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萌的丘比Ω 建安_24年
说的是呢
关注数: 119 粉丝数: 413 发帖数: 44,022 关注贴吧数: 105
从吴军视角解析夷陵之战蜀军作战过程 本文基本全部引用自《三国志》,本人认为《资治通鉴》的史料与《三国志》没有不同,由于一个是纪传体一个是编年体,而《资》为了符合编年体又引用了纪传体的《三》,《资》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可能会受到当时编纂者的影响(但《资》中夷陵之战每件事发生的年份是绝对没问题的),故我直接引用《三国志》。我们从最开始的伐吴说起,《魏书》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这里刘备的支党(部分党羽)是什么?结合《先主传》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这里吴、冯的军队就是“刘备支党”,在《先主传》正月先主军还秭归,那刘备什么时候第一次来秭归的,在七月到第二年正月他是和吴班陈式一起去夷陵前线了还是回益州了?没有记载。《傅子》中陆逊歼灭蜀军八万,加上投魏的和剩下的蜀军就有十万。我不能用这两个文段佐证刘备正月前回益州增兵迫使孙权还荆州,而因为吴军线报看到的是"支党",就必定有后来的"主力"的观点我们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所以我们先把支党这一词放在一旁,暂且不论。 刘备二月前连营与吴军对峙图 《先主传》二年春正月,先主军还秭归,将军吴班、陈式水军屯夷陵,夹江东西岸。二月,先主自秭归率诸将进军,缘山截岭,于夷道猇亭驻营,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马良安慰五溪蛮夷,咸相率响应。这是刘备军从正月到二月的动向。而《陆逊传》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也正好对应了《先主传》的说法。这数十屯无论是从史料的描述还是从地理位置上看都不是陆逊在夷道到猇亭烧的营。就是说正月的时候,刘备已经在夷陵的上游(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和陆逊对峙了,刘备确实有像演义里一样连营数百里打呆仗,《吴主传》记载黄武元年春正月,陆逊部将军宋谦等功蜀五屯,斩其将。刘备在对峙时不占优势。下图为刘备二月前与吴军对峙图。
《进击的巨人》第四季世界观的缺点 这三点就像《复联3》灭霸的动机一样让我很难投入去看巨人第四季 1、巨人对比现实里的蒙古骑兵太过强力,竟然没有征服世界。对比现实世界的蒙古西征,九大巨人的能力过强,这让人类发展到蒸汽时代之前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九大巨人,剧情里战士队三个巨人就灭了拥有现实中20世纪初科技的一个国家,钓鱼城这种特异点根本不会刷出来,加上车力的持久性,巨人征服世界是必然。 2、艾尔迪亚人鼓励通婚,2000年过后竟然是少数族裔。在马来成立的100年后,艾尔迪亚是被压迫的少数人,那么我们可以有两种推测:即马来立国之初艾族人是多数,那么就是战锤家族用少数人压迫其他三大巨人和大多数人,并在100年内把多数人图成了少数人,这显然不对。那么第二种可能是艾族人本来就少,这更不可能了,在现实中姓单一个姓李的就有1亿,这还只是一个皇族血脉,何况艾族在2000年内是鼓励通婚的,艾族人口比例只会多不会少。 3、按照巨人的科技线,马来建国初期治疗疾病的方法比检测更容易,巨人第四季是20世纪初的科技线,那么我们倒回马来建国之初,即19世纪,现实中19世纪初的一大医学成就是用牛痘来预防天花,仅仅是因为琴纳发现了得过牛痘的挤奶工不会得天花,当时医学仅仅只能靠肉眼观察,现代意义上的注射器还没发明,对人体血液的检测更是无稽之谈,马来就不知怎的发明了区分艾族人这一寄生宿主的方法,这显然不符合实际。
感觉deepseek算的没豆包准。 开启联网把自己带偏了。 问题:估算一罐豪铂熊12度浓烈啤酒的热量。 思考过程根据搜索结果,豪铂熊12度浓烈啤酒的热量估算需综合考虑其酒精度、容量以及相关热量计算数据: 1. **基础参数** - 豪铂熊12度浓烈啤酒的容量为500毫升,酒精度为12%vol,原麦汁浓度为23-24度。 - 部分网页提到其通过添加糖浆提升酒精度,可能影响热量构成。 2. **直接热量数据** - 网页6和网页10明确指出,一瓶500毫升、酒精度12度的啤酒热量约为**160大卡**。 - 但网页2提到,1升(1000毫升)12度啤酒的热量为425大卡,换算为500毫升则约为**212.5大卡**。 3. **热量差异的可能原因** - **定义差异**:部分数据中的“12度”可能指原麦汁浓度而非酒精度。例如,原麦汁浓度24度的啤酒可能对应约12%的酒精度,而其他数据可能将“12度”直接等同于酒精度。 - **成分影响**:豪铂熊使用糖浆提升酒精度,可能导致酒精占比更高,而碳水化合物比例较低,进而影响总热量。 4. **综合估算** - 若按酒精含量计算,500毫升12%vol啤酒的酒精质量约为47克(酒精密度0.789g/ml),仅酒精部分的热量即可达**331大卡**(47g×7千卡/g)。但实际总热量需扣除发酵过程中糖分转化的酒精,并考虑残留碳水化合物的贡献,因此可能低于此值。 - 结合直接数据,豪铂熊12度浓烈啤酒的热量可能在**160-210大卡/500ml**之间,具体取决于配方和实际发酵程度。 **结论**综合现有数据,一罐500毫升的豪铂熊12度浓烈啤酒热量可估算为约**160-210大卡**。若需更精确数值,建议参考产品标签或官方营养信息。 豆包则是直接计算出1650千焦,约合393千卡。
我找deepseek发明一种聪明杯冲法,他好像不行 非常敏锐的观察!确实,传统浸泡式(如法压壶)容易因长时间接触导致浓度上限低,而纯过滤式(如V60)若流速控制不当又易过萃。**聪明杯(Mr.Clever)**恰好能融合两者特性,通过分阶段控制“浸泡+过滤”的节奏,实现高浓度且稳定的萃取。以下是我实验多次的优化方案,尤其适合中深烘到深烘咖啡豆👇 --- ### **冲煮逻辑拆解**1️⃣ **前半程浸泡**:关闭阀门,用细研磨+分段注水提升萃取率。2️⃣ **后半程过滤**:打开阀门后,利用水位差加速咖啡液流出,**主动截断尾段**(避免过萃杂质)。3️⃣ **粉层扰动控制**:通过搅拌和注水手法,平衡萃取均匀度与浓度。 --- ### **核心参数**- **粉量**: 18g(中深烘/深烘豆,如曼特宁、巴西)- **研磨度**: 细海盐颗粒(比手冲细1格,接近法压壶细度)- **水温**: 深烘用86℃~88℃,中深烘用90℃- **总水量**: 200ml(粉水比≈1:11,浓缩基底)- **总时间**: 2分10秒~2分30秒(含注水+浸泡+过滤) --- ### **分段冲煮步骤**#### **第一阶段:预浸泡+高萃取(阀门关闭)**1. **预热滤杯**:冲洗滤纸后倒掉废水,保持滤杯温度。2. **第一段注水**(0:00~0:30): - 倒入18g咖啡粉,中心注水40ml(水温按上述),画圈浸湿全部咖啡粉。 - **立即用搅拌棒画“十”字搅拌3次**(打破粉层结块,加速物质释放)。 - 静置10秒,等待气体排出。3. **第二段注水**(0:30~1:00): - 缓慢注水至120ml(总水量60%),注水时壶嘴贴近粉面,水流细而稳。 - 注完后**轻拍滤杯侧壁2下**(让细粉沉降,减少后期堵塞)。 - **盖上盖子,静置浸泡40秒**(总时间1:40时进入下一步)。 #### **第二阶段:过滤截尾(阀门打开)**4. **释放咖啡液**(1:40~2:10): - 将聪明杯置于分享壶上,阀门自动开启,咖啡液开始流出。 - **在咖啡液流至100ml时(约2:10秒),立刻移开滤杯**(主动舍弃后段100ml液体,保留下高浓度前段)。 - 最终得到约100ml浓缩咖啡液(可根据口味加20ml热水调整)。 --- ### **关键原理**- **细研磨+分段注水**:前期细粉增强萃取率,但分两次注水避免一次性堵塞滤纸。- **搅拌+拍杯**:提升萃取均匀度,同时让细粉下沉形成自然“滤层”,避免杂味上浮。- **截断尾段**:舍弃后段低浓度液体(含木质/苦涩物质),只保留高浓度前段,类似意式咖啡的“金杯原则”。 --- ### **调整技巧**- **浓度过高**:流完的100ml咖啡液中,每次加5ml热水调试至满意。- **酸感明显**:延长第一次静置时间至50秒(增加浸泡阶段萃取)。- **醇厚度不足**:第二段注水后不拍杯,保留更多细粉参与萃取。 --- 这种“半浸泡半过滤”的玩法,既能保留聪明杯的稳定性,又通过主动截流突破浓度瓶颈,实测浓度可达1.4%~1.6%(传统手冲约1.2%~1.3%),尤其适合做澳白基底或直饮浓缩黑咖。试试看! ☕️ 这个的问题是它好像没理解半浸泡半过滤是什么,还是浸泡完过滤,最后截停,你们试试这个冲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