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三八 我就是一三八
额……
关注数: 159 粉丝数: 230 发帖数: 14,449 关注贴吧数: 42
文明固化论 文明固化论 古代的中国为什么持续两千年的封建时代而未能发生改变?这曾是困扰了笔者多年的疑惑,直到我开始接触西方的历史后,我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西方文明和古代中国都有一段原地踏步的文明固化时期,西方的历史学家对此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而我将古中国对应的时期称之为两千年封建时代。 把中国的封建时代与欧洲中世纪对应,笔者的这个观点可以说是相当大胆且难以理解,但如果抛开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直接将欧洲当成一个整体文明,将古代中国不按朝代划分,也当作一个整体文明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二者都不约而同的陷入了固化期,文明的进步陷入停滞,且都在不同时期出现了相当的文明倒退。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笔者本文的核心思想:当生产力陷入长久的停滞,不能产生新的发展时,文明往往会因此陷入固化并在固化中形成路径依赖和历史惯性,并严重加大变革的困难程度,甚至出现倒退。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文明固化论。 要理解笔者提出的这一理论,就必须颠覆一个认知,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螺旋向上发展的,历史学家提出的螺旋向上发展论,实际上只是生产力稳步发展前提下的最理想状况,真实的历史发展轨迹是具有相当的无序性和迟滞性。就如笔者所说的那样,生产力的停滞会导致文明固化,固化的文明又反过来给生产力的提升加大了困难。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本文开篇的那个问题,古中国两千年未能改变的原因。古代中国的文明固化期开始的太早,且生产力水平高于中世纪早中期,加上农耕文明的生产力恢复速度极快,这些因素共同加重了古中国文明的固化程度,使得封建皇权在两千年时间里不断加强,以至于错过了多次变革时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文明。 在文章的最后我这样一句话结尾,文明的发展虽然有迹可循,但并非绝对的规律性,生产力的停滞和文明的固化都是历史的常态,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发展生产力,并尽可能的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为打破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微薄的贡献。
文明固化论 文明固化论 古代的中国为什么持续两千年的封建时代而未能发生改变?这曾是困扰了笔者多年的疑惑,直到我开始接触西方的历史后,我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西方文明和古代中国都有一段原地踏步的文明固化时期,西方的历史学家对此称之为黑暗的中世纪,而我将古中国对应的时期称之为两千年封建时代。 把中国的封建时代与欧洲中世纪对应,笔者的这个观点可以说是相当大胆且难以理解,但如果抛开国家和民族的角度,直接将欧洲当成一个整体文明,将古代中国不按朝代划分,也当作一个整体文明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二者都不约而同的陷入了固化期,文明的进步陷入停滞,且都在不同时期出现了相当的文明倒退。而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就是笔者本文的核心思想:当生产力陷入长久的停滞,不能产生新的发展时,文明往往会因此陷入固化并在固化中形成路径依赖和历史惯性,并严重加大变革的困难程度,甚至出现倒退。笔者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文明固化论。 要理解笔者提出的这一理论,就必须颠覆一个认知,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螺旋向上发展的,历史学家提出的螺旋向上发展论,实际上只是生产力稳步发展前提下的最理想状况,真实的历史发展轨迹是具有相当的无序性和迟滞性。就如笔者所说的那样,生产力的停滞会导致文明固化,固化的文明又反过来给生产力的提升加大了困难。这也就很好的解释了本文开篇的那个问题,古中国两千年未能改变的原因。古代中国的文明固化期开始的太早,且生产力水平高于中世纪早中期,加上农耕文明的生产力恢复速度极快,这些因素共同加重了古中国文明的固化程度,使得封建皇权在两千年时间里不断加强,以至于错过了多次变革时机,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文明。 在文章的最后我这样一句话结尾,文明的发展虽然有迹可循,但并非绝对的规律性,生产力的停滞和文明的固化都是历史的常态,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不断的发展生产力,并尽可能的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为打破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微薄的贡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