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806
雷虎806
什么好玩,玩什么
关注数: 426
粉丝数: 499
发帖数: 25,205
关注贴吧数: 4
一般来说国香软丝应该是棋楠,至少我目前见到的是这样;但是软丝的界定每个人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削之成卷,是软丝,但我认为这样的界定不准确,尤其对于下树几十年的老香,海南有些软丝老香,下刀真的不觉得软,因为变硬了;还有的人认为削香时阻刀的是软丝,这点可以肯定,但软而阻刀是不是一定是棋楠呢?回答一定是否定的。前几年买了点港黄棋和一块貌似深圳绿棋,香刚到手的时候确实是刀削的感觉软和阻刀;近日再次品闻,发现除了略软,但较几年前硬了许多,而且也不阻刀了;唯一还是削之成卷。棋楠老香如果阻刀的一般是油结棋楠,尤其是惠东绿棋又软又阻刀,但海南油结棋楠虽阻刀也软,但明显没有惠东棋楠下刀的感觉软,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老香里面。其实下刀软而阻刀的香不仅仅油结棋楠有这种特征,老柬埔寨老真腊等非油结棋楠的香里面也有,甚至于有的斯里兰卡的香也更软而且阻刀,而且绝对不是棋楠;古人对棋楠的描述是有软有硬的,最硬的为铁结棋楠,虽然硬,但依然可以削而成卷,例如海南的铁结黑棋,香港广东也产黑棋,广东黑棋似乎是我见过最硬的棋楠;即便国香中的软丝也有好几种,有的时候硬的不见得就不是软。 就如同棋楠嗅显发的特点,也不一定适用于老香,即便有些油结棋楠在某些时候整根的清闻也闻不到什么味,到是削下来之后反而味道出来了,原因很简单,香体表面氧化包浆的原因。古人以蜜和香屑养香其实就是保证其香表面不干涸。 香有中有乾坤,乾坤有万象,唯多见者可辩之。
解惑----木贼 “广州新语”记载了如下一段话:“若香气日久不发,濯以温汤,磨以木贼,其香复发。然当南风爇之,或有水气,不如当北风时,天气乾爽,爇之乃大香。香之生结者,爇之烟轻 而紫,一缕盘旋,久而不散,味清甜,妙于沉水。”,其中木贼一词一直误解为香表面氧化干涸层,今日因缘解惑,木贼其实是一种草,木贼草,俗名銼(错)草,有称节节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绿色,呈管状,中空,有节;叶退化成鳞状。因表面粗糙,可用以打磨木、骨、铜等器物。 也可入药,主要功用疏风散热,解肌,退翳。 磨以木贼之意,其实是用木贼将香表面的老化层打磨掉一层,这样香气便可以再次散发出来。[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解惑---木贼 “广州新语”记载了如下一段话:“若香气日久不发,濯以温汤,磨以木贼,其香复发。然当南风爇之,或有水气,不如当北风时,天气乾爽,爇之乃大香。香之生结者,爇之烟轻 而紫,一缕盘旋,久而不散,味清甜,妙于沉水。”,其中木贼一词一直误解为香表面氧化干涸层,今日因缘解惑,木贼其实是一种草,木贼草,俗名銼(错)草,有称节节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绿色,呈管状,中空,有节;叶退化成鳞状。因表面粗糙,可用以打磨木、骨、铜等器物。 也可入药,主要功用疏风散热,解肌,退翳。 磨以木贼之意,其实是用木贼将香表面的老化层打磨掉一层,这样香气便可以再次散发出来。
闲聊海南黑棋和白棋 海南黑棋和白棋产量均极低,黑与白相对立,从八卦太极图阴阳的角度看,黑为阴鱼白为阳鱼,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这与黑棋白棋特征吻合,从形状上看:黑棋微坚带少许白色抱木,黑棋越黑则越硬,白棋质软白(乳白黄)中略带黑,白棋色越发浅则质地越软;从味道上看黑棋其韵幽幽如蔽日甘泉,白棋辛气勃发如瀑入九天,可谓鲲鹏之谊。[图片][图片][图片]
闲聊海南黑棋白棋 海南黑棋和白棋产量均极低,黑与白相对立,从八卦太极图阴阳的角度看,黑为阴鱼白为阳鱼,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这与黑棋白棋特征吻合,从形状上看:黑棋微坚带少许白色抱木,黑棋越黑则越硬,白棋质软白(乳白黄)中略带黑,白棋色越发浅则质地越软;从味道上看黑棋其韵幽幽如蔽日甘泉,白棋辛气勃发如瀑入九天,可谓鲲鹏之谊。[图片][图片]
说说香的性格 每块香都有性格,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日本香道世家喜欢给喜欢的香取名,大凡名字够优雅,我们熟知的兰奢待据说其含义是“闲寂处候待”的意思,名如其香,必然与她的香性有关,在我看来具备这样香的性格一定是棋楠,但兰奢待有一千多年了,味道多少会有些和她刚刚出世时有些差别;事实上有些特别老的香表里的味道会有些差别,具体有什么差别我只能说每块香都不一样,就如我遇到的一块香,表面色黄味道更甜,而里面深色的味道更清新多变一些,具体原因暂不表述。 为什么要说香的性格呢?其实香的性格是玩家品香玩香的一个很高的阶段,具备这样阶段的人很少,现在大部分玩家还停留产地和是不是棋楠和沉香的鉴赏阶段,原因之一是品质优越的香品的少见的也少;除了极少熟藏家目前很多入门的玩家还处于是好香就收的阶段,事实上好香也有品级的高下;对于一般玩家,可能收到一块棋楠就觉得很不错了,但事实上一块好棋楠一定有灵性,每一块都会让品鉴者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这就是香的性格,从横向因素看,香在不同的地域、气候、季节变化、香气都会有细微变化,即便是棋楠也会有变化;从纵向因素讲,每天不同时间品香的感受也不一样;在收藏界总是有一些故事,比如一块很好的棋楠香,到了另外一位藏家手上变得不好闻了,回到原藏家手上又味道变好了,有人可能说香认主人,其实不是的,而是主人认香;大多数人会将第一次对一块香的感受作为她是什么的标准,但事实上每块香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一块香任何时候闻都是一种感受,哪是不可能的;如何了解香性,其实很简单,香常品,掌握香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当你了解一块香在不同因素下香的变化,那么您就知道一块香的性格了,本人也正在努力中,此文谨代表个人观点。[[图片]
说说香的性格 每块香都有性格,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日本香道世家喜欢给喜欢的香取名,大凡名字够优雅,我们熟知的兰奢待据说其含义是“闲寂处候待”的意思,名如其香,必然与她的香性有关,在我看来具备这样香的性格一定是棋楠,但兰奢待有一千多年了,味道多少会有些和她刚刚出世时有些差别;事实上有些特别老的香表里的味道会有些差别,具体有什么差别我只能说没块香都不一样,就如我遇到的一块香,表面色黄味道更甜,而里面深色的味道更清新多变一些,具体原因暂不表述。 为什么要说香的性格呢?其实香的性格是玩家品香玩香的一个很高的阶段,具备这样阶段的人很少,现在大部分玩家还停留产地和是不是棋楠和沉香的鉴赏阶段,原因之一是品质优越的香品的少见的也少;除了极少熟藏家目前很多入门的玩家还处于是好香就收的阶段,事实上好香也有品级的高下;对于一般玩家,可能能收到一块棋楠就觉得很不错了,但事实上一块好棋楠一定有灵性,每一块都会让品鉴者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这就是香的性格,从横向因素看,香在不同的地域、气候、季节变化、香气都会有细微变化,即便是棋楠也会有变化;从纵向因素讲,每天不同时间品香的感受也不一样;在收藏界总是有一些故事,比如一块很好的棋楠香,到了另外一位藏家手上变得不好闻了,回到愿藏家手上又味道变好了,有人可能说香认主人,其实不是的,而是主人认香;大多数人会将第一次对一块香的感受作为她是什么的标准,但事实上每块香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如果一块香任何时候闻都是一种感受,哪是不可能的;如何了解香性,其实很简单,香常品,掌握香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当你了解一块香在不同因素下香的变化,那么您就知道一块香的性格了,本人也正在努力中,此文谨代表个人观点。
菌丝
海南棋楠
分享两块海南棋楠香藏品(万安与三亚) 海南棋楠香以黎母山东垌万安地区最胜,其油脂细腻如膏少有出其左右者,油脂细腻者其次为海南三亚崖县一带的崖香,油脂细腻而亮丽,海南香油脂颜色成多样性,此两地以红和黑中带红为主要代表,但也有其他油色的香。海南香由于存世稀少,而大多数藏于高阁,不为人所见所知,对其具体产区的确定一直较为困难,然而对于大开门的香产地的确定确实毫无悬念的。为了帮助吧友正确认知香的本源,思索再三,发两块香供大家共同学习和参考。
热吧
继续热吧
半熟小香
发块香热热吧
小
一块极小的香样,看着还不错,大家看看如何
小小树心
光泽是香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
基于SRAP白木香居群间进化树的的一点思考 根据相关机构对海南和广东地区白木香的基因距离的对比而绘制的进化树树我们可以看到,白木香在居群内的基因变异较多,相对独立的居群具有相对独立的基因特征,并在居群间通过基因流逐渐减少基因的差异化;根据以往的科学数据总结如下保亭毛感香的白木香与尖峰岭部分区域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霸王岭、毛感、陵水南燕湾部分地区的树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五指山鱼吊罗山具有一定亲缘关系,黎母山、五指山、霸王岭部分树种具有一定亲缘关系,吊罗山与广东地区的白木香树种有一定亲缘关系;由于,80年代海南白木香有移植到广东的历史,所以我认为其与海南的基因关系不能认为一定是历史延续形成的;海南地区树种的亲缘关系基本可以说明这些树种的属于原生状态下的树种,海南各个地区的树种即相对独立,由因为地缘关系彼此间有基因交流,而广东地区仅与吊罗山地区树种有较近的单一基因交流,似乎从地缘上无法证实海南与广东原生白木香之间的关系,似乎更象是从海南移植原因造成的,我个人认为海南天生树种与广东地区原生树种的具有一定的基因差异,虽然都被划分为白木香,但实际在结香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充分说明处于不同的基因结构空间,沉香具有差异化。[图片]
一枚老海南小香样 一枚海南香小香样,也许老海南香看得太多,对海南香情有独钟,大的端不起,偏爱小小香一枚,虽然体量不大,但作为学习国香的标本足以,正确的标准是玩香的开始,当然海南香的也是有千种姿态,一枚不足以窥其全貌,所以一定数量小香样的收藏才会有助于对香的全面了解。[图片]
底
告知全体吧友----禁止售卖帖 近期已有长期发广告售卖的帖子的沉香类吧被关闭,请今后发帖不要带有任何销售的字样。
由《和子瞻沉香山子赋(并序)》看宋代海南 《和子瞻沉香山子赋(并序)》: 仲春中休,子由于是始生。 东坡老人居于海南, 以沉水香山遗之,示之以赋, 曰:“以为子寿。” 乃和而复之,其词曰: 我生斯晨,阅岁六十。 天凿六窦,俾以出入。 有神居之,漠然静一。 六为之媒,聘以六物。 纷然驰走,不守其宅。 光宠所眩,忧患所迮。 少壮一往,齿摇发脱。 失足陨坠,南海之北。 苦极而悟,弹指太息。 万法尽空,何有得失。 色声横鹜,香味并集。 我初不受,将尔谁贼。 收视内观,燕坐终日。 维海彼岸,香木爰植。 山高谷深,百围千尺。 风雨摧毙,涂潦啮蚀。 肤革烂坏,存者骨骼。 巉然孤峰,秀出岩穴。 如石斯重,如蜡斯泽。 焚之一铢,香盖通国。 王公所售,不顾金帛。 我方躬耕,日耦沮溺。 鼻不求养,兰茝弃掷。 越人髡裸,章甫奚适。 东坡调我,宁不我悉。 久而自笑,吾得道迹。 声闻在定,雷鼓皆隔。 岂不自保,而佛是斥。 妄真虽二,本实同出。 得真而喜,操妄而栗。 叩门尔耳,未人其室。 妄中有真,非二非一。 无明所尘,则真如窟。 古之至人,衣草饭麦。 人天来供,金玉山积。 我初无心,不求不索。 虚心而已,何废实腹。 弱志而已,何废强骨。 毋令东坡,闻我而咄。 奉持香山,稽首仙释。 永与东坡,俱证道术。 苏辙作为东坡先生的弟弟其文其意我们暂且不论,文之本意只是借香抒情感怀,但从文中我们可以直接领悟到的一点是宋代文人习香之法远远超出目前的书本的知识,他们对海南香生长的环境和香的形成可以说不比今人差,甚至更加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在文字片段中获得一些遗迹,宋代海南香分生熟两类,而古人更为推从的是熟香,即所谓香宝,我个人认为海南香宝便是当今的海南棋楠,这点我毫无一丝疑问;苏辙在文中寥寥数语就将海南香的生长环境(山高谷深)、香树的大小(百围千尺)、香的成因(风雨摧毙,涂潦啮蚀。肤革烂坏,存者骨骼)、香的形态(巉然孤峰,秀出岩穴)、香的质感(如石斯重,如蜡斯泽)、香的品质(焚之一铢,香盖通国)都完美表述出来,不需要在多任何字的解释;海南香的的如石斯重、如腊斯泽之质,也是贴切了金坚玉润这四个字;所有描述与海南香宝也是一般无二呀。[图片]
由《和子瞻沉香山子赋(并序)》看宋代海南香 《和子瞻沉香山子赋(并序)》: 仲春中休,子由于是始生。 东坡老人居于海南, 以沉水香山遗之,示之以赋, 曰:“以为子寿。” 乃和而复之,其词曰: 我生斯晨,阅岁六十。 天凿六窦,俾以出入。 有神居之,漠然静一。 六为之媒,聘以六物。 纷然驰走,不守其宅。 光宠所眩,忧患所迮。 少壮一往,齿摇发脱。 失足陨坠,南海之北。 苦极而悟,弹指太息。 万法尽空,何有得失。 色声横鹜,香味并集。 我初不受,将尔谁贼。 收视内观,燕坐终日。 维海彼岸,香木爰植。 山高谷深,百围千尺。 风雨摧毙,涂潦啮蚀。 肤革烂坏,存者骨骼。 巉然孤峰,秀出岩穴。 如石斯重,如蜡斯泽。 焚之一铢,香盖通国。 王公所售,不顾金帛。 我方躬耕,日耦沮溺。 鼻不求养,兰茝弃掷。 越人髡裸,章甫奚适。 东坡调我,宁不我悉。 久而自笑,吾得道迹。 声闻在定,雷鼓皆隔。 岂不自保,而佛是斥。 妄真虽二,本实同出。 得真而喜,操妄而栗。 叩门尔耳,未人其室。 妄中有真,非二非一。 无明所尘,则真如窟。 古之至人,衣草饭麦。 人天来供,金玉山积。 我初无心,不求不索。 虚心而已,何废实腹。 弱志而已,何废强骨。 毋令东坡,闻我而咄。 奉持香山,稽首仙释。 永与东坡,俱证道术。 苏辙作为东坡先生的弟弟其文其意我们暂且不论,文之本意只是借香抒情感怀,但从文中我们可以直接领悟到的一点是宋代文人习香之法远远超出目前的书本的知识,他们对海南香生长的环境和香的形成可以说不比今人差,甚至更加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在文字片段中获得一些遗迹,宋代海南香分生熟两类,而古人更为推从的是熟香,即所谓香宝,我个人认为海南香宝便是当今的海南棋楠,这点我毫无一丝疑问;苏辙在文中寥寥数语就将海南香的生长环境(山高谷深)、香树的大小(百围千尺)、香的成因(风雨摧毙,涂潦啮蚀。肤革烂坏,存者骨骼)、香的形态(巉然孤峰,秀出岩穴)、香的质感(如石斯重,如蜡斯泽)、香的品质(焚之一铢,香盖通国)都完美表述出来,不需要在多任何字的解释;海南香的的如石斯重、如腊斯泽之质,也是贴切了金坚玉润这四个字;所有描述与海南香宝也是一般无二呀。
由《和子瞻沉香山子赋》看宋代海南沉香 《和子瞻沉香山子赋(并序)》: 仲春中休,子由于是始生。 东坡老人居于海南, 以沉水香山遗之,示之以赋, 曰:“以为子寿。” 乃和而复之,其词曰: 我生斯晨,阅岁六十。 天凿六窦,俾以出入。 有神居之,漠然静一。 六为之媒,聘以六物。 纷然驰走,不守其宅。 光宠所眩,忧患所迮。 少壮一往,齿摇发脱。 失足陨坠,南海之北。 苦极而悟,弹指太息。 万法尽空,何有得失。 色声横鹜,香味并集。 我初不受,将尔谁贼。 收视内观,燕坐终日。 维海彼岸,香木爰植。 山高谷深,百围千尺。 风雨摧毙,涂潦啮蚀。 肤革烂坏,存者骨骼。 巉然孤峰,秀出岩穴。 如石斯重,如蜡斯泽。 焚之一铢,香盖通国。 王公所售,不顾金帛。 我方躬耕,日耦沮溺。 鼻不求养,兰茝弃掷。 越人髡裸,章甫奚适。 东坡调我,宁不我悉。 久而自笑,吾得道迹。 声闻在定,雷鼓皆隔。 岂不自保,而佛是斥。 妄真虽二,本实同出。 得真而喜,操妄而栗。 叩门尔耳,未人其室。 妄中有真,非二非一。 无明所尘,则真如窟。 古之至人,衣草饭麦。 人天来供,金玉山积。 我初无心,不求不索。 虚心而已,何废实腹。 弱志而已,何废强骨。 毋令东坡,闻我而咄。 奉持香山,稽首仙释。 永与东坡,俱证道术。 苏辙作为东坡先生的弟弟其文其意我们暂且不论,文之本意只是借香抒情感怀,但从文中我们可以直接领悟到的一点是宋代文人习香之法远远超出目前的书本的知识,他们对海南香生长的环境和香的形成可以说不比今人差,甚至更加了解;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在文字片段中获得一些遗迹,宋代海南香分生熟两类,而古人更为推从的是熟香,即所谓香宝,我个人认为海南香宝便是当今的海南棋楠,这点我毫无一丝疑问;苏辙在文中寥寥数语就将海南香的生长环境(山高谷深)、香树的大小(百围千尺)、香的成因(风雨摧毙,涂潦啮蚀。肤革烂坏,存者骨骼)、香的形态(巉然孤峰,秀出岩穴)、香的质感(如石斯重,如蜡斯泽)、香的品质(焚之一铢,香盖通国)都完美表述出来,不需要在多任何字的解释;海南香的的如石斯重、如腊斯泽之质,也是贴切了金坚玉润这四个字;所有描述与海南香宝也是一般无二呀。
细腻
铲痕
香贵在细腻,细腻的香难得,如果发觉香的细腻,确实也是一种习惯[图片]
简单说说台湾九十年代的沉香进口情况 国际濒危组织引用中国台湾地区的海关数据显示柬埔寨、泰国和越南作为沉香主要原产地国家,中国台湾地区在1993年到1998年期间,从这些国家进口超过300吨,仅仅越南就超过500 t(吨),中国台湾地区在全世界范围内在此期间的总进口总和为4455t(吨),中国台湾地区从中国大陆在此期间一共进口了46.748吨的沉香原料,1993年:11.135吨,1994年:15.454吨,1995年4.009吨,1996年:7.507吨,1997年:5.272吨,1998年:3.371吨,其中大约百分之97属于chiper(香片),不到百分之三为timber(香材),少量精油制品,成逐年递减趋势。
请问吧中的玩家,都在哪些产区的香中发现红色的菌丝?
小小一块香,体量小,但味道好
冒襄曾写文一种生黄香:“一种生黄香,亦从枯肿朽痈中取其脂凝脉结、嫩而未成者。余尝过三吴白下,遍收筐箱中,盖面大块,与粤客自携者,甚有大根株尘封如土,皆留意觅得,携归,与姬为晨夕清课,督婢子手自剥落,或斤许仅得数钱,盈 掌者仅削一片,嵌空镂剔,纤悉不遗,无论焚蒸,即嗅之, 味如芳兰,盛之小盘,层撞中色珠香别,可弄可餐。” 冒襄所写正是老莞香,今得一香,亦味如芳兰,嵌空镂剔,此港香之土黄棋,与冒襄所述一种生黄香完全一致,三生有幸得之,感谢香遇之恩。[图片]
冒襄曾写文一种生黄香:“一种生黄香,亦从枯肿朽痈中取其脂凝脉结、嫩而未成者。余尝过三吴白下,遍收筐箱中,盖面大块,与粤客自携者,甚有大根株尘封如土,皆留意觅得,携归,与姬为晨夕清课,督婢子手自剥落,或斤许仅得数钱,盈 掌者仅削一片,嵌空镂剔,纤悉不遗,无论焚蒸,即嗅之, 味如芳兰,盛之小盘,层撞中色珠香别,可弄可餐。” 冒襄所写正是老莞香,今得一香,亦味如芳兰,嵌空镂剔,此港香之土黄棋,与冒襄所述一种生黄香完全一致,三生有幸得之,感谢香遇之恩。[图片]
又见海南棋楠香 今日拜会香界大哥,又见几根海南紫棋棋楠香,可谓金坚玉润,叹为观止,爱不释手,与吧友共享
偶遇海南棋楠香 海南迦南存世稀少,而海南油结棋楠更是香中极品,与友聚会,机缘巧合偶遇一块海南黄棋油结生香,细细上炉品味,其味如脂乎,细腻而温润,此香光彩夺目,莹润而细腻,轻轻削而卷之,嚼而沾牙,正是谓香中极品莺歌绿,与吧友共同分享
偶遇海南迦南 海南迦南存世稀少,而海南油结棋楠更是香中极品,与友聚会,机缘巧合偶遇一块海南黄棋油结生香,细细上炉品味,其味如脂乎,细腻而温润,此香光彩夺目,莹润而细腻,轻轻削而卷之,嚼而沾牙,正是谓香中极品莺歌绿,与吧友共同分享
兰奢待,一块珍藏于日本东大寺的沉香,一直以来国内很多人认为其为普通的黄熟香,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日本人对中国唐宋时期保留下来的无一不是精品,兰奢待具历史记载大概是唐朝时期传到日本,东大寺除了这块兰奢待黄熟香,还藏有一块栈香。在日本的德川美术馆还珍藏了一块切下来的一小块兰奢待,这块香看图的细节判断为迦南,可见兰奢待迦南香,而那块东大寺的栈香是一大根金丝结的迦南,这与中国古代记载的奇分黄栈二等的记录一致,兰奢待是根部结香,从结油状态可以排除是惠安系,我认为当属海南香无疑,东大寺的珍藏的栈香也应该是海南香---金丝结棋楠
从内生真菌与结香的关系看香的优劣 前言 自古就有海南沉香香谱第一的说法,海南香为什么好,有人说树种、有人说内生真菌,其实两者都对,因为都具备关联性,古人还说过香在地而不在种,地指的沉香树所处的地域环境。其实以上三种原因归结在一起就是两个原因,宏观上看:树种和地域,微观上看:内生真菌和生态环境;下面就简单的做下阐述: 一、内生真菌与结香的关系 内生真菌与结香是什么关系?其实很简单,香其实是内生真菌的次代谢产物;简单的说如同排泄物,这样说比较直观,内生真菌本身并没有味道,它的次代谢物也叫二次代谢产物。在特定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及一些氨基酸等,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如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等化合物。二次代谢产物是香的主要来源,但内生真菌作为无害物质与宿主(沉香树)是和平共处的,内生真菌要发生二次代谢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即宿主的生理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内生真菌转变为寄生或腐生菌后才会发生二次代谢,比如树受到伤害或者环境的改变。沉香的味道的来源主要就是萜类化合物,在香气的分类体系中我们可以得知香气主要来源于萜类化合物、部分芳香烃化合物,其他的物质几乎不产生什么味道。 二、内生真菌与沉香药用的关系 沉香的药用价值主要在于倍半萜类的活性成份,而该成份刚好是内生真菌的次代谢产物,现在微生物学已将内生真菌的研究作为未来药用活性物质研究的重点方向,这些物质具有极强的抗菌和抑制病原的作用。内生真菌的种类越多其二次代谢的产物也就越多,所以其药用价值也就越大。 三、内生真菌丰富性与地域和结香关系 内生真菌的丰富性与地域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南和云南是植物内生真菌种类最多的地区,从某种角度上说明海南沉香树种与其他地区是一定有区别的,广东、香港、广西的内生真菌的种类远远少于海南地区,可能有会说云南不也多吗,为什么云南香不如海南?关于这点我们还要考虑到海南的地理位置,就是海岛。 四、海南香结香优越的综合因素分析 1、树种的优越性 海南原生沉香树种具备天生的优越性就是,树体内部具有丰富性的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的优势真菌群被世代遗传下来,这一点也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相比港和广东香,真是地区性的该项差别所以二次代谢产物的种类一定是远远少于海南香。 2、环境的特殊性 海南地处四面海洋的位置,日照、温差、土壤条件都与大陆不同;即便同样的优势内生真菌群如果不在海南其二次代谢产物也会不同,例如海南的万宁地区自古产好香,和他处于正东受日照强以及靠海近有很大的关系,据藏家的经验,靠海的香比靠河结的香要好,靠河结的香要比平原地区好。内生真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二次代谢的产物会不同,似乎可以说明树种与环境共同的因素是结香优秀与否的综合性因素。 五、结束语 通过对内生真菌二次代谢产物的成因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结香无关,内生真菌的结香只发生在宿主生理和外部环境改变后,由内生转变为寄生或腐生状态有关,结香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树的一种伤害,在伤害较小的情况下,树还能存活,如果结香过多反而会伤害宿主的健康,所以很多结了好香的沉香树叶小而黄,甚至会枯死,在结香少的情况下反而对树是一种保护,例如局部结香,反之如果根部或树干内结香过多,反而树的活力下降,而香的品质越高,这也说明内生真菌抗逆性过渡造成的结果。
从内生真菌与结香的关系看香的优劣 前言 自古就有海南沉香香谱第一的说法,海南香为什么好,有人说树种、有人说内生真菌,其实两者都对,因为都具备关联性,古人还说过香在地而不在种,地指的沉香树所处的地域环境。其实以上三种原因归结在一起就是两个原因,宏观上看:树种和地域,微观上看:内生真菌和生态环境;下面就简单的做下阐述: 一、内生真菌与结香的关系 内生真菌与结香是什么关系?其实很简单,香其实是内生真菌的次代谢产物;简单的说如同排泄物,这样说比较直观,内生真菌本身并没有味道,它的次代谢物也叫二次代谢产物。在特定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如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及一些氨基酸等,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如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等化合物。二次代谢产物是香的主要来源,但内生真菌作为无害物质与宿主(沉香树)是和平共处的,内生真菌要发生二次代谢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即宿主的生理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内生真菌转变为寄生或腐生菌后才会发生二次代谢,比如树受到伤害或者环境的改变。沉香的味道的来源主要就是萜类化合物,在香气的分类体系中我们可以得知香气主要来源于萜类化合物、部分芳香烃化合物,其他的物质几乎不产生什么味道。 二、内生真菌与沉香药用的关系 沉香的药用价值主要在于倍半萜类的活性成份,而该成份刚好是内生真菌的次代谢产物,现在微生物学已将内生真菌的研究作为未来药用活性物质研究的重点方向,这些物质具有极强的抗菌和抑制病原的作用。内生真菌的种类越多其二次代谢的产物也就越多,所以其药用价值也就越大。 三、内生真菌丰富性与地域和结香关系 内生真菌的丰富性与地域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南和云南是植物内生真菌种类最多的地区,从某种角度上说明海南沉香树种与其他地区是一定有区别的,广东、香港、广西的内生真菌的种类远远少于海南地区,可能有会说云南不也多吗,为什么云南香不如海南?关于这点我们还要考虑到海南的地理位置,就是海岛。 四、海南香结香优越的综合因素分析 1、树种的优越性 海南原生沉香树种具备天生的优越性就是,树体内部具有丰富性的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的优势真菌群被世代遗传下来,这一点也是其他地区不具备的,相比港和广东香,真是地区性的该项差别所以二次代谢产物的种类一定是远远少于海南香。 2、环境的特殊性 海南地处四面海洋的位置,日照、温差、土壤条件都与大陆不同;即便同样的优势内生真菌群如果不在海南其二次代谢产物也会不同,例如海南的万宁地区自古产好香,和他处于正东受日照强以及靠海近有很大的关系,据藏家的经验,靠海的香比靠河结的香要好,靠河结的香要比平原地区好。内生真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二次代谢的产物会不同,似乎可以说明树种与环境共同的因素是结香优秀与否的综合性因素。 五、结束语 通过对内生真菌二次代谢产物的成因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结香无关,内生真菌的结香只发生在宿主生理和外部环境改变后,由内生转变为寄生或腐生状态有关,结香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树的一种伤害,在伤害较小的情况下,树还能存活,如果结香过多反而会伤害宿主的健康,所以很多结了好香的沉香树叶小而黄,甚至会枯死,在结香少的情况下反而对树是一种保护,例如局部结香,反之如果根部或树干内结香过多,反而树的活力下降,而香的品质越高,这也说明内生真菌抗逆性过渡造成的结果。
翠色明莹,金气至纯,魄降魂升,木消晶留
海南棋楠(蓬莱香) 海南原生树种结的棋楠目前已不多见,尤其黑白相间的糖结棋楠,以往只在书中见过记载,今日又见到好标本,实物远远好于图片,在宋代由于採香方式的限制,香农从树上往往就是採此类的蓬莱香,脱落在土里的名土沉香(其他书记载为蓬莱沉),诸藩志曾记载海南土产沉香、蓬莱香为香谱第一,同时诸藩志也记载有迦南木,可见在那个时期即便占城迦南木已为宋人所知,但依然不能拔头筹,香谱第一的位置依然是海南土产沉香和蓬莱香,所以海南虽在宋代并未定义为棋楠,其实质已超越。
说说五味与五志----味道与情绪的关系 说说五味与五志,为什么说?与香何关?我的回答是关系大了,味道与情绪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也是香药以味入药的关键,古人记载中貌似神秘的东西其实都是来自对自然现象的总结,香味好坏是评价香品质优越的标准,什么样的香是好香,一般认为让人清心愉悦、明心明志的香才是好香,香味影响情绪,往好的方面影响自然就会让人喜欢。 五味为酸苦甘辛咸,五志为怒喜思悲恐,五味和五志相互对应分别为,酸怒、苦喜、甘思、辛悲、咸恐;以上五五对应,也许有人问怒、悲、恐极是不好,那么苦、辛、咸是不是这三种味道就不好呢?我的回答是单纯就味道对人情绪的影响,这三种味道的极致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一种人类的表情状态,例如我们很多时候闻到星洲香会有排斥感,这就是恐(不愿意闻);思考如果五味是单一性至纯的味道,如果人闻了或者说尝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举例探讨: 酸:假如大家喝一口山西老陈醋会有什么表情,是不是貌似酸的让人难以接受,心生恨意。 苦:如果喝了极苦的中药,是不是会咧嘴,但并不排斥,无恐无悲无怒无思(无表情),此为喜。 甘:喝了蜂蜜水,应该都是淡然接受吧,此为思,无表情。 辛:如芥末或辣椒,辛辣极者,入口后泪流满面。 咸:咸也是碱,谁要是尝一口没有排斥感呢,此为恐。 五味中似乎给人带了的情绪并不是全部都很美好,但为什么沉香中有五味, 往往会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呢?这就是气味综合的缘故,如果几种气味组合在一起闻反而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如同单个的音阶,复杂而有序的组合给人带来的完全是听觉盛宴,味道也是如此。 所以味道对情绪的影响是香好坏的社会性评价标准。
说说五味与五志----味道与情绪的关系 说说五味与五志,为什么说?与香何关?我的回答是关系大了,味道与情绪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也是香药以味入药的关键,古人记载中貌似神秘的东西其实都是来自对自然现象的总结,香味好坏是评价香品质优越的标准,什么样的香是好香,一般认为让人清心愉悦、明心明志的香才是好香,香味影响情绪,往好的方面影响自然就会让人喜欢。 五味为酸苦甘辛咸,五志为怒喜思悲恐,五味和五志相互对应分别为,酸怒、苦喜、甘思、辛悲、咸恐;以上五五对应,也许有人问怒、悲、恐极是不好,那么苦、辛、咸是不是这三种味道就不好呢?我的回答是单纯就味道对人情绪的影响,这三种味道的极致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一种人类的表情状态,例如我们很多时候闻到星洲香会有排斥感,这就是恐(不愿意闻);思考如果五味是单一性至纯的味道,如果人闻了或者说尝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举例探讨: 酸:假如大家喝一口山西老陈醋会有什么表情,是不是貌似酸的让人难以接受,心生恨意。 苦:如果喝了极苦的中药,是不是会咧嘴,但并不排斥,无恐无悲无怒无思(无表情),此为喜。 甘:喝了蜂蜜水,应该都是淡然接受吧,此为思,无表情。 辛:如芥末或辣椒,辛辣极者,入口后泪流满面。 咸:咸也是碱,谁要是尝一口没有排斥感呢,此为恐。 五味中似乎给人带了的情绪并不是全部都很美好,但为什么沉香中有五味, 往往会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呢?这就是气味综合的缘故,如果几种气味组合在一起闻反而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如同单个的音阶,复杂而有序的组合给人带来的完全是听觉盛宴,味道也是如此。 所以味道对情绪的影响是香好坏的社会性评价标准。
说说五味与五志-味道与情绪的关系 说说五味与五志,为什么说?与香何关?我的回答是关系大了,味道与情绪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也是香药以味入药的关键,古人记载中貌似神秘的东西其实都是来自对自然现象的总结,香味好坏是评价香品质优越的标准,什么样的香是好香,一般认为让人清心愉悦、明心明志的香才是好香,香味影响情绪,往好的方面影响自然就会让人喜欢。 五味为酸苦甘辛咸,五志为怒喜思悲恐,五味和五志相互对应分别为,酸怒、苦喜、甘思、辛悲、咸恐;以上五五对应,也许有人问怒、悲、恐极是不好,那么苦、辛、咸是不是这三种味道就不好呢?我的回答是单纯就味道对人情绪的影响,这三种味道的极致确实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往往是一种人类的表情状态,例如我们很多时候闻到星洲香会有排斥感,这就是恐(不愿意闻);思考如果五味是单一性至纯的味道,如果人闻了或者说尝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举例探讨: 酸:假如大家喝一口山西老陈醋会有什么表情,是不是貌似酸的让人难以接受,心生恨意。 苦:如果喝了极苦的中药,是不是会咧嘴,但并不排斥,无恐无悲无怒无思(无表情),此为喜。 甘:喝了蜂蜜水,应该都是淡然接受吧,此为思,无表情。 辛:如芥末或辣椒,辛辣极者,入口后泪流满面。 咸:咸也是碱,谁要是尝一口没有排斥感呢,此为恐。 五味中似乎给人带了的情绪并不是全部都很美好,但为什么沉香中有五味, 往往会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呢?这就是气味综合的缘故,如果几种气味组合在一起闻反而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如同单个的音阶,复杂而有序的组合给人带来的完全是听觉盛宴,味道也是如此。 所以味道对情绪的影响是香好坏的社会性评价标准。
说说棋味,什么是棋味?相信闻到过的人都知道,要说具体什么味,估计谁也形容不出来,棋味似花非花,若甜若苦、若隐若现,神秘而曼妙;通常大家都说棋韵,在棋楠的本香阶段,不同味道的依次或不依次序的出现,在北京品香棋味尤难得,尤其吸烟的人很难完整的嗅到,但棋韵的变化还是可以清晰的闻到,好的棋楠棋韵尤其好,清晰而明确的变化,而棋味始终贯穿其中,即便品质较差的棋楠依然如此。 而对比沉香始终无棋味,到底什么是棋,其实当你闻到棋味的那一刻就明白了,清晰明了不含糊。 棋味的清晰度与环境的湿度成正比,湿度相对大,棋味就极其明显,所以在南方品香更为合适,而对于在北方的玩家对品闻棋楠就需要更多的实践,相对应的,棋楠的品级高低一旦到了北京高低立马分晓,在南方闻起来曼妙的香气,到了北京就有可能不入流了。[图片][图片]
说说棋味(2017年第一帖) 说说棋味,什么是棋味?相信闻到过的人都知道,要说具体什么味,估计谁也形容不出来,棋味似花非花,若甜若苦、若隐若现,神秘而曼妙;通常大家都说棋韵,在棋楠的本香阶段,不同味道的依次或不依次序的出现,在北京品香棋味尤难得,尤其吸烟的人很难完整的嗅到,但棋韵的变化还是可以清晰的闻到,好的棋楠棋韵尤其好,清晰而明确的变化,而棋味始终贯穿其中,即便品质较差的棋楠依然如此。 而对比沉香始终无棋味,到底什么是棋,其实当你闻到棋味的那一刻就明白了,清晰明了不含糊。 棋味的清晰度与环境的湿度成正比,湿度相对大,棋味就极其明显,所以在南方品香更为合适,而对于在北方的玩家对品闻棋楠就需要更多的实践,相对应的,棋楠的品级高低一旦到了北京高低立马分晓,在南方闻起来曼妙的香气,到了北京就有可能不入流了。[图片][图片]
说说棋味(2017年第一帖) 说说棋味,什么是棋味?相信闻到过的人都知道,要说具体什么味,估计谁也形容不出来,棋味似花非花,若甜若苦、若隐若现,神秘而曼妙;通常大家都说棋韵,在棋楠的本香阶段,不同味道的依次或不依次序的出现,在北京品香棋味尤难得,尤其吸烟的人很难完整的嗅到,但棋韵的变化还是可以清晰的闻到,好的棋楠棋韵尤其好,清晰而明确的变化,而棋味始终贯穿其中,即便品质较差的棋楠依然如此。 而对比沉香始终无棋味,到底什么是棋,其实当你闻到棋味的那一刻就明白了,清晰明了不含糊。 棋味的清晰度与环境的湿度成正比,湿度相对大,棋味就极其明显,所以在南方品香更为合适,而对于在北方的玩家对品闻棋楠就需要更多的实践,相对应的,棋楠的品级高低一旦到了北京高低立马分晓,在南方闻起来曼妙的香气,到了北京就有可能不入流了。
从《岭南代答》记载的海南蓬莱香看海南香 蓬莱香命名是海南香特征之一,蓬莱香最大的特点是成片状,岭南代答中记录其为沉水香结为成者,这种认识源于宋代对土沉香的认识,而蓬莱香是从生树上采集的香,所以宋代为了区别于土沉而通过其外形命名;而《岭外代答》,正是宋代汉族周去非撰写的,主要原因蓬莱香中很多为鹧鸪斑香,也就是在明清记载中提及的花铲,而花铲在后人中明确认定是沉香,明清时期对海南沉香的认识又远远超出宋代人。下面我们看看岭南代答中对蓬莱香的记载: “蓬莱香,出海南,卽沉水香结未成者。多成片如小笠及大菌之状,极坚实,状类沉香。惟入水则浮,气稍轻清,价亚沉香。剖去其背带木者,亦多沉水。”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蓬莱香的特点是多成片状,或者大菌之状,而且极坚实。这与目前见到的大部分高品质海南香基本一致。 另外,在岭南代答中栈香的记载有如下的记录:“膏液涌而上结,平阔如盘盂者,蓬莱笺也。其侧结者必薄,名曰蠏壳香。”文中蓬莱栈指不沉水状如蓬莱香的栈香,其状特点是“平阔如盘盂者”,平阔是其典型的特点,另外,还指侧结者必薄,曰蠏壳香,可见海南香侧结的香都不会太厚实。 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再从申一下宋代对海南香命名的区别:土沉香属于土沉熟香,蓬莱、鹧鸪斑、栈香属于生香,香宝属于树朽香出的熟香,因为香宝都属于树心结香,在宋代採香者对于树心结香只有等树枯朽后采集。[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莞香的香名和海南香命名的方式不一样,由于莞香开始于人力,所以莞香名的叫法往往和香的品质形态相结合,某种程度上莞香的的叫法更注重香的级别,如根部料叫黄纹黑渗,第一年人工催香而采集的香叫白木香,究其原因是因为香的木性多而香脂少,而品质较好的香则用女儿香、生结、黄熟(熟结)、黑格、马尾渗等来表示。马尾渗是对莞香品质佳者命名,主要以香的油脂形态的象形叫法,而黄熟则是以香的颜色来命名的,莞香的黄熟在我看来就是黄蜡沉,而不是那种不沉水的黄速香,古代黄熟在不同时期和地域指的香不同,不可不辩。下面引用(岭南风物记)的一段记载:“生结之香,曝之烈日,其香满室,既有生结,必有穿胸之形迹,必有黑格之发露,葢穿胸、黑格乃生结之征验也。何谓黄熟?香树不知其几经数百年,本末皆枯朽,揉之如泥,中存一块,土气养之,黄如金色,其气味静穆异常,亦名“熟结”。至于马尾浸,则香之植朱砂黄土中,厯年久而自成者一线,光黑如漆浸于香上,体质坚凝,肌理宻实,乃香之津液积结而成,其气味与生结等,而更悠扬,此所以为贵也。”
铲痕----採香者的记录 老香的铲痕如同艺术家的神来之笔,潇洒自如,一气呵成,几十年的沉淀,似乎看到老香农们辛苦的寻香、採香、理香的整个过程,香对他们来说是生存的根本,换来养家糊口的微薄的一点回报,如今的他们何在,是否还能记得他们採到的每一块香,当我们品味每一块香的时候,应该由衷的感谢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惊喜,香如为魂、香者为魄。[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一小根大蚁穴,海南土熟,得于大山深处蚁穴,穴高泥厚,水不可侵,树朽其间,时光柔雕,木朽香存,姿态嶙峋,香体洁净,,油线细腻清晰,如绸之经纬,油色红润,虽不沉水,内脂亦可现。
一块多重性格的海南棋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即有结香的包衣,又有棋皮,还有皮木之间的非结构与木的油晶,清晰的抱木痕迹和油木分离的典型现象(当然外抱木由于年代的久远,由于疏朽已被我完全铲去)
本吧已回归 本吧已回归,感谢百度贴吧的信任。朋友们来共建吧@@浩然原石天地 @爱香的年轻人 @心香一炷胜沉檀 @水净人间 @香胆棋魂
从《岭南代答》记载海南蓬莱香看海南香 蓬莱香命名是海南香特征之一,蓬莱香最大的特点是成片状,岭南代答中记录其为沉水香结为成者,这种认识源于宋代对土沉香的认识,而蓬莱香是从生树上采集的香,所以宋代为了区别于土沉而通过其外形命名;而《岭外代答》,正是宋代汉族周去非撰写的,主要原因蓬莱香中很多为鹧鸪斑香,也就是在明清记载中提及的花铲,而花铲在后人中明确认定是沉香,明清时期对海南沉香的认识又远远超出宋代人。下面我们看看岭南代答中对蓬莱香的记载: “蓬莱香,出海南,卽沉水香结未成者。多成片如小笠及大菌之状,极坚实,状类沉香。惟入水则浮,气稍轻清,价亚沉香。剖去其背带木者,亦多沉水。”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蓬莱香的特点是多成片状,或者大菌之状,而且极坚实。这与目前见到的大部分高品质海南香基本一致。 另外,在岭南代答中栈香的记载有如下的记录:“膏液涌而上结,平阔如盘盂者,蓬莱笺也。其侧结者必薄,名曰蠏壳香。”文中蓬莱栈指不沉水状如蓬莱香的栈香,其状特点是“平阔如盘盂者”,平阔是其典型的特点,另外,还指侧结者必薄,曰蠏壳香,可见海南香侧结的香都不会太厚实。 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再从申一下宋代对海南香命名的区别:土沉香属于土沉熟香,蓬莱、鹧鸪斑、栈香属于生香,香宝属于树朽香出的熟香,因为香宝都属于树心结香,在宋代採香者对于树心结香只有等树枯朽后采集。[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海南横隔沉 ,即海南横丝棋楠,冒辟疆曾对横隔沉尤爱,言其香特妙,妙在于型亦胜于味。偶得小小一枚海南树心横丝棋楠,余心甚喜,虽无山子之雄,确有金石之质,闻之味清,掷之则跃于几上,恍如黑白子相撞。
海南小小绿棋,糖结的这块小香树枝根部环形树结处的的结香,风过结伤,伤处结油,但树结包裹的树枝却没有结香,枝去结留,香虽然小,抱木清晰,油脂糖化。
海南小小绿棋,糖结的这块小香树枝根部环形树结处的的结香,风过结伤,伤处结油,但树结包裹的树枝却没有结香,枝去结留,香虽然小,抱木清晰,油脂糖化。
海南蓬莱香之辩,自古就有海南鹧鸪斑(蓬莱香)为迦南一说,海南香质坚如金,什么才是真正的海南蓬莱香,而且是高山香,如何辨别,一辩为香气、二遍为是否带木而沉。
为什么要论黄熟香,原因很简单,因为黄熟香从古至今所代表的香并不是一类,近日有香油发我一块香问其是否土熟,土熟是近十多年对港香一类的称呼,港香中的土熟很多人也叫死鸡仔,死鸡仔只是取香时候的一种状态,将香从腐木中取出,香外面带着木纤维似乎象一只绒毛小鸡;如此而已都叫土熟了,但现在的土熟在古代叫速香,非黄熟香,将树砍到就香剃木取出的叫生速香,砍倒后等木腐朽后取出的叫黄速香,还有一种木未烂净叫速暂香,生速好于黄速,黄速好于速暂香,以上为辩识港土熟品质的关键,另外土熟沉水为上,不沉为下,土熟又有别于土黄棋,土黄棋为上土熟沉香为下。港香只有沉水的根部料才能称为黄熟,亦有沉棋之辩。 黄熟香最近记载于南方草木状,此黄熟是指根部结的香,记得以前有人说黄熟香浮于水,我只能说此人误导众生,根部的香在南方草木状里只有马蹄香是浮于水的,在宋代关于香的记载中,黄熟香也特指根部香,即角沉黄沉腊沉,皆为枯木中所得,在对莞香的记载中黄熟香特指从根部剃出的香,老莞香还有一种叫生黄香(冒辟疆记载)的品质极佳,此香即土黄棋。 关于黄熟香被讹传为黄速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门做了阐述,黄熟香是指结香成熟的香而已。
为什么要论黄熟香,原因很简单,因为黄熟香从古至今所代表的香并不是一类,近日有香油发我一块香问其是否土熟,土熟是近十多年对港香一类的称呼,港香中的土熟很多人也叫死鸡仔,死鸡仔只是取香时候的一种状态,将香从腐木中取出,香外面带着木纤维似乎象一只绒毛小鸡;如此而已都叫土熟了,但现在的土熟在古代叫速香,非黄熟香,将树砍到就香剃木取出的叫生速香,砍倒后等木腐朽后取出的叫黄速香,还有一种木未烂净叫速暂香,生速好于黄速,黄速好于速暂香,以上为辩识港土熟品质的关键,另外土熟沉水为上,不沉为下,土熟又有别于土黄棋,土黄棋为上土熟沉香为下。港香只有沉水的根部料才能称为黄熟,亦有沉棋之辩。 黄熟香最近记载于南方草木状,此黄熟是指根部结的香,记得以前有人说黄熟香浮于水,我只能说此人误导众生,根部的香在南方草木状里只有马蹄香是浮于水的,在宋代关于香的记载中,黄熟香也特指根部香,即角沉黄沉腊沉,皆为枯木中所得,在对莞香的记载中黄熟香特指从根部剃出的香,老莞香还有一种叫生黄香(冒辟疆记载)的品质极佳,此香即土黄棋。 关于黄熟香被讹传为黄速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专门做了阐述,黄熟香是指结香成熟的香而已。
首页
1
2
3
下一页