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人生百态像 笑看人生百态像
关注数: 436 粉丝数: 311 发帖数: 13,326 关注贴吧数: 173
三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GFR检测指标为血肌酐,但敏感度不高。只有当大约50%的肾功能丧失后,血清肌酐才会有显著上升。在GFR缓慢下降的CKD前期,通过肌酐很难检测出肾功能衰退,因此被标记为“肌酐盲区”。此外,肌酐水平极大程度上受到人体肌肉质量影响,与肌肉代谢直接相关,且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男性体内的肌酐含量高于女性,儿童时期的肌酐水平随年龄增加,而老年人随着肌肉含量的下降,根据肌酐的水平会出现高估肾功能的状况。此外,肌酐水平也可能受到胆红素、透析、血糖和药物等因素影响。因此,仅通过肌酐检测计算出的eGFR灵敏度、准确性有限,尤其在CKD早期不能有效反映GFR的下降情况。 1983年,研究人员首次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I),后命名为胱抑素C(Cys C)。作为一种低分子量的碱性非糖化蛋白质,胱抑素C是在人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并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但尿液中最低,能自由从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能全部被吸收,且吸收后被完全降解,不再进入血循环。根据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刊发的《通过接受心导管检查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改进对GFR的估算》一文介绍,在特异性水平相同时,胱抑素C的灵敏度要比肌酐高得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袁伟杰教授表示:“胱抑素C无肾小管分泌,其血清浓度主要由GFR决定,在人体中的水平不易受肌肉质量和炎症影响,也无关性别和人种。因此相比肌酐,胱抑素C是更为灵敏和具特异性的慢性肾病早期检测标志物。”
三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GFR检测指标为血肌酐,但敏感度不高。只有当大约50%的肾功能丧失后,血清肌酐才会有显著上升。在GFR缓慢下降的CKD前期,通过肌酐很难检测出肾功能衰退,因此被标记为“肌酐盲区”。此外,肌酐水平极大程度上受到人体肌肉质量影响,与肌肉代谢直接相关,且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男性体内的肌酐含量高于女性,儿童时期的肌酐水平随年龄增加,而老年人随着肌肉含量的下降,根据肌酐的水平会出现高估肾功能的状况。此外,肌酐水平也可能受到胆红素、透析、血糖和药物等因素影响。因此,仅通过肌酐检测计算出的eGFR灵敏度、准确性有限,尤其在CKD早期不能有效反映GFR的下降情况。 1983年,研究人员首次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I),后命名为胱抑素C(Cys C)。作为一种低分子量的碱性非糖化蛋白质,胱抑素C是在人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并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但尿液中最低,能自由从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能全部被吸收,且吸收后被完全降解,不再进入血循环。根据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刊发的《通过接受心导管检查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改进对GFR的估算》一文介绍,在特异性水平相同时,胱抑素C的灵敏度要比肌酐高得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袁伟杰教授表示:“胱抑素C无肾小管分泌,其血清浓度主要由GFR决定,在人体中的水平不易受肌肉质量和炎症影响,也无关性别和人种。因此相比肌酐,胱抑素C是更为灵敏和具特异性的慢性肾病早期检测标志物。”
三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GFR检测指标为血肌酐,但敏感度不高。只有当大约50%的肾功能丧失后,血清肌酐才会有显著上升。在GFR缓慢下降的CKD前期,通过肌酐很难检测出肾功能衰退,因此被标记为“肌酐盲区”。此外,肌酐水平极大程度上受到人体肌肉质量影响,与肌肉代谢直接相关,且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男性体内的肌酐含量高于女性,儿童时期的肌酐水平随年龄增加,而老年人随着肌肉含量的下降,根据肌酐的水平会出现高估肾功能的状况。此外,肌酐水平也可能受到胆红素、透析、血糖和药物等因素影响。因此,仅通过肌酐检测计算出的eGFR灵敏度、准确性有限,尤其在CKD早期不能有效反映GFR的下降情况。 1983年,研究人员首次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I),后命名为胱抑素C(Cys C)。作为一种低分子量的碱性非糖化蛋白质,胱抑素C是在人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并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但尿液中最低,能自由从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能全部被吸收,且吸收后被完全降解,不再进入血循环。根据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刊发的《通过接受心导管检查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改进对GFR的估算》一文介绍,在特异性水平相同时,胱抑素C的灵敏度要比肌酐高得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袁伟杰教授表示:“胱抑素C无肾小管分泌,其血清浓度主要由GFR决定,在人体中的水平不易受肌肉质量和炎症影响,也无关性别和人种。因此相比肌酐,胱抑素C是更为灵敏和具特异性的慢性肾病早期检测标志物。”
二 胱抑素C——敏感且准确的肾损伤标志物 肾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废弃物并代谢掉血液内多余的水份,然后产生尿液。每天肾脏过滤约1500升血液,经过浓缩、再吸收和排出步骤后,将排出1.5升左右的最终尿液。 肾脏疾病被喻为“沉默的杀手”,早期基本没有症状,只有通过早期检测来发现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是有肾衰竭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而言,由于所患疾病会对肾脏带来损伤,增加CKD患病风险,因此更应定期接受慢性肾病检查。 肾脏疾病的检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用于衡量肾脏是否能正常过滤血液。GFR≥60为人体正常范围,GFR<60时提示可能有肾病,GFR≤15时提示可能有肾衰竭;另一种方法是用尿检中查出的尿白蛋白作为肾脏损伤的信号,白蛋白是在血液中发现的一种蛋白,健康的肾脏不会把白蛋白传递至尿液中。受损的肾脏会把部分白蛋白传递至尿液。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越少越好。当尿白蛋白结果<30mg/24h为正常,尿白蛋白结果>30mg/24h表示可能有肾病。 但是以上二种检测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在CKD的1期和2期,GFR开始缓慢下降,但还无法检测出蛋白尿。只有在肾脏已经出现严重受损的3期至5期,才能检测出蛋白尿。因此,仅采用蛋白尿标志物很难检测出1期和2期肾脏疾病。
二 胱抑素C——敏感且准确的肾损伤标志物 肾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废弃物并代谢掉血液内多余的水份,然后产生尿液。每天肾脏过滤约1500升血液,经过浓缩、再吸收和排出步骤后,将排出1.5升左右的最终尿液。 肾脏疾病被喻为“沉默的杀手”,早期基本没有症状,只有通过早期检测来发现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是有肾衰竭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而言,由于所患疾病会对肾脏带来损伤,增加CKD患病风险,因此更应定期接受慢性肾病检查。 肾脏疾病的检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用于衡量肾脏是否能正常过滤血液。GFR≥60为人体正常范围,GFR<60时提示可能有肾病,GFR≤15时提示可能有肾衰竭;另一种方法是用尿检中查出的尿白蛋白作为肾脏损伤的信号,白蛋白是在血液中发现的一种蛋白,健康的肾脏不会把白蛋白传递至尿液中。受损的肾脏会把部分白蛋白传递至尿液。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越少越好。当尿白蛋白结果<30mg/24h为正常,尿白蛋白结果>30mg/24h表示可能有肾病。 但是以上二种检测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在CKD的1期和2期,GFR开始缓慢下降,但还无法检测出蛋白尿。只有在肾脏已经出现严重受损的3期至5期,才能检测出蛋白尿。因此,仅采用蛋白尿标志物很难检测出1期和2期肾脏疾病。
二 胱抑素C——敏感且准确的肾损伤标志物 肾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废弃物并代谢掉血液内多余的水份,然后产生尿液。每天肾脏过滤约1500升血液,经过浓缩、再吸收和排出步骤后,将排出1.5升左右的最终尿液。 肾脏疾病被喻为“沉默的杀手”,早期基本没有症状,只有通过早期检测来发现和控制疾病的发展。对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或是有肾衰竭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而言,由于所患疾病会对肾脏带来损伤,增加CKD患病风险,因此更应定期接受慢性肾病检查。 肾脏疾病的检测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用于衡量肾脏是否能正常过滤血液。GFR≥60为人体正常范围,GFR<60时提示可能有肾病,GFR≤15时提示可能有肾衰竭;另一种方法是用尿检中查出的尿白蛋白作为肾脏损伤的信号,白蛋白是在血液中发现的一种蛋白,健康的肾脏不会把白蛋白传递至尿液中。受损的肾脏会把部分白蛋白传递至尿液。尿液中的白蛋白含量越少越好。当尿白蛋白结果<30mg/24h为正常,尿白蛋白结果>30mg/24h表示可能有肾病。 但是以上二种检测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在CKD的1期和2期,GFR开始缓慢下降,但还无法检测出蛋白尿。只有在肾脏已经出现严重受损的3期至5期,才能检测出蛋白尿。因此,仅采用蛋白尿标志物很难检测出1期和2期肾脏疾病。
第四段 值得注意的是,胱抑素C能检测出肌酐无法检测到的1期和2期肾病,帮助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实现早期诊断,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同时,胱抑素C还有助于CKD的早期检测,帮助推迟CKD的恶化。当出现急性肾损伤时,胱抑素C水平升高更快,能帮助实现早期诊断。在评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时,胱抑素C的风险曲线更陡,显示为更为灵敏的心血管风险评估指标。 在治疗监测方面,胱抑素C对于肾移植患者的肾功能监测具有不俗的表现。125例稳定期肾移植患者研究表明:血清胱抑素C与碘海醇清除率的相关性比肌酐与碘海醇的清除率的相关性高(r值分别为0.89和0.81),更能敏感地发现早期GFR变化。胱抑素C不但能迅速的反映肾脏受损情况,而且能及时地反映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在肾移植术后一天,血清胱抑素C的含量就能迅速下降,之后速度减慢,4-5天内达到稳定;而肌酐下降速度要比胱抑素C慢,一般术后60小时才能达到胱抑素C的下降水平。 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胱抑素C可以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防止其发展为糖尿病肾病。一项纳入4500老年人(平均年龄75岁)的心血管健康研究在历时7-9年的平均随访时间后发现,胱抑素C可以预测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发展为心肾综合征的的风险。
接上期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GFR检测指标为血肌酐,但敏感度不高。只有当大约50%的肾功能丧失后,血清肌酐才会有显著上升。在GFR缓慢下降的CKD前期,通过肌酐很难检测出肾功能衰退,因此被标记为“肌酐盲区”。此外,肌酐水平极大程度上受到人体肌肉质量影响,与肌肉代谢直接相关,且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的表达也存在差异。男性体内的肌酐含量高于女性,儿童时期的肌酐水平随年龄增加,而老年人随着肌肉含量的下降,根据肌酐的水平会出现高估肾功能的状况。此外,肌酐水平也可能受到胆红素、透析、血糖和药物等因素影响。因此,仅通过肌酐检测计算出的eGFR灵敏度、准确性有限,尤其在CKD早期不能有效反映GFR的下降情况。 1983年,研究人员首次在鸡蛋清中分离纯化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I),后命名为胱抑素C(Cys C)。作为一种低分子量的碱性非糖化蛋白质,胱抑素C是在人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并存在于各种体液之中,但尿液中最低,能自由从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能全部被吸收,且吸收后被完全降解,不再进入血循环。根据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刊发的《通过接受心导管检查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改进对GFR的估算》一文介绍,在特异性水平相同时,胱抑素C的灵敏度要比肌酐高得多。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袁伟杰教授表示:“胱抑素C无肾小管分泌,其血清浓度主要由GFR决定,在人体中的水平不易受肌肉质量和炎症影响,也无关性别和人种。因此相比肌酐,胱抑素C是更为灵敏和具特异性的慢性肾病早期检测标志物。”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