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lee7 mclee7
关注数: 13 粉丝数: 440 发帖数: 6,172 关注贴吧数: 38
Mclee7の饮酒笔记AS080—白希瑟15年调和威士忌 白希瑟15年调和威士忌,酒精度:46%vol; 比利沃克对于白希瑟15年的配方进行部分公开:采用:53%谷物威士忌+23%北高地麦芽威士忌+20%斯佩塞麦芽威士忌+4%艾莱岛麦芽威士忌原酒。白希瑟15年的原酒,先原酒厂美国橡木桶与西班牙雪莉桶中陈酿12年后,经过严格挑选调和。然后将调和好的酒体在格兰纳里奇酒厂中继续放入西班牙Oloroso雪莉桶、西班牙PX雪莉桶以及美国全新橡木桶中进行双重熟化系统继续陈酿3年,最后以46%的酒精度进行装瓶。 品饮笔记: 闻香:石楠花蜜、奶油太妃糖、橙皮伴有一丝淡淡的海风; 口感:入口顺滑,石楠花蜜、烟熏乌梅,杏仁和少量木质烟雾风味; 余韵:中等偏短,夏威夷果及一点点焦糖玛奇朵的感觉; 我的评价: 这款威士忌虽然酒体不算厚重,甜度也不是很高,余韵也偏短,但是不失为一款有点趣味的威士忌。比利沃克的这般操作让我自然想到帝王4次陈酿的高年份调和系列,但是对比帝王的这个系列还是逊色不少,我本人也不建议喝过帝王高年份调和的朋友尝试这款威士忌,多半你会失望的。 PS:基于这款威士忌再多说几句:首先比利沃克很厉害,但是他不是神,尊重即可,膜拜没必要。 其次,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现在喝威士忌的方式,我自己的定义是“开瓶单一麦芽,入口纯麦调和”,对于500元价位以下的口粮对我来说多半都是不太满意的,基于用桶及酒的品质她们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我基本都会开瓶喝50-100ml左右,然后对她们进行小容量的勾调,直到在保留原酒基础风格的前提下调到自己相对满意的程度,然后调和成一整瓶纯麦威士忌,然后把她喝掉。 还有对小白说一下,单一麦芽威士忌特指的是单一酒厂的麦芽威士忌,除了单桶,酒厂也是进行调和后再装瓶的,所以单一麦芽和纯麦威士忌本质上原料都是一样的,没有品质高低之分。 最后分享一下我的其中一个小调酒小配方,用漆味不太大的波本威士忌(譬如活福双桶或酩帝诗波本)和雪莉桶强威士忌(格兰多纳桶强或雅伯莱阿布那桶强)按照自己喜欢的比例先调和成一瓶调味威士忌,然后遇到自己不太喜欢的40-43%vol单一麦芽威士忌时,可以加入¼比例的调味威士忌(或自己喜欢的比例)将其变成一瓶纯麦调和威士忌,调和后的威士忌酒体会更厚重,层次也会多变,相信你自己,趣味性极高。 我用不到400元的成本做的纯麦调和威士忌绝对碾压这款白希瑟15年,比利沃克老爷子对不住了,我真是实话实说。
Mclee7の饮酒笔记AS066—格兰帝18年单一麦芽威士忌 格兰帝18年单一麦芽威士忌,酒精度:46%vol; 饮酒笔记: 闻香:果香明显、淡淡的奶油蛋糕的味道; 口感:入口迎来的是香草和水果的复合香气,一丢丢木质涩感; 余韵:尾韵中等,蜜香并伴有胡椒的刺激感; 我的评价: 这款格兰帝18年先在美国橡木桶中慢慢成熟的,而后又在西班牙oloroso雪莉桶中陈酿了12个月。总体平衡感做得还可以,酒的层次感也还算不错,整体是一款比较扎实的威士忌。 再分享一本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孩子的愤怒》吧,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布莱德的黑人女孩出生后就遭到全家人的嫌弃,因为她的肤色实在太黑了。父亲也因此抛弃了她们母女,母亲虽然独自抚养她,但从来都不愿碰她。上小学时,她指认一个年轻的女教师猥亵儿童,女教师被判十五年监禁,而她的勇敢为她赢得了母亲的爱和骄傲……这本并不算她的代表作,家里有她的《最蓝的眼睛》还没读,先读这本熟悉一下这位作家的感觉,总体很喜欢,结构、叙事和语言都不错,读完之后还是有点后劲儿的。就是收尾时力量感明显薄弱了一些,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考虑把索菲亚替换汉娜成为奎恩最心爱的女儿,这样的话,结尾会更加有力量,结构上也更精巧,而且还会增加一丝悬疑的色彩,推荐大家也读读托妮·莫里森的作品。
Mclee7の饮酒笔记AS061—达尔摩18年单一麦芽威士忌 达尔摩18年单一麦芽威士忌,酒精度:43%vol; 饮酒笔记: 闻香:一丝香草和黑巧克力交融的味道,隐约含着肉桂的香气; 口感:巧克力蛋糕、冰咖啡、柑橘、香辛料的味道; 余韵:尾韵略短,香橙和原橡木的味道; 我的评价: 这款达尔摩18年厂家最初14年在美国白橡木桶内熟成,接下来4年再转到有30年历史的玛度沙顶级雪 莉酒桶(Matusalem Oloroso Sherry Cask),听着很唬人,喝着很平庸的一款OB大厂18年酒款,送礼还算比较好用,自饮很无趣,佐餐很不错,但是用高年份调和岂不是更好的选择! 我才发现我都停更两个多月了,这竟然是2023年的第一篇酒评,该死的“懒惰”!其实最近两个月入了不少书籍,也看了10多本,得把阅读的习惯捡回来,今年的酒评会附带些书籍的分享,也给自己留下一些关于读书的记忆碎片,因为我只想玩威士忌吧,就不各种吧来回切换了! 向来选书比较谨慎的我,好久没遇到看不进去的书了,《青春咖啡馆》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代表作之一,号称他最令人心碎的作品。主要讲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有一家孔岱咖啡馆,吸引着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二十二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但我真心读不进去,三次尝试都失败了,读了一半放弃了,周末直接多抓鱼收走,看来这个作家的作品我得直接略过了!!!
Mclee7の分享朋友漏价的格兰盖瑞12年&《远山淡影》 快过年了,我还在为喝威士忌按下暂停键,昨天收到朋友的分享的消息 问我:“兄弟,你喝过格兰盖瑞12年吗?” 我说:“曾经考虑过,但我没有试过任何一款格兰盖瑞的威士忌” 他又问道:“我120元的价格在猫超撸的,这价格应该小漏吧?” 我答到:“价格到家了,希望你能喜欢” ……………… 说实话这款威士忌真没试过,因为看到贴吧朋友对这款的评价真的是褒贬不一,但这位朋友这价格真的到家了,100+入个12年的单一麦芽,不好喝试试也值得了,分享这个消息给大家,不知道猫超现在能不能抢到。 ———————————————————————————————————————————————— 自己刚看完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这是2023年自己看的第一本书,本年度自己计划保底20本、争取30本以上,给自己加油!《远山淡影》看似轻描淡写,但最后还是给我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回头看来整书还是有很多巧思和细节的,将来有机会重温一下,下面引用瓣友的《远山淡影》的书评来表达一下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 “越是看起来寡淡简洁的叙事,越要耗费心力去理解,因为所有真正发生的事情都被抹去了,只留下些许残痕。在大片大片的飞白之中,读者需要具备足够的文学想象力,以及对恶的忍耐力,才足以串联起静水深流下的全景图。因此之故,《远山淡影》远比我们能读到的更长、更重也更深。”放一张格兰盖瑞手工瓶的图片吧,看着还是很复古的
再见格兰花格105,再见卡塔尔世界杯………… 今天消耗掉了家里最后一支格兰花格105,格兰花格105几乎是单一麦芽市场上最便宜的桶强威士忌,同样也受到广大威友大量褒贬不一的极端评价,我个人是蛮喜欢这支威士忌的,在我入坑前期它和拉弗格10年、泰斯卡10年、卡尔里拉12年同样伴随我了很久的时间。后期格兰花格105的作用是作为我制作纯麦调和威士忌的调味酒,主要帮助我消化掉家里剩余风味不足且酒精度偏低的威士忌酒款。 格兰花格105完成它的光荣使命后,应该不会再出现在我的酒柜上了。 格兰花格105!再见………………今天凌晨世界杯决赛的确是近20年来世界杯最经典的一场决赛了,但是法国队将近80分钟的梦游状态真的很让人费解,荣获世界杯金靴奖的姆巴佩失落了,但梅西圆满了,同时也打破了多年和C罗的“足坛双子星”的竞争平衡,一颗更加璀璨闪耀,另一颗必然会黯淡陨落,这就是足球,这就是人生。卡塔尔世界杯从最开始就被赋予了“诸神的黄昏”的特殊意义。与名号出处的北欧神话不同,剧本里没有善与恶的厮杀,没有生与死的较量,有的只是人生与时间的追逐,以及面对自然规律时的挣扎与无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80后的球星们一直都是足坛的统治者。其中最耀眼的当属梅西与C罗的交相辉映,同时还有伊布拉西莫维奇、莫德里奇、莱万多夫斯基、苏亚雷斯、贝尔、穆勒等身处任何时代都足以成为明星的伟大球员。这些联手创造了一个足坛漫长时代的80后们,却无法让时光倒流,他们其中大多齐聚卡塔尔,世界杯给了他们跳最后一次舞的机会。这正是“诸神的黄昏”的由来与意义,“诸神的黄昏”不再只是神话故事,而为他们为足球世界演奏的华美乐章。 自从1998年就开始看球80后的我也为此深感淡淡的忧伤,足球就是这样拥有和人生一样无法复制的魅力,欢乐与悲伤、鲜血与泪水、荣耀与落寞、拥有与逝去…… C罗!再见…… 穆勒!再见………… 贝尔!再见……………… 莫德里奇!再见……………… 苏亚雷斯!再见…………………… 莱万多夫斯基!再见…………………… 2022卡塔尔世界杯!再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