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wufei caowufei
关注数: 109 粉丝数: 158 发帖数: 1,173 关注贴吧数: 32
科贝尔到SZLC完美过渡!兼谈2个月练球感觉 练功拍fl科贝尔(普狂3,月球),昨晚打了AN手柄SZLC(尼塔库狂3,EL)。没有任何不适应,总得来说是全面升级。两个拍很相似,都非常全面(个人非常喜欢全面的),非常扎实,都中等硬度偏软,弧圈结合快攻很爽。SZLC好在略轻,省力爽脆,防守时到处都是甜区,中远台明显比科贝尔轻松,就我的水平和见识而言,我想象不出还会有更好的拍了。 昨晚第一次开始多球练习拧拉,在准备了一个星期的自抛球练习和理论积累后,上步拧拉正手位短球明显有了感觉和上台率,练出拧拉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两个月练球(对练同事球龄将近15年,直拍)以来,最大进步是,弧圈取得质的变化,从薄摩擦彻底转型为打磨结合,从只会加转到会了前冲快带滑板,从只会起弱旋转到强弱旋转都会起。动作大致规范,从东倒西歪没有还原到可以连续拉打。 其次,防守明显好了,以前最多防一版拉打到现在最多6,7版都可能,而且随时准备拉打反击。 最后意识有了进步。知道该怎么进一步提升自己,开始培养盯球,改善步伐,调节心态等。不足:综合素质还不行接发球旋转判断不好,盯球不够锐利,步伐有待提高。 计划:贯穿盯球,拧拉,摆短搓长,接发球训练,顶住前3版,发挥相持拉打优势。 自觉心态端正,吧友褒贬随意。
转载:关于横板三种手柄(fl、an、st柄)的反思 本人浅握法,看来这次心血来潮买AN手柄SZLC歪打正着了。高兴! 转载:关于横板三种手柄(fl、an、st柄)的反思(作者:wukong ) 记得自己当初直改横不久,就对横板的fl、an和st三种柄的不同非常感兴趣,也在网上搜索了不少帖子,但大部帖子分都没有详细分析及说明,都是转帖某种老套的说法,或者自己的猜测:“st适合正反手转换、fl弧圈好“一类的结论,但完全没有写出更详细的分析的依据。也没有人能说明为海外选手普遍喜欢st柄,中国选手则是用fl柄最多。说这些话的人,也大多数没有同时打过这三种手柄,基本都是主观猜测然而已。 我问过实际中打过st柄或an柄的朋友,也都说不出来太具体的差别来,包括两三种手柄都打过的。共同说法就是某种手柄无非是个人喜好,习惯了就好了! 所以后来我就把fl柄、st柄和an柄的底板全部都买了,这样手里三种手柄的底板就全了,恰好可以借这个机会都体会下,同时一个偶尔机缘,也试了银河新研发的fn手柄,也发现了这种创新手柄的优异之处。 通过一年来的体会,我发现手柄的问题所在,其实是传统训练习惯及发力传递作用的问题。 首先,中国职业球员,绝大多数都起步比较早,都是学龄前5、6岁开始学球,那个时候孩子年龄小,手也小,所以比较细的fl柄肯定成为孩子学球时候的首选,长大后也慢慢就习惯了这种握拍方式,一直到成年进入专业队及国家队。而欧美选手开始训练时间多数比较晚,基本都是学生时代开始学球,再加上身材比较高大,手掌也大,所以很自然就可以直接适应st柄或an柄。 但是,由于我本人属于业余学球,而且是成年后直改横,所以没有这种从小养成的传统握拍习惯的影响,所以可以相对客观地体会这三种手柄的区别。 除此之外,三种手柄到底在人体工学或实际比赛中的效果到底区别如何呢? 有人说fl柄灵活,适合中国人;st柄力量大,适合欧洲人,但其实玩横板最灵活多变的是老瓦,是st柄的;小球时代以速度见长的孔令辉,是an柄的。所以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纯属一些球迷自欺欺人。 接下来将继续分析三种手柄的特点: 如果继续深入一下横拍握拍方式,那么随着乒乓技术的发展,现在横板握拍一般分为浅握和深握两种,不同的握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在利于正手还是利于反手、利于力量还是利于技巧。 浅握球拍   浅握以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拍肩贴近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位置根据使用正反手而做适当调整,正手时虎口位置偏拇指,反手偏食指。 浅握由于握拍较松可以灵活的运用手腕,台内球处理方式多种多样,可以运用搓、撇、拉、拧、弹等多种回击手段。退台后正反手多以拉球为主,这种握拍方法多用于两面弧圈的打法。由于浅握方法手腕容易运用,所以在击球时一定要保持好手腕的形状,否则在扣杀或拉弧圈球时不容易发力。 深握球拍 深握与浅握的握法基本相同,但虎口紧贴球拍。深握的最好方法是将右手伸直,食指与拇指水平放置,左手将球拍放置于食指和拇指之间,虎口顶住拍肩位置,其他手指自然握紧。食指与拇指的位置可根据自己习惯自行调整,食指位置偏拍肩利于反手,食指位置远离拍肩有利于压拍。 深握的优点是握拍较紧,拍形比较固定。进攻时上臂、前臂的力量能集中到手腕上,发力比较集中。深握球拍有利于拉高调球和前冲弧圈球,弧圈球的控制也比较好。但由于握拍较紧,手腕无法灵活运用,台内或近台球回击手段较少,反手主要以搓球和拨球为主。 深握球拍利于正手,由于拍形较固定,命中率较高,但正手贴身球和反手位球是其缺点。浅握球拍手腕灵活,但不容易发力,多适宜反手位选手。在选择是深握还是浅握时,技术派偏反手打法可以选择浅握方式,而力量派偏正手打法可以选择深握方式。 然后我们继续从手掌结构和力量传递效率方面分析三种拍柄在深握和浅握中的区别: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情况下,如果手掌握拳后手指和手心和拍柄接触结合面最大的情况下,力量传递效率更高。反之,接触面小的话,灵活性最高。 1、深握的情况:从手型上看,fl柄最适合深握,手柄中间最细的部分,恰好是手掌握拳下方缝隙最紧的部位,所以在深握的情况手掌和拍柄的接触面非常吻合,是最舒服的,也非常适合手掌的力量传递到球拍。 an柄则最不适合深握,由于an柄是中间凸起,所以握拳后手掌下方小指处恰好顶在凸起部位,很不舒服;而手掌中部就会显得比较空,不扎实,不利于力量传递和控制。 st柄则比较均衡,深握的时候,要比an柄容易,但不如fl柄紧密扎实。 2、浅握的情况:fl柄最不适合浅握,这时候会出现手心恰好在拍柄中间,会出现手心发空的现象,不容易固定拍型,不利于力量传递。浅握发力的时候,fl柄必须要靠拇指和食指紧紧夹住拍面才能更好地发力,对拇指和食指压力较大。 an柄最适合浅握,这时候手心恰好和拍柄中间凸起部位吻合,手掌和拍柄的接触面最大,五指可以均匀用力,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可以用来发力,食指和拇指压力相对fl柄较轻,可以用来调整拍面角度。 ST柄在浅握的情况,手掌和手柄的贴合度不如AN柄,但比FL柄要紧密的多,发力时候各手指受力比较均匀。 同时,在正反手转换、或深握浅握转换的时候,由于FL拍柄是均匀的圆柱体的,比较流畅;an柄和f拍l柄由于是曲面结构,则转换性不如ST柄方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st柄是三种手柄中最均衡的握拍方式,所以也自然成为除中国之外全世界其他国家采用最多的一种握拍方式。 an柄既保留了因为贴合手掌而适合发力的特点,又因为浅握的特点要比fl柄灵活,所以在欧洲运动员中使用很多。 FL柄则符合了中国传统的主动、积极发力的打法,故在中国职业球员中比较普及; 职业球员使用an柄成就最大的就是孔令辉大满贯,而孔的打法特点恰好是以速度和控制见长。不过另外两个大满贯分别是st柄(以技巧和控制见长的老瓦)和fl柄(以力量见长的张继科)。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