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欣
无语小呆熊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0
粉丝数: 2
发帖数: 2,845
关注贴吧数: 0
武威鸠摩罗什寺雄踞西北已逾千年,诉说着千古一僧的不朽传奇 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置凉州,以姑臧为州治,并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这是武威为凉州治所的开始。在此以前,汉武帝元朔二年,曾将雍州改为凉州,以地处西方,气候寒凉而得名。
倾听鸠摩罗什寺的风铃 武威鸠摩罗什寺,一座屹立于历史长河中的古老庙宇,它不仅仅是一座寺院,更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文化记忆,一段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辉煌篇章。漫步于这方净土之上,我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佛光普照的东晋后凉时期。
武威鸠摩罗什寺欢迎您 武威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53号,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是为纪念中国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而修建的寺院,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鸠摩罗什寺以其独特的魅力始终存在,未改其名。现在,鸠摩罗什寺占地52亩,为城市园林式的佛教寺院,是武威市内规模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是武威市内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凸显武威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每年接待游客多达数十万人。
什么是回向?如何正确回向? 什么是回向?回向是一个佛教用语,指佛教修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行功夫。 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用来回报大众,不愿自己独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关于回向在《华严经》上有详细的分析解释,共有四种意义:
“佛子,若菩萨发无上菩提心,为悟入一切智智故,亲近供养善知识 “佛子,若菩萨发无上菩提心,为悟入一切智智故,亲近供养善知识时,应起十种心。何等为十?所谓:起给侍心、欢喜心、无违心、随顺心、无异求心、一向心、同善根心、同愿心、如来心、同圆满行心。是为十。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一
受持读诵《华严经》的愿望很久了,今天愿满。 喜欢读经书的人不读《华严经》是件遗憾而可惜的事。《华严经》涵盖佛教的所有教法,是释迦牟尼佛初成道时在禅定中专为上根利智之众生随开演。故有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
佛教十三经/鸠摩罗什 弘始三年,淳风东扇。于是诏天竺法师鸠摩罗什在长安草堂寺,及义学沙门三千余僧,手执梵文,口翻解释五十余部。唯梵网经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萨心地品第十,专明菩萨行地。是时,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菩萨戒。人各诵此品,以为心首。师徒义合,敬写一品八十一部,流通于世。
世界佛教圣地之二 鹿野苑 鹿野苑位于印度中部,是佛陀最初讲经说法的地方。佛陀在菩提伽耶修成正觉后,首先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侍者,为其讲说四圣谛法,他们因此证悟圣道,随即出家为僧,是为佛教僧团的形成,佛教的佛、法、僧三宝至此初创完成。从那时起至今两千多年来,佛陀所倡导的佛教教义己经传遍全球,成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
武威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寺,是中国唯一一座以佛教高僧鸠摩罗什命名的寺院。这座寺院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即公元386年),是后凉国王吕光为安顿中国佛经大翻译家鸠摩罗什而建的寺院,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也是凉州最为古老的一座佛教寺院,可以说是见证凉州历史的最佳实物。
听经闻法为什么我们三称佛号后要讲开经偈: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来的真实义是什么?不是释迦牟尼佛某个人的真实义,是宇宙的真相,如来就是自性,宇宙的真相,宇宙的真相如果不知道的话,盲盲不别真,盲盲不别真,波波度一生,别以为在做功德,别以为对社会有贡献,为什么慧远大师跟当时候的皇帝在对话的时候,他讲沙门不拜君王论,为什么?
我心中的鸠摩罗什 (理方法师长篇连载之一) 在佛教史上,大凡名垂史册的大德高僧,大多出身高贵。如阿难陀为古印度甘露王之子,舍利弗是摩揭陀国婆罗门家族豪门之子,摩诃迦叶是摩揭陀国王室贵胄。一千六百多年前,从天山南麓的塔里木河畔来到河西凉州的鸠摩罗什尊者,也诞生于古龟兹王国的王室府邸,而其父鸠摩罗炎,亦为古印度天竺国的国相后裔。
我们都在干什么
世界佛教圣地之一 蓝毗尼园 蓝毗尼园位于现在的尼泊尔东南部,是释迦牟尼佛在人间诞生的圣地。这里原为古印度善觉王夫人蓝毗尼的花园。根据历史记载,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妻摩耶夫人归家途中,在蓝毗尼花园里的娑罗树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后来太子出家修道成等正觉,成为人间的第一圣者,即是我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
佛教成语/泥多佛大 【解释】: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十五日已前,水涨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正当十五日,东海鲤鱼。”
鸠摩罗什译经对促进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与贡献 在中国佛教译经史上,从译经的数量和影响来看,有四大译经师,包括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如果从译经对促进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与贡献来看,鸠摩罗什大师则名副其实排在第一位。他在长安的译经弘法活动促进了大乘佛教在中国内地的传播和发展,实现了对中国古典哲学体系、宗教体系、艺术体系的一次全新输血,为佛教中国化奠定了深厚基础,使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相互融合。
宇宙间的玄妙之门 转摘 在鸠摩罗什翻译的所有论典中,对佛教思想影响最大的论著要说就是古印度龙树菩萨所著的《中论》。这部论著是由龙树菩萨的中论本颂与青目菩萨的解释所构成的,是以佛教认识论中最独特眼光来认识世界的一部哲学著作,也是印度中观派对部派佛教及其他学派进行破斥而显示自宗的论战性著作,提出破除“有与无”的差别,统一“佛道与世俗”的执着,泯除“生死与涅槃”的分别,使迷惑于偏见的人,看到玄妙的旨趣而改变固有的见解,以虚寂恬淡为教化,指出通向虚寂境界的平坦大道。《中论》敞开了宇宙间的玄妙之门。
武威佛教概述 武威之有佛教,始于汉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空前发展的全盛时期。当时在凉州建立的四凉政权,出于维护国家统治和个人信仰的需要,大力提倡和推崇佛教,由官方和中外高僧参与并主持译经活动,开凿石窟、大造佛像,使佛教在凉州的传播非常普遍,并影响到中原。
佛教成语/不二法门 出处:由鸠摩罗什翻译的《维摩诘经》:“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不二法门。” 释义:是指一切事物的究竟真相是离一切言说,因为凡夫众生依名言而起了别时生起染著心。唯有破无明离染著才是进入不二法门的途径。这里的“二”是否定了“一”和“多”的中道义。
《鸠摩罗什法师诔》 鸠摩罗什法师诔 《鸠摩罗什法师诔》是东晋著名佛学家僧肇为其师鸠摩罗什撰写的一篇诔文,写于公元413年,记叙了鸠摩罗什时代龟兹佛教文化的繁荣史实,揭示了鸠摩罗什从西域到中原,从凉州到长安的弘法经历中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赞诵了鸠摩罗什不畏艰难弘扬佛教的辉煌一生,记载了鸠摩罗什生卒年月等重要史实,对研究鸠摩罗什生平及其佛学思想领域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意义。文中提到鸠摩罗什圆寂于“癸丑之年,即公元413年,年七十”,由此可以推断鸠摩罗什生于公元344年,而四月十三日即为鸠摩罗什的忌日,是最为真实可信的记载。全文敬录如下:
东西通道河西走廊 从兰州往西,是河西走廊,包括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而历史上,张骞、玄奘,马可波罗等人都曾从这里走过,东西方文明在这里相遇,碰撞。今天,历史的痕迹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跨越千年的故事。
烟雨鸠摩罗什寺 鸠摩罗什在凉州“蕴其深解,无所宣化”。惟其蛰伏,俯瞰生灵,生无穷慈悲。鸠摩罗什的“入世”精神是一种核心品质。
《佛说阿弥陀经》 鸠摩罗什译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乾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栴延、摩诃拘絺罗、离婆多、周梨槃陀迦、难陀、阿难陀、罗睺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俱罗、阿(nóu)㝹(lóu)楼驮(tuó),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以佛心做人,以禅心做事 在嘈杂的世界里,能保持一颗寂静之心,叫禅心 在功利的社会里,能具备一颗慈悲之心,叫佛心。
佛言祖语---修行的意义 修行的意义就是要破除我执烦恼。
修心的要诀 印光大师开示修心要诀: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谈及命相、风水、八字等话题 鸠摩罗什寺理方法师说:以佛教的观点看来,对于命相、风水之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因为他们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可信但不足以迷信;可不信,不信亦无大患。所以,释迦世尊禁止弟子们从事星相、风水、卜筮等的行为,但也没有反对他们的存在。
宗教的功能 谈及宗教的功能及社会作用 鸠摩罗什寺理方法师说:宗教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他引导人类逐渐的去了解自我。宗教可以化卑贱为崇高,化自私为慷慨,化傲慢为谦虚,化挥霍为节约,化贪婪为布施,化主观为客观。每一个宗教都希望能將人性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鸠摩罗什寺:中国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寺院 武威,还有一个古称“凉州”,凉州作为丝路重镇,闻名遐迩。唐代边塞诗里,以凉州词为题或以凉州为背景的诗作存世的过百首。这座古城,见惯了东来西去的商贾、僧侣、迁客骚人。其中一个来自西域的胡僧永远留在了这里,他的名字叫做鸠摩罗什。
武威鸠摩罗什寺 武威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53号,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386年),是为纪念中国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而修建的寺院,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鸠摩罗什寺以其独特的魅力始终存在,未改其名。现在,鸠摩罗什寺占地52亩,为城市园林式的佛教寺院,是武威市内规模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是武威市内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凸显武威历史文化的重要遗迹。每年接待游客多达数十万人。
无念不是断念 有一种奇怪的说法:佛法教人“断念”,遇到烦恼的时候,丢开它,不去想,烦恼就没有了。其实佛法里没有“断念”这个名词,只听说“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的名句,此在佛法里说的是“无念”。所谓“无念”,是没有妄念,没有烦恼心,也就是“心无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而不产生好恶。因为心里有了好恶的分别,就会有执着,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凉州佛教简史 佛教在凉州的传播有悠久的历史,大约于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时期佛教由西域经河西走廊传入凉州。
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四正勤 以精进为体 所谓四正勤,一是已生恶令永断,二是未生恶令不生,三是未生善令生起,四是已生善令增长。 四正勤就是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上,分别界定清楚。
佛法四种层次的“信” 信,有四种层次: 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
佛教徒吃素是否也是一种感恩方式,感恩什么? 吃素即“不食荤腥,不食众生肉”,有感恩的内涵,但其目的不仅仅是感恩,而是为了长养悲心,作为导向解脱和觉悟的途径。
吃素与吃斋的区别? 在佛教中,吃素指不吃荤腥。一般“荤”是指五荤,大蒜、葱、荞头(小蒜)、韭菜、兴渠。“腥”,就是指各种肉类。
佛法讲不杀生,但植物、真菌等也都是生物,吃素是否也意味着杀生? 佛法讲不杀生,主要讲的是对有情众生,也就是那些有思想的、有我执的众生,这些众生被杀害时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和嗔心,因果业力也会很强。 相对的那些无情的众生,也就是植物一类的,是没有情识活动的。
福报,是什么状态? “福报,是一种可以体验的内在状态--充实、寂静、温暖、安宁。眼见虚空大地,明明历历充满着被佛加持的力量”。
真正开悟会具备的四个特点: 1、学会顺其自然 2、懂得自我疗愈 3、明白了万事皆有因果 4、活得更加简单和纯粹诸法所生。
人间的缘,善一段,恶一段,段段都是注定 “人间的路,深一脚,浅一脚,步步都是故事。人间的事,明白一时,糊涂一时,事事都有因果”。
关注鸠摩罗什寺第一天 搜了一下真有鸠摩罗什寺吧 鸠摩罗什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始建于后凉,塔及寺院在唐代时大力扩展,明、清皆有修葺。是为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翻译经典功绩而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五凉文化、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贵遗存。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