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mayunhai lxmayunhai
关注数: 86 粉丝数: 173 发帖数: 4,781 关注贴吧数: 2
“礼拜不礼拜,只要心不坏”的说法对吗? “礼拜不礼拜,只要心不坏”的说法对吗?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穆斯林常常以“礼拜不礼拜,只要心不坏”为借口不礼拜,他们认为,“我不礼拜,也不干坏事,只要心好就行,有些礼拜人,做的那事,还不如我。”持这种观点的人,我们不知道,他所谓的“心好”是指什么,是心地善良呢,还是指信仰坚定呢?如果是指前者,那么,这种心肠好,只是作为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它代 替不了穆斯林的信仰(伊玛尼),代替不了礼拜、封斋等这些主命的功课。 如果这种心好指的是信仰,那么,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信仰真主是五功之首,是教门的基础,在信仰这个基础上,还有礼拜、封斋、朝觐、纳天课等主命功课必须履行。 信仰与礼拜等善功的关系,犹如一个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光有灵魂而没有灵魂的载体——肉体,不成为一个人。没有灵魂,只有肉体,那只是一个臭尸体 。真主在《古兰经》中指出,没有信仰 (伊玛尼)的人后世不能得脱离。虽有信仰而没有干善功者,其信仰在后世对他毫无作用。   至于对某些常礼拜的人言行不端有看法,因而对清真寺敬而远之,也是不应该的。我们看一个人,不能“管中窥豹”,以点代全,应全面正确地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以一时一地的某一次言行否定一个人的一切,凡是人都会犯错误 ,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进寺礼拜的人同样如此。我们应当看到,这些进寺礼拜的人 ,在对教门的认识,对拜功重要性的理解方面,已经走在我们前头,他其码知道真主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拜功这件主命是不可轻易放弃的。他知道自己是个穆斯林,而穆斯林就要认主拜主,就要进寺礼拜。至于其他方面的不足,则会随着教门知识的增长,逐渐完善。因为清真寺就是一个大学校, 穆斯林在清真寺里除了拜主之外,还要接受教门知识的熏陶。在《古兰经》、圣训阳光雨露的滋润下 ,人们的思想境界会不断升华,道德修养会逐渐提高。不良言行会逐步得到纠正。所以,我们应当正确对待常礼拜的人不要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他们。我们应当持对自己负责的 态度,归回在清真寺里,归在真主的教门之中。 同时,我们常守拜功的人,也应当明白,我们伊斯兰教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宗教,而且也是一种美好、高尚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每个穆斯林,不但要虔诚地履行宗教功课, 认主拜主,遵行主命,远离主禁,多干善功,而且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在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要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礼貌的人,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体现伊斯兰 精神。如果我们对这一点认识不足,认为教门就只是礼拜、封斋……。只要进了寺,礼了五番拜,就 算有了教门,就把一切都包括了。因而不重视自身的学习,不注重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言谈放肆、出口伤人、举止粗鲁、毫无修养。这样的话,无形中就会给外界人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使他们误认为“礼拜人都是这种低素质的人,我们不礼 拜,还比他强。”这就大大地伤害了我们的教门,贬低了我们穆斯林的形象,这不得不 引起我们热爱伊斯兰教的每个穆斯林的高度重视。决不可调以轻心。
“礼拜不礼拜,只要心不坏”的说法对吗? “礼拜不礼拜,只要心不坏”的说法对吗?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穆斯林常常以“礼拜不礼拜,只要心不坏”为借口不礼拜,他们认为,“我不礼拜,也不干坏事,只要心好就行,有些礼拜人,做的那事,还不如我。”持这种观点的人,我们不知道,他所谓的“心好”是指什么,是心地善良呢,还是指信仰坚定呢?如果是指前者,那么,这种心肠好,只是作为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它代 替不了穆斯林的信仰(伊玛尼),代替不了礼拜、封斋等这些主命的功课。 如果这种心好指的是信仰,那么,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信仰真主是五功之首,是教门的基础,在信仰这个基础上,还有礼拜、封斋、朝觐、纳天课等主命功课必须履行。 信仰与礼拜等善功的关系,犹如一个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光有灵魂而没有灵魂的载体——肉体,不成为一个人。没有灵魂,只有肉体,那只是一个臭尸体 。真主在《古兰经》中指出,没有信仰 (伊玛尼)的人后世不能得脱离。虽有信仰而没有干善功者,其信仰在后世对他毫无作用。   至于对某些常礼拜的人言行不端有看法,因而对清真寺敬而远之,也是不应该的。我们看一个人,不能“管中窥豹”,以点代全,应全面正确地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以一时一地的某一次言行否定一个人的一切,凡是人都会犯错误 ,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进寺礼拜的人同样如此。我们应当看到,这些进寺礼拜的人 ,在对教门的认识,对拜功重要性的理解方面,已经走在我们前头,他其码知道真主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拜功这件主命是不可轻易放弃的。他知道自己是个穆斯林,而穆斯林就要认主拜主,就要进寺礼拜。至于其他方面的不足,则会随着教门知识的增长,逐渐完善。因为清真寺就是一个大学校, 穆斯林在清真寺里除了拜主之外,还要接受教门知识的熏陶。在《古兰经》、圣训阳光雨露的滋润下 ,人们的思想境界会不断升华,道德修养会逐渐提高。不良言行会逐步得到纠正。所以,我们应当正确对待常礼拜的人不要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他们。我们应当持对自己负责的 态度,归回在清真寺里,归在真主的教门之中。 同时,我们常守拜功的人,也应当明白,我们伊斯兰教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宗教,而且也是一种美好、高尚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每个穆斯林,不但要虔诚地履行宗教功课, 认主拜主,遵行主命,远离主禁,多干善功,而且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在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要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礼貌的人,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体现伊斯兰 精神。如果我们对这一点认识不足,认为教门就只是礼拜、封斋……。只要进了寺,礼了五番拜,就 算有了教门,就把一切都包括了。因而不重视自身的学习,不注重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言谈放肆、出口伤人、举止粗鲁、毫无修养。这样的话,无形中就会给外界人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使他们误认为“礼拜人都是这种低素质的人,我们不礼 拜,还比他强。”这就大大地伤害了我们的教门,贬低了我们穆斯林的形象,这不得不 引起我们热爱伊斯兰教的每个穆斯林的高度重视。决不可调以轻心。
“礼拜不礼拜,只要心不坏”的说法对吗? “礼拜不礼拜,只要心不坏”的说法对吗?   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穆斯林常常以“礼拜不礼拜,只要心不坏”为借口不礼拜,他们认为,“我不礼拜,也不干坏事,只要心好就行,有些礼拜人,做的那事,还不如我。”持这种观点的人,我们不知道,他所谓的“心好”是指什么,是心地善良呢,还是指信仰坚定呢?如果是指前者,那么,这种心肠好,只是作为一个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它代 替不了穆斯林的信仰(伊玛尼),代替不了礼拜、封斋等这些主命的功课。 如果这种心好指的是信仰,那么,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信仰真主是五功之首,是教门的基础,在信仰这个基础上,还有礼拜、封斋、朝觐、纳天课等主命功课必须履行。 信仰与礼拜等善功的关系,犹如一个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光有灵魂而没有灵魂的载体——肉体,不成为一个人。没有灵魂,只有肉体,那只是一个臭尸体 。真主在《古兰经》中指出,没有信仰 (伊玛尼)的人后世不能得脱离。虽有信仰而没有干善功者,其信仰在后世对他毫无作用。   至于对某些常礼拜的人言行不端有看法,因而对清真寺敬而远之,也是不应该的。我们看一个人,不能“管中窥豹”,以点代全,应全面正确地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以一时一地的某一次言行否定一个人的一切,凡是人都会犯错误 ,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进寺礼拜的人同样如此。我们应当看到,这些进寺礼拜的人 ,在对教门的认识,对拜功重要性的理解方面,已经走在我们前头,他其码知道真主的命令是不可违抗的,拜功这件主命是不可轻易放弃的。他知道自己是个穆斯林,而穆斯林就要认主拜主,就要进寺礼拜。至于其他方面的不足,则会随着教门知识的增长,逐渐完善。因为清真寺就是一个大学校, 穆斯林在清真寺里除了拜主之外,还要接受教门知识的熏陶。在《古兰经》、圣训阳光雨露的滋润下 ,人们的思想境界会不断升华,道德修养会逐渐提高。不良言行会逐步得到纠正。所以,我们应当正确对待常礼拜的人不要用过高的标准要求他们。我们应当持对自己负责的 态度,归回在清真寺里,归在真主的教门之中。 同时,我们常守拜功的人,也应当明白,我们伊斯兰教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宗教,而且也是一种美好、高尚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每个穆斯林,不但要虔诚地履行宗教功课, 认主拜主,遵行主命,远离主禁,多干善功,而且要求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在与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要成为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礼貌的人,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体现伊斯兰 精神。如果我们对这一点认识不足,认为教门就只是礼拜、封斋……。只要进了寺,礼了五番拜,就 算有了教门,就把一切都包括了。因而不重视自身的学习,不注重思想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言谈放肆、出口伤人、举止粗鲁、毫无修养。这样的话,无形中就会给外界人造成一种不好的印象,提供一个错误的信息,使他们误认为“礼拜人都是这种低素质的人,我们不礼 拜,还比他强。”这就大大地伤害了我们的教门,贬低了我们穆斯林的形象,这不得不 引起我们热爱伊斯兰教的每个穆斯林的高度重视。决不可调以轻心。
教门危机十多(摘自中国小麦加吧) 教门危机第一多,要说烟酒和赌博."清真"招牌高高挂,馆子里面把酒喝.教门之事他不干,却有时间把牌摸.古兰圣训明禁止,闭着眼睛把他做! 教门危机第二多,再说抽签和拜佛.许多回民不示弱,人家咋做我咋做.更有荒唐人会说,多条道路搭救我.难道你没去思索,没伊玛尼难解脱. 教门危机第三多,"学者"不把真理说.为了一个"铁饭碗",古兰圣训全埋没. 古兰圣训不运用,全凭私欲瞎胡说.讨好说情带送礼,希望下次再请我. 教门危机第四多,念经的人不自觉.辛苦念了纪几年经,帽子一摘直下坡.花花世界诱惑多,回来再把教门做.难道你没有听说,后世变驴把经驮. 教门危机第五多,无能无才庸人多.昏昏沉沉"行''教门,干了错事不察觉.自认自己了不起,其实差的非常多.主命圣行不遵守,百天周年大摆桌. 教门危机第六多,礼拜的人也要说.大小净水浪费多,出了寺门把恶做.虽然人眼看不见,真主事事都察觉.如果你要不相信,后世见主再明说. 教门危机第七多,寺里里边人不多.一天五番守的紧,自认自己了不得.如果哪天来新人,鸡蛋里把骨头挑.难道你不知后果,以后工作谁来做? 教门危机第八多,闲言背谈起风波.益于教门话不讲,专挑别人坏话说.清真寺里废话多,就像一个小广播.清真寺里的作用多,不是闲谈和瞎说. 教门危机第九多,开经走坟人数多.主命五功不来做,全靠精神来寄托.阿訇自己罪也多,哪有本领把情说?奉劝你们细思量,后世赏善要罚恶. 教门危机第十多,寺管会的成员多.虽说人多力量大,利用手段把话说.如果有人不服我,一脚把你踢出伙.如果阿訇有差错,开个会议把他说. 教门危机特别多,这里我不再细说.希望大家多努力,跟着古兰圣训做. 古兰圣训做指导,人生路上都明了.乞求真主多慈悯,我们明天会更好!!!
中国小麦加 临夏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省会兰州市西南,距兰州153公里。为国道兰郎公路主要商城,是国道临刘(刘家峡)公路,省道临循(青海循化)公路,中国小麦加 临夏市 临大(大河家)公路交通枢纽。全市共有8家较有规模汽车运输企业,另设有公铁联运公司及民航代办。临夏市以公路为主,连接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西南各地,交通十分便利通达。城市经过大规模改造,24条主街道全部拓宽为20—36米,辖区内国道、省道拓宽为28—36米,市乡、乡村路全部硬化。 临夏市地处北纬35°31´—35°39´,东经103°06´—103°16´之间。地势以0.8%的纵坡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917米,最大高差398.3米,年均降水量478.5毫米,蒸发量1343毫米,无霜期181天,年均日照2555.2小时,年均气温流量34.3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11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发电量为19980千瓦。另有红水河,牛津河为大夏河一级支流。全市地表水储量126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6656立方米,城市地表水质率达84%。地水主要为潜水,日渗水量为330—1200吨。城市安全用水达标率90%以上。日供水能力达2.2万吨,可满足市区及近郊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属中温带气候区,内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四季分明。 市区北、西、南被临夏县环抱,东与东乡县隔河相邻,形成北塬坡,南龙山、路盘山、风凰山诸峰耸崎合围的黄土高原带状河谷阶地,地势平坦,大夏河(古称漓水)穿境而过,牛津河、红水河在市区汇入大夏河后注入黄河刘家峡水库。 境内地狭人稠,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4公里,总面积88.5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区面积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7%。总耕地面积41871亩,农村人均耕地0.47亩。土壤主要为垆土和红土两大类。土质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2000年,全市总人口202449人,有回、东乡、汉聚居民族和保安、撒拉、土、藏、蒙古、满、维吾尔、朝鲜等散居民族。回汉各半,城乡各半,每平方公里2287.6人,为全国人口高密度的县级市之一,辖区4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41个村委会,44个居委会,211个居民小组,508个村民小组,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州政府驻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临夏市素有“中国小麦加”之称,清真寺、拱北、寺院建筑融中国古建筑与阿拉伯建筑为一体,独具风格。市内有民族风情浓郁行方特色突出的人文景观与历史遗迹。人民红园、东郊公园、南龙山森林公园、万寿山公园、桴罕山庄等旅游景点,地势开阔,风景别致,总面积7200多亩,绿地和水域面积达90%以上。东公馆、蝴蝶楼、南关清真大寺、大拱北、万寿观名胜古迹及其砖雕、木雕艺术闻名遐迩。周边炳灵寺、刘家峡水库、松鸣岩、拉卜楞寺、桑科草原、九寨沟等旅游胜地更是驰名中外,使人流连忘返。
教门危机十多 教门危机第一多,要说烟酒和赌博."清真"招牌高高挂,馆子里面把酒喝.教门之事他不干,却有时间把牌摸.古兰圣训明禁止,闭着眼睛把他做! 教门危机第二多,再说抽签和拜佛.许多回民不示弱,人家咋做我咋做.更有荒唐人会说,多条道路搭救我.难道你没去思索,没伊玛尼难解脱. 教门危机第三多,"学者"不把真理说.为了一个"铁饭碗",古兰圣训全埋没. 古兰圣训不运用,全凭私欲瞎胡说.讨好说情带送礼,希望下次再请我. 教门危机第四多,念经的人不自觉.辛苦念了纪几年经,帽子一摘直下坡.花花世界诱惑多,回来再把教门做.难道你没有听说,后世变驴把经驮. 教门危机第五多,无能无才庸人多.昏昏沉沉"行''教门,干了错事不察觉.自认自己了不起,其实差的非常多.主命圣行不遵守,百天周年大摆桌. 教门危机第六多,礼拜的人也要说.大小净水浪费多,出了寺门把恶做.虽然人眼看不见,真主事事都察觉.如果你要不相信,后世见主再明说. 教门危机第七多,寺里里边人不多.一天五番守的紧,自认自己了不得.如果哪天来新人,鸡蛋里把骨头挑.难道你不知后果,以后工作谁来做? 教门危机第八多,闲言背谈起风波.益于教门话不讲,专挑别人坏话说.清真寺里废话多,就像一个小广播.清真寺里的作用多,不是闲谈和瞎说. 教门危机第九多,开经走坟人数多.主命五功不来做,全靠精神来寄托.阿訇自己罪也多,哪有本领把情说?奉劝你们细思量,后世赏善要罚恶. 教门危机第十多,寺管会的成员多.虽说人多力量大,利用手段把话说.如果有人不服我,一脚把你踢出伙.如果阿訇有差错,开个会议把他说. 教门危机特别多,这里我不再细说.希望大家多努力,跟着古兰圣训做. 古兰圣训做指导,人生路上都明了.乞求真主多慈悯,我们明天会更好!!!
回族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   回族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阿拉伯语,全民生活方式主要为伊斯兰,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又称礼拜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   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大尔迪)、宰牲节(小尔迪)、圣祭,所有节日都与其他穆斯林保持高度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族简介】 回族,有人口约9,820,000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东北、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 汉语为回族的通用语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回族保留了大量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 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喜爱摔牛的运动,喜食炸油香。 【血统】 回族是以中亚细亚阿拉伯、波斯族系为主体,兼容吸收了蒙、汉、维以伊斯兰为强有力核心而凝结成的一个天授的穆斯林民族。回族和其他穆斯林民族一样,以认主独一为民族向心力。 【宗教习俗】 回族人信仰伊斯兰的生活方式。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不吃猪肉。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 2 月1 0 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前至落日后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饮食习惯】 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大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 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 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爆、烤等各种烹调技法,风味迥异的清真菜肴中,既有用发菜、枸杞、牛羊蹄筋、鸡鸭海鲜等为主要原料,作工精细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贵品种,也有独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区的回族民间还喜食腌菜。 回族饮料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均不饮用。忌讳在人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饮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 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万盛马糕点、羊筋菜、金凤扒鸡、翁子汤圆和绿豆皮等。青海省西宁市,回族著名的万盛马糕点影响很大。河北石家庄的金凤扒鸡、保定的马家卤鸡和白运章包子,辽宁沈阳市的马家烧麦,义县的伊斯兰烧饼,陕西的牛羊肉泡馍,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汤圆、绿豆皮、牛肉米粉在当地都很有名气。盛行于宁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罗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等套菜驰名全国。“五罗”是指五种炒菜同时上齐,“四海”是指四种带汤汁的菜肴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儿圆”分别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谥美之词。   日常饮食习俗   日常食品   居住在城市的回族,一般都是一日三餐,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制牛羊肉泡馍,或烙饦饦馍配炒咸菜吃,或配腊牛羊肉吃,还有的老人喜欢配炒花生米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馍的人也较多,还有很多家庭喜欢吃饦饦馍配炒菜。炒菜一般也较简单的家常菜,如莲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丝、醋溜西葫芦、辣子炒咸菜、炒辣子酱等。晚餐大多数都吃面条,面条的种类很多,有碎面、长面、捞面、笼面等,也吃饺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饼等。   散居在各地农村、山区、牧区的回族,其饮食习俗多受居住地的影响。例如宁夏南部山区的回民,以土豆、荞麦、莜麦、糜子、豌豆为主食,新疆阿尔泰地区回民吃马肉和奶食品,米面食品退居次要地位,这显然是受哈萨克饮食习俗的影响,居住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和西藏一带的回民,主食与藏民一样,吃青稞、豌豆、三餐离不开糌粑和酥油茶。西北地区农村的回族饮食,最有特色者当属民间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中,多用这种宴席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   从总体上看,回族的日常食品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面食是回族人民的传统主食,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与伦比的,显示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据统计,回族饮食中,面食品种达60%多,而其他品种中,也或多或少地运用到面粉。拉面、馓子、饸饹、长面、麻食、馄饨、油茶、馄馍等等,经过回族人的制作,都会成为待客的美味佳品,甚至外国人也是一吃为快,好不留恋。   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这和阿拉伯穆斯林喜欢吃甜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阿拉伯穆斯林妇女生下小孩后,用蜜汁或椰枣抹入婴儿口中,才开始哺乳;宁夏回族婴儿出生后,也有用红糖开口之俗。回族著名菜肴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里脊等。米面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凉糕、切糕、八宝甜盘子、甜麻花、甜馓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饼、糊托等,宁夏回族还把穆斯林的传统美食油香做成了甜食,调制面团时,给里边加入蜂蜜、红糖等。   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菜比重很大。回族特别喜爱吃牛羊肉,这和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有关。伊斯兰教倡导食用牛羊鸡鸭鱼等肉,禁戒猪驴骡及凶禽猛兽之肉。刘智在《天方典礼》中说“饮食,所以养性情也”,“凡禽之食谷者,兽之食刍者,性皆良,可食”,又说“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可以供食”。伊斯兰教所倡导的食物,都是佳美的食物。所谓“佳美的食物”,马坚先生解释说,就是纯洁的、可口的、富于营养的食物,更具体地说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观形象、鲜香的嗅觉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以羊为例,性情温顺,自身洁净,其肉美味可口,同时还对身体有滋补食疗作用。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经常食用羊肉,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   日常饮品   回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饮料是茶。茶既是回族的日常饮料,又是设席待客最珍贵的饮料。茶是回族人民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您到西北东北或西南,也无论是城市乡镇或农村,只要到回族家做客,热情的主人都会首先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酽茶。回族很讲究茶具,不少回族家庭都备有成套的各式各样的茶具。过去煮茶或沏茶所用的壶,一般都是银和铜制做的,形式多样,别具一格,有长嘴铜茶壶、银鸭壶、铜火壶等。现在沏茶一般都用瓷壶、盖碗或带盖瓷杯,煮茶多用锡铁壶,夏天讲究用紫砂壶。   盖碗茶是西北回族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相传始于唐代,相传至今,颇受回族人民喜爱。盖碗茶由托盘、茶碗和茶盖三部分组成,故称“三炮台”。每到炎热的夏季,盖碗茶便成为回族最佳的消渴饮料;到了严寒的冬天,农闲的回族人早晨起来,围坐在火炉旁,或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忘不了刮几盅盖碗茶。   回族人还把盖碗茶作为待客的佳品,每逢古尔邦节、开斋节或举行婚礼等喜庆活动,家里来了客人时,热情的主人都会给您递上一盅盖碗茶,端上馓子、干果等,让您下茶。敬茶时还有许多礼节,即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打开,放入茶料,冲水加盖,双手捧送。这样做表示这盅茶是专门为客人泡的,以示尊敬。如果家里来的客人较多,主人根据客人的年龄、辈份和身份,分出主次,先把茶奉送给主客。   喝盖碗茶时,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一则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二则是促使冰糖融解。刮盖子很有些讲究,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变清汤。每刮一次后,将茶盖呈倾斜状,用嘴吸着喝,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主人敬茶时,客人一般不要客气,更不能对端上来的茶一口不饮,那样会被认为是对主人不礼貌、不尊重的表现。   节日食俗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节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个月。   一、回族的开斋节   在我国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将开斋节亦称为“大尔德”,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   回族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莱麦丹月)。回族为什么要封斋呢?据《古兰经》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安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   斋月里,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备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   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   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到清真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就在寺里吃“开斋饭”了。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   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子巷道,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悬挂起“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新疆地区的回族,在节前要扫尘,粉刷房屋。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全家吃“粉汤”。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大体相同。 有许多回族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   二、回族的古尔邦节   “古尔邦”,阿拉伯语音译“尔德·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忠孝节”。大部地区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   回族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人类的古代先知之——易卜拉欣夜间受到安拉的启示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的信仰。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并问他的儿子:“儿子啊,爸爸真的不忍心下手啊!你走吧。”但是,他的儿子仪斯玛仪说:“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爸爸,我们是真主的仆人,来到这个世界只为拜万能至大的主。”当伊斯玛仪侧卧后,易卜拉欣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这时,安拉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羚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这就是“古尔邦”的来历。其中那种对主的忠诚,以及孝敬父母的毅然决然,是后世人要学习的。是全人类学习的楷模 。   古尔邦节,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宰牲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馓子、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宰牲典礼举行后,家家户户又开始热闹起来,老人们一边煮肉,一边给孩子吩咐:吃完肉,骨头不能扔给狗嚼,要用黄土覆盖。这在古尔邦节是一种讲究。肉煮熟后,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烩成菜。而后访亲问友,馈赠油香、菜,相互登门贺节。有的还要请阿訇到家念经,吃油香,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这种庆贺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各地互有异同。有些地方除了参加聚礼和访亲问友外,还组织各种文娱体育活动。新疆地区的回民在古尔邦节,无论男女,喜欢组织各种游艺活动,欢天喜地,格外热闹。   三、回族的圣纪节   圣纪节,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因此,回民一般合称“圣纪”。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邀约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等,勤杂活都是回族群众自愿来干的。回民把圣纪节这一天义务劳动视为是行善做好事,因此,争先恐后,不亦乐乎。   仪式结束后,开始会餐。有的地方经济条件较好,地方也宽敞,摆上十几桌乃至几十桌饭菜,大家欢欢喜喜,一起进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儿饭,回族群众叫“份碗子”,即每人一份。对于节前散了“乜贴”,捐散了东西,而没来进餐的,要托亲友、邻居给带一份“油香”去品尝。 摘自互联网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