因为,维新三杰都是政治家,这些政治家推动的是对日本国家制度的改变,而福泽谕吉是思想家,他改变的,是日本的世道人心。 福泽谕吉对日本人心的最成功改造,是令近代日本人由“人身依附之心”集体转向“独立之心”。 虽然福泽没像西乡隆盛那样,用武力推翻幕府,但在倒幕维新的多事之秋中,他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办学办报,在兵荒马乱中坚持开启民智,鼓吹西化。 福泽谕吉对明治维新的贡献,相当于亚当斯密加上约翰洛克对英国的贡献。可以说,他是明治维新的思想导师与精神领袖。明治维新成功后,作为“突出贡献者”,福泽谕吉当然也受到天皇和首相盛情邀请,入阁做官,但他却一再拒绝,终生没有做官。 当时日本虽处近代,但依然存有东方传统,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飞黄腾达做个一官半职,在这种情况下,有机会做大官的福泽却不愿做官,人们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 当时福泽谕吉给出的答案是——“愿做独立的榜样”。 福泽谕吉指出,人人想作官的弊端——那种情况有如苍蝇麇集在腐食上一样。人人都认为不依赖政府就没有发迹的机会,因而就毫无自身独立的想法。 福泽谕吉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之道,首先在于强民,而强民的标志,是国民具有独立之心。 福泽谕吉认定,人人想作官的思想是孔子儒学教育的遗害。所谓“青云之志”乃是祖先遗传下来的“官场迷信”,他希望能从这种迷信中把人们唤醒,使之懂得文明独立的本义。 谁也不曾想到,这个日本“独立之父”,早年竟然还是“儒家信徒”。福泽谕吉1835年出身于武士家庭。家境贫寒,直到14岁才入当地的私塾学习汉学,尔立之年成为远近闻名的汉学家。汉学家福泽谕吉的思想巨变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正值不惑的他三次赴欧美考察,其思想受到西方文明的猛烈冲击。于是曾经主张“和魂汉才”的福泽谕吉思想发生巨变,开始重大转型、投向“和魂洋才”。 福泽谕吉的思想巨变在他的著作《劝学篇》及《文明论概略》中体现深刻。在《劝学篇》里,他把学问当做个人及国家独立的工具。福泽谕吉将学问分为两种:有形的学问(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无形的学问(心理学、神学、理学等)。在福泽谕吉眼里,实用的知识最为重要,而远离生活实际的知识则次之。 福泽谕吉反对脱离实际的学问,出于这种思想,他开始排斥孔子,摒弃儒学及汉学。因为他判定儒学及汉学是近代社会“脱离实际的学问”。福泽谕吉认为,世上的事物千千万万,教师不可能将它们全部传授给学生,因此,发展能力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所谓能力,即研究和处理事物的能力。而能力不是单一的,它包括记忆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这些是独立的人与独立的国家最需要的有用东西,而落伍的儒学是提供不了的、无用的。 福泽谕吉主张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他眼中的“实用知识”就是指洋学,即西方科学。所以他大力提倡学习西洋科学,他不仅重视数学等自然科学,对法学、社会学等西方社会科学也更为推崇。 福泽谕吉的“弃汉从洋”和“独立”思想在近代日本影响巨大,近代日本禀承他的思想,在明治维新时期的近代化过程中明确提出“和魂洋才”的标志性口号。并且,在他创办的庆应大学和《时事新报》影响下,一批独立知识精英、新日本人脱颖而出。 福泽谕吉称自己对政治不热心,其实,笔者依其一生作为而分析——他并非对政治不关心,而是看不起官,不屑作官。他并不认为,一个校长的影响力就不如一个首相。他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日本国家大校长”。 作为 “日本国家大校长”,他与日本政治家一道改变了日本。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杯水,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日本政治家改变的是杯子的形状,而他改变的,则是水质。 ========转自网络,仅供学习,不代表本人观点========
民间哲学家的奇言怪谈,是民间的问题,还是学术界的问题? 民间哲学家的奇言怪谈,是民间的问题,还是学术界的问题? 哲思之辩 2019-08-23 14:22:51 在中国,除了有民科以外,也有所谓的民哲(民间哲学家或爱好者),但由于哲学的小众性,他们的知名度则远远没有民科高。但我们应当相信,他们确实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对哲学本身的巨大兴趣,但是由于受教育的局限性,所以才导致像一些民间科学家动不动就会认为自己成功的发明了永动机一样,有不少民间哲学爱好者动不动就提出一个能推翻现有哲学体系的哲学理论。 民间哲学家的奇言怪谈,是民间的问题,还是学术界的问题? 人是理性的动物,面对各式各样的经验现象,或是由于惊奇、或是由于忧患,有诸多提问并不足为奇。有了问题,自然就要求解答,而民哲就是积极创造解答的一群人。 民哲是如何诞生的? 民哲的出现有很多原因。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地位,使得人们对哲学一词有基本好感;其次是造诣颇深的宗教人士较少,使得很多文化程度较低的普通人,对关于人生、宇宙或价值的问题无法从宗教那里得到太多信息,从而必然透过哲学;三是过往年代哲学作为冷门的学术资源的不足,使得有志于哲学钻研哲学的人们,只能通过自学。 而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哲学在全世界各地的共同点,就是到了近代以来哲学的高度专业化与学院化。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例,下分马克思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佛教与道教、基督教与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九个次级领域,仅管皆属哲学,但研究方向却可能毫不相关,彼此之间更不见得相互熟悉。 也就因为如此,加上专业性的概念分析的精细与问题意识的深入,要跟上哲学专著的思维脉络,甚至进入信息对等的讨论,对一般非哲学专业的人而言是越来越难。在此趋势之下,加上交流渠道的缺乏,学院派的学者与民哲之间的落差必然越来越大。 其中原因可细分为两点来说明: 1、培养机制的差异 首先是培养机制的差异。如果不从高中(文科)开始正式在课本上接触专业性的哲学算,仅仅从大学新生直到博士毕业,一名哲学专业学者的训练,往往要花上六七年以上的时间。在这段期间里,会选修课程、阅读文献与撰写报告,在研讨会、图书馆、各式期刊与电子数据库中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以它们的整理、归纳与反省为基础,最后完成一篇符合格式的哲学论文。 而在撰写论文时,往往有对于题目的文献回顾,把握前人对此题目的已有观点,再说明自身观点相较之下有何优势。如此一来,才不会浪费精力而得出差不多的东西,学术也才得以累积与进展。 相较之下,民间哲学家们尽管对哲学抱有极大的热情,也怀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训练,尤其是哲学基础性知识的积累,在概念定义、论证推演与理论结构上,并不见得能够达到哲学学界要求的程度。而在参考资料上,更只能靠着古代经典、有限的二手文献与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提供解答。其所得出的成果质量,自然会与学界中人相去甚远了。 民间哲学家的奇言怪谈,是民间的问题,还是学术界的问题? 如去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哲学大会上出现的以下事例: 有一位民哲滔滔不绝地说明「彩虹太极图」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后来有人问:「这个图跟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什么关系?」他回答:「那人是谁啊?」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其重要意义,后世认为它开启了宋明儒学的宇宙论或本体论思维,这样的一个哲学界最基本的常识,却是许多民哲所缺乏的。尤其是缺乏哲学史阅读和了解,意味民哲们多半不知古人对类似主题的观点,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哲学的更进一步的反省与修正。 当然,这不是说民哲们的作品毫无可看性,它们或许能够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思维方式,但这与学界所认可的学术价值相比往往有着不小的距离。 2、哲学史训练的有无 在哲学思想长久以来的发展演变里,有继承、有转化、有扬弃、有扩大,它们交织出了一套概念术语、理论问题、论证方法甚至价值观,形塑出了一套传统。而在现今学界,这套传统主要是透过哲学史课程与哲学史著作来传承的。 在这样的传统中,许多题问题早已被研究过了,就算还没有令人完全满意的解答,通常也有通过初步检视的两三种说法,可供我们参考与改进。若不能对这些说法有恰当把握,论文便难以得到学界的认可。 但民哲们往往缺乏这样的把握,就直接进行自己的论述。真正厉害的,或许能暗合于当前的理论;其次的,不过重复了古人已有的观点;再者就可能连基础的哲学知识也没有了。况且,无论其论述有多少创见,在表述的细致程度上往往也逊于学界中人。 也就因为如此,我们并不容易从民哲的作品当中,看出它所可能蕴含的学术价值。当然,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也可能有类似情况,但由于有哲学系教授的指导,这是可以逐渐改进的。 接下来是个小故事,用以说明古代也有民哲。 明朝有个人叫王艮,他从小跟父亲经商,对儒家典籍特别有兴趣,自己拿着《论语》、《大学》等书到处宣讲。后来有个多嘴的说,你这套说法跟王阳明很像啊。王艮一听,竟然有个抢信众的,二话不说就去踢馆了。 王阳明在当时已有极高声望,不仅是因为他学问好,也是因为他在宁王朱宸濠叛乱时,非但没有选择逃跑,反而积极以巡抚身份安定人心、调动资源,最终生擒对方。 两人见面,二话不说就开始唇枪舌战。王艮始则心高气傲,中间则心生敬佩,最后竟甘拜下风,主动要奉王阳明为师。但故事还没完,王艮当晚睡觉前左思右想,越想越不对劲,后悔自己太过轻率。隔天早上起来,王艮居然宣称昨天还没战完,要再辩! 王阳明似乎也不太惊讶,辩论再开,王艮在学富五车的王阳明面前自然仍旧不敌,这次他才心悦诚服地拜师了。后来阳明说:向者吾擒宸濠,一无所动,今却为斯人动矣! 可见真正让王阳明心动的,不是让他得以声名大噪、加功晋爵的平定叛乱,而是收了一个不肯盲从又颇为固执的民哲当学生。王艮后来开创了泰州学派,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是略有名气的一人物。 民哲也是一般人 从故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艮的许多行径,诸如建立自身观点、积极对外宣传、不肯服从权威、强调反省批判等,都能在今天的民哲们那里见到。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希望哲学系学生所具备的特质,甚至是现代人多少应有的特质。既然如此,为何这些特质在民哲那里,好像有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在现代学科体制尚未出现以前,在思想与知识交流尚未如此普遍以前,某些古代哲人的发言,或许也和现代民哲差不了太多。然而,当我们有了积累两千多年的哲学史,更在论题、术语与论证上有了严谨标准时,学者们很愿意耗费心力去为古代的艰涩文本给出合理诠释,却对现代民哲的发言不屑一顾了。 而王艮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出,握有学术资源的学者们,在面对民哲的质疑时,可以选择避而不见,也可以选择花上许多时间与对方平等对谈。当然,本文在此并非主张学界的学者们有义务和对方谈,而是要说:如果哲学的知识、信息与方法,可以更为友善地传播给社会上的民众,那么民间哲学与学院哲学中人的认知落差,就不至于这么地大。 结语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当然要肯定去年的世界哲学大会开放各界人士自由发表、自由参加的态度。诚然,民哲们的言论有时看来天马行空,它们在学术上或许不太重要,或许带些偏见,有时甚至难以理解,但背后却可能隐含着长久以来的哲学思考。 如果哲学要应用于社会,就应该试着面对这些言论,并挖掘出其中的问题意识,相信这也是哲学普及工作者所希望做到的。如果从思考哲学问题的初衷来看,民哲和一般人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只是由于没有接触学术信息的条件,使得他们走上了一条与学院中人完全不同的路,创造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表述。或许民哲的奇谈怪论有多少,不是由他们自己所决定的,而是由掌握学术资源者的态度所决定的。 ========转载自网络========
颜回为何会在公元前502年弃孔子而去? 颜回请行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02年(即鲁定公八年),当时之天下,正值风云变幻之际,颜回为何突然弃孔子而去,正是庄子隐于【人间世】的玄机之开端。 那么,曾经对孔子不离不弃的颜回,究竟为何要在公元前502年,弃孔子而去呢? 这就要从三年前讲起了。 三年前,也即公元前505年,楚国被吴国攻破郢都,几乎亡国。第二年春,当时正在楚国避难的前任周天子姬朝(王子朝),被周敬王派人乘机暗杀于楚国郢都。 王子朝本是周室复兴的希望所在,亦是天下立道的关键所在,王子朝的死,直接宣告了由老聃所倡导,由周景王所开创,由王子朝所维系的【铸无射,宣道德】的文明改革,已经彻底失去了自上而下的可能性。老聃从此归隐,不问人间是非,而休乎天均。随着王子朝与老聃的离去,周室之典籍重器也不知所踪,天下文明之正朔,自此而失诸野。 为了掩盖真相,为了欺骗世人,为了推卸罪责,同时也是为了复归礼制,再造国史,傀儡一般的周敬王,在晋侯的授意之下,又命鲁君寻贤者为其代修国史,再续礼制。 其实,晋侯此时早已看准了一个人,此人道浅而欲深,德薄而志奢,以克己复礼为仁,以忠信无私为义,自奉忠恕,推行中庸,其名高而不实,其位卑而敢言,正在急于证明自己,此人恰是代天子纂修国史,再续礼制的最佳人选。——这个人当然也就是孔子。 所以,这也是孔子为何在公元前502年,突然放弃仕途,转而一边删订《诗》《书》《礼》《乐》《春秋》,一边悠游于列国的原因了。孔子谓之【礼失而求诸野】。 可想而知,这种公然篡改国史,必将遗臭万年的脏活,孔子的内心,最初也必定是有所抵触的,更别说此后还要去面对弟子怀疑的目光,还要去遭受后世长期的非议。 然而,孔子更隐秘的心机则是:一旦接受这份工作,那么,这也就意味着自己掌握了重构天下正史的叙述权,同时这也将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表演权。 这对于当时的孔子来说,真可谓是梦寐以求而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而且,这种集文化权力与政治权力于一体,名位双双垂手可得的事,即使自己不去做,早晚也会有人抢着去做。所以,做为一名思想家和一位教育家,不甘空有其名,空谈其术的孔子,冒天下之大不韪,欣然接受了代天子纂修国史,再续礼制的工作。孔子为了一己之名位,而篡天下文明之正朔!——这,才是颜回当年向孔子请行的真实原因! 此后,孔子虽然因此而得到了晋侯和鲁君的赏识,一路加官进爵,甚至一度代任鲁相;但是,五年之后,当孔子篡修国史完成,失去利用价值之时,鲁君立刻毫不犹豫地将其从身边一脚踢开。从高位直坠而下的孔子,只好被迫离开鲁国,开始了他背负骂名周游列国而不被待见的流浪生涯。
十、真人之道,全身顺性,知足守情,建功立业唯在时也! 开天悟道 | 十、真人之道,全身顺性,知足守情,建功立业唯在时也! 问曰:老聃之道,贵柔守弱,故天下柔弱者,尽入其彀中,大似圈禁之术也。我等生民,本已虚弱不堪,既受强权之压迫,又遭富流之盘剥,奈何以道德自为圈禁,自弃斗争之权力? 答曰:圈禁之术,乃道之固有也。日月星辰,宇宙万物,何曾脱离大道之圈禁?能知此象者,有慧根也。 生民之虚弱,强权之压迫,富流之盘剥,皆由道德之顺逆而生也。 生民之虚弱,乃未知真人之道也。故,其德亦薄也。 生民之能者,或进阶于强权,或争归于富流,或脱离于国籍,其余者,皆无能无名之辈也。 德薄而无能,何以斗争? 德薄而无名,何以服众? 若使德薄而无能无名者,忽然执掌天下之权力,此辈何德何能,能使天下人皆信然宾服哉? 若不能使天下信然宾服,则天下人心皆异也,如此,又岂不天下大乱? 今日之强权,乃立之于其昔日之积德也。 今日之富流,乃成之于其昔日之积财也。 强权积德之厚,不可不敬也。 富流积财之贪,不可不知也。 然而,强权者若其不能尊道贵德,一味以强权压迫,则其背道离德亦深也,虽有万代之积德,亦不堪一朝之败亡也。 同理,富流者若其不能尊道贵德,一味以富流盘剥,则其背道离德亦远也,虽有三代之积财,亦不足一夕之耗散也。 故知,道德之极尊极贵也。 奈何,以生民之虚弱,弃道德而求斗争,其无能为,未观而可知也。 问曰:吾知之也。而我等生民不堪贫弱之苦,又为之奈何? 答曰:生民以贫弱为苦,未得真人之道也。 问曰:何谓真人之道? 答曰:真人之道,不慕强权,不羡富流,不美外邦。修身养德,以全真人之身。尊道贵德,以顺真人之性。真人者,以全身顺性为安,以知足守情为乐。 问曰:真人何以能为此道? 答曰:真人者,自然之人也。 以扭曲人性而进阶于强权,如入猴群而为其王,真人所不欲也。 以异化人格而争归于富流,如入蚁群而为其后,真人所不齿也。 真人所欲者,乃与日月星辰同耀于宇宙。 真人所念着,乃与人民大众同乐于天下。 天下人人,皆有真人之资,而偏行于/禽/兽/之道,以压迫为能,以盘剥为乐,得势则欲为人上,失利则怨于天下。此等天下,乃/禽/兽/之行于天下也。 老聃曰: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故知,此等/禽/兽/之天下,亦为真人建功立业之天下也。 若天下皆为真人,则天下乃复归于无极也。 故知,真人为此全身顺性,知足守情之道,乃为于无为,事于无事,行不言之教也。 人者,若能得此真人之道,则强权富流不足贵也! 人者,若能得此真人之道,则建功立业唯在时也! 原文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www.toutiao.com%2Fi6647852684978160136%2F&urlrefer=42002ac013a9429c9c11d418f7f4611b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