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心交融 琴心交融
关注数: 249 粉丝数: 294 发帖数: 3,734 关注贴吧数: 9
[小知识普及贴] 什么是小调?它与大调的区别与关联 大家都知道,大调吹吸规律为:1、3、5为吹音;2、4、6、7为吸音。音阶上下行排列分别为:12345671(后1为高音),17654321(前1为高音),主音为1。大调的基础和声为1351(后1为高音),因由一、三、五音位组成135大三和弦而得名。 而小调又分为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和旋律小调。上下行音阶排列为:67123456(前67为低音),65432176 ;和声小调只将“5“改为”#5”;旋律小调将“4”和“”5“改为”#4“和”#5“。下面以自然小调为例,主音为6(6为低音)。吹吸关系为:1、3、6为吹音,2、4、5、7为吸音。以一、三、五音位6、1、3(6为低音)组合为小三和弦是为小调。 大、小调名按主音所在音位作为它的调名。例:1=C,C为大调;1=F,为F大调。而小调如6=Fnm,为f自然小调;6=Gnm,为g自然小调。而6=Fm,为f和声小调;6=Gm,为g和声小调。(至于旋律小调,因无代号、无产品,暂不举例)。 e小调是G大调的关系小调,调号相同(1=G);d小调是F大调的关系小调,调号相同(1=F);f小调是#G大调的关系小调,调号相同(1=#G);g小调是降B大调的关系小调,调号相同(1=bB)等等。 应注意的是,由于大调以”1“命名,小调以”6“命名,故同调号的大、小调其音高是不同的。如C和c;G和g;F和f;D和d等。同名小调实际音高要高出同名大调一个小三度,也就是1,5个音位。
口形、口形及舌形和位置的变化对音质音色的影响(浅探) 通过习琴实践和尝试,发现口腔容积的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口形和大小的变化、以及舌头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在吹双排单孔单音以及单排单孔单音时,对音质和音色是有重要的影响,其变化也是多端的。 为了简单扼要,使琴友们可探、可感、可控,下面举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1,口腔共鸣腔张大,空间可容得下一个鸡蛋,口唇形状缩小成圆形,舌头后缩,口对准音孔吹奏,发出“呜”音; 2,口腔共鸣腔张到最小,口形呈扁平缝隙,舌尖抵住下牙尖,对准音孔发出“吁”音; 这两种口型大家是比较熟知的。 第一种口形,由于肺部直通口腔,且气管、喉胧、口腔呈圆柱形通道直达口唇部,喉胧、口腔、舌根与上腭间通道顺畅,对气体波动影响较小,基本属于层流状态,吹出的音稍发闷,但也洪厚、厚实(李让多采用此法)。 第二种非常扁平的口形,由于气息的气动在口腔通道扁平的缝隙中通过,与气体摩擦较大,气体属于紊流状态,发出的音较飘、发散但也舒展清脆。此种口形尤其对准上排单孔吹奏时效果明显。我们熟知的仿提琴音就是这种口形,佐以手轻摇琴的右端,发出优雅悦耳的仿提琴振音。 以上两种口型还不是我重点罗列的,下面我要重点介绍的一种口型是介于以上两种口型之间的口形: 3,此种口形稍扁,口唇呈小椭圆形状,舌头根部稍向前推一点,舌干稍向上拱起,舌尖轻触下牙床底部,对准琴孔发出“嘘”声。 此种口型的性状因介乎于以上两种,发出的音很结实、饱满、优雅。 记得半音阶琴吧鱼哥讲述过,舌头卷起发出的音别有风味,也许适合半音阶。但我感觉是舌拱起效果别样,适合复音(单排孔效果更好),也适合半音阶。在吹单音时(不打舌伴奏),可结合气振、也可用右手轻摇、还可使舌头在口腔内抖动等,再结合舌堵单音、结合手的开合、压唇等,通过各种口型的变化这样的各种组合,变幻出各种音色来。只要你奇思妙想,只要你勇于实践,只要符合和善于表达曲情,”动听“就会萦绕在我们耳际。。 我想随便举两例:一例是香港已故的口琴表演艺术家梁日昭先生的《很久以前》,先生的演绎可拿天风海雨、在阳光明媚和风雨交加间变幻来形容,口形和舌的变幻再加上手的开合,使人难以置信;第二例是日本口琴家斋藤寿孝演绎的民歌〈跟往事干杯〉。该曲非常抒情优美,以各种口型及压唇、振音来刻划和点缀,有如神来之笔,把曲情烘托的如此之贴切而引人入曲。 以上是一点感悟和尝试,也许很多琴友早已尝试和运用。口琴之妙,妙不可言。口型、舌变、手的辅佐,使音质、音色丰富多彩,美妙悦耳。这只是一己之见,还存痹漏,愿和琴友共同切磋探讨,以得真谛。
音乐名词:节拍、节奏、旋律概念的搬运与理解 1,节拍:在乐曲中相同时值的强音与弱音有规律地循环出现叫节拍。 2,节奏:音乐中各种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交替进行叫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 3,旋律:旋律即曲调,是按一定音高、时值和音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单声部进行叫旋律。旋律是音乐的血肉。 以上概念在我们有部分琴友中容易混淆。首先对节拍有个感知,就是节拍感。节拍感即节拍的强弱规律如:4/4拍强、弱、次强、弱。节拍感训练包括2/4、3/4、4/4等拍强弱规律会辩别能击拍。 对节奏也要有个感知即节奏感。节奏感包括气息发音的和舌伴奏(以清吹舌伴为例)的节奏模式和配合。 这里说来,音符时值长短、强弱以一定的模式规律和舌头击打琴格的模式如:切分节奏重音在长音上,舌头伴奏模式是后拍伴奏,;还有探戈节奏模式虽是4/4拍,但伴奏模式是正伴奏,前两拍附点伴奏,后两拍每拍也是正伴奏。节奏感训练包括认音符、休止符、俯点音符等,并清楚它们之间的时值比例关系,掌握它们在音乐作品中互相组合形式的各种节奏模式,如切分音、三连音等。 节奏在音乐中很重要,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生命。所以说掌握节奏尤其重要。 速度与节奏有直接关系。抒情舒缓乐曲用快速演奏就变成欢快跳跃了。 乐曲的风格和节奏休戚相关。 民族风有它特有的节奏。 以上说得不一定对,不对的话敬请批评指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